初中生作文序列化全程训练学案之二十五

合集下载

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

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
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旨在通过分阶段、有目标的训练,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锤炼文章语言以及开掘思想深度。为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交流经验、教训,品评典型例文,并归纳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在训练形式上,我们特别推崇自由作文,即给学生极大的写作自由,除健康要求外,不作任何限制。这种训练形式有助于减少对学生的束缚,让写作真正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需要。通过自由作文,学生可以在广阔的空间里任意放飞自己的思想,展示写作才能。同时,我们也注重定期写作与片段练习的结合,以便更好地达到训练目的。总的来说,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初三作文之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

初三作文之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

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篇一:九年级作文序列化训练】2007年九年级作文系列化训练教程第一次写人作文训练训练目的:1、掌握写人记叙文基础知识。

2、能够通过各种表现方法,塑造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

命题:1、我的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填上合适的人,也可以自拟题目。

(2)确立中心,中心要明确集中。

(3)字数不少于600字。

2、写一篇回忆某人的文章。

要求:(1)用倒叙来安排文章的记叙顺序。

(2)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

审题指导:1、这可以看成是半命题作文,也可以自己拟定题目,选材范围较广,同学、朋友、父母、老师等都是不错的命题材料。

题目中“我的”限定了要写的人物应该是自己熟悉的、跟自己关系应该是很密切的人,并且这个人给自己的感触很深,很有写的必要。

因为是自己很了解的人,因而在材料的选取上更要注意取舍,可以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一件事,再附以几个小片断,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而丰满。

如果要写的是几个人,如我的同学们、对人物的表现则要详略得当。

2、从题目要求看,要写的是对一个人往事的回忆。

已经步入青春的中学生,应该有许多人值得自己想念回忆的:小学的老师、同学、故乡的爷爷奶奶,甚至是逝去的亲人朋友。

值得回忆的人,往往会有许多事让我们铭记不忘,或许是曾经的欢乐,或许是难忘的伤痛??提起笔来,会有许多人、许多事涌上心头,不知如何选材立意,此时我们要掌握以下原则:①中考作文要求强调有真情实感,因而选材首先要把握的原则是:能打动自己。

如果所选事例不能感动你,又怎会打动别人?②题目明确要求使用倒叙法,也就是从现在写起,再追述过去。

③适当运用抒情、议论,将心中的怀念、敬意或伤感等情感充分抒发出来,使文章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第二次叙事类作文训练训练目的:1、掌握叙事记叙文基础知识。

2、清楚地记叙生活经历,提高叙事能力。

命题:1、从学校生活中选择一个感受较深的事例,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

2、从家庭生活中选择一个或几个事例,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

初中生作文系列化训练教案

初中生作文系列化训练教案

初中生作文系列化训练教案课时安排:共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2.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作文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3. 写作素材的积累和运用;4. 作文的修改和评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作文的基本概念和技巧1. 介绍作文的定义和作用;2. 讲解作文的构成要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3. 介绍作文的写作步骤:审题、构思、写作、修改;4. 举例讲解作文的技巧:开头、结尾、过渡、描写、抒情。

第二课时:记叙文的写作方法1. 介绍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步骤:选择材料、确定主题、编写提纲、写作;3. 举例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叙事、描写、抒情、议论;4. 学生练习编写一篇记叙文。

第三课时:议论文的写作方法1. 介绍议论文的定义和特点;2. 讲解议论文的写作步骤:选择话题、确定观点、收集论据、论证、结论;3. 举例讲解议论文的写作技巧:立论、驳论、论证方法;4. 学生练习编写一篇议论文。

第四课时:说明文的写作方法1. 介绍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2. 讲解说明文的写作步骤:选择说明对象、确定说明主题、收集说明材料、说明、结论;3. 举例讲解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分类别、比较、举例、引用;4. 学生练习编写一篇说明文。

第五课时:应用文的写作方法1. 介绍应用文的定义和特点;2. 讲解应用文的写作步骤:确定文种、收集材料、编写提纲、写作;3. 举例讲解应用文的写作技巧:书信、日记、通知、报告;4. 学生练习编写一篇应用文。

第六课时:写作素材的积累和运用1. 讲解写作素材的重要性;2. 介绍素材积累的方法:阅读、观察、体验、思考;3. 讲解素材运用的技巧:引用、借鉴、创新;4. 学生进行素材积累的练习。

第七课时:作文的修改和评价1. 讲解作文修改的重要性;2. 介绍作文修改的方法:整体审视、局部修改、语言润色;3. 讲解作文评价的标准:内容、结构、语言、观点;4. 学生进行作文修改和自我评价的练习。

九年级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

九年级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

九年级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1.课前导入,激发情趣课前播放音乐,欣赏图片。

2、学会观察,口头表述过渡语: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图片,你一定还有自己的独特的感悟,能试着说说你的感悟。

(提示说话的句型:最美的是……因为……)(师生交流)过渡语:倾听优美而深情的歌曲,欣赏熟悉而又优美的自然风光,我们找到了回家的感觉,感觉中有冲动,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冲动,而这时也是同学感到困扰的时候,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近自然,抒发真情”。

(出示本节课课题)3、方法指引,感悟自然过渡语:经过同学刚才的表述来看,我们要想把这类文章写好,还得我们来研讨学习一些写作这类文章的方法。

请同学们看看下面两个片段,看看它们在写景上又有什么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投影展示片段一: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

片段二: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

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

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

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

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师生交流)师总结:文段一作者通过杨柳的动态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

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文段二作者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写出了树不同部分及有风没风时叶片的不同色彩及形态。

这告诉我们在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的文章的创写中,我们要注意写出不同景物不同时间不同情形下的不同特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大家的景物变成自己的景物,把看似共性的景物变成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景物,也才能化一为万,为我所用。

投影展示:方法总结:细致观察,运用修辞,抓景物特征。

初中生作文序列化全程训练序列方案

初中生作文序列化全程训练序列方案

初中生作文序列化全程训练方案七上
这就是我(介绍自己,展示个性,加强师生了解)
观察与体验
素材的积累与运用(学写观察日记)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顺叙
倒叙
插叙
写一个人
叙一件事
七下
审题
立意
选材
谋篇布局
编写提纲与文章修改
记叙中的详与略
记叙中的描写
记叙中的想象
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
八上
学写新闻(校园新闻采写)
说明要抓住特征
说明的顺序
说明方法的选择和语言的使用
题目与小标题的拟写
开头与结尾
过渡与照应
缩写与扩写
改写与续写
八下
结构
线索
悬念
衬托与铺垫
对比
象征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卒章显志
九上
论点的提炼与确定
围绕论点选择论据
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
议论中的记叙
一事一议
读后感
书信
调查报告
倡议书、申请书、启事、协议书九下
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看图作文)
话题作文
写好细节
立意创新
选材创新
形式创新
语言创新(语言的锤炼)。

初中生作文序列化全程训练学案八年级上期之二

初中生作文序列化全程训练学案八年级上期之二

初中生作文序列化全程训练学案八年级上期之二说明要抓住特征实验学校祁玲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事物的特征。

2.学习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

学习重点难点:抓住事物的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课前收集1至2篇写小动物的说明文。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著名画家达芬奇大家都不陌生。

达·芬奇十四岁那年,到佛罗伦斯拜著名艺术家弗罗基俄为师。

弗罗基俄是位很严格的老师,他给达·芬奇上的第一堂课就是画鸡蛋。

开头,达·芬奇画得很有兴致,可是以后第二课,第三课,......老师还是让他画鸡蛋,这使达·芬奇想不通了,小小的鸡蛋,有甚么好画的?有一次,达·芬奇问老师:“为什么老是让我画鸡蛋?”老师告诉他:“鸡蛋,虽然普通,但天下没有绝对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鸡蛋,角度不同,投来的光线不同,画出来也不一样,因此,画鸡蛋是基本功。

基本功要练到画笔能圆熟地听从大脑的指挥,得心应手,才算功夫到家。

”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很受启发。

他每天拿着鸡蛋,一丝不苟地照着画。

一年,二年,三年......达.芬奇画鸡蛋用的草纸,已经堆得很高了。

他的艺术水平很快超过了老师,终于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更何况那些差异很大的事物呢?因此写说明文我们要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二.了解什么是事物的特征。

1.老师出示:“全身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它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有嘴,有鼻子,有眼睛,长着四条腿,一条尾巴。

”请猜猜这是什么动物?生猜,预测猜什么的都有。

师小结:上述文字正是因为没有说清这种事物自身独有的标志,所以不好猜。

(师板书:独有的标志)其实这种一世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有的标志就是“事物的特征”。

(师板书:事物的特征)2.老师再出示:“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嘴巴是三瓣的,眼睛又红又亮,两只耳朵很长”。

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参考教学案九年级下

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参考教学案九年级下

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参考教学案立意深刻(一)巧妙抒情议论一、学情分析(教情分析)不少学生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过于注重记叙文的六要素,一直在“兢兢业业”的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却未曾在记叙的基础上巧妙抒情议论。

因而文章显得干瘪无情韵,更无理趣。

二、训练目标1.训练学生学会抒真情,恰到好处地抒情。

2.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巧妙议论画龙点睛,使文章寓意深远。

三、训练重点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在叙事的基础上巧妙议论抒情,使文章情思饱满、见解深刻。

四、训练流程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想知道写好文章有什么秘诀吗?五字秘诀——“观世音菩萨”(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回答向他讨教如何写好文章的方法的学生如是说)。

其中“观”是指要多多观察生活;“世”指需要明白世故人情;“音”指语言音韵;“菩萨”则是要有救苦救难、关爱众生的菩萨心肠。

我们前几讲的作文训练,解决了“观”和“音”,也就是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锤炼语言,让语言有韵味,让句式更灵活,让意境更优美,展开联想想象。

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将我们所感悟的人生真谛(“世”“菩萨”)在笔下展现出来,也就是在记叙的基础上巧妙抒情议论。

2.片段赏析,理解领悟【课件】2012年山东青岛中考满分作文《我终于明白了您的良苦用心》中的结尾“对不住,老师,时至今日,我才明白了您的良苦用心,才知道您夜里的灯为谁开,头上的白发为谁生。

谢谢您了,老师!”点评:这样的抒情式结尾是在前面叙事基础上的水到渠成,直抒胸臆,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3.围绕重点,讨论交流(1)抒真情。

记叙文往往通过写人记事或借景托物来抒发情怀,但有些作文空话套话,缺少真话真情。

有时确实也在竭力抒发某种感情,但读后却让人感到别扭,因为这种情感显得幼稚、虚假,完全不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触,而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生硬编造的。

其实,唯有一颗真实的心灵,方能绽放出饱满的花朵。

唯有真实的情感,才能扣动人们的心弦。

【课件】(首)时间流逝,光阴飞转。

初中作文训练序列

初中作文训练序列
初中作文训练序Hale Waihona Puke 化探讨学习交流PPT1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普遍存在的误区。
• 1、只重数量,忽视质量提高。 • 2、形式单调,影响训练效果。 • 3、重视整体,忽视细节处理。
学习交流PPT
2
二、初中作文训练序列的几种 类型
册次 单元
专题



高册 中
二 三


作第

专二 题册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现个性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园丁颂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 想像世界 学习虚构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学习交流PPT
3
二、初中作文训练序列的几种 类型
册次 单元
高 中 写
第 四 册
一 二 三


专 题
第 五
序册
一 二



专题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发现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善于思辩 学习辩证分析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 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 锤炼语言 学习写得有文采 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
• 第二、依托教材,建立合理的写作技法训练序列。
1、立足阅读,借鉴模仿
仿写、续写、引写、扩写、补写
2、立足阅读,习得技法
学习立意 激发想象 习得语言 借鉴布局 3第、三立、改足变阅作读文评,价重模构式,体体系现科学序列评价梯度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短文两篇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短文两篇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短文两篇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短文两篇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神话及《淮南子》《山海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二、学习重点:熟读文并背诵文,多角度地理解的内涵。

三、学习难点:培养敢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预学部分【自主学习】、文学常识:《夸父逐日》选自《》,这部书的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知识,其中还保存了远古的传说。

“逐日”是之意。

“夸父逐日”是一个成语,现在多比喻。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又名《》,是(朝代)淮南王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出自该书的《》。

2、解释一词多义:(1)为:(2)其:3、解释句中词类活用的词:天倾西北4、解释特殊句式:(1)省略句:未至,道渴而死。

(2)倒装句:天倾西北、解释古今异义(1)维(2)绝6、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整体感知】五、导学模块【合作探究】、翻译: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未至,道渴/而死。

B.昔者,共工/与颛顼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绝。

D.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3、“怒而触不周之山”中“怒”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4、你如何理解《夸父逐日》这则神话的主题?六、固学提高【堂检测】阅读《共工怒触不周山》,回答问题。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翻译下列句子。

(1)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2文中解释了哪两种自然现象?是如何解释的(第二问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3你从共工身上感受到了什么精神?4我们该如何看待文中对两种自然现象的解释?谈谈你的看法。

七、后反思。

初中生作文序列化全程训练学案九年级上期之二

初中生作文序列化全程训练学案九年级上期之二

初中生作文序列化全程训练学案九年级上期之二围绕论点选择论据外国语学校韩传堂学习目的:1.了解论据的基本形式和用途;2.学习围绕论点选择有力的论据;3.用论据充实议论文内容,增强说服力。

学习重点:学习围绕论点选择有力的论据学习难点:用论据充实论文内容,增强说服力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论文的灵魂是中心论点,但灵魂只有附属在肉体上才有生命力,这肉体即是论文的论据,只有论据充分有力,论文才有说服力。

所以写论文必备的过程就是围绕论点选择论据。

二、认识论据的基本形式及作用1.事实和道理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1)事实就是一些历史事件,名人事迹或生活中的典型事件,但不能凭空捏造,莫须有的编造,必须是真人真事,才有说服力。

“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事实论据是最常用的论据形式,也是初写议论文的学生惯用的论据形式。

(2)道理论据一般指名人名言,谚语,定理,公理或者作者本人的对比分析,逻辑推理等,我们的师长常常引用名人的语言或民间谚语教育我们,其实这就是用道理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2.课文例举:(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用约翰古登贝尔克突发奇想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及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机这两个事实证明“活用知识,并持之以恒进行尝试才能拥有创造力”这一观点,这两个事例就是事实论据。

(2)《敬业与乐业》里面广征博引,引用了大量的名人语言和经典语句,就是用来证明自己观点的道理论据3.例文解析:阅读《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论据,并谈谈这些论据的作用。

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初一作文序列化有效训练教学案设计

初一作文序列化有效训练教学案设计

初一作文序列化有效训练教学案设计根据初中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情感发展规律,在认真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拟定七年级整个学年的训练重点:七年级以认识自我、感受青春为主,着重训练学生的叙述和描写的能力,并有浅略的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能力。

希望通过学生一学年扎扎实实、有序的写作训练,真正夯实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总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养成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与阅读教学相结合,通过具体文体、表达技法的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相应的作文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2、写作训练目标:⑴培养写作兴趣;⑵指导观察、联想、想象的方法;⑶养成思考和表达的良好习惯。

二、写作训练内容:1、观察事件,完整叙述。

2、观察人物,抓住特征。

3、观察景物,多角度表达。

4、在叙述、写人、绘景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5、运用联想和想象等手法,丰富写作内容。

6、从教材中借鉴基本的表达技巧,如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等。

三、序列训练参考:1、作文序列训练(1):抓住特征参考题目:这就是我2、作文序列训练(2):以小见大参考题目:生活处处有语文3、作文序列训练(3):景物描写参考题目:校园之秋4、作文序列训练(4):详略得当参考题目:我的初中生活5、作文序列训练(5):伏笔与照应参考题目:美丽的误会6、作文序列训练(6):外貌描写参考题目:我的老师7、作文序列训练(7):表达真情参考题目:成长的滋味8、作文序列训练(8):情景交融参考题目:故乡情思9、作文序列训练(9):场面描写参考题目:选择你生活中见过的一个场面写下来10、作文序列训练(10):正侧面描写参考题目:补写训练《班会课上》11、作文序列训练(11)动作描写参考题目:记我的一次户外活动12、作文序列训练(12):联想和想象参考题目:续写(材料略)单元主题模式下序列化作文训练摘要:作文是一项富有个性的创造性作业,写作训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与阅读训练齐头并进。

2015年江西省龙南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第25课《短文两篇》(新人教版)

2015年江西省龙南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第25课《短文两篇》(新人教版)

第25课《短文两篇》一、学习目标:了解神话及《淮南子》《山海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二、学习重点: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多角度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学习难点:培养敢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预学部分【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夸父逐日》选自《》,这部书的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知识,其中还保存了远古的传说。

“逐日”是之意。

“夸父逐日”是一个成语,现在多比喻。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又名《》,是(朝代)淮南王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出自该书的《》。

2、解释一词多义:(1)为:(2)其:3、解释句中词类活用的词:天倾西北..4、解释特殊句式:(1)省略句:未至,道渴而死。

5、解释古今异义(1)维(2)绝6、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整体感知】五、导学模块【合作探究】1、翻译: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未至,道渴/而死。

B.昔者,共工/与颛顼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C.天柱/折,地维/绝。

D.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3、“怒而触不周之山”中“怒”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4、你如何理解《夸父逐日》这则神话的主题?六、固学提高【课堂检测】阅读《共工怒触不周山》,回答问题。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翻译下列句子。

(1)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2.文中解释了哪两种自然现象?是如何解释的(第二问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3.你从共工身上感受到了什么精神?4.我们该如何看待文中对两种自然现象的解释?谈谈你的看法。

七、课后反思。

【全程复习方略】2014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5 短文两篇达标训练检测 新人教版

【全程复习方略】2014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5 短文两篇达标训练检测 新人教版

25 短文两篇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夸父与日逐走..( )(2)欲.得饮( )(3)北.饮大泽( )(4)化为邓林..( )(5)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6)怒而触.不周之山( )(7)地维绝.( )(8)故水潦.尘埃归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译文:(2)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译文:3.下列朗读语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4.填空。

(1)《夸父逐日》选自,里面保存了不少远古的,对古代的历史、地理、文化、交通等均有参考价值。

(2)《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该书以家思想为主。

5.《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答:6.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答:二、课内阅读阅读《共工怒触不周山》,回答7~11题。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2)地维.绝( )(3)故.日月星辰移焉( )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触.不周之山(碰、撞)焉.(相当于“于是”)西北..(指西北方)归.焉(归向,这里指流向)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天柱折,地维绝。

译文:(2)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10.“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答:11.这篇神话故事表现了共工怎样的精神?答:三、美文品析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12~15题。

【甲】《夸父逐日》全文。

【乙】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àn,焚烧)焱(yàn,火焰)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1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饮.于河、渭( )(2)未至.,道渴而死( )(3)天不兼覆.( )(4)水浩洋而不息.(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作文序列化全程训练学案之二十五衬托和铺垫淮滨县实验学校祁玲教学目标:1.了解衬托和铺垫手法及其在作文中的运用。

2.学习在作文中恰当的运用衬托和铺垫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在作文中恰当的运用衬托和铺垫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或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衬托一、导入新课:常言道,“红花还需绿叶配”,写文章也是如此,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常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次要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就叫衬托。

衬托强调的是两个事物通过比较而使其中一个更加凸显。

落脚在一个“衬”,特别强调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

如前面举过的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把“人面桃花相映红”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种相对的情景进行对照,表达内心的怅然落寞。

通过这两种同“质”的事物的对照,用去年今日的欢愉来衬托凸显出今年今日的感伤。

二、了解衬托手法及其作用。

1.老师点津:(1)衬托,就是为了使某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别的东西来陪衬和对照的修辞手法。

衬托,被衬托的主要事物叫本体,用作陪衬的次要事物叫衬体。

若就衬体与主体的性质与关系而言,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这两种。

正衬,即是用一与本体事物一致的观点或景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例如“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的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更加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该例拿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来衬托今天有理想的青年会更加“刻苦攻关”的钻研精神。

这是“正衬”。

反衬,即是用一种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观点、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例如“当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休息时,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

(碧野《天山景物记》)该例以作者骑马进入天山原始森林能看到闪着烟头的红火光,突出森林成长茂密、林子阴暗,这是“反衬”。

(2)衬托在其体运用中,主要又有两种类型。

A.以景衬情,即通过具体生动的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渲染人物的感情或人物的性格。

例如:①时候既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鲁迅《故乡》)这段文字描写了故乡荒凉、冷落、窒息的景象,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这里是以景衬情。

②这女人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孙犁《荷花淀》)该例通过对水生嫂编织芦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这里是以景衬人。

B.以动衬静,即通过具体的声音或行动的描写,来烘托渲染幽静的自然环境或恬静。

例如;我独自伫立在窗前,这小小的院子静极了,而一阵风吹过耳畔,仿佛童年时的乐曲回到了耳边,那是用风铃编的曲调,小河打的节拍,杨柳跳的伴舞,知了奏的和旋,我空灵的童年。

(这叫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三、运用衬托手法的佳作赏析:1.老师出示:(一)“侦破”的故事五彩斑斓的初中生活就要结束了,然而,它就像一泓清水时时在我心底泛起微波,尤其是他那神秘动人的微笑,我至今还留有深刻的印象。

他,就是我们的班长李明。

我俩上学一块走,放学一起回;哪里有他的笑声,哪里就会有我的身影。

老师和邻居都夸我俩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伙伴。

一天放学我问他:“李明,你发现没有,这几天咱们班里出现了好几件怪事。

”“什么怪事?”李明好奇地问。

“你看,垃圾被清理了,坏桌椅也修好了,连教室墙角的碎砖头也收拾走了,你说怪不怪?”“嗯,是有点怪。

”李明说。

我凑近他耳根说,“我想请你跟我合作侦破此案。

”“当然可以。

”李明满口答应,并拉起我的手说,“祝我们成功。

”说完冲我微微地而又非常神秘地一笑就回家了。

我发现他这一笑,眉宇间好像还露出一股对我的嘲讽,令人捉摸不透。

天赐良机,第二天一场暴风雨把教室玻璃打碎了。

我高兴地对李明说:“今晚就可以破案了。

”“那好哇。

”他心不在焉地说。

我心想今晚一定要搞个水落石出,并且把真相写下来,这下老师该不会说我这个宣传委员失职了吧。

可是,事与愿违,晚上却没有发现任何踪迹,害得我俩在墙角白白地蹲了一个多小时。

我越想越觉得奇怪。

突然,我一拍脑袋,“噢,明白了。

”第二天放学,我对李明说:“我今天家里有事,‘破案’的事明天再说吧。

”这时李明脸上微微一笑,却又很快消失了。

同学们都走净了,只见李明从书包里掏出一块玻璃,迅速爬上窗台,没过5分钟便把玻璃安好了。

这时我从墙角走了出来,李明大吃一惊,随即朝我笑笑说:“你既然知道了,就不要对外人说了。

”“当然可以,不过得让我也加入这个小组。

”李明略微一愣,随即会意地笑了起来,我也高兴地笑了。

这时仿佛整个校园都充满了笑声。

这微笑,使我懂得了什么叫做爱集体、学雷锋。

这普普通通的小事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这微笑将成为我最美好的回忆。

(佚名)(二)豆角般的月牙儿某考生出了家门便是山,一眼望不到顶的大山;出了家门便是河,一眼望不到头的河。

这就是我的故乡——养育了我15载的故乡。

月亮缺了,豆角般,发出清冷的光辉。

母亲揽着我坐在家门口的河边上,静静的。

“儿啊,你要走出大山,你要做娘的眼睛去看山外的世界;儿啊,你不要离开大山,大山是我们永远的母亲……”母亲嘴里念叨着。

抬头看母亲,她的眼睛里充满了期待与矛盾。

我不懂,真的不懂,因为那年我才5岁。

月亮缺了,豆角般,发出清冷的光辉。

我和母亲并排坐在家门口的河边上,这一次仍是静静的,只是她的眼睛里多了丝喜悦与盼望。

“儿啊,你要走出大山了,你要出息,你得成才,你要做娘的耳朵,去听山外的东西。

儿啊,记住,你得回来,为了咱们的大山,学好知识,报答咱大山的养育之恩。

儿啊……”母亲不停地念叨着。

侧首看母亲,她的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的期望,只是少了些矛盾,多了份坚定。

我懂了,真的懂了!那年我12岁,就要离开母亲,离开大山,独自一人到大山外的世界去了。

在求学的道路上,我没有华丽的语言与人交谈,也没有艳丽的衣服向人炫耀,我只有一颗进取的心,一份母亲与大山的期待。

母亲的话我从不曾忘记:我是大山的孩子,我要回到大山中,报答大山!凭着这份信念与力量,我在学业上孜孜不倦,不曾浪费点滴时间,不曾虚度半寸光阴。

月亮缺了,豆角般,发出清冷的光辉。

我站在山外的豆角般的月儿下,许下心愿:娘,我不曾忘记我是大山的儿子,我会好好学习,我会有出息,我会回去报答大山!娘,明天我就要参加中考,作出我人生的第一个选择;娘,您放心,我不会让您和大山失望的。

求学路还很长,但我不会寂寞,不会退缩,因为我满怀着母亲与大山的期望,因为我的心中有一轮永不会落山的太阳——母亲,大山!月亮缺了,豆角般,发出清冷的光辉……2.学生认真阅读,仔细思考从衬托的角度进行赏析。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1)这是一篇以人物衬托人物的作文。

文中写“我”要“破案”,弄清谁为班级偷偷做好事,以便宣传好人好事,免得老师说自己这个宣传委员失职;而班长李明却默默地做好事并设法不让人知道。

最后,“我”弄清楚了事情的真相,懂得了什么叫做爱集体、学雷锋,表示要参加做好事的行列。

文中的“我”显然也是个积极好强、要求进步的干部,但比起班长则略逊一筹,而在班长的影响带动下,认识提高了一步。

文中的“我”对表现班长起了正面衬托的作用。

班长在“我”的衬托下,形象更显得高大了。

(2)自古以来,月亮是人类情感变化的一种象征,月圆寓意团圆,一般象征美好的希望与祝愿;月缺寓意别离,一般象征希望落空或失利。

本文反其道而行之,多次描写“月亮缺了”,以月缺寓意美好的希望,反衬出人物的不同心理。

如“我”5岁那年,作者描写“月亮缺了,豆角般,发出清冷的光辉”,既正衬出娘的矛盾心理,也反衬出娘对“我”走出大山的期待:“我”12岁那年,作者描写“月亮缺了,豆角般,发出清冷的光辉”,反衬出娘对“我”即将走出大山的喜悦心情与希望“我”要“出息一定得成才”的盼望之情;中考前夜,作者描写“月亮缺了,豆角般,发出清冷的光辉”,反衬出“我”回报大山的决心与对娘的感激。

四、写作训练:1.老师布置作文:文题:不该发生的事要求:运用衬托的手法写一篇记叙文,600 字左右。

2.学生认真构思,独立写作。

五、习作评改,精彩展示(一)习作评改1.自评自改要求学生作文完成后轻声通读全文并自评自改,提示评改重点。

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和提示对习作自评自改。

2.互评互改教师要求学生自评自改后,组内交换习作,互评互并提示评改方法和评改重点。

(2)评改重点:文章衬托手法的运用。

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和提示进行互评互改。

(二)精彩展示1.交流推选学生习作评改完成后,组内交流,每个小组推选出一篇最具创意、最精彩的习作。

2.精彩展示(1)由作者本人朗读精彩美文,评改者读评语。

(2)师生共同点评。

六、优秀习作展览。

第二课时铺垫一、导入新课:在记叙文里,为了显示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之间关系发展的合理性,增强高潮的必然性和真实感,使故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显得自然,作者常常安排一系列非主要情节或细节,作为作品的主要情节发生、发展的准备,这就是铺垫。

二、教师点津:了解铺垫手法及其作用1.记叙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特别是高潮的爆发,实际上是因与果的交替连合。

它们环环紧扣,紧密联接。

如果缺少其中某一环节,情节的发展往往会令人感到突兀,影响作品的真实感和完整性。

文章主要矛盾冲突必定得一个准备过程,这准备过程实质上就是原因与结果、根据与存在、铺垫与高潮爆发的关系。

只有在高潮到来之前,把原因和根据充分提示出来,高潮的爆发才显得合情合理,就象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铺陈、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的全部奥妙都在“垫”和“衬”上,是对行将来临的人物或事物的衬托。

作者尽管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其着眼点却是主要的人物或事件。

从形态上看,为了达到衬托的目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惟恐读者不见,因此,铺垫文字是“显性”的。

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当然,其程度不及对主要人物或事件的描写)。

做铺垫的多为一些场景或环境描写,也有人物描写和情节交代。

铺垫既然是为主要情节服务的,为主要情节的发生、发展、转折、突变提供条件和因素,因而必须在主要情节中得到照应。

正如契诃夫所说:“如果在第一幕里你在墙上挂了一支枪,那末在最后一幕里就得开枪,要不然就不必把它挂在那儿。

”2.从情节发展的方向来分,铺垫可以分为以下两类:正铺、反铺。

正铺是铺垫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又叫做顺向铺垫。

反铺是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完全相反,出乎意料之外,又叫逆向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