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人体寄生虫概述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88学时)一、课程简介病原生物学是医学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有医学微生物学、基础免疫学与人体寄生虫学三门课程组成。
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了解本学科理论和技术的最新进展,应用所学知识对临床常见的免疫现象与免疫性疾病,传染病的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作出解释;加深对病原生物与人体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建立无菌观念,在消毒、隔离、预防、医院感染等工作中加以具体运用;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理论实践总计基础免疫学绪论 1 1抗原 2 2MHC 1 1免疫系统 2 2 4免疫球蛋白 2 2补体系统 1 2 3细胞因子 1 1免疫应答 2 2抗感染免疫 1 4 5超敏反应 3 3免疫学检测方法及其原理免疫学防治医学微生物绪论细菌总论细菌各论其他微生物病毒学人体寄生虫学总论线虫纲吸虫纲绦虫纲医学原虫医学节肢动物机动合计2217821024432164642111124221131221225543188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础免疫学第1章免疫学绪论【目标】掌握免疫系统的功能,熟悉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了解免疫的类型、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理论教学】1、免疫的基本概念2、免疫学发展简史3、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第2章抗原【目标】掌握抗原的概念;抗原的分类。
熟悉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了解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理论教学】第1节抗原的概念抗原的概念;抗原的两个基本性能:①免疫原性;②免疫反应性。
第2节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1、异物性2、一定的理化性状3、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第3节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1、特异性2、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第4节抗原的类型与医学上重要的抗原1、根据抗原的性能分类:完全抗原、半抗原2、根据抗原激活B细胞是否依赖T细胞辅助分类:胸腺依赖性抗原、非胸腺依赖性抗原3、根据抗原的来源及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异种抗原、同种异性抗原、自身抗原、肿瘤抗原第3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目标】熟悉HLA分子的分布及生物学功能。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寄生虫学概述PPT教案
第2节 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
在寄生虫方面是对宿主的侵入和损害作用 在宿主方面是对寄生虫的防御抗损伤作用 结果取决于两者的强弱 损害与抗损害贯穿于寄生虫感染的全过程
㈠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1、夺取营养 2、机械性损伤 3、毒性作用 4、超敏反应
(1)消除性免疫 (2)非消除性免疫 (3)寄生虫性超敏反应
⑴消除性免疫
指宿主被寄生虫感染后,能完全消除寄生 虫抗原,并对再感染具有终生免疫力。
如对黑热病原虫产生的免疫
⑵非消除性免疫
感染寄生虫后,人体产生了获得性免疫, 但不能使体内寄生虫被完全消除,只能在 一定程度上抵抗再感染。
包括带虫免疫和伴随免疫
㈡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 1、非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
又称先天性免疫 包括:
(1)皮肤、粘膜、血-脑及胎盘的屏障作用 (2)消化液的杀灭消化作用 (3)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4)补体系统的防御作用
2、特异性免疫
又称获得性免疫 是人体免疫系统被寄生虫抗原刺激后引发针对该
寄生虫抗原的免疫反应。 包括:
2、寄生虫
营寄生生活的低等动物称为寄生虫 寄生在人体的寄生虫称人体寄生虫 按寄生部位的不同,可将寄生虫分为
体外寄生虫和体内寄生虫
寄生虫的种类
体内寄生虫 如 蛔虫 寄生虫
体外寄生虫 如 跳蚤
19:46
永久性寄生虫如猪带绦虫 寄生虫
暂时性寄生虫如蚊
19:46
偶然寄生虫如眼线虫 寄生虫
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如弓形虫
A、温度、湿度、水质
B、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 C、生物、自然、社会 D、社会制度、经济条件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
Pathobiology and Immunology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绪论 病原生物学 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
病原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 人体寄生虫学 细菌学 真菌学 病毒学
绪论
一、医学免疫学概论 二、病原生物学概论
二、病原生物学概论
(一)病原生物与病原生物学的概念 (二)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三)人体寄生虫概论
二、 细菌的结构
(一)基本结构 (二)特殊结构
1.细胞壁
1.荚膜
2.细胞膜
2.鞭毛
3.细胞质
3.菌毛
4.核质
4.芽胞
1.细胞壁(cell wall)
(1)功能 (2)构造 (3)溶菌酶、青霉素的杀菌机制 (4)L型细菌
(1)细胞壁的功能
位于细菌细胞的最外层,是包绕在细胞膜外 侧的坚韧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一)培养基基
概念、必须具备的条件、分类
(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三)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及意义
•菌落:将细菌划
线接种于固体培养
(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基小表 时长面培现,养经后象,18在-培24
1、液体培养基:
养基表面出现肉眼 可见的单个细菌集
混浊生长、沉淀生长、菌膜生长 团。
2、半固体培养基:
复习思考题
1.概念: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机会 感性染
2.简述微生态失调的原因及防治。
微生物的分布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二、微生物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一)土壤
有些能形成芽胞的致病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芽 胞杆菌)可存活几年或几十年,并能通过伤口感染。
概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绪论课教学方法
概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绪论课教学方法《病免》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如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更好地为以后临床工作服务,关键是一方面教师应从自身做起教授好这门课程。
绪论课是学生对一门课的初次接触,是师生之间的第一次交流[1]。
其讲授的成败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热情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教师给学生留下的美好印象,这些都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何讲好《病免》绪论课,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安排绪论课的教学。
1 重点讲解本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在讲绪论时,首先要向学生讲解本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及其在医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病免》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其课程教学不仅为学生后续学习课程服务,还对学生未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
另外,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也是相当广泛的。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以及肿瘤等疾病的病因分析、预防、诊断和治疗均需借助于该课程的理论和方法。
目前临床上出现的一些难以治疗的疾病,都可以应用免疫学的技术进行治疗,并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可喜的成果。
免疫学已经渗透到医学的各个方面。
同时,人们还可应用该课程的知识直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保障人们的健康。
学生了解了此门课程对他们以及其在医学中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会重视这门课程,这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 讲授课程的框架结构与学习目标,让学生对课程有个总体的认识《病免》是两门课程的整合,一是病原生物学;二是医学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又包括病原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病原微生物与人体寄生虫二者都是引起人类疾病的两大生物性因素,所以二者统属于病原生物学的范畴。
让学生浏览教材目录,了解这两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分布。
一堂绪论课,应该向学生讲清的就是这门课程主要“学什么”,学生在遇到一门新课时最关心的也正是这个问题[3]。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第九章 人体寄生虫概述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1.夺取营养寄生虫以人体的消化或半消化物质 、组织液、血液等为食,对人造成损害,引起疾病 。如钩虫咬附在肠壁上,以血液为食,使人体长期 慢性失血,引起贫血等。 2.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在侵入宿主或在宿主体 内移行、寄生时,可对局部造成机械性损伤、压迫 或阻塞等。 3.毒性作用寄生虫的代谢产物、分泌物或虫 体死亡后的分解产物,对人体都有毒性及致敏作用 。 某些寄生虫在正常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 官内寄生的现象,称为异位寄生。可造成更加严重 的损害。
(二)流行因素 流行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生物因素和社 会因素,其中社会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1.自然因素 包括温度、降水量、地 理环境、光照等。 2.生物因素 生物种群的存在与分布 对寄生虫病的流行有重要影响。 3.社会因素 包括社会体制、经济发 展、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生产方式、生活 习惯和行为方式等。
四、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原则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寄生虫病在一个地区造成流行,除受一定 因素的影响外,还需要具有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 指寄生虫感染的人或动物,包 括寄生虫患者、带虫者和保虫宿主。 2.传播途径 指寄生虫感染阶段侵入机体 的过程。寄生虫通过一定的方式侵入人体,称 为传播方式。寄生虫常见的传播的传播途径和 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1)经口感染: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如蛔虫等。 (2)经皮肤黏膜感染:寄生虫感染阶 段经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如钩虫、血吸虫等 。
(3)保虫宿主:又称储存宿主。指作为 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寄生虫感染的其他脊 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如肝吸虫成虫寄生于 人、猫、犬科动物体内,幼虫先后寄生于淡水 螺、淡水鱼、虾体内,人是其终宿主,淡水螺 、淡水鱼和虾分别是其第一中间宿主和第二中 间宿主,猫和狗是其保虫宿主。 (4)转续宿主:有的寄生虫幼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 转续宿主。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病原微生物的特点
体积微小
病原微生物体积微小, 一般需要通过显微镜才
能观察到。
结构简单
病原微生物结构简单, 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质组
成,缺乏细胞结构。
繁殖迅速
病原微生物在适宜的条 件下能够迅速繁殖,数
量呈指数级增长。
易变异
病原微生物容易发生变 异,产生新的毒株或变 种,导致疾病的流行和
3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NK细胞能够识别并杀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癌 细胞。
获得性免疫应答
T细胞免疫应答
T细胞能够识别特定的抗原并激活其他免疫细胞,促进细胞免疫 应答。
B细胞免疫应答
B细胞能够产生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应答。
免疫记忆
获得性免疫应答具有记忆性,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机体能够 快速并有效地发起免疫应答。
疫苗的设计与研发
疫苗类型
01
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
疫苗设计
02
基于病原微生物的特性,通过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技术手
段设计和构建疫苗。
疫苗研发流程
03
包括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疫苗候选株的筛选与构建、动
物实验与临床试验等步骤。
抗感染治疗与免疫调节治疗
抗感染治疗
针对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进行治疗。
03 病原微生物与免 疫系统的相互作 用
病原微生物的免疫逃避机制
01
02
03
抗原变异
某些病原微生物通过抗原 变异来逃避宿主的免疫应 答,使得免疫系统难以识 别并清除它们。
分子模拟
医学寄生虫学 35寄生虫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二)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1、地方性:
a. 中间宿主与媒介昆虫的分布
b. 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 ( 血吸虫的感染方式)
c. 气候
(二)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2、季节性:
a. 媒介昆虫的季节性所致 b. 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形成感染季节性
c. 寄生虫在外界发育及活动的季节性
(二)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3、自然疫源性
经皮肤、粘膜感染 由 节肢 动物 传 播 直接 接触 传 播 经 胎 盘 感 染 输 血 感 染
自 体 内 感 染
自 体 外 感 染
蛲虫
(三)流行三环节
1、传 染 源 体内有寄生虫生存、繁殖,并能将 寄生虫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传播途径 寄生虫由传染源排出以后,经过一 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经过 的途径。 3、易感人群 对寄生虫有较高感受性的人群。
重 直接到宿主的排泄物、分泌
物、血液中查找离体阶段。
1、实验室检查的基本原则
(2)寄生虫通过宿主的排泄物、分泌物、 血液离开人体。对感染较轻、数量较 少或离体阶段个体太小者,可采取浓 集法查找离体阶段。
1、实验室检查的基本原则
(3)寄生于体内却在肛周产卵或虫卵在
经过肛门时粘附在肛门周围——采
用肛门拭子法查虫卵。
2. 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1)先天性免疫 (如人对鸡、猫、犬的蛔 虫、原虫) (2)获得性免疫 部分免疫力(消除性免疫)、伴随免疫、带 虫免疫
(六)寄生虫的生活史(Life Cycle)
寄生虫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 特点:阶段性,连续性 类型:1.直接型 (蛔虫) 土源性蠕虫 2.间接型 (肝吸虫) 生物源性蠕虫 3.世代交替 (疟原虫)
6
7 8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38-42其中:实践学时:4学分数:2.5适用专业: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研究基础免疫学、抗原性异物的性状、机体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免疫反应机理及常见免疫性疾病和病原生物(微生物与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特异性防治的一门学科,属医学基础课。
课程内容包括免疫学基础、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三部分。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及寄生虫病的病原性、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作出解释,加深对病原生物与人体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建立无菌概念,了解机体的免疫现象与免疫性疾病。
本课程以化学、生物学、正常人体学为基础,又为学习病理学、药理学、基础护理学及传染病学、预防医学等临床学科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髙职护理专业,总学时为:38-42学时,其中实验4学时。
2.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学课学习,要求学生能:1)应用免疫学基础理论知识,阐述其在维持人体与环境平衡关系中所起的作用,解释临床常见免疫现象及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以超敏反应性疾病为主)。
2)掌握常见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原则。
3)掌握无菌概念,应用微生物理论与技术进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及标本采送。
4)将免疫学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上的理论与技术用于临床实践。
3.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绪论[掌握] 免疫的基本概念[熟悉] 免疫的功能[了解] 医学免疫学的进展教学内容:1)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医学免疫学的发展与现状第一篇医学免疫学基础第一章抗原教学目标:[掌握] 抗原、半抗原及抗原决定簇概念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熟悉] 抗原特性抗原特异性与交叉反应[了解] 抗原的分类教学内容:1)抗原的概念与分类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3)抗原的特异性4)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第二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教学目标:[掌握]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熟悉] 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功能区[了解] 免疫球蛋白水解片断教学内容:1)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2)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3)抗体的生物学作用4)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第三章补体系统[掌握] 补体概念补体系统组成和命名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熟悉] 补体的活化[了解] 补体成份的理化特性教学内容:1)概述2)补体系统的激活调节3)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第四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教学目标:[熟悉] MHC的分布、功能[了解] HLA与医学的关系教学内容: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MHC编码的分子3)HLA与医学第五章免疫系统教学目标:[掌握] 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免疫细胞的种类、作用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的概念[熟悉] 免疫细胞的受体细胞因子主要的生物学的作用教学内容:1)免疫器官2)免疫细胞3)细胞因子第六章免疫应答教学目标:[掌握] 免疫应答的概念免疫应答场所、过程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和意义体液免疫生物学效应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熟悉] 免疫应答类型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1)概述2)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3)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第七章抗感染免疫教学目标:[掌握] 抗感染免疫类型[熟悉] 非特异性免疫组成抗感染免疫意义教学内容:1)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2)特异性抗感染免疫第八章超敏反应教学目标:[掌握] 超敏反应概念Ⅰ型超敏反应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熟悉] Ⅱ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教学内容:1)Ⅰ型超敏反应2)Ⅱ型超敏反应3)Ⅲ型超敏反应4)Ⅳ型超敏反应5)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第九章免疫学的应用教学目标:[掌握] 免疫学诊断的检测原理常见的抗原抗体反应种类[熟悉] 免疫学预防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了解] 免疫学治疗教学内容:1)免疫学防治2)免疫学诊断第二篇病原微生物学绪论教学目标:[掌握] 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及与人类的关系[了解] 微生物的发展教学内容:医学微生物学概述第十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教学目标[掌握]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胞壁的化学结构、功能与意义 G+菌与G-菌细胞壁的区别质粒的概念芽胞的医学意义 G染色的结果及意义[熟悉]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意义[了解] G染色的步骤教学内容:1)细菌的大小和形态2)细菌的结构3)细菌的形态检查法第十一章细菌的生长繁殖及代谢教学目标[掌握] 细菌生长繁殖条件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情况[熟悉] 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细菌代谢产物及实际意义[了解] 细菌的生长曲线细菌的培养教学内容:1)细菌的生长繁殖2)细菌的人工培养第十二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教学目标[掌握] 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物理消毒灭菌原理和常用方法[熟悉] 正常菌群和菌群失调的概念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和应用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了解] 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常用消毒剂的杀菌机制教学内容:1)细菌的分布2)消毒灭菌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教学目标[熟悉] 细菌的变异现象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应用教学内容:1)细菌的变异现象2)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第十四章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教学目标[掌握] 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内、外毒素的区别医院感染的概念[熟悉] 细菌侵入途径、医院感染的特点和传播途径感染的种类和类型[了解]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教学内容:1)细菌的致病性2)感染的来源与类型3)医院感染第十五章化脓性细菌教学目标[掌握] 化脓性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金葡菌、乙链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熟悉] 肺炎双球菌、淋球菌和绿脓杆菌的致病性淋球菌的防治原则[了解] 化脓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葡萄球菌属2)链球菌属3)奈瑟菌属4)铜绿假单胞菌5)化脓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十六章呼吸道感染细菌教学目标[掌握] 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OT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和临床意义及用途[熟悉] 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其他各菌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分枝杆菌属2)白喉棒状杆菌3)百日咳鲍特菌4)流感嗜血杆菌5)嗜肺军团菌6)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微生物检查及防治原则第十七章消化道感染细菌教学目标[掌握] 志贺菌、沙门菌和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熟悉] 消化道感染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大肠杆菌所致疾病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消化道感染细菌的防治原则[了解] 大肠杆菌的卫生学检查意义教学内容:1)埃希菌属2)志贺菌属3)沙门菌属4)弧菌属5)幽门螺杆菌6)其他消化道感染的细菌7)消化道感染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十八章厌氧性细菌教学目标[掌握] 破伤风杆菌的致病条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与防治原则 [熟悉] 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特征、所致疾病[了解] 无芽胞厌氧菌种类、分布和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厌氧芽胞梭菌2)无芽胞厌氧菌3)厌氧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章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教学目标[熟悉] 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的概念和所致疾病[了解] 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1)支原体2)立克次体3)衣原体4)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一章螺旋体教学目标[熟悉] 梅毒螺旋体的传播方式、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了解] 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梅毒螺旋体第二十二章真菌教学目标[掌握] 真菌的概念、培养特性和抵抗力、致病性[熟悉] 常见病原性真菌所致疾病[了解] 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1)概述2)常见病原性真菌3)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三章病毒的基本性状教学目标[掌握] 病毒的基本性状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和作用[熟悉] 病毒增殖[了解]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教学内容:1)病毒形态与结构2)病毒的增殖3)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第二十四章病毒的致病性教学目标[掌握] 病毒持续感染的类型病毒的致病机制[熟悉] 抗病毒免疫[了解] 病毒的感染途径教学内容:1)病毒的感染2)病毒的致病机制第二十五章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原则教学目标:[熟悉] 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病毒感染的防治[了解] 病毒分离培养教学内容:1)病毒感染的检查2)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第二十六章呼吸道感染病毒[掌握] 流感病毒的抗原型别与变异、流行的关系[熟悉] 呼吸道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了解] 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教学内容:1)流行性感冒病毒2)麻疹病毒3)腮腺炎病毒4)风疹病毒5)冠状病毒6)呼吸道病毒的防治原则第二十七章肠道感染病毒教学目标:[熟悉] 肠道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了解] 肠道病毒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1)脊髓灰质炎病毒2)其他肠道病毒3)肠道病毒的防治原则第二八九章肝炎病毒教学目标:[掌握] 甲型、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途径、致病特点和免疫性及防治原则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构造和免疫学检测的关系[熟悉] 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了解] 各型肝炎病毒的特点比较教学内容:1)甲型肝炎病毒2)乙型肝炎病毒3)丙型肝炎病毒4)其他肝炎病毒5)肝炎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九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教学目标:[掌握]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方式、致病性和防治原则[了解]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第三十章虫媒病毒教学目标:[熟悉] 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染方式、所致疾病和免疫性[了解] 乙型脑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第二十一章其他病毒教学目标:[掌握] 狂犬病病毒致病性和防治原则[熟悉] 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传染方式、致病特点[了解]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1)单纯疱疹病毒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3)狂犬病病毒第三篇人体寄生虫学第三十二章概述教学目标:[掌握] 寄生虫的组成寄生、寄生虫、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感染阶段和生活史的概念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原则[熟悉] 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了解] 寄生生活对寄生虫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教学内容:1)寄生现象、寄生虫、宿主及生活史2)寄生生活对寄生虫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3)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4)寄生虫的实验诊断5)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原则第三十三章医学蠕虫教学目标:[掌握] 蠕虫形态和所致疾病[熟悉] 蠕虫生活史和防治[了解] 蠕虫的实验诊断和流行因素教学内容:1)线虫:蛔虫钩虫蛲虫丝虫2)吸虫:血吸虫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3)绦虫:猪肉绦虫牛内绦虫第三十四章医学原虫教学目标:[熟悉] 原虫特征阴道滴虫的致病性、标本采集、流行因素及防治间日疟原虫、刚地弓形虫和卡氏肺孢子虫的致病性[了解] 间日疟的实验诊断教学内容:1)阴道毛滴虫2)疟原虫3)刚地弓形虫4)卡氏肺孢子虫第三十五章医学节肢动物学教学目标:[熟悉] 医学上常见的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了解] 节肢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分类、发育与变态教学内容:1)节肢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分类2)节肢动物的发育与变态3)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4)医学上常见的节肢动物4.学时分配:5、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考试形式以闭卷为宜。
第9章人体寄生虫概述
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病 原 生 物 与 免 疫 学 基 础
第4节 人体寄生虫学的研究内容 节
种类 医学蠕虫 线虫 吸虫 绦虫 根足虫 鞭毛虫 纤毛虫 孢子虫 常见寄生虫 蛔虫、钩虫、 蛔虫、钩虫、蛲虫 肝吸虫、 肝吸虫、日本血吸虫 猪带绦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 阴道毛滴虫 结肠小袋纤毛虫 疟原虫、 疟原虫、弓形虫 蚊、蝇、蚤
病 原 生 物 与 免 疫 学 基 础
第1节 寄生现象与生活史 节
两种生物一起生活的三种现象 互利共生 共栖 寄生
病 原 生 物 与 免 疫 学 基 础
互利共生 — 白蚁与鞭毛虫
吸盘
病 原 生 物 与 免 疫 学 基 础
共栖 — 鮣鱼与鲨鱼的关系
病 原 生 物 与 免 疫 学 基 础
寄生现象
病 原 生 物 与 免 疫 学 基 础
寄生虫生活史类型: 寄生虫生活史类型: 直接型生活史 仅有终宿主, 仅有终宿主,不需要中间宿主的生活史 如蛔虫:感染性虫卵 如蛔虫: 人体 幼虫
成虫
间接型生活史: 间接型生活史:具有终宿主和一个或多个中间宿主 病 的生活史。 的生活史。 原 如肝吸虫: 如肝吸虫:
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
宿主将寄生虫全部清除 带虫状态 寄生虫病
病 原 生 物 与 免 疫 学 基 础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 消除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 非消除性免疫 伴随免疫 3、寄生虫性超敏反应 带虫免疫
病 原 生 物 与 免 疫 学 基 础
第3节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原则 节 寄生虫病流行环节
生物 与 虫卵 免 疫 学 基 础
毛蚴
胞蚴
雷蚴
尾蚴
自考《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小体。
2、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3、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获得感染,是指医院各类人群(包括患者、探视者、陪护者及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
4、感染:在一定的条件下,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侵入机体,与机体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5、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6.抗生素: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代谢产物。
7.L型细菌:失去细胞壁在高渗低脂条件下存活而呈现多形性的细菌。
8.鞭毛:是位于某些细菌表面的细长而弯曲的丝状物,为细菌的运动器官。
9.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由双股环状DNA构成,控制细菌非生命必须性状。
如控制性菌毛的F质粒,控制耐药性的R 质粒,控制毒力的Vi质粒等。
10.单克隆抗体:通常指一株B淋巴细胞杂交瘤增生而形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高度均一、高度专一性的抗体。
二、填空题(共20格,每格1分,计20分)1、根据微生物的结构、组成差异,可分为: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3类。
2、人体寄生虫是指:寄居在人体并引起机体损伤的低等动物。
3、细菌的形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3类。
4、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4种。
5、细菌的测量单位是:微米。
6、细菌的生长方式是:二分裂无性繁殖。
7、根据细菌生长繁殖对氧气需求不同,可将细菌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微需氧菌4种。
8、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现象有均匀混浊、沉淀生长、膜状生长3种。
三、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计15分)1、细菌的基本结构不包括:(D)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2、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C)A、胞质颗粒B、质粒C、核糖体D、核质3、关于细菌的鞭毛,描述错误的是:(B)A、鞭毛是运动器官与致病有关;B、鞭毛可在细菌中传递遗传物质;C、鞭毛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具有免疫原性;D、抗原为(H)抗原,用于细菌鉴别;4、关于芽胞,错误的是:(A)A、芽胞是二分裂无性繁殖;B、芽胞是细菌抵抗不良环境形成的休眠体;C、芽胞对外界因素抵抗力强;D、临床上常以杀灭芽胞为灭菌标准;5、许多革兰氏阴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阳性菌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一种多糖,注入人体可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是:(D)A、毒素B侵袭性酶C、细菌素D、热原质6、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若发现手术切口、烧伤创面等出现绿色的渗出物,应考虑:(B)A、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B、铜绿假单胞菌感染C、幽门螺杆菌D、霍乱弧菌7、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指的是:(B)A、消毒B、灭菌C、防腐D、无菌8、用于耐高温、耐潮湿的物品灭菌的最常用、最有效的灭菌方法是(D)A、煮沸法B、流通蒸汽灭菌法C、巴氏灭菌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9、紫外线消毒,错误的是:(B)A、紫外线波长易被细菌吸收,干扰其复制,导致其死亡;B、可杀灭物体中的细菌C、空气消毒时,有效距离不超过2M;D、适用于病人的书报、衣物、手术室等消毒10、乙醇消毒作用最好的浓度为:(C)A:99%B、90%C、70%-75%D、50%--60%11、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错误的是:(D)A、环境因素B、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C、消毒剂的作用时间与性质D、所有消毒剂浓度越大,消毒作用越好;12、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一时性或间断性侵入血流,但不在血中繁殖,称为:(B)A、毒血症B、菌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13、因为摄入被病人或带菌者排泄物污染的食物、饮水而感染称为:(A)A、消化道感染B、呼吸道感染C、皮肤黏膜创伤感染D、节肢动物媒介感染14、机体在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病原菌末立即消失,仍在体内继续存留一定时间,与机体处于相对平衡,称为:(D)A、显性感染B隐性感染C、慢性感染D、带菌状态15、关于外毒素,错误的是:(A)A、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脂多糖成分B、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在代谢过程中产C、化学成分大多是蛋白质D、毒性很强,极少量即可致易感动物死亡四、思考题1、结合免疫学概念的学习,请回答:①现代免疫的概念?(6分)答:是指机体识别和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护自身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护理专科《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及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护理专业的学生。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微生物学检查与特异防治的一门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学习本专业其他基础课和临床医学,特别是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奠定基础。
本课程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培养学生。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无菌观念和预防观念;使学生能够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对临床有关疾病的发病、传播、特异性防治及常见微生物与免疫现象做出解释。
掌握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应用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防治感染性疾病和免疫相关性疾病打下基础。
病原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以及对病原微生物所致疾病进行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对学习临床医学、临床护理、口腔医学、医学检验、助产及医学影像等专业有重要的意义。
为学习护理相关课程以及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该课程的开设以所学的《高中生物》为基础,为后续进一步学习《病理学》、《药理学》等相关专业课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以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为基础,以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和特异性防治为导向、以护理技能的培养为核心,以护理岗位需求为前提,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科学严谨态度。
(二)具体目标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一)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现代免疫的概念、免疫的基本功能;掌握人体寄生虫的概念分类;宿主、生活史、感染阶段等概念;2.熟悉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3.了解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发展简史。
人体寄生虫学 (3)
共同生活 symb主(host)
寄生虫--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益的 一方,可寄居体内或体表,并获取营养、 造成损害,多指营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 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 宿主--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害的一 方,为寄生虫提供居住场所和营养物质。
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有些寄生幼虫侵入非 正常宿主(人或动物)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 幼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病变。 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是某些寄生虫在 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可引起异 位损害,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如血吸虫虫卵主 要沉积在肝、肠,但也可出现在肺、脑、皮肤等部 位。
寄生虫的分类
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 兼性~ (facultative ~ )、偶然~(accidental ~ )、体 内~(endoparasite)、体外~ (ectoparasite)、长 期~(permanent ~)、暂时性~(temporary ~ ) 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常处于 隐性感染状态,但当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或缺陷时,可 出现异常增殖且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急性发作,甚 至死亡。如弓形虫、隐孢子虫等。
唇足纲(Class Chilopoda)
蜈蚣(百脚)centipede
倍足纲(Diplopoda)
马陆(千足虫)millipede
寄生虫病的危害性
UNDP/World bank/TDR倡议十大热带病:疟疾 (malaria)、血吸虫病(shistosomaiasis)、丝虫病 (filariasis,包括淋巴丝虫病和盘尾丝虫病)、利什 曼病(leishmaniasis)、锥虫病(trypanosomiasis, 包括非洲锥虫病和美洲锥虫病)、麻风(leprosy)、 结核和登革热 。
寄生虫学
寄生虫学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是一门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
主要研究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态规律,重点研究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并从病原学和病原种群动力学角度,揭示寄生虫病发病机制及流行规律,为控制、消灭与预防寄生虫病提供病原学的依据。
人体寄生虫学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
现在很多人谈起寄生虫就恨得牙痒痒,觉得沾上寄生虫这三个字就是对人体有害的。
其实,不是所有寄生虫都对人体有害的,有的寄生虫对人体有害,而有些对人体反而有益。
所以我们把寄生虫学化作了单独的一门学科,来研究它的体系。
本课程根据新医科背景下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特点,设定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打破教材原有章节顺序,按寄生虫的寄生部位不同,以人体器官系统为模块重组教学资源,分消化道、肝脏与胆管、脉管系统等模块,每个模块含慕课视频、章节测试、案例分析、思政讨论、知识拓展等。
寄生虫可以分为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体内寄生虫、体外寄生虫、体外寄生虫、机会性致病寄生虫五大类。
咱们先来看一下专性寄生虫。
专性寄生虫指寄生虫生活史的各个时期或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不然就不能生存的寄生虫。
如钩虫,其幼虫在土壤中靠自生生活,但发育至丝状后,必须侵入宿主体内靠寄生生活,才能发育至成虫。
接下来咱们再看一下兼性寄生虫。
有些寄生虫主要在外界营自生生活,但在某种情况下可侵人宿主过寄生生活,此类寄生虫为兼性寄生虫。
如粪类圆线虫一般在土壤内过自生生活,但也可侵入人体,寄生于肠道营寄生生活。
所以说,兼性寄生虫就像游戏里的大BOSS,你不去推它的时候,它老老实实的待着,也不招惹你。
一旦你去推BOSS了,那它一定会给你一个教训。
体内寄生虫指寄生于宿主体内器官或组织、细胞内的寄生虫。
如寄生肠道的蠕形住肠线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组织的旋毛形线虫,寄生于各种有核细胞内的刚地弓形虫。
人体寄生虫总结(详尽)
保虫宿主(reserboir host):有些寄生虫即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在一定条件下可传给人,从流行病学角度上看,这些动物称保虫宿主。
(例子: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为牛、羊、鼠)。
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一些蠕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后,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以幼虫状态存在,在皮下,组织,器官间窜扰,造成的局部或全身病变;分为内脏幼虫移行症和皮肤幼虫移行症;其共同特征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中丙球蛋白及IgE水平升高。
变态(metamorphosis):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的过程中发生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行为的一系列变化。
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Hemimetabolism):昆虫发育过程不需要经历蛹期。
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需要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交替进行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现象。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亦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
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之为储存宿主或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 paratenic host )有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
这种非适宜的宿主称为~。
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某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出现异常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称之。
如弓形虫、微小隐孢子虫。
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教学课件:第八章 人体寄生虫学概述
(三)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1、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1、消灭传染源
• 对带虫者和患者进行普查普治 • 对保虫宿主作适当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
• 强化粪便和水源管理 • 搞好环境和个人卫生 • 杀灭中间宿主和媒介昆虫
3、保护易感人群
宿主与寄生虫之间 的相互作用结果
⑵清除了大部分寄生虫,对再感染 具有相对抵抗力
⑶不能控制寄生虫生长繁殖,表 现临床症状
三 寄生虫的生活史与感染途径
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的 整个过程。
直接型:不需中间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卵、幼虫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直接感染人 (阴道毛滴虫)
间接型:需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育到感染期 →经中间宿主感染人 (猪带绦虫)
⑶易感人群: 指对寄生虫缺乏免疫力的人
寄生虫病流行 的影响因素
⑴自然因素:温度 湿度 雨量 光照等 ⑵生物因素:生活史中需中间宿主存在 ⑶社会因素:社会制度 经济状况 医疗卫生等
寄生虫病流行 的基本特点
⑴地方性-血吸虫在有钉螺的地方流行
⑵季节性-需要节肢动物作为宿主或者 传播媒介的——疟原虫(蚊)
※ (1)、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 段所寄生的宿主称为终宿主。
※ (2)、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 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中间宿主。
(3)保虫宿主:又称储存宿主。可作为人体寄 生虫病感染来源的受染脊椎动物,称为保虫 宿主。
(4)转续宿主:含有滞育状态寄生虫幼虫的非 适宜宿主。如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可 继续发育为成虫。
二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人体寄生虫学概论概述
人体寄生虫学概论概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虫与人类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涉及到寄生虫在人体内的生活史、病原性、传播途径以及人体对寄生虫的免疫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寄生虫是一种生活在其他生物体内,依赖寄主提供养分和生活环境的生物。
它们可以寄生在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内,引发各种不同的疾病。
本文将从寄生虫的分类、生命史、病原性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概述。
首先,寄生虫根据寄生方式和所在部位可以分为内寄生虫和外寄生虫。
内寄生虫包括原虫、纤毛虫和线虫等,它们通常寄生在人体的消化道、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部位。
外寄生虫则包括虱子、蛔虫等,它们寄生在人体的皮肤、毛发等表面。
其次,寄生虫的生命史是指寄生虫从寄生虫卵或孢子到成虫的完整发育过程。
不同寄生虫的生命史有很大差异,有的寄生虫可以在人体内完成整个生命周期,有的则需要在不同宿主之间进行传播。
例如,蛔虫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成熟后产生大量卵子,随粪便排出体外后被其他人摄入,从而感染新的宿主。
寄生虫的病原性主要体现在它们在人体内引起的疾病和症状。
一些寄生虫可以直接侵袭人体的组织和器官,引起炎症和组织损伤;还有一些寄生虫可以通过排泄物和分泌物传播疾病,如钩虫通过皮肤传播感染;还有一些寄生虫可以分泌毒素,对人体造成损伤。
常见的寄生虫疾病包括疟疾、血吸虫病、包虫病等。
预防和治疗人体寄生虫疾病的措施主要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药物治疗和疫苗接种等。
个人卫生包括保持身体清洁,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饮用不洁水源等,以减少感染寄生虫的风险。
环境卫生包括保持住所清洁,杀虫灭鼠,消毒水源等,以降低寄生虫传播的环境污染程度。
药物治疗针对不同寄生虫病采用相应的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如氯喹、吡喹酮等抗疟疾药物,普鲁巴硝唑等抗阿米巴病药物。
疫苗接种是一种预防寄生虫感染的有效手段,如预防钩虫感染的疫苗。
总之,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对于寄生虫相关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寄生虫的分类、生活史、病原性和传播方式等方面的知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人体寄生虫概述教程文件
然
疫
源
季节性
性
❖ 寄生虫病的危害性
• 引起疾病传播,危害人类健康与畜牧 业生产。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 防治的六种热带病中有五种均为寄生虫 病: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利什曼 病和锥虫病。中国五大寄生虫病分别为: 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和钩 虫病。
❖寄生虫病的防治
消灭传 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 寄生虫抗原的特点
特点1 特点2
❖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应答过程
寄生虫抗原激发宿主免疫系统的一系 列免疫反应以排除该抗原的过程。
抗处 原理 的与 摄提 取呈 、
T
细 细胞 胞因 的子 激的 活产 和生
免疫效应 体细 液胞 免免 疫疫
❖ 免疫逃避
寄生虫与宿主长期相互适应过程中, 有些寄生虫能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的 现象,其机制为:
体外寄生虫(蚊)
体内寄生虫 (钩虫)
上图:钩虫成虫寄生 在人体肠壁。
左图:钩虫幼虫在人 体肺组织内移行。
第二节 寄生虫生物学
❖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 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宿主转换的全 部过程。
❖ 宿主的类别( Types of Host ):
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第一节 寄生现象、寄生虫与宿主
互利共生(Mutualism) • 特点:互相依赖,双方有利。
片利共生(共栖 Commensalism)
共生
特点: 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
(Symbiosis) 也不受害。
寄生(Parasitism) 特点: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概念: 寄生虫(parasite)宿主(host)
特异性免疫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笔记
正文:人体寄生虫学笔记学习目标:1. 掌握寄生、寄生虫、宿主、终宿主、中间宿主、寄生虫生活史、感染阶段、感染途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等概念。
2. 通过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习,掌握寄生虫的致病机理和实验诊断,了解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机制,了解常见人体寄生虫的种类。
3. 掌握华支睾吸虫吸虫的形态特点,生活史一般特征。
4. 掌握华支睾吸虫致病机理和病原检查方法,了解临床表现、免疫诊断、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第一篇总论人体寄生虫学: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相互关系的科学。
该学科内容包括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三部分范畴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十大热带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淋巴、盘尾)、利什曼病、锥虫病(非洲、美洲)麻风、结核、登革热。
(展示相关疾病的图片,给同学们做一些病例介绍。
)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钩虫病寄生与寄生关系共生:两种不同的生物形成的互相依赖,互相联系的共同生活现象。
共栖(commensalism):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结肠内阿米巴)。
互利共生(mutulism):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白蚁与鞭毛虫)。
寄生(parasitism):一方受益,另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
受益者称为寄生物,受害者称为宿主。
寄生虫生活史与宿主类别(一)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入侵、移行定居及离开)。
感染阶段(infective stage)寄生虫生活史过程中具有感染人体能力的发育阶段。
(二)寄生虫类型:专性兼性;体内体外;按照生活史过程中是否需要转换宿主,可将其分为直接型(土源)和间接型(生物源)两类;机会致病寄生虫等根据寄生性质,可分为:1、专性寄生虫:营寄生生活,如疟原虫。
2、兼性寄生虫:多营自由生活,某种情况下可营寄生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寄生虫的生活史
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及所 需环境条件,称为寄生虫生活史。不同的寄生 虫其生活史各异,有的生活史简单,有的生活 史复杂。简单的只需要一个宿主,复杂的需要 多个宿主。有的仅有无性繁殖,有的仅有有性 生殖,有的二者兼有。寄生虫生活史中具有感 染人体能力的发育阶段称为感染阶段。
三、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关系
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对宿主造成损害 ,宿主也会产生相应的抗损害的防御反应。这 种损害与抗损害的防御斗争,贯穿于寄生虫感 染的始终。其结果取决于寄生虫的种属性、致 病力、感染途径和方式及宿主的免疫力等因素 ,同时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寄生虫侵入人体 后并存活一段时间,这种状态称为寄生虫感染 。如宿主免疫功能强,寄生虫致病力弱时,可 清除或杀灭寄生虫。当免疫力与致病力处于相 对平衡状态时,宿主无明显症状,但可传播寄 生虫,称为带虫者。当宿主免疫力低下,寄生 虫致病力强时,宿主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 为寄生虫病。
第九章 人体寄生虫概述
学习目标
1.掌握:人体寄生虫和宿主的概念。 2.熟悉:人体寄生虫学的定义、范畴和 任务。 3.了解:人体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关系 。
一、人体寄生虫学的定义、范畴和任务
(一)定义 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 史、致病性、实验诊断、流行规律和防治原则的一门 科学。
3.寄生虫性超敏反应宿主感染寄生虫后, 一方面可引起抗寄生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另 一方面也可能出现异常免疫应答,导致机体生 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即临床上的变态反应 。分为四型:①Ⅰ型为速发型,如日本血吸虫 尾蚴引起的尾蚴性皮炎;②Ⅱ型为细胞溶解型 ,如疟原虫引起的贫血;③Ⅲ型为免疫复合物 型,如疟原虫引起的肾小球肾炎。④Ⅳ型为迟 发型,如血吸虫卵引起的肉芽肿。
2.获得性免疫是由寄生虫抗原刺激宿主免 疫系统诱发免疫应答,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 疫,清除或杀伤寄生虫,对同种寄生虫的再感 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分两种类型:
(1)消除性免疫:指宿主感染寄生虫后,产生 获得性免疫,体内寄生虫并未完全被清除或杀灭, 对同种寄生虫的再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此型少见 。
(2)非消除性免疫:指宿主感染寄生虫后,产 生获得性免疫,体内寄生虫并未完全被清除或杀灭 ,对同种寄生虫的再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此型多 见。有带虫免疫,伴随免疫之称。
(2)生物源性蠕虫:指在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 的蠕虫。其虫卵或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到感染阶 段,在经过一定方式侵入宿主体内发育成成虫。所有 吸虫、大部分绦虫和组织内寄生的线虫属于此类。
2.医学原虫指寄生于人体并致病的单细胞真核生 物。主要包括阿米巴、鞭毛虫、孢子虫。
3.医学节肢动物指危害人类健康的节肢动物。主 要包括昆虫、蜱、螨等。
(2)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时 期所寄生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有些寄生虫在发育 过程中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间宿主,按其寄生顺 序依次分为第一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以此类推 。
(3)保虫宿主:又称储存宿主。指作为 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寄生虫感染的其他脊 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如肝吸虫成虫寄生于 人、猫、犬科动物体内,幼虫先后寄生于淡水 螺、淡水鱼、虾体内,人是其终宿主,淡水螺 、淡水鱼和虾分别是其第一中间宿主和第二中 间宿主,猫和狗是其保虫宿主。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1.夺取营养寄生虫以人体的消化或半消化物质 、组织液、血液等为食,对人造成损害,引起疾病 。如钩虫咬附在肠壁上,以血液为食,使人体长期 慢性失血,引起贫血等。
2.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在侵入宿主或在宿主体 内移行、寄生时,可对局部造成机械性损伤、压迫 或阻塞等。
3.毒性作用寄生虫的代谢产物、分泌物或虫 体死亡后的分解产物,对人体都有毒性及致敏作用 。
某些寄生虫在正常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 官内寄生的现象,称为异位寄生。可造成更加严重 的损害。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
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主要是抗感染免疫 ,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二者相互协 调,共同清除、消灭寄生虫。
1.先天性免疫是宿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如皮肤黏膜和胎盘的屏蔽作用、吞噬细胞的 吞噬作用、消化液的消化作用、炎症反应的包 裹作用、嗜酸性粒细胞的参与作用、体液中补 体和溶组织酶的溶解作用对寄生虫具有阻挡、 清除或杀伤作用。
(二)寄生虫和宿主
1.寄生虫 过寄生生活的低等动物称为寄生虫。 寄生虫分为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前者如蛔虫, 后者如蚊、蜱。
2.宿主 被寄生虫所寄生的动物称为宿主。寄生 虫在发育过程中有不同的发育阶段,需要不同的宿主 。因此,将宿主分为以下四种:
(1)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时期 所寄生的宿主,称为终宿主。
1.互利共生 两种不同生物生活在一起,共同 受益。
2.共栖 两种不同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 ,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3.寄生生活 两种不同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 受益,另一方受害。如某些低等动物,长期或暂时地 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取得营养和生存条件 ,并给对方造成损害的生活方式,称为寄生生活。
(三)任务 学习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为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以及相关的基础学科打基 础,为消灭寄生虫病、保障人民健康,做出应有的贡 献。
二、寄生生活,寄生虫、宿主和生活史
(一)寄生生活 在自然界中,两种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现 象称为共生。根据两种不同生物之间共生的利 害关系,分三种类型。
(二) 范畴人体寄生虫学由医学蠕虫、医学原虫和医学节肢 动物组成。
1.医学蠕虫指寄生于人体并致病的多细胞无脊椎 动物,借肌肉伸缩作蠕形运动,主要包括线虫、吸虫 和绦虫。按生活史中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将蠕虫分为 两大类:
(1)土源性蠕虫:指在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 主的蠕虫。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环境中发育到感染阶 段,在经过一定方式侵入宿主体内发育为成虫。大多 数肠道线虫属于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