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

《岳阳楼记》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
《岳阳楼记》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解析版)

《岳阳楼记》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应滕子京之约,为重修岳阳楼作记,因此本文着重写岳阳楼重修的过程,写岳阳楼其实就是在写滕子京。

B.“衔远山,吞长江”这句中“衔”“吞”两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C.第③④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D.这篇记文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

解析:A选项“本文着重写岳阳楼重修的过程写岳阳楼其实就是在写滕子京”有误,本文主要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情感,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因此作者写岳阳楼重点是借景抒情,而非重修岳阳楼的过程,更不是为了写滕子京。故选A项。

2、下面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而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勉励友人。

B.“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世态炎凉的悲观情感,希望滕子京具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C.“进亦忧,退亦忧”一句照应了前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表达了古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

D.文章结尾点明主旨,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B选项“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世态炎凉的悲观情感”有误,作者并不悲观。故选B项。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在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生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解析:C选项“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有误,《醉翁亭记》的“乐”表达了作者乐民之乐,与民同乐之心.《岳阳楼记》的“乐”,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故选C项。

4、下面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代作记缘由,为后文写古仁人的阔达胸襟作铺垫。

B.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C.本文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

D.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D选项“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误,全文的中心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故选D项。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②段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洞庭湖千变万化的特点。

B.文章第②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C.文章第③④段除写景之外,还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喜”和“悲”的情感。

D.文章写“暗景”用语雄浑浓郁,状“明景”用词清丽明快。

解析:D选项“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喜”和“悲”的情感”有误,根据文段内容应该是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悲’和‘喜’的情感。故选D项。

6、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记叙描写议论的自然结合,句势骈散结合,富有节奏声调铿锵,给人以美感。B.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文章先由叙事入手,再写迁客骚人登楼的不同情怀,最后将这两种情怀与古仁人对比,自然引到抒情,说明写作意图。

D.首段的谪字未下段提到迁客骚人埋下伏笔。

解析:C选项“两种情怀与古仁人对比,自然引到抒情”有误,根据分析两种情怀与古仁人对比,自然引到议论。故选C项。

7、对《岳阳楼记》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B.“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显著。

D.“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予”即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

解析:D选项“‘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予’即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有误,‘予’即范仲淹。故选C项。

8、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

B.“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

C.“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

解析:A选项“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有误,根据文章内容应是概述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故选A项。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缥缈的景象。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抨击了显著政绩的充分肯定。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比。

解析:C选项“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有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指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的变化而喜悲,而不是无悲喜之情。选C项。

10、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岳阳搂记》选自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集》。

B.文段“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

C.作者在文段中虽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属于“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类的人。D.范仲淹在友人重修岳阳楼之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解析:C选项“都不属于“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类的人”有误,根据文章内容应表述为“都属于‘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类的人。选C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