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编制频数分布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时编制频数分布表

教学目标

1、掌握编制频数(率)分布表的步骤

2、能对一组数据进行统计,会根据确定组数的经验法则合理分组

3、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制表和分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频数和频率的概念;从中体

会数据有多种不同的表示方法,能分析讨论得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逐步学会用多种方法来表示统计数据

重点难点

重点:编制频数(率)分布的步骤

难点:确定组数、组距及每一组的上下界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前面几节课,我们己经知道要全面地掌握一组数据,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通过编制频数(率)分布表可以给我们提供关于数据的更多信息,怎样编制频数(率)分布表呢?

二、创设情境

小明调查了他住的那栋宿舍30户职工家庭月收人情况,见教科书P132"统计活动"根据小明的统计表能直观、明确地获知月收人情况吗?如果不能,怎么办呢?

三、探究新知

分析:1.小明给出的数据是没有经过整理的数据,数据多,而且数量表示上不简单也不直观,各个数据所占人数多少也看不出来,要经过计算才知道.

2.看来根据学生现在已有的经验所绘制的统计图不一定能很好地反映频数的分布

状况.怎么办呢?(在编制频数分布表时,若不同的数据不多,可以直接算出每种数据在数据组中出现的次数,然后列表表示;若不同的数据较多,分布比较零散,可以先适当分组,计算数据在各组中出现的频数,然后列表表示.)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创造出新的编制方法:分组划定数据取值的不同范围,然后

统计数据在各范围中出现的频数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再与同伴交流,最后统一具体做法如下:

(1)分组

①确定最大值M和最小值m.

②确定组数的各组界限.

为了分组的方便,我们取略小于m的数作为第一组的下限,例如取720;而取略大于m 的数作为最后一组的上限,例如取960.再适当分组(960-720=240),可分为6组,每组的长度(240÷6=40)即为组距.故所分6组为:720~759,760~799.800~。839.840~879,880~919,920~960.

强调:分组后,原数据组中的每个数据都属于其中的一组,并且只属于一组

(2)画记

统计属于每组中的数据的个数(频数),为了避免差错,可以两人合作,一人读数据表,一人画记(画"正"字)(见教科书P133)

(3)编制频数分布表

频数分布表反映数据在所分各组中的分布情况,通常可由两栏组成,第一栏为分组,第二栏为频(见教科书P134)

四、讲解例题

例1 把有50个数据的数据组分为6组,其中有1组的频数为12,有2组的频数是10,有2组的频率是0.14,求余下的一组的频数和频率(频数:4,频率0.08)

例2 在1000个数据中,用适当的方法抽取50个作为样本进行统计,频数分布表中54.5-57.5这一组的频率为0.12,那么估计总体数据落在54.5。57.5之间的约有( )

A.l2O个

B.60个C,12个 D.6个

例3 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最大值为141,最小值为50,取组距为10,则可以分成( ),

A.lO组

B.9组

C.8组

D.7组

例4已知在一个样本中,50个数据分别落在5个组内,第一、二、三、五组数据频数分别为2,8,15,5,则第四组数据的频数和频率分别为( )

A25,50% B.20,50% C.20,40% D.25,40%

五、应用新知

教科书P134练习

六、课堂小结

1、编制频数分布表的步骤:

(1)分组,(2)累计频数,(3)制表

2、频数分布表的作用,反映数据分布的情况

怎样更形象,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你有更好的方法吗?

七、思考与拓展

怎样更形象,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你有更好的方法吗?

布置作业

教科书P137—138复习题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