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学实录
《陋室铭》课堂教学实录
《陋室铭》课堂教学实录一、引言《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篇诗文,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作者生活贫困、居住在陋室的境况,表达了对物质贫乏而精神丰富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深入解读和讨论这篇诗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并培养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与心态的积极向上。
二、教学目标1.了解《陋室铭》的背景和作者刘禹锡;2.分析《陋室铭》中的表达手法和主题思想;3.探讨如何将《陋室铭》中传递的价值观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在开始课堂之前,通过展示一张陋室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引发对于生活环境的关注。
同时,可提问学生对于贫困环境下的生活态度是否会发生改变。
2. 了解背景向学生传达《陋室铭》的背景,并介绍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和文学风格。
通过介绍刘禹锡在官场失意后选择隐居,在贫困环境下仍保持对于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人生哲学。
3. 文本解读逐句解析《陋室铭》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手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思考。
•第一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解释:作者表达了无论山的高度,只要有仙人居住,便有了名字的意思。
通过这样的比喻,作者在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即不在乎环境的贫寒,而是追求内在的精神追求。
•第三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解释:作者通过水与龙的比喻,强调即使水的深度不够,只要有神奇的龙居住,也便具有了灵动的特质。
这种比喻暗示了精神上的追求和修炼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4. 主题思想分析通过讨论《陋室铭》中的表达手法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包括对于贫困环境的超越、对于精神追求的重视以及对于生活态度的塑造等。
5. 运用案例讨论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陋室铭》中表达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困扰。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总结通过对《陋室铭》的深入学习和讨论,学生不仅了解了这篇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而且能够将其中的价值观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陋室铭》课堂实录 2篇
陋室铭课堂实录(一)1. 引言本文是对课堂上关于《陋室铭》的讨论及思考的实录。
《陋室铭》是中国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篇诗歌,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他自己生活在简陋的房间里的心境和追求之道。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2. 课堂实录2.1 学生A的发言学生A: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我觉得这是在告诉我们,重要的不是外部的环境条件,而是我们内心的追求和努力。
即使处在一个简陋的环境里,只要我们心存追求,就能超越一切困境,实现自己的价值。
2.2 学生B的发言学生B:我同意学生A的观点。
《陋室铭》中还写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陋室的景象,但读来却让人感到宁静与宜居。
这种心境的良好,跟个人的修养和追求有很大关系。
无论外在环境如何,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修养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2.3 学生C的发言学生C:我觉得《陋室铭》中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点明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无论我们生活在何种环境中,我们都应该珍惜和把握眼前的每一刻,不虚度光阴。
正如刘禹锡所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人生的道路充满艰辛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坚定意志,克服困难,就能通向成功。
3. 总结通过本次课堂对《陋室铭》的讨论,我们深刻领悟到了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
无论我们的生活条件如何,我们都可以通过努力和追求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每一刻,把握当下,不虚度光阴。
通过坚定意志,克服困难,我们才能通向成功的道路。
陋室铭课堂实录(二)1. 引言本文是对课堂上关于《陋室铭》的讨论及思考的实录的续篇。
本文将继续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陋室如何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以及追求的意义。
2. 课堂实录2.1 学生D的发言学生D:我觉得《陋室铭》传递了一种平淡和宁静的生活态度。
刘禹锡在诗中写到:“细腰红马尾,别是一般人。
”这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王崧舟陋室铭教学实录
王崧舟陋室铭教学实录【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王崧舟及其教学实录2.王崧舟的《陋室铭》教学实录概述3.教学实录中的亮点分析3.1 引导学生理解《陋室铭》的背景和意义3.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深入理解诗歌内容3.3 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3.4 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陋室铭》的现实意义4.结论:总结王崧舟的教学实录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正文王崧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语文特级教师,他的教学实录一直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推崇。
在他的教学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本文将以他的《陋室铭》教学实录为例,分析他的教学方法和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名篇,描述了他身居陋室,但精神世界却无比丰富的境遇。
王崧舟在教学这首诗时,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明白诗人写作的初衷。
他通过讲述刘禹锡的生平经历,让学生了解到诗人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接着,王崧舟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他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刘禹锡的陋室之中,感受诗人的心境。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实录中,还有一个亮点是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王崧舟将《陋室铭》与其他描写陋室的诗歌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刘禹锡的陋室之所以不陋,是因为他心中充满了诗意和理想。
这样的比较分析,让学生对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王崧舟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陋室铭》的现实意义。
他让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如何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保持精神的丰富和充实。
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白,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积极面对生活。
总的来说,王崧舟的教学实录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陋室铭》课堂实录
《陋室铭》课堂实录(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陋室铭》课堂实录《陋室铭》课堂实录4篇《陋室铭》课堂实录1一、交流座右铭导入《陋室铭》师:老师首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板书:我思考我存在)这是老师的座右铭。
《陋室铭》课堂教学实录2篇
《陋室铭》课堂教学实录2篇Classroom teaching record of the inscription on humble rooms《陋室铭》课堂教学实录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陋室铭》课堂教学实录2、篇章2:课堂实录《陋室铭》中的人文关怀教学设计篇章1:《陋室铭》课堂教学实录教师姓名:miao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惟吾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
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
心里云:混张文凭。
”师:我请一位同学能否用滑稽的语调把这首《考试铭》读一遍,谁愿意?生:读(带有方言的语言;其他同学笑)师:读的很幽默,但是大家知不知道它其实是根据一篇文章仿写的呢?生(齐):《陋室铭》师:对,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文章《陋室铭》。
在这里我要提一点,语言的形式总是受制于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的。
“考试铭”只是一种模仿,虽然可以搏人一笑,但没有什么价值。
只有刘禹锡,有真情实感,才写出流传于世的佳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那篇传诵千年而不衰的道德绝唱——《陋室铭》(屏幕显示:课题、作者)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的题目“陋室铭”,“陋室”从字面上应该比较好理解吧,是什么意思?生(齐):简陋的房子。
师:很好,那么谁来告诉我什么是“铭”呢?生: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陋室铭》教学实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用PPT展示课文内容、注释 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课文。
互动式教学
利用课堂互动平台,鼓励学生 提问、回答问题和分享心得, 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情境模拟教学
通过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让 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 情感和意境,加深对课文的理 解。
04
学生互动与反馈
课堂互动
重点词句解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句话运用了比兴手法,以山和水比喻陋室,表达了陋室只要有高尚品质的人居住就有意 义和价值。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句话是文章的主旨句,强调了陋室虽然简陋,但只要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这句话通过描绘陋室的自然环境,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陋室铭》教学实录
授课教师:
2023-12-31
目
CONTENCT
录
• 课程导入 • 课文解析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学生互动与反馈 • 课程总结与反思
01
课程导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陋室铭》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文学地位 。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赏析和评价古典文学作品的能 力。
情感目标
要点二
教学方法选择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采用了讲解、示 范、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这些方法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 们的课堂参与度。但在小组讨论环节 ,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 进一步引导和督促。
要点三
教学效果评估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对《陋室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 特色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课堂氛围 活跃,师生互动良好。但仍有改进空 间,如加强对学生个别辅导的力度, 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陋室铭》教学实录(通用8篇)
《陋室铭》教学实录(通用8篇)《陋室铭》教学实录(通用8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陋室铭》教学实录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陋室铭》教学实录篇1师:讲关于刘禹锡的故事。
他的诗与白居易起名,他的词与柳宗元起名,据说他被贬到安徽,按当时朝廷规定,他可以住三室三厅之房。
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典型的势力小人。
认为刘禹锡乃被贬之人,可以给双小鞋穿穿,以显示自己的威风。
于是就在城南给刘禹锡安排了三间小房。
对此,刘禹锡大人大量,不以为意。
还根据驻地的美好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了门上。
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了,非但不反思自己,反而变本加厉。
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且把住房面积减去了一半。
此住房位于德胜河旁,山青水秀,景色怡人。
刘禹锡一见,顿来灵感,挥笔又是一副好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好诗传到乡里,策知县大怒。
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既没有山又没有水。
在半年的时间里,刘禹锡稀里糊涂地被一个小小的知县搬家折腾了三次。
激怒愤慨之下,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足以为快,遂如行云流水般一口气写下了著名的《陋室铭》,并请人碑刻立于大门之外!师:昨天我们预习过了,我想请同学读一读,古人写诗文是没有标点的,我想请同学读一读没标点的文章,你来吧。
生读没有标点的文章。
师:好,读得不错,你不仅读出男子汉的气概,而且字词读的也很准,抑扬顿挫,还读出了韵文的味道,韵文一般是用韵的,我们来齐读这篇文章吧。
生齐读。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并屏显出示【“铭”的解释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师:请大家看标题,这里有一个铭字,你能用铭来组词吗?生1:铭文生2:刻骨铭心师:很好生3:铭刻师:不错生4:座右铭师:不错,还可以组什么词?生5:铭记师:不错,陋室铭,陋室铭,作者在陋室中想要铭记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陋室,去看个究竟,请大家先来看这四句话,口头翻译一下,并且要思考一个问题,从这些话当中,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先翻译一下。
短文两篇 《陋室铭》课堂实录
《陋室铭》课堂实录一、导入1.孔子曾经要去九夷之地居住,有人说:“陋,如之何?”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千年之后,诗文盛行的唐朝也有这样一个人,他效仿孔子,甘居陋室,却不改其高洁之志,尽显一代诗豪的桀骜与洒脱。
他是谁呢?对他就是刘禹锡ppt,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名篇《陋室铭》。
2.题目该如何理解呢?(ppt)师: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
那么“铭”怎样理解?很好,大家在书中找到了答案。
生: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师:非常好,大家一下就找到了答案,书下注释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小助手。
二、教学过程(一)诵其文,明其意师:这种文体篇幅短小,一般都是用韵的,读来音律和谐,朗朗上口。
在朗读这篇铭文时,除了要读准字音外,我们还要找到韵脚,读出韵味。
这篇铭文骈散结合,我们还要要注意一些句子的节奏划分,如:斯是陋室,无丝竹之乱耳。
读准停顿,才能更好地读出铭文的韵律。
接下来由老师为大家做一下范读。
老师已经读完了,我想很多同学也已经跃跃欲试了,接下来的时间交给你们,自由的朗读课文,读清字音,读准停顿,读出韵味。
生:自由朗读师:哪位同学能和大家分享想你的朗读?有请这位同学为大家朗读。
生:朗读课文师:好请坐,谁能为他的朗读做下点评?好,你来说一说。
生:朗读清晰准确,韵味十足,很有感情。
师:点评精准到位。
接下里让我们齐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初步感知作者笔下的陋室。
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得真棒。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读了几遍课文,是否读懂了大意?下面老师要检测一下大家字词的预习情况,看看这些词大家都能掌握了吗?PPT生:依次回答PPT呈现的重点语句。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课前预习的很充分,我们要重点注意一下最后一句“何陋之有”,我们在翻译的时候按照“有何陋”的顺序翻译成“有什么简陋的。
”是一个宾语前置句式。
好我们掌握了字词,便疏通了文意,我们与文本的距离就更近了一步。
王崧舟陋室铭教学实录
王崧舟陋室铭教学实录一、引言:教学背景及目标《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骈文,以赞美陋室表达自己高洁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本节课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文特点,体会作者情感,并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课堂实录:教学过程及方法1.朗读课文,理解诗意首先,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朗读结束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诗文内容,概括诗意。
通过问答互动,确保学生对诗文有基本的理解。
2.分析诗文特点,解读意象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如“苔痕”“草色”“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等。
分析这些字词和意象的意义,以及它们在诗文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涵。
3.探讨作者情感,体会主旨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背后隐藏着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文,深入体会作者刘禹锡身处陋室,却心志高远的精神品质。
4.创作练习,提升写作能力结合诗文内容,教师布置创作练习,要求学生以“我的陋室”为主题,仿写一首《陋室铭》。
通过创作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5.总结点评,巩固学习成果在课堂的最后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创作练习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课后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较为充实,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较高。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教师还需加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此外,创作练习的点评环节可以更加详细地指出学生作品中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课后作业:巩固与应用1.熟读《陋室铭》,背诵课文。
2.根据课堂所学,修改和完善自己的创作练习。
最新《陋室铭》教学实录及课后评析
《陋室铭》教学实录及课后评析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叫《古文观止》,这是清康熙年间编纂的供学塾用的文章读本,此处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用“观止”作书名,表明编者的态度是:古文的精品都已选入了,你已经观赏到最好的了,不用再看其他的啦,这当然有点夸张。
这本书选了从先秦到明末的222篇古代散文作品,其中有一篇仅仅81个字,这篇文章叫《陋室铭》,为什么仅仅81个字的短文就占有古代散文精品的一席之地呢?让我们带着这种思考一起来学习唐代刘禹锡的散文小品----《陋室铭》。
(师板书课题、作者。
)(既介绍了《古文观止》,又凸显了《陋室铭》短小精悍的特点和在古代散文中的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师:我们学习古文应该反复诵读,以至成诵。
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是的,不诵读就不能领会文章的意蕴。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反复诵读来学习文章。
我们的第一遍读,要求结合注释读准音,并大体弄懂文章的意思。
如果有疑问,可以和同桌商量,实在解决不了,请提出来。
(师板书:一读,读准音,通文意。
)(学文之前,先介绍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把“读”作为贯穿文言文学习的主要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
) 生:“白丁”是什么意思?师:谁来回答这个问题?生1:“白丁”是平民的意思。
生2: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师:简单说一下。
在唐朝,穿衣服能体现人们地位的高低,以黄赤最为高贵,红紫为上等,蓝绿次之,黑褐为低下,白色是没地位的,所以,“白丁”指平民百姓,这里可以理解为没有学问的人,为什么?生:因为前文中有“谈笑有鸿儒”的句子,鸿儒指有学问的人,前后对应,后文的“白丁”应指没有学问的人。
师:这位同学能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的意义,很好。
还有问题吗?(教师的点评既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又向其他同学推荐了一种理解词语意义的方法。
在文言文学习中,能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词义,应该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陋室铭》课堂实录
《陋室铭》课堂实录一、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假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很多件伤天害理的事;还有一间简陋室,那里景色宜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
你会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选择后者,因为,,)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大名鼎鼎的唐代诗人刘禹锡不谋而合!刘禹锡不仅住在陋室里,还写了流传千古的《陋室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陋室铭》。
二、作者简介说到刘禹锡,我们大家应该不会陌生,谁能来给大家做个介绍呢?刘禹锡简介(出示幻灯片作者简介)这陋室铭可是大有来头。
据说他被贬到安徽,按规定可以住三室三厅之房。
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典型的势利小人。
认为刘禹锡乃被贬之人,可以给双小鞋穿穿,以显示自己的威风。
于是就在城南给刘禹锡安排了三间小房。
对此,刘禹锡大人大量,不以为意。
还根据驻地的美好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了门上。
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了,非但不反思自己,反而变本加厉。
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且把住房面积减去了一半。
此住房位于德胜河旁,山青水秀,景色怡人。
刘禹锡一见,顿来灵感,挥笔又是一副好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好诗传到乡里,策知县大怒。
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既没有山又没有水。
在半年的时间里,刘禹锡稀里糊涂地被一个小小的知县搬家折腾了三次。
激怒愤慨之下,刘禹锡遂如行云流水般一口气写下了著名的《陋室铭》,并请人碑刻立于大门之外!三、朗读并感知课文1、下面我们进入课文的学习。
我国古代的诗文有很多都是可以唱的,读起来琅琅上口。
学习古文绝对离不开朗读。
但读之前大家先来看看这些字词,谁来给标上音,看看同学们预习的怎么样。
德馨(xin)苔痕(tái)鸿儒(rú)调素琴(tiáo)案牍(dú)非常棒,清除了拦路虎,就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看能不能读出本文的音乐之美。
王崧舟陋室铭教学实录
王崧舟陋室铭教学实录
【引言】
王崧舟陋室铭教学实录,为我们展示了一位优秀教师在文学教育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部脍炙人口的诗篇,通过对简陋房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本次教学实录旨在深入剖析陋室铭的文学价值,引导学生领略经典诗文的魅力,并学会如何鉴赏和品味古代文学作品。
【教学目标】
本次教学陋室铭,旨在让学生:
1.理解诗文内容,领略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2.学习诗文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3.体会诗文中的意境,丰富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4.掌握诗文的重点字词和语法结构,提高语文基本功。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和背景介绍,让学生对陋室铭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刘禹锡有所了解;
2.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3.解析:分析诗文的结构、意境、字词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涵;
4.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语文基本功;
6.拓展:通过对比其他诗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刘禹锡的文学地位和风格。
【课堂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幽默风趣的讲解,引导学生逐步领略陋室铭的魅力。
例如,在解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句时,教师通过描绘画面,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陋室之中,感受到诗人以陋为美、乐观向上的精神境界。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实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陋室铭的理解逐渐深入,文学素养得到了提升。
但同时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诗词鉴赏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第17课《陋室铭》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陋室铭》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案例导读]《陋室铭》全文只81字,却字字珠玑,意韵悠远,千古传诵。
面对如此经典之作,语文教师不禁犯愁:好文如何琅琅地读?美文如何美美地教?浅文如何深深地品?以下课例展示了余老师是如何化难为易,以四两千斤的妙法让学生涵泳体味,陶冶情操的。
他妙用课文,巧设活动,积累知识,训练能力,让学生沉浸在效果实在、美感十足、情味盎然的语文课中。
一、介绍背景,明确任务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陋室铭》的学习。
这是一篇千古名文。
我们先来热身,读一读《陋室铭》。
“《陋室铭》,刘禹锡。
”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点评:开门见山,力避琐碎;书声琅琅,营造氛围。
)师:好的,老师听见了。
这节课我们有两个大的活动:读背,然后叙说。
还有一项任务就是要做好四字短语的课堂笔记。
开始我们的读背。
好,先来认识一下文体特色。
“古代”,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它简短、优美、基本押韵;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师:这种文体就叫做铭。
“刘禹锡”,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刘禹锡参与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20多年。
《陋室铭》就是他贬至安徽和州时所写。
师:传说他被贬到和州之后,和州的知县为难他,一年内就让他搬三次家,家越搬越小。
他心中很愤懑,于是写了这首《陋室铭》。
他是一位高雅的人士,心气很高,傲然得很。
哪怕是贬官23年,他都敢说真话。
所以说《陋室铭》其实是作者心志高洁的表现。
(点评:故事激趣,知人论世;简洁明了,合理延展;要言不烦,重点突出。
)二、诗文联读,读背积累师:刚才大家读了一首诗——《秋词》,就是他在贬官期间写的。
陋室铭教学实录余映潮《陋室铭》教案汇总
“陋室铭教学实录余映潮《陋室铭》教案汇总”“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古文经典——《陋室铭》。
这篇课文由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创作,以陋室为载体,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下面,我们就开始今天的学习吧!”一、导入新课1.邀请同学们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简要介绍《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及其作品背景。
2.引导同学们关注课文,简要解释“陋室”的含义,激发同学们对课文的好奇心。
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注意把握语气、节奏,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2.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邀请同学们分享对文章的整体感受,引导同学们关注文章的主题思想。
三、深入解读1.分析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层次,理解每个段落的作用。
2.着重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等,引导同学们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
3.通过对比分析,让同学们了解刘禹锡在文中如何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操。
四、拓展延伸1.邀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安贫乐道”的理解,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如何践行这一价值观。
2.引导同学们关注文章中的典故,如“孔子云:何陋之有?”等,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邀请同学们探讨文章中所表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发同学们对人生的思考。
五、课堂小结2.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践行“安贫乐道”的价值观。
六、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陋室铭》全文。
2.结合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安贫乐道”的感悟文章。
3.搜集并学习其他关于“陋室”的诗文,进行比较阅读。
一、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刘禹锡及其作品背景。
2.教师引导同学们关注课文,解释“陋室”的含义。
二、整体感知1.同学们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2.教师邀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同学们分享对文章的整体感受。
三、深入解读1.教师分析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层次。
2.教师着重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引导同学们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
王崧舟陋室铭教学实录
王崧舟陋室铭教学实录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王崧舟及其教学实录
2.王崧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3.陋室铭教学实录的具体内容与步骤
4.教学实录中的亮点与价值
5.总结:评价王崧舟的教学实录
正文
王崧舟,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他的教学实录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深厚的学识,更是因为他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在这篇陋室铭教学实录中,我们得以一窥王崧舟的教学风采。
王崧舟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他认为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
因此,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向老师提出质疑。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陋室铭教学实录是王崧舟的一次精彩教学实践。
在这次教学中,王崧舟首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陋室铭,让学生对这篇经典散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然后,他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陋室铭的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王崧舟不仅讲解了文学知识,还借助陋室铭这首诗,对学生进行了人生观的引导。
教学实录中的亮点在于,王崧舟巧妙地将文学教学与人生观教育相结合。
他通过解读陋室铭中的诗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这一点是王崧舟教学中的一大特色,也是他深受学生喜爱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王崧舟的陋室铭教学实录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实践。
它不仅展示了王崧舟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教学方法,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
《陋室铭》教学实录
《陋室铭》教学实录东良中学苏英敏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接着学习新课文。
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大家先来听我讲故事。
(出示幻灯片一)据史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
按当时的规定,他应该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
在半年的时间里,策知县三次更换刘禹锡的住所,并且由原来的三间三厦缩小为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策知县看了哑口无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依次出示幻灯片二、三)。
二、题解、简介作者师:首先了解题目。
陋室,顾名思义,就是生:简陋的屋子。
师:铭该怎么理解呢?请同学们齐读下来。
(出示幻灯片四)生:铭,原来是古代刻在金属等器物上或碑石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形式短小,文字简洁。
师:大家看到的刻在器物上的铭文是比较少的,但是有一种铭文同学们比较熟悉。
有时我们会看到有些好学之人在自己书桌的右上角写上激励自己惊醒自己的简短的文字,这些被人们称作什么?生:座右铭。
师:它也是铭文的一种。
师: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作者,找一位同学把它读下来。
(出示幻灯片五)生(王瑞欣):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
永贞元年(805),与柳宗元等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长期被贬在外。
直到永和元年(827)回到长安,任太子宾客。
他的文章,说理精辟,词锋犀利,著有《刘梦得文集》。
三、明确教学目标师:请同学们齐读通过本文的学习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出示幻灯片六)生:齐读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相关文言词语,能准确翻译课文。
3、理解作者情趣,正确树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四、朗读课文。
师:朗读文言文,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5.2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实录(新人教版八年级上)
《陋室铭》文章不长,人教版课本上的字词注解也比较详细,所以从课文翻译到理解分析,一个课时刚好完成。
现将课堂教学记录如下:一、导入及诵读师:同学们好,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句千古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吟诵这句名言时,我特意将语速放慢,这样知道这句话的学生就不自觉的跟随着齐声读了起来。
同学们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吗?生:(齐声)陋室铭师:作者呢?生:(齐声)刘禹锡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
翻开课本,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熟课文。
学生自由读,很投入。
然后请一个学生试读课文。
纠正学生读音等小错误。
师:知道为什么这篇课文会读起来这么朗朗上口吗?生:押韵师:对!这篇课文有押韵。
知道哪些是韵脚吗?师生一起找出:名、灵、馨……师:很好,大家一下子就找出来了。
这是篇铭文,押韵是铭文的一个特点。
所以韵脚我们要适当地读得响亮点。
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前四句读完后稍作停顿,“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缓缓道来,突出作者的用意。
而后读得有些美感: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无丝竹”两句读得轻松些。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两句读完后稍停顿,最后一句“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是个反问句,反问句需要回答吗?生:不需要。
师:对!反问是答在问中,不需要回答,且语气强烈,所以我们要用肯定且强烈的语气来读。
好!说了这么多,还是要大家自己来练练,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再读两遍,试着读准字音外,还要读出古文的韵味来。
学生自由读。
师:不知道大家读得怎么样了,我们现在来给比赛,男生女生分开读,看谁读得更好。
男女生分读。
女生声音较小,男生则有个别同学读错字音。
师:男女生读得好像都不是很好哦!女生声音太小,不够响亮,男生呢!还有个别读错了的。
这样吧!再给大家一个机会,我们一起齐声来读一遍,希望会更好些。
陋室铭的优秀教学实录
陋室铭的优秀教学实录陋室铭的优秀教学实录《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
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的优秀教学实录,欢迎阅读。
篇一:陋室铭的优秀教学实录1.师: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生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生2:这句话先说由“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2.师: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板书陋室),却用山水(板书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板书比兴)。
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
3.师:(课外拓展)老师这里有一句话,看看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什么地方?(投影)透过窗户看天空,透过天空历史,透过历史看人生。
生: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人生”,它是通过“窗户”、“天空”“历史”而引出的。
4.师:陋室陋吗?生:不陋。
5.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生:……6.师:大家的发言非常踊跃。
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它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
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引导学生合理想像,充分感受作品气韵)下面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想像那陋室的自然环境。
(创设情境)那青苔是怎样应了作者的心意,一点一点地一坡一坡地慢慢地爬上那斑驳的石阶的?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们聚集在一起,绕过窗帘飘入室内的?生:……师:同学的发言很精彩。
请大家想像一下,倘若室内有王叔文、柳完元等人,他们在谈些什么,这些人在一起,又会碰撞出哪些思想的火花?(让学生分别把自己想像成刘禹锡、王叔文、柳宗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教学实录本文第四部分发表于《语文学习》2008年第5期,标题是:《陋室铭》解读一、交流座右铭导入《陋室铭》师:老师首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板书:我思考我存在),这是老师的座右铭。
知道什么是座右铭吗?生:就是用来激励自己的话。
师:对。
同学们,你们的座右铭又是什么呢?来,把你的座右铭写下来,让大家共同分享。
(投影展示,课堂交流。
)师:还有的同学没有写,希望大家学了这一课后都能拥有自己人生的座右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被尊为铭辞中的长者的铭文——(板书:陋室铭、刘禹锡)。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是“铭”呢?生: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书上有注释嘛。
师:你很会学习,你注意到了书上的注释。
器物之铭是用来述功纪行的,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则别具一格,它虽以自己的住室命题,但是用意却在自述其志。
二、初读《陋室铭》结识刘禹锡师:与刘禹锡结交的人,都是“鸿儒”,没有学问的白丁,是与他无缘的。
因此,要结识刘禹锡,首先要把《陋室铭》烂熟于心。
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行疏通课文。
借助注释还不能解决的字句,就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疏通课文,约3分钟)师: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没有人举手啊?我可要考考大家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谁来翻译翻译?生:谈笑的都是大学问家,往来的没有不学无术的人。
师:是吗?还记得《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怎样翻译吗?生: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师:这种修辞手法叫——生:互文。
师:现在谁再来翻译刚才的这句话。
生:谈笑往来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没有不学无术的人。
师:这就对了。
看来大家对文章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现在我们读起来——(自由朗读)师:谁愿意一试?生:读(忧郁消沉地)。
生:读(振奋昂扬地)。
师: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他们两个一个读得悲凉凄楚,一个读得激昂慷慨,好像都不大对味。
师:对味,这个词下得妙!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对味?生:铭文是用韵的,要注意压韵。
师:怎么个用韵法,你能不能具体说说——生:本文押的是in和ing,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这些字。
师:你能不能读一下?(读得韵味悠长)师:不错。
大家认为要读出韵味还需要注意什么?生(七嘴八舌地):重音;停顿;节奏;语气;语调;语速;基调……师:好,就按你们的要求,再读——(于是摇头晃脑,人声鼎沸,读得自得其乐。
)师:要读好《陋室铭》,还要了解文体特点。
陆机说:“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
(板书:博约温润)“温”,气度温和;“润”,语调柔顺。
请大家“温”“润”地读起来——(读得温文尔雅)师: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读一篇文章之前,我们就应该尽量多地去了解一些背景材料,“知人论世”嘛,这个问题我们后面将细究。
现在自由朗读,根据你对《陋室铭》的理解,读出你心目中的刘禹锡。
(有的味道十足,有的韵味悠长,有的感受细腻,但大多还平淡无味。
)师:这么短小精美的文章,能不能把它背下来?(学生诵读)师: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练习,借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诵读情况。
请从课文中找出和画面意境相符的句子来。
(图片和学生回答略。
)(检查默写略。
)三、品读《陋室铭》拜访刘禹锡师:文章的字面意思我们大体弄清楚了,内容方面你还有什么疑问和困惑不妨提出来。
生: 老师,作者把“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干巴巴地往那里一摆是什么意思呢?师:看注释——生:(读)“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师:仔细想想,作者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是什么?生: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美好的品德也会让陋室生辉,我也会像诸葛子云那样受到后人的景仰。
师:你能结合前后文去想,很好。
补充一点,注释上说“‘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原文是——(板书: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大家想想,刘禹锡为什么只引用了后半句呢?你能猜猜他写这句话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吗?生: 刘禹锡以君子自居,故意只引用后半句,以示谦虚。
生: 文贵曲嘛!如果把前半句也引用上就过于直白了。
生: 其实,刘禹锡并不像你们说得那样谦虚。
你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就直言不讳,很不谦虚的嘛!师:你能把这句话也改成第一、二句那样的句式吗?生:……室不在陋,有德则馨。
师:咂摸咂摸,和原句比较效果有什么不同?生: 这样一改,谦虚的意思倒是有了,只是前面三句都是一个句式,一个调子,未免……师:单调乏味,是吧?其实,原句还包含了一种自负自信自得和自许的意思,不仅意义丰富得多,而且整散结合,长短结合,读起来也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生: 我不明白,素琴和丝竹都是乐器,为什么素琴之声悦耳,丝竹之声就乱耳了呢?师:结合具体的字句,揣摩揣摩。
生:“调素琴”,从一个漫不经心的“调”字可以看出刘禹锡优雅的情怀、高洁的志趣。
生:“素”字给人一种朴素的感觉。
生: 从“素”字还可以看出刘禹锡的音乐爱好是“素”,是天然去雕饰,而不是丝竹管弦,歌舞升平。
师:你们能结合具体的字眼来品,这很好。
文中的“丝竹”,我们可以理解为世俗之乐,是纵情于歌舞升平的颓废之音。
大家知道,刘禹锡的生活志趣是超然物外的,“世人皆爱”“丝竹”,而刘禹锡“独爱”“素琴”。
(出示图片:今安徽和县刘禹锡的陋室)师:来,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的陋室去参观参观。
作为来访者,你想拍摄哪个镜头?说出你的理由来。
生:我想拍下刘禹锡“调素琴,阅金经”的镜头,它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
师:你的心境一片澄澈。
生:我想拍下“鸿儒谈笑图”。
他们吟诗抚琴,好让人羡慕啊。
师:“鸿儒谈笑图”,名字不错。
只要努力,你也能成为鸿儒,不过,你成了鸿儒后,不要瞧不起白丁啊。
(生笑)生:我想拍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画面。
一个“上”字,一个“入”字,把苔痕和草色写活了。
师:你是一个心清如水的孩子。
你来读读,注意重音。
(生读)师:“上”和“入”重音把握得不错。
作为来访者,你想录下刘禹锡的哪句话?从这句话中你听到了什么心声?生:我想录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句话。
刘禹锡多么渴望自己也能像诸葛子云那样建立一番功业啊。
师:这才是男儿本色。
你来读读这句话。
(读出了向往之情)生:我想录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句话。
这里好像有自我解嘲、自我安慰的意思。
师:真知灼见!你来读读。
(读出了惆怅、失落感)生:我录的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一个“德馨”之人,也可以让自己的陋室“名”起来,“灵”起来。
师:说得好。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转眼间就要和刘禹锡说再见了(此处删减293字),老师建议你这样和刘禹锡话别,以“刘公,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说一段心里话。
生:刘公,我想对你说,你虽然身居陋室但仍不改高洁之志,实在难得。
生:孔子赞扬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老师提示个别字句)刘公,我想对你说——贤哉,刘公!师:贤哉,×××(学生姓名)!四、研读《陋室铭》我看刘禹锡师:在陋室做客,从我们起的雅称我们送的匾额和我们的话别话语来看,同学们对刘禹锡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当然,对刘禹锡,允许你有不同的评价。
(生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师:前面有同学就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直言不讳,很不谦虚的嘛!(生笑)你怎样看刘禹锡?生:“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自己是鸿儒,就瞧不起白丁啊?(生笑)生:来来往往的都是博学的大儒,刘禹锡的朋友很多嘛,这么热闹。
生:就是啊,往来的朋友熙熙攘攘,怎么可能“苔痕上阶绿”呢?师(心中暗喜):好,不同的声音出来了!刘禹锡到底是真隐还是假隐啊?他是消极遁世啊?还是积极入世啊?生:刘禹锡不愿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他是一个积极的隐士。
(生笑)师:“积极的隐士”怎么讲?生:从生活状态来看,他过的也的确是一种近似于隐居的生活;但是,从他的心态来看,他心中向往的还是要有一番作为啊!师:何以见得?能结合课文来谈吗?生:你看,他自喻仙和龙,又自比诸葛子云,“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他坦然直陈,毫不掩饰自己的清高自许,这像是一个真正的隐居之人吗?生:好男儿志在四方,大丈夫趋时而动!他哪里是在隐居?那是在等待时机,忍辱是为了负重!刘禹锡的归隐不过是时运未济的权宜之计。
师:好一个“忍辱是为了负重”!同学们思维的触觉已经抵达刘禹锡的内心世界。
大家知道吗?其实刘禹锡的这篇铭文是被“气”出来的。
刘禹锡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到和州当通判。
和州的知府姓策,他有意给刘禹锡小鞋穿。
按照当时的规定,通判应该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策知州只在城南门给了刘禹锡三间小屋。
这三间小屋面临大江,推窗便可看到浩瀚的江面,刘禹锡反倒十分高兴,并欣然在自己的房门上悬挂了这样一幅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举动可气坏了策知州,他命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面积由三间减小到一间半。
这一间半小屋位于德胜河的边上,附近是一排排杨柳。
刘禹锡看到这些景色,欣然命笔,又写了这样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仍旧在这一间半小屋里读他的诗,写他的文。
策知州见刘禹锡仍不买他的账,便又在城中为刘禹锡选了一间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逼他搬家。
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就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从这个故事来看,刘禹锡隐居了没有啊?生(恍然大悟):这样看来刘禹锡并没有弃官归田。
大隐隐于市嘛,刘禹锡虽遭贬谪,他还住在城里,只是官做得比原来小了。
生:陶渊明的隐居是主动的放弃,而刘禹锡的隐居是无奈的选择啊。
师:这倒让我想起了胡文英说庄子的一段话——“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
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
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这也是刘禹锡的困境,不同的是刘禹锡没有选择放弃。
他本想借“苔痕”、“素琴”等表现一种隐士节操,可是,不知觉中“鸿儒、“德馨”等却昭示出他的志士情怀。
这里既有自我安慰,又有自我勉励,所以,我们也被他拨弄得手足无措。
大家如果读过他的《游玄都观》和《再游玄都观》就知道了,他其实是一个积极入世之人,文中引用孔子的话就是个例证。
高唱着“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的刘禹锡,一生辗转奔波于仕途,虽历经艰辛痴心不改,这样一个刘禹锡,怎么可能“隐居避世”“独善其身”呢?师:只有当你真正理解了刘禹锡,你才能读出《陋室铭》的韵味来。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谁又能知道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的无奈和挣扎啊!半年时光,他就被迫搬了三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