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散文、小说的多文本阅读 高中语文课件
• 第三步:整合概括,依据规范组织答案。对筛选出的 材料进行整合概括,依照“文本一……;文本二……”的格 式进行答题。
2、练习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 文本一:
• 支队政委(节选) • 王愿坚
•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像是负了伤,正在爬一个崖头,怎么也 爬不上去。忽然,老胡来了,他变得跟棵老黄松似的,又高又大, 伸出小葵扇那么大的一只手,拉住了我……一睁眼,可不是,我的 手正在他手里攥着呢。
• (3)整合分条作答。即把文本二概括的要点作为答案 简要概括的部分,把文本一的相关内容作为具体分析的 部分。
2、练习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 文本一:
• 孩子的讲演(节选) • 萧红
• 这一个欢迎会,出席的有五六百人,站着的,坐着的,还 有挤在窗台上的。这些人多半穿着灰色的制服。因为除了教 授之外,其余的都是这学校的学生。而被欢迎的则是另外一 批人,这小讲演者就是被欢迎之中的一个。
高三一轮复习之散文阅读
第十讲
散文、小说的多文本阅读
•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广,新版教材的逐 步铺开,新高考命题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学类阅 读文本形式有向多文本组合演进的趋势,这种命题形式 很好地回应了新课标中“群文阅读”的理念,便于考查 考生的思维能力。
• 多文本阅读,即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的横向 或纵向的联系呈现文本。与单文本的考查形式相比,其 命题往往更具深度,更能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
•
(有删改)
• 文本二:
• 萧红对抗战文学的思考和探索,表明即使创作的主题 都统一于时代要求之下,文学依然需要尊重现实、尊重 创作个性。萧红反对当时“只有到前线去才能写出好作 品,留在后方就与生活隔离”的看法,认为“我们并没 有和生活隔离,比如躲警报,这也是战时生活,不过我 们抓不到罢了,即使我们上前线……如果抓不住,也就写 不出来。”萧红的抗战作品甚少提及抗战正面战场,活 跃在文中的皆是些平民百姓、妇孺老弱等。萧红以独具 慧眼的创作方式,展示了她真实感受到的抗战生活。
2、练习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 文本一:
• 支队政委(节选) • 王愿坚
•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像是负了伤,正在爬一个崖头,怎么也 爬不上去。忽然,老胡来了,他变得跟棵老黄松似的,又高又大, 伸出小葵扇那么大的一只手,拉住了我……一睁眼,可不是,我的 手正在他手里攥着呢。
• (3)整合分条作答。即把文本二概括的要点作为答案 简要概括的部分,把文本一的相关内容作为具体分析的 部分。
2、练习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 文本一:
• 孩子的讲演(节选) • 萧红
• 这一个欢迎会,出席的有五六百人,站着的,坐着的,还 有挤在窗台上的。这些人多半穿着灰色的制服。因为除了教 授之外,其余的都是这学校的学生。而被欢迎的则是另外一 批人,这小讲演者就是被欢迎之中的一个。
高三一轮复习之散文阅读
第十讲
散文、小说的多文本阅读
•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广,新版教材的逐 步铺开,新高考命题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学类阅 读文本形式有向多文本组合演进的趋势,这种命题形式 很好地回应了新课标中“群文阅读”的理念,便于考查 考生的思维能力。
• 多文本阅读,即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的横向 或纵向的联系呈现文本。与单文本的考查形式相比,其 命题往往更具深度,更能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
•
(有删改)
• 文本二:
• 萧红对抗战文学的思考和探索,表明即使创作的主题 都统一于时代要求之下,文学依然需要尊重现实、尊重 创作个性。萧红反对当时“只有到前线去才能写出好作 品,留在后方就与生活隔离”的看法,认为“我们并没 有和生活隔离,比如躲警报,这也是战时生活,不过我 们抓不到罢了,即使我们上前线……如果抓不住,也就写 不出来。”萧红的抗战作品甚少提及抗战正面战场,活 跃在文中的皆是些平民百姓、妇孺老弱等。萧红以独具 慧眼的创作方式,展示了她真实感受到的抗战生活。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ppt课件
一、考场散文整体阅读的要求和方法 考场阅读与平时阅读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整体阅 读,第二步是带题阅读。第一步的整体阅读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下一 步带题阅读乃至准确答题的成败。整体阅读的要求在于:快速阅读, 整体把握。 考场散文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区别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 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这是考生必须练 就的本领,只有在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 乱,成竹在胸。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 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应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 (2)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 感,侃侃而谈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 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3.扫描全文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 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与文章的中 心主旨有联系,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找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文章的 整体意思就容易捕捉了。 4.概括内容和主旨。 阅读时能够逐段逐层地归纳内容要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作者对人、 事、景、物的感悟和观点态度,进而把握全文主旨。
理解必备知识
散文文体知识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 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一、散文概念 散文概念有广狭之说。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古代无 “散文”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 广义的散文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 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这一概念广为公众所接 受。狭义的散文专指抒情散文。 二、散文的文体特征 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 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 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 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应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 (2)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 感,侃侃而谈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 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3.扫描全文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 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与文章的中 心主旨有联系,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找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文章的 整体意思就容易捕捉了。 4.概括内容和主旨。 阅读时能够逐段逐层地归纳内容要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作者对人、 事、景、物的感悟和观点态度,进而把握全文主旨。
理解必备知识
散文文体知识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 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一、散文概念 散文概念有广狭之说。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古代无 “散文”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 广义的散文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 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这一概念广为公众所接 受。狭义的散文专指抒情散文。 二、散文的文体特征 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 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 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线条之美 梁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1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理解含义篇
│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技法点拨
│ 理解含义篇
│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技法点拨
技法点拨
│ 技法点拨
│ 技法点拨
│ 技法点拨
│ 技法点拨
│ 技法点拨
│ 技法点拨
201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 题 课 件:
• 现 代 文 阅 读(散 文 阅 读)
专题一 重点突破之理解含义篇 专题二 重点突破之分析概括篇 专题三 重点突破之鉴赏评价篇
│ 考情报告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散文阅读)课件--(共38张PPT)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 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 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 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 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 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 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 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 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 以外!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清单1:散文构件的作用
1.题目 ①对象;②体裁;③线索、象征等。
2.开头 ⑴点题;⑵总领;⑶引出;⑷烘托渲染 3.主体部分
⑴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 ⑵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观点态度 4.结尾 ⑴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 ⑵ 首尾呼应(开头题目)
清单2:人称选用的效果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1.答题原则:
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根在文本,走 出文本 ①观点鲜明。 ②分析辩证有分寸 评价人物事件,要考虑内因外因、主 客观因素、个人与时代等的关系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2.答题步骤
⑴审读题目,明确方向 ⑵紧扣文本,寻找解释 ⑶联系实际,发表见解 ⑷确定要点,规范答题
①文化视角 ②人文情怀 ③思想意蕴
二、散文读写基本规律
1.散文写作基本类型: ⑴缘情(志、理)择景(物、事) ⑵借景(物、事)抒情(志、理)
2.散文阅读基本要领: ⑴写景状物叙事是手段是依凭,抒情言志析 理才是归宿。 ⑵对景事物的理解要归结至情志理
三、散文写作技巧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清单1:散文构件的作用
1.题目 ①对象;②体裁;③线索、象征等。
2.开头 ⑴点题;⑵总领;⑶引出;⑷烘托渲染 3.主体部分
⑴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 ⑵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观点态度 4.结尾 ⑴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 ⑵ 首尾呼应(开头题目)
清单2:人称选用的效果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1.答题原则:
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根在文本,走 出文本 ①观点鲜明。 ②分析辩证有分寸 评价人物事件,要考虑内因外因、主 客观因素、个人与时代等的关系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2.答题步骤
⑴审读题目,明确方向 ⑵紧扣文本,寻找解释 ⑶联系实际,发表见解 ⑷确定要点,规范答题
①文化视角 ②人文情怀 ③思想意蕴
二、散文读写基本规律
1.散文写作基本类型: ⑴缘情(志、理)择景(物、事) ⑵借景(物、事)抒情(志、理)
2.散文阅读基本要领: ⑴写景状物叙事是手段是依凭,抒情言志析 理才是归宿。 ⑵对景事物的理解要归结至情志理
三、散文写作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讲解PPT课件
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 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 形象的过程。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 生动。
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鲜明对照和强烈 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从而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更集 中地揭示主旨。
-
16
1.表达方式
①叙述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 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 效果。(还没考过)
②描写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 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的事物。
-
2
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07— 09年全国各地高考共55篇文学类文本, 散文44篇。
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难点:高考散 文阅读得分率不超过50%,08年江苏高 考得分率只有49.7%
-
3
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 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 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 方面的多元考查。这决定了高考散文阅 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不是一种泛读 或略读。
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 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
20
3.修辞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色彩显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能强烈表达思想感情。议论,能增加语势,说理
更透彻;抒情,可淋漓尽致 。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创造气氛 5.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6.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感染力强。 7.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8.对偶:有音乐感;表意凝练。
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鲜明对照和强烈 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从而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更集 中地揭示主旨。
-
16
1.表达方式
①叙述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 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 效果。(还没考过)
②描写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 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的事物。
-
2
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07— 09年全国各地高考共55篇文学类文本, 散文44篇。
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难点:高考散 文阅读得分率不超过50%,08年江苏高 考得分率只有49.7%
-
3
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 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 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 方面的多元考查。这决定了高考散文阅 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不是一种泛读 或略读。
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 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
20
3.修辞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色彩显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能强烈表达思想感情。议论,能增加语势,说理
更透彻;抒情,可淋漓尽致 。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创造气氛 5.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6.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感染力强。 7.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8.对偶:有音乐感;表意凝练。
散文阅读之结构思路ppt课件
考题类型
1、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概括文章每部分的 主要内容。
2、把握文章的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3、分析文章开头、结尾、过渡等部分以
及文中穿插性材料的作用。
4、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知识点说明(阅读全品P119页)
1.思路:是作者在文章中围绕一个中心点,由 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表达思想内容的思 维过程。
2.结构:是指对材料进行组织和安排的方法。 它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
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 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 者是决不乱走的。
——叶圣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
月星辰中,在梦中。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关键句
⑥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 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 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 就会行我走们和。时我间们如和同时一间对如伴同侣,一相对依伴相侣偎,相 依相偎着着,不,朽不的朽它的会它在会我在们我不知们不不觉知间不,觉间, 引领着引我领着们我一们直一走直到走地到老地天老天荒荒。。
④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 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台历
上镶嵌着时间,玩具里放置着时间,至于电脑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
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优质课PPT
❖ 结果:禁锢了思想,产生陋儒、腐儒。
❖ 3、纵观全文,说说本文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什么?举例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①对比。
❖ ②如第二段,用和老友平等谈心时的惬意,与同 “圣人”或者准“圣人”谈话时的没趣对比,
③准确表达出不平等对话的难堪,
❖ ④也为后文写“跪着读”作铺垫。
❖ 又如把汉代王充“理直气壮”的反问与后世“跪 着造反”的文人对比,有力地表现出统治者的高 压统治政策对禁锢人的思想产生的影响之大。
❖ 2、全文分为三部分,请指出第二部分止于哪一 段,并概括第三部分的大意。
❖ 第二部分:③至 ⑤ 段,写入冬时节与夏季相比
屋内东西大变相。
❖ 第三部分:
。
❖ 写作者对人生冬夏变化的感悟。
❖ 人生的冬夏与自然一样,教人感觉背叛,其命 令又是这般严重滑稽。
❖ 从自热引申到人生,分析事物大变相的原因。
❖ 第三部分写在不同的时间,人们对同样事物的 态度可能截然不同,推及在人生的不同时期, 人们对于人生、对于世界的看法也会不断变化。
为搜出一盒火柴而被打伤,写出他尽职尽责、 忍辱负重;
带病巡山,写出他对职责的兢兢业业;
临终嘱托,更写出他对远山的一片死而不已 的忠诚。
2、第五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运用这些修辞的 作用。
比喻、排比、设问。
比喻:“雪野不时滚动白色火焰,像高粱酒般诱人。”这 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雪野”(远山)对人的诱惑力之 大。
②幼鸽的美使我产生了微妙自卑感,不敢逼视, 感到畏怯。
2、 作者为什么在第一段写老白鸽“毛色有点灰脏 有点邋遢”?
第一段写老白鸽“毛色有点灰脏有点邋遢”, 为了与幼鸽形成对比,反衬幼鸽的圣洁本真之美。
3、请指出第三自然段所使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具 体说说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好处。
❖ 3、纵观全文,说说本文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什么?举例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①对比。
❖ ②如第二段,用和老友平等谈心时的惬意,与同 “圣人”或者准“圣人”谈话时的没趣对比,
③准确表达出不平等对话的难堪,
❖ ④也为后文写“跪着读”作铺垫。
❖ 又如把汉代王充“理直气壮”的反问与后世“跪 着造反”的文人对比,有力地表现出统治者的高 压统治政策对禁锢人的思想产生的影响之大。
❖ 2、全文分为三部分,请指出第二部分止于哪一 段,并概括第三部分的大意。
❖ 第二部分:③至 ⑤ 段,写入冬时节与夏季相比
屋内东西大变相。
❖ 第三部分:
。
❖ 写作者对人生冬夏变化的感悟。
❖ 人生的冬夏与自然一样,教人感觉背叛,其命 令又是这般严重滑稽。
❖ 从自热引申到人生,分析事物大变相的原因。
❖ 第三部分写在不同的时间,人们对同样事物的 态度可能截然不同,推及在人生的不同时期, 人们对于人生、对于世界的看法也会不断变化。
为搜出一盒火柴而被打伤,写出他尽职尽责、 忍辱负重;
带病巡山,写出他对职责的兢兢业业;
临终嘱托,更写出他对远山的一片死而不已 的忠诚。
2、第五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运用这些修辞的 作用。
比喻、排比、设问。
比喻:“雪野不时滚动白色火焰,像高粱酒般诱人。”这 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雪野”(远山)对人的诱惑力之 大。
②幼鸽的美使我产生了微妙自卑感,不敢逼视, 感到畏怯。
2、 作者为什么在第一段写老白鸽“毛色有点灰脏 有点邋遢”?
第一段写老白鸽“毛色有点灰脏有点邋遢”, 为了与幼鸽形成对比,反衬幼鸽的圣洁本真之美。
3、请指出第三自然段所使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具 体说说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好处。
高考复习之散文阅读ppt课件
25
[2015山东卷Z132 例2]
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1)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对四堡雕 版的介绍。 (2)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表 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 【应考思路】首先,要分析相关段落的内容与文章主体内容的关系。 其次,要从相关段落所在的位置出发,分析其结构上的作用。
11
[2013·上海卷]例2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句子。(4分)
【参考答案】“飞溅”一词化静为动,表现 了银河耀眼夺目、闪烁生辉的美感。
12
[ 例 3]
文中一会儿说草木生命“顽强”,一会儿又说草木“脆弱和
不堪”“卑微和无语”,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你联系全文谈
谈你对此的理解。
【参考答案】不矛盾。(1)“脆弱和不堪”“卑微和无语”的确 是草木的普遍生存状态,这是草木与生俱来的生命特质。(2) 但是,就是这样卑微和脆弱的草木,却又是顽强的。一方面, 草木即使身处绝境也依然坚韧生存;一方面,草木生命哪怕 结束后还能够在合适的条件下获得重生。(3)所以,无论脆弱 或顽强,都是草木的本色,而作者认为人的生存状态与草木 一样,草木生命就是人生百态的缩影,表达的是作者对草木 的尊重和对生命的严肃思考。
9
10
[[2015·广东卷Z127]例1]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句子。(4分)
【参考答案】 “凝固”一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乡下人想抱小狗而小狗 跑掉的的尴尬之态,反映出老人的心理;“迟迟疑疑”一词写出小 狗和乡下人保持提防的心理,两个词语写出了乡下人和城里的小狗 之间的隔阂。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赏析词语的含义的题目,注意词语在文章中表 达的“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及背后的深意。
[2015山东卷Z132 例2]
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1)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对四堡雕 版的介绍。 (2)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表 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 【应考思路】首先,要分析相关段落的内容与文章主体内容的关系。 其次,要从相关段落所在的位置出发,分析其结构上的作用。
11
[2013·上海卷]例2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句子。(4分)
【参考答案】“飞溅”一词化静为动,表现 了银河耀眼夺目、闪烁生辉的美感。
12
[ 例 3]
文中一会儿说草木生命“顽强”,一会儿又说草木“脆弱和
不堪”“卑微和无语”,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你联系全文谈
谈你对此的理解。
【参考答案】不矛盾。(1)“脆弱和不堪”“卑微和无语”的确 是草木的普遍生存状态,这是草木与生俱来的生命特质。(2) 但是,就是这样卑微和脆弱的草木,却又是顽强的。一方面, 草木即使身处绝境也依然坚韧生存;一方面,草木生命哪怕 结束后还能够在合适的条件下获得重生。(3)所以,无论脆弱 或顽强,都是草木的本色,而作者认为人的生存状态与草木 一样,草木生命就是人生百态的缩影,表达的是作者对草木 的尊重和对生命的严肃思考。
9
10
[[2015·广东卷Z127]例1]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句子。(4分)
【参考答案】 “凝固”一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乡下人想抱小狗而小狗 跑掉的的尴尬之态,反映出老人的心理;“迟迟疑疑”一词写出小 狗和乡下人保持提防的心理,两个词语写出了乡下人和城里的小狗 之间的隔阂。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赏析词语的含义的题目,注意词语在文章中表 达的“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及背后的深意。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篇 PPT课件
•
14、也许你想要的未来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也许你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有人不满意,也许你的理想离你的距离从来没有拉近过......但请你继续向前走,因为别人看不到
你的努力,你却始终看得见自己。
•
15、所有的辉煌和伟大,一定伴随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风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
20、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
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其实都是祝愿。
•
11、这个世界其实很公平,你想要比别人强,你就必须去做别人不想做的事,你想要过更好的生活,你就必须去承受更多的困难,承受别人不能承受的压力。
•
18、自己想要的东西,要么奋力直追,要么干脆放弃。别总是逢人就喋喋不休的表决心或者哀怨不断,做别人茶余饭后的笑点。
•
19、即使不能像依米花那样画上完美的感叹号,但我们可以歌咏最感人的诗篇;即使不能阻挡暴风雨的肆虐,但我们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即使无法预料失败的打击,
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成功的一个个驿站。
悉了陌生的面孔,遇人无数,匆匆又匆匆,有些成了我们忘不掉的背影,有些成了我们一生的风景。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
17、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与年龄无关。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千万不可放纵自己,给自己找懒散和拖延的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儿,时间长了,努力便成为一种心理
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阅读ppt
二、结构类答题
▪ 一)、知识积累
1.句子所处位置及其结构上的作用
(1)在文首段:①开篇点题,开门见山 ②照应题目 ③总领全文,提挈
全
篇,提纲挈领 ④渲染气氛 ⑤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 ⑥设
置悬念,制造波澜。
(2)在文中段:①承上启下(过渡) ②总领下文 ③总结上文
(3)在文末段:①画龙点睛,点明中心②升华感情,深化主题③照应开头, 首尾呼应,结构严谨④言有尽而意无穷
▪ 概括主题的方法
▪ 1.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题,是文章中心 思想最精练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主题,也往 往与中心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 点。
▪ 2.分析首尾法。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思想,所 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
▪ 3.分析议论抒情句法。这些句子往往直接反映了作 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的 主题。
▪ 2、文眼往往是在全文的中心段中出现,找出文 章的中心段,也容易点出文眼。中心段有的在 篇首,有的在篇中,有的在篇末。如果没有中 心段就按照课文由表及里的行文顺序和由简易 到繁难的思维规律,先阅读、分析段落大意, 后逐段概括它们的要点并进行整合。如《胡同 文化》。
▪ 3、抓感情的凝聚点。作者的感情总是会在文中 一处凝聚在一点,尤其是散文,这一点是感情 的铺展,找到了这一点,就是找到了文眼。如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反映了作者淡淡的喜 悦。作者这一心情,从篇首的“这几天心里颇 不宁静”一句中,已微露出来了。作者的感情 也正凝聚在这一点上,它是全篇的文眼。
4.简析文章的结构特征或者文章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三、作用、好处题
“作用、好处”题指的是分析某个句子或某个语
段在文中的作用,是高考散文阅读中一道常规题型, 而且几乎是必考题。
新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课件)PPT
答题要求:
一是明确回答运用何种表达技巧
二是阐述运用某种表达技巧的表达作用或效果
三作品运用某种表达技巧所表达的具体内容
四是揭示作品什么主题(或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答题模式:运用什么技法-----达到怎样的效果----具体内容------表达什么样的主题(作者怎样的 情感)
h
11
表达技巧分类:
(1)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 ①叙述的技巧,如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人走到窗前,适时放飞一下郁闷的心情,放到太
阳底下晒一晒,思想就不会霉掉,人只有在天地
间才会多些悟的灵感和做的创意,从容澹定之中,
情感才能归于平和,真知方可还原朴素。生活在
高楼大厦中被钢筋水泥日益挤压的人群不应只是
伏案工作这一种姿势,人的生命也不应只有勤奋
这一种底色,人的视野更不该只有室内这一种视
角!什么时候能表现出那临窗极目的舒昂,这不
⑵连线:用箭头等可视记号连线。行文思路连线;前后因
果连线;总分之间连线,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层次连线。
⑶添加文字:把承前面省略的内容补上去;为读懂,添加
一些必要的关联词;在句、段旁边的文字简短点评。
⑷勾连:把上面圈点、添加的地方进行段落连缀,且尽量让这种勾连
达成语句逻辑上的连贯,形成一篇简缩的小文章。
⑸压缩:通过以上连线、添加和勾连,压缩成小短文。
仅是一时的心情,更是一种人生的气度。
h
13
文章第2自然段中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有哪些表达效果?请试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这段话运用排比、夸张、比喻、拟人等修 辞手法(手法 1分,说出两点即可),生动形象地表现 出都市人生活的单调、视野与生活空间的狭窄(作用 2分)。语气强烈,淋漓尽致(具体内容 1分)表现 了作者对现代人囿于一室、生活单调、只顾伏案工作 的现状的否定,主张人们要突破樊篱,去体会窗外人 生。(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 2分,也可分别作答。)
2019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1-3-2优秀PPT课件
2.圈——圈点勾画,抓关键句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 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 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3.标——标示段意,显露脉络 在找出中心句后,综合分析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 每一个段来一个总结,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 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 露出文章内在的脉络。
景物开篇, 烘托渲染
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首句的 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 物描写上看,它可能有烘托(多为衬托)、勾 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
作用。
(二)中间句段作用 1.中间句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只有在结构上的作 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作用;或照应开 头的作用;或呼应结尾的作用;或转换作用,是全文内 容、思路的转折点;或引领或引起下文的作用。(近几年 高考题中间段从结构上考查多属此类)
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 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 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 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 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 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 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 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 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一)开头句段作用
句段作用归纳
开篇点题
首段的作用往往是呼应题目,总起全文,点 明题旨。
关照下文
引起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 铺垫;或设置悬念,暗示下文;或运用特殊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课件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
散文的阅读
考纲粘贴 《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如下: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 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 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 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 心理和人文精神。
环境越是恶劣,越能体现人的顽强,而这
也是文章的主题。
【答案】特点:顽强不屈,有着极强的生 命力。用意: ①表现大西北的精神风貌。
②表达作者对大西北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应考点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 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中侧重考查作品的形 象意义。第一问有考生误答如“充满了对生命的 渴望,表现出大西北独特的世界” ,“更加突出 了大西北的倾斜”等等。第二问“表达作者对大 西北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为数不少的考生没有 概括出来。
例二15题【答案】 (1)答:大西北环境的艰苦恶劣、生命的顽强抗争,会 强烈震撼来自其他地方的孩子,使他们学会坚强,早日成 熟。 (2)答:南方过于精致纤巧,过于脆弱,远没有大西北
粗犷坚韧。
【解析】本题考查对应考点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和表达技巧”,其中侧重考查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语言 分析要紧扣所给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的理解,如(1)的“会长 大”——变得成熟; (2)的“经不起摔打”——脆弱。有考生误 答如(1)大西北恶劣的环境中仍然有生机勃勃的生命,教育 人们珍惜生命。 ——所答非所问。 (2)南方山清水秀,南方 的一切东西似乎未经磨炼。 ——解析不到位。
‘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见太阳’的人。 ” 20世纪初,巴尔蒙特在俄国头顶天才诗人的桂冠。 10年
之后,一场空前的革命风暴向他逼近,原本以为仅仅是一阵 和风吹来的诗人乱了方寸, 1920年巴尔蒙特流亡国外, 1942 年12月24日,诗人在孤独中客死巴黎。
散文的阅读
考纲粘贴 《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如下: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 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 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 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 心理和人文精神。
环境越是恶劣,越能体现人的顽强,而这
也是文章的主题。
【答案】特点:顽强不屈,有着极强的生 命力。用意: ①表现大西北的精神风貌。
②表达作者对大西北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应考点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 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中侧重考查作品的形 象意义。第一问有考生误答如“充满了对生命的 渴望,表现出大西北独特的世界” ,“更加突出 了大西北的倾斜”等等。第二问“表达作者对大 西北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为数不少的考生没有 概括出来。
例二15题【答案】 (1)答:大西北环境的艰苦恶劣、生命的顽强抗争,会 强烈震撼来自其他地方的孩子,使他们学会坚强,早日成 熟。 (2)答:南方过于精致纤巧,过于脆弱,远没有大西北
粗犷坚韧。
【解析】本题考查对应考点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和表达技巧”,其中侧重考查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语言 分析要紧扣所给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的理解,如(1)的“会长 大”——变得成熟; (2)的“经不起摔打”——脆弱。有考生误 答如(1)大西北恶劣的环境中仍然有生机勃勃的生命,教育 人们珍惜生命。 ——所答非所问。 (2)南方山清水秀,南方 的一切东西似乎未经磨炼。 ——解析不到位。
‘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见太阳’的人。 ” 20世纪初,巴尔蒙特在俄国头顶天才诗人的桂冠。 10年
之后,一场空前的革命风暴向他逼近,原本以为仅仅是一阵 和风吹来的诗人乱了方寸, 1920年巴尔蒙特流亡国外, 1942 年12月24日,诗人在孤独中客死巴黎。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PPT共33页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散文的种类 1.写人记事类散文 (1)以记叙人、事为主要内容。这类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 描绘为突出特色,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 的本质。 (2)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这是因为叙事散文所写的人和事大都与作 者有密切的关系。所写的人,或是亲人,或是师长,或是战友,或是所 敬仰爱戴的人;所写的事,或是亲身经历,或是对人教育大、影响深的 事。因此,作者写这些人和事必然带有饱满的感情。
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时圈点勾画 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 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 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 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 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2.写景状物类散文 (1)文眼鲜明,凸显主旨 散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的词句使写景散文的这一 点睛之笔更为鲜明,能透视文章的“心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 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 (3)融情于景 大凡散文都要采用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托物言志或象征等手法来 含蓄、形象而具体地表情达意。
(4)语言美妙,风格各异 写景散文不仅语言美妙,还风格各异。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风格,如朱自清的清新真挚、巴金的含蓄深沉、黄河浪的活泼轻灵等。 (5)运用多种表达技巧 ①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景物特征更加突出。 例如:对比法。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景物,或者一景一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并列写,形成反差对比,目的是突出作者所要描述的景色。再如:拟人法。 为了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作者把所描述的景物直接当作人来叙述,赋予 其动作、行为、语言等,来反映景物的变化运动过程。 ②动静结合,交相辉映。 ③写景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观察的先后顺序、按景物的类别
2.意境深远,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 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 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 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 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 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 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 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内容索引
散文文体知识 考场散文的整体阅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理解必备知识
散文文体知识
一、散文概念 散文概念有广狭之说。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古代无 “散文”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 广义的散文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 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这一概念广为公众所接 受。狭义的散文专指抒情散文。 二、散文的文体特征 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 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 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
(3)故事情节不一定完整,人物形象不一定深刻。写人叙事散文具有 一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但是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 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人物性格刻画不一定深刻。 记叙事件常常只是选取生活中的某一侧面或片段,讲究以小见大。描述 人物,只选择最突出其性格的某一方面。
(4)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以记叙、描写为主。 (5)情感多含蓄或通过场景渲染、环境烘托、人物描写流露出来。 (6)注重行文的技巧。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 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 其耐人寻味。
3.哲思文化类散文 哲思文化类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 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震撼性的审 美效果。 (1)达到与人的思想性情相通、灵气往来的境界,使读者获得理性的醒 悟和精神的畅快。 (2)哲思文化类散文经过联想,拥有丰富的内涵,把自然、社会、人生 多个角度进行了融合。 (3)哲思文化类散文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蘸满了审美情感的汁液。 (4)语言生动、形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学色彩浓厚。
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 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 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是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的。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 联系,在结构上应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散 文中常见的线索有:(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2) 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简单地说就是两 个问题:(1)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 图。(2)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 开思路的。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思路层次的方法有: 1.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在文 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 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 2.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的语句,从而把握 文章的脉络思路。 3.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握文意,还 能找出文章的思路脉络。 4.根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不同形式的散文,它的思路结构 是不同的。根据文体特征,也能较快地理清文章的脉络。
掌握关键能力
考场散文的整体阅读
一、考场散文整体阅读的要求和方法 考场阅读与平时阅读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整体阅 读,第二步是带题阅读。第一步的整体阅读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下一 步带题阅读乃至准确答题的成败。整体阅读的要求在于:快速阅读, 整体把握。 考场散文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区别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 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这是考生必须练 就的本领,只有在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 乱,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