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声发射
耳声发射原理
耳声发射原理耳声发射是指当物体接近耳朵时由耳朵产生的声音。
这种发射声音对人体有重要的影响,而这也是研究声音传播活动的重要内容。
研究表明,这种耳声发射是由一种叫做接合的声学现象,有利的波的传播产生的。
耳声发射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当一个物体移动接近耳朵时,它会发射出声波。
这种发射的声波由接合现象产生,接合现象又称为传播损耗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用几何方式表示,即把物体放在一条虚线上,每移动一段距离,声音就衰减一段。
接合现象有两种类型:空气损耗和结构损耗。
空气损耗是指声波进入耳朵和移动途中传播时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这使得声波的声强衰减。
而结构损耗则是指声波传播途中,穿越耳腔、听神经等结构时遇到吸收障碍,使声音的声强受到一定的衰减。
耳声发射的运动机制可用两个模型来表示:空气模型和结构模型。
在空气模型中,物体接近耳朵时,物体和耳朵之间的空气会发生一定的压力,这会在耳朵的内部产生声音,耳声发射就是这个结果。
而结构模型则认为,当物体靠近耳朵时,耳朵的听神经、耳腔、及其他结构会改变发射的声波的形状,从而调节耳声发射的强度。
耳声发射的运动机制直接影响到了一些重要的语言表达,如有声书阅读等活动。
针对这些活动,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改进方案,其目的是更好地考虑到耳声发射的运动机制,减少对声音传播的影响,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
可以说,耳声发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表达工具,其原理也是研究声音传播活动中重要的内容。
耳声发射的机制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者们仍在不断的努力研究这一机制,以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
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更好地理解耳声发射的机制,从而推动声音传播的进一步发展。
耳声发射
耳声发射一、概述1、传统观点认为,耳蜗是一种机械—生物电换能器。
2、共振学说Helmholtz于1857~1863年间根据有关基底膜组织学知识提出,基本观点:(1)在耳蜗内对声音频率进行机械性分析;(2)基底膜横行纤维是产生共振的结构;(3)对一定声频,基底膜相应部位的横行纤维振动最明显,振幅最高。
3、行波学说Békésy于60年代提出,耳蜗基底膜在受到声音刺激后耳后基底膜呈行波方式振动,而不是某一局部的共振活动,指出不同频率的振动在基底膜上有各自相应的调谐点。
但这些学说无法很好的解释近代研究发现。
(1)蜗神经水平的AP调谐曲线的敏锐度与高级听核系统的调谐特性相近(以往一直认为听觉效率是中枢对听觉信号进行多次加工、分析的结果)。
(2)良好的频率分辨率。
可感受20~20000 Hz的声音,在0.5~4 kHz频率分辨率为0.3%。
(3)在1000 Hz人耳可以听到引起鼓膜振动幅度仅相当于质子直径大小,可感受强度相差120 dB(100万倍)。
仅从耳蜗结构的物理特性(基底膜、柯替器、毛细胞的频率定位分布),单纯被动的机械调谐不能使初级神经元具有如此敏锐的调谐特性。
1948年,Gold提出在耳蜗中可能存在一种与机械—生物电转换过程相匹配的逆过程,即生物电—机械能的转换过程,通过正反馈作用特性,以加强基底膜的运动,从而使耳蜗调谐特性变得更为精细,并认为可在外耳道中记录到这种活动信号。
1971年,Rhode报告了基底膜运动的非线性特性,提出耳蜗可能存在主动增益控制机制。
1978年,Kemp用耳机/传声器组合探头,使用短声作为瞬态声刺激信号,发现所记录到的耳道声场信号中除刺激声信号外,还有一延迟数毫秒出现,持续20毫秒的另一声信号,从其强度和潜伏期看,这一机械能量不可能来源于刺激信号,必定来自耳蜗的某种耗能过程,应该是耳蜗耗能的主动活动产生,将其称为耳声发射(Otoacousitc emission,OAE)。
耳声发射讲稿
耳声发射研究历史II
耳声发射产生机制I
• 耳声发射来源于耳蜗,且是听觉神经前 • 外界声刺激通过鼓膜和听骨链振动而诱发 耳蜗基底膜振动,后者以行波的形式从蜗 底向蜗顶传播,基底膜振动使特征频率附 近的外毛细胞发生主动运动,外毛细胞的 主动运动提供的机械力不仅克服了基底膜 运动的粘性阻尼,而且能放大特征频率附 近的基底膜振动幅度,并使基底膜行波在 该处发生尖锐的调谐,耳声发射就产生于 此耳蜗放大器工作过程中。
本单元完
第二单元
耳声发射性质和种类
耳声发射性质: ①与其他听觉诱发反应不同,耳声发 射是声信号而非“诱发电位” ②耳声发射是耳蜗 主动机制的副产物,它本身在耳蜗听觉过程中不起任 何生理作用。
类目 刺激频率耳声发射 (SFOAE) 刺激方式 连续纯音刺激 耳声特点 单频或多频的窄带谱峰 一定潜伏期,频率和刺激 声频率完全相同,故得名 频率与刺激电流相同 自发性耳声发射(SOAE) 无刺激
耳声发射研究历史I
• 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 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外耳道的音频能量。 • 1948年Gold从理论上指出耳蜗内可能存在主动性的生理机械性耗能活 动过程,即可能存在着与声-电转换过程相反的电-声反馈转换模式和 过程。鬼才,天文学家。 • 1960年Bekesy通过实验指出了由于耳蜗基底膜振动导致的行波学说: 即由于耳蜗基底膜振动产生行波——“被动耳蜗”反应。忽视Gold。 获诺奖。 • 1971年Rhode报道了基底膜运动的非线性特点,从理论上指出了耳蜗 可能存在着主动性的活动的观点。Rhode实验中使用的声刺激强度应 当不会引起一个被动系统产生非线性反应,因此Rhode观察到的现象 意味着在此活动中存在着其他反应机制。 • 1978年Kemp报道了耳声发射现象。Kemp设计了一个耳机/传声器(麦 克风)组合探头,将其插入人的外耳道,通过耳机发出的瞬态声刺激 信号(click)同时用高灵敏度传声器记录外耳道内的声信号。他发现 短声刺激后,在外耳道内可以记录到一延迟数毫秒出现、持续十余毫 秒以上的“回声”。在排除了其他可能性后,Kemp认为这一声信号 来自耳蜗,是由耳蜗内耗能的主动活动产生,将其称为“耳声发射”。
耳声发射正式稿课件
目录
• 耳声发射概述 • 耳声发射的原理与技术 • 耳声发射的临床应用 • 耳声发射的挑战与前景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01
耳声发射概述
定义与特性
定义
耳声发射是指人体内产生的声音 通过中耳结构传到外耳道,并可 以被外界设备接收和记录的声音 信号。
特性
耳声发射具有非侵入性、无创性 、无痛性等特点,是一种无害的 生理检测方法。
展望二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耳声发射技术在不同年龄 段、不同听力障碍类型中的应用效果,以拓展其 应用范围。
展望三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耳声发射技术的 研发和应用,为全球听力障碍患者提供更好的诊 疗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耳声发射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听力筛查
耳声发射可以用于新生儿 和幼儿的听力筛查,快速 准确地判断其听力状况。
听力障碍诊断
对于已经出现听力障碍的 患者,耳声发射可以帮助 医生判断其听力损失的性 质和程度。
听力康复
对于听力障碍患者,耳声 发射可以用于评估助听器 或人工耳蜗等听力辅助设 备的性能和效果。
分析结果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 据,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听力 状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03
耳声发射的临床应用
听力筛查
听力筛查是一种有效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听力障碍的方法,通过耳声发射技术, 可以检测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听力状况。
耳声发射技术具有无创、无痛、无辐射 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的听力筛查,有 助于早期发现听力障碍,为后续的干预
耳声发射是一种由耳蜗主动产生,经听骨链、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
它反映了耳蜗主动机制的活动状态,可用来评估听觉系统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耳声发射[5]..
三、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 (TEOAE)
以短暂声刺激诱发产生的耳声 发射称为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 (TEOAE),也称Kemp回声。
(一)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的记录
1.TEOAE检测设备:微音器、声刺激耳机、平 均叠加仪、计算机等。 2.消除非耳声发射的伪迹:提高探头质量、与 外耳道良好的耦合、采用门控或延迟触发、 运用带通滤波、利用TEOAE的锁相性和非线性 进行加减处理等。
3.TEOAE的识别:非线性变化、良好的重复性、 刺激强度减低,其包络潜伏期延长,而相位 潜伏期前移、含多个频率离散现象。
耳声发射
冯永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喉科 教研室、研究室
概
述
耳声发射的发现是听 觉生理学和听力学近20年 来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它 来源于耳蜗,代表了耳蜗 内的主动机械活动,并可 以反映听觉传出系统的活 动情况。
由
来
英国人Kemp最初从事地震研究; 偶然机会进入听力学领域,受研究地震结构办法 的启发,基于在基底膜机械阻抗“不均匀”时行 波能量会折返并经中耳回到外耳道的设想,于 1978年用耳机/传声器组合探头记录人外耳道声场 在受到瞬态声刺激后的变化情况; 发现所记录到的耳道声场信号中除迅速衰减的刺 激信号外,还有一延迟数毫秒出现、持续十余毫 秒以上的音频信号。 Kemp认为它来自耳蜗,是由于耳蜗耗能的主动活 动所产生将其成为“耳声发射”。
(二)耳声发射的分类
自发性耳声发射
耳 声 发 射
诱发性耳声发射
瞬态声诱发 耳声发射
畸变产物 耳声发射 刺激频率 耳声发射 电诱发 耳声发射
自发性耳声发射(spontaneous otoacoustic emission,SOAE):
是指耳蜗在不需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 持续向外发射机械能量,在外耳道表现 为单频或多频的窄带谱峰,形式极似纯 音。
关于听力正常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基本特性
关于听力正常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基本特性关键字:听力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s)是两个不同频率的纯音(f1’f2)同时刺激诱发的,由耳蜗外毛细胞能动活动产生,在外耳道中记录到的一种畸变声音,2f1-f2是检测到的主要成份[1]. 因DPOAEs能较好地反映耳蜗基底膜不同部位的功能状态,有明显的频率特异性,检测时无创、方便、易行,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我们利用耳声发射仪对24例听力正常青年人进行了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听力正常青年人24(男13,女11)名,共48耳. 年龄20岁~29岁’平均(23.8±2.7)岁,受试者无耳毒药物史和长期噪声暴露史,无听力损失家族史,无耳部病变史. 耳镜检查外耳道及鼓膜正常. GSI33型中耳分析仪检查鼓室曲线A型、声顺值及声反射阈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隔音室内GSI61型听力计检查0.25 kHz~8 kHz倍频程听力均在25 dB HL以内.1.2 方法用美国产IHS Version 3.2型耳声发射仪行DPOAEs测试,为保证测试时外耳道的密封性,在ER-10C探头上接上合适的橡胶耳塞,探头经导线连接放大器及DSP板,用486微机操纵进行测试. 测试在噪声声压级(soundpressure level’Lp)小于40 dB的隔音室内进行. 测试时患者取坐位,嘱保持清醒、安静、勿吞咽,导线用小夹固定,不接触身体. 测试时两原始刺激音频率比f2/f1=1.22,f0=(f1×f2)1/2倍,信噪比为3 dB,各频率点均叠加24次. 测DPOAEs听力图:在f0依次为0.5’0.7’1.0’1.4’2.0’2.8’4.0’5.6’8.0 kHz 9个点上进行测试,测试刺激强度Lp1=Lp2=70 dB时的DPOAEs反应. 以DPOAEs幅值及本底噪声为纵坐标,上述f0为横坐标,绘出DPOAEs听力图. 并计算P95(第95百分位点)和P5(第5百分位点)的DPOAEs幅值,了解DPOAEs的频谱分析范围.测试I/O曲线:Lp1=Lp2,从80 dB开始以5 dB一档逆减,以检出DPOAEs高出本底噪声3 dB时的最小刺激强度作为检测阈值,测试上述9个f0点的DPOAEs反应’ 并以DPOAEs幅值及本底噪声为纵坐标’原始刺激强度为横坐标,绘出I/O曲线,并参照Lonsbury-Martin等[2]的方法. 计算原始刺激强度Lp在55 dB~65 dB之间各频点的斜率.所有测试结果均存盘,经SAS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2 结果2.1 DPOAEs听力图在Lp 70 dB刺激下,不同频率点上的DPOAEs幅值不同(Fig 1):平均DPOAEs-gram显示 1.4 kHz和5.6 kHz处有2个幅值峰,Lp分别为(13.25±4.56) dB,(8.84±6.43) dB’ 4 kHz处最低为(3.40±5.80) dB.本底噪声在1.4 kHz以下频率点偏高’Lp为0 ~-7 dB,至2.8 kHz以上时,趋向平稳,Lp保持在-10 dB~-12 dB.2.2 在Lp 70 dB刺激下的DPOAEs频谱分布 (Tab 1) 在Lp 70 dB刺激下,P5’P95差值Lp一般在10 dB~12 dB,在8 kHz处达到15 dB.2.3 DPOAEs输入输出功能曲线(Fig 2) DPOAEs I/O曲线表明DPOAEs幅值初始音强度的变化程度. 本实验条件下,DPOAEs幅值一般比初始音强度Lp低40 dB~70 dB. 随着初始音强度的增加,DPOAEs幅值逐渐升高’在Lp 70 dB左右一般可达到饱和,当刺激强度再增加时又可见幅值明显增长. 一般情况下,DPOAEs检测阈Lp在30 dB~50 dB之间. 斜率变化于0.4~0.8之间,斜率随着频率的逐渐增加而增大. 3 讨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临床上特别是在耳蜗功能检查上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这主要是因为DPOAEs检查客观,易操作且对受检耳无创伤性,其次是DPOAEs具有明显的频率特异性. DPOAEs的产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DPOAEs产生于基底膜上两个初始刺激音引起的行波交汇重叠处,由于基底膜的非线性特征,在两个行波交汇处产生了一种不同于初始音信号的频率信号,其中以2f1-f2信号最强’信号产生后,经听骨链,鼓膜释放入外耳道[3]. 在外耳道中检测到的DPOAEs主要成份为2f1-f2,但实验表明其在耳蜗内的产生部位在(f1×f2)1/2处[4],且与f1’f2部位功能的正常有关. 本实验条件下检测出的DPOAEs图中可以发现在1.4 kHz’5.6 kHz处有2个反应高峰,2.8 kHz,4.0 kHz处幅值较低形成低谷. 说明在1.4 kHz和5.6 kHz处检测出的反应能量较大;而2.8 kHz,4.0kHz处检出的反应能量较低,这与Lonsbury-Martin等[2]的报道一致,但在5.6 kHz幅值上升程度与Lonsbury-Martin等[2]报道的相比要低,在1.4 kHz处出现高峰是由于此频率处的中耳传导功能最好,而且大多数自发性耳声发射和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的峰尖位于此处. 高频处的幅值上升推测可能是由外耳道存在持续的声波引起,通常的声波校正方法,探头处声压比鼓膜处声压低,则鼓膜处实际声压大于所需声压,导致高频处幅值上升[5]. 低谷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中耳和耳蜗的共振作用、或不同来源的DPOAEs沿基底膜运动的过程中,因相位差的原因,产生相互抵消. DPOAEs的幅值在不同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变异性. 5.6 kHz以下频率点的标准差一般为4 dB~6 dB,8 kHz时可达9 dB,P95’P5差值一般为10 dB,8 kHz时可达15 dB. Lonsbury-Martin等[2]报道,听力正常人中约有1/3出现不规则低下的DPOAEs图. 这种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性一般归因于正常人存在的内在的个体差异性、也可能是固定的参数设置对某些个体并非最理想、或是测试过程和中耳状态的影响,但不能排除常规听力学方法检测不出的亚临床病变,虽常规听力学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内,但耳蜗外毛细胞或其相关联结构可能已有导致功能改变的微小变化. 动物实验表明在未出现明显组织结构改变时,DPOAEs已出现了变化,且早于听神经动作电位与微音器电位[6]. 这说明耳蜗组织结构虽然正常,但常规听力学检查未显示出异常之前,可能已有一些较小的功能改变,而DPOAEs对这种功能改变敏感.I/O曲线的斜率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大、这说明在不同频率,耳蜗内产生的能量改变随刺激强度的改变程度是不同的,在低频区,能量反映范围较小,而随着频率的增加,能量反映范围逐渐增加. DPOAEs检测阈值在低频区较高,随着频率的增加逐渐减小,而在高频区又增加,这些除与耳蜗本身的固有特性有关外,在低频的阈值较高可能与本底噪声偏高有关.DPOAEs幅值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Lp 70 dB左右存在饱和现象,在饱和强度之上再增加刺激强度时,曲线又呈线性增长. 这是因为在Lp 70 dB以下强度刺激时,激活的是耳蜗内由外毛细胞参与的主动机制,属于生物非成性成分,存在饱和机制,而当刺激强度超过Lp 70 dB时,激活了耳蜗内的被动机制,导致线性增长[7].本研究结果说明,DPOAEs的幅值依赖于刺激强度和频率,Lp 70 dB刺激时,受试者均可检测出DPOAEs,随着频率和刺激强度的改变,DPOAEs的幅值亦发生改变,但在不同个体间有较大差异性;DPOAEs检测在临床上有很好地应用前景,但要用DPOAEs精确地量化评估耳蜗功能还有一定难度,在临床上还须结合其它检查,对其基本特性及产生机理还需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耳声发射未引出的常见原因
耳声发射未引出的常见原因耳声发射是指一种听觉现象,当人处于安静的环境中时,却感觉到耳中有类似鸟叫、蝉鸣、水声等各种噪声,这种现象我们也叫植物神经性耳鸣。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会有这种现象,但他们并不知道这种现象的成因是什么。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阐述耳声发射未引出的常见原因。
1. 精神因素造成的耳声发射精神压力是很多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在面对过多的压力时会导致人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
在这些症状的影响下,大脑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一些反应,其中之一就是耳声发射。
这种现象在精神因素影响下,似乎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也可能是一种身体的警示反应。
2. 耳部问题造成的耳声发射如果耳朵受到感染或受到损伤,那么就会导致耳内听觉发生异常,这种异常也有可能导致耳声发射。
例如,由于喉头周围肌肉过紧压迫到喉管,可能引起进食困难、嗓子干燥或是声音沙哑等症状,而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植物神经性耳鸣。
3. 外界环境的影响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可能会导致植物神经性耳鸣。
例如,在地铁、飞机等嘈杂环境中呆太久,或是在工厂、机床等大噪声环境中工作,都可能导致耳朵疲劳,进而出现植物神经性耳鸣。
4. 中枢神经系统因素造成的耳声发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也有可能引起植物神经性耳鸣。
例如,头部受伤、中枢神经病变、颅内压增高等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耳声发射。
同时,癫痫、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可能成为植物神经性耳鸣的因素。
虽然耳声发射本身并不是病症,但对耳朵的健康还是会产生一定影响。
针对上述常见原因,我们可以出一些方法来预防和治疗耳声发射。
一是通过减少精神压力来预防。
对于过度紧张的人来说,学习放松和情绪管理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定期做瑜伽、进行深度呼吸、放松肌肉等方法均能有效地减轻精神压力。
二是避免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
对于那些经常需要接触噪声的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耳朵,例如戴上耳塞或耳罩等。
三是及时治疗耳朵的病症。
如果耳朵受到了感染或损伤,需要及时接受治疗,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耳声发射PPT课件
——测量方法简介
报告人:吕春会 .
LOGO
主要内容
oto-acoustic emissions 分类 Hearing test for the selection of
sonar operator 中的运用 耳声发射的相关研究
起源以及分类
.
四种诱发性耳声发射
瞬态耳声发射(TEOAE),系指耳蜗受到外界短暂脉冲声(一般 为短声或短音,时程在数毫秒以内)刺激后经过一定潜伏期、以 一定形式释放出的音频能量。由于有一定的潜伏期也被称为延迟 性耳声发射,并且它能重复刺激声内容,类似回声,也称 “Kemp回声”。
(2)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是耳蜗同时受到两个具有 一定频率比值关系的初始纯音刺激时,由于基底膜的非线性调制 作用而产生的一系列畸变信号,经听骨链、鼓膜,传入外耳道并 被记录到的音频能量。
DPOAE
刺激为两个连续的正弦波f1、f2 测量频率:频率的几何平均数 研究中的测量频率为:500,1000,2000,4000,6000,8000Hz F1\f2,频率比为1.225 互调产物登记为4.2s中反应的平均值,作为分析变量 因为1和2kHz是声呐操作员的常听频率,所以测量时用简单程序设计 语言35-75dB,每次增减5dB,其余频率都只用65dB进行测量
.
四种诱发性耳声发射
DPOAE特点
•在正常人,DPOAE检出率为100% •f2/ f1=1.20时DPOAE幅度最大f1-L1强度比f2-L2强度大 5~10dB时,幅度最大 •较TEOAE具有更好的频率特性较TEOAE具有更好的频率特性 •较TEOAE更易引出,听力损失≥55dB, 一般引不出 •刺激大于70dB时,有非耳蜗毛细胞反应成分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阈值:听力损失55dBHL以内均可记出畸变产物耳声 发射(DPOAE)
耳声发射的定义、分类及作用解析
耳声发射的定义、分类及作用耳声发射的基本概念耳声发射的定义KemD(1986)对耳声发射做了如下定义:耳声发射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人外耳道的音频能量(Kemp,1986)o这一定义对耳声发射做了一些限定。
首先,耳声发射的能量必须是来自耳蜗;其次,这些能量须经过中耳结构的传导进入外耳道而被记录到。
了解这一定义的含义对正确理解耳声发射及其在临床和研究中的意义十分重要。
耳声发射以耳声发射的分类按是否由外界刺激所诱发,耳声发射可以被分为自发性耳声发射(spontaneous otoacous—tic emission,SOAE)和诱发性耳声发射(evokedot oacoustic emission,EOAE)。
在诱发性耳声发射中依据由何种刺激诱发,又可进一步分为: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lv evoked otoacousticemission,TEOAE)、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刺激频率耳声发射(stimulus frequency otoacoustic emission,SFOAE)和电诱发耳声发射(electrically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EEOAE)。
如上所述,耳声发射是内耳能量的发射(外泄)。
自发性耳声发射是耳蜗在不需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持续向外发射机械能量,在外耳道内表现为单频或多频的窄带谱峰,其形式极似纯音。
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系指耳蜗受到外界短暂脉冲声刺激后经过一定潜伏期,以一定形式释放出声频能量,其形式由刺激声的特点决定。
由于这种形式的耳声发射具有一定潜伏期,有人也称之为延迟性诱发耳声发射(delayed evoked otoacousticemission,DEOAE)。
此外,由于它能重复刺激声的内容,类似回声,又是Kemp最早报告的耳声发射形式,因此也有人称之为“Kemp回声”(KemP,secho)o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耳声发射。
耳声发射检查报告单解析
耳声发射检查报告单解析
耳声发射检查报告单是一种医学检查报告单,用于评估一个人的听觉系统的功能。
该检查常用于诊断听力损失和判断听觉神经功能是否正常。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检查结果及其解析:
1. 点击声(click)发射检查:这是一种常见的耳声发射检查方法,通过给耳朵传递点击声来刺激听觉系统,并记录反应。
正常的报告单中,应该显示两个峰值,分别代表左右耳的反应。
若只有一个或没有峰值,可能表示听觉神经功能异常或听力损失。
2. 稳定态发射检查:该检查测量的是耳朵在持续刺激下产生的稳定反应。
正常的报告单中,应该显示稳定的峰值。
如果没有峰值或峰值较弱,可能表示听觉系统存在问题。
3. 反射性发射检查:这是一种评估耳朵对连续声音的反应的检查。
正常的报告单中,应该显示反射性发射峰值。
如果没有峰值或峰值较弱,可能表示听觉神经存在异常。
4. 年龄相关性:检查报告单中通常会显示一项年龄相关性的指标,用于与正常范围进行比较。
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听觉系统发育水平存在差异,因此这一指标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一个人的听觉系统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耳声发射检查报告单只是评估听觉系统功能的一种方法,结果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
因此,如果报告单显示异常,建议进一步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耳声发射与临床应用共51页
耳声发射特性
3、非线性:具有随着刺激强度增强的输出饱和性。 4、稳定性:在自体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但
在时阈图形显示的耳声发射中具有明显的个体 差异。 5、锁相性:诱发性耳声发射的相位取决于声刺激 信号的相位,并跟随其变化而发生固定的相位 变化。
各类耳声发射的特点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指耳蜗受到两个 具有一定频率比关系的纯音(称为原始音,以 f1 、 f2表示)作用时,耳蜗释放的具有2 f1—f2 和f2—f1等关系的畸变频率的声信号。 刺激频率耳声发射SFOAE:是指耳蜗受到一 个连续纯音刺激时,外耳道记录到的与刺激频 率完全相同的声信号。
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 TEOAE
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 TEOAE ——即Kemp 回声,最先被发现, 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
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
1、刺激方式: 刺激声:Click短声或短纯音 Click短声:持续时间80微秒 频率分布1—4KHZ 声强80dBspl
2、给声速率:80次/S或50次/S 3、叠加次数:若信噪比低,可适当升高叠 加次数;功能异常时,无论叠加次数至多 大,都记录不到TEOAE信号。 4、信号采集时间延迟2.5—5ms。
耳声发射的产生机制
不十分清楚 外毛细胞的特点
1、外毛细胞的形态及位置:柱状,位于 Corti隧道的外侧,顶端纤毛嵌入盖膜,底部 经支持细胞与基底膜耦合。
2、外毛细胞与周围的结构关系:外毛细 胞的纤毛深埋盖膜之中,可将其活动有效的 传给周围结构。
耳声发射的产生机制
耳声发射(OAE)的临床
f=
S M
f=频率 S=劲度 M=质量
长度μm 底圈 31 中圈 34 顶圈 34
纤毛长度μm 4.5 5.5 5.5
外毛细胞12000个
长度μm 底圈 28 中圈 44 顶圈 66
纤毛长度μm 4.5 6.0 8.0
耳声发射分类
按有无刺激分为:
SOAE——自发性耳声发射 (Spontaneous OAE) EOAE——诱发性耳声发射 (Evoked OAE)
– SOAE幅度随时间变化可有较大变化 (-24~4.5 )dB
– 多个频率的SOAE也是常见的 – 有SOAE者,常常双耳都出现 – 女性出现率比男性高
– 婴儿、小儿及青年之间无明显差异 – 50岁以上SOAE出现率较低 – 外界刺激可影响SOAE – 与耳鸣无明显的相关性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
TEOAE的潜伏期
2000Hz
TEOAE的潜伏期
500\1000Hz
TEOAE的特点
2. TEOAE强度在正常人多在-5~20dBSPL 3. 60岁以下出现率为100%,大于60岁随着
年龄增长出现率降低至35% 4. 出现在刺激后4-20ms以内,若有SOAE可
达上百毫秒 5. 频谱:TEOAE的频率多在0.5-5kHz范围内,
– Davis H: An active process in cochlear mechanics
Hearing Research 9:70-90,1983
共振学说的基础
基底膜长度:35mm 基底膜从底圈----顶圈的变化:
宽度变化:底圈
0.08mm
距蜗顶1.5圈时 0.5mm
毛细胞变化: 内毛细胞3500个
以1kHz 为主(与中耳共振频率有关), Oபைடு நூலகம்E以1kHz为中心,上下频率每增减一个 倍频程其强度衰减12dB
耳声发射
相关研究DPOAE
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 in an industrial setting(2009)
standard puretone audiometry (PTA)和DPOAE 实验组控制组 1.0,1.5,2.0,3.0,4.0,5.0,和6.0kHz, f2\f1=1.2 (50dB,SPL) ear
计算:Kappa系数 相关系数(PTA) 结果:听力损失≥30dB,TEOAE,敏感性及特异性为
100%和88.5%。阳性预测百分率100%(k=.43) 听力损失≥25dB,66.7%,88.2%。阳性预测百分率 30.7%阴性预测百分率97.1 结论:对于鼓膜置管后的儿童,TEOAE 测试在检测听力损失 大于等于30dB时是一个灵敏的方法
oto-acoustic emissions 耳声发射
——测量方法简介
报告人:吕春会
LOGO
主要内容
oto-acoustic emissions 分类 Hearing test for the selection of
sonar operator 中的运用 耳声发射的相关研究
起源以及分类
①DPOAE具有比TEOAE好的频率特性:由TEOAE一般用短声 刺激,刺激的是整个耳蜗所以频率特性不好,而DPOAE使用两 个初始纯音,刺激耳蜗基底膜很局限的一段,频率特性好。
②DPOAE具有更高的灵敏度:TEOAE一般在纯音听阈大于 40ddBHL以内均 可记出
刺激:持续时间80 μs短声 指标:出现百分比
>3dB的耳声发射信号 重复出现>40%
相关研究
The use of 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 as a hearing screen following grommet insertion(2011)
头颈外科常用技术-耳声发射
头颈外科常用技术-耳声发射【目的】评估耳蜗外毛细胞功能。
【适应证】1.新生儿听力筛查。
2.婴幼儿的客观听功能评估。
3.耳蜗性聋(如药物中毒性聋、噪声性聋、梅尼埃病等)。
4.蜗后性聋(听神经病)。
5.耳鸣。
【禁忌证】鼓膜穿孔及中、耳畸形患者。
【准备工作】1.符合国际规定的标准化隔声室内测试。
记录耳声发射时的环境应尽量控制在45dB(A)以下。
2.专业的耳声发射测试仪,应在开始检查前运行探头检查程序,确保探头在耳道内耦合正确。
测试中间也应重复使用该程序以检查探头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确保检查数据的准确性。
3.测试前清理干净外耳道,受试者取舒适体位,嘱保持安静和平静呼吸,避免身体活动和吞咽等动作。
4.乳儿可在自然睡眠中测试,对不合作的幼儿可使用镇静剂。
【操作方法】1.根据外耳道大小及形状,选择合适大小的耳塞,密闭的置于外耳道,其尖端小孔正对鼓膜。
注意不要使麦克风或扬声器的孔道堵塞。
2.根据需要选择测试项目,测试瞬态声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
记录其结果。
3.测试完毕后,橡皮耳塞,用温肥皂水清洗,用酒精棉球擦拭,晾干待用。
【并发症】无创伤性检查,无并发症。
【注意事项】1.防止摩擦噪声对连接探头的电缆应注意避免与受试者身体或其他物体摩擦产生噪声。
2.正确摆放探头探头应密闭地置于外耳道,其尖端小孔正对鼓膜。
注意不要使麦克风或扬声器的孔道堵塞。
检查测试中间也应间断重复使用该程序以检查探头位置是否发生变化,防止因探头移位影响记录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1]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李兴启,郑杰夫,郗昕.听觉诱发反应及应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3]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注意事项
测试环境:隔声室 环境噪声控制在35dB A 病人状态良好,保持安静,尽量避免吞咽, 粗重喘气 幼儿可在睡觉中测试,可使用镇静剂 测试探头应密闭于外耳道之中 避免在有中耳功能疾病时进行测试
作业: 列举耳声发射检查在听力学检查中的临 床应用?
正常人检出率约为100% 反应幅值个体差异性较大,不同作者的报道 结果也存在差异性 由短声诱发的TEOAE,以1~2KHZ频率幅值最 大 听力损失超过40dB HL,记录不到TEOAE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
当耳蜗受到两个具有一定频比关系的初始纯 音刺激时,由于基底膜的非线性调制作用而 产生的一系列畸变信号,经听骨链、耳膜、 在外耳道中记录到的音频能量,称为畸变产 物OAE(DPOAE– 无创伤 – 快速、准确、重复性好 – 反映外毛细胞 –– 对侧噪声刺激可抑制OAE
临床应用
1.新生儿听力筛选 2. 鉴别蜗性、蜗性后病变(听神经病,听 神经瘤) 3.内耳功能检查 4.药物治疗监控 5.耳鸣 6.老年性聋的早期监测
诊断蜗后病变
耳声发射的发现,为耳蜗内主动机制 的存在提供了直接证据
耳声发射的产生机制
耳蜗放大器-耳声发射的发生与外毛细
胞的主动运动有关,是耳蜗主动耗能的 结果 行波的双向性 可反向的从蜗顶传向蜗底能量的逆 行传向镫骨底板、导致听小骨、鼓膜的 振动,最终在外耳道释放,形成耳声发 射
非线性:
当刺激声强度增加到一定强度(约60dB SPL)时,出现非线性饱和
锁相性
耳声发射的相位取决于声刺激信号的相位, 并随声刺激相位的变化而发生固定的相应变 化。
按有无刺激分为: SOAE——自发性耳声发射 (Spontaneous OAE) EOAE——诱发性耳声发射 (Evoked OAE)
SOAE
测试仪器
SOAE特点
EOAE又分为: TEOAE—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Transiently Evoked OAE) DPOAE—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istortion Product OAE) SFOAE—刺激频率耳声发射 (Stimlus Frequency OAE) EEOAE—电刺激诱发耳声发射 (Electrical Evoked OAE)
DPOAE的特点
1. 在正常人,DPOAE检出率为100%。 。 2.较TEOAE具有更好的频率特性:DPOAE 听力图可反映听力曲线,了解不同频率听 力情况。 3.较TEOAE更易引出,听力损失≥55dB, 一般 引不出
DPOAE的判断标准
各频率在噪声上3dB/6dB 作为DPOAE引出 的标准。
耳声发射
耳蜗生理功能 行波理论 机电学说 机械能-电能 耳蜗放大器(共振学说) 机械 -电-机械
耳声发射定义
是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 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 。
Kemp 1978首先报告: Stimulated Acoustic Emissions from within the human Auditory System. Journal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64: 1368-1391,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