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高中数学题库--主干知识点
高考数学主干知识点归纳
高考数学主干知识点归纳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数学作为一门主干学科,是高考中的必考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备考高考数学,以下将对高考数学的主干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函数与方程1. 函数及其性质: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等。
2.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方程求解、图像性质及其应用。
3.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求解相关问题。
4. 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二、几何与空间1. 平面几何:平行线与垂直线的判定、平行线间距离及其性质等。
2. 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重要定理如中线定理、角平分线定理等。
3. 圆:圆的相关概念、弧长、扇形面积、切线及其性质等。
4. 空间几何:空间中的平面与直线的判定、空间图形的投影及其应用。
三、概率与统计1. 概率论:事件与概率、条件概率、独立事件、数理统计等。
2. 二项分布与正态分布:概念、性质及其应用。
3. 参数统计与假设检验: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的关系、显著性水平及其检验等。
四、解析几何与向量1. 解析几何:平面上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
2. 向量的运算与坐标表示:向量的模、夹角、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等。
五、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及其应用。
2.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证明方法与应用。
六、导数与微分1. 导数的概念及其应用:函数的极值、驻点及其判定、函数的图像等。
2. 微分学:微分中值定理、导数的定义、基本公式及其应用。
七、积分与面积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定积分的计算、定积分的应用。
2. 曲线长度与曲线面积:弧长、曲线面积。
以上是高考数学的主干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广大高中生备考高考数学有所帮助。
在备考过程中,除了掌握这些主干知识点,还应多进行真题练习,提高解题的能力和答题的熟练度。
祝愿大家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全国百强名校高考备考高中各科知识点名师整理_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高考数学状元随身看手册: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3.包含关系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U A C B ⇔=ΦU C A B R ⇔=4.容斥原理()()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2个.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N f x M <<⇔[()][()]0f x M f x N --<⇔|()|22M N M N f x +--<⇔()0()f x NM f x ->- ⇔11()f x N M N>--.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k f k f 不等价,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特别地, 方程)0(02≠=++a c bx ax 有且只有一个实根在),(21k k 内,等价于0)()(21<k f k f ,或0)(1=k f 且22211k k a b k +<-<,或0)(2=k f 且22122k ab k k <-<+. 9.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0()(2≠++=a c bx ax x f 在闭区间[]q p ,上的最值只能在abx 2-=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1)当a>0时,若[]q p a bx ,2∈-=,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q p abx ,2∉-=,{}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2)当a<0时,若[]q p a b x ,2∈-=,则{}min ()min (),()f x f p f q =,若[]q p abx ,2∉-=,则{}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10.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依据:若()()0f m f n <,则方程0)(=x f 在区间(,)m n 内至少有一个实根 . 设q px x x f ++=2)(,则(1)方程0)(=x f 在区间),(+∞m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m f 或2402p q p m ⎧-≥⎪⎨->⎪⎩;(2)方程0)(=x f 在区间(,)m n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f m f n <或2()0()0402f m f n p q p m n >⎧⎪>⎪⎪⎨-≥⎪⎪<-<⎪⎩或()0()0f m af n =⎧⎨>⎩或()0()0f n af m =⎧⎨>⎩;(3)方程0)(=x f 在区间(,)n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f m <或2402p q p m ⎧-≥⎪⎨-<⎪⎩ .11.定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恒成立的条件依据(1)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L (形如[]βα,,(]β,∞-,[)+∞,α不同)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0f x t ≥(t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min (,)0()f x t x L ≥∉.(2)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0f x t ≥(t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0()man f x t x L ≤∉.(3)0)(24>++=c bx ax x f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000a b c ≥⎧⎪≥⎨⎪>⎩或2040a b ac <⎧⎨-<⎩.12.13.14.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15.充要条件(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16.函数的单调性(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增函数;[]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0)(>'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数.17.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18.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19.若函数)(x f y =是偶函数,则)()(a x f a x f --=+;若函数)(a x f y +=是偶函数,则)()(a x f a x f +-=+.20.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函数2ba x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b f y -= 的图象关于直线2ba x +=对称. 21.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点)0,2(a对称; 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为周期为a 2的周期函数.22.多项式函数110()nn n n P x a x a xa --=+++的奇偶性多项式函数()P x 是奇函数⇔()P x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多项式函数()P x 是偶函数⇔()P x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23.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f a x f a x ⇔+=- (2)()f a x f x ⇔-=.(2)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x +=对称()()f a mx f b mx ⇔+=- ()()f a b mx f mx ⇔+-=.24.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 (2)函数()y f mx a =-与函数()y f b m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x m+=对称. (3)函数)(x f y =和)(1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25.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若将曲线0),(=y x f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象.26.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a b f b a f =⇔=-)()(1.27.若函数)(b kx f y +=存在反函数,则其反函数为])([11b x f ky -=-,并不是)([1b kx f y +=-,而函数)([1b kx f y +=-是])([1b x f ky -=的反函数. 28.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1)正比例函数()f x cx =,()()(),(1)f x y f x f y f c +=+=.(2)指数函数()xf x a =,()()(),(1)0f x y f x f y f a +==≠.(3)对数函数()log a f x x =,()()(),()1(0,1)f xy f x f y f a a a =+=>≠.(4)幂函数()f x x α=,'()()(),(1)f xy f x f y f α==.(5)余弦函数()cos f x x =,正弦函数()sin g x x =,()()()()()f x y f x f y g x g y -=+,()(0)1,lim1x g x f x→==. 29.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a ; (2)0)()(=+=a x f x f ,或)0)(()(1)(≠=+x f x f a x f , 或1()()f x a f x +=-(()0)f x ≠,或[]1(),(()0,1)2f x a f x +=+∈,则)(x f 的周期T=2a ; (3))0)(()(11)(≠+-=x f 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3a ; (4))()(1)()()(212121x f x f x f x f x x f -+=+且1212()1(()()1,0||2)f a f x f x x x a =⋅≠<-<,则)(x f 的周期T=4a ;(5)()()(2)(3)(4)f x f x a f x a f x a f x a +++++++()()(2)(3)(4)f x f x a f x a f x a f x a =++++,则)(x f 的周期T=5a ; (6))()()(a x f x f a x f +-=+,则)(x f 的周期T=6a.30.分数指数幂 (1)m na=0,,a m n N *>∈,且1n >).(2)1m nm naa-=(0,,a m n N *>∈,且1n >).31.根式的性质 (1)n a =.(2)当na =; 当n,0||,0a a a a a ≥⎧==⎨-<⎩.3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0,,)r s r s a a a a r s Q +⋅=>∈. (2) ()(0,,)r s rs a a a r s Q =>∈.(3)()(0,0,)r r r ab a b a b r Q =>>∈.注: 若a >0,p 是一个无理数,则a p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3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34.对数的换底公式log log log m a m NN a=(0a >,且1a ≠,0m >,且1m ≠, 0N >).推论 log log m na a nb b m =(0a >,且1a >,,0m n >,且1m ≠,1n ≠, 0N >).3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 >0,a ≠1,M >0,N >0,则 (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2) log log log aa a MM N N=-; (3)log log ()n a a M n M n R =∈.36.设函数)0)((log )(2≠++=a c bx ax x f m ,记ac b 42-=∆.若)(x f 的定义域为R ,则0>a ,且0<∆;若)(x f 的值域为R ,则0>a ,且0≥∆.对于0=a 的情形,需要单独检验. 37. 对数换底不等式及其推广若0a >,0b >,0x >,1x a ≠,则函数log ()ax y bx =(1)当a b >时,在1(0,)a 和1(,)a +∞上log ()ax y bx =为增函数., (2)当a b <时,在1(0,)a 和1(,)a+∞上l o g ()ax y bx =为减函数. 推论:设1n m >>,0p >,0a >,且1a ≠,则 (1)log ()log m p m n p n ++<. (2)2log log log 2a a a m nm n +<. 38.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 ,平均增长率为p ,则对于时间x 的总产值y ,有(1)xy N p =+. 39.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 项的和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 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12n n s a a a =+++).4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n N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 211()22d n a d n =+-. 4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nn a a a q q n N q-==⋅∈; 其前n 项的和公式为11(1),11,1n n a q q s q na q ⎧-≠⎪=-⎨⎪=⎩或11,11,1n n a a qq q s na q -⎧≠⎪-=⎨⎪=⎩.42.等比差数列{}n a :11,(0)n n a qa d a b q +=+=≠的通项公式为1(1),1(),11n n n b n d q a bq d b q d q q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1)1(),(1)111n n nb n n d q s d q db n q q q q +-=⎧⎪=-⎨-+≠⎪---⎩. 43.分期付款(按揭贷款)每次还款(1)(1)1nnab b x b +=+-元(贷款a 元,n 次还清,每期利率为b ). 44.常见三角不等式 (1)若(0,)2x π∈,则sin tan x x x <<.(2) 若(0,)2x π∈,则1sin cos x x <+≤(3) |sin ||cos |1x x +≥.4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2sin cos 1θθ+=,tan θ=θθcos sin ,tan 1cot θθ⋅=. 4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212(1)sin ,sin()2(1)s ,nn n co απαα-⎧-⎪+=⎨⎪-⎩212(1)s ,s()2(1)sin ,nn co n co απαα+⎧-⎪+=⎨⎪-⎩47.和角与差角公式s i n()s i n c o s c o s s αβαβαβ±=±; c o s ()c o s c o s s i n sαβαβαβ±=; t a n t a nt a n ()1t a n t a nαβαβαβ±±=. 22sin()sin()sin sin αβαβαβ+-=-(平方正弦公式);22cos()cos()cos sin αβαβαβ+-=-.s i n c o s a b αα+)αϕ+(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t a nbaϕ= ). 48.二倍角公式s i n 2s i n c o s ααα=. 2222c o s 2c o s s i n 2c o s 112s i n ααααα=-=-=-.22t a nt a n 21t a n ααα=-. 49. 三倍角公式3s i n 33s i n 4s i n4s i n s i n ()s i n ()33ππθθθθθθ=-=-+. 3c o s 34c o s 3c o s4c o s c o s ()c o s ()33ππθθθθθθ=-=-+.323t a n t a nt a n 3t a n t a n ()t a n ()13t a n 33θθππθθθθθ-==-+-. 50.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函数s i n ()y x ωϕ=+,x ∈R 及函数c o s ()y x ωϕ=+,x ∈R(A,ω,ϕ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2T πω=;函数tan()y x ωϕ=+,,2x k k Z ππ≠+∈(A,ω,ϕ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T πω=. 51.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 52.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c a ca B =+-; 2222cos c a b ab C =+-.53.面积定理(1)111222a b c S ah bh ch ===(a b c h h h 、、分别表示a 、b 、c 边上的高). (2)111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ca B ===.(3)OAB S ∆=5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ABC 中,有()A B C C A B ππ++=⇔=-+222C A B π+⇔=-222()C A B π⇔=-+. 55. 简单的三角方程的通解sin (1)arcsin (,||1)k x a x k a k Z a π=⇔=+-∈≤. s 2arccos (,||1)co x a x k a k Z a π=⇔=±∈≤.tan arctan (,)x a x k a k Z a R π=⇒=+∈∈.特别地,有sin sin (1)()k k k Z αβαπβ=⇔=+-∈.s cos 2()co k k Z αβαπβ=⇔=±∈.tan tan ()k k Z αβαπβ=⇒=+∈.56.最简单的三角不等式及其解集sin (||1)(2arcsin ,2arcsin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sin (||1)(2arcsin ,2arcsin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 cos (||1)(2arccos ,2arccos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cos (||1)(2arccos ,22arccos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tan ()(arctan ,),2x a a R x k a k k Z πππ>∈⇒∈++∈.tan ()(,arctan ),2x a a R x k k a k Z πππ<∈⇒∈-+∈.57.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设λ、μ为实数,那么(1) 结合律:λ(μa)=(λμ)a; (2)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 (3)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 58.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1) a ·b= b ·a (交换律); (2)(λa )·b= λ(a ·b )=λa ·b= a ·(λb ); (3)(a +b )·c= a ·c +b ·c. 59.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a=λ1e 1+λ2e 2.不共线的向量e 1、e 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60.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设a=11(,)x y ,b=22(,)x y ,且b ≠0,则a b(b ≠0)12210x y x y ⇔-=. 53. 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 a ·b=|a ||b|cos θ. 61. a ·b 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a|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 θ的乘积. 6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a=11(,)x y ,b=22(,)x y ,则a+b=1212(,)x x y y ++.(2)设a=11(,)x y ,b=22(,)x y ,则a-b=1212(,)x x y y --. (3)设A 11(,)x y ,B 22(,)x y ,则2121(,)AB OB OA x x y y =-=--.(4)设a=(,),x y R λ∈,则λa=(,)x y λλ.(5)设a=11(,)x y ,b=22(,)x y ,则a ·b=1212()x x y y +. 63.两向量的夹角公式cos θ=(a =11(,)x y ,b=22(,)x y ).64.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A B d=||AB AB AB =⋅=11(,)x y ,B 22(,)x y ).65.向量的平行与垂直设a=11(,)x y ,b=22(,)x y ,且b ≠0,则 A||b ⇔b=λa 12210x y x y ⇔-=. a ⊥b(a ≠0)⇔a ·b=012120x x y y ⇔+=. 66.线段的定比分公式设111(,)P x y ,222(,)P x y ,(,)P x y 是线段12PP 的分点,λ是实数,且12PP PP λ=,则121211x x x y y y λλλλ+⎧=⎪⎪+⎨+⎪=⎪+⎩⇔121OP OP OP λλ+=+ ⇔12(1)OP tOP t OP =+-(11t λ=+). 67.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1A(x ,y )、22B(x ,y )、33C(x ,y ),则△ABC 的重心的坐标是123123(,)33x x x y y y G ++++. 68.点的平移公式''''x x h x x h y y k y y k⎧⎧=+=-⎪⎪⇔⎨⎨=+=-⎪⎪⎩⎩''OP OP PP ⇔=+ . 注:图形F 上的任意一点P(x ,y)在平移后图形'F 上的对应点为'''(,)P x y ,且'PP 的坐标为(,)h k . 69.“按向量平移”的几个结论(1)点(,)P x y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点'(,)P x h y k ++.(2) 函数()y f x =的图象C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则'C 的函数解析式为()y f x h k =-+. (3) 图象'C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若C 的解析式()y f x =,则'C 的函数解析式为()y f x h k =+-.(4)曲线C :(,)0f x y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则'C 的方程为(,)0f x h y k --=. (5) 向量m=(,)x y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的向量仍然为m=(,)x y .70. 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设O 为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角,,A B C 所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则 (1)O 为ABC ∆的外心222OA OB OC ⇔==. (2)O 为ABC ∆的重心0OA OB OC ⇔++=.(3)O 为ABC ∆的垂心OA OB OB OC OC OA ⇔⋅=⋅=⋅. (4)O 为ABC ∆的内心0aOA bOB cOC ⇔++=. (5)O 为ABC ∆的A ∠的旁心aOA bOB cOC ⇔=+. 71.常用不等式:(1),a b R ∈⇒222a b 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2),a b R +∈⇒2a b+≥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3)3333(0,0,0).a b c abc a b c ++≥>>>(4)柯西不等式22222()()(),,,,.a b c d ac bd a b c d R ++≥+∈(5)b a b a b a +≤+≤-. 72.极值定理已知y x ,都是正数,则有(1)若积xy 是定值p ,则当y x =时和y x +有最小值p 2; (2)若和y x +是定值s ,则当y x =时积xy 有最大值241s . 推广 已知R y x ∈,,则有xy y x y x 2)()(22+-=+ (1)若积xy 是定值,则当||y x -最大时,||y x +最大; 当||y x -最小时,||y x +最小.(2)若和||y x +是定值,则当||y x -最大时, ||xy 最小; 当||y x -最小时, ||xy 最大.73.一元二次不等式20(0)ax bx c ++><或2(0,40)a b ac ≠∆=->,如果a 与2ax bx c ++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a 与2ax bx c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x <>⇔--><或.74.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22x a x a a x a <⇔<⇔-<<.22x a x a x a >⇔>⇔>或x a <-.75.无理不等式 (1()0()0()()f x g x f x g x ≥⎧⎪>⇔≥⎨⎪>⎩. (22()0()0()()0()0()[()]f x f x g x g x g x f x g x ≥⎧≥⎧⎪>⇔≥⎨⎨<⎩⎪>⎩或. (32()0()()0()[()]f x g x g x f x g x ≥⎧⎪⇔>⎨⎪<⎩. 76.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1)当1a >时,()()()()f x g x a a f x g x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2)当01a <<时,()()()()f x g x a a f x g x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77.斜率公式2121y y k x x -=-(111(,)P x y 、222(,)P x y ).78.直线的五种方程(1)点斜式 11()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 (2)斜截式 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112121y y x x y y x x --=--(12y y ≠)(111(,)P x y 、222(,)P x y (12x x ≠)).(4)截距式 1x ya b+=(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0a b ≠、)(5)一般式 0Ax B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79.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 ①121212||,l l k k b b ⇔=≠; ②12121l l k k ⊥⇔=-.(2)若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且A 1、A 2、B 1、B 2都不为零,①11112222||A B C l l A B C ⇔=≠;②1212120l l A A B B ⊥⇔+=; 80.夹角公式(1)2121tan ||1k k k k α-=+.(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121k k ≠-)(2)12211212tan ||A B A B A A B B α-=+.(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12120A AB B +≠). 直线12l l ⊥时,直线l 1与l 2的夹角是2π.81. 1l 到2l 的角公式(1)2121tan 1k k k k α-=+.(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121k k ≠-)(2)12211212tan A B A B A A B B α-=+.(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12120A AB B +≠). 直线12l l ⊥时,直线l 1到l 2的角是2π.82.四种常用直线系方程(1)定点直线系方程: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00()y y k x x -=-(除直线0x x =),其中k 是待定的系数; 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00()()0A x x B y y -+-=,其中,A B 是待定的系数.(2)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两直线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λ+++++=(除2l ),其中λ是待定的系数.(3)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y kx b =+中当斜率k 一定而b 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0Ax By C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0Ax By λ++=(0λ≠),λ是参变量.(4)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0Ax By C ++= (A ≠0,B ≠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0Bx Ay λ-+=,λ是参变量.83.点到直线的距离d =(点00(,)P x y ,直线l :0Ax By C ++=).84. 0Ax B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设直线:0l Ax By C ++=,则0Ax B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若0B ≠,当B 与Ax By C ++同号时,表示直线l 的上方的区域;当B 与Ax By C ++异号时,表示直线l的下方的区域.简言之,同号在上,异号在下.若0B =,当A 与Ax By C ++同号时,表示直线l 的右方的区域;当A 与Ax By C ++异号时,表示直线l 的左方的区域. 简言之,同号在右,异号在左.85. 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设曲线111222:()()0C A x B y C A x B y C ++++=(12120A A B B ≠),则 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 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86. 圆的四种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 222()()x a y b r -+-=.(2)圆的一般方程 220x y Dx Ey F ++++=(224D E F +->0).(3)圆的参数方程 cos sin x a r y b r θθ=+⎧⎨=+⎩.(4)圆的直径式方程 1212()()()()0x x x x y y y y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11(,)A x y 、22(,)B x y ).87. 圆系方程(1)过点11(,)A x y ,22(,)B x y 的圆系方程是1212112112()()()()[()()()()]0x x x x y y y y x x y y y y x x λ--+--+-----=1212()()()()()0x x x x y y y y ax by c λ⇔--+--+++=,其中0ax by c ++=是直线AB 的方程,λ是待定的系数.(2)过直线l :0Ax By C ++=与圆C :220x y Dx Ey F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22()0x y Dx Ey F Ax By C λ+++++++=,λ是待定的系数.(3) 过圆1C :221110x y D x E y F ++++=与圆2C :222220x y D x E y F++++=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2222111222()0x y D x E y F x y D x E y F λ+++++++++=,λ是待定的系数.8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00(,)P x y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d =d r >⇔点P 在圆外;d r =⇔点P 在圆上;d r <⇔点P 在圆内.8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0=++C By Ax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0<∆⇔⇔>相离r d ; 0=∆⇔⇔=相切r d ; 0>∆⇔⇔<相交r d .其中22BA CBb Aa d +++=.90.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 1,O 2,半径分别为r 1,r 2,d O O =21条公切线外离421⇔⇔+>r r d ; 条公切线外切321⇔⇔+=r r d ;条公切线相交22121⇔⇔+<<-r r d r r ;条公切线内切121⇔⇔-=r r d ; 无公切线内含⇔⇔-<<210r r d .91.圆的切线方程(1)已知圆220x y Dx Ey F ++++=.①若已知切点00(,)x y 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0000()()022D x xE y y x x y yF ++++++=. 当00(,)x y 圆外时, 0000()()022D x xE y y x x y yF ++++++=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 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00()y y k x x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 ,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 轴的切线.③斜率为k 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 kx b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 ,必有两条切线.(2)已知圆222x y r +=.①过圆上的000(,)P x y 点的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 ②斜率为k的圆的切线方程为y kx =±92.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参数方程是cos sin x a y b θθ=⎧⎨=⎩.93.椭圆22221(0)x y a b a b+=>>焦半径公式)(21c a x e PF +=,)(22x ca e PF -=.94.椭圆的的内外部(1)点00(,)P x y 在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内部2200221x y a b ⇔+<. (2)点00(,)P x y 在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外部2200221x y a b⇔+>. 95. 椭圆的切线方程(1)椭圆22221(0)x y a b a b+=>>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2)过椭圆22221(0)x y a b a b+=>>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221x x y ya b+=. (3)椭圆22221(0)x y a b a b +=>>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222A aB b c +=.96.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的焦半径公式21|()|a PF e x c =+,22|()|a PF e x c=-.97.双曲线的内外部(1)点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的内部2200221x y a b ⇔->. (2)点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外部2200221x y a b⇔-<. 98.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1)若双曲线方程为12222=-by a x ⇒渐近线方程:22220x y a b -=⇔x a by ±=.(2)若渐近线方程为x a by ±=⇔0=±b y a x ⇒双曲线可设为λ=-2222by a x .(3)若双曲线与12222=-b y a x 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λ=-2222by a x (0>λ,焦点在x 轴上,0<λ,焦点在y 轴上).99. 双曲线的切线方程(1)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2)过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221x x y ya b-=. (3)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222A aB b c -=.100. 抛物线px y 22=的焦半径公式抛物线22(0)y px p =>焦半径02pCF x =+.过焦点弦长p x x px p x CD ++=+++=212122.101.抛物线px y 22=上的动点可设为P ),2(2 y py 或或)2,2(2pt pt P P (,)x y ,其中 22y px =.102.二次函数2224()24b ac b y ax bx c a x a a-=++=++(0)a ≠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2)焦点的坐标为241(,)24b ac b a a -+-;(3)准线方程是2414ac b y a--=. 103.抛物线的内外部(1)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内部22(0)y px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外部22(0)y px p ⇔>>. (2)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内部22(0)y px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外部22(0)y px p ⇔>->. (3)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内部22(0)x py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外部22(0)x py p ⇔>>. (4)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内部22(0)x py p ⇔<>.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外部22(0)x py p ⇔>->. 104. 抛物线的切线方程(1)抛物线px y 22=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y y p x x =+.(2)过抛物线px y 22=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y y p x x =+. (3)抛物线22(0)y px p =>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pB AC =.105.两个常见的曲线系方程(1)过曲线1(,)0f x y =,2(,)0f x y =的交点的曲线系方程是12(,)(,)0f x y f x y λ+=(λ为参数).(2)共焦点的有心圆锥曲线系方程22221x y a k b k+=--,其中22max{,}k a b <.当22min{,}k a b >时,表示椭圆; 当2222min{,}max{,}a b k a b <<时,表示双曲线.106.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AB =1212|||AB x x y y ==-=-A ),(),,(2211y x B y x ,由方程⎩⎨⎧=+=0)y ,x (F b kx y 消去y 得到02=++c bx ax ,0∆>,α为直线AB 的倾斜角,k 为直线的斜率).107.圆锥曲线的两类对称问题(1)曲线(,)0F x y =关于点00(,)P x y 成中心对称的曲线是00(2-,2)0F x x y y -=. (2)曲线(,)0F x y =关于直线0Ax By C ++=成轴对称的曲线是22222()2()(,)0A Ax By C B Ax By C F x y A B A B++++--=++. 108.“四线”一方程对于一般的二次曲线220Ax Bxy Cy Dx Ey F +++++=,用0x x 代2x ,用0y y 代2y ,用002x y xy +代xy ,用02x x +代x ,用02y y+代y 即得方程 0000000222x y xy x x y yAx x B Cy y D E F ++++⋅++⋅+⋅+=,曲线的切线,切点弦,中点弦,弦中点方程均是此方程得到.109.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3)转化为线面平行; (4)转化为线面垂直; (5)转化为面面平行.110.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行; (3)转化为面面平行.111.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面平行; (3)转化为线面垂直.112.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相交垂直; (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 (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 113.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 (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 (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114.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转化为线面垂直.115.空间向量的加法与数乘向量运算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 +b=b +a .(2)加法结合律:(a +b)+c=a +(b +c). (3)数乘分配律:λ(a +b)=λa +λb .116.平面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向空间的推广始点相同且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三个向量之和,等于以这三个向量为棱的平行六面体的以公共始点为始点的对角线所表示的向量.117.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b ≠0 ),a ∥b ⇔存在实数λ使a=λb .P A B 、、三点共线⇔||AP AB ⇔AP t AB =⇔(1)OP t OA tOB =-+.||AB CD ⇔AB 、CD 共线且AB CD 、不共线⇔AB tCD =且AB CD 、不共线.118.共面向量定理向量p 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 、b 共面的⇔存在实数对,x y ,使p ax by =+. 推论 空间一点P 位于平面MAB 内的⇔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MP xMA yMB =+, 或对空间任一定点O ,有序实数对,x y ,使OP OM xMA yMB =++.119.对空间任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 、B 、C ,满足OP xOA yOB zOC =++(x y z k ++=),则当1k =时,对于空间任一点O ,总有P 、A 、B 、C 四点共面;当1k ≠时,若O ∈平面ABC ,则P 、A 、B 、C 四点共面;若O ∉平面ABC ,则P 、A 、B 、C 四点不共面.C A B 、、、D 四点共面⇔AD 与AB 、AC 共面⇔AD xAB yAC =+⇔(1)OD x y OA xOB yOC =--++(O ∉平面ABC ).120.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p =xa +yb +zc .推论 设O 、A 、B 、C 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 ,都存在唯一的三个有序实数x ,y ,z ,使OP xOA yOB zOC =++.121.射影公式已知向量AB =a 和轴l ,e 是l 上与l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作A 点在l 上的射影'A ,作B 点在l 上的射影'B ,则''||cos A B AB =〈a ,e 〉=a ·e122.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则 (1)a +b =112233(,,)a b a b a b +++; (2)a -b =112233(,,)a b a b a b ---; (3)λa =123(,,)a a a λλλ (λ∈R); (4)a ·b =112233a b a b a b ++; 123.设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AB OB OA =-= 212121(,,)x x y y z z ---.124.空间的线线平行或垂直设111(,,)a x y z =r ,222(,,)b x y z =r,则a b r r P ⇔(0)a b b λ=≠r r r r ⇔121212x x y y z zλλλ=⎧⎪=⎨⎪=⎩;a b ⊥r r ⇔0a b ⋅=r r⇔1212120x x y y z z ++=.125.夹角公式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则 cos 〈a ,b 〉.推论 2222222112233123123()()()a b a b a b a a a b b b ++≤++++,此即三维柯西不等式.126. 四面体的对棱所成的角四面体ABCD 中, AC 与BD 所成的角为θ,则2222|()()|cos 2AB CD BC DA AC BDθ+-+=⋅.127.异面直线所成角cos |cos ,|a b θ=r r=||||||a b a b ⋅=⋅r rr r (其中θ(090θ<≤o o)为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a b r 分别表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 128.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sin||||AB marc AB m β⋅=(m 为平面α的法向量). 129.若ABC ∆所在平面若β与过若AB 的平面α成的角θ,另两边AC ,BC 与平面α成的角分别是1θ、2θ,A B 、为ABC ∆的两个内角,则2222212sin sin (sin sin )sin A B θθθ+=+.特别地,当90ACB ∠=时,有22212sin sin sin θθθ+=.130.若ABC ∆所在平面若β与过若AB 的平面α成的角θ,另两边AC ,BC 与平面α成的角分别是1θ、2θ,''A B 、为ABO ∆的两个内角,则222'2'212tan tan (sin sin )tan A B θθθ+=+.特别地,当90AOB ∠=时,有22212sin sin sin θθθ+=. 131.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cos||||m n arc m n θ⋅=或cos ||||m narc m n π⋅-(m ,n 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132.三余弦定理设AC 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 ⊥AC ,垂足为C ,又设AO 与AB 所成的角为1θ,AB 与AC 所成的角为2θ,AO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12cos cos cos θθθ=.133. 三射线定理若夹在平面角为ϕ的二面角间的线段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成的角是1θ,2θ,与二面角的棱所成的角是θ,则有22221212sin sin sin sin 2sin sin cos ϕθθθθθϕ=+- ;1212||180()θθϕθθ-≤≤-+(当且仅当90θ=时等号成立).134.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A B d =||AB AB AB =⋅=.135.点Q 到直线l 距离h =(点P 在直线l 上,直线l 的方向向量a=PA ,向量b=PQ ). 136.异面直线间的距离||||CD n d n ⋅=(12,l l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n ,C D 、分别是12,l l 上任一点,d 为12,l l 间的距离). 137.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AB n d n ⋅=(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经过面α的一条斜线,A α∈). 138.异面直线上两点距离公式d θ.',d EA AF =.d ='E AA F ϕ=--).(两条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为θ,其公垂线段'AA 的长度为h.在直线a 、b 上分别取两点E 、F ,'A E m =,AF n =,EF d =).139.三个向量和的平方公式2222()222a b c a b c a b b c c a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a b a b b c b c c a c a =+++⋅+⋅+⋅140. 长度为l 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123l l l 、、,夹角分别为123θθθ、、,则有2222123l l l l =++222123cos cos cos 1θθθ⇔++=222123sin sin sin 2θθθ⇔++=.(立体几何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 141. 面积射影定理'cos S S θ=. (平面多边形及其射影的面积分别是S 、'S ,它们所在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为θ). 142. 斜棱柱的直截面已知斜棱柱的侧棱长是l ,侧面积和体积分别是S 斜棱柱侧和V 斜棱柱,它的直截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1c 和1S ,则①1S c l =斜棱柱侧. ②1V S l =斜棱柱.143.作截面的依据三个平面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则这三条交线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 144.棱锥的平行截面的性质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所得的截面与底面相似,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对应角相等,对应边对应成比例的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的比的平方);相应小棱锥与小棱锥的侧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145.欧拉定理(欧拉公式)2V F E +-=(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 、棱数E 和面数F).(1)E =各面多边形边数和的一半.特别地,若每个面的边数为n 的多边形,则面数F 与棱数E 的关系:12E nF =; (2)若每个顶点引出的棱数为m ,则顶点数V 与棱数E 的关系:12E mV =. 146.球的半径是R ,则其体积343V R π=, 其表面积24S R π=.147.球的组合体(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 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 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3) 球与正四面体的组合体: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为12a ,外接球的半径为4a . 148.柱体、锥体的体积13V Sh =柱体(S 是柱体的底面积、h 是柱体的高).13V Sh =锥体(S 是锥体的底面积、h 是锥体的高).149.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 12n N m m m =+++. 150.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 12n N m m m =⨯⨯⨯. 151.排列数公式mnA =)1()1(+--m n n n =!!)(m n n -.(n ,m ∈N *,且m n ≤).注:规定1!0=.152.排列恒等式(1)1(1)m m n nA n m A -=-+; (2)1mmn n n A A n m -=-; (3)11m m n n A nA --=;(4)11n n n n n n nA A A ++=-; (5)11m m m n n nA A mA -+=+. (6) 1!22!33!!(1)!1n n n +⋅+⋅++⋅=+-.153.组合数公式m n C=m n mmA A =m m n n n ⨯⨯⨯+-- 21)1()1(=!!!)(m n m n -⋅(n ∈N *,m N ∈,且m n ≤). 154.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m n C =mn n C - ; (2) m n C +1-m n C =m n C 1+. 注:规定10=n C .155.组合恒等式(1)11mm n n n m C C m --+=; (2)1m mn n n C C n m -=-; (3)11mm n n n C C m--=;(4)∑=nr r nC0=n2;(5)1121++++=++++r n r n r r r r r rC C C C C . (6)n n n r n n n n C C C C C 2210=++++++ . (7)14205312-+++=+++n n n n n n n C C C C C C . (8)1321232-=++++n n n n n n n nC C C C . (9)r n m r n r m n r m n r m C C C C C C C +-=+++0110 . (10)n n n n n n n C C C C C 22222120)()()()(=++++ .156.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m mn nA m C =⋅! . 157.单条件排列以下各条的大前提是从n 个元素中取m 个元素的排列. (1)“在位”与“不在位”①某(特)元必在某位有11--m n A 种;②某(特)元不在某位有11---m n mn A A (补集思想)1111---=m n n A A (着眼位置)11111----+=m n m m n A A A (着眼元素)种.(2)紧贴与插空(即相邻与不相邻)①定位紧贴:)(n m k k ≤≤个元在固定位的排列有km k n k k A A --种.②浮动紧贴:n 个元素的全排列把k 个元排在一起的排法有k k k n k n A A 11+-+-种.注:此类问题常用捆绑法;③插空:两组元素分别有k 、h 个(1+≤h k ),把它们合在一起来作全排列,k 个的一组互不能挨近的所有排列数有k h h h A A 1+种.(3)两组元素各相同的插空m 个大球n 个小球排成一列,小球必分开,问有多少种排法?当1+>m n 时,无解;当1+≤m n 时,有n m n nn m C A A 11++=种排法.(4)两组相同元素的排列:两组元素有m 个和n 个,各组元素分别相同的排列数为nn m C +.158.分配问题(1)(平均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m 、n 个物件等分给m 个人,各得n 件,其分配方法数共有mnn n n n n mn n n mn n mn n mn C C C C C N )!()!(22=⋅⋅⋅⋅⋅=-- . (2)(平均分组无归属问题)将相异的m ·n 个物体等分为无记号或无顺序的m 堆,其分配方法数共有 mn nn n n n mn n n mn n mn n m mn m C C C C C N )!(!)!(!...22=⋅⋅⋅⋅=--. (3)(非平均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12m P(P=n +n ++n 个物体分给m 个人,物件必须被分完,分别得到1n ,2n ,…,m n 件,且1n ,2n ,…,m n 这m 个数彼此不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共有!!...!!!! (212)11m n nnn p n p n n n m p m C C C N mm=⋅⋅=-. (4)(非完全平均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12m P(P=n +n ++n 个物体分给m 个人,物件必须被分完,分别得到1n ,2n ,…,m n 件,且1n ,2n ,…,m n 这m 个数中分别有a 、b 、c 、…个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有!...!!!...211c b a m C C C N m m n n n n p n p ⋅⋅=- 12!!!!...!(!!!...)m p m n n n a b c =.(5)(非平均分组无归属问题)将相异的)12m P(P=n +n ++n 个物体分为任意的1n ,2n ,…,m n 件无记号的m 堆,且1n ,2n ,…,m n 这m 个数彼此不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有!!...!!21m n n n p N =.(6)(非完全平均分组无归属问题)将相异的)12m P(P=n +n ++n 个物体分为任意的1n ,2n ,…,m n 件无记号的m 堆,且1n ,2n ,…,m n 这m 个数中分别有a 、b 、c 、…个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有!...)!!(!!...!!21c b a n n n p N m =. (7)(限定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p (2m p n n n =1+++)个物体分给甲、乙、丙,……等m 个人,物体必须被分完,如果指定甲得1n 件,乙得2n 件,丙得3n 件,…时,则无论1n ,2n ,…,m n 等m 个数是否全相异或不全相异其分配方法数恒有!!...!! (212)11m n n n n p n p n n n p C C C N m m =⋅=-.159.“错位问题”及其推广贝努利装错笺问题:信n 封信与n 个信封全部错位的组合数为1111()![(1)]2!3!4!!nf n n n =-+-+-. 推广: n 个元素与n 个位置,其中至少有m 个元素错位的不同组合总数为。
高考数学259个核心考点
高中数学考试必备的知识点整理温馨提示:在复习的同时,也要结合课本上的例题去复习,重点是课本,而不是题目应该怎样去做,所以在考前的一天必须回归课本复习,心中无公式,是解不出任何题目来的,只要心中有公式,中等的题目都可以解决。
必修一:一、集合的运算:交集:定义:由集合A 和集合B 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记为A B 并集:定义:由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A B补集:定义:在全集U 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记为C UA 二、指数与指数函数1、幂的运算法则:(1)a m •a n =a m + n ,(2)a m ÷a n =a m -n ,(3)(a m )n =a m n (4)(ab )n = a n •b nn -11a n⎛a ⎫nm-n (5) ⎪=n (6)a 0 = 1 ( a ≠0)(7)a =n (8)am=a(9)am=mna b ⎝b ⎭a 2、根式的性质⎧a ,a ≥0n n n n n n n n (1)(a )=a .(2)当为奇数时,a =a ;当为偶数时,a =|a |=⎨.-a ,a <0⎩n n 5.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log aN =b ⇔a b =N (a >0,a ≠1,N >0).6、对数的运算法则:(1)a b = N <=> b = log a N (2)log a 1 = 0(3)log a a = 1(4)log a a b = b (5)a log a N = N (6)log a (MN) = log a M + log a N(7)log a (log b N M ) = log a M -log a N(8)log a N b = b log a N (9)换底公式:log a N =Nlog banlog a b (a >0,且a >1,m ,n >0,且m ≠1,n ≠1,N >0).m (10)推论:log a m b n =(11)log a N =1(12)常用对数:lg N = log 10N(13)自然对数:ln A = log e Alog Na必修4:1、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角α0°30°45°60°πππ角α的弧度数643Sinα12223290°π21180°π0270°3π2-1360°2π0321Cosα12220-101tanα03313不存在0不存在02、诱导公式: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把α看成锐角)公式一:Sin(α+2kπ)=Sinα公式二:Sin(α+π)=-SinαCos(α+2kπ)=Cosα Cos(α+π)=-Cosαtan(α+2kπ)=tanα tan(α+π)=tanα公式三:Sin(-α)=-Sinα公式四:Sin(π-α)=SinαCos(-α)= Cosα Cos(π-α)=-Cosαtan(-α)=-tanα tan(π-α)=-tanα公式五:Sin(π2-α)=Cosα公式六:Sin(π2+α)=CosαCos(ππ2-α)=Sinα Cos(2+α)=-Sinα3、两角和与角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①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②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③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④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⑤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⑥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4.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①sin 2α=2sin αcos α②cos 2α=cos 2α-sin 2α=1-2sin 2α=2cos α2-1③tan 2α=2tan α1-tan 2α④sin 2α=1-cos 2α2⑤cos 2α=1+cos 2α2sin αcos α=12sin 2α5、向量公式:→→→→①a ∥b ⇔x 1x =y 1(x 2,y 2≠0)(a ∥b ⇔x 1y 2-x 2,y 1=0)2y2→→→→→②a +b =(a +b )2=a 2+2a →⋅b →→+b 2=→2a +2a →⋅b →⋅cos θ+b→2→→③cos θ=a ⋅b =x 1x 2+y 1y2→(求向量的夹角)a ⋅→bx21+y2x2212+y2⑥④a ⊥b ⇔a ⋅b =0⑥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设a =(x ,y ),则→2→→→→→a =x +y 或a =x 2+y 2→22→⑦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 =(x 1-x 2)+(y 1-y 2)2222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在∆AB 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AB C 的外接圆的a b c半径,则有===2R .sin A sin B sin C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a b c②sin A =,sin B =,sin C =;③a :b :c =sin A :sin B :sin C ;2R 2R 2R a +b +c a b c④.===sin A +sin B +sin C sin A sin B sin C(正弦定理用来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求其余的量。
高1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1数学知识点总结一、代数1.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集合的表示、运算及其性质- 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常见类型(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 函数的图像和变换(平移、伸缩、对称等)2. 代数式的运算- 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因式分解- 分式的运算3.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 方程与方程的解- 解一元一次方程- 不等式的性质和解集- 线性不等式的解集表示4. 二次方程与不等式- 二次方程的解法(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二次不等式的解法5. 指数与对数- 指数的定义和运算性质- 对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则-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二、几何1. 平面几何- 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和计算- 圆的性质和圆的方程-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2. 解析几何- 坐标系的建立和应用- 直线与平面的方程- 圆的方程- 空间直线与平面的方程三、三角学1.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周期性- 三角恒等变换2. 三角方程- 三角方程的解法- 三角形的解法(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四、概率与统计1. 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 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 概率分布(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2. 统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描述性统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 推断性统计(抽样、置信区间、假设检验)以上是高1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每个部分都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深化理解。
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这个总结来规划教学和学习的重点,确保覆盖所有重要的概念和技能。
高中数学高考知识点总结附有经典例题
数学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网络集合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
、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真子集有个。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
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函数,,,A B A x B y f B A B x y x f y y x y →映射定义:设,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元素, 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为从集合到集合的一个映射传统定义:如果在某变化中有两个变量并且对于在某个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定义 按照某个对应关系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整版)高中数学学问点大全一、集合、简易规律1、集合;2、子集;3、补集;4、交集;5、并集;6、规律连结词;7、四种命题;8、充要条件。
二、函数1、映射;2、函数;3、函数的单调性;4、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6、指数概念的扩充;7、有理指数幂的运算;8、指数函数;9、对数;10、对数的运算性质;11、对数函数。
12、函数的应用举例。
三、数列(12课时,5个)1、数列;2、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4、等比数列及其通顶公式;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四、三角函数1、角的概念的推广;2、弧度制;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4、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7、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8、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9、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0、周期函数;11、函数的奇偶性;12、函数的图象;13、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15、正弦定理;16、余弦定理;17、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五、平面对量1、向量;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3、实数与向量的积;4、平面对量的坐标表示;5、线段的定比分点;6、平面对量的数量积;7、平面两点间的距离;8、平移。
六、不等式1、不等式;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证明;4、不等式的解法;5、含肯定值的不等式。
七、直线和圆的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4、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5、两条直线的交角;6、点到直线的距离;7、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8、简洁线性规划问题;9、曲线与方程的概念;10、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11、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12、圆的参数方程。
八、圆锥曲线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椭圆的简洁几何性质;3、椭圆的参数方程;4、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5、双曲线的简洁几何性质;6、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7、抛物线的简洁几何性质。
全国名校高中数学题库--直线方程
高三数学第一轮总复习讲义 讲义31 直线的的方程、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基本知识体系:1、 直线的倾斜角、斜率、方向向量:① 求直线斜率的方法:(1)、定义法:k= tan α (α≠π2);②斜率公式:k= y 2-y 1x 2-x 1(x 1≠x 2);当x 1=x 2时,斜率不存在。
③直线的方向向量: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m =(a,b),则该直线的斜率为k= b a2、 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名称 方程的形式 常数的几何意义 适用范围 点斜式y-y 1=k(x-x 1) (x 1,y 1)为直线上的一个定点,且k 存在不垂直于x 轴的直线斜截式y= kx+b k 是斜率,b 是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不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两点式 y-y 1y 2-y 1 = x-x 1x 2-x 1 (x 1≠x 2,y 1≠y 2(x 1,y 1)、 (x 2,y 2)为直线上的两个定点,不垂直于x 轴和y 轴的直线截距式 x a +yb =1 (a,b ≠0)a 是直线在x 轴上的非零截距,b 是直线在y 轴上的非零截距 不垂直于x 轴和y 轴,且不过原点的直线一般式Ax+By+C=0 (A 2+B 2≠0) 斜率为-AB,在x 轴上的截距为-CA,在y 轴上的截距为-C B任何位置的直线3、 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条件:斜载式:y=k 1x+b 1 y=k 2x+b 2一般式:A 1x+B 1y+C 1=0A 2x+B 2y+C 2=0 相交 k 1≠k 2 A 1B 2-A 2B 1≠0 垂直 k 1·k 2=-1 A 1A 2+B 1B 2=0平行 k 1=k 2且b 1≠b 2 A 1B 2-A 2B 1=0且 A 1C 2-A 2C 1≠0 重合k 1=k 2且b 1=b 2A 1B 2-A 2B 1= A 1C 2-A 2C 1= B 1C 2-B 2C 1≠0=04、 直线L 1到直线L 2的角的公式:tan θ = k 2-k 11+k 1k 2 (k 1k 2≠-1) 直线L 1与直线L 2的夹角公式:tan θ = |k 2-k 11+k 1k 2| (k 1k 2≠-1) 5、点到直线的距离:点P (x 0,y 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为d=| Ax 0+By 0+C| A 2+B 26、两条平行的直线之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Ax+By+C 1=0 和Ax+By+C 2=0之间的距离d=|C 1-C 2|A 2+B 27、直线系方程:①、过定点P (x 0,y 0)的直线系方程:y-y 0=k(x-x 0);②、平行的直线系方程:y=kx+b ;③、过两直线A 1x+B 1y+C 1=0 和A 2x+B 2y+C 2=0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A 1x+B 1y+C 1+λ(A 2x+B 2y+C 2)=08、对称问题:点关于点对称、点关于线对称、线关于线对称、线关于点对称: 二、典例剖析:★【例题1】、设函数ƒ(x )=asinx-bcosx 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方程为x=π4,则直线ax-by+c=0的倾斜角为(B )Aπ4 B 3π4 C π3 D 2π3★【例题2】已知集合A={(x,y)|x=cos θ且y=sin θ,θ∈[0,π]},B={(x,y)|y=kx+k+1},若A ∩B 有两个元素,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解:画图可知,直线与半圆有两个交点,则[-12,0)★【例题3】已知直线过点P (-1,2),且与以点A (-2,-3)、B (3,0)为端点线段相交,则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__ (k ≥5,或k ≤-12)三、巩固练习:★【题1】已知两条直线2y ax =-和(2)1y a x =++互相垂直,则a 等于(A )2 (B )1 (C )0 (D )1-▲解:两条直线2y ax =-和(2)1y a x =++互相垂直,则(2)1a a +=-,∴ a=-1,选D.★【题2】已知过点()2A m -,和()4B m ,的直线与直线210x y +-=平行,则的值为 ( )A 0B 8-C 2D 10 ▲解: (m+2)×(-2)-1×(4-m)=0,m=-8, 选(B) ★【题3】 “21=m ”是“直线03)2()2(013)2(=-++-=+++y m x m my x m 与直线相互垂直”的( B )A .充分必要条件 B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详解】当12m =时两直线斜率乘积为1-,从而可得两直线垂直;当2m =-时两直线一条斜率为0,一条斜率不存在,但两直线仍然垂直;因此12m =是题目中给出的两条直线垂直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注意:对于两条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①12,k k 都存在时12.1k k =-;②12,k k 中有一个不存在另一个为零;对于②这种情况多数考生容易忽略.★【题4】 若三点 A (2,2),B (a ,0),C (0,b )(0 ,b )(ab ≠0)共线,则, 11a b+的值等于________1/2★【题5】已知两条直线12:330,:4610.l ax y l x y +-=+-=若12//l l ,则a =____.▲解:已知两条直线12:330,:4610.l ax y l x y +-=+-=若12//l l ,233a -=-,则a =2.★【题6】已知圆2x -4x -4+2y =0的圆心是点P ,则点P 到直线x -y -1=0的距离是 .▲ 解:由已知得圆心为:(2,0)P ,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得:|201|2211d --==+; ★【题7】过点(1,2)的直线l 将圆(x -2)2+y 2=4分成两段弧,当劣弧所对的圆心角最小时,直线l 的斜率k = . 22★【题8】直线1x y +=与圆2220(0)x y ay a +-=>没有公共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A .(0,21)-B .(21,21)-+C .(21,21)--+D .(0,21)+ ▲解:由圆2220(0)x y ay a +-=>的圆心(0,)a 到直线1x y +=大于a ,且0a >,选A 。
高考数学核心考点
高考数学核心考点一、选择、填空题1、解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指数不等式、对数不等式(化为同底). 2、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3、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确定互推关系). 4、 四种命题的表达;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表达(一改换、二否定);及其真假性判断;或、且、非命题的真假判断。
5、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模的计算. 6、 向量的加、减、数乘、数量积的坐标运算;模的计算;定义运算;平行、垂直的关系式运用;几何意义的运算(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7、线性规划:求目标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8、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的计算. 9、 编读程序框图.10、 求分段函数值. (综合指数式、对数式运算).11、 求定义域(分母0≠、真数0>、偶数根式的被开方数0≥).12、 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判断(特殊值法、定义法).13、 函数图像的判断: ①利用变换作图,②性质法(利用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过定点)14、 利用零点存在性定理判断零点(即方程的根)所在区间.15、 利用导数求切线方程;求单调区间;求极值;求最值.16、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公式;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公式;二倍角公式的综合运算.17、 三角函数sin()y A x ωϕ=+图像的伸缩、平移的变换,及其性质(周期,对称轴、对称中心、单调区间、最值)18、 等差、等比数列常规量的计算(列方程组求首项和公差或公比;利用性质求解).19、 根据三视图求体积、表面积、侧面积;多面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的问题.20、 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借助正方体或长方体找反例排除).21、 求直线与圆的方程;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及其位置关系(两点间距离、点到线距离公式、两平行线距离公式).22、 求圆锥曲线的方程;及其几何性质(离心率、渐近线等).二、解答题23、 数列:(1) 求通项公式(公式法、累加法、累乘法、构造法).(2) 求前n 项和(公式法、分组求和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3) 证明等差、等比数列(定义法).24、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1) 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勾股定理、内角和定理解三角形,求面积.(2) 化归sin()y A x ωϕ=+形式.(3) 求T A ωϕ、、、值.(4) 给值求值(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公式、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公式、二倍角的运用).(5) 求最大最小值(或给定x 的范围),及其对应的x 的集合.(6)求单调区间(当0,0A ω>>时,求增代增,求减代减)25、 统计与概率:(1) 抽样方法:系统抽样(等间距抽样);分层抽样(等比例抽样).(2) 数字特征: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标准差、极差.(3) 数据分析:茎叶图、频率直方图;回归分析;独立性检验.(4) 从频率直方图估计: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26、 空间立体几何:(1) 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证明.(2) 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证明.(3) 求体积(先证明高、后计算高及底面积、代公式求得体积).(4) 翻折问题.27、 平面解析几何:直线、圆、圆锥曲线的综合运用.28、 用导数研究函数.(恒成立问题,存在性问题)29、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转化法、数形结合法).。
高考数学主干知识点归纳
高考数学主干知识点归纳高考数学作为高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其主干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函数与导数- 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和应用。
- 导数的定义、几何意义、计算方法和应用。
- 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问题。
二、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三角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
-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 解三角形的常用方法。
三、不等式与方程-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法和应用。
-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判别式。
- 分式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四、数列-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性质。
- 数列的求和问题。
- 数列的极限和无穷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五、解析几何- 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方程。
- 点、直线、圆等几何元素的位置关系。
- 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和极坐标方程。
六、立体几何- 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七、概率与统计- 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
- 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概念。
-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八、复数- 复数的概念、代数形式和几何意义。
- 复数的四则运算和共轭复数。
- 复数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九、逻辑与推理- 逻辑运算符的使用和逻辑表达式的化简。
- 推理方法和证明技巧。
结束语:高考数学的主干知识点覆盖了从基础到进阶的多个方面,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练习,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学成绩,为高考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数学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高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高考来说更是关键。
以下为大家精心归纳总结高考数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函数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1、函数的概念:设 A、B 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 f,使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数 x,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f:A→B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函数。
2、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如果对于定义域 I 内某个区间 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 x1<x2 时,都有 f(x1)<f(x2)(或 f(x1)>f(x2)),那么就说函数 f(x)在区间 D 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
奇偶性:对于函数 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都有 f(x)=f(x)(或f(x)=f(x)),那么函数 f(x)就叫做偶函数(或奇函数)。
3、常见函数:一次函数:y = kx + b(k、b 为常数,k≠0)。
二次函数:y = ax²+ bx + c(a≠0),其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对称轴为 x = b/2a,顶点坐标为(b/2a,(4ac b²)/4a)。
反比例函数:y = k/x(k 为常数,k≠0)。
二、三角函数1、任意角和弧度制: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掌握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
2、三角函数的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 P 的坐标为(x,y),它与原点的距离为 r(r =√(x²+ y²)),则sinα = y/r,cosα = x/r,tanα = y/x。
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sin²α +cos²α = 1,tanα =sinα/cosα。
4、诱导公式:用于将不同象限的角的三角函数值进行转化。
5、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正弦函数 y = sin x:定义域为 R,值域为-1,1,周期为2π,是奇函数。
高考数学卷各题知识点
高考数学卷各题知识点一、选择题高考数学卷中的选择题是考察学生对数学概念与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一种常见形式。
在选择题中,常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
1. 代数知识点代数是数学中的基础部分,也是高考数学卷中最常出现的题型。
代数知识包括多项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与关系、数列与数项等内容。
选择题中常考查对代数式的化简、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性质与图像以及数列的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2. 几何知识点几何是高考数学卷中另一个重要的题型。
几何知识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和向量等内容。
选择题中常考查对几何题目的图形判断与性质分析,例如图形的相似性与全等性、图形的面积与体积计算等等。
3. 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概率与统计是高考数学卷中的一个相对较新的题型。
概率与统计知识包括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样本调查与统计推断等内容。
选择题中常考查对概率问题的计算与判断、统计图表的分析与推断等。
二、计算题高考数学卷中的计算题是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数学方法和工具的能力的一种形式。
在计算题中,常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四则运算、函数的运算与图像、平面几何的计算等。
1. 四则运算四则运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高考数学卷中的基础题目。
计算题中常考查对整数、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各种数学运算的运用能力。
2. 函数的运算与图像函数是高考数学卷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计算题中常考查对函数的求值与运算,以及对函数图像的分析与应用。
3. 平面几何的计算平面几何的计算是高考数学卷中的一种常见题型。
计算题中常考查对图形的面积、周长、角度等属性的计算,以及对平面图形的应用能力。
三、解答题高考数学卷中的解答题是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形式。
在解答题中,常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三角函数、导数与微分、排列与组合等。
1.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高考数学卷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解答题中常考查对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应用,包括角度的计算、三角函数图像的分析与计算等。
全国名校高中数学题库--集合
同理知 N(t)=11,故选项 B 不正确.
故选 C. 7. 现规定:A 是一些点构成的集合,若连接点集 A 内任意两点的线段,当该线段上所有点仍在点集 A
内时,则称该点集 A 是连通集,下列点集是连通集的是( ) A.函数 y=2x 图象上的点构成的集合 B.旋转体表面及其内部点构成的集合 C.扇形边界及其内部点构成的集合 D.正四面体表面及其内部点构成的集合
6. 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可表示为
,也可表示为{a2,a+b,0},则 a +b 2009 2009 的值为( )
6
A.0
B.﹣1
C.1
7. 已知集合 A={x|ax2﹣3x+2=0}至多有一个元素,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8. 若 a,b∈R,集合
,求 b﹣a 的值
解:由
,可知 a≠0,则只能 a+b=0,
设 Qn 是 Pn 中所有奇数的集合.因此 f (n) 等于 Qn 的子集个数。
当 n 为偶数〔
或奇数)时,
Pn
中奇数的个数是
n 2
(
n
+ 2
1
)。∴
⎧ ⎪2
n 2
(
n为偶数)
f (n)= ⎨ n+1
。
⎪⎩2 2 (n为奇数)
知识点 3、集合的性质
同步演练
1. 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A.M={(3,2)}N={3,2}
4. 若 A={(1,﹣2),(0,0)},则集合 A 中的元素个数是(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5. (2010•广东文)在集合{a,b,c,d}上定义两种运算+和*如下
全国名校高中数学最全知识点优质归纳与总结,高中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
11.常用变换:
① .
证:
②
证:
12.⑴熟悉常用函数图象:
例: → 关于 轴对称. → →
→ 关于 轴对称.
⑵熟悉分式图象:
例: 定义域 ,
值域 →值域 前的系数之比.
(三)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 的图象和性质
a>1
0<a<1
图
象
性
质
(1)定义域:R
(二)函数的性质
⒈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
⑴若当x1<x2时,都有f(x1)<f(x2),则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
⑵若当x1<x2时,都有f(x1)>f(x2),则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若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则就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这一区间叫做函数y=f(x)的单调区间.此时也说函数是这一区间上的单调函数.
3.反函数
反函数的定义
设函数 的值域是C,根据这个函数中x,y的关系,用y把x表示出,得到x= (y).若对于y在C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x= (y),x在A中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那么,x= (y)就表示y是自变量,x是自变量y的函数,这样的函数x= (y) (y C)叫做函数 的反函数,记作 ,习惯上改写成
函数的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一、集合与函数概念1. 集合定义:集合是某些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对象的全体。
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集合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差集。
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2. 函数概念定义:函数是两个非空数集之间的映射,使得每一个自变量都有唯一的函数值与之对应。
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最值。
3. 函数的基本类型一次函数:\( y = ax + b \),图象为直线。
二次函数:\( y = ax^2 + bx + c \),图象为抛物线。
指数函数:\( y = a^x \),\( a > 0 \且 a \neq 1 \)。
对数函数:\( y = \log_a x \),\( a > 0 \且 a \neq 1 \)。
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
二、立体几何1. 空间几何体多面体:棱柱、棱锥、棱台。
旋转体:圆柱、圆锥、圆台、球。
2.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点与线: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外。
点与面:点在平面上、点在平面外。
线与线:相交、平行、异面。
线与面:线在面上、线与面相交、线与面平行。
面与面:相交、平行。
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棱柱:\( V = Sh \),\( S = 2S_{底} + S_{侧} \)。
棱锥:\( V = \frac{1}{3}Sh \),\( S = S_{底} + S_{侧} \)。
圆柱:\( V = \pi r^2 h \),\( S = 2\pi r(h + r) \)。
圆锥:\( V = \frac{1}{3}\pi r^2 h \),\( S = \pi r(l + r) \),其中 \( l = \sqrt{r^2 + h^2} \)。
三、解析几何1. 坐标系直角坐标系:由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构成。
高三数学资源库知识点
高三数学资源库知识点在高三数学备考中,对于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我整理了一份高三数学资源库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一、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对应关系,将自变量的取值映射到因变量的取值。
- 函数的四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和映射关系。
- 函数的分类: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2. 方程的解法- 一次方程:通过消元、代入等方法求解。
- 二次方程:利用求根公式或配方法求解。
- 高次方程:通过因式分解、配方法等求解。
二、三角函数1. 基本概念和性质- 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余弦、正切等。
- 周期性和奇偶性:三角函数具有周期性和奇偶性。
2.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正弦函数的图像:波浪线状,振幅、周期、相位的概念。
- 余弦函数的图像:波浪线状,振幅、周期、相位的概念。
- 正切函数的图像:周期为π,无振幅,无定义域。
三、导数与微分1. 导数的概念与计算- 导数的定义: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切线斜率。
- 导数的计算:使用定义法或求导法则计算导数。
2. 高阶导数与导数应用- 高阶导数:导数的导数。
- 凹凸性与拐点:利用导数二阶导数判断函数的凹凸性和拐点。
四、数列与数列极限1. 数列的概念与分类- 数列的定义:一串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
-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递推数列等的分类。
2. 数列极限的计算与性质- 数列极限的定义:数列趋于无穷大或无穷小的极限。
- 数列极限的计算:根据数列的规律计算极限值。
五、概率与统计1. 基本概念与计算- 概率的定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 概率的计算:利用频率、几何模型等计算概率值。
2. 统计的基本方法与应用-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通过观测、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
- 统计分析:利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和推断。
以上是高三数学备考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部分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三数学大题知识点
高三数学大题知识点一、函数与方程组1.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函数是一种关系,它将一个集合的每个元素对应到另一个集合的元素上。
函数的定义包括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
函数的性质有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
2. 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为f(x) = ax² + bx + c。
常见的一元二次函数知识点包括顶点坐标、对称轴、开口方向、零点和判别式等。
3. 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由两个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常见方法有代入法、消元法和用行列式解法等。
二、空间几何与向量1. 坐标与向量坐标是表示一个点在空间中的位置的数值。
向量由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决定,可以通过坐标表示或以有向线段来表示。
2. 空间直线与平面空间直线可以由两点确定,也可以由一点和方向向量确定。
空间平面可以由三点确定,也可以由一点和法向量确定。
3. 空间几何关系常见的空间几何关系包括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或重合)、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两平面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或重合)等。
三、数列与数列极限1.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数列是由无穷多个数按一定顺序排列而成的序列。
常见数列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数列的性质包括递推公式、通项公式、首项与公差(或比例)、前n项和等。
2. 数列的极限数列的极限是指数列趋向于无穷大或有限值时的极限。
常见的数列极限有极限存在准则、夹逼定理等。
四、解析几何与三角学1. 解析几何解析几何是利用坐标系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一种数学分支。
常见的解析几何知识点包括点、直线、圆的方程、曲线的参数方程等。
2. 三角学三角学是研究三角函数及其应用的一门数学学科。
常见的三角学知识点包括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三角恒等式、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等。
五、概率与统计1. 概率概率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度量。
常见的概率知识点包括随机事件、样本空间、事件的概率计算等。
2. 统计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的一门学科。
高三数学百校联考知识点
高三数学百校联考知识点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掌握数学知识点是十分关键的。
下面将介绍高三数学百校联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联考。
第一章: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函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奇偶函数与单调性- 函数的周期性与有界性2.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与变化规律3. 指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的性质与应用- 对数函数的性质与应用- 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互化第二章:平面向量1. 平面向量基本概念- 向量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向量的等价关系与共线条件- 向量的数量积与几何应用2. 平面向量的运算与坐标法- 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向量的数量乘法与几何应用- 向量的坐标法表示及其运算3. 平面向量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 向量组的线性组合与线性相关、无关的概念与判定- 向量组的秩与线性方程组- 向量组的基与坐标第三章:三角函数1. 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弧度制与角度制的转换- 三角函数的定义与基本关系- 三角函数图像的性质与变化规律2. 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与倍角公式- 三角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三角函数的和差角公式与倍角、半角公式- 三角恒等变换的应用3.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参数方程-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与参数方程 - 三角函数与三角方程的综合应用- 三角函数的极值、周期与图像变换第四章:数列与数列的极限1.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 数列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递归公式-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与应用2. 数列的极限与极限性质- 数列的极限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数列极限的运算与性质- 数列极限的夹逼准则与单调有界原理3. 数列极限与无穷级数-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关系- 无穷级数的概念与性质- 收敛级数与发散级数的判定方法第五章:概率与统计1. 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 随机事件与概率的定义- 概率的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 - 概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2. 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 事件的互斥与对立- 事件的独立性与相关性-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3. 统计图的绘制与数据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统计图的制作与分析- 数据的处理与统计推断以上是高三数学百校联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复习,提高数学成绩,为高考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数学大题必背知识点
高三数学大题必背知识点在高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必备的知识点是我们必须要牢记于心的。
下面将整理出高三数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大家理清思路,举一反三,更好地应对数学大题。
一、函数与方程1. 一次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是指最高次项为一次的函数表达式,通常表示为y=ax+b,其中a和b为常数,a称为斜率,b称为截距。
2. 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是指最高次项为二次的函数表达式,通常表示为y=ax²+bx+c,其中a、b、c为常数,a称为二次项系数,b称为一次项系数,c称为常数项。
3.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基本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是互为反函数,其定义域为实数集,值域为正实数集。
二、三角函数1. 基本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是三角函数的基本函数,它们在单位圆上的坐标与弦长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三角函数的定义。
2. 常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增减区间等是我们需要牢记的三角函数的性质。
3. 三角恒等式:包括和差化积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等,是解三角方程、化简三角表达式的重要工具。
三、平面向量1. 平面向量的定义:平面向量是具有模和方向的量,通常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可以用坐标表示为(a,b)。
2. 平面向量的加减:平面向量的加减运算符合平行四边形法则,即两个向量之和、差的结果是一个新的向量。
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等于它们的模的乘积与夹角的余弦值的乘积。
四、微积分1. 导数和导函数: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导数表示函数在该点的变化率,导函数表示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导数。
2. 求导法则:常数的求导、幂函数的求导、指数函数的求导、对数函数的求导、三角函数的求导等通过不同的求导法则可以得到。
3. 不定积分和定积分:不定积分表示函数的原函数,定积分表示函数在某一区间上的面积。
五、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随机事件是指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样本空间是指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a + 1
2
对称,求 b 的最小值.
练习,1.不等式 ax + bx + c > 0 的解集为 ( 2,3) ,则 cx + bx + a < 0 的解集为 ______ 2 已知 f ( x ) 是定义在 ( −∞,+∞ ) 上的减函数,若 f ( m 2 − sin x ) ≤ f ( m + 1 + cos 2 x ) 对 x ∈ R 恒成立,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3 函数 f ( x ) = ax + b (a ≠ 0) 有一个零点为 2,则 g ( x ) = bx 2 + ax 的零点是
b 的取值 a
3
例 3.已知函数 f ( x) = ax 2 + bx 满足条件 f ( − x + 5) = f ( x − 3) ,方程 f ( x) = x 有等根。 是否存在 m, n( m < n) 使得定义域和值域分别为 [ m, n] 和 [3m,3n] ,说明理由。
例 5.对于函数 f ( x) ,若存在 x 0 ∈ R ,使 f ( x 0 ) = x0 成立,则称 x 0 为 f ( x ) 的不动点, 已知函数 f ( x) = ax 2 + (b + 1) x + (b − 1), ( a ≠ 0) (1)当 a = 1, b = −2 时,求函数 f ( x) 的不动点; (2)若对任意实数 b ,函数 f ( x ) 恒有两个相异的不动点,求 a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若 y = f ( x ) 的图象上 A、B 两点的横坐标是函数 f ( x) 的不动点, 且 A、B 两点关于直线 y = kx +
1
练习:.1.若 a+a-1=3,则 a 2 − a
−
1 2
3
=_________, a 2 − a
−
3 2
=_________。
2.y= −( ) 2 x + 4( ) x + 5 的值域为__________,单调减区间为___________. 3. 关于 x 的方程|ax-1|=2a (a>0 且 a≠1) 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 则 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
例 3,设 f (log a x) =
例 4,设 y = log a
x−3 的定义域 [ s , t ) ,值域为 (log a ( at − a ), log a ( as − a )] ,求证: x+3
s > 3 (2)求 a 的取值范围。
1 2 2.,函数 y = log 1 ( x 2 − 3x + 2) 的递减区间是
1 + 2x + 4x a ,其中 a∈R,当 x∈(-∞,1]时,f(x)有意义,则 a ∈ ______ 3 37 =0在 x
例 1.已知 f ( x) 是二次函数,不等式 f ( x ) < 0 的解集是 (0,5) ,且 f ( x) 在区间 [− 1, 4]上的 最大值是 12.(1)求 f ( x) 的解析式; (2)是否存在自然数 m ,使得方程 f ( x ) +
4
函数图象 复习练习: 1.已知二次函数满足 f ( −3) = f (5), f ′( 2) > 0, 若f ( m) ≥ f ( −1) ,若,则 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 2,已知函数 f ( x ) = 4 x + m ⋅ 2 x + 1 仅有一个零点,则 m 的值为
2
.
3 已知 f ( x) = ax − 4 x + 1( x ∈ [− 1,1]) (1)若函数的图象在 x 轴上方,且与 x 轴无交点,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如果对函数图象上任意两点 A、B,直线 AB 都不与 x 轴平行,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4.函数 f ( x) = 2 x − 1 + 1在区间 [0,3] 的值域为 ________ 例 1,求函数 f ( x) = 2 sin x − t − 1 的最大值。
练习 1.已知 f ( x ) 的定义域是 N*,对任意的 x, y ∈ N * ,都有 f ( x + y ) = f ( x ) f ( y ) ,且 f (1) = 2 , 则 f (2) + f (3) + f ( 4) + ⋯ + f ( 2009) = ;若 f ( x) + f ( y ) = f ( x) f ( y ) ,且 f (1) f (2) f (3) f (2008) f (2) f (3) f ( 4) f ( 2009) = f (1) = 2 ,则 + + + ⋯+ f (1) f (2) f (3) f (2008) 2 .设 f ( x) 是 ( −∞, +∞ ) 上的奇函数, f ( x + 2) = − f ( x ) ,当 0 ≤ x ≤ 1 时, f ( x ) = x ,则 . f (7.5) = 3 . 定 义 在 R 上 的 单 调 函 数 f ( x ) 满 足 f (3) = log 2 3 , 且 对 任 意 x, y ∈ R 都 有
1 ,且 2
1 1 f ( ) = 0 , 当 x > 时 , f ( x ) > 0 .( 1 ) 求 f (1) ; ( 2 ) 求 和 2 2 f (1) + f (2) + f (3) + ⋯ + f (n )(n ∈ N i ) ; (3)判断函数 f ( x ) 的单调性并证明.
例 4 . 已 知 f ( x ) 是 定 义 在 R 上 的 不 恒 为 零 的 函 数 , 且 对 于 任 意 a, b ∈ R 的 都 满 足 : (1)求 f (0), f (1) 的值; (2)判断 f ( x ) 的奇偶性,并证明你的 f (a ⋅ b) = af (b) + bf (a) 。 −n 结论; (3)若 f (2) = 2, µ n = f (2 ) (n ∈ N * ) ,求数列 {µ n }的前 n 项和 S n 。 n
2x 4x + 1 (1) 求 f(x)在[-1, 1]上的解析式。 (2) 证明: f(x)在 (0, 1) 上是减函数。 (3) 方程 f ( x) = 2a − 1 有解,求 a 的取值范围。
例 1,已知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 f(x)有最小正周期为 2,且当 x∈(0,1)时,f(x)=
例 2,已知 f ( x) 满足 f ( xy ) = f ( x ) + f ( y ) ,当 x > 1 时, f ( x ) > 0 ,且 f ( 2) = 1 ,(1)判 断 f ( x ) 的单调性与奇偶性。 (2)解不等式 f ( x) + f ( x − 3) < 16
4,已知函数 f ( x) = log a [ mx 2 + ( m − 1) x +
2
二次函数 复习练习: 1,(lg2)3+(lg5)3+3lg2·lg5=___________。 2,当 x ∈ (1,2) 时,不等式 ( x − 1) 2 < log a x 恒成立,则 a ∈ _________ 3.若 0≤x≤2,则函数 y=4x-2x+1+5 的值域为_______________ 4.设 f(x)=lg
⎧ 1 ,x ≠1 1 ⎪ 2 练习:1,函数 f ( x) = ⎨ x − 1 ,若关于 x 的函数 h( x) = [ f ( x) ] + bf ( x ) + 有 5 个 2 ⎪1, x = 1 ⎩
2 2 2 2 不同的零点 x1 , x 2 , x3 , x 4 , x5 ,则 x12 + x 2 =_________. + x3 + x4 + x5
1 1 < x 0 < ;(3)是否存在实数 m ,使得当 f (m) = −a 成立时, f (m + 3) 2 4
练习 1,若方程 4 x + m ⋅ 2 x + m + 1 = 0 有实数解,则 m ∈ _____________., 2,函数 f ( x ) = x 2 + 2(m + 3) x + 2m + 14 有两个零点,且一个大于 1,一个小于 1,则实数 m 的范围为 . 4.已知方程 x 2 + (1 + a) x + 1 + a + b = 0 的两根为 x1 , x2 ,并且 0 < x1 < 1 < x2 ,则 范围是 .
称; (2)当 x>0 时,f(x)是增函数;当 x<0 时,f(x)是减函数; (3)函数 f(x)的最小值是 lg2; (4)f(x)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判断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__
5
抽象函数: 例 3 已知函数 f ( x ) 的定义域为 R,对任意实数 m, n 都有 f ( m + n) = f ( m) + f ( n) +
1 2
1 2
2 + a ) 是奇函数,则使 f ( x ) < 0的x 取值范围是 ; 1− x 10 x − 10− x 5.已知 f(x)= x (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2)证明:f(x)是定义域内是增函数; 10 + 10− x
4.设 f ( x) = lg( (3)求 f(x)的值域。
1
2
练习:1.函数 y= ( )|x + 2| 的值域为__________,单调增区间为_____________
3.已知 log 2 3 = a, log 3 7 = b, 用 a, b 表示 log 42 56 = 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