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新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一、引言在高考政治复习中,《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是一个重要的专题。
这一专题不仅涉及对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深入理解,还关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全面把握。
以下是对该专题的详细复习内容。
二、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国内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面临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任务,但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失误,导致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受到严重破坏。
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现状,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国际背景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西方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给我国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
三、改革开放的启动与推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1978年12月内容: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乡镇企业的兴起: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通过放权让利、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措施,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逐步放开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快速增长。
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的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
沿海开放城市的扩大: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
四、改革开放的成就与意义经济成就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
经济总量大幅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社会成就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蓬勃发展。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保持稳定和谐。
理论意义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
三农专题复习:建国后党的四次农村政策
二、“三大改造”
时间 结果 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的 方式 走合作化(集体 到1957 到1957年底, 到1956年底, 对农业的社 化)道路,引导 到1956 年底, 三大改造基本完 会主义改造 农民参加农业生 农民参加人民公 我国基 成,标志着生产 1953 产合作社 社 资料私有制转为 本上完 资料公有制转为 —— 公有制,公有制 成了对 私有制,私有制 对工业的社会 1957 对手工业的社 同农业 1956 农业、 经济在国民经济 主义改造 会主义改造 年底 手工业 中占主导地位, 和资本 标志着社会主义 主义工 制度的基本确定。 对资本主义 从以加工订货 商业的 我国开始进入社 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 到公私合营 社会主 会主义高级阶段。 会主义改造 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 造的对象
2、失误的表现: (1)、“大跃进”运动1958年 A、 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 B、表现: 工业上:高指标,全民大炼钢铁 农业上:放高产卫星,浮夸风盛行
大炼钢铁中的土高炉
全民大炼钢铁的效果如何?
一颗白菜500斤
“一个萝卜千斤重, 两头毛驴拉不动”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二、“三大改造” 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956年底
时间 社会主义改造的 方式 走合作化(集体 对农业的社 化)道路,引导 会主义改造 农民参加农业生 1953 产合作社。 —— 走合作化(集体 1956 对手工业的社 化)道路,建立 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生产合作 年底 社。 对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 从以加工订货 到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改 造的对象 结果 到1956 年,我 国基本 上完成 了对农 业、手 工业和 资本主 义工商 业的社 会主义 改造 意义 到1956年底, 三大改造基本完 成,标志着生产 资料私有制转为 公有制,公有制 经济在国民经济 中占主导地位, 标志着社会主义 制度的基本确定。 我国开始进入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
新课标初三政治专题复习七 关注 三农 问题
结友爱,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的精神,支持农业和
农村建设,为农民增收作贡献。
(3)从农民自身角度,要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
神,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致富本领。
3、请你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1)经济方面, 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深化农村经 济体制改革,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大农村科技普及 和推广,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实国家农村经济 政策,加大对农村的扶贫力度,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2)政治方面, 完善和发展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农 村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现象,保持 农村社会稳定。 (3)文化方面,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消除各种迷 信思想的影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的思想 阵地,武装农民的头脑.
例题分析
1.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 把这一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你认为怎样才能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农民富 裕起来? 3、请你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提几点合理化
建议?
1.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 把这一问题作为 全
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1)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体现了共同富裕原则 (2) 是解决现阶段主要矛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3) 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立党为公,执政
4.《政府工作报告》:
“两免一补”
(1)明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
(2)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
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村普遍实行这一政
策,使贫困家庭的学生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九年
义务教育。
【回归课本】
1 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 2.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3.社会主义本质/ 共同富裕原则/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4.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6.依法治国,依法规范和保障农村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7.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8.三个文明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9.科教兴国、科教兴农
中考政治专题复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注三农问题
中考政治专题复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注三农问题【时政热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某某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X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新农村相关问题】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什么?新农村建设包括哪些方面?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某某。
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
2、请你展望下若干年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
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工厂林立,特色农业活跃,家家户户有了宽敞的住房,拥有小轿车,人们重视生活质量。
②乡风文明:人人安居乐业,农民的孩子免费教育,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自主创业、创新、创优能力增强。
③村容整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繁荣,绿水清山与人相伴。
④管理某某:人民积极参与政治、关心政治,某某管理得到有效的落实与保障。
3、你是怎样理解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某某”,这个目标充分表明,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某某、富强的新农村。
4、你是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呢?(或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国情依据:①我国生产力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没有改变,城乡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
专题三 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题训练-2022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解析版)
专题三经济高质量发展(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为此,我国应()①走先发展后减碳、先高碳再低碳发展道路②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绿色发展体系③加大对清洁低碳能源发展的转移支付力度④坚持生态优先,努力遏制经济增长的速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要进一步推进农村三产融合,需要()①创新发展思路,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农业转型升级②加快发展农村电商和农产品加工业,着力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③引入社会资本,让土地资源能够在市场上自由交换和流通④解决好农村三产融合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新中国成立70年来,辽宁积极落实中央各项农业发展支持政策措施,农业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成效,农业生产、农村发展逐步得到改善与提高,农民生活越来越好。
辽宁省之所以重视“三农”问题是因为()①“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②解决“三农”问题,有助于实现全面小康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④“三农”问题是解决我国主要矛盾的关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需要()①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追求发展速度,促进经济高速增长②端正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③坚持科学的宏观调控,并坚持市场机制作补充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5.有人这样形容现代化经济体系:实体经济是身躯,科技创新是筋骨,现代金融是血液,人力资源是大脑。
八年级下册历史专题复习一——三农问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凤阳小岗村
(5)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 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2分)
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 脱离实际;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
(2013·四川眉山)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 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 重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 社会安。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 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建国后的土地政策:土地政策的四次调整
1.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2.1953--1956年 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3.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4.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改革(1950-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1952年)
(1953-1956年) (1958-1983年)
公有制
影 响
解放了农村生产 力,为农业生产 的发展和国家工 业化开辟了道路。
提高了农村生产 力,推动了社会 主义工业化发展
超越了农村生产 力水平,挫伤了 农民生产积极性。
调动了农民积极 性,解放了农村 生产力,推动了 农业发展。
请你看一看
农民拔除 地主立的 地界碑
农民申请 加入农业 合作社
向农民 宣传土 地改革 法
图③ 农民在领取包产到户的合同书
图④ 人民公社化时期毛泽东在河南视察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2014·随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农业 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其中较典型的有农村人民 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两种
历史高考高考冲刺: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之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二)知识讲解
高考总复习: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之新中国发展历程二考情分析专题概述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既有曲折和失误,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建国初期,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在“左”倾思想影响下,国民经济建设中成就和失误并存,但成就是主要的。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都取得突破性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逐步实现了由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解决了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联系更加紧密。
考向预测1、主干知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阶段性特征、政策、成就,科教发展的措施、成就等历来是考题的密布区。
2、基本概念:“七年过渡时期”、“十年探索时期”、“文革动乱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等历史阶段划分概念,我们同学容易搞混,“所有制结构”、“计划与市场经济体制”等经济名词,“农业合作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过渡时期总路线”等政策名词或概念的内涵也是误区之一。
3、史观:中国崛起的过程是中国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也是中华文明影响力大增的过程,这一视角是高考命题常用的切入点。
4、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2013年是毛主席诞辰120周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60周年,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55周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40周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周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10周年纪念。
另外注意,一些统计图、数据表、新闻报道、漫画、打油诗、股金证等身边常见的现象是命题常引用的材料,应该关注此类现象在备考复习中的价值。
八下历史专题复习
八下历史专题复习1.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内容:①制定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
③确定了国旗、国歌、首都、纪年方法。
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意义: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中共“八大”(1956)背景: 落后的农业国,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主要任务: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意义: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4.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主要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思想路线)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政治路线)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组织路线)意义: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5.中共“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中共“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7.中共“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中共“十五大”(1997):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专题二: 新中国的农村政策(一)土地改革1、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时间: 1950—1952年;3、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颁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三农问题”专题复习
“三农问题”专题复习一.热点背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XX 年10月9日—12日在北京召开。
这次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XX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XX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XX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这是在近6年连续发出的第6个加强“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文件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主题,通篇贯穿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夯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础、应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挑战、做好新一年“三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文件指出: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2023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04乡村振兴学生版
乡村振兴(本卷共1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2·广东·高三阶段练习)广西龙胜龙脊梯田分布在海拔300-1100米之间,坡度大多在26°~35°之间。
核心区面积5000多亩,水稻种植一年一热。
2018年,广西龙脊梯田农业系统作为中国南方山地梯田的子项目,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片景观拍摄的月份最可能接近()A.五月B.八月C.十月D.一月2.龙脊梯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意义是()①鼓励山区大力开发梯田②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振兴乡村发展③发展龙脊梯田文化景观遗产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④提高保护意识,确保龙脊梯田持续利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为浙江某一以姓氏命名的古村落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各类建筑主要建造于清朝时期。
建设宜居的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地政府计划对该村落进行重构改造。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当地政府在对该村落进行改造时,计划修建一个小型公共活动的绿化区域,最可能位于()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4.当前,我国乡村重构改造过程中,活力普遍不足,原因在于()A.建筑老旧B.人口外流C.污染严重D.距城市远(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
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A.增加稻田光照强度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C.减少田螺天敌威胁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6.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A.进水区B.出水区C.水稻区D.螺沟区(2022·黑龙江·铁人中学高三阶段练习)毕节市地处贵州省西北部,海拔高,相对高差大,曾被联合国专家认为“不适宜人居”。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专题复习课件:+乡村全面振兴
20XX.XX.XX
中考热点专题复习——乡村全面 振兴
目 录
01 【 时 政 链 接 ·
明晰考点】 02 【 学 以 致 用 ·
融会贯通】 03 【 原 创 试 题 ·
拔节成长】 04 【 课 后 练 习 ·
夯实根基】
一、【时政链接·明晰考点】
202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公布。强调做好202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 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 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 验为引领,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 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 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 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022-2023 年我国部分农业数据统计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官网、生态环境部官网
第一产业增加值 粮食人均占有量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第一产业碳排放总量
2022 年 2023 年 注:①产业增加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该产业所创造的新经济价值。 ②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线是人均400公斤。2022年美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是1747公斤。 ③2023年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8万元。 ④一般来说,碳排放量可反映一个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程度。 上述图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带给了我们哪些启示?(6分)
专题71:时事背景之乡村振兴(解析版)-备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71 时事背景之乡村振兴【时事背景】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
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并对具体的振兴乡村行动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中国过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中国文化的本质是乡土文化,故而,振兴乡村显得尤为重要。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总体要求,就是坚持农村优先发展,按照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 乡村的发展必然要有兴旺发达的产业支撑,只有在乡村实现因地制宜、突出特点、发挥优势,形成居于市场竞争力又能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乡村才能有活力,经济才能大发展;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充分科学合理利用自然山水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祛除乡村生活陋习,治理美化乡村生活环境,真正使乡村成为山清水秀、天高云淡、风景如画的充满希望的田野和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要弘扬乡土气息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尚,使整个乡村社会更加互助发展,乡邻和睦,乡风文明。
【拓展练习】一、单选题2018 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我国实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完成下面小题。
1.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传统二元城乡关系体系下,乡村地区持续衰落,“乡村病”问题突出。
下列属于“乡村病”的是A.生产要素地域差异化B.乡村人口明显老弱化C.农村住宅日益奢华化D.大气环境污染严重化2.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
该目标体现的地理内涵是A.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B.推动乡村城镇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C.以人为本合理规划建设宜居乡村D.因地制宜开发资源促进产业发展【答案】1.B 2.A【解析】1.生产要素地域差异化本是城乡之间的差异,A错误。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二:第3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复习卷
第三课复习卷一、单选题。
1.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简称“双减”)。
“双减”政策实施一年来,成效显著。
从经济与社会角度来看,“双减”政策意义在于()①以制度优势破解教育难题,促进教育回归非盈利公共产品属性②消除贫富差距,畅通普通家庭的教育通道以实现更高水准的教育公平③创新监督管理方式,通过加强校外机构治理解决发展内外联动等问题④降低家庭教育成本,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22·辽宁抚顺·一模)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某市将农户嵌入螺蛳粉产业链,探索出一条“种养结合、特色发展、规模种植、示范带动”的造血新路径。
该市各县区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田螺、豆角、木耳、酸笋等螺蛳粉原材料生产基地,在满足螺蛳粉产业快速发展需求的同时带动了农户增收。
该市的成功得益于()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特色产业规模效益②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④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农民幸福感获得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1年2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创新推出碳中和债,碳中和债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等具有碳减排效益的项目。
截至2022年5月,银行间市场共支持发行碳中和债2442亿元。
发行碳中和债的意义是()①使资金直达低碳领域,有效引导低碳经济发展②弥补绿色发展资金缺口,助力实现碳中和愿景③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减轻财政资金支出压力④发挥绿色金融导向作用,克服金融脱实向虚倾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22年我国全面启动了“东数西算”工程建设。
该工程每年带动的投资约4000亿元,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密集地区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使数据要素跨域流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助力我国数据中心绿色低碳水平的提升。
湖北省2023年中考二轮专题复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小单元整合及小论文写作方法
贾思勰 祖冲之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
精确圆周率到小 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达一千年之久 数点后第七位
上表是中国古代部分科技成就,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 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响。
等) 有理有据 论述有道
小论文要素
结论
对论述内容的拓展性或总结性认识
观点:经济特区的设立有利于中国的繁荣
呼应观点
富强。
简明扼要
结尾:因此,经济特区的设立有利于中国 社会更好、更快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
综上所述……
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因此……
把握结构 胸有成竹
观点: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论观证点:明土确地改,革紧废扣除材了料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运用两个史实,并对史 实加以说明。
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推动了
数学领域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科技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世界文明发展起重 首尾呼应,言简意赅。
大的推动作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同再
学
们见
决胜中考:小单元整合及小论文写作方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
内容目标:以土地政策为核心的大概念下,掌握新中 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和小论文 解题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渗透大概念教学,理解中国共产党历 来重视民生以及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提 升理解综合概括等解题能力。
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民收人大
幅增加。结论: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首发尾展呼。应改革,言解简放意发赅展。生产力,促进社会
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政策专题复习与训练
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政策专题复习与训练【背景材料】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研究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对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作了新的部署。
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把农村改革发展定为中心议题,吹响了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新的进军号角,指引亿万农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
材料二:2008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
这份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重要文件,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
这份文件系统总结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就和宝贵经验,全面评价了农村改革发展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历史贡献,丰富和发展了改革开放的理论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三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考点分析】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政府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
对“三农”问题的考查既便于学科内综合,亦利于跨学科综合,可考性强,所以“三农”问题一直是中考的考查热点。
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政策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难点内容,也是近几年历史中考的重点内容。
试题多以文字、图表等材料为载体,和“三农”问题紧密联系,考查考生提取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2009年中考备考中要特别关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主要内容与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政策等。
【知识链接】一、土地改革(1950—1952年)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广大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内容: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训练题:民族工业材料解析题
1. 【综合题】乡村是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家园。
从古到今,乡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农村经济较以前相比虽有所提高,但在广南西路、荆湖南路等广大地区,既不知积肥施肥也没有水利灌溉工程,“耕种灭裂(草率、粗略),种而不莳(移栽),俗名漫撒”。
荆湖南路的西岸地区,“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木,纵火焚之,俟其成灰,即布种其间,盖史谓刀耕火种也”。
在许多地区,“百家为村,有食者不过数家,贫破之人十常八九”。
另外,宋政府财政吃紧,急于敛财,往往拿商人开刀,特别是活动在农村的中小商人,更成为其苛敛的对象。
——摘编自仝晰纲《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材料二1933年5月,国民政府成立了“农村复兴委员会”,开始进行农业建设运动。
在农村复兴委员会大力倡导下,国民政府裁废苛捐杂税5200多种,但由于财政吃紧,执行不力。
面对灾荒,政府用“灾民之壮者”修路、垦殖、生产,并十分重视灾后并发症的防治,以期弥补传统救灾方式的短效和低效。
1934年行政院设计《农村合作社章程》,推动农民之间的合作。
这场运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探索,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收效甚微。
——摘编自王军《南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研究》材料三80年代中国农村的改革,是在农民的探索与地方开明领导人的支持与相互推动中开始的,粮食等农产品的爆炸式增长,坚定了决策者的信心,最终形成全国性政策。
1984年邓小平考察江苏,当地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使他受到鼓舞,从中看到了乡村振兴与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希望。
他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农村改革见效鼓舞了我们,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
”——据萧冬连《从计划到市场:突破如何成为可能》等小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
小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运动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收效甚微”的原因。
小题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改革成功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结合下面两幅图片,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主题,写一篇80字左右的 短文, 内容包括图片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及该事件的影响,比较图片你 的主要感想。
图1反映的是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一体制下,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 极性不高,农业发展受到阻碍。 图2反映的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责任制实行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 高,农业得到大发展。 对比两幅图片,我认识到:要立足国情,遵循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实际情 况不断调整农业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土地集体所有 广大农民走上了 社会主义道路, 促进了农业生产 发展。
土地集体所有 土地集体所有
农民缺少生产 自主权,生产 积极性不高, 农业发展受到 阻碍。
解放了农村生产 对农业 力,农业生产获 发展的 得迅速恢复和发 影 响 展。
责任明确,农民 生产积极性大大 提高,农业得到 大发展。
1949年10月——1984年12月我国粮食产量变化情况
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 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 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 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 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 形势。 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扶持联户 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
在土地公有制的 基础上,____包 产到户,____盈 亏。
土地集体所有 责任明确,农民 ________大大提 高,农业得到 ______。
土地
_____的土地
所有制 所有制
土地集体所有
广大农民走上了 对农业 解放了______, _____道路, 发展的 农业生产获得 _____了农业生 影 响 __________。 产发展。
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据材料回答,哪些原因导致“左”的错误泛滥? 2、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启示:
1、农业政策的制订要立足本国国情,
坚持实事求是。
2、农业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材料一 1958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一切财 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社员 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农村人民公社在计划经济下, 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 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 高。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前一个时期有些人认为,责任制只是包干到户一种形式,包 干到户就是“土地还家”、平分集体财产、分田单干。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 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它是建在土地公有基础上的,农户和集 体保持承包关系 ——《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1982年1月) 材料三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 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1月)
农村人民公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比较 农村人民公社
所有制形式 经营方式 劳动形式 分配方式 农民是否有 生产自主权 土地集体所有 _____经营 _____劳动 分配搞_________ 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土地集体所有 _____经营与_____经营 相结合 _____劳动 _____盈亏
农村人民公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比较
专题复习
新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公安县东港初级中学 熊艳
事 件
土地改革
新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对农业进行社会 发动人民公社 化运 动 主义改造
实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时 间
背 景
____年至____年 ____年至____年
农业_____经营 __________阻碍 ,满足不了国家 农村经济和中国 工业化建设需要 社会发展。 。
年份
产量 (万吨)
1949
13150
1952
16392
1957
19595
1959
17000
1984
40712
回答: 1.依据材料说明,1949年至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我国粮食产量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材料
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
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 望,但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
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
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紧接着,党中央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
农村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所有制形式
土地集体所有
统一经营
土地集体所有
统一经营与分散 经营相结合
生 产 关 系
经营方式
劳动形式 分配方式 农民是否有 生产自主权
集中劳动 分配搞平均主义 没有
分户劳动 自负盈亏 有
启示:
1、农业政策的制订要立足本国国情,
坚持实事求是。
2、农业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3、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4、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村政策。
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
练习巩固,能力提升
1、每个时代都有流行语。其中最能代表1952年时代特征的是( ) A、平均主义 B、大炼钢铁 C、改革开放 D、斗地主,分田地 2、1953——1956年我国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B、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C、我国按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 D、一些领导人片面强调公有化 3、1959年,一位外国友人来到中国,他可能看到( ) A、我国农村正忙着分地 B、我国农村大办公共食堂,不要钱 C、我国城市乘坐城际列车不要钱 D、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4、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根本上说是( ) A、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的需要 B、提高农民收入 C、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改革的需要 D、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5、“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这幅农家 春联中的两次分田直接相关的是( ) A、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开始于_____年 ______错误扩 展到经济领域 。 一大二公,统 一经营,集中 劳动,分配搞 平均主义。
土地集体所有 农民缺少生产 自主权,生产 积极性不高, 农业发展受到 _____。
开始于______年
人民公社化____ 农村发展,党和 政府作出改革决 策。
引导农民参加 废除________, __________,走 实行________, 特点 ______和共同富 把_____的土地 (内容) 裕的社会主义道 分给_____。 路。
“左”倾错误 人民公社阻碍农 扩展到经济领 村发展,党和政 域。 府作出改革决策 一大二公,统 一经营,集中 劳动,分配搞 平均主义。 在土地公有制的 基础上,分田包 产到户,自负盈 亏。
废除地主阶级封 建剥削的土地制 ,实行农民的土 特点 (内容) 地所有制,把地 主的土地分给农 民。 土地 所有制 农民的土地 所有制
事 件
土地改革
对农业进行社会 主义改造 1953年至1956年
发动人民公社 化运 动 开始于1958年
实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开始于1978年
时 间 1950年至1952年
封建土地制度阻 背 景 碍农村经济和中 国社会发展。
农业分散经营, 满足不了国家工 业化建设需要。
引导农民参加农 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 富裕的社会主义 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