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平衡分析

合集下载

水资源可供水量与供需平衡分析

水资源可供水量与供需平衡分析
量。 ▪ 合理!
可编辑版
18
(3)考虑水库蓄水库容限制 ▪ 总来水量小于需水量情况。各时段的缺水程度相似,来分
配水量。 ▪ 根据水库蓄水库容限制,前期多余的无法蓄纳的水量则优
先满足本时段用水,余留时段再根据过程相似原则进行水 量分配。 ▪ 既考虑了水库蓄水库容,又考虑各时段需水要求。合理!
可编辑版
t 可1编辑版
12
`
3. 二用户情况分析
▪ 有一河流引水工程向两个用户供水,河道下泄量要求 30m3/s ,引水工程供水能力不受限制。其它情况见图, 流量按年计算。试计算该工程可供水量。
▪ 分析引水工程的可供 水量,有三种情况: 1)属地优先权原则 2)均衡受益原则 3)重要性原则
来水Y=120 用户1 需水D1=100
1. 水资源系统组成分析
▪ 水资源系统:指处在一定范围或环境下,为实现水资源开 发利用目标,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若干水 资源工程单元和管理技术单元所组成的有机体。
▪ 水资源系统一般由:水源、调蓄工程、输配水系统、用水 户、排水系统等部分组成。
可编辑版
41
可编辑版
42
2. 用水户概化
▪ 区域内用水户众多,可将研究区进行分区,每个分区作为 一个供水对象。
▪ 分区要因地制宜,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分区过大,易 掩盖矛盾,整体的不缺水掩盖局部的缺水,或整体的缺水 掩盖局部的不缺水。分区过小,工作量将成倍增加。
▪ 逐级分区:一级分区、二级分区、三级分区等。。。。 ▪ 分区原则:
➢ 按行政区划分区。
可编辑版
43
➢ 按自然地理单元分区。 ➢ 按行政区划分区。 ➢ 按自然地理单元分区。 ➢ 按社会经济单元划分。 ➢ 按流域水资源分区与区域行政分区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

水资源管理中的水平衡分析

水资源管理中的水平衡分析

水资源管理中的水平衡分析一、引言水资源是人类最为基本的生存资源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能源资源,因此,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

水平衡分析作为水资源管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工具,能够有效评估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和措施,以保障水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二、水平衡分析的概念水平衡分析是指对某一区域或系统内的水资源供给和需求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了解当前水资源的平衡状态和发展趋势,从而制定合适的水资源管理策略和措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平衡分析包括水资源的量、质、时空分布、作用效果等多个方面,同时还必须考虑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各方面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

在进行水平衡分析的过程中,必须准确收集分析各项数据指标,在进行合理的计算和模拟,在分析出水平衡状态、变化趋势的同时,制定出实际可行的水资源管理方案。

三、水平衡分析的意义1.评估水资源供给和需求通过水平衡分析,可以明确当前水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平衡状况,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着供需缺口。

只有了解供需状况,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水资源管理方案和措施。

2.优化水资源配置水平衡分析还能指导水资源的宏观配置,优化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方式。

通过水资源配置的合理规划,可实现水资源系统的高效运转,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监督水资源利用水平衡分析还可以对水资源的利用进行监督和评估,实时掌握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及时调整和改善水资源管理策略,发现和解决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和矛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四、水平衡分析的方法1.统计法统计法是最为常用的水平衡分析方法之一,它主要是通过采集和整理相关的水资源数据信息,如气象、水文、地形等数据,将其进行分类、归纳,然后利用统计学方法得出水资源的供需状况,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2.模型法模型法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进行水平衡分析的方法,通过建立适当的模型,预测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和发展趋势,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精准的管理工具。

水资源平衡分析

水资源平衡分析

水资源平衡分析
水资源平衡分析国家投资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了提高耕地质量,绝大多数都规划了灌溉工程,为此,这样的项目区地形图灌区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平衡分析。

灌区的水资源平衡分析,包含着水质、水量和水位等方面内容,水位的来用水平衡分析比较简单,经过对地形与取用水位相互关系的分析,结合取水工程的设置,划定出自流区和扬水区(扬程大小)即可。

这里侧重讨论水量平衡分析的内容。

灌区的水土资源平衡分析是根据水源来水过程和灌区用水过程
进行的,这两个过程是逐年变化的,在规划设计时必须先确定用哪个年份的水源来水过程和灌区用水过程进行平衡计算,这个特定的水文年份叫设计典型年,简称设计年,而设计年又是根据灌溉设计标准确定的。

水资源平衡分析

水资源平衡分析

水资源平衡分析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稳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资源平衡分析,便是对某一特定区域或系统内水资源的供给与需求进行评估和比较,以确定水资源的盈余或短缺情况,并为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水资源的供给主要来源于降水、地表水(如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降水是水资源的初始来源,其数量和时空分布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的可获取性。

地表水通常是人们最容易利用的水资源形式,但受到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其流量和储量存在较大的变化。

地下水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水资源储备,但过度开采可能会导致地面沉降、水质恶化等问题。

水资源的需求则涵盖了多个方面。

生活用水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包括饮用、洗涤、烹饪等。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农业用水在水资源需求中占据着重要的份额,用于灌溉农田以保障粮食生产。

工业用水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冷却、洗涤、制造等环节,不同行业的用水量和水质要求各不相同。

此外,生态用水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也至关重要,如维持河流的生态流量、湿地的补水等。

在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时,首先需要对研究区域的水资源供给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

这包括收集多年的降水数据,监测地表水的流量和水位变化,以及探测地下水的储量和水位动态。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水资源的自然禀赋和变化规律。

对于水资源需求的评估,则需要考虑人口增长趋势、经济发展规划、农业生产布局、工业产业结构等因素。

例如,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由于人口的涌入和工业的扩张,其用水需求可能会呈快速上升的趋势;而在农业方面,新的灌溉技术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可能会影响用水需求。

将水资源的供给和需求进行对比,便可以得出水资源的平衡状况。

如果供给大于需求,说明该区域水资源相对丰富,有一定的盈余;但如果需求大于供给,则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水资源的供应。

当出现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时,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实现水资源的平衡。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水资源平衡分析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水资源平衡分析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水资源平衡分析1设计水平年需水量分析项目区用水量分农作物需水和农村生活用水及畜牧用水三部分。

(1)农作物用水:项目区建设总规模为890公顷,通过整理项目区耕地面积为751.92公顷,种植作物为冬小麦、夏玉米、花生、地瓜,种植比例为1:1:1:1,复种指数1.33。

按照85%的灌溉保证率,项目区综合灌溉采用PVC管,因此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95。

农作物净灌溉定额表(单位:m3/ha)注:引用《山东省XX县水长期供求计划》。

W =S×M综/ηx0.85x10000式中:W—需水量,万m3;S —灌溉面积,751.92ha;M综—综合灌溉定额,1633m3/ha ;η—灌溉水利用系数0.95计算得W =152.06万m3(2)农村居民用水:项目区附近居民点人口4830人,则农村生活用水量:农村生活用水量(单位:升/ 人·天)农村生活用水量为:0.04×4830×365/10000=7.05万m3(3)农村畜禽用水:项目区有羊5000头,家禽20000只。

则畜禽用水量:牲畜用水量(单位::升/ 头·天)项目区畜禽用水总量为:=(0.01×5000+0.005×20000)×365/10000=5.48万m3(4)项目区总需水量为:152.06+7.05+5.48=164.59万m32 年降水量分析2.1年降水量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年鉴·第五卷》淮河流域XX水文站1955年-1987年的水文资料1,经过频率分析和计算,可知项目区1975年为平水年,出现频率为50%;1973年为干旱年,出现频率为75%;1981年为特旱年,出现频率为95%。

各典型年月降水量见下表。

XX县典型年月降水量表(mm)为此,根据灌溉率设计标准,我们选择1973年为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计算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典型年。

2.2项目区年地表水可利用量分析项目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p=696.3 mm,可利用地表水主要是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满足作物灌溉需要,地表水利用系数α=0.32,汇流面积按项目区整理后耕地总面积计算s=751.92公顷,则当地年径流量:Q=p×s×α×10;Q-每年可利用径流量(万m3)经计算,每年可利用径流量为Q=160.75万m3而项目区的实际汇水面积要比项目区面积大得多,因而项目区年地表水可利用量要远大于160.75万m3。

当前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当前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水资源分布与需求不匹配
水资源的分布往往与人口、经济等需求分布不匹配,导致一些地区 水资源紧张。
可利用水资源量
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
可利用地下水资源量
指在一定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以被人类 利用的地表水资源量。
指在一定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以被人类 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
可利用水资源量变化趋势
可利用水资源占比
地下水开采管理
加强地下水开采监管,防止过度开采导致地面沉降等 环境问题。
非常规水资源利用
海水淡化
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将海水转化为淡水,缓解沿 海地区的用水紧张问题。
雨水收集利用
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城市绿 化、道路清洗等用途。
污水处理回用
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回用于农业灌 溉、城市景观等用途。
居民生活用水
包括日常洗漱、烹饪、洗涤等用 水。
公共服务用水
如学校、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 的用水。
消防用水
城市消防系统所需的备用水源。
生态用水需求
河道生态用水
维持河流基本生态功能的用水, 包括保持河道流量和水质等。
01
02
城市绿化与景观用水
03
包括公园、广场、道路绿化等景 观设施的灌溉用水。
04
湖泊与湿地补水
用于补充湖泊和湿地的水量,维 持其生态平衡。
环境保护用水
如用于治理污染和处理废弃物的 用水。
04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Chapter
供需平衡现状
不同来源的水资源在供水中的占 比,如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 等。
根据水资源总量和用水需求,分 析当前水资源的供需平衡状况, 是否存在缺口或盈余。
水资源总量 供水结构 用水需求

第五章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第五章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在地域间我国的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差异较大。 最高:我国南方海南三亚,人均日生活用水量高达 522L/(人•d), 最低:我国北方的内蒙额尔古纳,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仅 为20.55L/(人•d),两者相差达25倍之多。
§3.1 需水量
根据1993年统计,我国城市生活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 9.2%。城市用水要求供水的保证率不低于95%。城市用水量 一般可根据实际调查求得,其大小与城市有关
R QR 100% Qt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及越高,表示工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程度越 高。
§3.1 需水量➢ 工业用的预测 趋势法 用历年工业用水量增长率来推算未来工业用水量,按下
式进行计算:
Si S0 (1 d )n
式中:Si——某一年所预测的工业需水量,m3; S0——起始年的工业用水量,m3; d——工业用水量年平均增长率,%; n——从起始年份到预测年份所间隔的时间,a。
量和二次以上的用水量,m3/a。
§3.1 需水量
耗水量和排水量必须加以补充,二者之和称为补充水量,又称 为取用水量,以Qw。故总用水量Qt又可表示为补充水量和重复用 水量之和:
Qt Qw QR 工业用水水平一般以单位产量或产值所需的补充水量和重复利 用率这两个指标来衡量,重复利用率R以重复利用水量QR,占总 用水量Qt的百分数表示:
二、需水量计算与预测
(1)用水定额 用水定额是用水核酸单元规定或核定的使用新鲜水的水量限
额,即单位时间内,单位产品、单位面积或人均生活所需要的用 水量,
用水定额一般可分为生活用水定额、工业用水定额和农业用 水定额三部分。
用水定额随着社会、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地域、 城市规模、工业结构、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供水条件、水价、生 活水平、给排水及卫生设施条件、生活方式等都是影响用水定额 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而变化,

某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某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某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近年来,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与环境的逐步恶化,使得水资源短缺问题越发突出,而灌区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其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对于某灌区的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于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从灌区水资源的供给角度来说,该灌区的水源主要来自于运河、地下水等,其总供水量大概在1000万立方米左右。

但是,由于供水方式较为单一,且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这也导致了该灌区的水资源供给比较有限,往往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其次,从灌区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角度来说,该灌区主要作物为水稻、小麦等,这些作物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

据统计,该灌区每亩水稻的灌溉用水量在1400-1600立方米左右,而每亩小麦的用水量则大致在800-1000立方米左右,这也意味着农业生产所需的水资源总量较大。

综上所述,该灌区的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比较紧张,但是通过合理的管理和利用,还是有一定的缓解空间。

首先,可以通过改善灌溉方式,如采用滴灌、喷灌等技术手段,来减少灌溉产生的水资源浪费。

其次,可以在灌区内建设储水池、渠道等水利工程,以增加灌溉用水的供给量。

另外,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通过采用节水型作物、调整种植结构等措施,来降低农业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

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降雨水资源,如通过雨水收集系统进行收集和存储,以增加灌溉用水的供给量,从而实现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的来讲,某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利用,可以有效地缓解该灌区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实现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五章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第五章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典型年法 又称代表年法,是指对某一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关系, 按照雨情、水情的历史系列资料,只进行典型年份平 衡分析计算的方法。 优点:可以克服资料不全及计算工作量太大的问题。 系列法 要按照雨情、水情的历史系列资料进行逐年的供需平 衡分析计算
5.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法


K值
P=50% 1.057 0.985 1.057 1.057 0.985 0.908 1.187 0.998 0.767 P=75% 0.944 0.822 0.944 0.944 0.822 0.822 0.980 0.811 0.706

(3)小型水库和圹坝
数量大,但缺乏实测资料,一般可根据典型工程调查分析计算其水 量利用系数或调节系数,然后推求可供水量。
0 87.05 15.15
b.多年调节水库



多年调节水库可供水量的计算一般有长系列法和数理 统计法两种。 长系列法直观易懂,但工作量大,在系列年限很短的 情况下,计算求得的保证率可靠性差,一般具有 30~50年的系列采用长系列法较好。 由于我国水库系列年限不长,为减少计算工作量,一 般采用简化数理统计法。
天然来水量多余或不 足水量
多余 不足
1.32 5.26 14.47 18.15 22.36 13.15 18.41 27.61 31.56 53.92 185.42 15.15
弃水量
可供水 量
24.99 24.99 24.99 24.99 24.99 39.45 39.45 39.45 39.45 78.90 78.90 52.60
水库兴利调节示意图
引水工程可供 水量的计算

从计算区以外,通过天 然或人工河道自流引入 的那部分客水。

关于水资源空间均衡的研究分析

关于水资源空间均衡的研究分析

关于水资源空间均衡的研究分析一、水资源空间均衡的概念内涵空间均衡的核心就是要坚持以水定需,根据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和规模,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不超过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承载能力。

十六字方针中“空间均衡”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人类开发强调必须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增长速度不能超出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二是把握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平衡点推动发展,针对水利工作,要将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与水资源分布条件相匹配。

本文认为水资源空间均衡内涵可理解为:第一,水资源空间均衡是由水资源空间分布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的空间分布间在时间、空间上相协调相匹配的双重水资源供需平衡;为实现水资源空间均衡,必须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限制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内,区域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增长速度的需水总量不能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人口、空间均衡,可从供与需两个方面进行双向调节,来实现区域水资源供给格局与社会经济发展格局、生态文明建设格局相适应,进而达到空间均衡的状态。

第二,水资源空间均衡是由低向高不断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为了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必然能够通过采取一系列调控措施最终实现高水平的水资源空间均衡;均衡水平的高低可以用国土空间上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用水安全的保证程度的差异性等来反映。

第三,在供用水节约高效、需求刚性合理的前提下,把握人口、经济、水资源的平衡点推动发展,达到人口与水资源、经济社会与水资源、生态环境与水资源共同均衡发展的理想状态。

可见,水资源空间均衡研究是一个非常有价值、崭新且具有典型复杂性的广阔研究领域,影响到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国家未来水网建设、生态环境健康持续发展。

二、水资源空间均衡的分析识别研究水资源空间均衡的分析识别旨在提出水资源空间均衡系统的测度指标,识别区域水资源空间均衡系统的影响因素,同时对不同因素时空演变及分布特征、空间均衡测度指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量化分析。

第5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第5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第 5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 一次供需平衡
• 水资源一次供需平衡分析就是在流域现状供水能力与外延 式增长的用水需求间所进行的供需平衡分析。 • 水资源一次供供需分析主要目的是:了解和明晰现状供水 能力与外延式用水需求条件下的水资源供需缺口。 • 主要回答三个问题: – 确定在无新的供水工程投资条件下,未来不同阶段的 供水能力和可供水量。 – 确定在无直接节水工程投资条件下,未来不同阶段的 水资源需求自然增长量。 – 确定现状开发状态下,未来不同阶段的水资源供需缺 口,为确定节水、治污和挖潜等措施提供依据。
2.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可划分为:
(1)现状的供需分析; (2)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水平年)的供需分析。
第 5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3.从供需分析的深度,可划分为: (1)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水平年)的一次供需分析; (2)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水平年)的二次供需分析。 (3)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水平年)的三次供需分析
第 5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四、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计算 (一) 可供水量 可供水量是指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或不 同频率条件下通过工程设施可提供的符合一定标 准的水量,包括区域内的地表水、地下水、外流 域的调水,污水处理回用和海水利用等。 1、供水系统分类 (1)按工程分类:包括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 水工程和调水工程。 (2)按水源分类:为地表水工程、地下水工程和 污水再生回用工程类型。 (3)按用户分类:为城市供水、农村供水和混合 供水系统。
第 5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二)水平年确定 一般情况下,需要研究分析四个发展阶段的 供需情况,即所谓的四个水平年的情况。 1、现状水平年:又称基准年,系指现状情况以该 年为标准。 2、近期水平年:基准年以后5年或10年。 3、远景水平年:基准年以后15或20年。 4、远景设想水平年:基准年以后30~50年。 注:一个地区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究竟取几个 水平年,应根据有关规定或当地具体条件以及供 需分析的目的而定。

水量平衡数据分析报告(3篇)

水量平衡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水量平衡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范围内,一个区域或系统中水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平衡关系。

它对于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某地区的水量平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揭示该地区水资源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水量平衡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渠道:(1)气象部门提供的降水、蒸发等气象数据;(2)水利部门提供的河流流量、地下水水位等水文数据;(3)农业、工业、生活等部门的水资源消耗数据;(4)政府部门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和统计数据。

2. 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剔除异常值和缺失值;(2)数据转换: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确保数据的可比性;(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数学模型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水量平衡分析1. 降水与蒸发分析(1)降水分析:某地区年降水量为XX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XX%,冬季降水量占XX%。

与历史同期相比,降水量有所增加,可能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

(2)蒸发分析:某地区年蒸发量为XX毫米,其中水面蒸发占XX%,土壤蒸发占XX%。

蒸发量与降水量基本持平,表明该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

2. 地表水与地下水分析(1)地表水分析:某地区主要河流年径流量为XX亿立方米,与历史同期相比,径流量有所减少。

这可能与上游地区的水资源开发、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

(2)地下水分析:某地区地下水埋深为XX米,地下水位年际变化较大,与降水量、蒸发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3. 水资源消耗分析(1)农业用水:某地区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XX%,其中灌溉用水占XX%。

农业用水效率有待提高。

(2)工业用水:某地区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XX%,工业用水结构较为合理,但部分企业存在用水浪费现象。

(3)生活用水:某地区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XX%,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用水需求不断增长。

四、存在的问题1.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2. 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3. 水污染问题突出,影响水生态环境;4. 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政策执行力度不足。

第5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讲解

第5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讲解
在牵涉到上、下游分水和跨地区跨流域调水 时,更要注意大、小区域的结合。 (3)综合利用和保护相结合
水资源是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其开发利用 应做到综合考虑,尽量做到一水多用,妥善处理 避免污染。
第5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三、方法 1、系列法
按雨情、水情的历史系列资料进行逐年的供 需平衡分析计算; 2、典型年法(或称代表年法)
对于降雨的年内分配,一般是挑选年降雨量 接近典型年的实际资料进行缩放分配。
2.典型年来水量的分布 按实际典型年的来水量进行分配,但地区内
降雨、径流的时空分配受所选择典型年所支配, 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故为了克服这种偶然性,通 常选用频率相近的若干个实际年份进行分析计算, 并从中选出对供需平衡偏于不利的情况进行分配。
根据雨情、水情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不同年份进 行分析计算,而不必逐年计算。 3、动态模拟法:属系列法的一种。
第5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 系列法 • 选择代表性的系列,进行逐年供需分析。 • 系列法要求资料多,工作量大,适用于大区域、
重要地区的供需平衡分析。 • 通过对长系列调节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可以得
到不同来水频率下的各分区各部门的余缺水量。
第5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 典型年法 • 选择代表性的系列,根据降水频率,选取典型年
进行供需分析。 • 一般地,平水年频率P=50%,枯水年(偏旱年)
频率P=75%;特枯水年(干旱年)频率P=90%或 P=95%。 • 北方干旱地区,一般要做平水年(P=50%)、偏 旱年(P=75%)二个典型年的供需分析。 • 南方湿润地区,则做平水年(P=50%)、偏旱年 (P=75%)、干旱年(P=95%)三个典型年的供需 分析。
(2)南方湿润地区,降雨较多,缺水既与降雨有 关,又与用水季节径流调节分配有关,故可以有 多种的系列选择。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5.2.1 典型年法的涵义
• 我国规范规定: – 特别丰水年频率=5%; – 丰水年频率=25%; – 平水年频率=50%; – 一般枯水年=75%; – 特别枯水年=90%(或95%)。
• 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一般要对:50%和:75 %两种代表年的水供需进行分析,
• 在南方湿润地区,一般要对P:50%、P:75% 和P:90%(或95%)三种代表年的水供需进行分 析。
– 2、通过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供需平衡分析, 预测未来,了解水资源余缺的时空分布;
– 3、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进行开源节流总体 规划,明确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保护的主要 目标和方向,以期实现水资源长期供求计划
松辽 海滦 淮河 黄河 长江 珠江 东南诸河 西南诸河 全国
当地 746 352 644 443 2340 1005 344 126 6640
– (2)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这样便于 资料的收集和统计,另外更有利于水资源的 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决策和管理。
– (3)尽量不打乱供水、用水、排水系统。
• 区域水资源计算时段可分别采用年、季、月、旬 和日,选取的时段长度要适宜,太大会掩盖供需 之间的矛盾,缺水期往往是处在时间很短的几个 时段里,因此只有把计算时段划分得合适,才能 把供需矛盾揭露出来。
• 河道外用水:包括城市用水和农业用水。城市 用水又分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
• ①工业用水的计算:
• 工业用水一般指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于 制造、加工、冷却、空调、净化、和洗涤等方 面的用水,是城市用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
• 由于工业部门内不同的行业的用水量相差很大 ,所以工业用水要按行业划分,利用水平衡法 进行统计和计算:
调入 135 130 85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5.1.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的方法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必须根据一定的雨 情、水情来进行分析计算,主要有二种 分析方法: 一种为系列法,按雨情、水情的历史系 列资料进行逐年的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水资源系统动态模拟法) 一种为典型年法(或称代表年法)。仅根 据雨情、水情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不同年 份进行分析计算,而不必逐年计算。
23
(2)工业用水的预测

③分行业重复利用率(重复利用水量占用水系统中总用 水量的比例)提高法:对于资料比较齐全的地方,一般 采用按冶金、电力、煤炭、石化、化工、机械、建筑、 食品、纺织、缝纫、皮革、造纸、文教、木材等14个 行业或部门推算工业用水量,该法采用万元产值用水 量和重复利用率这二个指标来推算工业发展用水,用 下式计算:
5.2.4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计算


可供水量和以下因素有关 (一般情况下,可供水量是 小于天然水资源量,也小于可利用水资源量 ): 1.来水条件 2.用水条件
可供水量是随用水特性及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等条件不 同而变化。

3.工程条件 4.水质条件
18
供水设施的供水能力也不等于可供水量,还要从来水、 用水和工程等条件统一考虑,才能确定可供水量。


5.2.3.2水平年
现状水平年(又称基准年,系指现状情况以该年为标准),近期 水平年(基准年以后5年或10年),远景水平年(基准以后15或20 年),远景设想水平年(基准年以后30—50年)。一个地区的水资 源供需平衡分析究竟取几个水平年,应根据有关规定或当地具体条 件以及供需分析的目的而定
16


(2)流域和区域相结合 水资源具有按流域分布的规律,然 而用水部门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点,经济或行政区域和河 流流域往往是不一致的,因此,在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 析时,要认真考虑这些因素,划好分区,把小区和大区, 区域和流域结合起来。80年代以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按 流域和行政区域都做过水资源评价。在牵涉到上、下游分 水和跨地区跨流域调水时,更要注意大、小区域的结合。 (3)综合利用和保护相结合 在供需分析中,对有条件的 地方供水系统应多种水源联合调度,用水系统考虑各部门 交叉或重复使用,排水系统注意各用水部门的排水特点和 排污、排洪要求。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发挥最大经济效益 而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应十分重视水资源的保护。例 如地下水的开采要做到采补平衡,不应盲目超采;作为生 活用水的水源地则不宜开发水上旅游点和航运;在布置工 业区时,对其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应作妥善处理,以免 9 污染水源。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的水资源平衡分析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的水资源平衡分析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的水资源平衡分析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的水资源平衡分析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其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水资源平衡分析是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必要的步骤,通过分析水资源的供需关系,评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为土地整理规划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水资源平衡分析的概念和意义水资源平衡分析是指通过对水资源的供需状况、水环境质量、水资源承载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土地整理规划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平衡分析的意义在于:(1)为土地整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整理规划需要考虑土地的利用需求和水资源的供给情况,通过水资源平衡分析可以确定土地利用方式和水资源保护措施。

(2)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水资源平衡分析可以评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确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标准和管理措施,保障水资源的稳定供应。

(3)为生态保护提供支持。

水资源平衡分析可以评估水利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资源平衡分析的基本流程水资源平衡分析的基本流程包括:(1)确定研究区水文地质特征。

包括研究区水文地质特点、水文地质资料收集和整理等,为后续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2)评估研究区水资源供需关系。

包括人口、农业、工业、城市等各方面用水情况分析,分析水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均衡情况。

(3)评估研究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

包括水环境质量状况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水资源保护措施等,为科学地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三、水资源平衡分析中的关键技术(1)水文地质调查技术。

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可以获得水文地质资料,确定地下水的含水层厚度、深度、储量等,为后续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2)水资源需求预测技术。

通过建立水资源需求模型,预测未来的用水情况,为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提供依据。

(3)水量平衡计算技术。

水资源可供水量与供需平衡分析

水资源可供水量与供需平衡分析

水资源可供水量与供需平衡分析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受到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愈发凸显。

因此,进行水资源可供水量与供需平衡分析,具有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的重要意义。

水资源可供水量与供需平衡分析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其中一地区水资源的供应量和需求量之间是否平衡。

水资源可供水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其中一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而水资源需求量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其中一地区人类和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需求量。

首先,水资源可供水量与供需平衡分析需要了解地区水资源状况。

通过对地区的水文地质、水文气象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可以获取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总量、径流量、补给量等数据。

同时,还需要了解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包括灌溉用水、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以及未来的水资源需求趋势。

其次,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需要建立供需模型。

通过收集和整理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数据和水资源需求数据,建立供需模型,可以将水资源供应量和需求量进行量化分析和预测。

该模型可以考虑不同用水部门的需求变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因素,对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进行预测和评估。

然后,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需要考虑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通过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估和分析,可以了解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和合理性。

在供需平衡分析中,还需要考虑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措施,包括提高用水效率、发展节水技术、加强水资源管理等。

最后,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还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在分析中,要考虑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水资源供需情况,包括干旱、洪涝和水污染等灾害造成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制定应对措施,包括开展水资源调度、建设水库和水利设施、改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等手段,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供需平衡。

总之,水资源可供水量与供需平衡分析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水资源平衡分析

水资源平衡分析

实验二水资源平衡分析一、实验目的水是农业的命脉,水资源对于农业生产的依赖是不严而喻的。

现阶段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主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解决农业基础设施配套的问题即农田水利工程。

因此水资源是否能满足需求是土地整理开发项目日后能否正常运行发挥应有效益的前提条件,一般在可研阶段我们首先要考虑水资源的供需问题,特别是对于缺水的干旱地区,水资源是决定土地开发整理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要摸清项目区的各种来水量和可供水量,根据农业、工业、生活远景的需水要求,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计算,以求得水土资源平衡,达到合理利用的目的。

二、实验方法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必须根据一定的雨情、水情来进行分析计算,主要有二种分析方法。

一种为系列法,一种为典型年法(或称代表年法)。

系列法:按雨情、水情的历史系列资料进行逐年的供需平衡分析计算;典型年法:仅根据雨情、水情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不同年份进行分析计算,而不必逐年计算。

通常情况下,由于系列法涉及的历史气象、水文资料较多,而我国大部分地区长系列连续气象、水文观测资料缺乏,因此实践中水资源平衡分析通常采用典型年法,计算时选取的年份标准一般有三种即:平水年份(50%)、偏枯年份(设计典型年)、特枯年份(90%),分别计算这三种年份下的水资源盈余情况,然后对评价区域的水资源状况进行综合评判,为区域开发及水利设施规划、改造提供指导性意见。

三、实验步骤水资源供需分析计算,包括来水和用水两个方面。

来水包括项目区内可以利用的一切水源;用水主要包括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把用水总量与来水总量相比较,即可看出水量的余缺情况,据此考虑工程措施规划。

如来水量不足,可采取措施挖掘水源的潜力,或调整用地结构、作物比例等,以求来水与用水平衡。

对于土地整理项目,来水主要是整理区域内可利用的水资源量,此量和选用的一定频率的水文年份关系密切,因此不同频率水文年份可用的水量差异较大,计算时必须依据水文统计知识结合对于的设计保证率获取;用水主要是整理区域内水消耗量,和用水保证率关系密切,不同保证率下用水量是不同的,因此需结合一定的保证率确定。

某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某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某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一、引言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发展的基础资源,而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是保障农业生产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针对某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当前供需矛盾的存在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灌区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二、灌区水资源供需概况某灌区是一个农业发达地区,灌溉是其农业生产的基础。

根据当地水利部门统计数据,该灌区的灌溉水资源供需存在一定的矛盾。

具体表现为供水量不足、供水质量不佳、供水稳定性差等问题。

1. 供水量不足由于灌区农业生产的增加,灌溉需求不断增大,而当地水资源已经难以满足灌溉的需求。

尤其在干旱季节,灌区供水量进一步减少,导致农田灌溉受到严重影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土壤盐碱化等问题,导致水质下降,不适宜于农田灌溉,影响了作物生长。

水质问题也严重制约了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供水稳定性差灌区供水管网老化、漏水严重,导致了供水稳定性差,农田灌溉效果不佳。

在灌溉季节,由于供水不稳定,常常出现农田干旱、缺水等问题。

三、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原因分析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水资源管理不合理灌区水资源管理不够科学、合理,对供水量、供水质量等方面的管理较为粗放,导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2.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灌区农业用水存在浪费现象,农业灌溉方式陈旧,灌溉系统落后,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滥用农药、化肥等问题,加剧了灌区土壤盐碱化问题,进一步影响了水资源供需平衡。

3. 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灌区干旱频发,气温升高,蒸发增大,降水减少,导致了灌区水资源供应量不足,加大了供需矛盾的存在。

为了解决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问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以保障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强对灌区水资源的管理,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监测体系,科学合理地配置和利用水资源。

某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某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某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某灌区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为了评估该灌区的水资源供需状况以及未来可能的短缺问题,以便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

本文将对某灌区的水资源供需情况进行分析,从水资源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供给方面。

某灌区的水资源供给主要来自于河流和地下水。

河流水量的供给受季节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雨水的充足程度会直接影响到灌区的供水量。

地下水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供给来源,但也容易受到过度抽取和水位下降的问题影响。

需要对河流水量和地下水位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需求方面。

某灌区的水资源需求主要来自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

农业灌溉是最主要的水需求领域,需要用于农田的灌溉和农作物的生长。

在某灌区的农业灌溉中,可能存在着过度使用水资源的情况,需要加强农业用水的高效利用和科学管理。

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的需求也需要适当的监管和控制,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然后,对于供需平衡的分析。

需要对灌区水资源的供需进行数量的对比和分析。

根据灌区过去几年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预测出未来的供需情况。

如果供给大于需求,可以考虑进行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分配;如果供给小于需求,可以考虑采取节约用水措施和提高用水效率的手段,以减少浪费和满足需求。

针对供需不平衡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可以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包括加大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的力度,防止水源的污染和破坏;可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还可以加强水资源的监控和调度,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某灌区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可以保障灌区的水资源供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平衡分析国家投资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了提高耕地质量,绝大多数都规划了灌溉工程。

为此,这样的项目区地形图灌区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平衡分析。

灌区的水资源平衡分析,包含着水质、水量和水位等方面内容,水位的来用水平衡分析比较简单,经过对地形与取用水位相互关系的分析,结合取水工程的设置,划定出自流区和扬水区(扬程大小)即可。

这里侧重讨论水量平衡分析的内容。

灌区的水土资源平衡分析是根据水源来水过程和灌区用水过程进行的,这两个过程是逐年变化的,在规划设计时必须先确定用哪个年份的水源来水过程和灌区用水过程进行平衡计算,这个特定的水文年份叫设计典型年,简称设计年,而设计年又是根据灌溉设计标准确定的。

一、灌溉设计标准选择设计年所依据的标准称为灌溉设计标准。

它综合反映了水源对灌区用水的保证程度,关系到灌溉工程的规模、投资和效益。

国标(GB50288-99)规定,设计灌溉工程时,应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南方小型水稻灌区的灌溉工程也可按抗旱天数进行设计。

(一)灌溉设计保证率1.定义: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用得到满足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率表示。

它综合反映了用水和来水两方面的情况。

将多年(长系列)的年灌溉用水量按大小顺序排列,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并绘制年灌溉用水量频率曲线,在此曲线上选用的频率值即为灌溉设计保证率值。

如灌溉设计保证率P=80%,则表示频率P=80%对应的灌溉用水量出现的机会为P=80%,意味着每百年中有80年这样的年灌溉用水量可以得到保证,只有20年供水不足或中断,换一种说法(用重现期的语言)就是相当于平均每五年出现一次(五年一遇)供水不足或中断的情况。

2.灌溉用水保证率的确定①国标(GB50288-99)规定:注:1、作物经济价值较高的地区,宜选用表中较大值;作物经济价值不高的地区,可选用表中较小值。

2、引洪淤灌系统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可取30%-50%。

②确定原则:低压管道输水灌区取大于75%丰水区比缺水区取值高些提水区比自流区取值高些大型灌区比小型灌区取值高些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后进区取值高些中远期(10-20年)工程比近期(10年以内)工程取值高些保证率取值过高,虽然保证率强,但是会使水源的灌溉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反之,保证率取得过低,虽然可以扩大灌溉面积,但是保证性较差,使工程费用有不必要的增加。

应当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水源条件以及国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3、保证率用法,指在规划设计中如何体现选定的保证率值。

由于年灌溉用水量值很难具有长系列的数值,所以灌溉设计保证率对应的设计年灌溉用水量值也不能由年灌溉用水量频率曲线上查得,可以就需要用以下方法选择设计年,进行年灌溉用水量计算。

最常用的方法是按降雨量选择设计年法。

介绍如下:由于:降雨量大,灌溉定额(用水量)就小,降雨量小,灌溉定额(用水量)就大,而:降雨量频率愈大,降雨量值愈小,灌溉用水保证率就愈大,降雨量频率愈小,降雨量值愈大,灌溉用水保证率就愈小,可见:降雨量与灌溉用水量存在相关关系。

可以近似的用降雨量频率曲线表灌溉用水量频率曲线。

用降雨频率取代灌溉涉及保证率。

即:中等年(降雨频率P=50%相当灌溉设计保证率P=50%)表示平均每两年中就有一年供水不足或中断。

中旱年(降雨频率P=75%相当灌溉设计保证率P=75%)表示平均每四年中就有一年供水不足或中断。

干旱年(降雨频率P=85-90%相当灌溉设计保证率P=85-90%)表示平均每6-10年中就有一年供水不足或中断。

现降雨资料条件情况,具体做法有三:其一:按降雨量选择。

把历年的年降雨量从大到小排列,进行频率计算,选择降雨频率和灌溉涉及保证率相同或相近的年份作为灌溉用水设计典型年。

此法考虑年雨量的年内分配情况及对作物用水的影响,按此年份计算出来的灌溉用水量和作物实际要求的灌溉用水量往往差别较大。

其二:按作物生育期雨量选择。

统计历年主要作物生育期的降雨量,进行频率计算,选择设计年。

此法能反映主要作物的用水要求,但仍未能解决作物生育期内降雨量的分配及对作物用水的影响,仍与实际有一定的差别。

其三:按干旱年份雨量分配选择。

对历史上出现旱情较重的一些年份雨量年内分配进行分析,选择对作物生长不利的雨量分配作为设计雨型。

再按第一种方法确定设计中降雨量,然后把设计中雨量按设计雨型进行分配,作为设计年的降雨过程。

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除按降雨量选设计年外还有按灌溉定额、按用水来水选择设计年等方法,限于实用中资料来源困难,就不作介绍了。

(二)抗旱天数:1.定义:指抗旱期间,每天消耗的水量(腾发量和水田渗漏量)乘以抗旱的天数,作为单位面积上灌溉用水量的计算标准,即单位面积上灌溉用水量W值以下式表示:()t dW+=e式中()de+-抗旱季节平均日耗水量,mm/d。

湖北:浙江:南方许多省份e值、d值的实验资料可以对照选用。

t-抗旱天数,d。

2.标准:国标(GB50288-99)规定:单季稻灌区可用30-50d,双季稻灌区可用50-70d。

经济发达地区,可按上述标准提高10-20d 。

目前我国采用的抗旱天数为50-100d 。

丰水区和水稻为主的南方江苏、广东等省,多采用70-100d 。

缺水区和旱作为主的北方陕西、宁夏等省多采用60-90d 。

湖北:30-40天不下雨为小旱,约相当于灌溉设计保证率为50-70%, 40-70天不下雨为中旱,约相当于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0-80%, 70-100天不下雨为大旱,约相当于灌溉设计保证率为80-95%。

3.方法:灌溉库容=抗旱期平均每天亩耗水量×灌溉亩数×抗旱天数 灌溉定额=抗旱期平均每天每亩耗水量×抗旱天数例:某水稻灌区1000亩,连续下雨期为4月16日至6月24日计70天。

已知:泡田期耗水量为160mm ,补水天数为抗旱天数减去10天,为60天, 日均腾发量为5.2mm/d , 日均渗漏量为3mm/d 。

求:所需灌溉定额(净)和相应库容(灌溉用水总量)大小。

解:生长期降水量=()32.560+⨯=492mm 灌溉定额(净)=()49216032+=435m 3/亩 需灌溉库容=1000435⨯=43.5万m 3二、灌溉用水量:灌溉用水量的确定应该在灌区土地利用规划和作物种植结构设计的基础上进行。

这里重点讨论总量值计算,基本不涉及用水过程。

(一)灌溉原理:1. 旱作物的灌溉定额如下式示: ① 生育期灌溉定额:()K N N P E m ----=002式中:m 2-生育期灌溉定额,m 3/亩 E -生育期作物田间需水量,m 3/亩《中国主要农作物需水量等值成图研究》给出了详尽的数值可供查用。

P 0-生育期有效降雨量,m 3/亩 P 0=P α这里,P -对应灌溉设计保证率的生育期内降雨量,mm (1332m mm =/亩) α-降雨入渗系数N 0,N-播前和生育期末土壤耕作层(计划层)的储水量,m 3/亩 K -生育期内作物对地下水的利用量,m 3/亩一般情况下,N 0、N 、K 值均较小(占比重小),可忽略不计,则上式变为:02P E m -=对于一种作物而言,其丰产的作物需水量(E )可以视为是固定的。

如此,M 值的大小随P 0而变。

② 播前灌水定额: 播前灌水定额如下式示:()水土γγ⨯-⨯⨯=0max 1667w w H m 式中:m 1-播前灌水定额,m 3/亩 土γ-土壤干密度,t/m 3 水γ-水的密度,t/m 3 H -计划湿润层,取0.8-1mmax w ,0w -田间持水率和播前土层内土壤含水率(占干土质量百分数)如此,旱作物的灌溉定额(M )如下式示: M=m 1+m 2我国北方地区几种主要旱作物的灌溉制度(调查):2.水稻的灌溉定额如下式示:①生育期灌溉定额:()c p d e t m +-+=2式中:m 2-生育期灌溉定额,mmp -对应灌溉设计中保证率的生育期降雨量,mm c -生育期内排水量,mm e -水稻的腾发量,mm/d d -水田的渗漏量,mm/d t -生育期累计时间,d t(e+d)-生育期内田间水量②泡田定额如下式示: ()()111110'11000p t e t s h w w H m -+++-=水土饱γγ 式中:m 1’-泡田定额,mm饱w ,0w -土壤饱和含水率和泡田前土壤含水率(以干土质量百分数计)土γ,水γ-饱和土层土壤干密度和泡田水的密度,t/m 3 h -插秧时要求的田面水层深度,mm ;一般为30-50mm s 1-泡田开始时至插秧时稻田渗漏强度,mm/d t 1-泡田期日期,de 1-泡田期水田田面的蒸发强度,mm/d p 1-泡田期降雨量,mm 泡田定额可参考下表给出数值。

单位:m 3/亩如此,水稻的灌溉定额(M ’)如下式示:'2'1'm m M +=湖北省水稻泡田定额及生育期灌溉定额调查成果表(中等干旱年) 单位:m 3/亩这部分灌溉原理主要是讲述了灌溉制度及作物灌溉的有关概念。

在计算灌溉定额时,注意不要漏掉播前灌水定额和泡田定额值。

(二)灌溉用水量1.各种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年灌溉用水总量(W )如下式示:()水η1...332211+++=A M A M A M W=()水ηααα1...332211+++A M A M A M=()水ηαααAM M M ...332211+++=水综ηAM •式中:M 1,M 2,M 3…-单种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灌溉定额,m 3/亩A 1,A 2,A 3…-单种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种植面积,亩1α,2α,3α…-单种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种植比 A -灌区耕地面积,亩M 综-各种作物的综合灌溉定额,m 3/亩 水η-灌溉水利用系数 田系水ηηη•=强制性规范规定:系η-渠道(管道)系统水利用系数田η-田间水利用系数水η-灌溉水利用系数井渠结合灌区:()ww w q q j jηηη+≥水这里:j η,j w -井灌水利用系数和地下水用量,m 3q η,q w -灌溉水利用系数和地表水用量,m3w -井渠灌区总用水量,m 3提示:A 、上述系数内容是国务院通令要各设计单位强制性执行的指标。

B 、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符合田管水ηηη•= 水稻:≥水η0.95×0.95=0.9025 旱作物:≥水η0.95×0.9=0.855 2. 问题讨论:① 计算年灌溉用水总量还有一种方法:T Q w •=式中,Q -灌溉引水流量,m 3/s T -灌溉引水历时,s由于此法须借助于灌溉用水过程线等资料,实际操作比较麻烦, 较少采用。

② 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中,曾出现过如下做法,请判别一 下对错,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