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白血病简介
一例禽白血病的临床诊断
一例禽白血病的临床诊断
禽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禽类疾病,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极高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
本文
将以一例患禽白血病的鸡为例,介绍其临床诊断的过程和方法。
1. 病史和症状
该鸡为一只8个月龄的母鸡,一周前开始出现病症,主要表现为饮食减少,精神萎靡,双眼呈现半闭状态,体温升高,同时还有明显的腹泻现象。
2. 体检
对该鸡进行全面的体检,发现其毛色暗淡、羽毛下垂,皮肤发绀,肝脏有肿大感,心
跳加快,肺部有明显的湿性啰音,同时腹部有明显的肿胀和松弛感。
3. 实验室检查
(1)血液学检查
采用血细胞计数和差计数,发现该鸡的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
含量降低,同时还有明显的血小板减少现象。
采用鸡禽白血病病毒检测试剂盒,采集该鸡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呈现阳性,证
实了该鸡患上了禽白血病。
4. 诊断
根据以上病史、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确认该鸡患上禽白血病,因此诊断结果
为“禽白血病”。
5. 治疗和预防
由于禽白血病具有极高传染性,因此对于已经确诊的病例,应采取及时隔离、消毒的
措施,同时还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
对于其他的鸡群,可以采取疫苗接种进行预防控制,
同时保持环境卫生和日常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一例禽白血病的临床诊断
一例禽白血病的临床诊断禽白血病,是由一种非致瘤病毒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慢性传染病。
病毒主要侵害家禽,特别是鸡,引起严重的生产经济损失。
本文将介绍一例禽白血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供临床医生和兽医参考。
病史采集:一只3个月大的家养母鸡出现明显的食欲下降、体重减轻、腹泻、呼吸急促等症状。
饲养者发现鸡冠色泽异常,眼睛周围有血管扩张,体温略有升高。
兽医对该鸡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其日常饲养条件、饲料情况、生长发育情况等。
临床观察:对该鸡进行临床观察,发现其精神差、食欲下降、毛色暗淡,腹部明显膨胀,并有浓稠的腹水,呼吸急促,体温轻度升高。
鸡冠色泽偏暗、松软,眼睛周围可见明显的血管扩张。
对该鸡进行全身骨骼和肌肉的触诊、听诊等检查,未觉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对该鸡进行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液学检查和病毒学检查。
血液学检查结果显示: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降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外周血涂片显示红细胞形态不规则,白细胞核分叶增多。
病毒学检查结果显示:通过PCR方法检测到禽白血病病毒的存在。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该鸡的诊断为禽白血病。
进一步结合其他饲养鸡的发病情况和死亡情况,对该批鸡进行疫情调查,发现该批鸡中多只鸡出现类似症状,部分鸡已经死亡。
进一步提示了禽白血病的疑虑。
治疗及预防:对该鸡和同批鸡进行隔离,对病鸡进行支持治疗,包括提供高营养的饲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等。
对存活的鸡进行疫苗接种和消毒措施,预防传染。
对已死亡的鸡进行处理和消毒,避免病毒传播。
总结:对禽白血病的临床诊断需要全面了解病史、仔细观察临床症状,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及时的诊断可以帮助饲养者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经济损失。
家禽饲养者也需要密切关注饲养环境和鸡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和预防措施,确保鸡的健康和产能。
鸡的白血病
鸡淋巴细胞白血病专业:动植物检疫班级:14—2姓名:史杰学号:2051210227鸡的淋巴细胞白血病<一>鸡的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原生物学特性。
1. 简介。
鸡白血病(Avian Leukosis)是由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的鸡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
以在成年鸡中产生淋巴样肿瘤和产蛋量下降为特征。
临诊上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淋巴白血病,其次是成红细胞白血病、成髓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病、肾母细胞瘤、骨石病、血管瘤、肉瘤和皮瘤等,自从Roloff 1868年首次报道淋巴白血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最重要的禽病之一。
并认为该病几乎波及所有商品鸡群。
尽管该病呈渐进性发生和持续的低死亡率,但由于它以垂直传播为主,使该病难以控制,使鸡群在增重和产蛋方面受严重影响。
尤其是患鸡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多种疾病,给鸡群的饲养管理带来极大困难。
禽白血病给生物制品工业、医学和生物学研究方面也造成巨大危害。
不断发现禽白血病病毒(ALV)污染禽用疫苗、犬用疫苗,甚至人用疫苗的报道。
因(ALV)污染问题给利用鸡、鸡胚或鸡源细胞从事研究和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带来许多困难。
鸡白血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疾病,我国也普遍存在,甚至某些地区还十分严重。
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L)是近性成熟鸡或性成熟鸡的一种白血病病毒引起的肿瘤性疫病。
以流行缓慢、病程长、死亡率低,肝脏、脾脏、肾脏及法氏囊出现肿瘤为特征。
鸡白血病病毒是反转录病毒科的RNA肿瘤病毒C属的白血病/肉瘤病毒群。
本病毒不耐高温,50℃、8分钟或60℃。
30秒即可失去活性,但在-60℃低温条件下可保存数年。
2. 分类。
眼观病变可分为三种类型;结节性、弥漫性和粟粒性。
结节性:瘤体呈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表面光滑,与周围的组织界限比较清楚,切面呈乳白色、油脂样;肿瘤若发生在器官表面,瘤体常呈扁平地隆起。
组织器官明显肿大。
弥漫性:肿瘤在组织器官里弥漫性增生,使器官明显肿大,尤其是肝脏,可肿大几倍,颜色土黄,质地脆弱已破裂,通常称为“大肝病”。
40禽白血病课件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禽白血病
内容简介
一、病 原
二、流行病学 三、临床症状
禽白血病
一、病 原 病原种类:属反转录病毒科肿瘤病毒亚科禽C型肿 瘤病瘤群。
培养方式:11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产生痘斑;58日龄鸡胚,卵黄囊,引起肿瘤。
抵抗力:对外界抵抗力低,不耐酸碱,不耐热;
精神沉郁、鸡冠苍白、皱缩
石家庄工程职 业原 学院 病
禽白血病
三、临床症状
食欲减退,进行性消瘦、下痢、排绿色粪便
石家庄工程职 业原 学院 病
禽白血病
四、病理变化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肝脾和法氏囊肿大,有肿瘤
灶或大小不一的结节,另外在肾、心脏、肺、性
腺、骨髓和肠系膜等器官均可见。
血管瘤:皮肤和皮下组织有散在或密集的暗红色
对紫外线抵抗力较强。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与防治
禽白血病
二、流行病学
一、易感动物 鸡,各阶段均发,日龄越小越易感,
死亡率越高。4-10日龄发病率最高,性成熟后发病率
最高。
二、传染源 病鸡、带毒鸡。羽毛囊上皮细胞增殖。
三、传播 经带毒蛋垂直传播,带毒鸡及其污染的
粪便、垫草水平传播。
石家庄工程职 业原 学院 病
知识点名称:禽白血病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禽白血病
概 述
禽白血病是由白血病病毒引起肿瘤性疾病,临 床上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淋巴细胞白血病、成红 细胞白血病、成髓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瘤等,其
中以淋巴细胞白血病最为常见。
本病波及所有鸡群,但临床症状少见,病鸡呈 现渐进性发生和持续的低死亡率,大多发生后生产 性能下降,尤以蛋鸡明显。
浅述禽白血病的发生与流行
公鸡 和母鸡对外 源性 A L V都 易感染 ,母鸡在本病 的流行
中起主要作用 ,而公鸡仅起 次要作用 ,不影 响对后代 的先 天 感染的速率 。不同鸡群对 不同亚群 A L V易感 程度也 不一样 .
一
细胞性 白血病 、成 红细胞性 白血病 、成髓 细胞性 白血病 、血
管瘤病 、 骨髓瘤病 、骨化石病等 『 J J 。禽 白血病 病毒属于反转
I o wa ,U S A, 1 9 91 : 3 3 4 -3 8 0 .
前 尚未研制 商品化的禽 白血病 病毒疫苗 ,对鸡群 的监测 和筛
选是 控 制 白血病 的主要 方法 ,因此 了解 禽 白血病 的 流行 病 学 ,对净化禽 白血病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1 感 染 源
自然 感染 情况 下 ,AL V的感 染 可分 有毒 血症 而 无抗 体 ( V + A 一 ) ;无病毒 血症 而有抗体 ( v — A + ) ;有病毒血症 又有抗
趾断喙过程中感 染。
3 易 感 动 物
禽 白血病 ( A v i a n L e u k o s i s ,A L )是 由禽 白血 病 病 毒
( A v i a n L e u k o s i s V i r u s ,AL V )引起 的多种肿瘤性疾病 的总称 . 主要 以造血 细胞 恶性增生 为特 征的一类传染 病 ,它包括 淋巴
【 3 】 P a y n e L N, Ho we s K. E r a d i c a t i o n o f e x o g e n o u s a v a i n l e u c o s i s v i us r
系统 内都有 病毒存 在 ,以输卵 管 的蛋 清分 泌 部病 毒 含量 最
禽白血病
病原
禽白血病病毒:反转录病毒科甲型反录 病毒属。与肉瘤病毒紧密相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因此统称为 禽白血病/肉瘤病毒。
分为A~J 10个亚型。仅A~E和J亚群从鸡 分离到,其余亚群见于其他鸟类。A亚群对 蛋鸡危害较大,J 亚群对肉鸡危害严重。
精 神 沉 郁 、 鸡 冠 苍 白 、 皱 缩
食欲减退,进行性消瘦、下痢、排绿 色粪便
肝脏肿大
可 见 肝 脏 肿 瘤 性 增 生 变 形
肝脏肿胀,表面有弥散性肿瘤结节
脾脏极度肿胀
脾脏有结节性肿瘤增生
脾脏切面可见肿瘤病变和坏死
法氏囊严重肿大、肿瘤增生,是本病的特征
法氏囊肿瘤性增生
法氏囊肿瘤增生
肾脏可见灰白色肿瘤组织,呈肉样变
卵 巢 呈 灰 白 色 均 质 肿 瘤 增 生
骨髓褪色,被肿瘤组织取代
成红细成红胞细性胞白性血白病血病
少见。常发生于16周龄以上的高产鸡。分两种 病型:增生型和贫血型。增生型较常见,主要特征 是血液中存在大量的成红细胞,贫血型在血液中仅 有少量未成熟细胞。早期症状为全身衰弱,嗜睡, 鸡冠稍苍白或发绀。病鸡消瘦、下痢。病程从12d 到几个月。
抗体的检测:补体结合反应、ELISA
鉴别诊断
组织病理学: J亚型:骨髓细胞瘤,瘤细胞形态基本一致, 核较大,空泡化。经典型LL:成淋巴细胞或淋 巴母细胞瘤,瘤细胞是体积较大、发育一致的 大淋巴细胞。MD:肿瘤切片为各种成熟程度 不一、大小各异的多形性中、小淋巴细胞,胞 核染色较深;胞浆更少或缺如。 J亚型和经典型淋巴白血病往往存在法氏囊 的肿瘤性病变,而缺乏神经和皮肤肿瘤,马立 克氏病则相反。
4Q10禽白血病
5、防制-3
目前通常的做法是通过检测和淘汰带毒 母鸡以减少感染,在多数情况下均能奏效。 因刚出雏的小鸡对接触感染是敏感,每 批之间孵化器、出雏器、育雏室的彻底消毒, 均有助于减少来自先天感染种蛋的感染。 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鸡对病毒感染和肿瘤 发生的抵抗力差异很大。从长远来看,抗病 遗传也是控制本病的一个重要方面。
4、诊断
实际诊断中常根据血液学检查和病理学特征结 合病原和抗体的检查来确诊。
成红细胞性白血病在外周血液、肝及骨髓涂片, 可见大量的成红细胞,肝和骨髓呈樱桃红色。 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在血管内外均有成髓细胞积 聚,肝呈淡红色,骨髓呈白色.
病原的分离和抗体的检测在日常诊断中很少使 用,但它们是建立无白血病鸡群的重要手段。
3、症状和病变- (2)成红细胞性白血病
[症状]少见。通常发生于6周龄以上的高产鸡。
可分增生型和贫血型。增生型主要特征是血液中存在 大量的成红细胞;贫血型在血液中仅有少量未成熟细胞。
早期症状为全身衰弱,嗜睡,鸡冠稍苍白或发绀。病 鸡消瘦、下痢。病程从12d到几个月。 血。 [剖检] 表现全身性贫血,皮下、肌肉和内脏有点状出
1、病原 学-2
本群病毒只要有淋巴白血病病毒(LLV)、成 髓细胞白血病病毒(AMV)、成红细胞白血病病毒 (AEV)和肉瘤病毒等。 白血病/肉瘤病毒群对脂溶剂和去污剂敏感, 对热的抵抗力弱。 病毒材料需保存在-60℃以下,在-20℃很快 失活。 本群病毒在pH5~9之间稳定。
2、流行病学-1
本病在自然情况下只有鸡能感染。
再见!
禽白血病的电镜照片
禽白血病的易感动物
珍 珠 鸡 野 鸡
鸡火 鸡鹦 鹉Fra bibliotek鹌 鹑
病鸡精神萎顿,全身衰弱,进行性消瘦和贫血, 鸡冠、肉髯苍白,皱缩,偶见发绀。
禽白血病的检测与诊断
禽白血病的检测与诊断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的禽类瘤病,其病原体主要侵袭家禽的淋巴系统及其中细胞,导致淋巴瘤、白血病和肉瘤等疾病。
目前,禽白血病在世界范围内已广泛存在,并对家禽养殖产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禽白血病的检测及诊断至关重要。
目前禽白血病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了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传统病毒学方法等,以下详细介绍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一)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目前常用的有关禽白血病检测的方法之一,该方法采用血清学技术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病毒。
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凝集试验(H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荧光抗体测定(FAT)等,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较高等优点。
(二)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直接检测样本中的病毒核酸,以确诊禽白血病感染。
近年来,PCR技术被应用于禽白血病的检测,PCR技术可快速、高效、灵敏地检测样本中的病毒核酸,常用的PCR方法包括常规PCR、实时荧光PCR等。
(三)传统病毒学检测传统病毒学检测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检测方法,其原理是通过病毒接种、细胞培养等手段进行病毒扩增和培养,检验扩增出的病毒是否存在,以检测禽白血病的感染情况。
目前,传统病毒学检测包括原代培养、细胞系培养、动物接种、显微镜检测等。
病理学检查是目前比较可靠的诊断方法之一,病理学检查可对禽白血病病情进行直接观察,如淋巴结、脾脏等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可验证病理诊断标志,病灶形态与病程,病变程度,病因学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二)免疫学诊断免疫学诊断是一种新型的禽白血病诊断方法,该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样本中的病毒抗原或抗体,以判断禽白血病的感染情况。
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血清滴度法、抗原检测法、免疫荧光试验等。
禽白血病诊断技术及其流行特点
禽白血病诊断技术及其流行特点禽白血病是由禽c型反录病毒群的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以在成年鸡中产生淋巴样肿瘤和产蛋下降为特征。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禽白血病诊断技术要点。
禽白血病流行特点(1)在自然情况下只有鸡能感染,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
(2)主要以垂直传播方式进行传播,也可水平传播,但比较缓慢。
(3)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鸡对病毒感染和肿瘤发生的抵抗力差异很大。
母鸡的易感性比公鸡高。
(4)多发生在18周龄以上的鸡,呈慢性经过,病死率为5% - 6%。
雏鸡在2周龄以内感染这种病毒,发病率和感染率很高,残存母鸡产下的蛋带毒率也很高。
4-8同龄雏鸡感染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其产下的蛋也不带毒。
10周龄以上的鸡感染后不发病,产下的蛋也不带毒。
禽白血病临床诊断方法(1)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病型。
在14周龄以下的鸡极为少见,至14周龄以后开始发病,在性成熟期发病率最高。
病鸡精神委顿,进行性消瘦和贫血,鸡冠、肉髯苍白、皱缩,偶见发绀。
病鸡食欲减少或废绝,腹冯,产蛋停止。
腹部常明显膨大,用手按压可摸到肿大的肝脏,最后病鸡衰竭死亡。
(2)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此病比较少见。
通常发生于6周龄以上的高产鸡。
临床上分为增生型和贫血型。
增生型较常见,主要特征是血液中存在大量的成红细胞;贫血型在血液中仅有少量未成熟细胞。
两种病型的早期症状为全身衰弱,嗜睡,鸡冠稍苍白或发绀。
病鸡消瘦、下痢。
病程从12天到几个月。
(3)成髓细胞性白血病:此型很少自然发生,临床表现为嗜睡,贫血,消瘦,毛囊出血,病程比成红细胞性白血病长。
(4)骨髓细胞瘤病:此型自然病例极少见,全身症状与成髓细胞性白血病相似。
由于骨髓细胞的生长,头部、胸部和跗骨异常突起。
这些肿瘤很特别地突出于骨的表面,多见于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胸骨后部、下颌骨以及鼻腔的软骨上。
骨髓细胞瘤呈淡黄色、柔软脆弱或呈干酪状,呈弥散或结节状,且多两侧对称。
(5)骨硬化病:在骨干或骨干长骨端区存在有均一的或不规则的增厚。
动物传染病学-禽白血病PPT课件(精品)
三、流行病学
鸡是本群所有病毒的自然宿主。 易感鸡、鸭、鸽、鹌鹑、火鸡、鹧鸪等。 母鸡比公鸡易感性高。18~20周龄以上的鸡发
病较多。14周龄以下的幼鸡很少发现本病。
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通常不发病)均可感染,
但经卵垂直传播危害最大。
病毒的两种类型:
外源性病毒:外源病毒指染色体以外的 ALV,致病性强。
内源性病毒:内源病毒指可整合进染色 体基因组的ALV,致病性弱。遗传病。 净化鸡群,主要是净化外源性病毒。
外源性
感染性病毒 水平传播
感染性病毒 (垂直传播)
内源性(遗传性)
反转录病毒细 胞内可移动的 遗传成分
四、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在人工接种1-14日龄雏鸡,大约到14-30
周龄之间发病。
病毒结构:呈球状,直径为80-148nm,病毒基因组为
RNA(约7.2kb),粒子表面分布有特征性的球状纤突。
病毒侵入机理:本群
中的肉瘤病毒进入细胞 是通过病毒表面蛋白 (envA编码)和细胞Tva 受体蛋白相互作用介导 的。
本病毒对脂溶剂和去污剂敏感,对热的抵抗力弱。病毒
冻融会引起裂解,pH5-9之间稳定,对紫外线抵抗力较强。
致病机理
细胞转化:根据ALV 对细胞的转化将ALV分为慢 性和急性转化病毒。
慢性转化病毒不带致癌基因, 它是将前病毒DNA 整 合入细胞基因组,通过LTR(长末端重复区)启动 子激活细胞原癌基因或前病毒插入细胞抑癌基因使 之失活,从而引起白血病。
急性转化病毒携带病毒癌基因,在动物体细胞内迅 速诱发肿瘤,并引起恶性转化的能力。
A,B,C,D亚群ALV引起的经典禽白血病 主要症状: 无特异症状,病鸡表现食欲不振或废绝;鸡冠
禽白血病综述及PCR技术探讨
01
优点
高灵敏度、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速等。
02
缺点
需要特定的仪器设备和试剂,成本较高,对操作人员的技 术要求较高。
03
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PCR技术将更加灵敏、特异和简便 ,有望在禽白血病诊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随着基 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基于PCR技术的诊断方法将 与新一代测序技术相结合,为禽白血病的诊断提供更多元 化的手段。
优化现有抗病毒药物
对现有抗病毒药物进行结构改造或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和降低 耐药性。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疫苗免疫机制的研究与优化
疫苗免疫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疫苗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激活和调节机制,为疫苗优化提供 理论依据。
新型疫苗的研发
针对禽白血病病毒的不同抗原表位,研发多价或多型疫苗,提高疫 苗的保护效果。
05
禽白血病防控措施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针对不同病毒亚型,研制出多种禽白血病疫苗,如单价苗、二价 苗和多价苗等。
疫苗接种时机
应在雏鸡出生后尽早接种疫苗,以尽早产生免疫应答,预防病毒的 感染。
疫苗接种方式
可以采用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点眼、滴鼻等多种接种方式,具体 接种方式应根据疫苗种类和鸡只情况而定。
流行病学特征
传播方式
流行季节
禽白血病主要通过垂直传播,也可通 过水平传播。
无明显的流行季节,但春秋两季更容 易发生。
易感动物
各种年龄的禽类均可感染,但幼禽更 易感。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临床症状
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呼吸困 难、腹泻等。
病理变化
脾脏、肝脏、肾脏等内脏器官肿大, 表面有肿瘤结节,骨髓呈胶冻样。
禽白血病的防控措施
禽白血病的防控措施
禽白血病是一种病原体感染性疾病,对鸡、鸭等家禽具有极大的危害,下面是禽白血病的防控措施:
1. 强化消毒:保持鸟舍、设备的清洁卫生,尤其是饮水器、饲料机等禽类常接触的设备,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
2. 进行隔离:新购入的禽类或禽类接触病毒的区域,应与已感染禽类进行有效隔离,防止病毒扩散。
3. 控制传染源:及时淘汰患病禽类,避免其与健康禽类接触;对有病死的禽体进行安全处理,以免病毒扩散。
4. 接种疫苗:疫苗是预防禽白血病的有效手段,饲养禽类时应根据兽医的建议进行接种疫苗,提高禽类的抵抗力。
5.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优化饲料配方、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持良好的饮水环境等,提高禽类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6. 留种源的筛选:对育种家禽的留种源进行筛选,降低白血病的潜在风险。
7. 加强养殖场的防控措施:减少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禽舍,避免病毒通过人和物的接触传播。
总之,禽白血病的防控需要全面加强病害监控、严格饲养管理、
控制传染源和加强养殖场防控措施等综合手段,并定期请兽医进行检查和指导,保障禽类的健康和生产安全。
禽白血病(AL)
一、概 述
禽白血病(AL)是一群由禽白血病病毒引 起的家禽多种肿瘤性疾病的总称。 主要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其次是成红细 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 胞瘤、内皮瘤等。大多数肿瘤侵害造血系 统,少数侵害其他组织。
(一)病 原
禽白血病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禽白血病 病毒与肉瘤病毒紧密相关,因此统称为禽 白血病/肉瘤病毒。 禽白血病病毒的多数毒株能在11~12日龄 鸡胚中良好生长,可在绒毛尿囊膜产生增 生性痘斑。多数禽白血病病毒可在鸡胚成 纤维细胞培养物内生长,通常不产生任何 明显细胞病变。
(1)肝脏弥漫性肿大,表面形成大小不一的 结节状肿瘤,单个存在或密集分布; (2)脾脏肿大,表面和切面哟灰白色肿瘤; (3)法氏囊肿大。 此外,肾、肺、心有时也发生肿瘤。
2、成红细胞性白血病
此病比较少见。通常发生于6周龄以上的高 产鸡。临床上分为两种病型:即增生型和 贫血型 。 症状:两者早期均为嗜睡、鸡冠稍苍白或 发绀;后期下痢、消瘦 、部分毛囊出血。
病理变化:
(1)增生型的特征性肉眼病变是肝、脾、肾 呈弥漫性肿大,呈樱桃红色到暗红色,有 的剖面可见灰白色肿瘤结节; (2)贫血型病鸡的内脏常萎缩,尤以脾最明 显,骨髓色淡呈胶冻样 。
3、成髓细胞Leabharlann 白血病此型很少自然发生 。临床症状表现为嗜睡, 贫血,消瘦,毛囊出血,病程比成红细胞 性白血病长 。 病理变化:在肝脏偶然也见于其他内脏发生 灰色弥散性肿瘤结节
(三)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最常见的一种病型。在14周龄以下的鸡极为少见, 至14周龄以后开始发病,在性成熟期发病率最高。 症状:无特征性 (1)鸡冠和肉髯苍白、皱缩、有时候发绀; (2)病鸡消瘦,腹部常明显膨大,用手按压可摸到 肿大的肝脏、肾脏、法氏囊,最后病鸡衰竭死亡。
关于j亚群鸡白血病的论述
J亚群鸡白血病是一种由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鸡的疾病,这种病毒主要影响鸡群的免疫系统,导致鸡的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
下面是对J亚群鸡白血病的详细论述。
一、病原学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是一种具有复杂生命周期的病毒。
这种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的血液、内脏器官、泄殖腔和卵清中,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方式在鸡群中扩散。
二、临床症状
J亚群鸡白血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贫血、消瘦、腹泻、产蛋量下降和免疫抑制。
受感染的鸡还可能出现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和瘫痪。
随着病情的恶化,鸡的死亡率会逐渐上升。
三、病理变化
J亚群鸡白血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免疫器官的损害,如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的萎缩和淋巴瘤病变。
此外,受感染的鸡还可能出现骨髓细胞瘤、成红细胞瘤和成髓细胞瘤等肿瘤。
四、诊断和防治
J亚群鸡白血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病原学检测。
为了预防和控制J 亚群鸡白血病,首先要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提高鸡的免疫力。
其次,要定期对鸡群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淘汰病鸡。
最后,可以使用疫苗进行免疫预防。
总之,J亚群鸡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禽类疾病,对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降低这种疾病对养鸡业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禽病学》课件:8 禽白血病
中国肉种鸡中J亚群白血病
临诊症状
以最普遍的淋巴性白血病为例: ❖ 禽白血病病鸡无特异的临诊症状。有的病鸡可能完
全没有症状。 ❖ 鸡冠和肉髯苍白、皱纹,偶而变成紫色,食欲不
振,全身衰弱,进行性消瘦,以至不能起立。 ❖ 许多患有肿瘤的病鸡腹部增大。 ❖ 用手指经泄殖腔可触摸到肿大的法氏囊。 ❖ 病鸡最后多因衰竭死亡。
❖病毒结构:呈球状,直径为80-148nm,病毒基因组为
RNA(约7.2kb),粒子表面分布有特征性的球状纤突。
❖本病毒对脂溶剂和去污剂敏感,对热的抵抗力弱。病毒冻
融会引起裂解,pH5-9之间稳定,对紫外线抵抗力较强。
三、流行病学
❖ 鸡是本群所有病毒的自然宿主。 ❖ 易感鸡、鸭、鸽、鹌鹑、火鸡、鹧鸪等。 ❖ 母鸡比公鸡易感性高。18~20周龄以上的鸡发
禽白血病(Leucosis)
目录
一、概 述 二、病 原 三、流行病学 四、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五、诊断 六、防制
一、概 述
❖ 禽白血病是由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的
以造血细胞恶性增生为主的一类传染病。包括淋巴细 胞白血病、成红细胞白血病、成髓细胞白血病、骨髓 细胞瘤、结绨组织瘤、骨细胞瘤、血管瘤、骨硬化等, 以淋巴细胞白血病最为常见。
病理变化
❖ 16周龄以上的病鸡,常可见到淋巴瘤:肝、肾、卵巢和法氏 囊 肿瘤。
❖ 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本病侵害脾、肝、心、肾、肺、法氏 囊、胸腺、盲肠、胰腺等,几乎涉及所有内脏器官。
❖ 肿瘤病变呈白色到灰白色,可能是弥散性的,有时呈局灶性 的。法氏囊切开后可见到小结节状病灶,但并不十分明显。
❖ 血液凝固不全,皮下毛囊局部或广泛出血。 ❖ 血象变化往往早于临诊表现,主要表现为成髓细胞急剧增加
禽白血病检测诊治综述
动物生产禽白血病检测诊治综述姜久华(铁岭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辽宁 铁岭 112000)禽白血病,又称为禽白细胞增生病,是一类由禽肉瘤病病毒群和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
该病能引起许多种具有传染性的良性和恶性肿瘤,在自然条件下,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其次是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瘤等生长抑制、免疫抑制性疾病。
自1868年Rolo报道淋巴肉瘤以来,禽白血病己分布于世界各地。
我国1999年首次在江苏和内蒙古等地肉鸡群中发现有髓细胞性白血病。
2009年至今,全国各地养禽场(主要为蛋鸡场)陆续暴发禽白血病,经查主要为J亚型ALV感染,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生产和经济损失。
1 形态结构与物理特性禽白血病病毒(ALV)隶属于禽反转录病毒科α型反转录病毒属,根据ALV囊膜蛋白抗原的结构特征,可分为A、B、C、D、E和J等6个亚型。
在电镜下观察ALV病毒粒子呈球形,半径为40~60纳米,呈正二十面体对称分布,有囊膜。
在蔗糖中的浮力密度区间为1.15~1.17克/米。
对脂溶剂和去污剂敏感,紫外线对ALV影响不大,pH对病毒的保存有一定的影响,pH超出5~9时病毒易被灭活,对温度非常敏感,50℃8分钟或60℃30秒即可灭活,-80℃低温可长时间保存,因此病毒常保存在低温冰箱或液氮中。
2 化学组成A L V成分主要包括30%~35%脂类、60%~65%蛋白质(其中5%~7%为糖蛋白)、2.2%RNA等。
禽白血病病毒基因编码区为gag/pro、pol和env基因。
gag/pro基因编码前体蛋白经过加工以后可以成为基质蛋白p19、衣壳蛋白p27、核衣壳蛋白p12、蛋白酶p15和部分多肽物质。
p19作为一种基质蛋白,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与病毒出芽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p27是病毒核心衣壳蛋白的主要成分,有许多易于检测的病毒抗原位点,是ALV的群特异性抗原。
p12是一种碱性蛋白,保守性较高,和基因组RNA相关。
禽白血病的总体分析.doc
禽白血病的总体分析概述:一、病原禽白血病病毒(ALV)属反转录病毒科、C型肿瘤病毒属禽白血病/肉瘤病毒君。
根据其对细胞的感染范围、干扰谱和囊膜抗原结构,可分A、BC、D、E、F、G7个亚群。
同一亚群的病毒能相互干扰,并有相同的血清中和能力。
A亚群常见,且与淋巴白血病最密切相关。
其他亚型群很少见。
禽白血病(AL)形成多种病毒的慢性传染性肿瘤病,它包括淋巴细胞白血病、成红细胞白血病、成髓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病、肾母细胞瘤、骨石病、血管瘤、肉瘤和皮瘤等。
肿瘤起源是局限性和多中心的,由聚积的大淋巴细胞组成,细胞处于原始发育阶段。
该殶毒抵抗力不强,不耐热,60℃7分钟可灭活;不耐酸碱,较耐紫外线,耐低温。
二、流行特点自然情况下感染鸡、鹌鹑、鹧鸪等,母鸡比公鸡易感,通常4~10月龄的鸡发病多,即在性成熟或即将性成熟的鸡群,呈渐进性发病;不同品种的鸡其易感性差异很大,AA鸡和艾维茵鸡易感性高、罗斯鸡、新布罗鸡和京白鸡易感性较低。
本病经接触水平传播,通过蛋垂直传播是主要形式。
感染母鸡经蛋排毒给鸡胚,18月龄的蛋鸡排毒率最高,使初生雏鸡感染,让其终身带毒,增加该病的危害性和复杂性。
应激因素有患寄生虫病、饲料中缺乏维生素、管理不良等都可促使本病发生。
冬春多散发。
发病率低,病死率5~6%。
三、主要症状淋巴细胞白因病:潜伏期长达14~30周。
多见此型,性成熟期发病多。
表现为一般症状,如冠苍白、皱缩或发绀,减食,消瘦,虚弱,打瞌睡,卧伏,腹部膨大,按压可摸到肿大的肝,多衰竭残废。
成红细胞白血病:分增生型和贫血型两种。
增生型鸡冠菜苍白或发绀,消瘦,倦怠,腹泻,多个毛囊出血,血液中红细胞增多,病程几天至数月;贫血型鸡冠淡黄色或白色,衰弱,无力,贫血明显,病程较短。
成髓细胞白血病:症状与成红细胞白血病相似,病程较长。
骨髓细胞病:骨髓上常见骨髓细胞增生形成肿瘤,表现鸡头部出现异常突起,胸骨和肋骨也有突起,病程较长。
自然发病少。
四、剖检特征肝、脾、肾、卵巢和法氏囊等器官有淋巴瘤,病变呈白色到灰白色,有弥漫性或局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变化 • 肝脏弥漫性肿大,表面形成大小不一的结节状肿瘤, 单个存在或密集分布; • 脾脏肿大,表面和切面有灰白色肿瘤,法氏囊肿大; • 此外,肾、肺和心有时也发生肿瘤。
2.成红细胞性白血病 (AEV)
以上的高产鸡。
·此病比较少见。通常发生于6周龄
·临床上分为两种病型:增生型和
贫血型。
病鸡羽毛 囊常因血 液凝固不 良而出血
3.分子生物学检测方 法 • 直接PCR法 • RT-PCR法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五 防制
防制要点
• 由于本病垂直传播占主要位置,先天感染的免疫耐 受鸡是最重要的传染源,所以疫苗免疫对防制的意 义不大,目前也没有可用的疫苗。减少种鸡群的感 染率和建立无白血病的种鸡群是防制本病最有效的 措施。 • 目前通常的做法是通过检测和淘汰带毒母鸡以减少 感染。 • 由于刚出雏的小鸡对感染最敏感,故应在每批之间 对孵化器、出雏器以及育雏室进行彻底清扫消毒。
5.抵抗力
·白血病/肉瘤病毒对脂溶剂和去污剂敏感,对热的抵抗力弱。 ·病毒材料需保存在-60℃以下,在-20℃很快失活。 ·本群病毒的pH5~9稳定。
二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传播方式 感染方式
1.易感动物
鸡是本群所有病毒的自然宿主,所有品系肉用鸡都易感,蛋用型鸡 较少发病。如Rous肉瘤病毒(RSV)宿主范围广,野鸡、珠鸡、鸭、鸽、 鹌鹑、火鸡和鹧鸪人工接种均可引起肿瘤。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鸡对病毒 感染和肿瘤发生的抵抗力差异很大。
目录
一 病原学
二Hale Waihona Puke 流行病学 三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四 诊断
五 防制
一 病原学
病原 生物学特性 抗原性 培养特性 抵抗力
1.病原
• ALV是反转录病毒科,禽C型 反录病毒属的病毒,俗称禽 C型肿瘤病毒属。 • ALV病毒粒子直径80~120nm, 由外部的囊膜和内部电子致 密的核心构成,核心直径 45nm,病毒囊膜上有放射状 突起,直径约为8nm。ALV的 基因组是两分子的单股、正 链、线性RNA组成的二聚体, 单体长为7~11Kb.
•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环境控制水平
饲养、生产以及经营等场所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农业部15号令)的要求, 并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饲养场实行全进全出饲养方式,控制人员出入,严格执行清洁和消毒程序。
• 加强消毒管理,做好基础防疫工作
各饲养场、屠宰场(厂)、动物防疫监督站等要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管理制度。
一是检测ALV主要基因gag, pol和env编码的一种或多种特异性蛋白;
二是用PCR检测特异性的前病毒DNA或用RT-PCR检测病毒的RNA序列; 三是采用ELISA方法检测p27抗原来确定病毒是否在细胞上增殖,也可以利 用各亚群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使用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来检测病毒。
J亚群的分离鉴定: 疑似患病鸡的血清、血浆、血液、肿瘤组织、骨髓、脾脏、
·症状:两者前期均为嗜睡、鸡冠
稍苍白或发绀;后期下痢、消瘦、 部分毛囊出血。
精 神 沉 郁 、 鸡 冠 苍 白 、 皱 缩
病理变化 • 增生型的特征性肉眼病变是肝、脾、肾呈弥漫性肿 大,呈樱桃红色到暗红色,有的剖面可见灰白色肿 瘤结节。 • 贫血型病鸡的内脏常萎缩,尤以脾最明显,骨髓色 淡呈胶冻样。
• ALV诊断主要根据流行病学和病理学检查进行判断。 LL需与马立克氏病(MD)进行鉴别诊断。
1.病毒的分离鉴定
ALV检测最常用的样品为全血、血浆、血清、泄殖腔和阴道拭子及肿瘤。分
离病毒还可以采用以下材料:新鲜的蛋清、10日龄阳性鸡胚、羽髓及精液。
绝大多数ALV毒株接种细胞后均不能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因此,检测ALV 主要根据以下方法:
2.传播方式
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
(L. N. Payne & V. Nair,2012)
3.感染方式 • 无病毒血症又无抗体(V-A-) • 无病毒血症而有抗体(V-A+) • 有病毒血症又有抗体(V+A+) • 有病毒血症而无抗体(V+A-) • 先天感染的胚胎对病毒产生免疫耐受,出壳后成为 V+A-鸡,血液和组织含毒很高,到成年时母鸡把病 毒传给子代有相当高的比例。 • V+A-鸡死于LL的比V-A+鸡高出几倍。
3.抗原性
根据病毒包膜蛋白的抗原性差异、病毒干扰实验、宿主范围等生 物学特性,将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分成A-J共10个亚群,其中A, B, C, D, E和J亚群的宿主是鸡(Darcel et al., 1973 )。
禽白血病病毒A, B, C和D亚群主要诱发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J亚 群主要诱发髓细胞性白血病。临床上较常见A和J亚群病毒感染病例, 而B亚群病毒感染引起的自然病例较少见。B亚群禽白血病由禽白血病 病毒B亚群(ALV-B)引起,主要造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肉瘤。
肝脏以及排泄物等都可以在处理后接种到成长至70-80%的单层
CEF或者DF-1细胞上,在进行培养复制病毒9天以后,对接种病
料的细胞上清进行ELISA检测ALV的群特异性抗原p27,若是结
果呈现阳性,即可初步判定鸡体中存在ALV的感染。
2.血清学检测方法 • 病毒中和实验(NT) • 琼脂扩散实验 • 免疫荧光检测方法(IFA)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
脾脏 表面 有弥 漫性 或结 节性 肿瘤 增生
脾 脏 切 面 干 酪 样 坏 死
5.ALV-J • ALV-J感染发病可发生在4周龄或更大日龄的肉鸡。 • 4-20周龄病鸡在肝、脾、肾和胸骨可见病理变化。 • 组织病理学变化特征是肿瘤由含酸性颗粒的未成熟 的髓细胞组成。
四 诊断
病毒的分离鉴定 血清学检测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
三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成红细胞性白血病 成髓细胞性白血病 骨髓细胞瘤病 ALV-J
1.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LL) • LL的潜伏期长,自然病例可见于14周龄后的任何时 间,但通常以性成熟时发病率最高。 • LL无特异临诊症状,一旦出现临诊症状,通常病程 发展很快。 • 可见鸡冠苍白、皱缩,间或发绀,食欲不振、消瘦 和衰弱。腹部增大,可触摸到肿大的肝、法氏囊或/ 和肾。 • 隐性感染可使蛋鸡和种鸡的产蛋性能受到严重影响。
3.成髓细胞性白血病(AMV) • 此型很少自然发生。 • 临床表现为嗜睡,贫血,消瘦,毛囊出血,病程比 AEV长。 • 病理变化:在肝脏偶然也见于其他内脏发生灰色弥 散性肿瘤结节以及关节病变。
4.骨髓细胞瘤病
• 此型自然病例极少见。 • 全身症状与AMV相似。由于骨髓细胞的生长,头部、胸部和跗骨异常突起。 • 病理变化:骨髓细胞呈淡黄色、柔软脆弱,脾脏切面呈干酪样坏死,呈弥散或结节 状,且多两侧对称。
4.培养特性
肉瘤病毒可在CEF上生长,产生 转化细胞灶,常用于病毒的定量测定。 包括LLV在内的大多数禽白血病病毒 可在敏感的CEF上复制,但不产生明 显的病理变化。 本群的肉瘤病毒, 接种11日龄 鸡胚绒毛尿囊膜,在8d后可产生痘斑; 接种5~8日龄鸡胚卵黄囊则可产生肿 瘤;接种1日龄雏鸡的翅蹼,也可产 生肿瘤。
(核心结构由二倍体RNA和核衣壳、 反转录酶以及整合酶组成。)
2.生物学特性
病毒RNA基因组的结构基因顺序从5’端到3’端为gag-pol-env, 分别编码群特异(gs)抗原、依赖RNA的DNA聚合酶(反转录酶及p32 整合酶)和囊膜糖蛋白。 基因组的大小约为7.2Kb。gag基因编码至少4种非糖基化蛋白质, 其中包括主要gs抗原p27。env基因编码两种糖蛋白,其中包括决定 亚群特异性的gp85和跨膜蛋白gp37。
• 加强监测工作,接受防疫机构监督
养禽场应做好死亡鸡肿瘤发生情况的记录,并接受防疫监督机构监督。
• 加强引种检疫,从源头控制传播
国内异地引入种禽时,应经引入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核标准,并取得原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 构出具的无禽白血病证明和检疫合格证明。
谢谢!
禽白血病
2017年4月
禽白血病
禽白血病(Avian Ieukosis,AL)是一类由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家禽多 种肿瘤性疾病的总称。在自然条件下以淋巴白血病(LLV)最常见,其他如成红 细胞白血病(AEV)/成髓细胞白血病(AMV)/髓细胞瘤/纤维瘤和纤维肉瘤/肾母 细胞/血管瘤/骨石症等出现频率很低。(刘功振,2010) 大多数肿瘤侵害造血系统,少数侵害其他组织。 由于禽白血病病毒与禽肉瘤病毒在理化特性、病毒形态以及致病性等方 面具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因此常常统称为禽白血病/肉瘤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