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魏晋至隋唐五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魏晋至隋唐五代的语言研究
第一节音韵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魏晋以后音韵研究兴盛的原因
二反切的产生
反切是我国古代给汉字注音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两个汉字来拼读另一个汉字的读音。反切两字连用,大概始于唐宋间。陆德明、张守节认为反切创自孙炎。孙炎三国时人,出生于东汉末年。反切产生于东汉末年,曹魏以后才得以推广。
关于反切起源,有外来和土生两派意见。外来派认为出自西域,土生派则认为古代的合音字即反切之始。
反切产生的原因当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去分析。
反切创立在我国语言学史上,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三四声的发现
古人对汉语声调是有所察觉的。
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虽然是周颙、沈约等人确定的。
四声的建立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四《声类》和南北朝韵书
第二节颜之推的语言文字研究
一颜之推简介
二颜之推的方言研究
三颜之推的文字训诂研究
第三节《切韵》和唐代韵书
一陆法言的《切韵》
1 作者及写作背景
2 《切韵》内容和体例
3 《切韵》的地位和影响
《切韵》在汉语史和中国语言学史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二唐代韵书
1 王仁煦的《刊谬补缺切》
2 孙愐的《唐韵》
3 李舟的《切韵》
第四节字母和等韵之学的产生
一字母的创制
音韵学中,表示声母的代表字叫“字母”,简称“母”,又叫“纽”。
与《切字要法》相比,守温的贡献有:
1 守温为每一个声母规定了一个固定的代表字,这个字代表了整个的一类声母,
有相当于音标的作用。《切字要法》只是任意罗列两个双声字。
2 守温首次明确地按照发音部位对声母进行了分类,分出了唇、舌、牙、齿、喉音。
3 开始按照发音方法区分字母,在喉音下进一步区分为喉中音清和喉中音浊两类。为以后三十六字母系统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等韵之学的兴起
等韵学大盛于宋元以后,产生于唐代。
以等分韵进而发展为等韵图。等韵图实际上是以声韵调相配合的拼音表,把每一个字(以韵书小韵的领头字为代表)的音节结构用图表的方式全面展示出来。
第五节魏晋至唐代的训诂学
一魏晋至唐代的训诂学概述
1 扩大了古书的注解范围。
2 训释的重点由汉代主要偏重于字义的解释,转向为重视义理的阐发
3 出现了“义疏”和“集解”。
4 出现了大量的训诂学专著。
二郭璞的《尔雅注》《方言注》
三《五经正义》和《文选注》
四张揖的《广雅》
五《经典释文》和《一切经音义》
第六节魏晋至唐代的文字学
一《字林》和《玉篇》
二唐代正字法著作
三李阳冰对《说文》的刊定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