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及其当代价值剖析共41页文档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孝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维系统治(“家国同构”,混淆群己权界,公私互犯)的最 根本的礼教准则,是汉民族家庭美德与传统文化罪恶糟粕 极具争议和威力的混合体。需要明辨的是,理论上及现实 中的儒家孝道体系是中国特色封建专制主义社会历史的产 物,并非人类的所谓“普世伦理”或“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客 观真理。
二十四孝,讲的是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在不同环境下、用不 同方式行孝的故事。鲁迅先生当年曾经点评过二十四孝图,他说, 有些故事可以勉强效仿,有些照着做,会有丢掉性命的危险,还有 的,会让人非常反感。 二十四孝图是中国的一个传统文化,它提孝道呢,是我们自周 代以来就开始逐渐建立的一个观念,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它起 到的作用肯定是不可低估的。二十四孝图,是从元代之后逐渐积累 起来的,它里头按照我们现在一般的认知呢,确实是有一些糟粕, 比如说“郭巨埋儿”,这些肯定都是有糟粕的。但是它总体的意图是 好的,就是教人尽孝。只是有一些具体的事例,时过境迁。我们必 须要明白一点,就是道德呢,是有时效的。就在历史上的道德我们 今天看有时候不道德,那今天重提二十四孝,我觉得总体精神没有 问题,但是具体的事例要分析,有的事例我觉得应该是可以从中国 古代中找到一些其他的例子替换,但是它提倡的是一种精神,这种 精神对我们民族的孝道的再度推行,对我们维系社会总体的秩序的 良好和安定,我觉得还是有好处的。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 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 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 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 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 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 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 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 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 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 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 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握,是其特有的本体论和方法论。
实际上,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其早期的思想文化成果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物活论”倾向,就是把世界上各种事物理解为具有灵魂和活力的有机整体,比如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中国古代的“天人感应”学说,等等。
近代科学出现之后,机械论世界观在西方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出现了用物理和化学规律解释生命有机特征的“还原论”,比如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笛卡儿就曾认为“动物是机器”,后来拉美特利认为“人是机器”。
尽管有些哲学家如莱布尼茨、怀特海、汉斯·尤纳斯等人一直在从不同角度研究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但对现代社会发展影响有限。
这种对事物的有机联系的忽视,与西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临界效应”之前的线性发展模式是相适应的。
“临界效应”出现后,需要调整的不仅仅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更多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因而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握就成为重要的理论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对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握方面有自己的特色。
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将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称为“相互联系的思维”。
他指出:“象征的相互联系或对应都组成了一个巨大模式的一部分。
事物以特定的方式而运行,并不必然是由于其他事物的居先作用或者推动,而是由于它们在永恒运动着的循环的宇宙之中的地位使得它们被赋予了内在的本性,这就使得那种运行对于它们成为不可避免的。
”这里的核心范畴是“位”,它决定了事物在有机联系的网络中所具有的“内在的本性”和应有的特定运行方式。
如果它追求不适当的位置,或不以应有的方式运行,就会受到有机联系的网络中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失去其现有地位。
这种对事物本性的理解,简单地说就是将对象事物放到世界的普遍联系的网络中加以认识,用事物之间各种有机联系来规定对象事物的属性和特征。
这同西方传统文化将对象事物孤立起来进行“定格”考察的逻辑分析方式是大相径庭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它包括了儒、道、佛三大思想体系,以及传统的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是现代价值观的重要来源。
一、儒家的价值观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其核心价值是仁、义、礼、智、信。
仁是爱人,义是正义,礼是礼貌,智是智慧,信是信用。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倡导人们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社会行为。
二、道家的价值观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大体系,其核心价值是道、德、无、静。
道是宇宙的本源,德是人类的行为准则,无是万物之源,静是心灵的宁静。
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人们要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
三、佛家的价值观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佛教的核心价值是慈悲、智慧、戒律、净土。
慈悲是对众生的关爱,智慧是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戒律是佛教徒的行为规范,净土是佛教徒追求的理想世界。
佛教强调内心的修行和超脱,倡导人们要熄灭贪嗔痴,追求内心的清净和平和。
四、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包括了诗词、书画、戏曲、建筑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例如,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书画中的线条和墨色,戏曲中的唱腔和表演,建筑中的布局和装饰,都蕴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五、中国的传统历史中国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智慧。
中国的历史不仅包括了古代的历史,也包括了近现代的历史。
中国的历史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历史,人们可以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也可以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观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
传统文化是现代价值观的重要来源,现代价值观也要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中国国学文化的精华与当代价值
中国国学文化的精华与当代价值中国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包括了诸多的学术理论、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
这些传承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影响至为深远。
本文将从中国国学文化的精华和当代价值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中国国学文化的精华1. 论语《论语》是中国的一部经典著作,在整个中华民族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其内容主要对儒家的思想、道德伦理提出了深刻的论述,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大学《大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在中国国学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其主要讲述了人生的进修之道,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着实质性的作用。
3. 诗经《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诗歌总集之一。
其中的许多篇章,被后人奉为经典,上至庙堂,下至百姓,几乎人手一册。
其内容主要以抒发人们的情感为主,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注入了真挚的情感力量。
4. 中庸《中庸》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其主要内容是阐述人的修养之道,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影响,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理论动力。
二、中国国学文化的当代价值1. 人文关怀中国国学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人文精神和关怀,这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适用于当代社会。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以帮助我们互相理解和关爱。
2. 环保中国国学文化中强调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应用。
国人对环境污染的反感,可以认为是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一思想的具体表现。
中国国学文化中的环保理念,对当代社会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3. 国际关系中国国学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特别注重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中,这一思想同样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 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 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 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一)历史悠久,绵延不绝 (二)兼容并蓄,包容融合 (三)持中贵和,追求和谐 (四)以人为本,道德至上 (五)求是务实,注重实用
由于华夏族、汉族多在黄河中下游建都,并不 断扩大活动范围,因而称黄河中下游为“中 国”。古代所说的“中土”、“中州”、“中 原”等词含义相同。
2、“传统”
《辞海》: 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
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 以及行为方式等。
3、“文化”
《辞海》:
❖ 广义的文化(大文化)指人类 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 孔子:“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 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个人修养上——“中庸之 道”。 何谓“中庸”?宋代理学家解释,“不偏 之谓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正道,庸者天 下之定理。”“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一)历史悠久,绵延不绝
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 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 五千年的国家史”。
(二)兼容并蓄,包容融合
1、佛教的中国化
“佛教的中国化”,是指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国 之后,经过发展演变而最终变成了中国的佛教。 佛教最早是在西汉未年从印度传来的。佛教传 入中国经历了一千多年后,到了宋朝,出现了儒、 释、道三教合流的现象,即“三教合一,多元 一体”。 南宋孝宗皇帝说:“以佛治心,以道 治身,以儒治世”。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第一篇: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民族自觉正在日益高涨,本土化的要求愈益强烈,和而不同的世界文化将变得越来越相异相生,丰富多彩。
因此,我们不仅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积极吸收当今世界先进文化,更应该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借以构建并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意义到底是什么呢?第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尊和自信的源泉,也是实现民族伟大振兴的根基和精神动力。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深厚民族特点的独自体系,蕴含着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质,凝聚了中华儿女千百年来形成的生存智慧和精神力量。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且也是中华民族拥有强大凝聚力的内在根源,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1]由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激发民族成员的归属意识、进取意识和奋斗意识,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因此可以形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品质,这是我们赖族,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正当中国现代化进程快速和成功发展之时,对于这个近代以来曾遭受了沉重屈辱和曲折的民族而言,大力弘扬自己优秀传统文化,既体现着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意味着民族自尊与自信的高扬。
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极富包容会通、与时俱进精神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来源,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土壤和现实环境,它能够服务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并能够增强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感召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8000多年的文明史,孕育了丰富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并得到传承的一系列思想、价值观念、文艺表现、文化规范等文化形态。
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智慧和精神财富,具有无穷的历史价值。
中国的诸多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道德经》等,成为全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思想遗产;宋元明清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则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中国传统文化也蕴含了对于社会、家庭、个人的思考和尊重,这些都是历史上所留下的贵重文化遗产,值得珍爱和传承。
2.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中国的传统文化涵盖了丰富多彩的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绘画、书法等艺术形态,其中包含的美学价值深远而广泛。
传统文化提倡“以德养文”,注重人文精神和艺术的内涵,以人为本、以情为基础,体现了一种具有人文关怀和深刻的精神体验,正是中国传统古典文学和艺术的重要特征。
例如,中国古典诗词、文言小说、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都注重表现人性的内在情感,并将人的情感与审美形式结合在一起,产生了深刻的思想和感受,成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强调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也体现了一种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审美特征。
3.传统文化的道德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自律,重视培养孝顺、勤俭、诚信、责任感等一系列传统道德观念。
这些道德观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的一种伦理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卓越。
例如,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孝道的传承与实践是中华文明的特征,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因此,中华民族也自古以来一直讲究孝道,并将其变成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道德伦理。
4.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承载着一种社会价值,对于当代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独特的文化特质,凝练了丰富的思想理念精华,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这些方面构成了优秀传统文化极具辨识度的标签,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切入点。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特质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地理环境和气候会极大的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及其特征。
中华文化诞生于华夏大地,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结构与历史背景对其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是使之呈现出独特文化特质的重要基础。
从中华大地的独特风貌来看,中国的自然环境相对封闭,漫长的海岸线,高耸的山脉、奔腾的江河、广袤的草原、沙漠将中华大地勾勒起来。
而西高东低富有层次感的地势、处于中纬度的显著季风气候为古代中华民族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相对独立安全的广阔空间,既奠定了不同地域形成丰富多样的思想文化的基础,也对其产生发展、相互间交流融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中国古代经济形态角度来看,由于气候、土壤、水利等方面的环境差异,逐渐形成了东中部的广大地区适宜农耕生产,西北部地区则适宜游牧生产的人文社会生产景观。
从总体上来看,中华民族自古就把“农”视为“立国之本”,形成了以农耕经济为主的经济形式。
中华民族从社会结构角度看,经过漫长的原始社会积淀,中华民族在中原沃土上形成了传统农业模式为主、由血缘家族组合而成的农村乡社,并沿袭了以血缘为纽带的严格的主从、嫡庶、长幼宗法等级结构。
另一方面,中华大地幅员辽阔,物质条件相异,形成了高原区牧畜,林区捕猎,沿海及水乡捕鱼等多样性的生产生活方式,并逐渐发展出货通天下的商业等。
这些经济形态既相对独立,又与农业形成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关系。
因此,中华民族在繁衍发展中形成的传统文化是根植于农耕社会的基础之上的,由于人们对“天”的仰赖、敬畏和亲切,由于生活方式的自给自足、多样共存,由于民族对于稳定、统一的国家的期待,因而孕育出以“天人合一”为代表的追求和平、崇尚道德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务实精神、中庸之道、尚农重农思想、集权主义与民本主义、以及乐天安土的生活情趣,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多元化民族分支,使中华文化多彩多姿,呈现出各民族向心力不断增强和多元文化类型持续融合的趋势,培养了中华民族对乡土深切的依恋和对祖国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就是以次递进的三句话:“国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人以德为本”的贵德思想、“德以孝为本”的重孝思想一、树立“国以人为本”的爱民思想。
孔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不仁得国者、有之矣;不仁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晋朝的陈寿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但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都奉行“国以官为本” 的“官本位”贱民思想,“民以君为天” 的“君权神授” 的皇权思想。
解放后六十二年来:1949—1978年三十年“以阶级斗争为纲”。
1979—2002年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2003年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主张“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这才真正回到老祖先提出的“国以民为本”的正确轨道。
但“官本位”、“唯我独尊”的封建特权思想,至今阴魂不散,仍需彻底批判。
二、树立“人以德为本”的贵德思想。
孔子曰:“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富润屋、德润身”。
孟子曰:“贵德而尊士”,“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孔子曰:“崇道贵德”。
道是什么?“一阴一阳谓之道”。
由此可见,道——就是自然万物运行的客观规律即天道;孟子曰:“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我们的老祖先从天道悟出人道即人一生下来就面临着五种人伦关系之道,就是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君臣。
德是什么?德就是按客观规律做事、顺人伦之道做人。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妻从、朋诚、友信、君仁、臣忠。
正如孔子曰“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顺人伦之道做了就是有道之人、有德之人,否则。
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中华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最为精髓的文化之一,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瑰宝。
它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根基,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中华传统文化仍然具有不可替代和重要的价值,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传统文化是一种精神财富。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哲学、文化、宗教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许多深刻的思想。
其所含的人文关怀、生命意味、美学价值等,都具有深刻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这种精神财富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够适应人类多元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
传统文化是一种思想贡献。
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对人们将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具有深远的思想意义。
传统文化总结了几千年的人类智慧和思维,代表着中华民族历史深度和高度的结晶。
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内容的伟大,还在于它所能传承给人们的道德准则和思想理念。
如儒家思想赞扬“仁者爱人”、“为政之要,在于得民心”等理念,道家思想阐述“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宗旨,而佛家思想则提出“万法皆空”、“因缘即是如来”等哲理。
这些思想理念能够帮助人们在现代化的步骤中找到文化自信,面对未来世界的挑战。
他们能够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对于现代人的成长和道德教育有着深刻的启迪和引导作用。
传统文化是一种审美体验。
如诗词、音乐、戏曲等传统艺术,多源于古代的文学、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有着适应不同阶层的文化需求的特点。
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是一种审美方式。
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极富魅力的审美体验。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艺术形式不断地革新和发展,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是一种历史基因。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生命的一部分。
通过传统文化,我们能够看到中国文化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演变的轨迹。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丰富的文化之一,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无论是在历史、哲学、艺术还是道德伦理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在当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依然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可以为人们提供启示和指导,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当代人们探索自然和追求内心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被视为一个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种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也可以为当代社会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启示。
通过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明白保护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社会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的礼仪与道德观念,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礼仪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社会秩序和和谐的基石,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关爱和互助。
在当代社会,礼仪的精神可以为社会提供一种凝聚力,促使人们建立起互信、尊重和友善的关系。
同时,传统道德观念中的“仁爱”、“忍让”、“诚信”等价值观,对于当代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公德的提升也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育,我们可以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道德素养,培养诚信、友善和宽容的品质,建设一个和谐与共存的社会。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灵修养和崇尚美的价值,对于当代社会的个体成长和精神寄托也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修身养性,提倡内外兼修的思想。
通过修炼自己的心灵,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境界,培养一颗宽容、豁达的心态。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也为人们提供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指引。
传统文化中的书画、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也为当代社会的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通过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追求,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提升审美情趣,培养人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及其当代价值共41页PPT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பைடு நூலகம்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及其 当代价值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谢谢!
41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及其当代价值PPT文档共41页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精神及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精神及现实意义80年代后期上高中、大学的时候,正值“言必称希腊”的社会背景,对于西方文化多少有些了解,但总觉得他们的思想和实际生活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故而转向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参考,在这种相互比较中更准确地把握了西方文明特别是西方哲学的某些观点,同时也在这种相互比较中更倾向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契合,因为他们更适应于指导我们的生活,更实用于规划自己的未来,由此便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志得意满、春光明媚的时候,喜欢看儒家之学、墨家之学和法家之学去鼓舞斗志,在遭受挫折、失意落泊的时候更喜欢用道家之学、佛家之学去抚慰心灵。
由于自己曾经是一个军人,对于兵家文化更情有独衷,由于经常要面临战争的四大要素即生死、受累、必然与偶然性的考验而去严格训练、磨励意志、丰富文化、培育气质、全面素质,由此而对于杂家文化也有所了解。
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军旅时期一个人在甘肃靖远黄河边学习鬼谷、吴子、赵蕤的情景:一个人面对着滔滔黄河发呆,一个人看着黄河边小草惊奇,一个人在空旷的西部看天,一个人在荒谅的河边思地,更多地是所有的一切都和自己当时的心情、现实和未来关联。
现在每每回想起来,都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情感。
我是学理工科的,但却对人文科学有着无比的热爱和独钟,经常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纲举目张但不能得!经常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论推证但不所得!经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想在现代进行应用指导自己的未来但收效甚微。
但不管怎么说,由于一种原始的情感因素,始终没有放弃,也许在潜意识中还在继续前行……。
时间走过,如驹过隙;空间转换,走南创北;人生如海,苦笑满怀。
5000年的中国文明史,博大精深,从未间断。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主要精神及其现实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想用一篇博文去总结也许狂妄,但如果为了自己心灵纷扰的慰藉未尝不能估且试之。
在网络上发现了一幅传统文化结构图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同时结合系统科学的很多理论我也心里验证可得。
新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新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王杰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主讲人简介:王杰,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中外哲学教研室副主任。
同时还兼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实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普及委员会委员,现代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领导决策参考》专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客座教授等学术职务。
在《哲学研究》、《理论前沿》、《新视野》、《齐鲁学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杂志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及图书评论150余篇。
出版《荀子注释》(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儒家文化的人学视野》(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等著作,主编了《古今中外争鸣集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反贪历程》(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等著作。
今天这次课给大家交流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这个问题,我们知道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参天大树,任何的外来文化都要汇入我们中国文化的主流中,在这个时候我们中国人很少能够反思自己的文化,即使有一些反思也不是一种根本性的反思。
那么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船坚炮利、鸦片和廉价的商品打开了中国的国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由一个强势的国家一夜之间变成被人任人宰割的羔羊,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有一批的仁人志士开始思考我们的文化究竟怎么了?我们的国家究竟怎么了?那么思考的结果把中国近代被动落后挨打的这个板子就打到了传统文化的身上,打到儒家文化的身上,也打到了孔夫子身上,所以他们承担了中国近代被动落后挨打的总的责任。
所以我们这个民族从鸦片战争以后,就试图以最大的都有各种能力、各种方法来毁灭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
所以一百多年的去中国化,对我们这种民族造成了许许多多匪夷所思的事情,造成了数典忘祖的仪态,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没有感情,没有知识,无知无为的一代,完全西化的一代。
那么一百多年的去传统化我们的目标达到了吗?没有,让我们现代人和传统之间有了很深很深的隔阂,没有心灵的沟通,所以把传统的东西当成封建的垃圾、保守的东西给抛弃掉了,所以一百多年的反传统,并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那么结果呢,我们说孔夫子依然和我们面对着微笑,三国、红楼、西游、唐诗、宋词、元曲,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