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建议讲解
适应气候变化的具体策略有哪些?

适应气候变化的具体策略有哪些?
适应气候变化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之一,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适应策略:
1. 提高气候变化意识:通过教育、宣传和公众参与,提高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
2. 加强灾害预警和应对能力:建立有效的灾害预警系统,提高应对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对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其抗灾能力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例如,建设防洪工程、改善排水系统、加强建筑物的抗风能力等。
4. 保护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如森林、湿地和珊瑚礁等,以提供生态服务功能,如水源保护、土壤保持和气候调节等。
5. 发展可持续农业:采用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技术和实践,如耐旱作物种植、水资源管理和土壤保护等,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6. 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
7. 城市规划和设计:采用适应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如建设绿色城市、改善城市通风和遮阳等,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和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8. 改善健康和医疗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如加强对热浪、空气污染和传染病的监测和应对能力,提高医疗系统的适应性。
9. 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合作和共享经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推动全球范围内的适应行动。
这些策略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目标。
同时,适应策略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具体情况进行定制和调整,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与策略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与策略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大挑战,对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严峻挑战,我们需要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和采取相应策略。
本文将探讨减缓气候变化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与策略,并提出具体的行动建议。
一、减缓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与策略减缓气候变化是指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不利影响。
以下是一些减缓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与策略。
1. 转向清洁能源:应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清洁能源。
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2. 节能减排: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运用节能技术和设备,推广节能灯具、高效家电等,改善能源消耗模式。
3. 加强森林保护:森林具有良好的碳汇作用,通过扩大森林面积、开展森林植树造林等活动,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4. 推进低碳发展:加强碳排放监管和管理,推动企业和行业实施低碳技术和生产方式,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模式。
5. 国际合作与协调:气候变化是全球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
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合作项目和资金援助,对于推动气候变化的减缓至关重要。
二、适应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与策略适应气候变化是指通过增强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的抗灾能力和适应能力,减轻气候变化对人类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以下是一些适应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与策略。
1. 提高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加强气象监测预警,提高对气候灾害的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
通过提前预警和应急措施,减少气候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完善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方案,增加抗旱能力和调节能力,防止洪涝灾害。
3. 推动农业适应: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抗逆作物品种,加强农作物灾害防控和耕地保护。
同时,加强农业气象监测和农业保险制度建设,为农民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4. 建设生态城市:通过规划建设生态城市,提高城市抗灾能力和适应能力。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独特魅力的大国。
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我国政府和全社会都积极行动,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推动绿色发展、加强国际合作等途径,为实现全球气候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政策引导1. 国家政策体系的完善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成为全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行动指南。
此后,又陆续发布了《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文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2.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让生态成为普惠的公共产品。
这一理念为我国绿色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
3. 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的设定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温室气体排放的管控工作,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作为实现气候变化减缓的关键举措。
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的报告》,明确提出我国要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快实现低于峰值水平。
2018年,全国碳市场交易平台上线运行,成为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平台。
二、绿色发展1. 能源结构的调整能源是影响气候变化的最大因素之一。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单一,以煤炭为主。
为此,我国加大了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尤其是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投资扶持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清洁能源得到了快速发展。
2. 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高效节能技术、洁净煤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
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我国企业通过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实现了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的目标。
3. 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我国通过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等手段,加强了生态环境的维护和修复。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八个适应策略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八个适应策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我们人类也必须采取适应策略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更好地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本文将介绍八个适应策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策略一:改善能源效率要应对气候变化,我们首先要从改善能源效率着手。
通过使用更高效的电器设备、建筑设计和交通工具,我们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推广节能意识和行为,例如合理使用电器、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也是重要的一环。
策略二: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力能等清洁能源,我们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进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政府和企业应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推动其在能源供应中的占比逐渐增加。
策略三:保护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对于稳定气候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保护森林、湿地和珊瑚礁等脆弱的生态系统。
这些生态系统能够储存和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稳定全球气候。
同时,生态系统的保护还能提供饮用水、食物和其他资源,为我们提供生活的基础。
策略四:建立适应性农业系统气候变化会对农业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适应变化的气候条件,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建立适应性农业系统。
这包括改良作物品种、改进灌溉和耕作技术,以及提供农业保险等措施,确保农民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保障粮食和农产品的稳定生产。
策略五: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气候挑战。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我们应该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适应性。
这包括改善城市绿地覆盖率、加强排水系统、建设低碳交通网络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减少城市内的热岛效应,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策略六:加强灾害防范和应急响应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洪水、干旱和飓风等。
为了减少灾害的危害,我们应该加强灾害防范和应急响应的能力。
这包括提前制定灾害预警机制、改善防洪设施、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等措施,以应对灾害带来的挑战。
气候变化应对方案

气候变化应对方案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和海平面上升等现象的日益严重,必须采取行动来应对这个问题。
以下是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减缓气候变化,必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政府应该制定并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鼓励人们使用清洁能源,限制高污染的工业排放,提高车辆尾气排放的标准等。
2.推广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支持,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并制定政策以鼓励人们使用可再生能源。
此外,个人和企业也应该积极采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提高能源效率:能源的高效利用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
政府可以推动能源效率的研究和开发,鼓励人们使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制定法律法规以限制能源浪费行为。
企业和个人在选择使用设备和技术时应关注其能源效率,并采取合理的能源管理措施。
4.加强森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汇之一,对于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政府应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森林保护政策,限制乱砍滥伐和森林火灾,鼓励森林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此外,可以采取措施进行森林恢复和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提高碳汇的能力。
5.采取适应措施:气候变化已经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政府可以加强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改善水资源管理,提高农作物抗旱和抗洪能力等。
此外,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监测和研究,及时预警和应对,也是关键的适应措施之一6.国际合作: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来解决。
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也应发挥作用,提供支持和协调,加强全球气候治理。
以上是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
每个人和每个国家都应承担起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地球家园,为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个有效策略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个有效策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策略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
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百年一遇的洪灾等。
因此,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减排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首要措施。
首先,国际社会应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政策,促使企业和工厂采用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例如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工具的使用。
其次,人们也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能源的浪费,例如合理使用家电、减少汽车使用以及节约用水。
最后,还应倡导植树造林等行为,以增加森林的吸碳能力,达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的。
二、提倡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可行之道。
为了减缓气候变化,我们需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关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应加强对清洁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使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其次,应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促使企业采用低碳、高效的生产方式。
此外,还应鼓励人们采取低碳生活方式,例如骑行、步行、节约用水等,以减少个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应急响应机制面对日益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应加强应急响应机制,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首先,政府应加大投入,强化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发布气象预报,以便人们做出避险和应对措施。
其次,应加强灾害防治和救援能力,提高应对灾害的紧急响应能力。
此外,社会各界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培养人们在灾害发生时的自救能力。
四、加强国际合作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协议和政策。
同时,发达国家应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力度,帮助其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升。
此外,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转让,促进经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七个措施

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七个措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七个措施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的一个重大挑战,它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本文将探讨七个有效的措施,以解决这一全球性问题。
措施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元凶之一。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可以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其次,推广低碳生活方式,例如鼓励步行、骑自行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代替开车。
此外,加强工业和农业部门的污染控制,也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
措施二:保护森林资源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汇之一,它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促进气候的稳定。
因此,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禁止非法砍伐和限制森林资源的开发来保护森林。
同时,推动大规模的森林植树计划,以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碳汇能力。
措施三:提高能源效率能源消耗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提高能源效率是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能源技术,优化能源系统,减少能源的浪费。
此外,加强能源管理和监测,推广节能措施,也能够有效提高能源效率。
措施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之一。
通过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政府和企业可以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和鼓励,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研发力度。
措施五: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城市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集中地,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领域。
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改善交通和能源结构,可以实现低碳城市的建设。
例如,规划更多的绿色空间,推广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网络等,都是有效的措施。
措施六:加强国际合作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才能得到有效应对。
中国应对气候变暖的政策措施

中国应对气候变暖的政策措施气候变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和发展问题之一。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在应对气候变暖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降低碳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应对气候变暖的政策措施。
一、碳排放控制政策1. 碳排放配额制度:中国政府实施了碳排放配额制度,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根据这一制度,企业需要购买碳排放配额,如果超出配额则需要向政府支付相应的碳税。
这一政策激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降低碳排放。
2. 能源消耗总量控制:中国政府设立了能源消耗总量控制目标,鼓励推广清洁能源和能源节约技术。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中国可以降低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对气候变暖的贡献。
二、可再生能源推广政策1. 太阳能和风能优惠政策: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比如,对符合条件的太阳能和风能项目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降低企业和个人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成本。
2. 电动车普及计划:为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中国政府制定了电动车普及计划。
通过提供购车补贴和建设电动车充电桩等支持措施,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电动车。
电动车作为清洁能源交通工具,能够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三、森林保护与生态建设政策1. 国家森林资源保护计划:中国政府实施了国家森林资源保护计划,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通过加大森林植被恢复力度,提高植被覆盖率,中国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
2. 生态补偿机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实施了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地区进行补偿。
通过扶持生态农业和发展生态旅游等方式,鼓励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生态破坏。
四、国际合作与倡导1. 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与其他国家一起制定全球减排目标,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暖问题。
2. 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发布:中国定期发布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增强透明度和对外交流。
新时期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问题与建议

新时期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问题与建议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我国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显得尤为紧迫。
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之一,我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适应能力,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就新时期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建议。
一、问题分析1. 温室气体排放量大: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之一,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比重较大。
工业生产、能源消耗和交通运输等领域是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2. 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或者说原本稳定的气候条件遭到干扰。
暴雨、干旱、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引发洪涝、旱灾等自然灾害。
3. 能源结构不合理: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占据了能源消费的绝大部分。
煤炭的燃烧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进一步恶化。
4. 缺乏有效的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在政策法规、技术创新、社会公众参与等方面,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机制还不够完善,管理和协调不够有力。
二、解决方案1. 减排措施:加快能源转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煤炭消耗,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支持力度,推进核能、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2. 推进碳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定合理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推动企业逐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企业更加环保和绿色发展。
3.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控制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保护植被覆盖,恢复湿地,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4.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促进社会各界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关注和参与,形成合力,形成全民行动,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5. 提高国际合作水平: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充分利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国际平台和机制,分享技术和经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与我国应对策略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与我国应对策略分析一、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与趋势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发布的《2019年气候行动报告》,全球目前的气候变化已经趋向不可逆转,全球平均温度已经比工业化前升高了1℃,而到本世纪末可能会再升高1.5℃甚至更高。
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环境、人类健康以及经济发展都将带来不可预测的影响。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经济活动带来的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其中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的排放来自于能源消耗、化石燃料的使用、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
三、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与措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我国实行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和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我国通过实现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新能源和加强绿色低碳城市建设等措施,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比如,我国的电力产业逐步实现了从燃煤向清洁能源的转变。
(二)推广节能、资源回收利用节能减排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通过推广能源管理体系、实施能源效率标准、开展能源技术改造和推广清洁生产等措施,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实施综合利用资源、建设绿色低碳社区等举措,推动资源循环利用。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基本战略。
我国通过推进国土绿化、生态保护修复、推进资源环境制度改革等举措,加强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加强国际合作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同时,我国还在国际上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低碳绿色发展,推广可持续生产和消费。
四、未来的展望气候变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全球各方的共同努力。
当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展迅速,成效显著。
未来,我国还将继续加大应对气候变化的力度,深化技术创新、加大投资力度和建立更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等,为实现气候变化目标而努力。
应对气候变化的五项策略与方案

应对气候变化的五项策略与方案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日益严重,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采取积极措施来减缓和适应这一变化。
本文将介绍应对气候变化的五项策略与方案。
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首要任务。
为此,应采取以下策略和方案:1. 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量。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对能源消耗的监管和管理,推广能源节约技术,降低单位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 引导低碳生活方式:鼓励居民采用低碳出行方式,如骑自行车、步行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排放。
二、促进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
通过合理规划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以下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方案:1. 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同时,鼓励人们参与生态保护行动。
2. 推广循环经济: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
同时,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提倡低碳生活方式:鼓励人们减少浪费,合理使用资源,倡导绿色出行、健康饮食等低碳生活方式。
三、加强气候适应能力尽管我们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气候变化已经不可逆转,很多影响将在未来持续存在。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气候适应能力,应对可能发生的气候灾害。
以下是加强气候适应能力的策略和方案:1. 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完善气象监测和预警机制,提前预警气候灾害,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基础设施能够抵御极端天气条件,如加固抗震、防洪设施等。
3. 提高农业适应能力:通过改良品种、调整种植结构等方式,提高农作物对干旱、洪涝等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四、推动国际合作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单方面的努力都无法解决。
气候变化适应策略与措施

气候变化适应策略与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气候变化适应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策略与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自然资源管理、加强应急准备和提升公众意识。
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
各国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和采取技术措施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比如,加强能源转型,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倡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改善工业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低碳交通工具和节能建筑等。
二、提高自然资源管理气候变化对自然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提高自然资源管理能力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之一。
这包括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并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
各国应加强监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计划,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三、加强应急准备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和强度的加剧,加强应急准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各国应建立健全的早期警报系统,提前预警和应对极端天气事件,减轻其对人们生活和财产的影响。
同时,加强抗灾能力,对自然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灾害应对预案。
四、提升公众意识公众意识的提升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公众应加强气候变化知识的学习,并意识到个人行为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各国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鼓励公众采取更加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碳足迹。
结论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自然资源管理能力、加强应急准备和提升公众意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些主要策略和措施。
我们应当积极行动起来,为创造一个适应气候变化的未来而努力。
总字数:366。
中国地理的气候变化与应对措施

中国地理的气候变化与应对措施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国家,因此在中国的地理范围内,气候变化非常显著。
这种气候变化对于农业、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国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对中国地理的气候变化及其应对措施进行论述。
一、北方地区的气候变化与应对措施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
在这些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气候变化表现为平均气温升高、降雨量减少以及干旱程度加深等现象。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采取了以下措施:1. 水资源管理:增加水资源的调配和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利用。
2. 抗旱措施:建设水利工程,包括水库和水闸等,提高灌溉设施的水平,加强抗旱技术培训以及建立旱情监测预警体系。
3. 林业措施:加大森林植被的保护力度,加强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北方地区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能力。
二、南方地区的气候变化与应对措施南方地区包括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和台湾地区。
这些地区的气候变化表现为降雨量增加、极端天气增多等。
中国针对南方地区的气候变化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 水资源利用: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高水资源效益,保护重要水源区。
2. 抗洪措施:加强防洪工程的建设,建立完善的防洪体系,提高防洪的能力,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3. 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壤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降低洪涝灾害的风险。
三、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与应对措施西部地区包括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和新疆地区。
这些地区的气候变化表现为干旱程度的加深、沙尘暴的增多等。
中国为了应对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采取了以下措施:1. 沙漠化治理:采取植树造林、固沙治理等措施,提高西部地区的绿化覆盖率,减少沙尘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干旱抗灾:加强抗旱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改进灌溉方式,提高西部地区农业的抗旱能力。
3. 多元农业发展:向西部地区引进适应干旱气候的农作物品种,发展多元化农业,减少单一经济结构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3.加强气候变化宣传与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二)经济政策
1.设立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资金,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
2.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引导金融资本投向绿色产业;
3.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应对气候变化项目。
(三)技术政策
(四)建筑
1.推广绿色建筑,降低建筑领域碳排放;
2.强化建筑节能,提高建筑能效;
3.发展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过程碳排放;
4.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高建筑使用寿命。
(五)农业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低碳农业;
2.推广农业低碳技术,降低农业领域碳排放;
3.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1.加大科研投入,支持低碳技术和碳捕集技术研发;
2.建立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3.加强国际技术合作,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先进低碳技术。
(四)国际合作
1.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改革;
2.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3.推动南南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第2篇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一、引言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深远影响。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致力于绿色低碳发展,以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本方案旨在系统阐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措施及行动规划,确保实现既定目标。
二、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
3.推广节能技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4.支持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研发与应用。
(二)产业升级
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

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增加,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我们需要全球合作和集体行动。
本文将介绍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包括减排措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自然保护和教育。
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之一。
我们应该努力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通过改善能源效率来减少能源消耗。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节能减排的措施。
此外,鼓励绿色出行,例如推广公共交通和鼓励使用电动汽车,也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举措。
2. 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另一条途径。
太阳能和风能是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
政府应该提供支持,鼓励和资助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发展。
同时,企业和个人也应该积极采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安装太阳能板和购买风力发电设备。
2.1 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来源。
通过安装太阳能板,我们可以将太阳的能量转化为电力供应。
太阳能板可以安装在屋顶、建筑物和太阳能农场上,以获取更多的阳光。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补贴和减税等方式来鼓励太阳能的使用。
2.2 风能风能是另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
通过风力发电机,我们可以利用风的能量来生产电力。
风力发电机可以建造在海洋、山区和平原等地方,以充分利用风能资源。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激励,以促进风能产业的发展。
3.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对于应对气候变化也起着重要作用。
森林、湿地和珊瑚礁等自然系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减缓全球变暖。
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和恢复这些生态系统,以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
政府和国际组织应加大对自然保护的支持,并加强监测和制定相关政策。
4. 提高气候教育提高气候教育意识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教育机构应该加入气候变化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此外,媒体和社会组织也应该积极推广气候变化的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该如何应对。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八个环保策略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八个环保策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
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威胁着整个地球的生存与发展。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采取行动,采用各种环保策略来减少人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八个有效的环保策略,以便为气候变化应对提供有益的指导。
策略一:能源转型能源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步。
我们需要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例如太阳能和风能等。
同时,应鼓励节能型、高效能源设备的发展和应用,以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策略二:减少碳排放碳排放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因之一。
为了减少碳排放,我们应该鼓励使用低碳交通工具,如步行、骑自行车或使用电动汽车。
此外,我们还应该提倡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例如关灯、节水、循环使用物品等,这些都能有效地减少碳排放量。
策略三: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一种重要的环保策略,能够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并改善空气质量。
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可以帮助恢复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并改善土壤质量。
策略四:减少水资源浪费水资源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应该提倡合理使用水资源,并减少浪费。
例如修复漏水设施,收集和利用雨水,以及节约用水的生活方式,这些都能够起到减少水资源浪费的作用。
策略五:减少塑料污染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制品。
在购物时使用可循环的布袋,避免使用塑料袋;使用可重复使用的水瓶和咖啡杯,减少购买包装过多的商品等,这些都是减少塑料污染的有效方法。
策略六:推行可持续农业传统的农业方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例如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理念,并鼓励农民采用可持续的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增加耕地的保护和恢复。
中国的全球气候变暖应对策略

中国的全球气候变暖应对策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应对策略,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
为了应对气候变暖,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全面的策略,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和国际合作等。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国的全球气候变暖应对策略,并分析其影响和挑战。
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承担着减少排放的重要责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高能源效率、调整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等。
中国加大了能源消费效率提升的力度,鼓励企业和居民采用更加节能环保的设备和技术,同时加强对高能耗行业的监管和管理。
二、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为了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中国正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中国投资巨大,使得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尽管目前可再生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还不高,但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将进一步加快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和利用。
三、加强生态保护中国也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加强了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政策,包括加强林业资源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
中国还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大力增加了森林覆盖率,有效地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绿色和可持续农业模式的发展。
四、加强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并落实了《巴黎协定》等国际气候合作文件。
中国承诺到2030年前,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60-65%,能源消费强度降低40-45%。
同时,中国在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技术转让、资金援助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这些应对策略对中国和全球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助于改善中国和全球的空气质量,减缓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
其次,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农业的推广,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气候变化应对策略

气候变化应对策略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和热浪,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各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策略,以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并应对已经发生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一些重要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并分析其效益和局限性。
一、减排战略减排战略是应对气候变化最重要的一环。
减排包括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为了实现减排目标,各国采取了多种措施。
比如限制工业和交通部门的排放标准、加强能源效率管理、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然而,减排战略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减排措施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缺乏这样的资源,使得它们的减排行动受到限制。
其次,减排战略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合作。
各国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二、适应策略除了减排战略,适应策略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环。
适应策略是指调整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以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
适应策略包括建立早期警报系统、改善农业和水资源管理、加强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等。
适应策略的有效性取决于对气候变化的准确预测和评估。
科学家们已经做出了一些关于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的预测,但仍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适应策略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
三、国际合作和政策制定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范围的合作和政策制定。
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国际组织和多边机构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此外,政府和国际组织应该制定和实施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这些政策和法规应该鼓励减排和适应行动,并提供相应的经济和技术支持。
四、教育和公众参与教育和公众参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提高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和知识水平,可以增强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
新时期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问题与建议

新时期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问题与建议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我国也面临着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
气候变化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必须加强,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当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问题分析1.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剧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极端天气事件,如持续高温、暴雨洪涝、干旱等,给我国的农业、交通、城市水logging等带来了巨大的损失;(2)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对我国的生态系统、植被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产生了严重影响,威胁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3)粮食安全面临威胁:气候变化使得我国的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粮食安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4)城市化进程受阻:气候变化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也日益凸显,城市基础设施、城市防御系统等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2.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存在问题在当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政策法规不够完善: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和完善政策;(2)应对能力相对薄弱: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和管理能力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应对能力;(3)国际合作亟待加强: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我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作用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3.存在的风险和挑战针对当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认识到存在的风险和挑战:(1)经济发展受挫:气候变化可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增加了经济的不稳定因素;(2)社会稳定受影响: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影响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3)生态环境破坏: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不可逆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二、建议1.加强政策法规建设针对当前政策法规不够完善的问题,我们建议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体系,加强对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衔接,进一步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
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气候变化会给我们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和挑战。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行动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策略和举措。
一、推动清洁能源转型清洁能源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
尽管转向清洁能源可能需要一些投资和技术创新,但它将为我们带来许多好处。
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如太阳能、风能和水力发电等。
同时,应该逐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探索并采用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能源替代方案。
二、提高能源效率提高能源效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如改进建筑节能、发展高效的交通工具、推广节能灯具等。
此外,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的使用也能够有效地节约能源并减少排放。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们不仅可以减少对能源的需求,同时也可以节省成本。
三、加强国际合作和政策支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气候政策。
国际间的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也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以便将清洁技术传播到发展中国家。
此外,各国政府还应该出台鼓励减排和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如碳税、排放交易等。
四、适应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已经造成了很多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和飓风等。
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适应这些变化并减少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适应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包括改善农业抗旱、推进灌溉技术创新、建设防洪设施、提高城市抗灾能力等。
五、增加公众意识和教育公众意识和教育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人们需要了解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和社区造成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政府和媒体应该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育机构也应该将气候变化知识纳入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气候变化应对能力。
六、减少森林破坏和保护生态系统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控制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建议陈炳才陈安国 2009年12月23日11:28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建议--中国共产党新闻【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社区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尽管哥本哈根会议对下一阶段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资金、技术和测量机制等问题未达成理想共识,但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是不可逆转的为切实做好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制建设,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具体规划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关注气候变化,并把这一议题作为国民经济计划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2005年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提出可再生能源优先上电网,全额收购。
2007年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在能源使用、农业、林业等领域也制定了相关法律,2009年11月26日,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
这些应对措施积极有效,但还没有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和交易机制方面考虑,也没有从碳捕捉和封存、碳汇技术和途径等方面考虑。
因此,已经具有的政策法规不足以促使企业和社会从可控制性上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也难以促使企业和社会加快调整经济和能源结构,难以鼓励企业创新碳技术,减少和控制碳排放。
因此,建议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或《低碳经济法》。
通过立法,明确提出分时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和数量标准,要求每届政府不断更新和提高标准,并落实到企业;探索实行碳交易制度;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并设立具体目标。
应通过立法建立应对气候变化法律、规划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执行、检查机构,确保有关法律政策得到落实。
应通过立法规范气候变化的公共职责,明确政府、企业、消费者和媒体的职责。
在加强立法的基础上,建议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40年规划,分阶段确立实施目标。
尤其要注意制定具体的新能源产业和产品规划,如氢能规划,太阳能规划,风能发展规划,核电发展规划,使能源结构在20—40年内有较大的调整和变化。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调整经济结构,兼顾积极调整技术和能源结构对于如何减排以及承担多大的责任,如何解决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和技术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严重分歧。
但哥本哈根会议以后,各国都会尽量减少和控制二氧化碳排放。
发达国家由于技
术领先和寻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将在低碳经济方面采取重大措施,以领导全球经济进行新的革命,使资本主义从金融危机后的衰退和低速发展再次走向繁荣。
因此,应对气候变化,实际上也是全球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大调整,是全球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大变革,甚至还是金融结构的革命。
从这个意义来说,我国要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使经济结构和产能的技术标准符合低碳要求;要大力调整能源结构,提高新能源的比重;要调整技术研发的重点,技术研发必须适应气候变化的要求。
目前,我国能效较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大。
我国的经济规模不到美国的1/3,排放的二氧化碳却超过美国;日本的GDP总量是我国的2倍左右,而2007年排放的温室气体只有14亿吨。
这说明我国提高排放效率的潜力很大。
如果说我国与美国、日本的技术差距和经济结构差距在15—30年,那么可以断定,中国未来15—30年的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就可以达到目前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也可以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如果能够接近日本的能源利用效率水平,就可以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
未来20—40年的技术发展,已经不是过去的20—40年技术进步所能够想像的,因此,我们不能以目前简单的方式来推断我国化石能源的需求,更不能以目前的能源利用效率来设计未来的能源效率和经济结构。
我们应该以日本和西方国家在石油危机后的能源利用效率、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的经验来研究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耗转变。
应该说,我国未来20—40年的降低能源消耗的潜力和调整经济、能源、技术结构的潜力巨大,要有战略眼光来发展新技术和新能源。
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行节能认证管理制度第一,对建筑物体设立节能认证管理。
目前,英国已开始对所有租赁和出售的建筑物实行能效证书管理制度,要求建设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必须获得证书,以说明建筑物能源的使用情况。
第二,采取激励措施,鼓励节能。
建筑节能在通风、空调、采暖和灯光系统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
例如荧光灯的能耗只是白炽灯的20%,而且灯管寿命比较长。
日本计划到2012年全部采用荧光灯。
我国应考虑逐步发展荧光灯取代白炽灯和日光灯。
我国北方供暖存在严重浪费,一是时间太长,二是温度太高,三是不利于身体健康。
应该对供暖系统进行改造,新建筑必须安装供暖控制器,家庭应对用热时间和温度进行控制。
另外,办公室空调和电灯的能源浪费也很
大,应在这方面挖掘节能潜力。
所有这些节能措施都要给予激励政策,允许有关部门制定能耗标准或能耗总量,对于得到节约部分,可以奖励给个人;对能耗超过部分,要实行加价。
第三,对企业的产品和设备设立能耗等级和分类管理并进行节能认证,同时对企业碳排放总量设立标准。
这样,消费者和购买者可以根据能耗标识来选择产品。
同时,对企业设立碳排放总量,以促进企业之间的碳交易。
第四,对落后的未经节能认证的用能产品、设备实行强制淘汰制度。
国家要逐步对落后的未经节能认证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实行淘汰制度,节能认证主管部门要定期公布淘汰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的目录,并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
达不到强制性能效标准或节能认证标准的耗能产品或建筑,不能出厂销售或不准开工建设,对生产、销售和使用未经节能认证的国家淘汰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的,要加大惩罚力度。
第五,还要推动政府对节能认证产品的采购。
优先采购节能环保型公务车,发挥政府节能表率作用。
推动节能认证产品的国际互认,这样可以为打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为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良好契机。
四、实行碳排放交易,建立和发展碳交易市场英国2002年起正式实施排放交易机制,是全球第一个在国内实行排放交易的国家。
日本2008年10月起开始在企业间试行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制度。
德国2002年开始进行排放权交易的准备工作,联邦环境保护局设立了排放交易部门,起草了相关法律,并对所有企业的机器设备排放进行调查研究,确立排放标准,发放排放许可,对于超过标准的排放要求通过交易部门购买排放权,否则交纳罚款。
实践表明,实现碳排放交易并不难,关键是要对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设立标准。
五、加大对新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1.运用财政补贴,鼓励使用新能源及其产品。
例如,英国政府为实现新的汽车碳排放标准比2007年降低40%的目标,对新能源汽车提供每辆2000—5000英镑的补贴;美国奥巴马政府也提出对太阳能、风电、生物燃料等项目实行免税或财政补贴;法国从2008年开始对每公里碳排放量不足100克的汽车给予5000欧元的奖励。
我国也可考虑对购买新能源汽车实行补贴,对太阳能、风电、生物燃料等投资实行补贴,以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2.运用税收政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促进节能。
例如,英国政府从2001年就开始实行气候变化税,对气态燃料、燃煤
、液化石油、电力实行从量税;法国从2008年开始对每公里碳排放量超过160克的汽车,征收最高2600欧元的尾气排放超标税,法国还计划从2010年开始对二氧化碳排放征税,标准为每吨二氧化碳15欧元。
我国可以考虑分阶段实行能耗税。
可对煤、电、油、气等的消耗量征收能耗税,税收专项可用于补贴社会保险、环境保护或技术进步等方面。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