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田夫献曝——对九年级思想品德不同课型的一点认识精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田夫献曝——对九年级思想品德不同课型的一点认识精
编版
田夫献曝——对九年级思想品德不同课型的一点认识
《列子》中有个故事说:宋国有个贫苦农民,不知道天下有高大舒适温暖的住房,也不知道有丝棉、狐皮之类的衣服,他冬天在地里干活,太阳照在身上,感到特别舒服。于是,他就决定把自己的这个发现献给国君。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就像这个成语中的农夫一样,可能自己所知所长已经是很多有经验的教师所熟悉擅长的,但我仍愿秉着一种与人共享、交流的良好愿望,把我任教几年来特别是四年毕业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借此机会向大家作一下汇报,更请大家不吝指教。
今天我主要谈一谈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应注意问题,我主要以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三种课型为例,谈一点我的看法:
一、新授课:
我以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例,说说我的一些想法:
1、结合课标解读,把握梯度,循序渐进;
前段时间我们在进行细化解读课标中,就曾认识到课标的解读要根据学情和内容要求的不同,分为不同层次,在我们进行九年级新课讲授时,就应遵循这一原则,认真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层次目标,循序渐进。
一方面,各学校、各班级乃至各个学生的情况不同,使得我们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必须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们虽不可能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做符合他自己情况的特定目标,却应努力做到考虑班级内至少两到三个层面的学生不同要
求,如在这一课时中,我们要求全部学生都能复述中华文化的特点(最低要求),对大部分学生则提出:能结合有关材料,概括中华文化的特点(更高要求),而对于班内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鼓励他们自己搜集材料,印证中华文化特点(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我们所设定的学习目标也应有差别,如在在第一遍新课教授阶段的学习目标要低于复习阶段的目标,我们在上课时不可拔苗助长、操之过急。
这里我还想提示我们九年级教师的是: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心态。很多老师应该会有这样的习惯定势:如果是刚刚送过一届毕业生的老教师,容易犯急躁冒进的毛病,授课时可能还保留着上学期复习课时的习惯和速度,总觉得学生应该会了、已经懂了,一旦发现学生并没有学透学懂就觉得学生“笨”、“理解能力差”;而从七八年级一直带上来的新九年级教师,则容易犯拖拉磨蹭的毛病,进度节奏慢,感到内容含量大,总想多讲细讲、唯恐讲不透、学不会,课堂效率不高。因此,循序渐进,调整心态和节奏就很必要了。
2、注重理解记忆,材料充实,生成自然
九年级的年级特点与七八年级有所不同,知识性、时政性并重,关于国家建设方面的全新概念,对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很多学生会在初学阶段感到听不懂、学不透,这就要求教师应力求用生动形象的材料,深入浅出的讲解,达成水到渠成的生成,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解记忆,如《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节中关于中华文化的影响作用,教材中是这样阐述的:“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我发现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理解起来有困难,尤其是
对“影响中国发展道路”这层意思不甚了了,总会觉得这句话很难背下来,我是这样处理的:(见课件)
这里容易出现的误区是:是否材料越详尽,讲解越充分,理解就越深刻,掌握就越牢固?曾经我有很多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某个问题很有可讲之处,能够联系到很多相关知识;或是我找到了几个看起来都很合适的材料事例,难以取舍,干脆都搬上课堂,讲起来滔滔不绝,自我感觉今天课堂非常充实、学生学到了更多东西,可最后却发现这一做法导致失去了重难点的突出,效果反而很差。所以,要精选材料、精选讲解点,才能使课堂效率最大化
3、渗透中考理念,关注时政,结合省情
服务中考,为中考打基础,应该是我们从新课讲授就要开始做好的工作,河南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有几大特征:把握时代脉搏,关注重大主题;突出地方特色,展示河南形象;紧密联系实际,贴近社会生活。尤其是九年级的内容特点最易于贴近时代、考察学生对社会生活、家乡建设的关注情况,因此,在我们新授课中,就要时时注重关注时政、省情教育,而且应尽量使它不着痕迹的渗透进课堂之中。
如《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节中,我是这样渗透时政和省情教育的:(见课件)
时政不应该是每次考前的突击整理,不应该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条条,而应该是我们教材的有效延伸、学生学习的内容之一,应该是我们培养学生能力的素材、日常训练的切入点,时政省情教育应该与我们的新授课溶为一体,应在平时就注意相关时政新闻,在每节课的备课上多花心思。
二、复习课
1、化整为零,让课堂紧凑起来
复习课是最容易,也是最难上的课,说它容易,是因为它没有什么“新内容”,似乎可以“不备而讲”;说它难,则是因为它内容容量大、系统性强,最容易造成课堂乏味单调。我曾陷入这样的怪圈之中:一节复习课下来,我讲的口干舌燥,觉得总算是把该灌输的知识灌进去了,结果课后一反馈,却发现学生却已经几乎全“吐”出来了,后来我就反思我的课堂,发现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是最容易出现疲劳期现象的,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育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
如何才能让复习课高效起来?我的感受是:化整为零。首先,要将一节课的内容划分成几个阶段,设定好每一阶段的学习目标,使目标切近化、动力最大化,如在复习九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时,一课中涵盖了四大基本国策和两大发展战略很多内容,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告诉学生:今天要把这四节所有知识点背会,一定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和厌倦。那么我们就把这节课划分成10分钟一段,每段时间布置一个小的任务,及时检验、及时鼓励,让学生始终有成就感。其次,我们要注意每阶段的形式多样化,一节课中的四个阶段可以尝试读与背、读与写、练与读相结合,教师提问、小组互查、竞赛抢答等多种方式,让每一阶段有新意,激发学生持续的兴趣和注意力。
2、化零为整,让知识贯穿起来
我们在第二轮复习中往往注重知识结构的串联,要使学生对课本知识形成完整的脉络体系,从而在思考问题时做到举一反三。我认为这里所说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