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优秀教案
红军长征教案
红军长征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红军四次“围剿”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
长征的开始。
掌握遵义会议的的召开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的过程及意义。
通过教师对长征是我们的失利、敌人的暂时胜利开始,变成我们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这个过程的引导,培养学生辨证地分析事物的方法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问题的水平。
①红军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是因为执行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准确的作战方针的结果;王明“左”倾错误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实行了长征的原因。
②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央的准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红军长征是一个伟大的艰苦历程。
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的感情。
学习人民军队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四:教学方法:分组导学分组:依据学生的性格、性别、水平、家庭背景等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精心设计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由学生做复习小导师,复习:(1)南昌起义的时间及主要人物和历史意义;(2)“八七”会议的时间和历史意义;(3)三湾改编的历史意义(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井冈山会师(5)国共对峙时期,中共的土地革命纲领(6)红色政权建立的时间和主要领导人2.由学生讲述相关长征的故事,如:《四度赤水》,《红军鞋》《老山界》《过雪山,草地》《飞夺泸定桥》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实行长征?启发学生理解:在红军和中国革命处于危急时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被迫长征。
3.由学生设计表格,概括遵义会议的召开,内容和历史意义4.由学生讲解长征胜利这个幕,结合地图,明确红军经过的十一个省份:赣,湘,闽,粤,桂,黔,滇,川,康,甘,陕。
5.由学生讨论长征的意义,教师归纳。
6. 复习小结: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学生抢答完成。
初中历史中国红军长征教案
初中历史中国红军长征教案
教学内容:中国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培
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红军长征的起因和过程,掌握长征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长征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教学准备:教材、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长征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长征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向学生简要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使国民党对共产党采取了残酷的
镇压,红军被迫开始了长征。
2.讲解长征的过程:从江西瑞金出发,穿越大江大山,历经艰难险阻,最终到达陕北延安。
3.讲解长征的意义:长征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红军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发展。
长征精神为后续的斗争奠定了基础。
三、讨论(15分钟)
1.与学生讨论长征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红军在长征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引导学生思考长征对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意义。
四、梳理(10分钟)
总结长征的起因、过程和意义,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拓展(10分钟)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查阅资料等方式进一步了解长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历
史意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长征的读后感,或制作一份长征的海报。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长征的背景和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怀。
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长征》5 篇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长征》篇10教学内容:11课《长征》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了解课文所赞扬的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一往无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启发法讲授法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读全诗,领会诗句的意思。
1、自由朗读全诗,想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二、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
1、学习首联。
(1)学生质疑。
(2)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只等闲(3)红军战士把什么看作平常的事?(4)长征时,战士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这句诗中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来?(理解千、万的含义。
)(5)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有怎样的态度呢?从哪些词与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难?(6)朗读首联,想想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2、学习颔联。
(1)哪些词是说明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2)你是怎样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的?(腾:翻;细浪:细小的浪花。
腾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走:滚动;泥丸,泥球。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动。
)(3)朗读颔联。
3、学习颈联。
(1)如果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那么颈联就是万水的说明。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大渡河上的13根铁索。
暖:暖的感觉;寒:寒气逼人的感觉。
)(3)说说这两句的大意。
(4)质疑:为什么说暖、寒?(5)讨论归纳:暖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形势险要,敌人控制得很严。
但是红军在渡口俘虏了过江侦查的两只敌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
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
寒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渡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
不怕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
寒表现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6)再读这一段。
体会思想感情。
4、小结从这两联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怎样看出来的?5、岷山红军长征翻过的最后一座山。
红军长征初中历史教案
红军长征初中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2. 理解红军长征的历程和艰辛;
3. 掌握红军长征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历程和艰辛、重要事件和影响;
难点:理解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包括相关的教科书、参考书籍和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与红军长征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话题的思考。
2. 学习任务: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讨红军长征的背景、意义、历程和影响,并记录下讨论结果。
3. 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导入教师讲解环节,向学生传授红军长征的重要知识点和历史背景。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红军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意义。
5. 活动设计:设计习题、练习、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再次强调红军长征的重要性和影响,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其中的精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自主学习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红军长征的文章,表达自己对红军长征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馈
收集学生的作业,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便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更多细节和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
红军长征班会教案
红军长征班会教案导语:红军长征是指在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别离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
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长征班会教案一: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悲壮的历史,感受长征精神。
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不吝捐躯自己的生命换来的。
使学生立足今天,尽力学习,自强不息,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观,做新世纪的新人。
二:活动要点:1:以故事形式:让学生明白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的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
2:以看录象形式:让学生明白,长征征途的艰巨。
3:以歌舞形式: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以快板形式:让学生明白红军坚忍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长征成功的基础。
5:以大合唱的形式:让学生铭刻历史,明白咱们是祖国的以后建设者。
三:活动预备1:排演节目。
2:搜集有关歌曲、诗歌、长征中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和一些长征图片资料。
3:培育主持人。
四:活动程序:1:各小队整队报数,全部立正。
2:出队旗。
3:唱队歌。
4:中队长发言,宣布活动内容及活动开始。
五、缅怀长征演讲稿主持人甲:敬爱的教师们!主持人乙:亲爱的同窗们!甲乙合:今天,咱们欢聚一堂,参加四年级中队举行的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主题中队活动。
主持人甲:现在此刻,咱们四年中队35颗心都在呼喊着一样的声音--全部同窗合:缅怀长征,立足今天,展望以后,做新世纪的新人!主持人甲:1934年10月16日到1936年10月。
主持人乙:漫漫永夜。
甲乙合:整整两年!主持人甲:为了民族的解放。
主持人乙:为了人民的自由。
主持人甲: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渡过于都河,到陕北三大主力的成功大会师。
主持人乙:历尽艰巨困苦,行程二万五千里。
甲乙合:这是举世无双的创举!让咱们高歌一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全班同窗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优质课获奖教案_1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学影视和音乐作品,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概念,认识时代特征。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长征精神2、难点: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聆听红色歌曲,感受革命情怀,播放音乐视频《十送红军》片段。
问题:这首歌曲歌颂的是谁?反映的又是一段怎样的历史?(红军长征)由此引出“长征”的历史概念。
(二)探究与学习:《一》感知红军长征之“迫”——红军长征的开始(“被迫”和“急迫”)探究一: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大转移”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81—82页内容,探究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2、教师展示资料:展示图片:《农村革命根据地图》,让学生感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形势(强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
《农村革命根据地图》展示材料一:中国工农红军前四次反“围剿”情况简表展示材料二:中国工农红军前五次反“围剿”情况简表根据图示和材料,师生共同探究分析红军为什么要“战略转移”?3、展示图片:《红军长征行军图》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损失惨重)(“急迫”)↓遵义会议(1935年1月)《二》感悟长征之“转”——红军长征之——遵义会议1、师:“转”有转变的意思,此时的红军到底是由先前的危转为安,还是由危转为败?结合地图,引导学生分析红军湘江之战后的形势和内部存在的两种主张(一种是以博古为首的,坚持要到湘西去,为什么到湘西?另一种是毛泽东,主张到贵州去),由此引出遵义会议。
幼儿园大班红军长征教案 幼儿园大班红军长征
教案一、主题:英雄长征二、引言英雄长征是我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作为幼儿园大班的教师,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内容,将这段历史传承下去,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自己的国家历史,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目标1. 了解英雄长征的历史背景和基本事件。
2. 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让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
3. 提高幼儿们的综合能力,培养其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4. 增进孩子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四、教学内容1. 英雄长征的历史背景A. 国共两党的矛盾激化B. 中央苏区的形成C. 敌人“围剿”英雄2. 英雄长征的主要事件A. 开始出发B. 遵义会议C. 走过草地、雪山D. 到达陕北五、教学活动1. 观看英雄长征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孩子们了解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
2. 制作英雄长征的手工作品,如英雄徒步长征的工艺品或者长征路线的沙盘模型,让孩子们对事件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3. 模拟英雄长征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英雄的艰辛和勇敢。
六、教学方法1. 听、说、看、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多媒体辅助教学。
3. 故事讲解和角色扮演。
七、教学手段1. 多媒体设备2. 英雄长征史料和图片资料3. 手工制作材料八、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孩子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了解其对英雄长征的了解程度和态度。
2. 对孩子们的手工作品进行评选和展示,引导他们在创作中感受英雄长征精神。
九、教学反思英雄长征作为我国革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时代意义。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以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求为基础,尽可能地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帮助他们理解历史,培养爱国情感。
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注意让幼儿体会到英雄长征的艰辛和英勇,潜移默化地激励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勇往直前,坚持不懈。
十、拓展教学内容1. 通过故事讲解和角色扮演,引导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英雄长征时期的人物形象,如、、等,帮助他们理解这些英雄人物的伟大贡献和领袖才能。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标要求】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教学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红军长征及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遵义会议,长征精神。
【教学难点】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新课导入】教师:(播放《长征》,展示材料及图片)材料一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材料二前四次反“围剿”是根据毛泽东指定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灵活出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一提供的数据,并结合材料二,你认为中央红军能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吗?请说明理由。
学生:(讨论)前四次反“围剿”是根据毛泽东的避敌主力、击其虚弱、大步进退、寻机歼敌的作战的方法,采用游击战和运动战,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
教师:(展示材料)材料“御敌于国门之外”“不让敌人侵占寸土”。
——博古、李德教师:(说明)“御敌于国门之外”是要求红军在根据地之外战胜敌人。
教师:博古、李德等人不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导致红军损失惨重。
经过广昌一战,红军又伤亡五千六百多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北大门被打开了。
之后,敌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内部进攻,直指中华苏维埃政府首都瑞金。
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硬拼硬打、不计成本的作战方法(冒险主义错误),结果一败涂地。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长征。
二、力挽狂澜万里行——长征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标记长征开始的时间、出发地等基础知识)教师:(展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教师:请大家结合地图,讲述长征前期的军事行动。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1教学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伟大意义。
2、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1、中央红军的长征2、遵义会议教学难点1、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2、长征精神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合作交流学习方法分组导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歌曲导入,激起学生兴趣。
以江西革命根据地人民挥泪送别红军的图片,并配以《十送红军》这首歌,以“江西人民为什么依依不舍送自己的亲人红军踏上征途?”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阅读课文内容,合作完成以下任务:第一组历史学家:红军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二组地理学家:考察长征路线图,说出长征的经过。
(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第三组红军战士:讲述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
第四组随军记者:总结长征精神。
2、为什么江西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流泪送别红军战士踏上漫漫征途呢?请一位历史学家给我们分析一下长征的原因。
(从背景分析原因)背景:1.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发动第五次“围剿”。
2.中共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敌人的人的围剿。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3、请一位地理学家给我们讲述一下中央红军长征的经过,重温红军长征的过程。
紧接着请第二位地理学家从长征示意图中找出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掌握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并请第三位地理学家在地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和会宁的位置。
红军长征主题班会教案
红军长征主题班会教案如何设计红军长征主题班会教案?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红军长征主题班会教案模板,供大家阅读参考。
红军长征主题班会教案模板1一、班会题目:长征的记忆二、班会时间:20xx年x月20日周五上午第三节课三、班会地点:六年一班教室四、班会目的: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x周年,缅怀和纪念革命先烈,了解和学习他们的英雄事迹。
回忆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学习红军长征精神,继承红军长征精神,发扬红军长征精神,用红军的长征精神引领新时期的少年儿童走好自己的成长之路。
五、班会主持人:张;X;;X;六、班会准备:电教车、红军长征的相关图片、图表、文字资料,音、视频资料等。
七、班会过程:(播放片头画面)主持人:宁车沽学校(小学部)六年一班主题班会长征的记忆现在开始。
(鼓掌)对于长征这个词,同学们可能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那么对于长征大家又知道多少呢?谁愿意来说一说。
(学生争先发言) 那好,同学们我们今天就一起开始一次长征之旅,一起来回忆那段令人难忘的艰苦岁月。
(播放火车图片并放火车声)列车长: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本次T1266号列车的列车长,我将陪大家一起开始今天的长征之旅。
几分钟后,我们简要到达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瑞金。
(火车声)旅客同志们请向窗外看,这便是红军长征时出发的纪念碑。
从瑞金的于都渡口开始,当年的红军开始了一段漫漫的长征之路。
(播放图片进行讲解) 有学生提问:为什么红军要长征呢?(列车长回答)列车长:我也有一个问题想想考考大家,你们谁知道描写长征的诗歌?学生回答:七律长征。
那么我们下一站就去金沙江,大渡河。
列车服务员1:(火车声)各位旅客们,大家好,欢迎乘坐本次T1266号列车,我是本次列车的服务员1011号。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金沙江,大渡河。
(洁和图片介绍背景资料)现在大家听到的歌曲就是七律·长征,下面大家看到的就是泸定桥,大家所熟悉的《飞夺泸定桥》讲的就是红军争夺泸定桥的故事。
《红军长征》教案
《红军长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意义与影响。
2.能力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思路和能力;结合红军长征路线经过,说出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3.情感与价值观: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共、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并为之努力奋斗。
赏析毛泽东诗词,感受伟人风采。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遵义会议,红军长征路线。
难点: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图片、视频资料。
2.学生预习新课。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毛泽东《七律长征》书法作品图片:这幅作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去感受下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一)长征的开始1.教师讲解: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从193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均被红军粉碎。
2.教师引导:大家阅读教材,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学生回答: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左”的错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共中央和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3.教师提问:长征初期,红军情况如何?学生/教师答: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人西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
在这样的情况下,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而敌人已经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此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了遵义。
4.教师过渡: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那么这次会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吧。
(二)遵义会议1.观看播放遵义会议的电视剧片段。
(播放《长征》遵义会议的相关片段及领导人)2.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引导学生:从当时的情境来思考)教师讲解: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领导权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是人民军队走向胜利的重要里程碑,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小学语文《长征》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长征》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长征》。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长征的基本情况。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长征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长征》2. 相关图片:长征路线图、红军长征场景等。
3. 教学音频:长征相关歌曲、背景音乐等。
4. 教学视频:长征纪录片、相关电影片段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长征路线图,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的历程。
(2)播放长征相关歌曲,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互相比对生字词,学习课文中的新词汇。
3. 课堂讲解(1)讲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解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历史:第14课 红军长征教案(岳麓版八年级上)
第14课红军长征[教学过程]1.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带领学生朗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略加解释。
指出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设问“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2.学习长征的开始时,学生可能会提出红军为什么要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的问题,教师可以联系前一课学习的红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四次“围剿”的内容,指出胜利的原因;而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应特别指出是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的。
3.要用好课本和地图册上的红军长征示意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
通过使用图,多媒体课件可以设计动态的长征路线,让学生自己去“重返长征路”,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真正体会红军经历万水千山,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征。
4.本课有几处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内容,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如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到遵义会议召开时14年的时间里,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出现了“左” 的或右的错误,经受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挫折;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9年也是14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遵义会议的深远意义。
5.要充分挖掘课内外课程资源。
如结合语文课学过的《七根火柴》等课文,选择、运用相关音像资料配合教学。
[教学方法]1.指导学生回忆、联系已学的四次反“围剿”知识,阅读楷体字关于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及危害,比较胜利和失利的原因。
2.在学习战争、战役等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指导学生一定要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
初中历史红军长征教案
初中历史红军长征教案
课题: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1. 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2. 掌握红军长征的基本经过和作战策略;
3. 培养学生对红军长征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 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
2. 红军长征的路线及其重要节点。
教学难点:
1. 红军在长征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 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和战争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课件及相关教学资料;
3. 红军长征相关图书、影视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基本背景和重要意义。
二、学习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15分钟)
1. 讲解红军长征发生的背景和原因;
2. 分析国民党追剿红军的原因以及红军为什么选择进行长征。
三、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其重要节点(20分钟)
1. 介绍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和重要节点;
2. 分析红军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四、探讨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和战争的影响(15分钟)
1. 分组讨论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和战争的深远影响;
2. 学生展示并讨论不同观点。
五、总结(5分钟)
总结红军长征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答一些红军长征相关的问题或撰写一篇小结。
教学反思:
1. 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读事件;
2. 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方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教学方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背景、原因和过程,掌握长征中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战役。
2. 通过学习长征精神,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品质。
3. 提高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长征的背景和原因2. 长征的历程及重要事件3. 长征中的战役和英雄事迹4. 长征精神的内涵及意义5. 长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征的背景、原因、历程、战役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长征中的英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长征精神。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长征精神的意义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4. 观看影视资料:组织学生观看有关长征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增强直观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长征精神》等。
2. 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展示长征的历程、战役、英雄事迹等。
3. 影视资料:准备有关长征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
4. 讨论话题:提前准备好关于长征精神的讨论话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长征的基本知识:讲授长征的原因、历程、战役等。
3. 分析长征精神: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习长征精神,如坚定信念、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长征精神的意义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5. 观看影视资料:组织学生观看有关长征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增强直观感受。
6. 总结发言:总结长征的精神内涵,强调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如长征路线上的重要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让学生亲身感受长征的历史氛围。
2. 开展长征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长征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 举办长征主题的知识竞赛,测试学生对长征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人教版长征教学设计(合集6篇)
人教版长征教学设计(合集6篇)篇一:《长征》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长征》教学设计[教材理解]《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毛泽东。
这首诗对举世闻名的长征作了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
全诗共八行,一、二两行总括全诗,说明长征中遇到无数艰难困苦,但在红军看来是平平常常的事。
第三至第六行,诗人以“五岭”“鸟蒙”为“千山”的代表,以“金沙江”“大渡河”为“万水”的代表,以红军翻过“五岭”、跨越“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典型事例,表现了红军把艰难困苦当作平常事的英雄气慨。
最后两行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险,邓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点]1、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
2、是要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
[学习目标]1、认识“礴”等3个生字。
会写“丸”等3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4、制作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或是在课外书籍中,你们都读过哪些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2、同学们说得好,这些都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3、(课件出示线路图)教师介绍。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由毛主席指挥,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苦,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
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就在此时,毛泽东主席写下豪情万丈的壮丽诗篇--《七律长征》(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第一句。
幼儿园大班红军长征教案
幼儿园大班红军长征教案教案一:幼儿园大班红军长征教案主题:红军长征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了解长征的意义。
2. 通过歌曲、游戏、手工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发扬红军的优良传统,让幼儿了解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红军长征的图片和文字资料2. 彩纸、颜料、画笔等3. 家长配合,准备红领巾和红军帽子教学步骤:1. 学习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1)引入:老师拿着地图讲述红军长征的线路,引出长征的主题。
(2)讲解:老师简单讲解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以及长征的意义。
(3)整合:通过图片与语言实现知识整合2. 学习红军长征的歌曲(1)介绍:老师介绍《红军长征组歌》。
(2)听听:大声播放歌曲。
(3)唱唱:教师按音乐教唱歌曲,让孩子跟着唱。
(4)互动:分角色唱歌,组合唱歌(全班分为两组分别演唱)。
3. 学习红军长征的游戏(1)品尝:为幼儿准备了红薯,每个孩子品尝,感受长征中粮食缺少的情形。
(2)游戏:班内分组,进行抬锅、背人等小活动,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3)想象:老师带领幼儿动手制作一艘小船,让幼儿设想自己漂流的场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学习红军帽和红领巾的制作(1)剪纸:老师为孩子提供模板,指导幼儿剪纸。
(2) DIY:自行操作,按自己的喜好和想象制作。
(3)展示:为DIY成品拍照,并组织幼儿展示。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孩子们了解了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学唱了红军长征组歌,参与了有趣的游戏,在创作中锻炼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为扬起团结的旗帜,共同追求祖国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红军长征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红军长征主题班会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坚定信念、克服困难的精神。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1. 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坚定信念、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难点:1. 红军长征过程中重要事件的记忆。
2. 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重要事件和意义等内容。
2. 准备与红军长征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准备班会活动所需的其他材料,如黑板、粉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红军长征的背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利用PPT,简要讲解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重点介绍长征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
3.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红军长征过程中体现出的团队合作、坚定信念、克服困难的精神。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4. 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与长征精神相关的案例,如现代青年如何在生活、学习中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5. 总结发言(5分钟)教师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长征精神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扬长征精神,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班会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教学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五、评价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发言、讨论、案例分析等方面的表现。
3. 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日常行为观察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红军长征纪念地,如遵义会议会址、长征出发地等,让学生亲身感受长征的历史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2.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
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红军长征》。
它的主要内容有:
(一)长征的开始
(二)遵义会议
(三)长征的胜利
二、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红军长征》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1.首先,我们先来学习《红军长征》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
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大家一起来学习。
(1)原因: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人西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
在这样的情况下,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而敌人已经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此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危险。
之后,强渡乌江,攻占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1935年1月,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会议在此召开了。
(2)发展过程: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35年遵义会议这14年党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1935年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革命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的内部分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过渡:
遵义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此后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党和红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4)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
1.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等。
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的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作业布置】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面临全军覆没的危急关头,毛泽东为什么提出放弃去湘西转向?
3.长征红军什么时候跳出敌人包围?
4.现在甘肃会宁城有个会师门,它的命名所依据的重大事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