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结构图

合集下载

《生活与哲学》知识体系图表

《生活与哲学》知识体系图表

一、第一单元: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产生: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的关系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划分可知论、不可知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基本派别(含义见P1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基础、基本特征、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三大基础)(三个统一)(三大成果)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对生活:真正的哲学能够P5作用:对社会: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P17、18一般功能:P25二、唯物论: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自然界的本质、人类社会本质都是物质的。

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根本属性与物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统一的,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能被创造,被消灭不可违抗。

规律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都有规律。

按规律办事: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人类社会)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意识实现的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活动有目的性、计划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四个特点)意识的作用意识活动有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特别注意两重性)改造世界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是什么?为什么?怎样?P41三、认识论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哲学框架图――《生活与哲学》

哲学框架图――《生活与哲学》

哲学框架图――《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常用原理方法论框架图辩核心概念:物质—运动—规律—意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证1( 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依据、按照、从…出发、实际分析等)唯2( 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物3(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这要求我们做事情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论4( 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辩核心概念:实践概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与谬误—认识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唯证物唯实践观: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社会历史性。

主物2(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这要求我们坚持正确的认识。

义主真理观:3(?真理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义?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唯联系观:1(联系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论物?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主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义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

哲学生活知识结构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础知识)知识点补充哲学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虑。

哲学老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源于生活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哲学与世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是什观和方法论思想科学知识概括和总结。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响世界观。

么哲学与差别研究的范围(对象)不同样。

详尽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想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奇特;哲学是对个别规详尽科学律和特点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广泛的规律。

联系详尽科学是哲学的基础,详尽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详尽科学供给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是什么?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①思想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的基分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准);②思想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区分可知论和不可以知论的标准)。

本问为何?①人们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第一遇到和没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全部哲学都不可以回避、必然回答的问题。

③贯穿哲题(依据)学发展的素来,决定哲学的基天性质和方向。

哲学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是环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源的问题张开的)。

(各自看法)两大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唯物主义方向;把物质概括为详尽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

基本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为原子是世界本源,拥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等限制性。

门派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现时代的思想智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主义主观唯物主义:把主观精神(目的、感觉、意志等)夸张成第一性。

“心外无物” 、“存在就是被感知”等。

客观唯物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绝对精神、理念、天、神)夸张成第一性。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结构图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结构图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第一单元考点浏览: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一、概念 P3;本义 P6;产生 P4;源于 P5;作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联系)P7;用 <对个人 >P6;功能 P25;任务 P6。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区别、联系)P8;二、三对关系:3.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区别、联系)P8-9。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内容 >P10-11?为什么? P11-12)四、哲学的两大派别:唯物、唯心(两者的分关歧、基本观点、基本形态、局限性或优点) 1.什么是真正的哲学?为什么?P16 P12-14<能正确判断 > 2.P16于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五、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3.哲学的作用 <对社会 >P17(与“对个人”的学作用区分开)1.马哲产生的条件、意义 P18-192.马哲的特征 P20-21六、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哲的产生 3.马哲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P22-234.马哲的作用 <与哲学的作用区分 >P25第一单元线索图: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派别真正的哲学哲学史上的伟大的变革第二单元考点浏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物质的概念 P292. 世界的物质性(为什么?) P28-303.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P31一、世界的本质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P32辩 5. 规律(概念、特点P33、对应的方法论P33-34)证唯物 1.意识的产生(起源)P35、生理基础P36、内容主P36-37、本质义2. 意识的作用(认识、改造) P38-40二、把握思维的奥妙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P40-41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内容、重要性、要求 P4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P51辩证唯物论的线索图:物质运动规律意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7) 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1.实践的概念 P42、特点 P42-43实践与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P44-46认识认识、 3.真理的概念 P47、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P46-47论真理 4.认识的无限性、反复性 ----- 追求真理永无止境48-49;及方法论 P495.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基础<四方面 >P44-46 ;能动反作用)及方法论(投身实践、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认识论的线索图实践的概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与谬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第三单元考点浏览: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一、联系观二、发展观唯三、矛盾观物(实质与辩证核心)法四、否定观1.联系的含义 P542. 联系的特征(普遍、客观、多样)及对应的方法论P54-573.具体讲“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a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b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方法论(要求)1. 发展的实质(与运动变化的区别)P632. 发展的普遍性及方法论P60-623.具体讲“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a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原理及方法论) P64-65;b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量变、质变含义P65;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P66)1.矛盾的概念 P672.基本属性(内涵 P67、两者的辩证关系 P68-69)3.矛盾的普遍性(内涵 <原理 >P69,及对应的方法论 P70;矛盾特殊性(内涵 <原理 >P70,及对应的方法论 P73-7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两者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P71-72 )4.具体讲“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 a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含义、各两者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 P72-73)b 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P73(一)辩证否定观(含义P75、实质 P76)及一、树立创新意识是方法论 P76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创新的哲学基础)(二)辩证法的本质P77、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P77 及方法论P77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3 个方面) P78-80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内涵、两者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P83;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 P83唯物辩证法的线索图: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否定观第四单元考点浏览:拥有更美的人生(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3)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4)价值观实现途径:对社会、他人的奉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创造并实现价值的途径一、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二、人生价值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P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P3.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P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P5.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P1.人的价值及其评价P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P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P4.价值创造与实现P历史唯物主义的线索图: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与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生活与哲学4个单元知识结构图

生活与哲学4个单元知识结构图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的 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
用发展的 观点看问题
发展的实质 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 旧事物的灭亡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同一
是 事
社 会
运 动 是物质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的根本属性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规律的含义
的 主
运动是有
自觉遵循物质动力的规律
体 规律的
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意识是物质世界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
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探 索 世 界 与 追 求 真 理

把本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社 人民群众是 会 历史创造者
社会上历层史建首筑先是一物定质要生适产合发经展济的基历础史状,况是的人规民律群众创造的历史 世人界民的群真众正是统社一会性物在质于财它富的的物创质造性者
历 史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观点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运动与静止我的们关一系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群众观点和 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实践意义(两个重要保证)
价值与价值观
人的价值(价值的含义、对人的价值评价)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的含义、导向作用)
价值判断与
自觉遵循社会发 展的客观规律
价值判断的含义 价值选择的含义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共28页文档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共28页文档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生活与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共25页

《生活与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共25页
《生活与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谢谢!
25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生活与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生活与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无限性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唯 联系观点
物 辩 证
发展观点
总的特征和 基本观点


辩 矛盾观点 证
根本观点

) 创新观点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尊重联系的客观性,反对主 观随意性,臆造联系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整体主导
系 整体和 地位,统
物质与 意识的 辩证关
辩系


物 按规律 论 办事和
发挥主 观能动 性辩证 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能动作用
规律的客观性 和普遍性 人的意识具有主观 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
重视意识能动作用, 树立、克服
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认识和利用规律
辩 证 唯 物 论 图 示
2008年12月5日,面对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根据经济 社会发展的需要,酝酿14年的燃油税方案征求意见稿终于出台。专家 指出,实行燃油税改革,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既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 变化和企业生产成本,又考虑国内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有 利于抑制燃油的不合理消费,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
观 点
部分的 联系
率着部分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 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 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 部分功能之和。
部分影响整体,关键
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搞
部分起决定作用。
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
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与要素
系统优化方法,综合思维方式
发展的普遍性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生活与哲学4个单元知识结构图汇总

生活与哲学4个单元知识结构图汇总

《生活与哲学》4个单元知识结构图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美好生活的向导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本义 哲学的任务哲学的含义世界观的含义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具体知识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百舸争流的思想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是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并决定各种哲学的性质和方向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未来,指明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其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与时代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的精华 在实践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毛泽东思想及其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况和总结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时代精神的总结和精华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社会变革的先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生活智慧和时代精神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本的一切事物老师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物质定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客观物质世界的体系 社会历史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含义自觉遵循物质动力的规律 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产生意识的厂房和机器——人脑 产生意识的原材料——客观存在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仗态度的统一既反对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又反对消极保守,无所作为的思想求索真理的历程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含义真理与谬误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有条件的 真理是具体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主体和客体等条件的限制,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随认识对象、主体、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实践在发展真理在不断地发展和超越自身而发展第三单元第四单元思 想 方 法 与创 新 意 识辩证法的联系观辩证法的发展观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作用。

哲学生活知识结构图

哲学生活知识结构图

一个概念与两层含义
第 六 课
人的 认识
实践及 其特点
从何—实践
三种基本形式 ①客观物质性
三个特点 ②能动性
求 索
而来

理 的

程 在实践
中追求
和发展
③社会历史性
实践与 认识关系
实践是认识 ①来源
的基础 ②动力
认识反作用 于实践
③检验标准 ④目的和归宿
真理的 客观性(内涵) 方法论 属性 具体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
什么是社会主 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 主题 重要思想
建设什么样 的党,怎么
样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
主题
实现什么样 的发展,怎
样发展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 物质、意识、运动、规律
探究世界的本质 物质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运动 物质与运动关系原理 运动与静止关系原理 规律 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主观能动性
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
本质 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唯物论的方法论要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两个结合+两个反对)
自然界——物质性 按其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
第 四 课
世界的 人类社会——物质性
物质性
产物
从产生来说 从构成来说
探 究 世 界 的
物质的 概念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一、哲学是什么?
①哲学与生活;(源于、指导) ②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③哲学与具体科学 (基础、指导) ④哲学与时代 (反映、反作用)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和基本派别?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
②国家综合实力对提高航天水 平的作用。航天产业的发展对 整个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③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理顺各 方面的关系,以促进社会主义 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
整体与部分的功能:A、整 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B、当部分以有序、合理、 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 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 和;C、当部分以无序、欠 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 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唯 物 辩 证 法
第 七 课
联 系
整 体
整体居于主导地 位,统率着部分

部 部分的功能及其
树立全局观念,实 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分 变化会影响整体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
的 的功能,关键部 用,搞好局部,用
联 分的功能及其变 局部的发展推动整
系 化甚至对整体起 体的发展
决定作用。
①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促 进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 展。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 识的来源、动力、检验认 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目的和归宿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 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 具有巨大指导作用,错误 的理论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参加实践, 科学发展观是随着 ①分清认识的来
在实践中 实践的深入,对认 源和认识获得的
检验发展 识的深入和提高, 途径。
认识
④培养自主创新能
用 具有调节和控
力,必须提高创新
制作用
意识。
①不能认为物质和意识 是不可分割的,物质可 离开意识而存在。
②无论正确的意识或错 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 在的反映。
③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 重性,认为意识对事物 的发展单具有促进作用 的观点是错误的。
④任何情况下从理论(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出发 的观点都是错误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C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JI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N-不可知论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先有物质后有意物质决定意识。

厂主义 基本r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主义基本r 主观唯心主义 形态L 客观唯心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f 毛泽东思想: 精髓、活的灵魂唯物主义基本问题:思维(意识)与存在 (物质)的关系问题唯心主义 r 可知论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辨证唯物论、唯物辨证法、认识论构成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V 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 主题、哲学思想 中国特色 “三个代表” 主题 社会主义 重要思想本质'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 主题、提出意义唯物 基本形态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特征《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论” I规律g —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展唯物辩证法k矛盾f实践认识和真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厂社会历史观]社会发展的规律价值观■人生观I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h彳价值与价值观[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P q人的价值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广原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Y改造世丫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会错误意识会含义————仁普遍性规律14方法论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萎靡的精神特点■—:客观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J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结构图】【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与生活①哲学的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③哲学的功能(作用):帮助人们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的一般知识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①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知。

②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③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①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人人都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小结: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与具体科学区别:主要是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

因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只有坚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科学家才能在研究活动中掌握正确的方向。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可知论: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不可知论: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休谟、康德)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什么:为什么是基本问题①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并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这一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哲学其它问题的回答。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二者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这主要是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为什么是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是世界的本原。

评价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

局限性:①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②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评价进步性: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①把物质等同于自然科学上的“原子”②机械性、形而上学性③唯心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二者归根到底,都是把人的意识当作世界的就其局部范围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哲学和时代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同时又对时代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它正确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批判功能:批判旧的制度和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塑造功能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说明无产阶级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

“三大发现”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成为可能,从哲学上论证自然界唯物辩证性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马哲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历史条件【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的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 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

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①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的全部理论源于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②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以实践为目的,指导无产阶级追求解放。

三个统一的基础——科学的实践观,实践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这也是马哲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产生条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

主要贡献: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主要内容: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邓小平理论产生条件: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伟大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主要贡献: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三个代表”产生条件: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主要贡献:①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②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③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使我们少走弯路。

帮助我们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创造力。

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世界和人生,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世界统一于物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事物都按其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①从产生条件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②从构成要素看: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这些要素的客观性尤其是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从变化发展看: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规律也是客观的。

科学发展观产生条件: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主要贡献:①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②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③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重要地位: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②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③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④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物质运动有规律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运动是有规律的 ①规律的含义: 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

②规律的特点: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规律办事。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但是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无能为力。

人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 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反应特性—物质基础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生物学前提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促进人脑生成、语言产生、提供意识的内容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客观存在是意识的来源。

小结: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有别于动物无目的本能的活动。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不是有什么就反映什么,而是有所选择 不但能够反映现象,还能认识本质和规律 不但能够反映当前,还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思维的眼睛)C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积极作用 错误的意识——消极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使人奋进 萎靡的精神——使人消沉 客观规律和主观能 动性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认识和利用规律。

小结: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片面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而否认主观能动性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夸大主观能动性而否认客观规律的制约性是唯心主义思想。

小结:物质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意识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必须以承认物质决定作用性为前提。

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片面强调物质决定作用而否认意识能动作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思想,夸大意识能动作用而否认物质决定作用,是唯心主义思想。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什么:我们办事情,必须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①从具体的工作来看: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②从党的工作大局来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③从一般的哲学道理看: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为什么 哲学依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现实意义 怎么样 ①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②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二是片面强调客观条件的安于现状的思想。

实践及其特征 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实践是物质性活动(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实践的特征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构成要素即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创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在认识中贯彻了唯物论思想 在认识中贯彻了辩证法思想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实践活动不同 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形式)、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自身科学实验和社会科学实验)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认识作为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在实践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完成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原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