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及碳酸氢钠(说课)[1]

合集下载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创新实验设计》说课稿(全国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创新实验设计》说课稿(全国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创新实验设计》说课稿一、使用教材苏教版《化学1》专题2第2单元第二节《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二、实验器材仪器:离心机、离心试管、锥形瓶、滴定管、滴定管夹、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试剂:固体碳酸钠、固体碳酸氢钠、蒸馏水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1)实验内容上的创新:增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实验探究。

苏教版的教材上无溶解性差异的实验探究,只在书本P52出现的表格中有水溶性的比较,显示两者都易溶,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

相同温度下,Na2(2)实验方法上的创新:溶解性差异的比较有两种思路,其一是在等量的溶剂中能溶解溶质的质量,其二是等质量的溶质完全溶解所需要溶剂的体积,从不同角度作比较,从定性到半定量的探究。

四、实验原理等质量(2.0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加入(4mL)水,溶解、振荡、沉降,比较剩余固体量的相对多少,判断溶解量的相对多少,从而得出两种物质溶解性差异;等质量(1.5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完全溶解所要消耗水的体积,通过比较水的体积,得出两种物质溶解性差异,并根据消耗的水量计算溶解度。

五、实验教学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物质的溶解过程本质上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分子中,并与水分子结合的过程,从微粒角度解析宏观变化。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物质的溶解和离子的结合(结晶析出)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由实验现象推得结论,构建控制变量思想(单因子变量)与实践研究物质性质的模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对物质的溶解性差异问题的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实验,促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的科学原理本质,建立解决问题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六、实验教学内容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探究过程设计为与学生一同探究的实验课,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过程,掌握基本研究方法,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原创教案】第二单元 碳酸钠、碳酸氢钠

【原创教案】第二单元  碳酸钠、碳酸氢钠

Na 2CO 3+CaCl 2===CaCO 3↓+2NaCl 。

[实验1-2]在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 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钙溶液,再分别向上述两支试管中滴加碳酸氢钠洛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1)澄清石灰水中滴加NaHCO 3溶液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Ca(OH)2+2NaHCO 3===CaCO 3↓+Na 2CO 3+2H 2O 。

(2)NaHCO 3溶液中滴加CaCl 2溶液的现象为无沉淀生成(溶液仍澄清)。

板书:二、化学性质1、与碱溶液反应:(1)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

(2)Ca(OH)2+2NaHCO 3===CaCO 3↓+Na 2CO 3+2H 2O2、与氯化钙溶液反应:(1)Na 2CO 3+CaCl 2===CaCO 3↓+2NaCl(2)NaHCO 3与CaCl 2不反应。

课堂练习:写出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氢氧化钡和氯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PPT 展示: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反应视频讲解:两个气球均膨胀;碳酸氢钠与盐酸混合比碳酸钠与盐酸混合气球膨胀得快且大;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比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多且剧烈。

板书:3、与盐酸反应:Na 2CO 3+2HCl===2NaCl +CO 2↑+H 2ONaHCO 3+HCl===NaCl +CO 2↑+H 2OPPT 展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实验视频板书:4、热稳定性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实验2】用pH 试纸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 。

【实验3】在一只烧杯中加入50mL0.5mol-L1碳酸钠溶液,用酒精灯将其加热至接近沸腾。

将一块沾有油污的钢片浸入碳酸钠溶液中,静置约2min 。

用级子将铜片从溶液中取出后,用水冲洗干净。

比较浸入碳酸钠溶液前后铜片表面的情况。

讲解:溶液呈红色,溶液显碱性;油污消失,铜表面变洁净,碳酸钠溶液能去油污。

2.1.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1)

2.1.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1)

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一、教材分析钠的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它贯穿整个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钠的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加深巩固对钠这一节知识理解与应用,并为下一节学习碱金属的性质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通过过氧化钠强氧化性的学习还能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以及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与理解;钠的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钠等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以及钠单质的性质等知识,能够对化学反应的得失电子情况及离子反应的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喜欢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对比、归纳出实验结论。

三、设计理念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一定的任务情景,通过问题线索引发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

充分体现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性质→总结性质→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设置了五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探究精神,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

3.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采用实验探究、列表比较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碳酸钠_碳酸氢钠_相互转化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碳酸钠_碳酸氢钠_相互转化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碳酸钠碳酸氢钠相互转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它们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碳酸钠(Na2CO3)也被称为重碱或纯碱,其无色结晶性固体广泛用于玻璃、纺织品、制皂等行业。

而碳酸氢钠(NaHCO3),则是小苏打或肥力碱的俗称,在食品加工、消防安全和医药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本篇文章将重点探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这两种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我们将分析它们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的反应条件和路径,并详细解释这些相互转化反应背后的相关反应及机理。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中将概述本篇文章的目标和内容。

然后,在第二部分将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进行概述,包括它们的基本性质、常见用途以及相关知识。

接下来,第三部分将详细介绍碳酸钠向碳酸氢钠的转化过程以及碳酸氢钠向碳酸钠的转化过程。

第四部分将对这些反应涉及到的相关反应和机理进行解析,包括硷性水解反应和非硷性水解反应等。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将总结文章的主要论点,并给出一些结论。

1.3 目的本篇文章旨在提供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相互转化的详细概述说明和解释。

通过阐述这些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以及相关反应机理,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它们在实验室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对这两种化合物的认知,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概述:2.1 碳酸钠的介绍: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

它通常以无色结晶的形式存在,并且在水中能够溶解。

碳酸钠是一种强碱,可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它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于玻璃制造、洗涤剂生产、纸张加工等领域。

2.2 碳酸氢钠的介绍:碳酸氢钠,也被称为小苏打或重曹,化学式为NaHCO3。

与碳酸钠相比,碳酸氢钠具有较弱的碱性。

它同样以无色结晶的形式存在,并且能够在水中溶解。

碳酸氢钠常用于烘焙行业作为发粉剂使用,在医药领域也用作抗酸药物。

碳酸钠碳酸氢钠性质

碳酸钠碳酸氢钠性质

教学教案(1)授课班级高一学生授课时间45min 课型新授课授课人杨佳课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分析教材分析(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属于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的科学探究内容。

本节内容既是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的认识。

又为化学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打下重要的基础。

(2)学生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和科学探究,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通过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3)学生主要通过实验,讨论获得金属的化学性质,安排探究实验内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

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学生便可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因此,学习好本章非常重要。

学生分析(1)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知道了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能正确区分酸碱盐,能正确选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能力方法基础:学生具有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具有使用常见仪器进行实验操作的初步能力,具有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的初步能力。

但学生观察能力尚有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

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3)情感态度基础:学生具有开展实验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具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体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演示实验比较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差异,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用途;(2)提高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利用实验现象、生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运用探究活动,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讨论交流、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

教学目标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碳酸钠、碳酸氢钠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创新实验设计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创新实验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创新实验设计一、使用教材苏教版《化学1》专题2第2单元第二节《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二、实验器材仪器:离心机、离心试管、锥形瓶、滴定管、滴定管夹、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试剂:固体碳酸钠、固体碳酸氢钠、蒸馏水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1)实验内容上的创新:增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实验探究。

苏教版的教材上无溶解性差异的实验探究,只在书本P52出现的表格中有水溶性的比较,显示两者都易溶,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

相同温度下,Na2(2)实验方法上的创新:溶解性差异的比较有两种思路,其一是在等量的溶剂中能溶解溶质的质量,其二是等质量的溶质完全溶解所需要溶剂的体积,从不同角度作比较,从定性到半定量的探究。

四、实验原理等质量(2.0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加入(4mL)水,溶解、振荡、沉降,比较剩余固体量的相对多少,判断溶解量的相对多少,从而得出两种物质溶解性差异;等质量(1.5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完全溶解所要消耗水的体积,通过比较水的体积,得出两种物质溶解性差异,并根据消耗的水量计算溶解度。

五、实验教学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物质的溶解过程本质上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分子中,并与水分子结合的过程,从微粒角度解析宏观变化。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物质的溶解和离子的结合(结晶析出)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由实验现象推得结论,构建控制变量思想(单因子变量)与实践研究物质性质的模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对物质的溶解性差异问题的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实验,促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的科学原理本质,建立解决问题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六、实验教学内容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探究过程设计为与学生一同探究的实验课,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过程,掌握基本研究方法,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高中化学全国说课大赛获奖作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创新实验设计说课稿

高中化学全国说课大赛获奖作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创新实验设计说课稿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创新实验设计说课稿一、使用教材苏教版《化学1》专题2第2单元第二节《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二、实验器材仪器:离心机、离心试管、锥形瓶、滴定管、滴定管夹、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试剂:固体碳酸钠、固体碳酸氢钠、蒸馏水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1)实验内容上的创新:增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实验探究。

苏教版的教材上无溶解性差异的实验探究,只在书本P52出现的表格中有水溶性的比较,显示两者都易溶,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

相同温度下,Na2(2)实验方法上的创新:溶解性差异的比较有两种思路,其一是在等量的溶剂中能溶解溶质的质量,其二是等质量的溶质完全溶解所需要溶剂的体积,从不同角度作比较,从定性到半定量的探究。

四、实验原理等质量(2.0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加入(4mL)水,溶解、振荡、沉降,比较剩余固体量的相对多少,判断溶解量的相对多少,从而得出两种物质溶解性差异;等质量(1.5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完全溶解所要消耗水的体积,通过比较水的体积,得出两种物质溶解性差异,并根据消耗的水量计算溶解度。

五、实验教学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物质的溶解过程本质上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分子中,并与水分子结合的过程,从微粒角度解析宏观变化。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物质的溶解和离子的结合(结晶析出)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由实验现象推得结论,构建控制变量思想(单因子变量)与实践研究物质性质的模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对物质的溶解性差异问题的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实验,促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的科学原理本质,建立解决问题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六、实验教学内容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探究过程设计为与学生一同探究的实验课,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过程,掌握基本研究方法,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说课稿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说课稿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节——几种重要金属的内容,包括钠的氧化物、过氧化物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属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通过本节的研究,帮助学生切实掌握钠的化合物的性质,鉴别和用途。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热稳定性。

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本节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实验教学.2.重视对比。

3.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4.重视化学史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用途及鉴别。

2)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能力目标:1)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并适时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采用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引导探究方法,发展学生研究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养成勇于创新、积极实验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讲授重点和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鉴别办法与除杂三.教法学法:本节课采取实验,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旨在利用生动有趣的实验和精心设计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自觉参与对知识的归纳和小结,并通过思维活动把从实验中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运用对比的办法研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有关知识和性质。

2.经由过程分组实验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造就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紧密联系实际,把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强调学以致用,激发研究兴趣。

四.教学程序导入]首先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然后展示样品,用观察法使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和的状态、颜色等物理性质有初步的认识。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学教案(1)授课班级高一学生授课时间45min 课型新授课授课人杨佳课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分析教材分析(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属于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的科学探究内容。

本节内容既是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的认识。

又为化学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打下重要的基础。

(2)学生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和科学探究,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通过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3)学生主要通过实验,讨论获得金属的化学性质,安排探究实验内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

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学生便可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因此,学习好本章非常重要。

学生分析(1)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知道了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能正确区分酸碱盐,能正确选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能力方法基础:学生具有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具有使用常见仪器进行实验操作的初步能力,具有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的初步能力。

但学生观察能力尚有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

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3)情感态度基础:学生具有开展实验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具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体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演示实验比较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差异,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用途;(2)提高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利用实验现象、生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运用探究活动,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讨论交流、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

教学目标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碳酸钠、碳酸氢钠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热效应的探究——说课稿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热效应的探究——说课稿

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热效应探究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宣城中学的章旭霞。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热效应探究》。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本节是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的第三节内容,是对必修二第二章《化学能与热能》的扩展与提高。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是选自人教版必修一,本节课是以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为前提,分析、讨论、归纳盖斯定律的涵义。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我确定出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学生能通过实验探究、对比的方法,分析归纳出影响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热效应的原因,并能从定量实验中得出盖斯定律,并会使用盖斯定律。

养成科学严谨、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素养。

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分析影响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热效应的原因。

难点:盖斯定律的内涵为了讲清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因此我采用对比法,探究法,为学生创设好学习、研究的环境:把接受知识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把探究过程留给学生;把交流与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

在讲授的过程中,注重遵循启发式原则,精心设计知识台阶,减缓知识坡度,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不断设疑,析疑,解疑。

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遵守直观性教学的原则。

下面具体来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三、说过程(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我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教学情境视频:自加热饭盒。

课题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课题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课题: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授课教师:潘正彪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化学性质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关系与鉴别方法3、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及相互转化教学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用品:多媒体、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回顾)俗名、颜色、状态、溶解性探究1:碳酸盐的溶解性思考: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CO2有什么现象?解释:“更多、更少、更小”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1、热稳定性探究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对比演示动画模拟实验装置解题指导:“差量法解题”例1:将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2.74 g 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时,剩余物质的质量为2.12 g 。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例2:将Ag固体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冷却时称重,固体质量为Bg.则:(1)当B= 时,碳酸氢钠完全分解。

(2)当B在范围时,碳酸氢钠部分分解,此时碳酸氢钠质量为,碳酸钠质量为。

2、与酸反应探究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的对比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演示动画模拟实验装置结论:Na2CO3与盐酸的反应分两步进行①CO32- + H+ == HCO3-② HCO3- + H+==H2O+CO2↑反应机理解释(动画模拟)解题指导:例3、在天平的托盘上分别放等质量的两只烧杯,烧杯内分别盛等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使天平平衡。

然后分别向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充分反应后,结果天平指针偏向盛的烧杯,其原因是;在反应过程中见到的明显现象是,而上述现象的明显差别是。

例4、取500mL 0.4mol/L Na2CO3溶液与300mL 1mol/L盐酸反应,在不断搅拌下将碳酸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中与将盐酸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中,所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若不等,其体积之比为。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分别与酸、碱、盐反应的性质差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以及侯氏制碱法的原理。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碳酸钠、碳酸氢钠,对两者的性质和用途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两者的化学性质差异以及差异成因并没有本质认识。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和转化以及离子反应的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的差异和化学反应的本质奠定了基础。

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观察和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从微观角度理解造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差异的原因,并能正确书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酸、碱、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2.通过设计实验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差异,并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根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差异,结合实际需求正确选择、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观念。

4.能够根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理化性质差异,选择合适的方法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并能用合适的方法除掉其中混有的杂质。

5.了解侯德榜的事迹、纯碱工业的发展史和侯氏制碱法的原理,体会科技创新对于推动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发展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四、重难点Na2CO3、NaHCO3的化学性质对比。

五、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任务新课导入在课堂派发布碳酸钠、碳酸氢钠相关文献两篇,让学生阅读论文后梳理出碳酸钠、碳酸氢钠相关的性质和用途,整理成笔记,并拍照上传到课堂派。

同学们,在上节课结束的时候,我给大家安排了一项阅读文献的任务,并让大家整理出其中包含的碳酸钠、碳酸氢钠性质和用途方面的信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概要: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地进行探究,必须大胆地进行问题的设计,要善于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快乐学习,健康发展。

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性质差异,并能鉴别两者。

过程与方法:利用对比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教学方法]对比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同学们都吃过刀削面和馒头吧,它们都是用面粉做的,但它们口感各有不同,这是因为它们在制作时,馒头加入了碳酸氢钠(发酵粉成分之一),使得馒头变软变膨松。

为什么碳酸氢钠能使面粉变膨松?在制作馒头时体现了碳酸氢钠的什么性质?这节我们就来学习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性质。

板书:第二节钠的化合物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1.物理性质阅读:课本56页,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第一段。

[科学探究]Na2CO3和NaHCO3颜色状态、溶解性及溶液酸碱性完成学案:物理性质部分过渡:从物理性质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相似,不容易鉴别,利用化学性质能不能呢?下面我们重点来学习它们的化学性质。

[科学探究] 溶液酸碱性板书:化学性质(1)溶液的酸碱性:碳酸钠溶液碱性>碳酸氢钠溶液碱性[科学探究] 对比实验:相同质量Na2CO3与浓度、体积相同盐酸的反应相同质量NaHCO3与浓度、体积相同盐酸的反应分析总结实验现象,总结化学性质,完成学案中相关化学方程式。

板书:(2)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设疑:(1)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以上两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2)从离子反应的角度分析,以上两个反应是否为离子反应?如果是请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2.1.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1.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应用,学生将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4. 科学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能够培养积极主动、合作交流、严谨求实和勇于创新的态度。他们能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Overall, I am satisfied with the students' learning progress and their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class. However, there is always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my teaching approach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all students and enhance their learning experience. I will continue to reflect on my teaching practices and make necessary adjustment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y instruction.
2.1.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标题:“2.1.3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的2.1.3节为主,主要涉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制备和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4 第二章第一节第3讲 碳酸钠及碳酸氢钠

14 第二章第一节第3讲  碳酸钠及碳酸氢钠

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3讲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知识点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1、Na2CO3、NaHCO3的物理性质【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各约1 g),完成下列实验,并将实验现象和相应的结论填入下表2、Na2CO3、NaHCO3的化学性质(1)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比较小试管中棉花球变,B烧杯中澄清石灰水,A烧杯中有少量气泡冒出,(2)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快慢的比较两个气球均膨胀;碳酸氢钠与盐酸混合比碳酸钠与盐酸混合气球膨胀得(3)Na2CO3、NaHCO3与碱的反应①与NaOH溶液的反应a、Na2CO3与NaOH不反应b、NaHCO3与NaOH反应:②与Ca(OH)2、Ba(OH)2溶液的反应a、Na2CO3与Ca(OH)2反应:b、NaHCO3与Ca(OH)2存在少量过量问题(4)Na2CO3、NaHCO3与BaCl2、CaCl2的反应①Na2CO3与BaCl2反应:②NaHCO3与BaCl2不反应(5)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O2:3、Na2CO3、NaHCO3的性质比较①NaHCO3固体受热易分解,但在溶液中NaHCO3受热不分解②碳酸及碳酸盐的热稳定性有如下关系:可溶性碳酸盐(不包括铵盐)>不溶性碳酸盐>酸式碳酸盐>碳酸如:Na2CO3>NaHCO3>H2CO3,CaCO3>Ca(HCO3)2>H2CO3③CO2中混有HCl时,可将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而非饱和碳酸钠溶液④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HCO-3不能拆开写,因为HCO-3属于弱酸酸式酸根【练】1.判断题(1)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2)HCO-3在强酸性、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3)Na2CO3固体中的NaHCO3可加热除去()(4)Na2CO3、NaHCO3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5)Na2CO3俗称纯碱,所以Na2CO3属于碱()2.(1)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并振荡,开始几乎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有大量气泡产生,试用离子方程式及必要文字解释原因?提示开始盐酸量少,发生反应CO2-3+H+===HCO-3,无气泡,一段时间后当CO2-3完全变成HCO-3后,再滴加盐酸,发生反应HCO-3+H+===H2O+CO2↑,产生大量气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案 (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案 (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中的内容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或者实验探究,了解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和一些用途。

2. 教材中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既能加深对前面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也能为以后要学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等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通过学生对两种物质的观察,设计的实验现象的观察,总结,归纳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与目标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初步掌握设计探究实验的技能,对比学习法,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通过化学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意识;通过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五、教学用具碳酸钠(固体和溶液)、碳酸氢钠(固体和溶液)、澄清石灰水、药匙、铁架台、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火柴六、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在蒸馒头时用来发面的发酵粉,小苏打吗?两外还有我们平时喝的苏打水,建筑物里放的泡沫灭火器,等等都有小苏打的身影。

碳酸钠简称苏打,碳酸氢钠简称小苏打或苏打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两者的一些性质。

【授课】这节课需要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究,观察,归纳,总结。

我们常用的研究物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对比法,归纳法,等等。

这节课我们主要用实验法的定量分析法,和对比法探究。

下边每四个人分一个小组,进行设计实验。

探究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性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1)需要什么仪器?(2)在药品或试剂用量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3)如何操作?2、巡堂,观看学生实验,回答学生实验中提出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法
合作学习法 探究学习法 对比与归纳法 聆听与思考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情景导入 (二)物理性质探究 (三)化学性质探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魔术-瓶子吹气球 气球中装 有小苏打
瓶中装有白醋
物理性质及用途
性质
碳酸钠
化学式
俗名 物质类别(填盐的分类)
颜色 状态 溶解度(20℃ )/g 常见用途
表1
碳酸氢钠
验证一:观察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固体的外观,验 证其颜色、状态。
验证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溶解度的差异
――用天平分别称取0.6g碳酸钠 和碳酸氢钠固体,置于两支试管 中,然后各加入3mL水,充分振 荡,观察二者的溶解情况。
化学性质
序 项目 号

与酸反应 (盐酸)
2 热稳定性
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
几滴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溶液,然后再分别滴几滴Ca(OH)2 溶液
Na2CO3溶液
Ca(OH)2
NaHCO3溶液
改 进 前
改 进 后
创新探究四: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能否与某些盐发生反应
――往装过药片塑料板上两个小孔里分别用胶头滴管滴
入几滴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溶液,然后再分别滴几滴CaCl2 溶液。
Na2CO3溶液 NaHCO3溶液
按课标要求增加仪器,改进实验。
3、教学过程重难点突出。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体会到教师要真正的进 行探究,必须大胆地创新,新课程改变教师的角 色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会理 解,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探索,学会创新。
End
本节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重视实验教学.2.重视对比。3.重视知识在实际中 的应用。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用途及鉴 别。
(2)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并适时启 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鼓励学生在实验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探究
…说课
哈师大附中 王丽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学情分析 四、教法学法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单元第 一节——碳的多样性。通过本节的学习,帮 助学生切实掌握碳的化合物的性质,鉴别和用 途。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 的化学性质。同时,通过对它们的性质不同 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 钠的鉴别方法。
CaCl2溶 液

进改 前进

如何鉴别 Na2CO3、NaHCO3?
六、板书设计
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1)与酸反应 (2)热稳定性 (3)与碱反应 (4)与盐反应 (5)鉴别
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的特点:1、充分体现三维教学目标。 2、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

中探索和创新,能充分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 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采用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掌握碳

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标 (1)通过实验引导探究方法,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养成勇于创新、积极 实验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重点:
1、通过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二 的研究,培养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的分析
事物的逻辑辑思维能力;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难点:
1、激发学生课前理论探究及实践调查的兴趣;

2、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三、学情分析
3
与碱反应
Ca(OH)2
Hale Waihona Puke 与盐反应 4 (CaCl2)
表2
创新探究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能否与酸发 生反应
――分别取等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于试管中滴加相同浓度相
同体积的盐酸。
创新探究二
加热 Na2CO3固体和 NaHCO3固体
热稳定性
套管实验
创新探究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能否与某些碱发生反应
――往装过药片的塑料板上两个小孔里分别用胶头滴管滴入
1.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新接触的事物充 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2.学生的能力特点: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 化学学习方法和实验技能。
3.学生知识起点:初中已经学习过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碳酸钙等简单的碳的化合物,对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盐类化合物有了简单的 了解。
四、教法学法
教法
分组讨论法
实验探究法
多媒体辅助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