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及碳酸氢钠(说课)[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与碱反应
Ca(OH)2
与盐反应 4 (CaCl2)
表2
创新探究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能否与酸发 生反应
――分别取等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于试管中滴加相同浓度相
同体积的盐酸。
创新探究二
加热 Na2CO3固体和 NaHCO3固体
热稳定性
套管实验
创新探究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能否与某些碱发生反应
――往装过药片的塑料板上两个小孔里分别用胶头滴管滴入
表1
碳酸氢钠
验证一:观察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固体的外观,验 证其颜色、状态。
验证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溶解度的差异
――用天平分别称取0.6g碳酸钠 和碳酸氢钠固体,置于两支试管 中,然后各加入3mL水,充分振 荡,观察二者的溶解情况。
化学性质
序 项目 号
1
与酸反应 (盐酸)
2 热稳定性
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
学
中探索和创新,能充分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 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采用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掌握碳
目
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标 (1)通过实验引导探究方法,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养成勇于创新、积极 实验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重点:
1、通过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二 的研究,培养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的分析
事物的逻辑辑思维能力;
教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
学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
难点:
1、激发学生课前理论探究及实践调查的兴趣;
难
2、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点
三、学情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CaCl2溶 液
改
进改 前进
后
如何鉴别 Na2CO3、NaHCO3?
六、板书设计
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1)与酸反应 (2)热稳定性 (3)与碱反应 (4)与盐反应 (5)鉴别
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的特点:1、充分体现三维教学目标。 2、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
学法
合作学习法 探究学习法 对比与归纳法 聆听与思考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情景导入 (二)物理性质探究 (三)化学性质探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魔术-瓶子吹气球 气球中装 有小苏打
瓶中装有白醋
物理性质及用途
性质
碳酸钠
化学式
俗名 物质类别(填盐的分类)
颜色 状态 溶解度(20℃ )/g 常见用途
几滴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溶液,然后再分别滴几滴Ca(OH)2 溶液
Na2CO3溶液
Ca(OH)2
NaHCO3溶液
改 进 前
改 进 后
创新探究四: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能否与某些盐发生反应
――往装过药片塑料板上两个小孔里分别用胶头滴管滴
入几滴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溶液,然后再分别滴几滴CaCl2 溶液。
Na2CO3溶液 NaHCO3溶液
1.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新接触的事物充 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2.学生的能力特点: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 化学学习方法和实验技能。
3.学生知识起点:初中已经学习过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碳酸钙等简单的碳的化合物,对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盐类化合物有了简单的 了解。
四、教法学法
教法
分组讨论法
实验探究法
多媒体辅助法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探究
…说课
哈师大附中 王丽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学情分析 四、教法学法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单元第 一节——碳的多样性。通过本节的学习,帮 助学生切实掌握碳的化合物的性质,鉴别和用 途。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 的化学性质。同时,通过对它们的性质不同 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 钠的鉴别方法。
按课标要求增加仪器,改进实验。
3、教学过程重难点突出。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体会到教师要真正的进 行探究,必须大胆地创新,新课程改变教师的角 色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会理 解,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探索,学会创新。
End
本节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重视实验教学.2.重视对比。3.重视知识在实际中 的应用。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用途及鉴 别。
(2)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
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
(1)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并适时启 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鼓励学生在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