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香港公共交通枢纽建设的启示

合集下载

新加坡城市建设成功经验与启示

新加坡城市建设成功经验与启示

新加坡城市建设成功经验与启示新加坡是一座世界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有“花园城市”的美称。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 新加坡城市建设成功经验新加坡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核心经验是对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关系进行有效处理,真正实现以规划统领城市建设,以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以高效管理保障城市有序运行,形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协同发展的整体效应。

1. 1 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在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着三个非常显着的特征:一是科学性。

新加坡 1965 年建国后,通过联合国聘请世界一流专家,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城市概念性发展规划,并以此为总纲,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以及详细规划,并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能够有效保证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从而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战略指导; 二是长远性。

在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新加坡不仅注重当前城市的发展,更加重视对于城市未来发展的规划,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例如,在建国初期,新加坡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就预留了相应的地铁建设空间,同时对市政管线工程进行了统一规划,实行先规划后建设的方法,先进行地下建设,后进行地上建设,从而有效避免了市政管线敷设所带了的道路重复开挖问题。

同时,新加坡在城市建设中,建立了DISS( 深水道污水处理系统) ,从城市的长远需求出发,形成了及污水收集、处理与排放于一体的系统,号称“百年计划”。

项目规划总长 113千米,直径 6 米,埋设 20 - 50 米,从 2000 年开始实施。

一期遂道约 48公里于 2008 年完成。

二期遂道计划 2015 年完成。

其后计划最终于2045 年关闭所有现行污水处理厂,全部由 DTSS 解决污水收集、处理、水回收及排放; 三是权威性。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具有一定的刚性,一旦经过了法定程序的批准,则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能对其进行随意更改。

新加坡、香港公共交通枢纽建设的启示

新加坡、香港公共交通枢纽建设的启示

新加坡、香港公共交通枢纽建设的启示1、集约利用土地,提升土地利用价值新加坡和香港都十分关注土地的综合利用,在建设交通枢纽的同时,都考虑了与枢纽紧密结合的物业开发,通过合理引导乘坐交通工具的客流为配套的商业物业带来无限生机。

与香港荃湾地铁站连接到新之城就是集约利用土地进行交通枢纽及上盖物业一体化开发的典型例子,建筑物首层建设巴士公交站场,二、三层群楼利用大量的换乘客流开发为商铺及酒楼餐饮,塔楼开发为写字楼物业。

由于各部分功能衔接紧密,因此物业经营十分良好,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也十分便捷。

同样地,新加坡的盛港枢纽也利用物业的首层作为与地铁换乘的交通枢纽总站,枢纽上盖开发为商业住宅,在大大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程度的同时,通过商业的经营提高了换乘枢纽的活力,使整个枢纽物业成为一个人气旺盛、安全舒适的公共活动空间。

此外,国外一些公用建筑在建设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给了我们宝贵的借鉴经验。

香港窝打老道附近一个垃圾收集场就利用其边角用地及上盖,加建了社区康乐体育设施(乒乓球、羽毛球场),十分紧凑、实用和有趣。

2、统筹区域规划,扩大换乘枢纽的辐射能力每一种交通方式都有其特定的辐射范围,恰当地组织不同交通方式在特定区域进行有效的衔接,结合交通和商业的辐射作用,才能有效发挥公共交通系统的作用,新加坡卫星城的交通枢纽建设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清晰的概念。

以新加坡大巴窑卫星城为例,公交枢纽就像是区域的心脏,不仅通过地铁、巴士等交通方式有效解决区域18万居民的出行需求,而且在规划之初就把整个卫星城主要的商业设施集中在枢纽周边用地,合理引导区内居民利用方便的接驳巴士出行和消费,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交通组织困难、管理难以协调统一的问题。

3、枢纽功能布局清晰,“动、静分离”在新加坡,换乘枢纽与商业物业是紧密连接的,但即使商业区域人头涌动、交易活跃,也不会影响换乘枢纽的正常运作;在换乘枢纽内部,就算同时多辆巴士落客、上客,都不会相互干扰。

新加坡交通发展对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的启示

新加坡交通发展对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的启示

新加坡交通发展对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的启示摘要:介绍了新加坡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网、地铁、轻轨等交通方式以及新机动化交通模式;分析并提出了适应我国及天津公交管理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模式、公共交通引言作为现代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系统对于维持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合理控制生态环境污染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时至今日,由于城市规划、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的脱节,过度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以及私人汽车的普及,世界许多国家的城市交通状况拥挤不堪,污染严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增长。

因此,如何借鉴别国经验和教训从而获得持续的经济发展,就成为每个国家必须面对的课题。

新加坡偏居亚洲一隅,以其健全发达的交通路网和运输系统,前瞻性的交通管理与调节战略,有计划的土地使用和城市扩展政策,而成为现代都市发展的典范——世界闻名的“花园城市”。

虽然新加坡在国情上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它的成功发展经验却包含了普遍。

当今我国许多大城市正进入高速扩展的阶段,借鉴和学习新加坡模式,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新加坡交通现状1.1交通概况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屿国家,人口420万,面积685.4km2,人口密度高达6100人/km2,机动车总量72万辆,其中私人小汽车41.4万辆。

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加上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新加坡已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

新加坡国土从东到西仅几十公里,但公路总里程却有3100km,其中高速公路150km,如果把全岛所有的车道长度加起来,总里程可达到7000km,这相当于从新加坡到泰国曼谷距离的5倍。

新加坡公路的占地总面积已超过全国土地的10%,几乎和全国住房占地面积相等。

1.2城市交通规划新加坡的城市交通特色在于建立了完整有效的道路交通网络,包括普通道路、城市快速路、地铁系统、轻轨系统等。

迄今为止,新加坡已建成总长3000km以城市快速路为主干、普通道路为支线的道路交通路网系统。

香港和新加坡城市综合体建设的启示_以中环和IONOrchard购物中心为例

香港和新加坡城市综合体建设的启示_以中环和IONOrchard购物中心为例

第10卷第5期2011年10月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Vo l.10 No.5Dec. 2011[收稿日期]2011-09-08[作者简介]王晓红(1963-),女,北京密云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有: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创意产业、跨国直接投资、国际贸易等.香港和新加坡城市综合体建设的启示以中环和ION Orchard 购物中心为例王晓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北京100038)[摘 要]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建设,其目的是实现城市土地空间充分利用、工作与生活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

香港、新加坡同属于土地资源紧张,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其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具有交通立体化、功能综合化、土地集约化、节奏高效化、生活便利化等特点,对我们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城市;立体化;综合化;便利化[中图分类号]T U -0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973(2011)05-0052-06Inspira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 omplexes inHong Kong and SingaporeTake Central Surrounding and ION Orchard Shopping C enter as ExampleWANG Xiao -hong(M acro eco no mic Resea rch Instit ute o f ND RC,Beijing 100038,China)Abstract:T he pur pose o f the dev elo pment and construction o f urban co mplex es is to achiev e a full use of ur ban land space,and to realize w o rk -life harm ony,man -environment harm ony.H ongKong,Sing apore belong to areas w ith the same land r esource constraints,population density;their urba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ur ban co mplex es have the follow ing features:transpo rtation three -dim ensional,functional integration,intensificatio n of land,efficient pace,living facilities and other character istics,w hich have important im plications to us.Key words:City;Three -dim ensio nal;Integration;Facilitation一、城市综合体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一)基本概念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的商业、办公、居住、酒店、餐饮、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和交通枢纽等若干关系密切、性质不同的服务形态在区域范围集聚,城市功能在空间上进行组合,并在各功能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

新加坡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发展给我们的启示近些年来,新加坡由一个弹丸之地的小国发展成为经济繁荣、城市发达、社会和谐的先进国家,其发展的经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纷纷组织政府机构和企业到新加坡学习考察,以借他山之石攻发展之玉,本文作者在2008年年末到新加坡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公共管理和经济管理学习考察,此文即学习考察体会。

标签:新加坡;经济发展;城市管理;社会和谐一、新加坡经济腾飞的原因探究新加坡为什么能从一个弹丸小国发展成为经济强国?通过学习考察,笔者认为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可资我们借鉴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新加坡经济腾飞,得益于其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机遇意识。

新加坡不仅面积小,而且没有资源。

然而,新加坡人却在李光耀的领导下,以其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抢抓机遇的能力,把生存危机变成了国家发展的动力。

为了生存,他们先后与马来西亚签订了两个从柔佛州购买淡水的协议,两个协议分别于2011年和2061年到期。

为了争取发展空间,他们悄然进行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由之前的由马来西亚进口的一个“水龙头”发展为现在的四个“水龙头”:购买马来西亚的天然水、利用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汇集的雨水、淡化后的海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净化水。

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危机,还将马来西亚进口的原水进行处理后反输送马来西亚赚取利润,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污水净化和海水淡化处理技术,向国外输出技术和管理。

为了发展,新加坡总是在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建立经贸往来关系的同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在夹缝中寻找生境、创造机遇。

在新加坡之前,国际上只有纽约、伦敦和东京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美金交易,但是,新加坡却利用了三个城市之间存在时差的问题大力发展外汇交易市场,在伦敦市场关门之后、东京市场还未开业之前的时间空隙进行美金交易,从而将新加坡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外汇交易市场。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和印度的迅速崛起和全球制造业向两国转移的趋势,新加坡又把开放和合作的重点锁定在中、印两国,除了加大向两国的投资和吸引两国投资外,明确提出要针对两国不断增加的中产阶级规划其产业和服务,提出要放弃之前禁赌的理念,大力发展旅游业,在旅游胜地滨海湾和圣淘沙分别由美国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和马来西亚云顶国际集团投资50亿新元以上,新建两个赌场,以吸引中、印两国的中产以上阶级到新加坡旅游,计划到2015年,使旅游人数由2005年的880多万人扩大到1700万人,每年解决6万个就业岗位,拉动GDP增长1.6%,推动新加坡成为国际会展中心。

新加坡的发展战略及启示

新加坡的发展战略及启示

新加坡旳重大发展战略及启示从世界地图上看, 新加坡仅是一种小点, 但这个不具有任何资源禀赋旳弹丸小国仅用四十余年旳时间, 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国富民强旳华丽转身, 成为国际社会赞誉并学习旳楷模。

通过十多天旳学习、观测、感受与体会, 新加坡政府旳战略思维及务实做法给我留下了深刻旳印象。

一、国家绿化战略上世纪60年代新加坡挣脱英国殖民统治后, 面对一穷二白、肮脏落后旳现实, 政府把绿化做为确定国家竞争优势旳首选战略, 开展全国绿化运动, 建设花园都市。

一是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旳树种。

按照快长高大、枝叶繁茂、不易折枝等原则, 从世界各地引进适合在新加坡生长旳树种, 全国85%旳树种从国外引进, 高大旳雨树成为新加坡都市一道独特、漂亮旳风景线, 让每个到过新加坡旳人念念不忘。

二是美化运用水道。

改造运用新加坡河, 保留河岸原有都市风貌, 克拉码头、游新加坡河成为著名景点, 对新加坡旳原有水系合理整改, 保持原始风貌, 把自然、人文、环境有机结为一体。

三是打造花园中旳都市。

由“花园都市”向“花园中旳都市”前进, 建设280个都市公园、150公里旳环岛绿道, 运用步行通道把各个公园有机串联起来, 全国共种植1100多万株树木, 没有一块裸露土地, 森林覆盖率到达45%。

绿化战略迅速优化了新加坡投资环境, 改善了人们旳生活环境, 并极大振奋了人们旳精神。

二、经济全球化战略从建国开始, 新加坡就清醒地认识到, 只有跟世界旳经济接轨, 才能发展自己。

为此, 新加坡把自身发展同亚洲发展亲密地关联, 以世界旳眼光来谋篇布局, 从而在联结东西方旳世界产业体系中精确定位。

一是大力引进跨国企业。

组建经济发展局, 针对世界500强上门招商, 并在税收等方面对跨国企业出台优惠政策, 使得新加坡成为1965-1993年期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最多旳国家。

目前, 新加坡已引进7000多家外资企业, 其实4000家为区域总部, 新加坡旳GDP中有42%由跨国企业发明。

交通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引进

交通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引进

交通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引进交通管理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凸显,借鉴和引进国际经验成为了提升交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不同国家的交通管理经验中寻找启示,探讨如何将国际经验引进到本国的交通管理实践中。

首先,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的交通管理经验。

新加坡是世界上交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其交通管理水平备受称赞。

新加坡的成功在于其综合性的交通规划和创新的管理手段。

例如,新加坡实行了高拥堵税,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量。

此外,新加坡还推行了电子道路收费系统,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

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的这些经验,通过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和引入先进的管理手段,来改善我国城市交通状况。

另一个值得借鉴的国家是日本。

日本的交通管理以其高效和安全性而闻名。

日本的铁路系统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其高铁网络覆盖了全国各地。

除了铁路,日本还大力发展了地铁和轻轨交通系统,形成了多层次的交通网络。

此外,日本在交通规划和建设中注重细节,例如为行人和自行车设计了便捷的交通设施。

我们可以从日本的经验中学习,在交通规划和建设中注重细节,提高交通系统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欧洲国家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交通管理经验。

例如,荷兰是自行车友好型国家,其鼓励居民骑自行车出行,减少对汽车的依赖。

荷兰的自行车道网络覆盖了全国各地,鼓励居民选择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

此外,德国在公共交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德国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达,票价合理,服务质量高。

我们可以借鉴荷兰和德国的经验,在城市交通规划中注重发展自行车道和改善公共交通服务,以减少汽车使用量,缓解交通压力。

除了以上几个国家,还有许多其他国家的交通管理经验值得借鉴。

例如,美国在交通管理中注重科技创新,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和数据分析来提高交通效率。

澳大利亚在交通规划和设计中注重可持续发展,鼓励使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

新加坡港的通航管理及启示

新加坡港的通航管理及启示
·21·
要重视抛锚操作 确保安全
抛锚操作是关键性的船上操作, 稍有失误就会造 利用风流作用逐渐将锚链送出至需要长度。
成断链丢锚和损坏锚机等事故。所以, 船长对于每一次
非深水抛锚一般只要将锚松出锚链筒或松至水面
的抛锚操作都应该认真而有准备。公司 SMS 文件也有 即可。船速可以在 0.5 kn 上下。
在日常值班 工作中, 新加 坡 MPA 把船 舶 报 告 系 统、VTIS、GMDSS、S&R 值班等都集中在一起, 这与上 海港在模式上是 类似的。新加 坡 MPA 为提高 救助效 率, 对社会作出承诺: 接到报告后, 巡逻艇在 30 min 之 内到达现场, 组织、协调、指挥抢险, 报告现场情况。上 海港目前也采用了这一方式加强自我要求, 上海海事 局在 2007 年 7 月 1 日 起实施的 应急体系中 根据辖区 特 点 和 黄 浦 江 、长 江 、海 区 的 不 同 情 况 也 提 出 了 类 似 的 时间要求。 4 新加坡 MPA 的 VTIS 值班
锚到海底后, 刹车刹妥, 锚机离合器脱开, 使用刹车利用 马达事故, 往往是船速未掌握好( 进/退过大) , 或者大
风流作用逐渐将锚链松出至需要的长度。如果嫌锚链 副没有在船艏以至于锚链受力情况不明或者采取措施
松出太慢, 也可使用微退车, 但应该掌握倒车时间, 一般 不果断所致。
只开 10 余秒左右; 如果采用锚机送链方法, 可以直接将
( 3) 抛锚前的准备( 备锚) : 非深水抛锚一般只要将
锚是指水深在 25 m 以上水域进行的抛锚作业。通常, 锚松出锚链筒或松至水面, 刹车刹妥并离合器脱开。
为了防止锚和链的重力冲击造成锚冠或锚爪损坏和过
深水抛锚采取将锚松出至海底约 5 m 左右, 刹车

新加坡公共交通发展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公共交通发展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公共交通发展经验及启示1 城市交通“推、拉”策略1967—1971年,新加坡城市规划部门对岛内的自然资源开发进行了一次概念规划,指出“必须在小汽车和公共交通的使用上保持一个理想的平衡状态”。

为此,新加坡采取了两种极端的方法发展交通:“拉动(PULL)”策略——改善公共交通服务和“推动(PUSH)”策略——限制小汽车使用(包括拥车证制度、道路拥挤收费制度等)。

1996年,新加坡政府颁布了《交通发展白皮书——建设世界一流的陆路交通系统》,提出4项基本策略: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的一体化规划、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交通需求管理、路网建设与提高通行能力,进一步明确了“推、拉”策略在城市交通发展中的战略指导地位。

同时指出,要实现远期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75%的目标,努力做到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不受制于有限的空间和资源。

2 公共交通发展历程1) 自由发展时期——政府管制失效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有轨电车于1905年开始运营。

1925年成立的新加坡动力公司(STC)接管了有轨电车运营业务,成为主要的公共交通运营公司,而政府很少关注公交事务。

在郊区,有一些个体户经营很多零散的公共汽车业务,后来逐渐发展为11家由华人运营的小型公交公司。

二战以后,新加坡公交线路不断增加。

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既有的公交服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2) 优化调整时期——政府强力干预20世纪70年代初,新加坡有11家公交公司经营117条线路。

每家公司服务于不同区域,没有任何票价、路线或时间表的统一规定,公交服务质量非常落后。

由于认识到公交服务提高的重要性和私人小企业经营公交业务的困难,政府开始干预公交发展事务,选派政府官员介入以克服管理障碍,并努力改善公交财政状况。

1971年政府制定了“新加坡重组汽车运输服务”白皮书,强制性地将11家小型公交公司合并成为3家大公司。

1973年,政府进一步将这3家公司整合,成立了新加坡巴士公司(SBS),并于1978年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

国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启示多

国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启示多

国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启示多近年来,国外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在很多方面给中国带来了很多启示。

下面我将从城市规划、交通设施、服务质量和智能化使用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城市规划是公共交通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外城市通常采用密集型城市布局,将住宅、商业、文化等功能区域紧密结合,缩短人们出行距离,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了公共交通的便捷性。

例如,新加坡实行“五分钟步行圈”的政策,即几乎每个居民在五分钟内可以步行到达最近的公共交通站点。

这种城市规划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私家车使用,提高公共交通的利用率。

其次,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公共交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国外城市普遍建设了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

例如,伦敦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地铁系统,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要实现这种发展,我们需要加大对公共交通设施的投资力度,建设更多的轨道交通线路,提高公共交通设施的覆盖范围和运行效率。

此外,公共交通设施还需要与其他交通方式(如自行车、步行)进行衔接,提供多元化的出行选择。

第三,服务质量是提高公共交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国外城市注重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使得公共交通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

例如,新加坡的公交车每隔几分钟就有一班,而且车内设有空调、广告播放和座椅等舒适设施,提供了良好的乘坐体验。

对于我们来说,需要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包括车辆的舒适性、准点率、站点的设置等方面,以吸引更多的市民选择公共交通。

最后,智能化使用是公共交通发展常态化的重要推动力。

国外城市已经开始实施智能公交系统,如伦敦的Oyster卡、新加坡的EZ-Link等。

市民通过这些智能卡可以轻松地支付公交、地铁、轻轨等各类交通工具的费用,提高了出行的便利性和效率。

在中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也可以借鉴国外的智能公交支付系统经验,积极探索智能化使用的创新模式,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

总之,国外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经验给中国提供了很多启示。

我们需要建立密集型的城市规划,加大对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服务质量,推行智能化使用,以提高公共交通的竞争力和人民的出行便利性。

新加坡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综合利用经验及其启示

新加坡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综合利用经验及其启示

2020年第5期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427期Serial No .427No .5,2020经济研究导刊一、新加坡公共交通发展概述新加坡全称“新加坡共和国”,位于马来半岛,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优越,是国际航运中心、世界著名的十字路口之一。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屿国家,国土面积狭小,东西长42公里,南北宽25公里,国土总面积685.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高达6100人/平方公里。

新加坡机动车总量80.5万辆,其中私人小汽车60万辆[1]。

在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新加坡要通过增加土地供给满足不断增加的交通需求已经几乎不可能。

为此,新加坡通过高效复合利用土地和建立综合性的陆路交通运输体系,最大限度提高道路网通行能力,来满足不断增加的交通需求量和出行便利与舒适度的要求[2]。

新加坡以其健全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和部门协作的系统规划,为高密度人流与车辆提供着优质服务;以发达、高效而且可靠的公共交通系统和畅通、便捷、科学的交通管理使这个东南亚岛国秩序井然[3];以富有远见的交通管理与调节策略、有计划的土地使用和城市扩展政策,成为了世界闻名的“花园城市”。

二、新加坡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利用特点(一)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化规划为了确保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落实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在规划管理上需要各个方面协作配合,通过都市重建局、建屋发展局和陆路交通局等管理部门的协作联系将土地利用、新镇规划和交通规划,甚至公园绿地规划等方面高度整合,实现不同尺度的层级之间工作居住和休闲娱乐等方面充分整合的网络,同时在硬件上保证了居民出行公交优先的常态。

由于国土面积有限,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在1958年就编制了全国第一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进行了功能分区,东北部以居住为主,西部为工业区。

这种居住和就业之间的分离导致大量穿城交通的产生。

在1972年的概念性规划中,新加坡吸取了上一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经验教训,强调了土地利用功能布局与交通之间的关系,将中心商务区、居住区和就业区通过大量高速公路紧密联系起来,初步实现了土地利用和交通一体化规划;1992年概念规划修编,在沿袭利用交通加强城市各个功能区之间联系的思想基础上又规划了次一级区域中心,进一步提高了居住平衡。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和启示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和启示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和启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蒋玉尚受市委组织部委派,我赴新加坡参加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培训。

期间,我们在这座国际花园城市学到了先进的理念,收获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对我市打造“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决策及其内涵有了更深地理解和更准确地把握。

一、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主要经验新加坡独立后,仅仅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就建设成为一座世界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走出了一条超常规的快速发展之路。

最具有借鉴意义的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一流规划引领新加坡走向世界宜居城市。

新加坡非常重视城市规划的科学制定和认真执行,真正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

一是高端智力制定一流规划。

立国初期,就聘请联合国组织专家,高起点、高质量编制整个新加坡范围概念性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40-50年的发展方向,每10年修编一次。

在概念性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实施性的发展指导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每5年修编一次,以体现规划的连续性、时代性、超前性和科学性。

2001年的概念总蓝图费时4年,提出了在熟悉的地方建新住屋、高楼城市生活、更多休闲选择、商业用地更加灵活、区域商业中心、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注重认同感等7个方面的规划要点,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国家认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国55个分区的规划前景和控制参考数值,如土地使用、发展密度、高度、交通组织、历史保护和开发等。

可以说,概念总蓝图是新加坡人的梦想,而总体规划图则是实现梦想的方式。

二是以严厉的规划执法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规划法令》以法律的形式赋予规划当局“禁止一切非法用途的权力”,明确“当土地或建筑物的用途不按规划而被滥用,有关当局可对物主或使用者采取强制执法措施”,违法者将被处3000新币罚款域不超过3个月的监禁,或者二者兼施。

三是阳光透明社会广泛参与。

在新加坡,城市规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共政策。

规划的编制过程和最终方案都是公开透明的,而且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公众的参与。

香港轨道交通枢纽简析及启示

香港轨道交通枢纽简析及启示
在香港地铁( 包含与九广铁路) 的 15 个换乘枢 纽中, 有同方向同站台换乘 5 个, 异方向同站台换乘 5 个, 通道换乘 3 个, 站厅换乘 2 个。
在香港轨道交通系统中, 乘客按照推荐站点换 乘, 一般只需从站台左边走到右边, 即换乘通道的长 度为站台宽度, 约 15 m , 加之轨道交通发车间隔小, 线路间换乘非常方便。
Analysis and Enlighten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Hub System in Hong Kong Z ha ng L inhui, L i Chao y ang, L i Junguo Abstract T he inte nsiv e, ef fe ctiv e, co nvenient and pa ssen ger f riendly r ail tr ansit hub in Ho ng K o ng has suppor ted t he ef fect ive f unctions o f urban ra il tr ansit system, solved ur ban tr anspo rta tio n conge stion and pro mo ted the so cio eco nomic deve lo pm ent. T hr ough an a na ly tica l study of the chara cters o f the r ail tr ansit hub in H ong Ko ng, this pa per co nfirms the a dv anced desig n idea o f the r ail tr anspor tatio n hub, and the inspir ation fo r the deve lo pm ent of r ail tr anspis hub in the m ainland o f China. Fo r many mainland c ities, the de sign technique o f the ra il tr anspor tation hub shall be im pro ved, the idea of public tr anspo rt pr io rity be actively car ried out, the ser vice le vel of ur ban ra il tra nsit be pro mo ted f or the m oder nizat io n o f municipal transpo r tation, and t he tr anspo rta tio n civ ilizat io n. Key words Ho ng K ong; r ail tr ansit hub; tr anspo rta tio n design; public tr ansit prior ity First author s address Schoo l o f N av al A rchitecture, Oce an and C iv il Eng ineer ing , Shanghai Jiao to ng U niver sity, 200240, Shangha i, C hina

香港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香港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0引言随着银川市城市进程的加快,进入了城镇化、汽车化的加速发展阶段,与其他大城市一样面临着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的棘手问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能源消耗、美化城市环境、改善人民生活。

但是,在我国的居民出造型方式竞争中,小汽车往往因舒适、方便、体面等原因战友绝对优势,因此,如何使公交真正融入人民生活,打造公交城市成为值得研究的关键课题。

香港地少人多,楼多路窄,但香港通过有限发展以轨道交通委骨干的公共交通,实现了城市交通的高效运转,实现了城市交通与高强度土地开发的和谐运动,这为我市的公交系统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1香港交通基本情况香港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城市之一。

香港道路网络是世界上道路交通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覆盖了全港大部份地区,使驾驶者能轻易到达目的地。

根据香港政府路政署2007年统计,车辆登记数超过565,000辆,全港道路的长度有2,009公里。

香港拥有多条的快速公路及连接路,组成9条主要的干线,连接新界至九龙香港岛及大屿山。

此外,香港共有1,088条行车天桥及桥梁,以及15条行车隧道。

公共汽车(香港称为“巴士”)是香港最主要公共交通工具。

在香港的公共汽车主要分为3个类别:专营巴士、非专营巴士及公共小型巴士。

2香港交通发展经验香港在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发展经验主要有:2.1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宜居城市建设香港采用紧凑型城市发展模式,高密度发展是香港的典型特征。

自1970年代,集约型城市、集约化住房,尤其是香港公屋的发展一直探索着高密度住房与城市生活环境的协调关系。

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速发展,这种密集型的发展模式带来一些弊端,包括居住环境过于拥挤、工业区与住宅区为邻等,所以香港开始推进可持续宜居的城市规划,具体做法有保育自然生态、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康乐设施等,并着手编制了《香港2030年规划远景与策略》。

2.2权责明晰的交通管理体制香港涉及道路和交通管理的部门包括运输及房屋局、警务处、交通咨询委员会和交通审裁处。

国外大都市新城交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大都市新城交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大都市新城交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大都市新城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新城在全球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新城建设过程中,交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方面,它直接影响着新城的整体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通过学习国外大都市新城交通发展的经验,可以为我国的城市规划和交通建设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一、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公共交通是大都市新城交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碳排放、提高城市品质的有效途径。

在国外大都市新城交通发展中,公共交通建设一直是优先考虑的方向。

例如,伦敦的地铁系统向来被誉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它为伦敦的居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成为伦敦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我国,一些大城市也开始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比如北京的地铁系统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先进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为首都的居民提供了高效快捷的出行方式。

因此,我国在发展新城时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水平。

二、发展多元化的交通方式在国外大都市新城的发展中,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出行需求,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多元化的交通方式。

除了地铁、公交等传统交通工具外,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电动汽车等新型交通方式也逐渐成为新城交通发展的热点。

这些新型交通方式不仅可以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还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我国,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选择,共享汽车、电动汽车等新型交通方式也正在逐步普及。

因此,我国应该在发展新城时,积极引入和推广多元化的交通方式,提高城市的出行效率和便利性。

三、加强交通规划与管理在国外大都市新城的发展中,交通规划与管理一直被视为至关重要的环节。

有效的交通规划可以为城市交通发展提供指导,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同时,科学的交通管理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提升城市的居民生活品质。

新加坡的交通政策及启示

新加坡的交通政策及启示

新加坡的经验表明,综合开发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将公交 枢纽、商业、住宅、办公等功能集成在一个建筑物内,实现了土地的复合利用, 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这种综合开发模式也方便了居民的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生 活质量。
总之,新加坡的交通政策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我们应该在城市交通发展 中注重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创新城市交通服务模式,以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造出高效、便捷、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系统,为居民提供更 好的出行体验和生活环境。
一、新加坡的住房政策
新加坡的住房政策以政府为主导,通过组屋制度为国民提供可负担的住房。 组屋是由政府出资建设并管理的公共住房,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给符合条件 的家庭。这一制度不仅解决了大部分国民的住房问题,还通过控制房价上涨,确 保了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新加坡政府对组屋制度的成功实施,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2、创新是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 平的重要途径
新加坡在城市交通政策方面的创新值得我们借鉴。例如,“优先过境走廊” 和“优化交通信号系统”等政策的实施,为公交车提供了专用车道和优先信号灯, 提高了公交车的通行效率。这些创新措施不仅提升了城市交通服务水平,也进一 步减少了居民的出行时间和成本。
3、综合开发是提高土地利用效 率的有效手段
二、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面临着与新加坡类似的住房问题。借鉴新加坡 的住房政策,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政府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住房保障体系的建 设中来,通过制定土地使用规划、租金和售价标准等措施,确保房地产市场的稳 定和健康发展。
2、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政府应该成为构建住房保障体系的 主体,通过主导公共住房的建设和管理,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可负担的住房。同时, 政府还应该通过税收、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公共住房的建设。

新加坡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新加坡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新加坡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经验与启示2012-02-10内容摘要:新加坡是举世公认的美丽的花园城市,走出了一条成功的符合新加坡国情的高度集约化的城市化道路,目前正在向更高阶段的宜居城市发展。

新加坡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成功得益于在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精心规划和努力。

本报告结合新加坡城市发展的经验和启示,提出了加快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城市建设,经验,启示,新加坡2009年11月~2010年11月,笔者参加了为期一年的“第二届(2009年度)中国-新加坡中高级领导者能力建设项目(连瀛洲纪念奖学金)”中方访问学者的有关活动,多次赴新加坡参观访问,前后共计3个多月。

通过考察,笔者认为,新加坡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经验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主要经验(一)符合新加坡国情的高度集约化的城市化道路——从花园城市到宜居城市新加坡是举世公认的美丽的花园城市,目前正在向更高阶段的宜居城市迈进。

新加坡面积仅有710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五环以内的市区面积),人口499万,密度高达7028人/平方公里(北京6个中心城区约为5200人/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高达100%。

然而,在新加坡,人们并没有一般大城市那种人口、建筑和交通十分拥挤的感觉,这主要得益于新加坡走出了一条符合其自身国情的高度集约化的城市化道路。

这个道路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在城市建设的空间结构上,采取的是多中心组团式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将人口和城市建筑有机地(城市功能分散组团)分散到中心城区和各新镇之中,既有区域功能分工,又有适度的综合发展;既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又避免了各地区之间的交通需求过度问题,避免了人口和城市建筑过度集中于主城区,有效地防止了“大城市病”的产生。

二是在居住和产业空间布局上,采取高层高密度的组屋居住小区开发模式和集约式的产业园区建设模式(包括工业园区、集中的商业街区和港口、金融集中服务区等)。

香港公共交通对内地的启示

香港公共交通对内地的启示

来的交通规划 中 ,铁路 依然是政府 发
展 的 重 中之 重 。 香 港 将 在 铁 路 沿 线 地 区 进 行 密 集 发 展 ,方 便 集 中在 这 些 地

个 外 地 人 到 香 港 呆 七几 天 ,
很 少 见 到 四 车 道 以上 的 数 都 是单 行 线 。香 港 道 路 虽 窄 , 却 层 次 分 明 , 空 中交 通 非 常 发 达 , 双 层 路 、 回 转 线 、
交通规划可延续性发展
当 然 , 香 港 交 通 顺 畅 , 不 只 是 因 为 有 完 善 而 人 性 化 的 陆 路 公 共 交 通 和 发 达 的 地 铁 网络 ,还 因为 其 城 市 规 划 做 得 好 。确 切 地 说 ,香 港 城 市 整 体 运 输 研 究 规 划 最 为 重 要 的 一 项 原 则 就 是 , 任 何 一 块 土 地 的城 市 建 设 发 展 容 一 量 都 必 须 以 交 通 容 量 为 上 限 。香 港 政 府 要 求 “ 市 规 划 必 须 执 行 可 延 续 性 城 发 展 的 概 念 ” ,交 通 规 划 可 持 续 规 划 期 限为 4 年 。 0 举 例 来 说 ,在 香 港 如 果 某 地 的 所 有 交 通 方 式 加 起 来 所 能 容 纳 的 交 通 流 量 为 每 天 1 万 人 次 , 那 周 边 的 房 产 项 O 目设 计 必 须 在 1万 人 以 内 。这 与 内地 O
高架 桥 比 比皆是 。
区 居 住 和 工 作 的 市 民 步 行 至 铁 路 车
站。
“ 物 天 堂 ” 是 一 个 深 刻 感 受 , 另 一 购
个 则 是 “ 丸 之 地 ” 的 香 港 ,交 通 却 弹
十 分 顺 畅 。 “ 堵 车 是 交 通 最 大 的 人 不 性 化 。 ”香港 人 如 是 说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香港公共交通枢纽建设的启示
1、集约利用土地,提升土地利用价值
新加坡和香港都十分关注土地的综合利用,在建设交通枢纽的同时,都考虑了与枢纽紧密结合的物业开发,通过合理引导乘坐交通工具的客流为配套的商业物业带来无限生机。

与香港荃湾地铁站连接到新之城就是集约利用土地进行交通枢纽及上盖物业一体化开发的典型例子,建筑物首层建设巴士公交站场,二、三层群楼利用大量的换乘客流开发为商铺及酒楼餐饮,塔楼开发为写字楼物业。

由于各部分功能衔接紧密,因此物业经营十分良好,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也十分便捷。

同样地,新加坡的盛港枢纽也利用物业的首层作为与地铁换乘的交通枢纽总站,枢纽上盖开发为商业住宅,在大大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程度的同时,通过商业的经营提高了换乘枢纽的活力,使整个枢纽物业成为一个人气旺盛、安全舒适的公共活动空间。

此外,国外一些公用建筑在建设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给了我们宝贵的借鉴经验。

香港窝打老道附近一个垃圾收集场就利用其边角用地及上盖,加建了社区康乐体育设施(乒乓球、羽毛球场),十分紧凑、实用和有趣。

2、统筹区域规划,扩大换乘枢纽的辐射能力
每一种交通方式都有其特定的辐射范围,恰当地组织不同交通方式在特定区域进行有效的衔接,结合交通和商业的辐射作用,才能有效发挥公共交通系统的作用,新加坡卫星城的交通枢纽建设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清晰的概念。

以新加坡大巴窑卫星城为例,公交枢纽就像是区域的心脏,不仅通过地铁、巴士等交通方式有效解决区域18万居民的出行需求,
而且在规划之初就把整个卫星城主要的商业设施集中在枢纽周边用地,合理引导区内居民利用方便的接驳巴士出行和消费,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交通组织困难、管理难以协调统一的问题。

3、枢纽功能布局清晰,“动、静分离”
在新加坡,换乘枢纽与商业物业是紧密连接的,但即使商业区域人头涌动、交易活跃,也不会影响换乘枢纽的正常运作;在换乘枢纽内部,就算同时多辆巴士落客、上客,都不会相互干扰。

这都是归功于枢纽站场的建设清晰的划分了不同的功能区,这是实现快速、高效换乘的关键。

大巴窑枢纽整个用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室内面积约5千平方米,室外设28个固定停车位,13个非固定停车位,满足19条始发线路和两条中途线路的需求。

该枢纽采用“堤岸”式设置上、落客点,避免相互干扰。

在站内针对不同区域的线路也设置了5个候车区,围绕地铁进出口呈环状布置,大大缩短了地铁换乘巴士的距离,旅客也可以很方便地知道自己将要换乘的线路位于车站内的明确位置。

为了减少乘客在换乘区域的停滞时间,换乘大厅没有设置较大规模的商业,一个短距离的过渡空间,就能使两种不同的行为活动独立分割,实现“动态换乘“和”静态消费“活动的分离。

4、在站内适合的位置设置简明直观的信息发布
乘客最关心的是自己到达目的地可以换乘哪些线路、在哪里候车、什么时候开车这几个重要的信息。

大巴窑换乘站只在站内中央位置设置了一台动态信息发布器,滚动播出不同线路的开出时间和候车区域。

其余地方设置了六个固定的导乘信息牌,提供换乘站地图、换乘线路及覆盖范围等信息。

同时,每一个候车点都会明确标明该候车点的线路名称。

地铁与公交转换区域提供了明确定地铁信息,同时,在连接地铁站厅及枢纽公交候车厅的通道,也进行动态的地铁运行信息发布。

在香港的荃湾枢纽站,我们看到了更为“前置”的换乘导引,由于巴士站设在枢纽的首层,而乘客从地铁站厅出来已经是枢纽的第二层,因此枢纽在第二层就开始把换乘不同巴士线路的乘客分流到首层的“岛”,每一个“岛”都是特定的线路的候车区。

5、以人为本、注重细节,提升服务水平
新加坡的交通枢纽建设很注重人性化的设计,在很多细节上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枢纽的服务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大巴窖换乘枢纽是新加坡第一个全冷却候车枢纽,自动感应的屏蔽门在待发车进入感应区域后才自动开启。

为了减少乘客在换乘大厅的停留时间,大厅内只设置了极少的座椅。

为了有效解决乘客候车休息的问题,候车的栅栏设计成可以靠坐的“长椅”形式,十分人性化。

换乘大厅内还安放了若干个资料索取栏,派发印有换乘信息的广告单张,供乘客自由取用。

换乘大厅内没有夸张地“滥登广告”,乘客可以很容易、直接地获取各种导乘的信息。

6、优化停车及行车流线,提高枢纽运作效率
无论在新加坡还是香港,交通枢纽的行车流线都尽量避免出现交叉或对冲,同时,在站场内会预留足够的车辆疏解通道,以防车辆在枢纽站场内堵塞。

落客区采用锯齿形的停车位设置,可以增大停车位的转弯半径,更方便巴士的进出停靠。

7、立体设计,设置便捷的垂直通道,缩减换乘距离
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立体化已成为交通换乘枢纽发展
的必然趋势。

在新加坡的盛港枢纽,我们看到了架空轻轨(s k y t r a i n)、巴士、地下铁道组成的三层立体换乘系统,由于设置了紧凑的换乘通道,乘客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不同交通方式的快速换乘。

在香港,地铁荃湾地面站是一个全方位的地铁与各种交通方式立体衔接的紧密系统。

以地铁站为核心,首层设置了屋邨楼盘的专线巴士接驳区域,地铁站厅层通过二层过街天桥和连廊通达独立的换乘枢纽和公交换乘总站。

为了有效的引导乘客换乘公共交通工具,甚至在户外也设立了自动扶梯。

此外,枢纽的规划设计不仅考虑了缩短行人的换乘距离,也尽量使接驳的巴士路线在地铁车站最便捷的灵活的设置上落客点,比较特别的是由于有一座高架桥跨在该地铁站之上,就因势利导地在高架路上设置了一个地铁公交换乘点。

8、舒适的连通空间,有利于客流引导及商业氛围的培育
在新加坡,由于经常会出现骤雨,因此,公共活动空间很多都会设置风雨连廊,使人能不受天气的影响而进行户外活动。

而然,这样的设计理念在交通引导和商业氛围的培育上却起到了更为积极的作用。

我们发现,很多地铁站都设置在主干道的交汇点,地铁出入口外不适宜设置公交上落客点,而通过连廊,可以让地铁出入口“延伸”到50~100米的范围外,地铁乘客可以很自然的顺着连廊到达公交和的士的换乘点,避免主干道路口的交通拥堵情况的出现。

在香港,不同商业物业之间也往往建设了连廊,有效引导客流并提升物业的商业氛围。

9、智能调度,高效管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调度已经成为可能,在新加坡的大巴窑换乘枢纽,只需要一台智能信息管理器,2~3个管理人员就可以完成整个枢纽车辆的调度工作,十分高效。

在枢纽始发的线路,当巴士停泊在固定的停车区后,司机就把
自己的信息卡片在管理器上刷读,电脑就会分析读取的数据,纪录该车已经进入枢纽并自动安排好该车的下一趟发车时间,司机就可以提前知道自己的发车时间并做好休息。

10、电子收费系统应用,实现停车及接驳巴士连乘优惠
在香港,我们考察了智能支付设备和智能收费系统,该系统可以应用在接驳巴士收费、交通换乘枢纽停车收费等方面。

通过收费系统的后台拆帐,还可以实现不同交通方式换乘优惠措施的实施及收益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