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标准
《设计程序与方法》课件——01、课程介绍

教学 内容
设计 概论
设计程 序与方 法概述
典型设计 过程与创 新方法
设计应遵 循原理与
原则
创新案例 设计分析
设计全过 程案
程
法
例
设计什 么?
设计是 什么?
设计怎 么做? 设计如
何实现?
自主 设计
设计如 何评价?
能力 目标
能力 目标
科学设计观 提升设计创意思维 掌握创新设计方法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提升表达、沟通能力 综合设计能力提升
设计程序与方法
课程介绍
理 论
专业 基础课
设计 程序与 方法
实 践
专业课
设计 程序与 方法
专业核心课 总揽全局 全面了解产品设计 奠定专业基础
教学 目标
教学 目标
理解设计观念有熟悉 产品设计研发整个流程中的 调研、分析、提案、开展设计、设计完善与表达、设计评价与反思改进 等各个环节的实施步骤与方法 培养产品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 为开展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与设计实践探索
课程介绍
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程序设计》课程标准所属学院:信息学院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网络、信管课程编号:031J21A 课程类型:行业基础平台1 前言1.1课程性质与任务《程序设计》是信息学院电子信息类的一门必修的行业平台课程。
课程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训练和培养学生获得C语言编程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程序编制及创新设计等基本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C语言基本的程序设计过程和技巧,具备初步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能力,并能熟练应用VC++环境进行C语言的编写、编译与调试,达到省二级考试要求的能应用C语言解决一般编程问题的水平。
本课程是信息学院电子信息类的一门先修的行业平台课程,与该课程相关的后序课程有:《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数据结构》和《Java程序设计》等,为电子信息类为后续的应用性课程和系统开发课程的学习打好软件基础、技能和素质准备。
1.2设计思路课程开设的依据。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这个社会对人才素质和知识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对于高职教育的电子信息类学生来说,计算机的作用已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要求学生必须获得一定的编程能力,必须具备程序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C语言是计算机基础性程序设计语言,它的发展贯穿了计算机发展的历程,蕴含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学会了C语言,那么将能够相对轻松地学习任何现代的编程语言,因为现代的编程语言大都是基于C语言之上发展而来的(比如Java,C++,C#等等)。
课程容以结构化程序设计为框架,以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为核心,突出程序设计的基本理念及技能。
使学生能应用C语言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开设本课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容选择标准。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对课程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程序设计艺术与方法

程序设计艺术与方法实验一STL 的熟悉与使用1.实验目的(1)掌握C++中STL 的容器类的使用。
(2)掌握C++中STL 的算法类的使用。
2.试验设备硬件环境:PC 计算机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 Windows XP / Linux 语言环境:Dev cpp / gnu c++3.试验内容(1) 练习vector 和list 的使用。
定义一个空的vector,元素类型为int,生成10 个随机数插入到vector 中,用迭代器遍历vector 并输出其中的元素值。
在vector 头部插入一个随机数,用迭代器遍历vector 并输出其中的元素值。
用泛型算法find 查找某个随机数,如果找到便输出,否则将此数插入vector 尾部。
用泛型算法sort 将vector 排序,用迭代器遍历vector 并输出其中的元素值。
删除vector 尾部的元素,用迭代器遍历vector 并输出其中的元素值。
将vector 清空。
定义一个list,并重复上述实验,并注意观察结果。
(2) 练习泛型算法的使用。
- 149定义一个vector,元素类型为int,插入10 个随机数,使用sort 按升序排序,输出每个元素的值,再按降叙排序,输出每个元素的值。
练习用find 查找元素。
用min 和max 找出容器中的小元素个大元素,并输出。
源代码:#include <iostream>#include <vector>#include<iomanip>#include<ctime>#include <algorithm>using namespace std;vector<int> myV;bool sortup(int v1,int v2){return v1<v2;}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srand(time(NULL));for (int i=0;i<10;i++)myV.push_back(rand());sort(myV.begin(),myV.end(),sortup);vector<int>::iterator it1;for (it1=myV.begin();it1!=myV.end();it1++){cout<<(*it1)<<setw(6);}cout<<endl;int min=myV[0];for (it1=myV.begin()+1;it1!=myV.end();it1++) if((*it1)<min)min=(*it1);cout<<"最小元素为" <<min<<endl;int max=myV[0];for (it1=myV.begin();it1!=myV.end();it1++)if((*it1)>max)max=(*it1);cout<<"最大元素为" <<max<<endl;cout<<endl;int value=rand();it1=find(myV.begin(),myV.end(),value);if((*it1)==value)cout<<"找到了这个随机数"<<endl ;elsecout<<"没有找到这个随机数"<<endl;myV.insert(myV.end(),value);cout<<"插入尾部的随机数为"<<value<<endl;for (it1=myV.begin();it1!=myV.end();it1++){cout<<(*it1)<<setw(6);}cout<<"\n"<<endl;int t=rand();myV.insert(myV.begin(),t);cout<<"插入头部的随机数为" <<t<<endl;for (it1=myV.begin();it1!=myV.end();it1++){cout<<(*it1)<<setw(6);}cout<<endl;myV.pop_back ();for (it1=myV.begin();it1!=myV.end();it1++) {cout<<(*it1)<<setw(6);}cout<<endl;myV.clear();if(myV.empty()){cout << "It's empty!" << endl;}system("PAUSE");return 0;}运行截图:2练习泛型算法的使用:源代码:#include<list>#include<iostream>//#inclued<algorithm>using namespace std;typedef list<int> lin;int value[]={1,2,3,4,5};void print(lin &l){int i;lin::iterator lit;for(lit=l.begin();lit!=l.end();lit++) cout<<(*lit)<<" ";cout<<endl;}bool sortsp(int v1,int v2){return v1>v2;}lin lin2;lin2.push_front(3);lin2.push_front(4);lin2.insert(lin2.begin(),value,value+5);cout<<"lin2内的元素为:";print(lin2);lin2.sort();cout<<"排序后的lin2: ";print(lin2);lin2.push_front(10);cout<<"在list头部插入10之后的结果:"; print(lin2);lin2.remove(6);cout<<"删除一个数后的lin1:";print(lin2);system("PAUSE");return 0;}实验二搜索算法的实现1. 实验目的(1) 掌握宽度优先搜索算法。
《Java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Java程序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课程作用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面向对象编程能力,利用计算机语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岗位所需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职业素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软件应用开发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课程目标通过《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能力,具有用Java语言编程实现的能力。
1.知识目标(1)了解Java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2)掌握Java类及其成员的定义;(3)掌握Java类的继承的实现,理解抽象类、接口和多态的实现;(4)掌握Java的事件编程模式;(5)掌握Java的组件开发;(6)掌握Java的文件访问;(7)理解Java的多线程编程模式。
2.能力目标(1)会使用Java类,会类成员属性、类成员方法的定义;(2)会使用Java类的继承,抽象类和接口的定义,以及多态的实现;(3)会使用Java的事件进行编程;(4)会使用Java的组件进行程序设计;(5)会Java的文件访问操作;(6)会Java的多线程编程。
3.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质量服务意识;(2)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协调能力及独立工作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1)教学内容框架(2)总体设计思路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掌握面向对象的Java程序设计,程序设计中组件和事件模型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对软件开发的认识,了解并掌握软件开发的步骤及思想。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讲授的知识,可以相应使用以下的学习情境:2.课时分配建议本课程课时为10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践教学50学时。
如果课时超过100学时,超过的学时用于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如果课时低于100学时的,可以适当去掉线程内容,或者合并部分教学单元内容。
《设计的程序与方法》PPT课件

〔1〕抽象思维 〔2〕形象思维 〔3〕灵感思维 〔4〕 发散思维 〔5〕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 〔6〕逆向思维 〔7〕集合高速公路 虚拟现实 人工智能与设计思维
第三节 设计方法的实施过程 1、市场调查的方法
〔1〕、市场调查的程序 第一阶段 市场调查的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 调查实施和控制阶段 第三阶段 分析、总结阶段
的人员组织和进度方案。 根本方针确实定:人员组织规划、进度
方案规划 准备调查:收集整理资料、可行性分析、
构思创意
2、设计的展开
方案设计展开
技术设计展开 设计效果表现图 设计模型
3、辅助生产与销售
设计审核 〔1〕试产 〔2〕投产 试销和销售调查 生产与销售
第二节 设计的方法
设计方法一般包括方案、调查、分析、 构思、表达、评价等手法的掌握和运用
设计方法是指实现设计预想目标的途径。 设计方法分为:创造性思维方法和设计
方法体系。
1、创造性思维方法
创造性思维是形成创造力、产生创造结 果的思维形式,只要思维对象是新颖的, 思维方式是新颖的,我们都称之为创意 性思维。
创意性思维不同于一般的理性思维或逻 辑思维,而较多的借助于形象思维来进 展创造性活动。
〔2〕、市场调查方法 1、询问调查法 2、观察调查法 3、实验调查法 4、抽样调查法
2、设计预测与设想
〔1〕设问设想
奥斯本设问法
“5W2H法〞
〔2〕类比设想
直接类比法、因果类比法、对称类比 法、拟人比照法、综合类比法、梦想类 比法、仿生类比法
〔3〕设想预测
焦点式联想、目录式联想
《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PPT课件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SPOC+PBL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中的实践

[摘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是产品设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通过分析课程特点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SPOC+PBL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以适应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
课程基于SPOC 平台引导学生开展线上自主学习,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由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组成,并采用多维度的成绩考核方式。
本文旨在推动设计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其他类似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借鉴。
[关键词]SPOC ;PBL ;混合式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16-0059-05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技术的慕课、微课等教学模式的发展,推动着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
同时国家出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使“互联网+”的教育新模式备受关注[1]。
更新教育理念,利用互联网技术与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推进教育流程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探索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SPOC 、PBL 概述(一)SPOC SPOC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是由加州大学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提出的,是在MOOC 的基础上创新而成,继承了MOOC 开放性、共享性的特点。
SPOC 强调小范围,限制一定的规模,将在线教育与传统课堂教育相结合,强调线上和课堂高度融合[2]。
在线学习主要根据课程进程预习知识点和辅助课堂教学为主,将课程内容碎片化,方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课程知识,学生和教师可以在线上自由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增强师生间的互动。
线下课堂教学则以教师指导、知识讨论互动、实践操作为主。
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教学形式的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灵活、多变的学习体验,有效地改善学习效果。
目前SPOC 平台有爱课程、超星泛雅、雨课堂等,其基本功能包括涵盖各种学习资源的资源库、在线签到考勤、在线测试、学生线上学习信息采集、线上交流讨论等功能。
《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程序设计》课程标准1. 介绍《程序设计》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计算机编程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计算机程序的开发和调试技巧,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2. 课程目标《程序设计》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熟悉常用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 掌握常用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具备解决实际问题并实现程序设计的能力;-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课程内容《程序设计》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3.1 基本编程概念- 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编程语言的选择和使用;- 程序开发环境的配置和使用。
3.2 数据类型和变量- 常用数据类型的定义和使用;- 变量的声明和赋值;- 数据类型转换和运算符的使用。
3.3 控制结构-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的概念和应用;- 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的编写;- 调试和错误处理。
3.4 函数和模块化编程- 函数的定义和调用;- 函数参数和返回值;- 模块化编程的概念和实践。
3.5 数据结构和算法- 常用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等)的应用;- 常用算法(如排序、查找、递归等)的实现;- 数据结构和算法的性能评估和优化。
3.6 文件操作和错误处理- 文本文件和二进制文件的读写;- 异常处理和错误处理机制。
4.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以上的课程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4.1 授课和演示教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演示实例程序,向学生传授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4.2 实践操作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和实验课程,完成编程任务,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调试技巧。
4.3 项目实战通过开展项目实战,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锻炼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5. 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对《程序设计》课程的掌握情况,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式:5.1 课堂表现和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能力以及作业完成情况。
《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标准

《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设计程序与方法/ Program & Method of Design课程编号:1303070011适用专业:工业设计课程学时/学分:42课时/2.5学分实验(创作、制作、上机)42学时/2.5学分:讲课32、其它实践学时10审定人开课部门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是高等工业学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进行产品设计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创新思维和方法、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设计流程、现代设计方法发展前沿等。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设计师应具备的思维方式和具体的设计方法、程序和评价方法。
二、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理论教学内容:创新思维和方法、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设计流程、现代设计方法发展前沿。
实验教学内容:产品设计流程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在掌握工业设计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程序。
着重培养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1.掌握创新思维和方法。
2.掌握现代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3. 掌握优良设计的评价方法。
4. 了解现代设计方法发展前沿。
四、教学环节学时分配1.总学时分配2.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先修课程:工业设计概论、造型基础、设计表达、色彩设计等后续课程:产品设计专题设计毕业设计六、实验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工具、器具名称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式最终成绩以考试和命题设计形式作为全部作业为依据进行综合的评价考核(作业数量、质量、专业实践能力、学习态度、出勤等)。
评价参考标准:考试 70% ;命题设计 30%八、参考教材及实验指导书1.《工业设计方法学》.简召全主编.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2.《产品系统设计(产品设计2)》.吴翔编著.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3.《设计的展开—产品设计方法与程序》孙颖莹等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鲁晓波,赵超编著.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5.《产品设计——历史、理论与实务》[德]伯恩哈德·E·布尔德克编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6. 按任课教师自编制定的实践指导书为准。
程序设计基础 课程标准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程序设计基础是面向计算机科学和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编程思维、算法设计和调试技巧,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科学素养。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并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程序设计任务。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如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等;2. 掌握常见的编程语言(如Python、Java等)的基本语法和常用语句;3.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程序设计任务,包括但不限于排序、查找、字符串处理等;4. 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编程语言基础:介绍常见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用语句,包括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等;2. 算法设计:介绍基本的算法思想,如分治、贪心、动态规划等,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算法实现;3. 调试技巧:介绍常见的调试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程序中的常见问题;4. 综合项目:鼓励学生分组完成简单的项目,提高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的技能;5. 编程规范:强调良好的编程习惯和代码风格,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比30%;2.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占比70%。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案例和实例进行讲解;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编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4. 线上线下融合: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程序设计基础》XXX出版社;2. 参考书目:《Python编程从入门到实践》、《Java编程思想》等。
七、课程学时与学分总学时:XX学时;总学分:X学分。
本课程建议学生修读XX个课时,分配到理论和实验教学中。
Java程序设计案例教程课程标准

《Java程序设计案例教程》课程标准L1.1课程的性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确立了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应用开发、信息类网络基础服务四个方面为地方信息化建设培养技术应用型网络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设计原那么,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把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形成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管理、信息类网络基础服务和网络信息安全建设五项专业核心能力,满足学生在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站建设、信息类网络基础服务和信息安全五大类职业岗位群的就业需要。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从信息安全角度介绍Java SE编程技术。
其中包括Java 语言基础知识;Java程序集成开发环境;Java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有关Java的各种先进技术,掌握网络环境下应用的开发机制,熟练掌握使用Java开发独立的桌面应用程序;同时了解Java安全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信息安全技术方向的课程打好基础。
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专业(信息安全方向)”课程模块中的一门核心课程, 建议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后开设。
1 . 2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工作案例”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信息安全方向)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信息安全方向)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教案过程与方法有哪些内容

教案过程与方法有哪些内容基本要求1、教案是教师以课时为单位编写的教学具体方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
教案作为教学实施的文件,应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对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等做出具体的设计。
2、编写教案应以课程的教学大纲为依据,在深入钻研教材3、教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有的是1课时,有的是2至3课时。
基本内容教案的基本内容包括授课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组织等。
1、教学目的:简要注明大纲要求掌握、熟悉、理解、了解的内容,备课中考虑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整个课程或某一课堂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2、教学内容:是指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的研析,确定课程教学或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总和及其重点、难点。
3、教学方法:是教师把自己的学识传授给学生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教师授课可采用多种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自学辅导法、练习法等。
在课堂中一般是几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4、多媒体使用:包括多媒体、投影、影像、课件等。
5、教学过程:教案要对课堂每一环节进行设计,制定出具体时间,如复习旧课、导入新课、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课间提问学生内容、作业的布置及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等。
6、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是对课程教学中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评价;某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师生互动活动的设计;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
在这几个因素中,教学过程设计是整个教案的主体部分,既体现出教学活动的逻辑程序,又要划分出若干环节或步骤,并考虑到它们的时间分配、具体方法的应用,相互间的衔接、过渡,以及教学过程与板书的协调等等,充分反映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
优秀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教学设计应包括、和或几部分。
《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程序设计》课程标准1000字《程序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程序设计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认识和理解,学习程序设计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使用某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基本要求1.掌握程序设计基本概念及基本操作;2.熟悉一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和语义特点,并能够灵活应用;3.具备使用程序开发工具、调试工具和优化工具的能力;4.具备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和文档编写能力;5.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1.程序设计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1.1 程序设计的含义和意义1.2 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和编程思路1.3 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4 基本数据类型和数据结构1.5 文件操作和输入输出2.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和语义特点2.1 数据类型和表达式2.2 控制结构和函数2.3 数组和指针2.4 结构体和联合体2.5 文件操作和输入输出3.程序开发工具、调试工具和优化工具的使用3.1 集成开发环境(IDE)的使用3.2 调试工具和调试技巧3.3 性能优化工具和技术4.程序设计风格和文档编写能力4.1 程序设计规范和风格4.2 程序设计文档的编写和管理5.实际问题的程序设计和创新能力5.1 综合案例实践5.2 实际问题的程序设计和解决方案5.3 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五、教学方法1.理论课采用讲授结合案例分析的形式,充分体现程序设计的应用价值和实际应用场景,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辅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2.实验课采用分组或个人进行,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来熟悉和掌握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编程思维和创新能力。
3.课程设计采用项目实践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4.案例分析和讨论,便于学生深入理解程序设计的概念和操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精神。
JAVA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JAVA程序设计-课程标准一、简介Java程序设计是一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领域。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Java语言基础和编程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估方法。
二、教学目标1. 掌握Java语言基础:了解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语句等基本语法,熟悉Java的面向对象特性。
2. 理解常用类和API:学习Java中常用类的使用方法,如字符串、数组、集合等,掌握常用API的调用。
3. 培养编程能力: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代码质量和可维护性。
4. 学习软件开发工具:了解常用的集成开发环境(IDE)和调试工具,提高编程效率和调试能力。
5.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项目,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内容1. Java基础知识:包括数据类型、运算符、流程控制语句等基本语法,面向对象的概念和特性。
2. Java核心类库:介绍常用的API,如字符串处理、日期时间、文件操作等,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
3. 异常处理:学习Java的异常处理机制,理解异常的分类和处理方式,提高程序的容错性。
4. 集合框架:介绍Java的集合框架,包括List、Set、Map等常用数据结构,培养学生对数据管理的能力。
5. 多线程编程:学习Java中多线程的概念和基本用法,解决并发编程中的问题,提高程序的效率和响应性。
6. 图形用户界面(GUI):了解Java的图形界面开发,学习Swing 或JavaFX等工具包的使用,设计简单GUI应用程序。
四、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作业、实验报告、参与讨论等,评估学生对Java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项目实践:开展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问题解决和代码质量等方面的能力。
3. 考试评估:设置理论知识和编程实践两个部分,以笔试和机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综合评估。
《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JAVA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本门课程是为计算机科学专业的软件工程方向、软件服务外包方向、网络技术方向,以及通信工程专业的通信工程方向、嵌入式系统方向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其主要内容有Java 基本语法、Java 基本语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多线程技术、异常处理机制、Windows 环境编程、Java 网络编程等等,其目标是为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提供有关Java 的基础知识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所必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Java 语言的运行环境有许多特性,对图形用户界面(GUIs)、多线程和网络的支持,是当今应用最广的一门网络语言。
本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与通讯技术类专业的应用学科,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数据结构》,后续课程有《Java Swing 图形界面设计》、《JAVA 模式设计》。
该课程可以在大学二年级开设。
二、课程目标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Java 语言的主要特性,并理解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2.掌握Java 语言的运行环境和Java 的基本语句及编程;3.理解并学会使用异常处理机制和多媒体技术;4.掌握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和事件处理机制;5.学会开发多线程Java 应用程序和Java applets 小应用程序;6.理解TCP/I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并掌握Java 网络编程和数据库编程。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本门课程涉及到的概念、原理与技术能明白和解释。
掌握——是指能运用已理解的知识进行编程。
学会——是指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实验分析与设计。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四、课程实施JAVA 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类选修课;一般情况下,每周安排3 课时,共54 课时,其中讲授 40 课时、实验 14 课时。
产品设计 设计程序与方法教案

《设计程序与方法》教案
一、授课课题: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
授课形式:理论讲课与实践性指导
授课时间:
教案主笔:陈剑荣
二、教学目的:设计程序与方法是产品设计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进入产品设计课的入门课,通过课
程的讲授和实践练习使学生把握产品设计基本思维方式和设计的基本程序与技巧,在未来的产品设计课程中具有解决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合理地运用设计方法和程序。
三、教学要求:
1、具备产品设计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2、具有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程序的能力;
3、具有掌握对产品设计的体验方法;
4、具有产品设计模型制作的能力;
5、具备在产品设计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共72课时)
六、考核办法
分以下几个内容:1、课堂四个快题练习,每题25分计100分;
课程课题设计:产品创新、产品模型、产品报告书分三个内容打分,计100分;
按以上两大内容合成,第一项占课程学习成绩总分的30%,第二项占总分的70%。
本科专业认证《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二)》实施方案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二)》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一、课程概况【课程名称】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二)【课程性质】计算机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对象】四年制大一本科生【前修课程】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一)【后修课程】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三)二、教学地位与作用及主要教学目的【地位作用】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二)是计算机、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专业基础课程,融合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和数据结构部分内容,包括类与对象、封装、继承、多态、容器、栈、队列、树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与能力,并能将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和技术应用于数据结构中栈、队列、树等简单问题的实现,培养学生基本的抽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把握C++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掌握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利用面向对象的基本机制进行问题的抽象、封装、继承,应用面向对象的技术来进行数据结构的学习、实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程序思维、动手实践能力。
【能力目标】1)掌握c++面向对象方法和数据结构基础知识,能针对一些数据存储、数据表达和数据分析等复杂问题进行建模并求解。
2)能针对一些复杂数据结构问题,自己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源,分析问题求解思路,给出合理解决方案。
3)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复用、迭代、多态等多种结构知识;针对计算机数据结构实现的多样性、复杂性,培养学生对同一工程问题或数据结构进行多种解答的能力,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采取课前预习、针对授课、作业修订、上机实验、主题研讨、阶段考试、作业批改、课后指导等手段督促学生主动学习、编程实现、完成作业。
特别是在每个星期会安排一次研讨,其内容是一个主题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知识获取与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设计程序与方法课件

(三)设计程序
一、接受项目、制定计划 客户 工业设计师,目的
全新设计 改良设计 表面美化 局部调整
工业设计师引导客户、尊重客户、沟通、了解客户或企业产品
项目可行性报告:应具备客户的要求、对产品设计的方向、潜在的市场
因素、要达到的目的、项目的前景及可能达到的市场占有率、企业实施设计方案应 有的心理准备及承受能力等等
9、综合评价 放置一副精致模型的照片,并以最简洁明了、最鼓动人心的词语表明该设计方
案的全部优点及最突出点。
八、设计展开、综合评价 展示:做成设计展板
对设计的综合评价方式有两大原则: 一是该设计对使用者、特定的使用人群及社会有何意义? 二是该设计对企业在市场上的销售有何意义?
具体来说,综合评价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设计构想进行评价:
常用于抽象思维的方法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等。
2)形象思维 它是一种表象——表意的运动。通过实践由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阶段,最后完
成对客观世界理性的认识。在整个思维过程中一般不脱离具体的形象。
常用于形象思维的方法有:想象、联想、幻想,并常伴随着强烈的感情,鲜明 的态度,运用集中概括的方法而进行的思维。
到现在,由于社会越来越重视人,重视“人为核心”的设计价值观,所以逐渐 发展为“设计追随需求”的设计原则。
三、工业设计的社会作用 1、设计质量的提高和对产品各部分合理的设计、组织,促使产品与生产更加科学 化,
科学化的生产必将推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2、创新的设计能促使产品开发和更新,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推进产品销售,增强企业经济
效益 3、设计充分适应和满足人们对产品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两个方面的要求,使企业扩大了生
产范围,给人们创造出多样化的产品 4、设计的审美表现力成为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5、设计促进了社会审美意识的普遍提高,对发展人类文明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 适用专业[ ]
课程承担单位[ ] 学时[ ]
制定人[ ] 制定日期[ ]
审核人[ ] 审核日期[ ]
批准人[ ] 批准日期[ ]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本课程采用任务体系教学,通过学习工业产品设计的任务与原则,将产品形态设计、产品造型的美学法则、产品色彩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有关的人机工程学知识、产品造型设计的表现技法和主要程序,以及产品造型的质量评价等知识融会贯通,掌握工业产品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探求人一机一环境相互协调的设计思想,学会一般工业产品的设计程序和方法,能与他人合作完成工业产品设计任务,配合其他人员完成一般家电产品、家具产品、电子设备等工业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工作。
本课程的主要就业岗位为工业设计师、产品设计师,以“电热水壶设计”、“移动硬盘造型设计”项目为载体,将工业设计方法、程序、市场调研、专利等知识融到项目中进行讲解。
本课程是工业设计课程体系中职业技能的重要内容,是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要素,是达到工业设计职业标准的前提和基础。
本课程需要前期学习《工业设计概论》、《设计表现技法》课程,完成前导任务是“本专业相关的美术基础训练”,为本课程学习提供理论知识与必备技能。
本课程为后续课程《产品造型设计》、《产品结构与创新设计》提供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核心能力是产品的设计流程与设计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先掌握必要的设计手段和设计理论知识,继而获得岗位所需的实际产品设计知识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为将来走上社会从事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工业设计的各种方法;
2.学会使用有效的方法和流程进行工业产品的策划和设计;
3.能与团队协作完成完整的工业产品设计任务。
(二)能力目标
1.学会工业产品形态设计的思维方法和创造方法;
2.掌握和运用工业产品设计的各种理念和方法流程;
3.对现有产品具有分析能力;
4.能运用产品形态设计的基本规律进行工业产品造型设计;
5.能运用产品的仿生设计、绿色设计、概念设计、人机工程学等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和方法进行产品设计。
(三)素质目标
1.综合运用工业产品设计的理念和方法;
2.学会团队协作;
3.完成工业产品的策划、调研、定位、草案、绘图、样品制作等完整流程。
三、设计思路
该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完成相应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理论知识的选取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融合了工业设计师、产品设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加强实践技能、发展职业能力。
通过引入企业的实际产品设计案例作为课程设计的内容,综合把握产品的功能、形态、技术经济等基本要素,掌握产品设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产品开发或提案设计。
从而在知识、生活、感觉、创造和开发等作为设计师必备的条件方面得以全面提高,为走向社会、开发设计新产品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中,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课时分配
(二)任务单元
五、课程实施与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规律,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师生互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式。
开始时教师教授内容多,学生自学内容少,最后是教师教授内容少,学生自学内容多。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倾向,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相结合方式,把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等手段充实到教学中。
多媒体教学:整理了大量的设计案例、设计方法、设计思维方法、图片、视频等信息素材,使理论知识能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项目教学:在课堂上对虚拟项目进行讨论和设计,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以及对今后工作的认识。
任务驱动教学:给学生某个特定的任务,例如,拿着调研表格去某个地点做调研;让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完成某个任务的资料收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取某个成功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包括接受项目、分析项目、定位人群、市场调研、资料汇总、设计理念、设计草图、产品模型制作等设计流程,可以使学生完整的了解设计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学生独立完成今后的设计。
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共同研讨确定调研、设计方案,制定小组工作计划、项目实施方案,引导学生课后利用教学资源、项目资源、网络资源自主查阅文献、自主设计,锻炼学生思辨能力和初步研究能力。
(二)考核评价建议
教学评价应采取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有条件的可采取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考核学生的能力。
加强评价结果的反馈,更好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在反馈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以鼓励、肯定、表扬为主。
1.成绩评定方式
2.考核内容
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良好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材选用坚持依据该课程标准,优选高职高专教材。
教材编写要充分体现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的设计思想;教材应按完成工作过程/项目/任务的需求和岗位操作规程,综合职业技能证书组织教材内容,理论够用为度,增加实验实训的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教材应图文并茂、精炼、准确、科学,便于理解和掌握;教材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知识及时地纳入教材,贴近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教材中内容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推荐教材《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江杉主编,2009年,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四)教学条件配备建议
专业教室、专业实训室。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注重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仿真案例、教学录相、电子教材、教学课件、教学教案等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要丰富、图文并茂,教学内容要来源于生产实践,要有实际利用价值。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参考资源如下:
《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鲁晓波、赵超编著,2005年,清华大学出版社《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陈国强编著,2011年,机械工业出版社
《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徐伯初编著,201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