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备课全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各单元单元备课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正、负数。
2、过程与方法: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正、负数,能够用正、负数表示意思相反的量,并会读写正、负数,初步感知正、负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正、负数的意义,对正、负数表示意思相反的量抽象地理解和感知正、负数的大小。
教材分析
《认识正、负数》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只安排了一个信息窗,它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正、负数的相关知识对学
生来说是数的又一次拓展,也是过去小学数学教材里没有的内容。由于正、负数的意义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材在编排上从学
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借助温度计和海拔示意图认识
正、负数,用正、负数表示生活熟悉的量,延伸到用正、负数表示生
活中的其他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课时分配
3课时
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
成带分数或整数。
3.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处理问题的能力。
5.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建立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材分析
这一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已经蕴涵着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但是都没有明确点出来。现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再来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
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这样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讲解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了准备。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阶段,他们主要是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角度来认识分数的。由于当时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还没出现分子等于或大于分母的分数,所以问题不大。现在,引入了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就促使学生突破原有的部分与整体的观念。通过学习真分数、假分数以及带分数,可以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分数概念,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于分数的数感。
课时分配
10课时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3.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4.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5.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单元。
6.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的方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单元教学难点:
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约分,公倍数和最大公倍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课时分配
信息窗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2课时
信息窗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约分2课时
信息窗3:同分母分数的连加和连减2课时
信息窗4: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2课时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课时
我学会了吗1课时
综合应用1课时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
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会
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
4、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
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方向、距离用语言描述简单的线路图。教学难点:能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第一学段“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认识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学习内容的延续,也为第三学段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内容奠定基础。此部分知识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看简单的平面图;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课时划分:
信息窗1:用数对确定位置2课时
信息窗2: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信息窗2课时
3:利用方向与距离描述路线我学会了吗2课时
单元教学反思
1、注意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2、找准学生的起点,注重学生的认知基础。
3、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主动与身边的生活相联系,在应用中巩固、拓展知识。
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生活中处处可以找到,学生只有在应用中不断的积累经验,才能得心应手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此除重视课堂的教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外结合实际进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