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02 细胞膜的通透性观察

合集下载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篇一:红细胞膜通透性的实验及分析红细胞膜通透性的实验及分析路路*,李秋菊,罗敏惠,母振炜,孟凡琳,姜雅莉,平措宗吉,王大鹏,吴玲【摘要】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可以选择性地让某些物质进出细胞,但是各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

由于细胞膜对于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使得不同溶质渗入细胞的速度相差很大,甚至有些不能渗入细胞中。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了解分子量、脂溶性大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观察红细胞的溶血现象;建立等渗概念并理解溶血原理。

实验以人和鸡的红细胞为材料,用自然渗透的方法进行实验,通过测量红细胞的溶血时间来估计细胞膜对各种物质通透性的大小,得出了各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一般性规律。

【关键词】红细胞;细胞膜;等渗;渗透性;结果分析新近国内外有关红细胞膜的表面超精细结构的研究包括了红细胞膜流动性、膜载体与膜离子信道等各方面,涉及到信息和分子识别传导的有关问题。

可见对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细胞膜渗透性试验是细胞生物学实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助于我们本科生对有关于细胞膜功能的理解,在对于各物质进出细胞的一般规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细胞膜本质的认识,同时在其中提高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等渗溶液中,红细胞保持正常大小和双凹圆碟形;在渗透压递减的一系列溶液中,由于水分子的摄入超过水分子的流出,导致红细胞逐渐胀大,当体积增加30%时成为球形;体积增加到45%60%则细胞膜损伤而发生溶血,此时血红蛋白逸出细胞外。

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就是在试管中细胞形态的絮状物消失,溶液由细胞存在的悬浊液变为非细胞结构的澄清液。

这一现象是判别细胞是否溶血的一个现象证据。

将红细胞放入各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对于各种溶质的通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渗入,有的不可以渗入,渗入的溶质能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后促使水分进入细胞,从而引起溶血;由于溶质进入速度互不相同,因此溶血时间也不相同。

细胞膜通透性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

细胞膜通透性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

细胞膜通透性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细胞膜通透性是细胞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它关乎着细胞的生存和功能。

细胞膜通透性指的是细胞膜对物质的穿透性,即物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排出的能力。

了解细胞膜通透性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对于深入理解细胞的生理过程和疾病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细胞膜通透性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TEM可以通过观察细胞切片的方式,直接观察细胞膜的结构和通透性。

通过TEM技术,可以观察到细胞膜上的脂质双层结构以及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等。

通过对细胞膜的观察,可以初步了解细胞膜的通透性。

除了TEM,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也是一种常用的研究细胞膜通透性的方法。

流式细胞术通过将细胞悬浮液通过细胞流式仪,利用激光束照射细胞,测量细胞的荧光强度和散射光信号,从而分析细胞膜通透性和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

通过流式细胞术,可以对大量细胞进行快速的检测和分析,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

除了上述的直接观察和测量方法外,还可以利用细胞膜通透性分子探针进行研究。

细胞膜通透性分子探针是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可以通过与细胞膜上的特定蛋白结合或与细胞膜上的特定离子发生反应,从而间接地反映细胞膜的通透性。

例如,一些荧光探针可以通过荧光信号的变化来评估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等设备进行观察和测量。

在设计细胞膜通透性的实验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细胞类型和实验条件。

不同类型的细胞膜通透性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选择与研究目的相符的细胞类型。

同时,实验条件如温度、pH值等也会对细胞膜通透性产生影响,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如前所述,可以选择TEM、流式细胞术或分子探针等方法进行研究。

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势和限制,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条件进行选择。

此外,实验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设置。

细胞膜的通透性及胞间连丝的观察

细胞膜的通透性及胞间连丝的观察



实验材料
1. 材料:含适量肝素的鼠血。 2. 实验仪器
小烧杯,试管,试管架,刻度吸管,注射器,秒表等。
3. 试剂
乙二醇、丙三醇、葡萄糖;甲醇、乙醇、丙醇
实验方法
1 .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对膜通透性的影响
在编号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的1mol/L 等摩尔 浓度的乙二醇、丙三醇、葡萄糖高渗液,分别滴加两滴血 液,用手指按住管口,倒置一次,观察溶血时间,最长延 长至10分钟,记录溶血时间、实验结果。
未溶血
溶血
渗入红细胞的溶质能提高红细胞渗透压,使水进 入红细胞,引起溶血及细胞膜破裂。此时光线较 容易通过溶液,使溶液呈现透明即溶血。
实验原理

红细胞置于乙二醇、丙三醇、葡萄糖等摩尔浓度的高渗液中,他 们进入红细胞,使细胞内的渗透性活性分子的浓度大为增加,导 致水的摄入,使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进入细 胞慢,发生溶血所需时间也长。 非极性化合物易溶于脂溶剂,在水中溶解度小,化合物在脂溶剂 的溶解度与在水中的溶解度之比,成为分配系数 非电解质溶液,只要单位面积中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就具有相同 的渗透压;电解质溶液,如NaCI与葡萄糖分子数相等,NaCI 产 生的渗透压大得多;具有相同渗透压的非电解质与电解质浓度之 比,成为等渗系数,葡萄糖比NaCI,发生溶血的是低渗溶液, 把其前一管浓度近视为等渗浓度。
细胞膜的通透性及胞间连丝的 观察
实验目的
1. 掌握细胞膜通透性的实验方法。 2. 了解相对分子量、脂溶性大小、电解质 和非电解质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实验原理
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
细胞膜允许一些物质通
透,又能降低甚至阻挡 另一些物质的通透,以 维持自己的稳定状态。

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活动观察

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活动观察

实验三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活动观察【目的要求】1、通过实验观察,加深对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生物膜的选择通透性等生理现象的理解。

2、进一步掌握临时装片技术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将红细胞置于低渗液中,因为细胞内的溶质浓度高于细胞外,所以液体很快进入细胞内,使红细胞胀破,血红蛋白散出,即溶血。

将红细胞置于各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膜对各种溶质分子的通透性,有的分子能通过,有的不能通过。

溶质分子种类不同,透过的速度也有差异。

当溶质分子进入红细胞内时,胞内溶质增加,导致水分摄入,红细胞膨胀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破裂而出现溶血,溶血现象发生时浓密的红细胞悬液(不透明)会变成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

高等动物体内存在着具有防御功能的吞噬细胞系统,它由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白细胞构成,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白细胞中,以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的吞噬活动较强,故它们常被称为吞噬细胞,单核细胞在骨髓中形成后会进入血液,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肝、脾、淋巴结及结缔组织中进一步发育,分化为巨噬细胞(macrophage)。

巨噬细胞是机体内的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具有非特异性的吞噬功能,当机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和其它异物侵入时,巨噬细胞将向病原体或异物游走(趋化性),当接触到病原体或异物时,伸出伪足将其包围并进行内吞作用,将病原体或异物吞入细胞,形成吞噬泡,进而初级溶酶体与吞噬泡发生融合,将异物消化分解掉。

本实验将观察到小鼠的巨噬细胞对进入其体内的鸡红细胞进行吞噬的情况。

【器材与试剂】1、器材:光学显微镜、2ml注射器、载玻片、刻度吸管、橡皮吸球、试管及试管架、手术剪、小镊子、记号笔等。

2、材料:小白鼠、1%鸡红细胞悬液、10%兔或人红细胞悬液。

3、试剂:6%淀粉肉汤(含台盼蓝)、生理盐水、0.17mol/L氯化铵、0.17mol/L氯化钠、0.17mol/L硫酸钠、0.17mol/L硝酸钠、0.17mol/L草酸铵、0.32mol/L葡萄糖、0.32mol/L 甘油、0.32mol/L乙醇、500u/ml肝素。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篇一: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溶血现象并掌握其发生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实验材料与用品】1. 试剂:0.85% NaCl溶液、0.085% NaCl溶液、0.8mol/L 甲醇溶液、0.8mol/L丙三醇溶液、6% 葡萄糖溶液、2% TritonX-1002. 器具:离心管、试管架、滴管、显微镜、离心机3. 材料:鸡血红细胞【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性屏障,它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通透性高(肾小管、肠上皮、植物根细胞更高),水分子可以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

渗透作用是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之一。

1. 溶血现象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使细胞涨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当中,介质由不透明的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此时的细胞膜收缩,会略有不溶性内容物),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红细胞在等渗盐溶液中短时间之内不会发生溶血,但是由于红细胞的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时间久了,膜两侧的渗透压平衡会被打破,也会发生溶血。

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由于各种溶质透过细胞膜的速度不同,因此发生溶血的时间也不相同。

发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可以作为测量某种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指标。

即溶血时间对应着穿膜速度。

2. 物质穿膜运输的类型(1)被动运输(不耗能)被动运输分为简单扩散(顺浓度梯度扩散)和协助扩散。

(通道:载体蛋白、通道蛋白)(2)主动运输(耗能)需要跨膜载体蛋白的协助,这些载体蛋白起到泵的作用,有选择性地把专一溶质逆浓度梯度的穿膜运输。

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实验报告

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实验报告

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实验报告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实验报告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而细胞膜则是细胞的外层保护层。

细胞膜的通透性是维持细胞内外环境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细胞膜通透性的特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实验。

实验一:渗透压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我们首先选取了洋葱鳞片作为实验材料,将洋葱鳞片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并置于含有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

观察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洋葱鳞片在高浓度蔗糖溶液中明显萎缩,而在低浓度蔗糖溶液中则保持较为正常的形态。

这说明高浓度溶液中的渗透压会导致水分从细胞内部流失,进而影响细胞的形态。

实验二:酒精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将酒精溶液滴加到洋葱鳞片上,并观察其对细胞膜的影响。

我们发现,酒精溶液会导致细胞膜破裂,使细胞质溢出,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这表明,酒精能够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

实验三:温度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我们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将洋葱鳞片放置于不同温度的水浴中,观察其变化。

结果显示,高温会导致细胞膜脂质层破裂,细胞内部物质外溢,细胞死亡。

而低温则会使细胞膜脂质层变得过于稠密,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

这说明温度对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都有重要影响。

实验四:酸碱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最后,我们研究了酸碱溶液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将洋葱鳞片置于不同pH值的溶液中,观察其变化。

我们发现,低pH值的酸性溶液会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死亡。

而高pH值的碱性溶液则会使细胞膜脂质层变得过于稀薄,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

综上所述,细胞膜通透性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关键环节。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观察到渗透压、酒精、温度和酸碱溶液等因素都会对细胞膜通透性产生影响。

进一步研究细胞膜通透性的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机制,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提供更多的线索。

值得注意的是,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不仅仅是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细胞膜的通透性

-细胞膜的通透性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细胞膜的通透性
学院名称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生物技术
学生姓名李艳秋
学号5120141924
指导教师刘文静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制
时间:第七周周四 9—10节地点:东区东7教学楼A东7A518 实验(实习)名称:细胞膜的通透性
图1 M/12葡萄糖溶液40 x10(溶血前)
图2 M/13葡萄糖溶液40x10(溶血后)
图3 M/14氯化钠溶液40x10(溶血前)
图4 M/16氯化钠溶液40x10(溶血后)
由实验可知,在葡萄糖溶液浓度为1/13时,红细胞发生溶血现象,故葡萄糖的等渗摩尔浓度为:1/12 mol/L.
在氯化钠浓度为1/16时,红细胞发生溶血现象,故氯化钠的等渗摩尔浓度为:1/14 mol/L.。

动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观察

动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观察
实验二
动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细胞膜对物质通透性的一般规律。 2. 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
二、实验原理
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通透性屏障。它 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各种物质出 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水分 子可以按照物质浓度梯度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 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这种现象就是渗透。渗透作用是细 胞膜的主要功能之一。 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可 使细胞胀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由不透明的红细胞 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六、注意事项
鸡血在离心时,试管均需在扭力天平上平衡。
离心结束后,小心倾去上层血浆及中层血小板等成
分,尽量控干。目测红细胞体积或置于带刻度的离 心管中,加入生理盐水配成30%的红细胞悬液;
试管中有红细胞和测试溶液时,不应强力摇晃,以 免造成人为的红细胞破裂。
七、作业
书写实验报告,并就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渗透性 不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见下表。
1、材料 鸡血细胞 2、器材 普通显微镜、普通离心机、扭力天平、 10ml试管、10ml刻度离心管、试管架,2ml注射 器(无需针头)或5ml移液管、洗耳球、滴管、载 玻片、擦镜纸、记号笔等。
(三)试剂
Alsever溶液 葡萄糖 2.05g 柠檬酸钠(Na9C6H5O7.2H2O) 0.89g 柠檬酸(C6H6O7.H2O) 0.05g 氯化钠 0.42g 蒸馏水 100ml 调PH至7.2,过滤灭菌或高压灭菌10min,置4℃冰箱保存。 0.128mol/L NaCl溶液 0.128mol/L NH4Cl溶液 0.128mol/L NH4AC溶液 0.128mol/L NaNO3溶液 0.09mol/L Na2SO4溶液 0.24mol/L 葡萄糖 0.24mol/L 甘油 0.24mol/L 乙醇 0.24mol/L 丙酮 0.128mol/L KNO3溶液 蒸馏水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膜的通透性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细胞膜通透性实验的方法和原理。

3.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结构,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对物质的通透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物质的分子量、极性、脂溶性等。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物质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探讨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用品1. 实验材料:鸡血红细胞、0.85%NaCl溶液、0.085%NaCl溶液、0.8mol/L甲醇溶液、0.8mol/L液、6%葡萄糖溶液、2%TritonX-100。

2. 仪器与设备:显微镜、离心机、吸管、量筒、试管、试管架、烧杯、酒精灯、计时器。

四、实验步骤1. 取鸡血红细胞,加入适量0.85%NaCl溶液,充分混合。

2. 将混合液倒入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

3. 分别向3个试管中加入0.8mol/L甲醇溶液、0.8mol/L液、6%葡萄糖溶液,各加入等量的红细胞。

4. 将3个试管放入37℃水浴中,观察并记录溶血时间。

5. 向溶血后的试管中加入2%TritonX-100,充分混合,观察并记录溶血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甲醇溶液:实验观察到,在加入甲醇溶液后,红细胞迅速溶血,溶血时间约为5分钟。

2. 液:实验观察到,在加入液后,红细胞缓慢溶血,溶血时间约为10分钟。

3. 葡萄糖溶液:实验观察到,在加入葡萄糖溶液后,红细胞不溶血。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甲醇溶液对细胞膜通透性影响较大,溶血速度快,说明甲醇具有较强的脂溶性,可以破坏细胞膜结构,使红细胞迅速溶血。

2. 液对细胞膜通透性影响较小,溶血速度慢,说明液对细胞膜的破坏作用较弱,可能与其脂溶性较低有关。

3. 葡萄糖溶液对细胞膜通透性影响较小,红细胞不溶血,说明葡萄糖不易透过细胞膜。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物质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探讨了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因素。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探究细胞膜通透性的特点;3.通过实验验证细胞膜通透性的不同特点。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层、蛋白质和糖类分子组成的半透性膜,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其通透性是指能否通过细胞膜进入或离开细胞的物质。

细胞膜通透性的大小与物质的分子大小、极性、电荷、浓度梯度、脂溶性等因素有关。

三、实验步骤1.制备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分别制备0.1mol/L、0.5mol/L、1mol/L的葡萄糖溶液。

2.准备三个均匀的鸡蛋,分别记为A、B、C。

3.用针头在三个鸡蛋上分别钻两个小孔,并用吸管将一部分蛋清吸出。

4.将标签贴在鸡蛋上,分别写明实验编号、葡萄糖浓度。

5.用注射器将上述三种浓度的葡萄糖注入三个鸡蛋中,并留有一定的空气。

6.将三个鸡蛋放在培养皿中,静置几小时,观察鸡蛋外表现象。

7.用手轻轻摇动鸡蛋,观察葡萄糖是否进入蛋内。

四、实验结果1.观察鸡蛋颜色变化:从外表看,实验A、B、C的鸡蛋没有颜色变化。

2.观察到葡萄糖溶液有没有进入鸡蛋中:实验A中,没有发现葡萄糖溶液进入鸡蛋。

实验B中,部分蛋清变成了淡黄色,表明有少量葡萄糖溶液进入鸡蛋。

实验C中,蛋清变成了明显的黄色,表明葡萄糖溶液充分进入鸡蛋。

五、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细胞膜是半透性的,不同分子的物质具有不同的通透性。

2.浓度梯度影响物质进出细胞的速度和方向。

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高浓度的葡萄糖会进入低浓度鸡蛋内的蛋清,从而改变蛋清的颜色。

3.脂溶性、电荷和分子大小等因素都会影响物质在细胞膜中的通透性。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对物质的过滤控制机制。

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在鸡蛋模型中表现出不同的记录第二次结果,说明了细胞膜通透性的特点,这对我们理解生命过程中细胞对外界介质的识别和摄取有很大的帮助。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环境之间的屏障,起到了选择性通透的作用。

为了研究细胞膜的通透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步骤、结果和讨论。

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溶液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2. 研究渗透压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3. 分析细胞膜通透性的机制。

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a. 准备鸡蛋;b. 用醋腐蚀鸡蛋壳,得到裸蛋;c. 在裸蛋上标记不同的区域。

2. 实验一:不同溶液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a. 在裸蛋的不同区域涂抹不同的溶液,如盐水、糖水、蛋白溶液等;b. 观察裸蛋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记录结果。

3. 实验二:渗透压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a. 准备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b. 将裸蛋放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c. 观察裸蛋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的变化,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1. 实验一结果:a. 盐水区域:裸蛋表面出现了白色的结晶,说明盐分进入细胞膜内部;b. 糖水区域:裸蛋表面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糖分不能穿过细胞膜;c. 蛋白溶液区域:裸蛋表面出现了凝固的白色物质,说明蛋白质进入细胞膜内部。

2. 实验二结果:a. 低浓度蔗糖溶液:裸蛋表面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细胞膜对低浓度蔗糖的渗透性较低;b. 高浓度蔗糖溶液:裸蛋表面出现了皱缩,说明蔗糖分子渗透进入细胞膜内部,导致细胞脱水。

讨论:1. 实验一结果表明,细胞膜对不同溶液的通透性不同。

盐分和蛋白质能够穿过细胞膜,而糖分不能。

这可能是因为细胞膜上存在特定的通道蛋白,使得某些物质能够穿过细胞膜。

2. 实验二结果显示,细胞膜对渗透压的敏感性较高。

高浓度蔗糖溶液导致细胞脱水,说明细胞膜对水分的渗透性较高。

这可能是因为细胞膜上的脂质双层具有一定的渗透性,使得水分子能够通过。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了细胞膜通透性的一些结论。

然而,细胞膜的通透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还有很多未知的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通过深入探究细胞膜通透性的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过程,为生物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

实验二细胞凝集反应和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报告 (1)

实验二细胞凝集反应和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报告 (1)

实验二细胞凝集反应和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糖被的特点和功能,了解植物凝集素的作用2、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二、实验原理1、细胞膜表面的有分支状糖外被,细胞间的联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肿瘤的发生等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支状糖分子有关。

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含糖并能与糖分子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表面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2、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

可选择性地让某些物质进出细胞,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水分子可以按照物质浓度梯度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以至于在高渗环境中,动物细胞会失水而收缩;在低渗环境中,动物细胞会吸水膨胀直至破裂。

本实验将红细胞分别放于各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膜对不同溶质的通透性不同,使得不同溶质透入细胞的速度相差很大,有些溶质甚至不能透入细胞。

当溶质分子进入细胞后可引起渗透压升高,水分子随即进入细胞,使细胞膨胀,当膨胀到一定程度时,红细胞膜会发生破裂,血红素溢出,此时,原来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突然变成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红细胞溶血。

由于各种溶质进入细胞的速度不同,所以不同的溶质诱导红细胞溶血的时间不同,相反可通过测量溶血时间来估计细胞膜对各种物质通透性的大小。

三、实验材料、器具和试剂1、器材与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直管、5ml量筒、滴管、天平、离心管2、材料与试剂:土豆块茎,鸡(采血)、5mmol/LNaCl、65 mmol/LNaCl、0.15 mol/LNaCl、0.8 mol/L甲醇、0.8 mol/L丙三醇、2% Triton X-100、氯仿、PBS缓冲液、生理盐水四、实验步骤(一)细胞凝集反应1、2%鸡血红细胞悬液制备:以无菌方法抽取鸡静脉血液(加抗凝剂),用生理盐水洗5次,每次2000rpm离心5 min,最后按沉淀压积的红细胞体积,用生理盐水配成2%红细胞悬液待用。

实验二 细胞膜的通透性

实验二 细胞膜的通透性

实验二细胞膜通透性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胞膜通透性的实验方法。

2. 观察并掌握相对分子量、脂溶性大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必须保持自身的稳定状态才有生存。

细胞膜允许一些物质通透,又能降低甚至阻止另一些物质的通透,所以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

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水分子可以按照物质浓度梯度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这种现象就是渗透。

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可使细胞胀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由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将红细胞放在某些等渗盐溶液中,由于红细胞膜对各种溶质的通透性不同,膜两侧的渗透压平衡会发生改变,也会发生溶血现象。

在不同相对分子量、脂溶性大小以及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等各种溶液中,红细胞质膜对各种溶质的渗透性不同。

由于溶质透入速度不同,溶血时间也不同。

因此,发生溶血现象所需时间长短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

本实验通过观察红细胞溶血现象时间的不同来记录渗入速度,从而测量各种物质通透性的差别。

三、实验用品1. 实验材料血液(兔血或鸡血,含适量肝素)2. 仪器50mL烧杯、10ml试管、试管架、移液枪及枪尖,标签纸、吸水纸等。

3. 主要试剂0.17 mol/L氯化钠0.17 mol/L氯化铵0.17 mol/L醋酸铵0.17 mol/L硝酸钠0.17 mol/L草酸铵0.12 mol/L硫酸钠0.32 mol/L葡萄糖0.32 mol/L甘油0.32 mol/L乙醇蒸馏水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制备10%血红细胞悬液:把一份动物血液和10份0.17M氯化钠溶液加入到50ml烧杯中即为稀释的血红细胞悬液(不透明的红色液体)。

2.溶血实验:取0.3ml动物红细胞悬液加入到3ml蒸馏水的试管中,晃动试管使之混合均匀,注意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溶液由不透明的红色变为透明的红色,红细胞发生破裂,造成100%红细胞溶血,使光线比较容易透过溶液。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特别是细胞膜的通透性。

2. 探究不同物质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3. 学习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对物质的通透性受到物质分子大小、极性、脂溶性等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物质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了解细胞膜的特性。

三、实验材料与用品1. 实验材料:人红细胞、鸡红细胞、0.85%NaCl溶液、0.085%NaCl溶液、0.8mol/L甲苯、1mol/L葡萄糖、1mol/L蔗糖、1mol/L尿素、1mol/LHCl、1mol/LNaOH、蒸馏水。

2. 实验用品:离心管、移液器、显微镜、离心机、恒温水浴锅、计时器、实验记录表。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人红细胞和鸡红细胞分别用0.85%NaCl溶液洗涤三次,去除血浆蛋白和杂质。

2. 制备实验溶液:分别配制0.085%NaCl溶液、0.8mol/L甲苯、1mol/L葡萄糖、1mol/L蔗糖、1mol/L尿素、1mol/LHCl、1mol/LNaOH溶液。

3. 实验操作:a. 将洗涤后的红细胞加入离心管中,分为八组,每组加入不同浓度的实验溶液。

b. 将离心管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在37℃下保温30分钟。

c. 将离心管取出,离心分离红细胞和溶液,观察红细胞溶血情况。

d. 对溶血的红细胞进行计数,记录溶血时间。

4.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计算各组溶血时间,分析不同物质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 在0.085%NaCl溶液中,红细胞基本不溶血,溶血时间为30分钟。

b. 在0.8mol/L甲苯中,红细胞迅速溶血,溶血时间为5分钟。

c. 在1mol/L葡萄糖、1mol/L蔗糖、1mol/L尿素溶液中,红细胞溶血时间分别为10分钟、15分钟、20分钟。

d. 在1mol/LHCl、1mol/LNaOH溶液中,红细胞溶血时间分别为25分钟、30分钟。

细胞膜的通透性观察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动的观察课件

细胞膜的通透性观察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动的观察课件
细胞膜的通透性观察小白鼠腹腔巨 噬细胞吞噬活动的观察课件
目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01
实验目的
了解巨噬细胞吞噬活动的过程
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吞噬并消化外来病原体和坏死细胞 。通过观察巨噬细胞吞噬活动的过程,可以深入了解其功能和作用机制。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作者:张三 刊物名称:《自然科学》
发表时间:2018年第5期
谢谢观看
通透性降低。
巨噬细胞吞噬活动的动态观察结果
动态观察
通过荧光显微镜对巨噬细胞吞噬 活动进行实时观察,记录吞噬过
程的变化。
吞噬速率
实验结果显示,巨噬细胞的吞噬速 率在不同阶段有所差异,吞噬开始 时速率较快,随着吞噬的进行速率 逐渐降低。
吞噬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巨噬细胞的吞噬过 程涉及细胞膜的变形、内陷和囊泡 形成等机制,这些机制共同作用完 成吞噬过程。
05
结论
实验的主要发现
实验观察到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在吞噬过程中,细胞膜通透性发生变化,表明细胞 膜通透性与其吞噬活动密切相关。
实验发现巨噬细胞在吞噬不同颗粒时,细胞膜通透性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模式,这可 能与颗粒类型和巨噬细胞内部处理机制有关。
实验还观察到巨噬细胞在吞噬过程中,细胞膜的流动性也发生变化,这可能影响细 胞膜通透性的调节。
荧光染料标记的细胞膜通透性变化
荧光染料标记
采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进行标记,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染料在细胞 膜上的分布和变化,判断细胞膜
通透的变化。
通透性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在巨噬细胞吞噬 过程中,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 化,荧光染料在细胞膜上的分布 逐渐减少,表明细胞膜通透性降

08级12学时实验二:细胞器观察细胞膜通透性

08级12学时实验二:细胞器观察细胞膜通透性


对于同学们参与这次教学活动的考核, 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主要依据选题 的合理性和难度,展示方案的完整性、 合理性、正确性,演讲的实际效果,由 任课教师评出优秀及良好项目,作为平 时成绩加分。
1、请班长安排今天做清洁的同 学,谢谢。 2、做完实验后,清理好自已的桌 面,交实验报告后才能离开。
经过精心准备后,每个小组委派一位同学,把这 次兴趣教学实践成果进行实验课堂演讲展示。每个小 组都有8分钟的时间在全大班同学的前面,扮演一个老 师的角色,用生动风趣的语言,精美的图画或动画, 向大家展示他们的文献资料调研成果。每个小组的讲 授完成之后,由同学提问交流,最后由老师精练地点 评和补充同学的演讲内容,并指出后面演讲的同学需 改进的方式等。
实验报告:
1、三:酸性和碱性蛋白原位显示
第17周安排:细胞生物学技术与医学发展演讲
教学目的要求: 调动所有同学的学习热情,根据自已的兴趣, 展开充分的想象,展望21世纪细胞生物学技 术对医学的促进,从图书馆和互联网上广泛收集资 料,自制PowerPoint幻灯片,课堂上演讲,同学们 提问和讨论,老师点评、引导和归纳总结。使同学 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收集素材, 通过演讲、交流和教师评讲,让全体同学更多地了 解生物医学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六个同学一组,选出组长一人。PPT发往老师邮箱。 按老师意见修改后定稿。
实验二 细胞器及细胞膜通透性观察
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低倍镜、高倍镜的使用; 2、观察细胞器在光镜下的形态结构; 3、观察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
二、实验内容
1、高尔基体观察(脊神经节切片) 2、线粒体观察(小肠横切片) 3、中心体观察(马蛔虫子宫切片) 4、细胞膜通透性观察(兔红细胞)
细胞器观察注意事项:

高中生物:细胞膜通透性的实验测定

高中生物:细胞膜通透性的实验测定

高中生物:细胞膜通透性的实验测定
细胞膜是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维持细胞内外环境平衡和物质交换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通过实验测定细胞膜的通透性,我们可以了解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透过性能。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溶液对于细胞膜透过性的影响,探究细胞膜的特性及其对物质的选择性通透性。

实验材料
- 洋葱鳞茎
- 小圆盘
- 高浓度盐溶液
- 蒸馏水
- 透明胶带
- 显微镜
- 盐度计
实验步骤
1. 取一块洋葱鳞茎,用刀片切割成薄片。

2. 将洋葱薄片放入小圆盘中,加入足够的蒸馏水覆盖薄片。

3. 将洋葱薄片与蒸馏水一同倒入显微镜载片上。

4. 在载片边缘涂上透明胶带,将其覆盖整个载片。

5. 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薄片的细胞膜结构。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洋葱薄片,我们可以看到细胞膜的结构以及细胞内的细胞质。

结论
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环境分离的关键结构,它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和选择性通透性。

通过本实验测定细胞膜的通透性,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细胞膜的功能和特性。

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共10张PPT)

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共10张PPT)

地让某些物质进出细胞,各种 实验原理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
实验步骤
➢水分子有从低渗透压溶液向高
渗透压溶液中扩散的趋势。
作业
➢在低渗环境中,动物细胞会吸 思 考 水膨胀直至破裂。
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
实验原理:
本实验将红细胞分别放于各种等渗溶液
中,由于红细胞膜对不同溶质的通透性
细胞生物学实验
东北师大 生科院
东北师大 生科院
低渗对细胞的影响
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
实验目的:
细胞生物学实验
东北师大 生科院
• 了解细胞膜对不同物质通 透性的差异
• 观察红细胞的溶血现象
• 建立等渗概念并理解溶血 原理业
思考
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
实验原理:
细胞生物学实验
东北师大 生科院
➢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 实验目的 物质交换的结构。可以选择性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作业
思考
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
实验步骤:
细胞生物学实验
东北师大 生科院
• 3.分别在以下几种等渗溶液中重复 同样实验,观察有无溶血,以及溶 血时间。
0.17mol/L氯化铵、0.17mol/L醋酸铵、 0.17mol/L硝酸钠、0.12mol/L草酸 铵、0.12mol/L硫酸钠、0.32mol/L葡 萄糖、0.32mol/L甘油、0.32mol/L乙 醇、0.32mol/L丙酮、0.32mol/L乙二
不同,使得不同溶质透入细胞的速度相 差很大,有些溶质甚至不能透入细胞。 当溶质分子进入细胞后可引起渗透压升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高,水分子随即进入细胞,使细胞膨胀, 实验步骤
细胞膜破裂,血红素溢出,此时,原来

实验二胞膜的通透

实验二胞膜的通透

实验二细胞膜的通透性 2017.9.29 6 结果与分析6 1 结果实验结果见表1表1 各种溶液及其不同浓度对细胞通透性影响试剂(mol∙L-1)溶血与否溶血时间(seconds)细胞变化0.005mol∙L-1NaCl 0.065mol∙L-1NaCl 0.15mol∙L-1NaCl 0.8mol∙L-1甲醇0.8mol∙L-1乙醇0.8mol∙L-1丙醇0.8mol∙L-1乙二醇0.8mol∙L-1丙二醇0.8mol∙L-1丙三醇是否否是是是是是是22s--30s29s35s1min7s1min15s1h30s涨破变大变大涨破涨破涨破涨破涨破变小-恢复-涨破6.2 分析分析:根据实验原理、从实验结果推断出结论。

至少推断出以下四个结论:①Na+、Cl-是否通过细胞膜答:当物质能通过细胞膜时,细胞的渗透压将会高于外渗溶液,细胞将会吸水涨破。

所以只要物质能通过细胞膜,都会导致细胞吸水涨破。

由于实验结果0.065mol∙L-1NaCl与0.15mol∙L-1NaCl溶液并不能导致细胞溶血,所以说明Na+、Cl-不能通过细胞膜。

②醇是否通过细胞膜答:由实验结果0.065mol∙L-1NaCl溶液并不能导致细胞溶血且Na+、Cl-不能通过细胞膜,而实验所用的醇浓度均为0.8mol∙L-1明显高于0.065mol∙L-1但却能使细胞溶血,所以醇使细胞溶血并非因为醇的渗透压低于细胞渗透压,而是由于醇通过了细胞膜,使细胞渗透压增大从而吸水涨破,所以醇能通过细胞膜。

③如果醇通过细胞膜,分析影响醇通过细胞膜速度的因素醇溶血时间(log10t)甲醇(32) 1.477121255乙醇(46) 1.462397998丙醇(60) 1.579783597乙二醇(60) 1.826074803丙二醇(76) 1.875061263丙三醇(92) 3.559906625图2.1红细胞溶血时间与醇的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性醇极性顺序溶血时间(log10t)丙醇 1.579783597乙醇 1.462397998丙二醇 1.875061263甲醇 1.477121255乙二醇 1.826074803图2.2红细胞溶血时间与醇极性大小的相关性由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红细胞溶血时间与醇的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性R2为0.7467,相关性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细胞膜的通透性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种物质进入细胞膜的速度;
2. 了解并掌握细胞渗透实验的原理;
3. 熟悉其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将红细胞分别与各种等渗溶液混合,由于红细胞膜对不同溶质的通透性不同,使得不同溶质透入细胞的速度相差甚大,有些溶质甚至不能透入细胞。

当溶质分子进入红细胞后使其分子浓度增加,即引起胞内渗透压升高,水分子则从渗透压低的胞外侧向渗透压高的胞内侧透入,使细胞膨胀,当膨胀达到一定程度时,红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逸出,发生细胞溶血现象。

此时,光线较易通过溶液,原来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突然变成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

由于不同溶质进入细胞的速度不同,故它们诱过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时间也不相同,因此,可通过测量溶血时间来估计细胞膜对各种物质通透性的大小。

三、实验用品
1.试剂:
1) 0.9%生理盐水;
2) 2种低渗溶液:0.017mol/L 氯化钠和0.032mol/L 葡萄糖;10 种等渗溶液:0.17mol/L 氯化钠、0.32mol/L 葡萄糖、0.17mol/L 氯化铵、0.17mol/L 醋酸铵、0.17mol/L 硝酸钠、0.12mol/L 草酸铵、0.12mol/L 硫酸钠、0.32mol/L 甘油、0.32mol/L 乙醇、0.32mol/L 丙酮。

2.材料: 鸡血
3.仪器设备:50ml 烧杯、10ml 移液管、小试管、橡皮吸耳球、试管架等。

四、方法与步骤
1.鸡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取50ml 小烧杯一只,加1 份鸡血和10 份0.17mol/L 氯化钠溶液,形成一种不透明的红色液体,此即稀释鸡血;
2.溶血现象的观察:
取试管1支,加入10ml 蒸馏水,再加入1ml 制备好的鸡红细胞悬液,注意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由不透明的红色悬液变成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红细胞发生破裂,造成100%红细胞溶血,使光线比较容易透过溶液);
3.红细胞的渗透性
取试管一支,加入0.17mol/L 氯化钠溶液10ml,再加入1ml 制备好的鸡红细胞悬液,轻轻摇动,混匀后静置于温室中,观察试管中发生溶血的时间及其变化。

注意是否有颜色变化,是否有溶血现象。

4.0.17mol/L 氯化钠、0.17mol/L 氯化铵、0.17mol/L 醋酸铵、0.17mol/L 硝酸钠、0.12mol/L草酸铵、0.12mol/L硫酸钠、0.32mol/L葡萄糖、0.32mol/L 甘油、0.32mol/L乙醇、0.32mol/L丙酮10 种溶液进行同样实验,步骤同上;
5.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以完成下面的表格:
表1 细胞渗透性实验结果记录
试管中有红细胞和测试溶液时,不应强力摇晃,以免造成人为的红细胞破裂。

六、预期成果
1. 溶血现象观察步骤中预期结果溶血,溶液变透明。

2. 用不同的低渗溶液,都会因细胞内外渗透压不同而导致细胞破裂,因其性质不同,是否溶血和破裂的时间不同。

七、实验分析
1.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由不透明的红色悬液变成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是因为红细胞发生破裂,造成100%红细胞溶血,使光线比较容易透过溶液。

2. 使用不同的低渗溶液其溶血时间不同,这是因为其浓度和性质不同。

八、思考题
(一)细胞膜对物质转运的各种方式的机制、异同点如何?
(二)如何理解细胞膜是选择性半透膜?
[附] 试剂的配制
1.0.17mol/L氯化钠:4.967g氯化钠溶于500ml蒸馏水中。

2.0.12mol/L硫酸钠:19.333g硫酸钠(Na2SO4·10H2O)溶于500ml蒸馏水中。

3.0.17mol/L硝酸钠:7.224g硝酸钠溶于500ml蒸馏水中。

4.0.17mol/L氯化铵:4.574g氯化铵溶于500ml蒸馏水中。

5.0.12mol/L草酸铵:8.527g草酸铵((NH4)2C2O4·H2O)溶于500ml蒸馏水中。

6.0.17mol/L醋酸铵:6.552g醋酸铵溶于500ml蒸馏水中。

7.0.32mol/L葡萄糖:28.83g葡萄糖溶于500ml蒸馏水中。

8.0.32mol/L乙醇:9.33ml无水乙醇加500ml蒸馏水混匀。

9.0.32mol/L丙醇:11.976ml正丙醇(比重0.803)加500ml蒸馏水混匀。

10.0.32mol/L甘油:11.7mlg甘油(C3H5(OH)3·1.26g/ml)加500ml蒸馏水混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