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

合集下载

《绿色蝈蝈》教案(优秀7篇)

《绿色蝈蝈》教案(优秀7篇)

《绿色蝈蝈》教案(优秀7篇)《绿色蝈蝈》教案篇一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重点)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生活习性。

(重点)3.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难点)一、简介法布尔及《昆虫记》。

法布尔(1823-1915),法国博物学家、昆虫学家、科普学家,以《昆虫记》一书留名后世,该书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具重要地位。

鲁迅把《昆虫记》称作“讲昆虫的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二、快速阅读法:是从文字当中迅速汲取有效信息的阅读方法。

要求:(1)去粗取精;(2)扫描跳跃阅读;(3)思维集中;(4)眼脑直映。

三、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全文,思考:1、本文从那几个方面来写的绿色蝈蝈?2、在文章中找出对绿色蝈蝈外表描写的句子。

3、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蝈蝈的哪个方面的习性?四、品味探究。

1、文章的开头并没有直接写“绿色蝈蝈”,作者是如何引入的?你觉得这样写好吗?2、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4、作者是如何通过比较来写蝈蝈的?有什么作用?五、小游戏:小猫小狗小刺猬,请你猜猜我是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身边的同学和小动物,结合自己平时对它们的了解,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并试着用拟人和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并展示给同学们看看,看看谁能猜到你写的是谁或哪种动物。

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静谧()大颚()吮取()低劣()篡夺()喑哑()()窸窣()()gōu ()火 shu()猎贪ln()哀ho()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

1)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2)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

()3)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有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姐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经。

()4)这并不是因为食物缺乏,而是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

绿色蝈蝈语文教案(优秀14篇)

绿色蝈蝈语文教案(优秀14篇)

绿色蝈蝈语文教案(优秀14篇)《绿色蝈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全文,抓住关键词句,简洁概括文章内容。

2.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3.体会文中生动传神的语言,学习细致描写动物。

教学重难点:学习用快速阅读法筛选信息、概况内容;品味语言美教学方法:快速阅读法研讨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显示)猜猜看:1.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成八卦阵,专抓飞来将。

2.长长身体两排脚,阴湿暗地是家窝,剧毒咬人难忍痛,治病倒是好中药。

3.白天草里住,晚上空中游,金光闪闪动,见尾不见头。

4.小小飞贼,武器是针,抽别人血,养自己身。

二、作者、作品介绍1.多媒体展示一组精美的蝈蝈图片2.走近作者——法布尔:多媒体显示法布尔(1823—19壹五年),法国近代杰出的昆虫学家,著名科普读物作家。

早年家境贫困,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曾给人家打短工放鸭子,以后又先后卖过柠檬,当过小学教员,研究过数学,但他的兴趣始终在生物学方面。

通过自学,先后取得物理、数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当时的法国教育部长曾邀他到巴黎,授予他“荣誉勋章”,还引他去见法国皇帝。

他过不惯那种生活,又回到乡村,继续研究工作。

法国学士院把最大的奖金送给他。

法国文学界曾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奖候选人。

可惜诺奖委员们还没得及作最后决议,便传来他离世的消息。

他用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写成十大卷《昆虫记》(一作《昆虫的故事》)。

这是一部介绍昆虫生活情态的书。

在书中,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昆虫世界的秘密。

因此,他被人们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赞美“他的额上理应戴上一顶双层灿烂的皇冠”。

现在,他的故居和实验室已建成法布尔纪念馆。

鲁迅兄弟对法布尔的评价:鲁迅说:《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出示法布尔生活、工作的一组图片三、检查预习:1.读出下列划横线的字和词语喧嚣劫掠静谧酷爱吮吸满载而归喑哑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shòu猎cuàn夺rǎo乱更胜一chóu gōu火zhōng 斯wōjù xīsū作响3.请将划线处的文字表述换成成语:(1)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绿色蝈蝈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绿色蝈蝈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绿色蝈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绿色蝈蝈》。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对蝈蝈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生命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绿色蝈蝈》。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2)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蝈蝈的特征和习性,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与蝈蝈相关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绿色蝈蝈》,注意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2)鼓励学生背诵课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生词与短语学习:(1)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2)通过例句或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延伸1. 讨论与分享:(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描述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写作练习:(1)以“我眼中的蝈蝈”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小作文,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进行表达。

(2)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绿色蝈蝈》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强调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生命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绿色蝈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绿色蝈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绿色蝈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绿色蝈蝈的喜爱之情。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式。

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品味语言特色。

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理解课文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关爱之情。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式。

3.掌握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主旨,把握文章结构。

2.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绿色蝈蝈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蝈蝈的印象。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查找并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三)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绿色蝈蝈的喜爱之情。

2.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起承转合。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就作者观察绿色蝈蝈的方法进行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经验,互相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三)课堂活动2.学生展示讨论成果,互相交流。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学会观察生活。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三)课堂活动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课文中的观察方法,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互相交流。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大自然,关注生活中的美好。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绿色蝈蝈》的内容,感受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事物特征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感知课文语言的美。

运用比较、讨论、分享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对生命奥秘的探究欲望。

学会尊重生命,关爱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事物特征的方法。

体会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蝈蝈的形态和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关注蝈蝈这一生物。

提问:“你们对蝈蝈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

3.精讲课文分析课文第一段,让学生了解蝈蝈的外貌特征。

通过提问:“蝈蝈的外貌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

分析课文第二段,让学生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

通过提问:“蝈蝈的生活习性有哪些?”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

分析课文第三段,让学生了解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通过提问:“作者为什么喜欢蝈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课堂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你对蝈蝈有什么新的认识?”5.课堂小结提醒学生关注大自然,尊重生命,关爱自然。

6.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以“我眼中的蝈蝈”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运用细节描写方法。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蝈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环保意识。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语文上册《绿色蝈蝈》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绿色蝈蝈》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绿色蝈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绿色蝈蝈》。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主题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绿色蝈蝈》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3. 分析课文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和书写。

2. 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3. 学生对课文主题和作者情感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采用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绿色蝈蝈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

2.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 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4. 学生合作探究,分析课文主题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5.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

6.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7.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案设计中,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这份教案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课文内容、生字词理解和书写方面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在朗读和背诵课文方面的表现,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关注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参与程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绿色蝈蝈》。

2. 书写课后练习题,巩固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人教版语文文学绿色蝈蝈教案范文

人教版语文文学绿色蝈蝈教案范文

人教版语文文学《绿色蝈蝈》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绿色蝈蝈》。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作者、作品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3)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绿色蝈蝈》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生词和难点的讲解。

3. 作者、作品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的介绍。

4. 课文结构的分析,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的概括。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课文《绿色蝈蝈》的朗读和背诵,课文中生词和难点的讲解,作者、作品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的介绍。

2. 难点:课文结构的分析,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的概括。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运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命主题。

2. 朗读课文《绿色蝈蝈》,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情感氛围。

3. 讲解课文中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介绍作者、作品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拓宽学生视野。

5.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

6.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7.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课文背诵和相关的写作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包括课文背诵和写作练习,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绿色蝈蝈语文教案设计

绿色蝈蝈语文教案设计

绿色蝈蝈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绿色蝈蝈》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生长环境及观察、研究绿色蝈蝈的过程。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了解绿色蝈蝈的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扩展对绿色蝈蝈的了解。

(3)培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求知的欲望。

(3)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绿色蝈蝈》的基本内容。

(2)绿色蝈蝈的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生字词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的理解。

(2)绿色蝈蝈的生长环境及观察、研究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绿色蝈蝈》的朗读录音。

(2)绿色蝈蝈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绿色蝈蝈》。

(2)查阅有关绿色蝈蝈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绿色蝈蝈》的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展示绿色蝈蝈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查阅的绿色蝈蝈资料。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讲解。

4. 课堂练习(1)学生书写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写一篇短文。

五、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观察身边的生物,写一篇短文,介绍其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1. 教学内容:(1)继续学习课文《绿色蝈蝈》的剩余部分。

《绿色蝈蝈》语文教案

《绿色蝈蝈》语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绿色蝈蝈》语文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的生字词,理解字词的含义。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4. 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3. 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学生朗读时的情感把握。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蝈蝈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主题。

2.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并讲解字词含义。

三、朗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 教师选取学生朗读,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理解课文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讨论作者对蝈蝈的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朗读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学生齐读课题,进入学习状态。

二、深入学习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讨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点评练习题,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小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动物,写一篇关于保护动物的短文。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动物,写一篇关于保护动物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是否有明显提高,以及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是否有所增强。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绿色蝈蝈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绿色蝈蝈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绿色蝈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教学难点:1. 课文长,生字词较多。

2. 对蝈蝈生活习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内容,探讨作者的写作目的。

3. 情景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课文中蝈蝈的叫声。

2. 学生分享对蝈蝈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内容,探讨作者的写作目的。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情景教学(10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

2. 学生分享对蝈蝈的感悟,教师引导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情景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蝈蝈的生活习性,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引导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绿色蝈蝈六、教学内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1.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024初一《绿色蝈蝈》人教版上册语文原文及教案

2024初一《绿色蝈蝈》人教版上册语文原文及教案

2024初一《绿色蝈蝈》人教版上册语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3.2培养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生命的意义”等。

2.2培养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出示一只蝈蝈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有什么特点?”2.课文朗读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2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朗读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3.课文讲解3.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提问:“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3.2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重点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

4.合作学习4.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4.2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绿色蝈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它有哪些特点?”4.3各小组进行讨论,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6.作业布置6.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绿色蝈蝈的短文。

6.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课文朗读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高了朗读水平。

3.合作学习环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课堂氛围。

4.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5.作业布置环节,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绿色蝈蝈》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语文上册《绿色蝈蝈》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感受文章的节奏和情感。
2.生词、短语学习: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短语,让学生做好笔记,并适时进行巩固练习。
3.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理解课文主题。
4.深入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要段落,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绿色蝈蝈的描绘和赞美。
3.小组合作,促进交流
案例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提高课堂参与度。
4.反思与评价,提升自我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有助于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策略。同时,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更加全面、公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对绿色蝈蝈的特点、课文的描写手法等进行总结。然后,我将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补充遗漏的知识点,并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作业小结
课后,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1.抄写并背诵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巩固记忆。
2.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绿色蝈蝈的观察日记,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实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为学生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培养他们的综合节课中,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展示和生动讲述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趣味和探索欲望的课堂情境。首先,我会播放一段关于绿色蝈蝈生活习性的短视频,让学生对蝈蝈有一个直观、生动的认识。接着,展示一些绿色蝈蝈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特征,激发他们对自然生物的兴趣。此外,通过讲述生活中与蝈蝈相关的趣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文学习。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三篇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通过速读,抓住事物的特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品味、鉴赏的方式体会生动说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生动说明的方法。

2、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教学难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研讨法、谈话法、活动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一、导入新课:伴随着这优美的乐曲,我们走进了今天的课堂。

能不能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森林里各种小动物、昆虫的鸣叫声)这些昆虫隐藏在茂盛的草丛里、浓密的树叶里,欢快地歌唱。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小昆虫呢?看来,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趣味,都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好朋友。

今天,我们就去拜访这些朋友中的一位——绿色蝈蝈。

(板书课题)二、预习交流:1、字词交流。

2、请大家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法布尔的情况交流一下。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

1823年出生于法国一户普通农民之家。

从小迷恋大自然。

在他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

后来通过自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

1875年开始著作《昆虫记》,1880年后的35年里一直在“荒石园”中从事昆虫学研究工作,1915年11月去世,留有《昆虫记》共十卷二百万字。

《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整部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一版再版,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

人教版语文文学绿色蝈蝈教案范文

人教版语文文学绿色蝈蝈教案范文

人教版语文文学《绿色蝈蝈》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绿色蝈蝈》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提升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1. 课文《绿色蝈蝈》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3. 课文的文学价值和审美特点。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绿色蝈蝈》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手法。

3. 课文的文学价值和审美特点。

2.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手法。

3. 欣赏课文的文学美和审美价值。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绿色蝈蝈》的作者和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3. 教师讲解课文,分析写作特点和表达手法。

4. 学生讨论课文的文学价值和审美特点。

3.2 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分析写作特点和表达手法。

3. 讨论法:学生讨论课文的文学价值和审美特点。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4.2 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拓展5.1 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绿色蝈蝈》,整理课堂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写一篇短文,表达对课文《绿色蝈蝈》的感悟和看法。

5.2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2. 参加文学社团或阅读俱乐部,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和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23《绿色蝈蝈》教案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之前,请大家欣赏一曲由昆虫演唱的“乡村夜歌”。

请一个同学来读。

乡村夜歌夏夜的乡村,那是个音乐的天堂,蝉“知了”“知了”唱着“热啊,热啊”,似乎在用歌声婉转地诉说,诉说着对生命的感悟。

这边还未唱罢,那边乡村歌手螽zhōng斯、蟋蟀便挎着吉他和三弦来了,清脆地唱起来:“嘻刷刷,嘻刷刷……”青蛙也敲打着小鼓、吹起洋号,来上一曲现代摇滚,田间里的纺织娘沙哑地伴奏着:“轧织、轧织……”而蚯蚓也不甘示弱,在田间地头唱起“窸窣”的歌,那歌声犹如诗人在低吟。

好一曲乡村夜歌。

师析:在这曲“乡村夜歌”中,我们赏欣到了众多的昆虫的声音,在我们将要学到的23课“绿色蝈蝈”中,我们还可以欣赏到“蝈蝈的歌声和乐段”。

板书课题23 绿色蝈蝈。

作者法布尔二、教学目的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重点,涉及练习二)2.品味课文精彩的语言,体会小品文生动活泼的笔法(也是本文写法特色,也是法布尔《昆虫记》的写法特色)(重点,涉及练习三)3、学会一种开头方法:叙事性开头方法——通过叙述别的事,引出所要写的对象,达到点题的目的。

(难点,涉及练习一)4、学习作者实事求是、严谨实证的科学精神(涉及练习四)三、检查字词预习1.啄zhuï:鸟类用嘴叩击并夹住东西。

2.蹬dýng:同“登”。

3.吮shǔn:聚拢嘴唇吸。

4.中旬zhōngxún:一个月的中间十天,即十一日至二十日5.篝火gōuhuǒ:古指用竹笼罩的火,今指在野外燃起的一堆一堆的火焰。

6.梧桐wútïng:一种落叶乔木,长柄叶呈掌状分裂,开黄绿色单性花。

木材质轻而坚韧,可制乐器等。

种子可食,亦可榨油。

7.狩猎shîuliâ:捕杀或猎取野生动物。

8.喧嚣xuünxiüo:声音杂乱,不清静。

9.窸窣xīsū:象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10.喑哑yīnyǎ: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11.静谧jìngmì:寂静;平静。

12.气氛qìfýn:特定环境中给人强烈感觉的景象或情调。

13.篡夺cuànduï: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和权力)。

14.吱吱zhī zhī:象声词。

多形容尖细的声音。

15.逃窜táocuàn:逃跑流窜;溃散奔逃。

16.劫掠jiãlûâ:抢劫,掠夺。

操纵:控制或开动机械、仪器等。

17.悬殊xuánshū:差别很大18.俘虏fúlǔ∶战争中活捉的敌方从事战争的人员。

即战俘。

19.囚犯qiúfàn:在监狱中被囚禁的人。

20.果酱guǒjiàng∶用水果和蔗糖煮成不保留水果形态的稠厚状产品。

21.盔甲kuījiǎ:统指古代军人的作战服,护头曰盔,多用金属制成;护身曰甲,多用皮革制成。

22.贪婪tün lán: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23.撇开piýküi:放在一边,丢下.24.和睦hã mù:相处得好,不争吵。

25.妒忌dù jì:忌妒。

26.更胜一筹gângshângy īchïu:指技艺或技能比较起来,比别人更好一些。

27.惊慌失措jīnghuüng-shīcuî:害怕慌张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28.开膛破肚küitángpîd ù:把胸膛和肚子割开。

29.津津有味jīnjīn-yǒuw âi∶滋味令人喜好的。

形容特别有兴味。

补;30.弱肉强食ruîrîu-qiángshí: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现借指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

弱者的肉是强者的食物。

比喻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

31.螽zhōng斯: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触角呈丝状,有的种类无翅。

32.莴苣 wōjù: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33.颚â:某些动物摄取食物的器官。

34.嗉囊 sù náng:鸟或昆虫的储存食物的袋形器官,是消化器官的一部分。

35.喙huì:鸟类和昆虫的嘴。

36.隐隐约约yǐnyǐn-yuýyuý:几乎听不见的。

37.连续不断liánxùbùdu àn:相连接续不绝,接连不断。

38.夜色苍茫yâsâcüngmáng:夜色,夜晚的景色。

苍茫,空旷辽远。

39.断肢残腿duànzhīcántuǐ:断残了的肢体。

40.毫不犹豫háobùyïuyù:比喻果断地拿定主意。

四、作家作品请大家借注解 和导读及课外资料说说你了解的法布尔及其作品特点。

同学发言的时候,其他同学可在书中划出相应的内容。

师补充:本文是由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板书)。

法布尔的小品文的最大特色就在于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事物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这也是法布尔《昆虫记》整部书的特色。

周作人曾称赞《昆虫记》说:“比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的确如此,同学们在学习本文时可注意通过鲜活的蝈蝈,字里行间洋溢着的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体会这一特点。

这也是我们本课学习的一个目标。

在这还要提醒各位同学,课后要看完《昆虫记》,这部书也在初中生必读的12部名著之列。

五、整体感知·把握内容·理清思路1`、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请大家标注自然段11个自然段,然后以自已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说说课文在哪里点出了“绿色蝈蝈”这一说明对象?从文中你了解到了绿色蝈蝈的哪些方面的知识?提问分析过程中完成相应书间笔记。

析:本文的主人公是蝈蝈,但起笔并没写蝈蝈,而是在2节尾才引出蝈蝈的(在书中用三角号标出),那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呢?(起笔从国庆晚会写起,记叙自已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独自去观察昆虫,继而写蝈蝈捕蝉,从而引出蝈蝈这一对象,达到点题的目的。

这样写的好处在于:话题引起自然,而且富有生活情趣,让读者印象深刻。

)完成练习一在这同学们可以[学会一种开头方法:叙事性开头方法——起笔通过叙述别的事,引出所要写的对象,达到点题目的。

] 记练习一处析:课文是从第3自然段开始介绍蝈蝈的,一直写到文尾。

是从以下几方面来介绍的。

喑哑、尖锐、短促、清脆、柔和的鸣叫3节;漂亮的外部特征4节;喜肉、甜食的食性4-9节(我们把吃的方面叫做食物习性,也就是说课文4-9都在写蝉的食物习性);和睦共居的生活习性10-11节。

重点写食性。

(完成练习二)2、从刚才我们课文中提取的信息看:蝈蝈喜欢吃蝉肉(6节)、很甜的水果(7节)、金龟子一类的昆虫(8节),甚至还吃一点儿青草(9节)。

最喜欢吃蝉肚子,因为蝉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7节)。

那么作者是如何发现蝈蝈的这一食性呢?析:通过提出问题(4节)——观察(5节)——实验(6-7节)——进一步验证(8-9节)的线索来进行研究,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严谨实证的精神。

完成练习四六、细品精彩语言·生动活泼笔法本文内容写的是作者喂养、观察绿色蝈蝈的过程(在导读划出),但丝毫不显机械呆板,而是自始自终饶有趣味,这都得利于法布尔小品文的语言上生动活泼的笔法。

再读课文,以“我喜欢第段的‘’这句话,因为这句话的句式”阐述喜欢的理由。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灵活完成本文写作上生动活泼的笔法特点笔记(记课题上)1、文艺笔调。

析:本文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

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4节外部特征),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3节最后一句)。

2、生动传神的语言。

析: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因此在语言的使用上尽量生动感人。

比如3节对蝈蝈的歌声和乐段的描写;11节倒数第二句对蝈蝈吃饱后的描写;根据不同情况不断变换对蝈蝈的称呼(见书矩形及P129上)……3、拟人手法的运用。

析:像“蝈蝈在窃窃自语”“蝈蝈酷爱甜食”“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处在一起的”(记11节)等都运用了拟人手法。

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

4、通过比较来写蝈蝈。

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

这些比较,既突础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七、课外拓展延伸我们刚才对课文精彩的语言进行了品味,对本文生动活泼的笔法做了初步感知,老师希望同学们注意生动活泼的笔法,不仅是本文的写法特点,也是小品文的写法特色,也是法布尔《昆虫记》的写法特色。

本课的串词成段希望同学们尽可能地学习本描写一段虫鸣鸟啼的大自然中的声音。

这个就作为今天的课后作业。

八、以老师寄语结束全文这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

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写了作者喂养、观察绿色蝈蝈的过程,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严谨实证的精神。

老师寄语:愿同学们在生活中能亲近自然,尊重生命,严谨求实,热爱生活。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