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教学大纲+教案-20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形成、发生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土壤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基本理
化形状及如何进行利用改良的科学。
《土壤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园艺、草学等农学类专业和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
划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教学要求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过硬。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掌握土壤基本组成、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形成因素与形成过程、土壤耕作与管理、土壤污染
与防治、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及土壤分布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今后从事农业生产管理、农业区划及
丰富和发展土壤科学理论奠定坚实基础。是农林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土壤学》课程历史悠久、实践性强且长期与农业、资源和环境等多学科间相互渗透,具有较强的系
统性、综合性和实用性。
系统性:以土壤圈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为线索,阐述土壤圈与地圈、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的物质迁
移与能量交换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强调土壤学在资源环境科学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综合性:除了讲授土壤圈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外,还讲授它与其它圈层间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及其
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特征、土壤水资源面临的挑战、土壤污染及其治理、土地退化机理与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实用性:内容前后呼应,脉络清晰,将土壤学的基本知识与农业生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
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学生易于掌握和融会贯通。
《土壤学》紧紧围绕土壤肥力讲授土壤组成(矿物质和有机质);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水、气、热、
肥状况;土壤形成、分类与分布;主要土壤类型的特点和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本课程主要讲解土壤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近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
打好必要的基础。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利用土壤学知识去解
决农、林业生产中的土壤问题,进一步利用、控制和改造土壤,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服务。
二、基本要求
(一)理论知识方面:
1、能鉴别主要的岩石、母质类型和地形地势。能独立进行土壤剖面的划分及土壤剖面观察。
2、系统掌握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掌握主要土类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剖面特性、基本理化性状及利用改良的途径和方法。
4、了解土壤的主要类型,并且能进行与林业生产有关的土壤资源调查工作。
(二)能力、技能方面:
掌握土壤资源调查、土壤样品采集及常规的土壤分析方法,并且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能力与技能方面的学习属于《分析测试系列试验Ⅰ》的内容
(三)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46 学时,课堂讲授为32 学时,另有教学实验14 学时。
在教学中以土壤的形成、演化为线索,系统讲解土壤学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介绍土壤的形成及土壤
剖面;土壤有机质及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土类别,土壤学研究的动态。
土壤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我国土地资源概况
土壤是绿色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产、生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衣食住行需要的物质,主要
来源于农业生产和林业生产,而土壤是农、林业生产的基础,是农、林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士壤管理是农业生产的 3 个主要的组成环节。植物生产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
能转化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质中,直接供给人类植物食品和衣物原料。动物生产是人类将植物生产中一
部分有机物喂养动物,以供给人类动物食品及衣物原料。土壤管理是人类把不能直接利用的动、植物产品,作为肥料返还给土壤,为植物再生产提供原料。
一、我国土壤资源简况
2 土壤是相对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也是不可代替的自然资源。我国土壤资源丰富,国土面积960 万km
,但是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各种山地丘陵地面积占全部土地面积的65%,平原区土地仅占35%。
2 2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0.13hm,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l /3。人均林地面积0.11hm
,占世界人均林地
2
面积的1/9。人均草地面积0.28hm,不到世界人均草地面积的1/2。
二、全球土壤退化概况
当前人类面临着世界性土壤退化的威胁。
土壤退化指因自然环境因素不佳和人为利用不当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
力减退的过程。
2
据统计,全球土壤退化面积已达1960 万km
。全世界每年因土壤侵蚀所损失的土壤养分几乎等于世界
商品肥料的生产量,每年土壤流失达750 亿t ,相当于 4 000 亿美元的损失。在土壤退化总面积中约有7 600
2 万hm
2
受盐碱土的影响,占退化土壤总面积的4%。受各种有毒化合物污染影响的面积 2 200 万hm
,占退
化总面积的 1.l %。
2
据统计,我国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达367 万km,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水蚀面积已发展至179 .4 万km 2 2 ,占国土面积的18 .6%,每年流失表土约60 亿t 。耕地中有667 万~800 万hm
,已发生次生盐
2 化,有1.0 亿hm 2 2
草地退化。我国现已有重金属污染耕地 2 000 万hm ,农药污染耕地1300 万~1600 万hm
,
2
受酸雨危害的耕地达267 万hm 。
作为农林业工作者,应了解我国土壤资源基本状况,密切关注我国及全球土壤资源发展趋势,珍视每
一寸土地,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为治理土壤退化贡献一份力量。
三、21 世纪土壤科学发展的总趋向
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制图和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肥力特征以及土壤
利用和管理的科学。据预测21 世纪世界人口将达到65 亿。发展中国家缺粮将达到 2 亿t 。我国20 世纪
2
末人口达到13 亿,人均粮食不到400kg。同时全世界每年有 2 亿hm
2 2
万~66.7 万hm ,2I 世纪初我国人均耕地将约降至0.1hm
。
耕地被侵占,我国每年减少耕地46 .6
21 世纪土壤科学发展的总趋向是:研究土壤与地球生命作用、生物圈与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圈与自然
环境、土壤圈与全球变化、土壤物质的组成、性质等。
第二节地球的外圈和土壤的位置
地球由若干个不同状态和不同物质的同心圈所组成。地球表面的一个圈层,主要由富含硅、铝的硅酸
盐岩石组成,称为地壳,又称岩石圈。在地壳的表面和外围是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大气圈是环绕地球
最外层的气体圈层。水圈包括地球上的海洋、江河、湖泊等,它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
球上有生命物质的部位和空间,它可以深入到整个水圈,以及大气圈和岩石圈的一部分。上至海平面十多
公里,下至海平面下十公里以及地表下几百米都有生命活动,都是生物圈的范围。
地壳表层的岩石受到太阳幅射热以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中水、氧、二氧化碳和生物的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