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培育食品饮料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19—2025年)
《广东省培育精密仪器设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政策解读
![《广东省培育精密仪器设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政策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67ff7bc7cd184254a35351f.png)
广东省培育精密仪器设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培育精密仪器设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依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粤府函〔2020〕8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情况精密仪器设备产业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科学测试分析仪器、人体诊疗仪器、各类专用检测与测量仪器以及相关的传感器、元器件、材料等六大领域,其中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包括温度/压力/流量检测仪表、变送/调节仪表、伺服执行器等,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包括元器件参数测量仪器、通信测试仪器、电能计量仪表等,科学测试分析仪器包括质谱仪、气相色谱仪、热分析仪、振动试验机等,人体诊疗仪器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监护仪、PCR仪、基因测序仪、磁共振成像MRI、螺旋CT等,各类专用检测与测量仪器包括集成电路三维封装量测仪器、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
精密仪器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环保、国防、文教卫生、人民生活等,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对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 发展现状。
我省精密仪器设备产业已经初步构建了产品门类品种比较齐全、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研发应用能力、以民营企业为主力军的产业体系,形成了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为主的产业布局,涌现出一批上市公司、“小巨人”、“单项冠军”等龙头骨干企业;我省在示波器、监护仪、血细胞分析仪、功率分析仪、基因测序仪、质谱仪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技术水平。
2019年全省精密仪器设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323.99亿元,出口交货值达429.17亿元,专利授权量约53万件,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近20家。
(二) 存在问题与面临挑战。
2019广东省公考【申论】真题与答案解析(乡镇)
![2019广东省公考【申论】真题与答案解析(乡镇)](https://img.taocdn.com/s3/m/792cfc75b0717fd5370cdca2.png)
2019 年广东省公考《申论》真题(乡镇)注意事项一、本套申论试题分题本和答题卡两部分,题本提供给定材料和问题,答题卡供作答使用二、考生姓名、准考证号务必填写(涂)在题本和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卡上不准做与答题无关的标记符号。
三、请务必使用答题卡上要求的书写工具作答,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严禁折叠答题卡。
四、本套申论试题共有5 个问题,作答总时限为120 分钟。
【所有作答必须按题号顺序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否则无效】问题及作答要求问题一:请你根据材料1-2 ,列出本次观摩会A 镇需完成的前期准备工作。
(15 分)要求:考虑全面,安排合理;符合实际,表达清晰;篇幅不超过200 字。
问题二:根据材料3,你认为此次村党组织后备干部培训应该注重哪些能力素质的提升。
请简要说明。
(15 分)要求:考虑全面,符合实际,表达清晰;篇幅不超过200 字。
问题三:为动员群众广泛参与,请您根据材料4,拟一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入户宣讲提纲。
(20 分)要求:符合实际,合理有效,逻辑清晰;篇幅不超过200 字。
问题四:请你根据材料5,提出具体得的措施,以妥善处理该起矛盾纠纷、做好相关善后工作。
(25 分)要求:措施合理,处理得当,考虑全面;篇幅不超过300 字。
问题五:请你根据材料6 ,为园中村如何打造“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提出建议。
(25分)要求:考虑全面,符合实际,可行性强;篇幅不超过300 字给定材料材料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广东省提出了3 年取得重大进展、5 年见到显著成效、10 年实现根本改变的目标,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走在全国首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A 镇地处广东境内,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资源丰富,呈典型的高寒山区气候,农业以茶叶种植为主,是有名的革命老区。
全镇总面积255.8 平方公里,下辖25 个村1 个社区,总人口67536 人,其中农业人口64231 人。
广东省培育数字创意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
![广东省培育数字创意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https://img.taocdn.com/s3/m/2b06cfa431126edb6f1a10a1.png)
附件广东省培育数字创意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数字经济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培育壮大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数字经济新动能,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情况(一)发展现状。
数字创意产业是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经济形态,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主要包括数字创意技术和装备、内容制作、创意设计服务、融合发展四大业态。
我省数字创意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游戏、动漫、电竞居全国首位,直播、短视频、数字音乐等新业态发展迅猛,数字技术加速渗透,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省数字创意产业营业收入达**亿元以上,其中,游戏约**亿元,占全国的**%;动漫约**亿元,占全国的**%;电竞约**亿元,占全国的**%;工业设计服务约**亿元,占全国的**。
拥有腾讯游戏、网易游戏两大全球游戏巨头和腾讯动漫、奥飞娱乐等动漫领军企业,孵化培育了虎牙、YY、斗鱼三大知名直播平台,酷狗音乐等6家数字音乐平台入选全国前十。
(二)存在问题。
一是原创生态有待完善,内容原创能力不足,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质原创品牌和精品IP(知识财产)。
二是数字建模、交互引擎、后期特效系统等开发工具、基础软件对外依赖程度高,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
三是原创人才、复合人才短缺,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人才流失压力大。
(三)优势与挑战。
我省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明显:一是初步形成覆盖创作生产、传播运营、消费服务、衍生品制造等各环节的产业链,在不少细分领域建立起领先优势,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东莞、佛山、中山等产业集聚地各具特色;二是数字技术基础扎实,迭代升级快,具有快速渗透和有效支撑产业发展的较强能力;三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发达,在快消品、教育、旅游等领域融合应用场景丰富,有利于培育形成新增长点。
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一是受兄弟省市强有力扶持政策虹吸效应影响,优质资源汇聚能力弱化,竞争优势日益缩小;二是游戏、动漫、电竞发展的舆论引导和行业自律有待加强,缺乏明确稳定的发展预期和有序竞争的发展环境;三是数字创意产业出海是发展新趋势,但由于各地文化、政策差异,存在流量渠道竞争激烈、产品研发运营风险高等挑战。
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地理试卷(含答案)124237
![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地理试卷(含答案)124237](https://img.taocdn.com/s3/m/7913e30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f.png)
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绝密★启用前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地理试卷试卷考试总分:8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3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65分)1. 如图示意我国东南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分布,读图完成(1)~(3)题。
图示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A.山地B.平原C.高原D.盆地2. 下面是某日地球的昼夜图(左图)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右图),读图下列小题。
(1)左图昼夜分布图对应右图中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点地理坐标是30°S,150°EB.图中A点此时昼短夜长C.图中A点一年有1次阳光直射现象D.左图中此时,孝感处于高温多雨的季节3. 《广东省培育智能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出台,提出要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智能机器人产业是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完成下列小题。
(1)研发、生产机器人的工业属于()A.采掘工业B.传统加工工业C.高新技术产业D.轻工业(2)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使用对广东省的影响有()①提高工业智能化水平②降低劳动生产率③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④缓解劳动力过剩的现象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 海南省政府于2019年3月5日对外发布《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是全国率先提出2030年“禁售燃油车”时间表的省份。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
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增加汽、柴油销售量B.减轻大气污染C.增加非可再生能源使用D.减少清洁能源使用(2)结合下图分析,若现阶段我国大量利用农产品发酵生产清精,以代替石油作为汽车燃料,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缓解土地荒漠化B.使全球气温升高C.减轻耕地压力D.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5. 由中国和冰岛共同筹建的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于2018年10月18日正式运行,科考站位于冰岛北部城市阿库雷里的凯尔赫,其地理位置是北纬65.71度、西经17.36度。
2023年南京职称继续教育数字经济工程(1)题库
![2023年南京职称继续教育数字经济工程(1)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d90df8a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63.png)
2023年南京职称继续教育数字经济工程(1)题库单选题1、根据本讲,目前数字平台是以(D)为基础的服务中心。
A、制度B、电商C、网络D、数字技术2、工信部为了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开展了先进制造业集群(A)。
A、竞赛B、竞标C、交流D、合作3、根据本讲,(D)是工业互联网的保障。
A、APPB、网络C、平台D、安全4、按照5G国际标准不同版本阶段性特征,(C)聚焦中高速大连接应用,分阶段开展技术、产业化和应用导入。
A、R15版本B、R16版本C、R17版本D、R18版本5、(A)被称为打开第四次工业革命之门的钥匙。
A、数字经济B、开放经济C、共享经济D、绿色经济6、自(B)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出台以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融资环境效果持续显现。
A、2013B、2014C、2017D、20187、在(B)落地了中国第一个区块链产业园。
A、贵州B、浙江C、深圳D、上海8、(A)是一种新型的数字货币方式,采取一种真实的资产担保加上独立协会治理的新架构、新模式,是双重架构。
A、LibraB、以太坊C、比特币D、摩根币9、根据本讲,(D)成为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血动脉。
A、数据资源B、数据整合C、数据内容D、数据要素10、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比较薄弱,有三个(B)的深层次矛盾非常突出。
A、不相沟通B、不相适应C、不相了解D、不相发展11、(C)是人类通过大数据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
A、再生经济B、规模经济C、数字经济D、实体经济12、(D)是“新基建”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和驱动力。
A、5GB、IPv6C、云计算D、大数据13、根据本讲,要利用先进科技推动企业技术、经验、原理等知识的(C)。
A、流程化B、软件化C、智能化D、简便化14、《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结合当前5G应用现状和未来趋势,确立了2021-2023年我国5G发展目标。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政策措施的通知-粤办函〔2019〕289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政策措施的通知-粤办函〔2019〕289号](https://img.taocdn.com/s3/m/18d203f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9.png)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政策措施的通知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政策措施的通知粤办函〔2019〕289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关于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政策措施》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农业农村厅等相关部门反映。
省政府办公厅2019年8月30日关于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政策措施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
2020-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
为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现提出以下政策措施:一、加强用地保障(一)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农业产业园)建设用地纳入预留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使用范畴。
农业产业园所在地级以上市按照不低于50亩/园的标准一次性安排农业产业园用地指标,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中保障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做到应保尽保,并列入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
省自然资源厅会同省农业农村厅落实,对未执行到位的市报告省政府并通报全省。
(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农业产业园所在地级以上市政府)(二)采取“点状”供地模式支持农业产业园建设。
一是经认定的“点状”用地用于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占用土地,可申请修改规划,使用预留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按照“建多少、转多少”的原则,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村庄规划确定规划条件,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按建设用地管理。
二是对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区内的生态保留用地,可不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按现用途管理,由项目用地单位与土地权利人依法协商种植、养殖、管护与旅游经营关系,并依法办理集体土地流转手续。
广东省培育数字经济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19—2025年)
![广东省培育数字经济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19—2025年)](https://img.taocdn.com/s3/m/4446086d76c66137ef06191d.png)
附件7广东省培育数字经济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19—2025年)(征求意见稿)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决策部署,加快实施《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以创新引领、数据驱动为核心,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到2022年,广东数字经济规模达到7万亿元,占GDP比重接近55%,基本建成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先导区。
到2025年,广东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一)数字政府建设创新引领。
到2022年,“数字政府”“管运分离”管理体制运行顺畅,数字化技术在政务领域应用普及,“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到2025年,建成上接国家、下联市县、横向到位、纵向到底全覆盖的“数字政府”。
(二)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到2022年,在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到2025年,初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关键领域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数字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到2022年,珠三角建成5G 宽带城市群,粤东粤西粤北主要城区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建设高水平全光网省,IPv6基本实现商用,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
到2025年,建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四)数字产业快速发展。
到2022年,以5G、超高清视频、智能终端、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
到202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6万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超过1.8万亿元,数字产业整体水平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
(五)产业数字化取得重要进展。
到2022年,制造业数字化全面展开,形成涵盖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医疗、教育、交通、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农业数字化水平大幅跃升。
到2025年,产业数字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得到大幅拓展。
广东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二批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名单的通知
![广东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二批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名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52bdd4a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fa.png)
广东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二批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日期】2006.10.16•【字号】粤产业集群联席办[2006]2号•【施行日期】2006.10.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广东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二批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名单的通知(粤产业集群联席办〔2006〕2号)有关市人民政府,有关县(市、区)、镇人民政府,有关地级以上市经贸局(经贸委、贸工局),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工作部署,推动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增强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
根据《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选择标准与推荐评价办法》(试行)(粤经贸技术〔2005〕729号),经专家评审、行业协会论证、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联席会议审定,确认广州花都狮岭皮具等21个产业集群为第二批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各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主线,做好升级示范区建设的发展规划,集中力量抓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品牌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为全省产业集群良性发展树立典范,提供经验。
各级政府要积极扶持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升级步伐,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全省产业集群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OO六年十月十六日附件:第二批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名单广州花都狮岭皮具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汕头龙湖外砂潮式工艺毛织服装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佛山南海丹灶小五金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南海狮山家电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惠州惠东女鞋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汕尾海丰公平服装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东莞虎门服装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东莞长安五金模具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东莞大岭山家具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中山南头家用电器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中山沙溪休闲服装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中山黄圃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中山火炬健康食品、医药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中山东凤小家电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江门开平水暖卫浴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江门新会五金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江门恩平麦克风及电声器材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潮州潮安庵埠食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揭阳榕城制鞋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云浮石材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云浮新兴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建设质量强省 2014—201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建设质量强省 2014—201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b2cbb26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5.png)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建设质量强省2014—201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4.04.24•【字号】•【施行日期】2014.04.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建设质量强省2014—201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建设质量强省2014—2015年行动计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质监局反映。
省府办公厅2014年4月24日广东省建设质量强省2014—2015年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9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质量强省的决定》(粤府〔2013〕96号),明确2014-2015年我省质量工作重点,加快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加强标准化工作(一)建立健全标准体系。
重点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电动汽车、LED照明、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城际轨道交通、汽车、船舶、钢铁、石化、核电设备、风电设备、数控机床等制造业领域,研究出台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推动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标准。
到2015年,力争相关标准体系覆盖产品设计、生产、检验、包装、储运、使用等全过程。
重点在金融、现代物流、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科技服务、外包服务和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体系,推动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明显提高。
(省质监局牵头会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厅、商务厅、工商局、知识产权局、金融办等单位负责)(二)大力推动企业联盟标准建设。
在家用电器、陶瓷建材、纺织服装、水产等优势传统产业专业镇和产业园区及外贸基地等产业集聚地推动实施企业联盟标准,提高传统产业标准化水平,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23年广东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县级
![2023年广东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县级](https://img.taocdn.com/s3/m/4a3f3a0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7a.png)
》》》》》2024年最新整理——历年考试真题《《《《《2023年广东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县级材料一党的二十大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高质量发展谆谆指引,总书记深情指出,“广东改革发展先行一步,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感受会更深一些”,寄望广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聚焦用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23年春节,总书记又提出“扎实推进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殷切要求。
2023年1月28日,正月初七,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兔年首个工作日召开,会议强调,广东的未来发展,取决于今天的行动,关键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谋划、担当与作为。
产业潮流,浩浩荡荡,纵观世界工业史,制造业的竞争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制造业重镇引领和决定的。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历了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的发展和跨越,成为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当家是内在要求。
2019年11月,全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指出,广东要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必争必胜的关键地位,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承载时代机遇、履行时代担当。
2022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强调,坚持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脊梁”。
岭南处处是春天,广东时时无闲人。
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制造业当家的嘹亮号角已经吹响,广东正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新篇章!材料二1979年,珠江口的一片滩涂上,春雷乍响,中国第一个外向型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园区破土开建,从深圳到广州、佛山、东莞,“三来一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代工业在广东扎下了根,广东迈出了制造业起家的坚定步伐。
1998年,广东省GDP总量超过新加坡,达1030亿美元,首次超越“亚洲四小龙”成员,制造业高速发展是关键。
进入新世纪,面对加入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广东坚持制造业立省,推动制造业持续转型升级。
广东省培育先进海工装备与船舶产业集群(2019—2025年)
![广东省培育先进海工装备与船舶产业集群(2019—2025年)](https://img.taocdn.com/s3/m/50d1895c0912a2161579291d.png)
附件12广东省培育先进海工装备与船舶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19—2025年)(征求意见稿)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培育先进海工装备与船舶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我省培育先进海工装备与船舶产业集群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智能船舶技术研发、产业化及应用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绿色船舶在江河流域得到普及;海上风电、海洋油气开发、海洋工程等重点海工装备研发、制造和配套服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海工装备与船舶企业创新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4%以上;建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设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到2025年,规模以上海工装备、船舶企业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xxx亿元、xxx亿元,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海工装备与船舶产业集群。
(三)产品转型成效显著。
到2025年,智能船舶、智能产品由单一的散装货船拓展到油船、集装箱船、工程船等高端产品,智能化技术和智能产品得到进一步提升;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本土化设备平均装船率分别达到80%、60%和40%以上;海上浮式风电、波浪能发电装置、深水养殖平台、海洋渔业装备、深海油气生产平台等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研制和应用取得重大进展。
(四)质量效率大幅提升。
到2025年,大型骨干企业资源计划(ERP)普及率和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均达到97%,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水平不断提升;骨干船厂全面建立精益制造体系,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建成一批智能车间和智能生产线,实现每修正总吨工时消耗降低20%以上,单位修正总吨综合能耗降低10%。
二、重点任务(一)抢占产业技术创新高地1.推动智能船舶技术创新发展。
广东省2021年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二(县级)
![广东省2021年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二(县级)](https://img.taocdn.com/s3/m/4ccbabb29b6648d7c1c746f7.png)
题本号:2408202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二)适用于:县级以上机关和珠三角地区乡镇机关(112)重要提示:为维护您的个人权益,确保公务员考试的公平公正,请您协助我们监督考试实施工作。
本场考试规定:监考老师要向本考场全体考生展示题本密封情况,并邀请2名考生代表验封签字后,方能开启试卷袋。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广东省人事考试局2021年3月版权所有翻版必究注意事项1.本题由给定材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总分100分,考试时限为120分钟。
其中,阅读给定材料参考时限为3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90分钟。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填写自己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栏。
严禁折叠答题卡!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当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并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放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作答要求问题一:请根据材料2,概括“数字政府”建设在优化政府管理与服务中的作用。
(20分)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条理清晰;篇幅不超过200字。
问题二:材料5中提到,“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G市加强创新驱动,率先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密码’是什么?”请谈谈你对材料中“密码”的理解。
(30分)要求:紧扣材料,条理清晰,表达准确;篇幅不超过300字。
问题三:请根据全部给定材料(仅限给定材料),围绕“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主题,自拟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
(50分)要求:(1)文章主题与给定材料联系紧密,思想性强;(2)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严密;(3)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4)篇幅在800—1000字。
2025 年广东省水产将达千亿级产业规模
![2025 年广东省水产将达千亿级产业规模](https://img.taocdn.com/s3/m/9f9c69fb650e52ea541898c7.png)
2025 年广东省水产将达千亿级产业规模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第19期近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广东省发展现代农业与食品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指出,截至2019年底(下同),广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7175.9亿元、4477.17亿元,均居全国第5位;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多种农产品产量及苗木花卉产值位居全国前列,饲料产量居全国第2位。
食品产业发展态势向好,已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繁多、产品质量较高和经济效益较好、产业链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与食品集群规模(总产值)达到1.38万亿元,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集群规模(总产值)接近2万亿元,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产值分别接近1万亿元。
力争全省形成粮食、蔬菜、岭南水果、畜禽、水产、精制食用植物油、岭南特色食品及功能性食品、调味品、饮料、饲料10个千亿级子集群以及茶叶、南药、苗木花卉、现代种业、烟草5个数百亿级子集群,积极发展综合种养、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直供配送、定制食品、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创造产业要素集聚、资源高度集约的产业生态。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向精细化管理、高质量发展转型。
培育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7-8家,50-100亿元的10家,做优做强100家上市农业企业;培育发展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食品企业7-8家,50-100亿元的10家,广州、深圳食品总部经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出现一批创新能力突出、规模效益显著、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行业领军企业。
《行动计划》指出,在水产方面的发展重点为:大力发展具有广东特色优势的对虾、鳗鱼、罗非鱼、鲈鱼、桂花鱼和水产种业、深海网箱养殖产业。
开展水产全产业链条的技术提升和产品开发应用,拓展深水网箱养殖、深远海养殖。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c8052f4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6.png)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4.29•【字号】粤府办〔2022〕15号•【施行日期】2022.04.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渔业资源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粤府办〔2022〕15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我省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从渔业大省向渔业强省转变,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树立大食物观,坚持宜渔则渔、稳产保供、创新增效、绿色生态,不断增强广东渔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渔民富裕的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推动我省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二)基本原则。
1.稳产保供,安全可控。
坚持底线思维,稳定水产养殖面积,立足以养为主确保供给,打造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
2.绿色发展,创新驱动。
加强渔业资源保护,推动水产养殖向环境可持续转型,构建生态和谐发展空间。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要素高效转化。
3.产业为本,标准引领。
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发展产业集群,增强规模化优势。
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引导市场主体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精细化管理。
广东省培育前沿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
![广东省培育前沿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https://img.taocdn.com/s3/m/cfc88955d4d8d15abf234e9a.png)
广东省培育前沿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培育前沿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依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粤府函〔2020〕8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情况前沿新材料是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颠覆性的新材料,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和重大应用前景。
结合国家、省相关规划和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现状,我省重点发展的前沿新材料产业包括智能、仿生与超材料,低维及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新型半导体材料,电子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复合材料,超导材料,增材制造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材料先进研发、制备和检测、验证服务等领域。
(一) 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我省前沿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2019年,我省前沿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接近500亿元,产业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一是支撑前沿新材料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带动创新要素快速集聚。
大科学装置、省实验室和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的布局、建设,世界级科研创新平台集群正在形成,促进一大批院士、顶尖科学家和各类创新要素快速集聚,高起点开展碳纳米管、石墨烯、新型半导体、超导、非晶合金等前沿新材料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新型科研体制和孕育世界级科技成果的创新链条渐具雏形。
二是创新活跃,新技术发展迅猛。
我省在石墨烯、超材料、新型显示、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基因工程等领域形成了较强优势,产出了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和专利,单晶石墨烯的工业化制备、超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印刷显示、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等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三是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凸显,产业集聚态势初步形成。
“专精特新”“独角兽”“单项冠军”企业不断涌现,空间布局日趋合理,形成了梯次发展的良好格局,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等地市为核心,清远、惠州、韶关、江门、汕尾等地市快速发展,区域化聚集初步呈现;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型显示、先进陶瓷材料等产业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产业集群效应明显。
各省“数字经济”政策汇编
![各省“数字经济”政策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04d59960524de518964b7d97.png)
(二)加快推进 (三)着力突破 产业数字化 关键核心技术
(四)建设数字 (五)创新数字 (六)强化数字 经济基础设施 经济治理模式 经济信息安全
(七)构建数字 经济生态体系
《浙江省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
总体目标
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深入推进云上浙江、 数字强省建设。支持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乌镇创建国家互联网创新发展综合 试验区。
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线,聚焦数字政府建设,数字 技术创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发展,产业数字化 转型以及新业态新产品培育等六大重点任务;深入实施社会治 理数字化应用示范、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经济产业创新集聚、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数字农业发展 示范、数字湾区建设等七大重点工程。
(一)构建“一 核一轴三区多点”
的发展格局
(二)打造引领 全区的总部“核
心”
(三)强化“中 轴”辐射带动作
用
(四)统筹“三 区”协调发展
(五)推动“多 点”特色突破
《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
总体目标
争取到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进入全国前10强,突破2.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 重达到45%,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能力全面提升,数字治理体系初步完善,湖南成为全国 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产业聚集区和应用先导区。
围绕数字产业化、数字农业、智能制造、智慧服务、培育新业 态5大任务,从加大要素供给、强化人才支撑、激发创新活力、 培育市场主体、加强资金扶持等5方面,提出了19条具体的政 策措施。其中,为激发创新活力,对获得省级及以上自然科学、 技术发明、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数字技术企业,省财政一次性给 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cb3e611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2.png)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5.08•【字号】粤办函〔2019〕108号•【施行日期】2019.05.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通信业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粤办函〔2019〕108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反映。
省政府办公厅2019年5月8日广东省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为加快5G商用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到2020年底,珠三角中心城区5G网络基本实现连续覆盖和商用;全省5G基站累计达6万座,5G个人用户数达到400万;5G产值超3000亿元;5G示范应用场景超过30个。
到2022年底,珠三角建成5G宽带城市群,粤东粤西粤北主要城区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全省5G基站累计达17万座,5G个人用户数达4000万;5G产值超万亿元;5G示范应用场景超过100个;全省5G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世界领先,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迈入世界前列,形成世界级5G产业集聚区和5G融合应用区。
二、重点任务(一)加快5G网络建设。
1. 编制5G基站建设规划。
2019年底前,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以下简称“广东铁塔”)会同电信运营企业统筹提出5G基站建设需求。
2020年6月底前,各地市政府要将5G基站建设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将5G基站站址、机房及管线、电力等配套设施纳入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将交通干线与重要交通枢纽场所基站纳入建设规划。
广东省培育食品饮料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19—2025年)
![广东省培育食品饮料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19—2025年)](https://img.taocdn.com/s3/m/8adbfa6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2.png)
广东省培育食品饮料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19—2025年)附件2广东省培育食品饮料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19—2025年)(征求意见稿)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培育食品饮料产业集群,提升我省食品饮料产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到2025年,我省食品饮料工业规模化、智能化、安全绿色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行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一)产业规模持续壮大,集聚水平不断提升。
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7%左右,带动食品工业化相关产业达到万亿元级规模。
培育和创建一批空间集中开发、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服务汇聚配套的食品饮料工业园和产业集聚发展区域,形成4-6个百亿元级食品产业集聚区。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完善我省食品饮料产业结构,推动我省大宗农副食品加工领域持续壮大发展,推动凉茶饮料、酱油等优势领域以及即食食品等潜力新兴领域规模水平显著提升,推动广州、东莞、佛山、中山、江门、潮州等地特色食品进一步发展,完善生产、仓储、运输、销售、配送等食品饮料配套产业领域。
培育壮大4-5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以上超20亿元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食品饮料品牌。
(三)研发创新能力增强,智能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规模以上食品饮料企业研发机构基本健全,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建设一批智能化生产、包装、物流设备研发制造平台和冷冻食品等即食食品产地建设冷链物流设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四)保障食品安全生产,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
建立完善食品饮料生产及安全的地方团体标准,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进一步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零发生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绿色制造水平显著提升,水循环新技术广泛应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江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转发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2019年广东省食品工业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
![江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转发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2019年广东省食品工业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86d0240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a.png)
江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转发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2019年广东省食品工业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9.03.01•【字号】江工信办[2019]90号•【施行日期】2019.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江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转发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2019年广东省食品工业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市(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现将《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2019年广东省食品工业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粤工信消费函〔2019〕248号)转发给你们。
请按照通知精神做好贯彻落实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加强食品工业行业运行监测分析,推动政策实施。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产业〔2017〕19号),开展辖区食品工业运行情况分析。
建立健全推进食品工业发展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建立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的良性互动、协调合作,督促并指导食品企业全面落实工作责任。
二、积极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保障食品安全。
一是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指导和鼓励企业参加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依法诚信经营,力争各市、区新通过评价的企业数不少于1家。
二是大力开展标准宣贯培训。
各市、区要积极组织企业参与GB/T333000-2016《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宣贯培训,增强食品企业诚信经营责任意识,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各市、区参加宣贯培训的企业数不低于5家。
上述两项工作纳入国家、省和市食品安全工作绩效考核。
三、推动消费品工业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工作。
一是指导企业科学规范生产和管理,加强产品研发,通过各种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强化产品质量;二是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通过树立品牌拓展市场,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促进产品质量提升。
以上工作,请结合辖区食品行业发展实际,认真组织贯彻实施,于2019年7月1日和12月1日前分别将上半年和年度工作情况总结报送我局生产服务业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广东省培育食品饮料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19—2025年)(征求意见稿)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培育食品饮料产业集群,提升我省食品饮料产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到2025年,我省食品饮料工业规模化、智能化、安全绿色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行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一)产业规模持续壮大,集聚水平不断提升。
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7%左右,带动食品工业化相关产业达到万亿元级规模。
培育和创建一批空间集中开发、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服务汇聚配套的食品饮料工业园和产业集聚发展区域,形成4-6个百亿元级食品产业集聚区。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完善我省食品饮料产业结构,推动我省大宗农副食品加工领域持续壮大发展,推动凉茶饮料、酱油等优势领域以及即食食品等潜力新兴领域规模水平显著提升,推动广州、东莞、佛山、中山、江门、潮州等地特色食品进一步发展,完善生产、仓储、运输、销售、配送等食品饮料配套产业领域。
培育壮大4-5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以上超20亿元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食品饮料品牌。
(三)研发创新能力增强,智能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规模以上食品饮料企业研发机构基本健全,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建设一批智能化生产、包装、物流设备研发制造平台和冷冻食品等即食食品产地建设冷链物流设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四)保障食品安全生产,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
建立完善食品饮料生产及安全的地方团体标准,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进一步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零发生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绿色制造水平显著提升,水循环新技术广泛应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五)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食品文化内涵不断丰富。
持续推进广式月饼、凉果、肉制品等“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我省企业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品牌全球知名度不断提升。
加强宣传我省岭南特色食品文化,培育一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为代表的特色美食品牌,打造一批特色食品文化标的、特色工业旅游路线、特色美食文化节等特色美食文化示范项目,再塑岭南特色美食的新风采。
二、重点任务(一)夯实和提升大宗农副食品加工产业。
一是继续做大规模。
充分发挥我省人口、交通优势,依托规模大、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着重发展以粮油加工、饲料加工为重点的大宗农副食品加工业。
提高农副食品产品成品率,进一步提高农副食品精深加工产品比重,推动农副食品产业在东莞、佛山、潮州、茂名进一步集聚,争取2025年我省农副食品产业产值超5千亿元。
二是提升产品品质。
按照“品牌化、高端化”发展路径,严把原料标准、质量安全、仓储物流等关键环节,以技术和设备提升推广为手段,推广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推进节能节水、精炼榨取等关键技术产业化和应用示范,以智能化推动品质优化提升。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做大做强现有食品饮料优势领域。
一是日用食品。
着重推动我省调味品、水产品、肉制品等食品进一步壮大,促进产品向特色风味、安全、健康等方向发展。
二是休闲和功能食品。
支持烘焙食品、凉果蜜饯、糖果等食品,以及瓶装水、功能饮品、凉茶饮品等向绿色健康饮品发展,注重创造品牌优势,增加产品附加值。
三是辅助食品。
加大食品添加剂和功能食品配料开发和应用,强化安全、标准、规范意识,鼓励企业研发天然食品添加剂,推动我省具有优势的食品饮料领域做大做强。
四是骨干企业。
鼓励我省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的食品饮料企业加大投资规模,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自身在优势领域的地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管局牵头,省农业农村厅、商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做深做精岭南特色食品饮料领域。
一是深加工。
着力推动茂名、潮州的特色月饼,潮州、东莞道滘的特色休闲食品,广州、东莞的凉茶等特色细分产业发展。
支持广州、中山等地粤式腊味食品向标准化、大众化发展。
支持陈皮、姜糖、橄榄、黄皮等特色凉果产业资源向一、二、三产融合,并向保健、健康饮品等方向融合创新发展。
二是再开发。
鼓励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开发或引进先进的技术与工艺,生产科技含量高、文化内涵丰富、岭南元素突出的新型特色食品饮料,满足个性化、绿色化和健康的中高端消费需求,培育特色食品工业新的增长点。
三是广宣传。
引导岭南特色食品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开发“礼盒装”“小手信”试吃装”等多种规格的包装模式,在相应的旅游景点伴生销售。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管局牵头,科技厅、农业农村厅、文化旅游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培育发展潜力新兴食品饮料领域。
一是即食食品。
推进传统主食、中式菜肴、地方特色食品、新兴食品的工业化、规模化生产,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舌尖上的中国”,真正实现“坐等吃喝”。
二是定制食品。
鼓励食品企业开展定制食品服务。
推动婚丧喜庆等大型活动常用菜肴工业化生产。
支持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发展广式冷冻食品、西式点心制品、肉制品等速冻快消食品。
在人群相对密集场所推广互联网O2O、中央厨房B2B等营销新模式,拓展发展空间,实现由速冻产品制造者到餐饮工业化的转变升级。
三是特定膳食食品。
支持发展养生保健食品,研究开发功能性蛋白、功能性膳食纤维、功能性糖原、功能性油脂、益生菌类、生物活性肽等保健和健康食品。
加快发展婴幼儿配方食品、老年食品和满足特定人群需求的功能性食品。
四是宠物食品。
加大对宠物食品开发研究,开发多样化的宠物食品,打造我省在潜力新兴食品饮料领域的比较优势。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管局牵头,省教育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加快发展食品饮料配套产业领域。
以我省先进装备产业为依托,在生产环节,加快研发自动化、智能化、单机多功能设备,大力发展包装印刷、食品改良剂等产业,拓展与食品相关的洗涤剂、消毒剂等领域,提供配套服务。
在检测环节,充分发挥有资质食品检测实验室等机构的作用,重点支持第三方公共检测中心建设。
在流通环节,重点支持冷链物流、智能物流建设,建设集生产、仓储、运输、销售、配送于一体的食品安全温控供应链体系。
加大对“快递小哥”“配送小哥”“司机大佬”的培训,持证上岗,让食品保质、保鲜、保温、及时送到消费者口中。
在营销环节,充分发挥传统线下实体营销手段,实施优势传统产业产品服务网上面对面行动。
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做到精准定位客户群体,精准销售,精准宣传食品品牌。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三、重点工程(一)实施“两化”深度融合工程。
一是以信息化带动企业降本提质增效。
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在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和采购、食品初加工和深加工、储运、销售、售后等各环节的应用,逐步实现对食品饮料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关键信息的采集、管理,提升经营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降低经营成本。
二是用信息化提升食品溯源水平。
鼓励企业建立信息化溯源平台,连接生产、检验、监管和消费各个环节,让消费者放心。
三是引导企业拓展电子商务业务。
鼓励企业电子商务销售服务平台建设,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内外市场;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推行众包设计研发和网络化制造等新模式,提高产业链的创新资源整合能力。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二)实施“三品”倍增发展工程。
一是以研发促“增品种”。
针对消费需求多样性,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逐步形成不同品质、不同系列、不同规格、不同包装的食品饮料新产品,丰富市场供给。
二是以安全促“提品质”。
引导食品企业高品质发展,强化包括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销售餐饮、销售物流等全链条质量安全要求,建立数字化、信息化的生产监测系统,完善风险控制、安全追溯等工作。
三是以发展促“创品牌”。
在区域品牌方面,利用我省历史、文化和地域资源,打造广东食品工业特色品牌理念、特色品牌文化、特色品牌形象,提升地方品牌和老字号品牌影响力,促进我省食品饮料工业区域品牌建设。
在品牌保护方面,充分发挥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等全媒体的作用,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引导行业组织在行业内宣传食品企业创建品牌、壮大品牌、保护品牌的先进事例;保持对假冒伪类品牌产品的持续打击态势,保护品牌形象。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商务厅、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实施创新驱动工程。
一是创新能力建设。
鼓励和支持食品饮料企业、科研院校等以产学研深度结合的形式建立国家及省级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孵化器等研发机构,加快形成食品饮料产业科技创新体系,重点扶持食品饮料关键和共性技术的攻关及技术改造重大项目,提高我省食品饮料工业新产品、新材料的开发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二是创新生产制造工艺。
引导和支持食品饮料企业,围绕采购、产品研发、生产过程控制、物流监控等环节,充分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模式,加快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升级改造,推进专用设备和检测仪器设备国产化,开发“名、优、特、新”产品。
三是创新公共服务水平。
建设完善服务广大中小企业的研发、试验、检测、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团体标准制修订、品牌营销等公共服务平台。
鼓励商(协)会牵头研究食品的海外推广国际认证。
四是创新标准引领。
鼓励行业商协学会、科研院所、食品骨干企业等牵头制订高于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相关技术要求的地方食品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用标准引领细分领域食品发展。
结合岭南特色食品,探索制(修)订广式腊味、广式凉果、广式凉茶等特色食品领域的地方团体标准、联盟标准,引导相关领域食品企业做到有标可依、有标必依,以标准促进我省细分领域食品质量水平领先全国。
(省科技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实施专业园区集聚集约工程。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做到发展“有思路”。
依托资源及产业优势,重点打造一批专业化水平高、聚集程度明显的食品饮料园区发展格局,推动食品饮料工业的集聚集约发展。
着力支持饮品(佛山三水)、调味品(江门鹤山、佛山、阳江)、烘焙食品(东莞道滘、江门蓬江、开平)、凉茶(广州、深圳、东莞、肇庆)、腊味(黄圃)休闲食品(潮安)、粮油加工(东莞麻涌)、凉果(潮州)、糖果(东莞、潮州、汕头)、农副食品加工(佛山顺德、潮州、茂名)等专业集聚区建设,支持广州、深圳食品饮品总部经济建设。
二是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企业“引得进”。
鼓励园区探索实施贷款贴息、厂房先租后售、建设标准厂房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