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教案知识讲解
人际交往教案
人际交往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提高他们在社交场合中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的质量。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学会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能够处理各种人际冲突和困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人际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沟通的技巧;3. 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 能够处理各种人际冲突和困境。
三、教学内容1. 人际交往的定义和重要性- 交流的定义和作用- 人际交往的意义和价值2. 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沟通- 倾听和表达的重要性- 积极参与对话的技巧- 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互相尊重和理解- 正面心态和积极态度- 灵活适应不同的社交场合4. 处理人际冲突和困境- 解决冲突的技巧和策略- 管理情绪和控制情绪爆发- 建立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讨论人际交往对他们的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人际交往的定义和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向学生解释人际交往的概念和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分析沟通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学习倾听和表达的技巧,并进行相关练习和角色扮演活动。
4.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探讨互相尊重和理解对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积极态度和灵活适应的重要性,并进行小组合作活动。
5. 处理人际冲突和困境教授解决冲突的技巧和策略,帮助学生学会管理情绪和控制情绪爆发,并进行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练习。
6. 总结和检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小测验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 日常表现评价- 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性- 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展示2. 小测验评价- 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的程度-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 作业评价- 针对人际交往情境的写作或角色扮演作业- 对他人建设性反馈的能力六、教学资源1. 课本和教辅材料:提供相关的知识点和案例分析。
幼儿园人际交往教育教案
幼儿园人际交往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际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2.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和友善礼貌;5.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人际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2.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3.沟通能力和友善礼貌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1. 人际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引导幼儿了解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和相互交流的过程,并且人际交往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谈论人际交往的好处,如能增进友谊、加强合作、增加快乐等。
2. 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比如进行小组合作游戏,鼓励幼儿相互配合、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讲故事、观看视频等方式,向幼儿展示和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 沟通能力和友善礼貌的培养•引导幼儿学会主动与他人沟通,如问候、表达感谢、请求帮助等,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体验和练习沟通的过程。
•培养幼儿的友善礼貌,比如教导幼儿如何礼貌地说话、倾听他人的想法、尊重他人的意见等。
4. 自理能力和责任感的培养•教导幼儿学会自己穿脱衣物、整理玩具、洗手等基本的自理能力,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引导幼儿明确自己的责任,比如照顾宠物、保持环境整洁等,通过实际的责任体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幼儿在交往中的表现,了解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情况;2.讲故事法:通过讲述适合幼儿理解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人际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3.游戏法:通过小组合作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体验和练习沟通的过程,培养沟通能力和友善礼貌;5.实践体验法:通过实际的责任体验和自理能力的训练,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五、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展现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2.观察幼儿在沟通和互动中的表现,包括主动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友善礼貌的表现等;3.通过自我评价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进行评估。
人际交往的教案
人际交往的教案教案标题: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与技巧教学目标:1. 了解人际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3. 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个人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1. 人际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包括:- 积极倾听和表达思想- 尊重和关心他人- 克服冲突和解决问题- 合作与协商- 非语言沟通技巧- 社交礼仪和谈话技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介绍人际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15分钟)。
2. 分组讨论:参与人际交往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15分钟)。
3.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并进行课堂总结(10分钟)。
第二课时:1. 介绍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10分钟)。
2. 分组活动:选择一个技巧进行角色扮演练习(25分钟)。
3. 角色扮演活动回顾与讨论(15分钟)。
第三课时:1. 分析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和冲突案例(15分钟)。
2. 小组讨论:如何解决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和冲突(20分钟)。
3. 分组展示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15分钟)。
第四课时:1. 介绍非语言沟通技巧、社交礼仪和谈话技巧(15分钟)。
2. 分组活动:模拟情境实践(30分钟)。
3. 分组展示实践结果,并进行总结(15分钟)。
教学资源:1. PPT演示。
2. 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的教师指导手册。
3. 案例分析材料。
4. 包含非语言沟通技巧、社交礼仪和谈话技巧的教学手册。
评估方式:1. 平时参与度和课堂表现。
2. 分组讨论和展示成果的质量。
3. 角色扮演和模拟情境实践的表现。
教学延伸:1. 培养学生的情商和自信心。
2. 组织校内外的交际活动,提升实践能力。
3. 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培训课程,拓宽知识面和技能水平。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技能。
同时,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及时引导和辅导。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
2. 能力目标: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真诚的人际交往态度,提升自信心。
教学重点:1.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2. 有效沟通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处理冲突。
2. 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1.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a. 尊重他人:尊重对方的意见和感受,不轻易批评或贬低他人。
b. 真诚待人:真诚地对待他人,不虚伪、不狡诈。
c. 诚信为本:遵守承诺,不欺骗、不背叛。
d. 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需求。
2. 有效沟通的方法:a. 倾听:认真倾听对方的意见,不打断、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b. 表达: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使用模糊或歧义的词语。
c. 询问:主动询问对方的意见,了解对方的想法。
d. 肯定:适时给予对方肯定和鼓励,增强对方的自信心。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有效沟通的方法?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练习1.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练习人际交往技巧。
2. 教师观察并给予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检查学生对人际交往原则和沟通方法的掌握程度。
二、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际交往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建议。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练习中的体会,反思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足。
四、布置作业1.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人际交往技巧的感悟文章。
2. 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所学的人际交往技巧,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教案
人际交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人际交往以及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如倾听、表达、沟通等。
3.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质量。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人际交往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际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经验和困惑。
3.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人际交往技巧。
4. 体验法:让学生进行一些互动游戏,体验人际交往的乐趣和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视频导入人际交往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人际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为什么需要学习人际交往技巧。
介绍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如倾听、表达、沟通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 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经验和困惑。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范围内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 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实际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场景。
在角色扮演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5. 体验让学生进行一些互动游戏,如“解手链”、“两人三足”等,体验人际交往的乐趣和重要性。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际交往技巧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一周内观察自己的人际交往行为,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基本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人际交往技巧。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反思和应用。
初中 人际交往 教案
初中人际交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提高交往能力。
2. 培养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善于倾听,学会表达,能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和谐相处。
二、教学内容:1.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尊重、真诚、平等、互助。
2. 人际交往的技巧:倾听、表达、赞美、微笑、礼貌、谦让、批评、妥协。
3. 人际关系的处理:家庭关系、友情、师生关系、异性交往、网络交往。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让学生明白与人交往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案例,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与人交往,提高交往能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友情、师生关系、异性交往、网络交往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不同的人际交往场景,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技巧,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6. 总结提升: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尊重他人、善于倾听、学会表达等交往技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人际交往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交往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与人交往。
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4. 角色扮演法: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场景,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技巧。
5. 实践作业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表现:观察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交往行为,评价学生的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的学问 教案 综合实践 版
人际交往的学问教案综合实践通用版一、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人交往的态度,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包容心。
4. 培养学生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 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增强学生的社交自信。
二、教学内容1.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2. 沟通障碍及其解决方法3. 倾听与理解4. 同理心与包容5. 人际冲突的解决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人际交往案例,让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培养同理心和包容心。
3.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人际交往场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人际冲突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教学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人际交往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 准备角色扮演的场景和道具。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4. 准备教学PPT,展示相关理论和案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
2.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倾听技巧等。
3. 小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小故事或案例,引发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与演示:讲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3.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人际交往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互相学5. 总结与反思: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优点和不足。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回顾课堂教学,检查是否全面讲解了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大学人际交往教案20篇
大学人际交往教案20篇1. 理解人际交往的概念与重要性目标:- 了解人际交往的定义和意义- 掌握人际交往对大学生个人和学术发展的重要性2. 发展积极的人际交往技巧目标:- 掌握积极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和非语言沟通- 学会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技巧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目标:- 学会建立友谊和信任的基础- 掌握与他人合作和协作的技巧4. 处理人际关系中的挑战目标:- 了解人际关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学会处理人际冲突和解决人际问题的方法5. 培养自信与自尊目标:- 学会增强自信和自尊心- 掌握面对挫折和压力时的正面心态和应对策略6. 大学生择友的原则和注意事项目标:- 了解健康友谊的特征和标准- 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朋友和交往圈子7. 社交礼仪与规范目标:- 掌握社交场合的常规礼仪与规范- 学会在不同场合中合适表达自己和尊重他人8. 处理网络人际关系的技巧目标:- 学会在虚拟社交网络上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 掌握处理网络冲突和隐私保护的方法9. 功能性沟通技巧目标:- 掌握在大学生活和研究中常用的功能性沟通技巧- 学会有效地表达需求和表达意见10. 人际交往与职业规划目标:- 了解人际交往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 学会在人际交往中塑造个人形象和发展人脉11. 如何处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目标:- 学会在友谊和爱情之间把握距离与平衡- 掌握维护友谊和爱情关系的技巧12. 加强自我认知与人际交往目标:- 学会通过自我认知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掌握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方法和技巧13. 积极参与学术和社交活动目标:- 学会积极参与学术和社交活动的重要性- 掌握参与学校组织和社团活动的方法和技巧14. 沟通技巧在团队合作中的应用目标:- 学会在团队合作中合理运用沟通技巧- 掌握团队合作中的协作和领导技巧15. 以尊重和包容为基础的人际交往目标:- 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价值观和文化背景的他人- 掌握跨文化交往和沟通的技巧16. 人际交往中的情绪管理目标:- 掌握情绪管理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学会情绪调控和冷静思考的方法17. 建立有效的人际网络目标:- 学会建立强大的人际关系网络- 掌握发展人脉和社交技巧18. 增强自我宣传和表达能力目标:- 学会自我宣传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掌握有效演讲和公众演讲的技巧19. 学会感恩和回报他人目标:- 学会感恩和回报他人的重要性- 掌握感恩和回报的方式和方法20. 不良人际关系的处理策略目标:- 学会处理不良人际关系的策略和方法- 掌握避免和解决人际问题的技巧。
中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人际交往技巧
中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人际交往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提高交往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提高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学会尊重、理解、合作与包容。
二、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概念与重要性2.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3. 人际交往技巧的掌握4. 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应对策略5. 交往中的情绪管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基本原则及交往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个案,引导学生学会与人相处。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5. 情绪管理等心理技巧训练: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情绪管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案、PPT、案例及活动材料。
2. 安排适当的教学场地,配备必要设施。
3. 准备角色扮演的服装、道具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及活动表现。
2. 交往技巧掌握情况: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评估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的程度。
3. 情绪管理能力:观察学生在交往过程中是否能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以改进后续教学。
六、教学安排第1节:人际关系的概念与重要性第2节: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第3节:人际交往技巧的掌握(上)第4节:人际交往技巧的掌握(下)第5节: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应对策略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人际关系的兴趣。
2. 讲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人际关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 讲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介绍平等、尊重、真诚、互助等原则。
4. 讲解人际交往技巧:教授倾听、表达、同理心等技巧。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个案,引导学生学会与人相处。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7. 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人际交往教案
人际交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际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3.培养积极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人际交往的定义和意义。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3.沟通技巧和表达方法。
4.解决冲突的途径和策略。
5.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1.人际交往的定义和意义。
2.沟通技巧和表达方法。
3.解决冲突的途径和策略。
四、教学难点1.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1.导入(5分钟)通过举例子和提问的方式引入人际交往的概念和意义。
2.讲解人际交往的定义和意义(10分钟)向学生介绍人际交往的定义和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3.分享人际交往技巧(20分钟)分析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然后介绍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技巧,如积极倾听、表达尊重、诚实坦率、关注他人等。
4.讨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他们对良好人际关系的看法,引导他们意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的成长和生活的影响。
5.解决冲突的途径和策略(20分钟)介绍解决冲突的不同途径和策略,如沟通、妥协、寻求第三方帮助等,并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锻炼他们解决冲突的能力。
6.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合作能力(15分钟)通过启发式问题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合作能力,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7.总结和展望(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展望将来在人际交往中可以运用的技巧和策略。
六、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以及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的表现,评估学生对人际交往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延伸1.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人际交往技巧,如主动与他人交流、尊重他人等。
2.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良好人际关系的作文或者观察身边人际交往问题并写一份解决方案。
八、教学资源1.教学PPT:人际交往教案。
2.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九、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述概念、分享技巧以及有趣的活动等多种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人际交往的认识和理解。
教案(人际交往学会沟通)
教案(人际交往学会沟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沟通的重要性,认识到良好沟通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倾听、理解、表达和反馈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沟通的重要性介绍沟通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举例说明不良沟通导致的误会和冲突。
分析良好沟通的好处,如增进了解、解决问题、促进合作等。
2. 沟通技巧教授倾听技巧,如关注对方说话内容、保持眼神交流、避免打断等。
指导表达技巧,如清晰表达观点、使用恰当语气、避免误解等。
强调反馈的重要性,示范正确反馈方式,如肯定对方观点、提出建议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沟通误会案例,引发学生对沟通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沟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沟通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3. 课堂互动: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的沟通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学习沟通技巧。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沟通不畅的原因,并思考如何改进沟通方式。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尊重他人、倾听理解、表达反馈等沟通要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
2. 角色扮演: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反馈等。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际沟通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相关教学材料。
2. 角色扮演道具、情景模拟工具等。
3. 案例素材、参考书籍等。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沟通难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 分享经验: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在沟通中的成功经验和感悟,让其他学生从中学习。
3. 观看视频:播放一段关于沟通技巧的视频,让学生学习并模仿视频中的沟通方法。
4. 沟通游戏:设计一个沟通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沟通技巧,增强团队合作。
人际交往教案
人际交往教案教案标题:人际交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人际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3.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际交往的定义和重要性;2. 良好人际交往的准则和技巧;3. 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的培养。
三、教学活动:1. 活动一:引导学生认识人际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经历;- 教师介绍人际交往的定义、重要性和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学生观看相关影片或故事视频,讨论并总结其中的人际交往经验和教训。
2. 活动二: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准则和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人际交往准则,如尊重他人、倾听和表达意见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活动,探讨并总结良好人际交往的技巧;-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形式,运用所学技巧解决实际人际交往问题。
3. 活动三: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如小组讨论、小组项目等,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项任务或项目,如口头报告、展示、课堂活动组织等;-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或自评,提供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资源:1. 影片或故事视频,用于引发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思考;2. 情景模拟材料或案例分析,用于反思和讨论人际交往技巧;3. 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的相关材料。
五、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的表现;2.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展示出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3. 学生使用所学人际交往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评估。
六、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2.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或志愿者活动等实践,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3. 学生可以进行小研究或写作,分享并总结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成长经历。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教案示例,具体的教案内容和教学活动可以根据教育阶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
人际交往的教案
人际交往的教案课题:人际交往的技巧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提高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教学内容:1. 什么是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心理互动和利益协调的过程。
2. 为什么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 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合作效率,减少冲突和误会。
3. 哪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改善人际交往?- 积极倾听:学会聆听对方的观点和意见,尊重和理解对方的感受。
- 善于表达: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避免模糊和含糊不清的语言。
- 沟通技巧:运用非语言沟通,如眼神交流、姿态、面部表情等,增强沟通效果。
- 接纳他人: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立场,不做过多的评价和批评。
- 解决冲突:学会妥善处理与他人的分歧和冲突,避免情绪激化、争吵和冷战。
教学过程:1. 导入:与学生讨论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带来哪些好处。
2. 展示:向学生展示一些案例或场景,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人际交往技巧并讨论有效的交往方式。
3. 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积极倾听、善于表达、沟通技巧、接纳他人和解决冲突等技巧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4.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一些常见的交往场景,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技巧。
5. 总结: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和技巧,并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积极应用这些技巧。
6.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可能的人际交往技巧,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讨论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是否能够应用所学技巧,与他人有效地进行交流和合作。
- 考察学生对于人际交往技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书面或口头评价。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技巧,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幼儿园中班人际交往教案30篇
幼儿园中班人际交往教案30篇教学主题:幼儿园中班人际交往教学教学目标:1.认识身边的人,增强幼儿间的人际关系;2.培养幼儿的友好向上的品行;3.引导幼儿用文明礼仪交往;4.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认识身边的人,了解他们的名称、特点和兴趣爱好;2.掌握日常礼仪和社交礼仪,如问候、道谢、感谢、请求等;3.学习和练习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1.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2.引导幼儿学习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在幼儿身边构建相互依存的社会情境,让幼儿在生活实践中感受人际交往的意义;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幼儿的交往技巧和沟通表达能力;3.互动教学法:运用互动的方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知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认识身边的人1.老师在幼儿园中班班内或操场等场合为幼儿介绍其他幼儿的名称、特点和兴趣爱好;2.幼儿根据老师介绍,在幼儿圈、自由活动时主动认识其他幼儿,交流感受。
第二步:学习和练习文明礼仪1.老师向幼儿讲解日常礼仪和社交礼仪的相关知识;2.幼儿在游戏、角色扮演、绘画等活动中学习和练习文明礼仪。
第三步:引导幼儿解决人际交往问题1.老师通过情境讲解、角色扮演等形式,向幼儿介绍和教授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的方法和技巧;2.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通过模仿和实践,逐步掌握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技能。
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如幼儿围坐在一起的时间增加、互相问候的礼貌性言语增多等;2.调查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如会主动与其他幼儿打招呼、会礼貌地表达感谢和歉意等。
《人际交往》教案
《人际交往》教案教学内容:人际交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理解人际交往的含义及人际交往的功能、结构;明确具有客观规律的人际认知的人际效应。
能力方面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心理和交往水平,学会正确分析和看待人际交往的过程。
进而促进学生构建和谐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
教学重点:人际交往的含义、人际认识效应教学难点:人际认知效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班级: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人际关系的含义: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个体与个体之间基于思想感情的心理上的关系。
通常由三部分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交往行为2、良好人际关系的表现:互相认同、情感相容、行为近似3、协调人际关系的意义:对社会的;对个人的二、新课部分(一)人际交往的含义(学生看书回答)人际交往是指个人发展需要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一个人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形成生活中所需的勇气、意志、知识和才能。
(二)人际交往的功能1、信息沟通功能:(学生看书回答)人们在交往中可以获得有关对方的思想观点、情感、兴趣、爱好、态度等方面的信息成为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前提。
2、心理保健功能: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需要。
人际交往的时空范围越大,往往精神生活更丰富、更愉快。
3、自我认识功能:在与别人比较中认识自己。
离开交往就失去衡量的标准4、人际协调功能:(学生看书回答)(三)人际交往的结构1、同龄人交往同龄人容易交往的原因(学生看书回答)同龄人的爱好、性格、特点有许多相同处,在交往中有亲密感,容易在认识上相通,情感上共鸣,行为上情趣相投。
2、代际交往A、何为代沟?B、代际差异产生的原因(学生看书回答)两代人成长环境、社会经历不一样,所处发展阶段不同,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所受教育和知识结构不一样。
C、正常、健康的代际交往的价值保持发扬文化传统、有利于新思想文化的传播和两代人的信息沟通和心理沟通。
3、异性交往(学生看书回答)A、含义:是指非恋爱、婚姻关系的男女之间的交往。
中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人际交往技巧
中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人际交往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提高与人交往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倾听、理解、尊重他人的能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如表达自己的观点、处理冲突等。
二、教学内容1.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2. 倾听与理解3. 尊重他人4. 表达自己的观点5. 处理冲突7. 关心他人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人际交往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人际交往案例,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3. 角色扮演法:设置不同的人际交往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分享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人际交往案例和视频资料。
2. 准备角色扮演的场景和道具。
3. 准备小组分享的时间和空间。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话题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人际交往的认识和体会。
第二环节:倾听与理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倾听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倾听和理解。
第三环节:尊重他人(10分钟)1. 教师讲解尊重他人的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尊重他人。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尊重他人的场景。
第四环节:表达自己的观点(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学会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表达自己观点的场景。
第五环节:处理冲突(10分钟)1. 教师讲解处理冲突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处理冲突。
第六环节: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提出改进人际交往能力的计划。
人际交往:《认识新朋友》(教案)
人际交往:《认识新朋友》(教案)认识新朋友教学目标:1.了解与掌握交友技巧;2.能够运用交友技巧进行人际交往;3.提高学生们对人际交往的关注和意识。
教学重点:1.掌握交友技巧;2.培养交友意识。
教学难点:1.如何选择交友对象;2.如何避免不良交友行为。
教学方法:1.讲授;2.讨论;3.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老师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学生们亲热的交流,展开开场,引导学生们思考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以及交友对于一个人的未来成长和拓展的重要力量,从而引出本次教学的主题。
二、知识掌握(25分钟)1.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来了解自己,寻找潜在的交友对象,并且能够在交友中有所取得。
如:对于一个开朗、善于沟通的孩子来说,和性格相符合的,同样具有社交技巧的同伴建立友谊是比较容易的。
2.选择交友对象a.关注性格在选择交友对象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对方的性格是否与自己相符,是否适合自己的交友需求,以确保双方可以在交往中互相帮助和成长。
b.关注爱好兴趣爱好和喜好是一种很好的交朋友的方式,因为它们可以成为交谈和共同参与活动的基础。
c.关注价值观价值观是人际交往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在长期的友谊中,双方的价值观相似度越高,友谊越能够长久和牢固。
3.避免不良交友行为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需要避免一些不良的交友行为,例如:a.过度依赖过度依赖他人会导致我们失去独立性,因此我们应该建立独立的自我,并尽可能的避免不能充分掌握自己生活的场合。
b.交往目的不纯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有不纯交往的目的,例如:虚伪、谄媚、利用等。
我们应该注重真诚和诚实,从而建立真正的友谊。
c.交友范围单一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拓展自己的交友范围,这有利于我们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和交流机会,并且避免陷入同质化的交往圈子中。
三、案例分析(25分钟)老师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引导学生们了解交友技巧的应用和实践。
学生们还可以讨论如何应对一些不良的交友行为,例如:欺诈、搞骗、侮辱等情况。
人际交往的教案案
人际交往的教案案一、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人交往的态度,提高交往能力。
4.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包容他人的品质,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际交往的含义与重要性2. 积极主动与人交往的方法与技巧3. 倾听与理解他人的重要性4. 沟通技巧的培养5. 尊重他人、包容他人的原则与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际交往的含义、重要性以及相关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际交往的内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主动与人交往的能力。
4. 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提高沟通技巧。
5. 小组合作法:完成团队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尊重、包容他人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2. 案例材料3. 角色扮演道具4. 团队任务材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趣味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人际交往的含义、重要性以及相关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际交往的内涵。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主动与人交往的能力。
5. 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提高沟通技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课后作业等方面,评价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中的非言语沟通技巧,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
2. 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学会化解矛盾。
3. 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差异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4. 培养学生的人际吸引力,提升个人魅力。
七、教学内容1. 非言语沟通的含义与作用2. 非言语沟通技巧的运用与实践3. 人际冲突的处理方法4. 跨文化交际的原则与技巧5. 培养人际吸引力的方法与建议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非言语沟通的含义、作用以及相关技巧。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认识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二、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类型2.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3. 与人沟通的注意事项4. 尊重他人的重要性5. 团队协作的意义与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际关系的定义、类型,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尊重他人,团队协作精神。
2. 教学难点:人际交往中的沟通技巧,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团队协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类型及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 角色扮演法:模拟人际交往场景,提高学生沟通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人际关系案例,引发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人际关系的定义、类型,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5. 角色扮演:模拟人际交往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尊重他人、团队协作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改进人际关系,并在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提出的改进建议。
3. 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沟通效果。
4. 个人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和应用,以及对自己人际关系处理的反思。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人际关系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 设计角色扮演的场景和剧本,确保学生能参与到活动中。
3. 准备教学PPT,包含重点概念和互动环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沟通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团队协作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
2. 如何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人际交往经历,引出人际交往教育的重要性。
二、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1. 诚信原则: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2. 尊重原则: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3. 互助原则: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4. 宽容原则:宽容他人,包容差异。
三、人际交往的技巧1. 倾听技巧:认真倾听,理解他人。
2. 沟通技巧:清晰表达,善于沟通。
3. 表达技巧:真诚表达,适度赞美。
4. 解决冲突技巧:冷静处理,寻求共赢。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人际交往原则和技巧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 分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 引出团队协作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性。
二、团队协作意识1. 教师讲解团队协作意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团队中的经历,分析团队协作意识的重要性。
三、团队合作能力1. 教师讲解团队合作能力的具体表现。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 分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协作游戏,如“信任背摔”、“盲人方阵”等,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2. 分组分享游戏心得,教师点评。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自己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3.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提出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际交往原则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交往教案
中学生人际交往智慧
淮北七中刘先美
一、教学目标
有效的交往能够使学生生活更愉快、精神更振奋、身体更健康。
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同学们能够认识友谊的重要性,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为以后人生道路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如何讲授人际交往的方法与策略,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运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㈠导入
同学们好,很高兴今天由我来为大家上一堂心理健康活动课,我姓刘,大家可以叫我刘老师。
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有一家老式旅馆,餐厅很窄小,里面只有一张餐桌,所有就餐的客人都坐在一起,彼此陌生,都觉得不知所措。
突然,一位先生拿起放在面前的盐罐,微笑着递给右边的女士:“我觉得青豆有点淡,您或者您右边的客人需要盐吗?”女士愣了一下,但马上露出笑容,向他轻声道谢。
她给自己的青豆加完盐后,便把盐罐传给了下一位客人。
不知什么时候,胡椒罐和糖
罐也加入了“公关”行列,餐厅里的气氛渐渐活跃起来,饭还没吃完,全桌人己经像朋友一样谈笑风生了,他们中间的冰被一只盐罐轻而易举地打破了。
第二天分手的时候,他们热情地互相道别,这时,有人说:“其实昨天的青豆一点也不淡。
”大家会心地笑了。
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到一些启迪:即使是生活在集体中的最孤僻的人,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是渴望与人交往的。
(二)测试—你是擅长交往的人吗
(三)讲授交往过程中的原则和技巧
一,人际交往的意义
人际交往是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如果想要生存想要发展,就必须与人交往.
能够实现1+1>2,个体与他人双赢。
亚里士多德:“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
获得社会支持,事业成功的保证。
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靠他的专业能力,而85%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的能力。
”
二.什么是人际交往
人们用语言或者非语言信号交流想法、表达情感和需要的过程,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心理小实验:人能承受多少孤独?
人到底能承受多少孤独呢?1954年,美国做了一项实验。
该实验以每天20美元的报酬(在当时是很高的金额)雇用了一批学生作为被测者。
为制造出极端的孤独状态,实验者将学生关在有防音装置的小房间里,让他们戴上半透明的保护镜以尽量减少视觉刺激。
又让他们戴上木绵手套,并在其袖口处套了一个长长的圆筒。
为了限制各种触觉刺激,又在其头部垫上了一个气泡胶枕。
除了进餐和排泄的时间以外,实验者要求学生24小时都躺在床上,营造出了一个所有感觉都被剥夺了的状态。
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孤独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
最初的8个小时还能撑住,之后,学生就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自语,烦躁不安起来。
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也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
实验后得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
到第4天时,学生会出现双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症状
这说明,人的身心要想正常工作就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新的刺激
三,中学生的人际交往
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活的环境主要是校园和家庭;交往的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学。
而很多同学却不会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既影响学习又让自己过得不快乐。
同学们讨论:
父母只关心我的成绩,从不和我沟通,我怎么办?
因为成绩不理想,父母打了我,我怎么办?
父母不经我同意看我的日记,监听我的电话,我怎么办?
我做错了作业,老师要我罚抄50遍,我怎么办?
我对某位老师的管理和教育有一些不满意,我怎么办?
偶尔老师冤枉或误解了我,我怎么办?
同学叫我的绰号怎么办?
我和同学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了冲突,怎么办?
我是班干部,许多同学不服我,怎么办?
进入高中后,我的成绩不再优秀,表现不再突出,我很苦恼,我该怎么办?
讨论后教师明确:
和同学相处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热情交往
2、要理解尊重
3、要以诚相待
4、要宽容谅解
5、消除依赖感
四,如何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1,卡内基的六种途径:
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微笑;多提别人的名字;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自己;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自己很重要。
2,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人们对一个人某个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特性。
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南方人都很精明,北方人都很憨厚” “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 东北姑娘“宁肯饿着,也要靓着”
3,善用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眼神、姿态、表情、动作、声调等解读沟通对象的身体语言。
心理学研究结果发现,人的肢体语言传递的信息达70%以上。
交谈中的坐姿、坐位、手势、握手的方式、面部表情的不同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需要我们在沟通时具备相应的敏锐才能保持良好的沟通。
手势在沟通中可以起到强调、说明、表达感情、指示方向等作用。
表情——人类运用最多的身体语言沟通之一。
正确的握手:身体前倾,右臂前下方伸出,四指并拢,拇指张开,斜下约45度,虎口相握,手心相对,用力适度握。
小幅度但利索地上下晃动几次。
握手规则:
握手者必须从内心真诚接纳别人;
握手应该热情有力,避免钓鱼式、死鱼式、抓指尖式握手;作为主人、上级或女性,应主动伸手与人相握;
不要戴手套与人握手;男性一般不抢先与女性握手;握手要保持适当的目光接触。
(四)欣赏图片
(五)总结
在齐读中结束:
改变不了环境,但我可以改变自己;
改变不了事实,但我可以改变态度;
改变不了过去,但我可以改变现在;
改变不了他人,但我可以掌握自己;
不能预知明天,但我可以把握今天;
不能样样顺利,但我可以事事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