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 小儿便秘(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
![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https://img.taocdn.com/s3/m/c79b8b3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2.png)
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概述
2.便秘的分类与中医症候
3.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的内容
4.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的应用与意义
正文
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概述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大便排出不畅或间隔时间过长。
在我国,便秘的中医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为了对便秘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提高治疗效果,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
本文将对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进行简要介绍。
便秘的分类与中医症候
便秘从中医角度可分为实证便秘和虚证便秘。
实证便秘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排出困难、腹痛等,常见于急性便秘和习惯性便秘;虚证便秘主要表现为大便排出无力、便后乏力、便秘不畅等,常见于慢性便秘和老年性便秘。
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的内容
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便情况:包括大便的次数、质地、颜色、气味等;
2.排便感觉:包括排便是否费力、是否伴有疼痛、腹部不适等;
3.伴随症状:包括口干、口臭、头晕、乏力等症状;
4.舌象和脉象:观察舌质、舌苔、脉搏等,以了解患者的体质和脏腑
功能状况。
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的应用与意义
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的应用有助于临床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便秘症状,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通过评分表,医生可以判断便秘的类型、病位、病性和病程,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此外,评分表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之,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是便秘中医治疗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席作武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临证经验
![席作武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临证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fdba9a5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4.png)
席作武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临证经验席作武教授是中国著名的中医专家,擅长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尤其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经验丰富。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席作武教授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下面我们将介绍席作武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证经验。
一、辨证施治席作武教授指出,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辨证施治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医理论中,功能性便秘多属于脾胃湿热、气滞血瘀、肝郁气滞等病机。
对于不同类型的功能性便秘患者,席作武教授会根据其具体病情特点进行辨证施治,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二、中药调理席作武教授认为,中药调理在治疗功能性便秘中非常重要。
他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出具有清热利湿、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药方剂。
这些中药方剂能够帮助患者调整脾胃功能,促进肠道蠕动,从而改善便秘情况。
三、针灸治疗除了中药调理外,席作武教授还会采用针灸治疗来帮助功能性便秘患者。
他认为,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在针灸治疗中,席作武教授常常会选择一些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以达到疏通经络、调整气血的目的。
四、饮食调理五、生活方式调整席作武教授认为,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生活方式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他会建议患者适量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
他也会指导患者调整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以减轻脾胃负担,促进健康。
六、心理疏导席作武教授指出,部分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病因和发展与心理因素有关。
心理疏导在治疗功能性便秘中也非常重要。
他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和情绪波动,并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他还会介绍一些放松身心的方法,如瑜伽、冥想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压力,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席作武教授的治疗方法以其独特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术而著称,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他的临证经验对于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广大中医医生在实践中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个病种)
![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个病种)](https://img.taocdn.com/s3/m/8cfbf7c169eae009591bec7b.png)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
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
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
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胃脘疼痛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小儿便秘中药方剂
![小儿便秘中药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d028bd0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6f.png)
小儿便秘中药方剂小儿便秘很多时候是小儿的发育消化系统不完善,或是饮食结构不正确导致的。
小儿便秘有很多种情况,大多数的时候我们还是要辩证施治。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小儿便秘中药方剂,希望能帮到你。
小儿便秘中药方剂一、治则小儿便秘,是指以排便困难为主诉,表现为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两天以上一次,排便困难,可伴少腹胀急、神疲乏力、胃纳减退等症。
临床要注意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所致的排便困难。
病位在大肠,病机在脾和肝。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故粪便的排出与大肠功能关系密切。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论》曰:“小儿便不通者,脏腑有热,乘于大肠故也。
”二、辨证论治1、食积便秘(1)主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不思乳食,或恶心呕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2)治则消积导滞、清热化湿。
方剂:导滞丸加减。
(3)常用药枳实、神曲、山楂、黄连、黄芩、茯苓、大黄(后下)、泽泻、白术等。
伤于面食:加用莱菔子;伤于谷食:重用神曲;伤乳食:加麦芽。
恶心呕吐:加半夏、生姜;食积化热:加连翘、胡黄连;腹胀满:加木香、鸡内金。
2、燥热便秘(1)主证大便干结,排出困难,甚至秘结不通,面红身热,口干口臭,腹胀或痛,小便短赤,或口舌生疮,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2)治则清热、润肠、通便。
方剂:麻子仁丸加减。
(3)常用药大黄(后下)、麻仁、枳实、厚朴、杏仁、白芍、蜂蜜(冲)。
口干舌燥、津液耗伤者:加生地、沙参或麦冬;大便干结坚硬者:加芒硝;肺热肺燥下移大肠者:加黄芩、知母、瓜蒌仁;腹胀痛者,加木香、槟榔、白芍。
3、气滞便秘(1)主证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胁腹闷胀痛,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2)治则疏肝理气、导滞通便。
方剂:六磨汤加减。
(3)常用药木香、乌药、沉香(后下)、大黄(后下)、槟榔、枳实。
胸胁胀闷痛甚者:加香附、川楝子;腹胀攻痛者:加白芍、元胡;嗳气不除者:加旋复花、代赭石;恶心呕吐:去槟榔,加半夏、生姜、陈皮;气郁日久化火:口苦咽干者:加栀子、龙胆草等:虫积阻滞气机者:重用槟榔,并加雷丸、使君子等。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58ada1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f2.png)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进展YANG Dandan;MA Tingjian;ZHAO Zhenguo;Wang Huilan;HOUPanfei;GONG Weixing【摘要】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并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现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针灸治疗、穴位敷贴、耳穴贴压、推拿按摩、中药灌肠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临床治疗功能性便秘作一综述.【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9(017)012【总页数】3页(P123-125)【关键词】功能性便秘;中医药疗法;综述【作者】YANG Dandan;MA Tingjian;ZHAO Zhenguo;Wang Huilan;HOU Panfei;GONG Weixing【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以大便干燥或秘结不通,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且不符合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constipation,IBS-C)的诊断标准[1]。
功能性便秘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常可引起或加重肛门、直肠疾病,并可在结肠癌、心血管疾病、肝性脑病、早老性痴呆等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功能性便秘属中医“便秘”等范畴,也称“大便难”“大便燥结”“后不利”。
中医学认为,便秘病位在大肠,但与肝、脾、肾、肺、胃等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
与西医西药相比,中医在治疗便秘的同时,还可改善调整胃肠功能及患者的体质状况。
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目前西医学对于功能性便秘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而中医学对于便秘的病因病机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病因和处理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病因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b808c51d5f0e7cd184253626.png)
气于脾 胃而后 强。若脾 胃一 亏 , 众体 皆无 以受气 , 则 日渐赢 弱
矣 。是方 也 , 人参 、 扁豆 、 草 , 甘 味之 甘者 也 ; 白术 、 茯苓 、 山药 、
[] 2萧树 东, . 主编 消化 系疾病基础 与临床进展 [ ]上海科 学技 M.
赵 春 梅 关 键 词 : 儿 ; 能 性 便 秘 ; 疗 患 功 治
中图分类号 :4 22 R 4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6 99 2 1)1 0 1 2 10 —0r (oO 1 —01 —0 7 以碳酸饮料等代替饮水 , 分摄人不足等均可引起便秘 。 水
功能性便秘 ( m t nl osptn C 占小儿 便秘 的 9 % i i i i f coa cnt ao ,F ) 0 以上 。小儿 F C虽不是危及生命 的疾 病 , 但影 响患儿生活 质量 , 并造成 息儿 及家长的心理负担 , 因此患儿 在诊断 明确之后 应立 即开始 治疗 。其 诊断标准主要为大便 次数减少 、 排便 困难 和大
M L 量 减 少 , I 量 增 加 , 参 苓 自术 散 可 能 通 过 调 节 M L T含 VP含 而 T 分 泌 增 多 及 抑 制 VP分 泌 , 而 通 过 M L调 节 在 F I 进 T D功 能 中 的 重 要 作 用 , 变 F 的 紊 乱 状 态 , 复 正 常 生 理状 态 。 改 I ) 恢 参苓 白术 散 通 过 健 脾 化 湿 , 气 和 胃等 作 用 改 善 F 理 D患 者
f 患者的上腹 痛或不适早 饱等症 状。参效 ,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参 考 文献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b6aa92f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3f.png)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小儿功能性便秘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特点是排便困难、大便干硬、排便次数减少、甚至伴有腹胀、腹痛、食欲不佳等消化不良症状。
中医认为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脾虚湿重、肝郁气滞、肾虚等多种因素有关。
针对这些病因,中医药治疗在小儿功能性便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1.脾虚湿重型脾虚湿重型主要表现为面色黄暗,口淡不渴,身体发胖,大便黏滞不爽,舌苔白腻,脉沉缓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主要是由于长期的饮食不规律,导致脾气不足,湿气过重,从而造成便秘。
中医治疗主要是针对脾胃功能进行调理,扶正祛湿,常用的中药有破滞湿、健脾化湿的药物如枳实、陈皮、苍术、白术等。
2.肝郁气滞型肝郁气滞型主要表现为情绪烦躁,易激动,食欲不振,腹胀疼痛,大便干结,舌苔薄黄,脉弦有力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是由于情绪压抑,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治疗方法以疏肝理气,通便排便为主,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枳壳、瓜蒂等。
3.肾虚型肾虚型是指小儿肾精不足,导致腰酸脚软,头晕耳鸣,大便干结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主要是由于遗传不足,先天不足,以及长期疾病和疲劳所致。
治疗方法是以益气固本、滋肾养阴为主,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枸杞、山药等。
1.枳实枳实有理气行滞、消食化积的功效,常用于小儿功能性便秘中,并且可加入猪肝、红枣、姜等配伍同煮,可以增强其通便作用。
2.芒硝芒硝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可以直接服用或加入米汤中一起喝。
3.大戟大戟有泻下通气的效果,但是由于其有剧毒,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
4.厚朴厚朴能够疏通肠道,通便润肠,但是需要注意控制剂量,以免引起不适。
5.瓜蒂瓜蒂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的功效,中医常用于小儿功能性便秘中,但是需要注意控制剂量,以免引起腹泻等副作用。
1.定期调理小儿功能性便秘需要长期治疗,建议定期调理,避免便秘反复发作。
2.饮食调理小儿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膳食纤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通便。
便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便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https://img.taocdn.com/s3/m/39ded30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6.png)
便秘便秘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解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症状。
主要因饮食不当、思虑少动、素体阳盛及病后体虚所致。
病机总属肠腑传导失常。
病在大肠,与脾胃肝肾相关。
本症可见于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肠神经官能症及药物所致的便秘。
【诊断】1.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坚硬,便下困难,或排出无力,出而不畅。
2 .常兼有腹胀、腹痛、纳呆、头晕、口臭、肛裂、痔疮、排便带血以及汗出气短、头晕心悸等症。
3 .发病常与外感寒热、饮食、情志、脏腑失调、坐卧少动、年老体弱等因素有关。
起病缓慢,多表现为慢性病变过程。
4 .应除外其他内科疾病中所出现的便秘症状。
5 .纤维结肠镜等有关检查,常有助于部分便秘的诊断。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症有虚实之分。
因肠胃积热、气机郁滞者属实,因阳气不足、阴血亏虚者属虚。
邪实者,治以清热泻火、理气导滞、温里散寒为主;属虚者,治当益气温阳、养血滋阴、润肠通便。
1.肠胃积热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举例:麻子仁丸加减。
火麻仁、枳实、制大黄、槟榔、郁李仁、瓜萎仁、玄参各IOgo加减: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黄、玄参、麦冬各10g。
若兼郁怒伤肝,易怒目赤者,加龙胆草6g、桅子10g,或用当归芦荟丸(包煎)6go若燥热不甚,或药后通而不爽者,可用青麟丸,每次6g,每日2次。
2 .气机郁滞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暧气频作,食少纳呆,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
方药举例:六磨汤加减。
沉香3g,枳实、槟榔各IOg,制大黄6g,川楝子、乌药、香附、厚朴各10g。
加减:若气郁日久,郁而化火,可加黄苓、桅子各10g,龙胆草5g。
若气逆呕吐者,加制半夏10g,旋覆花(包煎)6g,代赭石(先煎)30go若七情郁结,忧郁寡言者,加白芍10g,柴胡、合欢皮各6g。
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婴幼儿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
![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婴幼儿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06ee8040c850ad02de80415c.png)
表 1 两 组 患者 疗 效 比较
秘, 效果满意 , 现报道如下 。
1资 料 与 方 法
1 一般资料 8 例均为我院收治 的功能性便秘患儿 , 符合 以下 . I O 均 诊断标准 : 凡未使用泻剂情况下排便次数< 次/ , 3 周 排便费力 、 疼痛 , 粪便坚硬 , 呈球状 , 排便不净 , 检或肛 诊可触及粪 块。诊断功 能性 体 便秘至少具 备以上两条 并持续 三个月 以上 男 4 例 , 3 例 ; ; 4 女 6 年
疗 效 . 药 方便 , 用 无毒 副作 用 。 惠儿 痛 苦 小 、 从 性 好 , 得 推 广 应 用。 依 值
关 键 词 : 磨 汤 口服 液 ; 幼 儿 ; 能 性 便 秘 四 婴 功
便秘 是指粪便在肠 道 内停 留过久 、 大便干燥 而坚硬 、 排便 时 间 延长 , 或有便意而艰涩不畅, 排便 间隔超过 2d 的病症。功能性便秘 是婴幼儿排便 障碍 的常见原 因, 在临床并非少见。临床用 于治疗便 秘 的药 品有很多种 ,但许多患 者用药带有 一定 的盲 目性 。我 院 自
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 口服制剂 在抗 菌谱 、 ③ 抗菌活性 、 临床疗效 方面 与静 脉制剂接 近.
参考文献: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 1 】 中华 医学会 中华儿科 杂志编辑委员会. 急
f I) 可以对细 菌数量进行 控制 , M C时 起到明显的杀 菌作用 3 ] 。患儿病 情被控制后 , 口服适量 的药物能够保持其血药浓 度高于 M C 保持 给 I,
够 加快药物达 到感染部位 的速度 ,当感染部位 达到最低抑 菌浓度
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试行)(2022版)
![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试行)(2022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5e22f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0.png)
中医医院诊治效劳能力推举标准〔试行〕一、部门设置在根本标准根底上,增设以下专业组或科室:〔一〕临床科室L内科内可设置风湿病、肿瘤、血液病等专业组或科室。
2.外科内可设置一般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周围血管科等专业组或科室。
3.康复科。
可设置慢性病康复、内脏康复、重症康复、老年病康复、产后康复、肿瘤康复等专业组。
4.儿科。
可设置新生儿专业组或科室。
5.皮肤科。
科室内可设置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专业组。
6.肛肠科。
7.眼科。
8.耳鼻咽喉科。
眼科、耳鼻咽喉科,可使用跨专业科室名称,如“眼耳鼻喉科、五官科〃等。
9.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开设老年病科、重症医学科、口腔科。
〔二〕医技科室1.医学影像科内设置核磁共振成像专业组或科室。
2.病理科。
3,药剂科内设置制剂室。
(2)动脉、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心包、胸腔、腹腔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三腔管放置术,急诊溶栓和栓塞技术,血液灌流技术的应用;床旁血液净化医治〔连续肾脏替代、血浆置换,高流量透析等)。
[3)有创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床边即时检验(POCT):包含血气分析、血电解质、乳酸、血红蛋白、凝血功能、D-二聚体、脑钠肽、心肌损伤标志物等。
10.感染性疾病科[1[乙型肝炎的病毒变异和耐药处理;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原因不明肝炎的诊断与医治;丙肝病毒核酸检测。
(2)掌握脑脊液、咽拭子、血培养、尿培养等的标本采集和处理、送检。
11.治未病科同根本标准。
12.皮肤科(含性传播疾病专业)[1[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标准化诊疗。
[2)尊麻疹(瘾疹)、座疮(粉刺)、浅部真菌病(癣病)、白瘢风(白驳风)、银屑病(白花)、湿疹(湿疮)、带状疱疹(蛇串疮)等疾病的标准化诊疗;梅毒(杨梅疮)、淋病、锋利湿疣等性传播疾病的标准化诊疗。
[3)与皮肤病有关的结缔组织病的标准化诊疗;重症药疹〔中药毒)、大疱性皮肤病〔火赤疮)、皮肤肿瘤〔皮岩)等疑难皮肤疾病的诊断与医治。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8d3ff2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9.png)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治疗方法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治疗方法小儿便秘症状是指以排便困难为主诉,表现为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排便困难,粪便干燥坚硬,可伴少腹胀急、神疲乏力、胃纳减退等症,并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所致的排便困难。
小儿便秘脾虚肝旺常见小儿便秘与饮食和习惯有关,病位在大肠,关键还在于小儿脏腑功能特点,即脾常不足,肝常有余。
小儿脾常不足,一方面是因为小儿生而未全,全而未壮,故其脏腑功能较弱,另一方面还因小儿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期,对水谷精气的需求,比成人相对高,而小儿脾气尚弱,存在着运化功能不健的现象。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且位居中焦,又是气机升降的枢纽,所以在水谷的运化、吸收及糟粕的排出方面脾胃的作用至关重要。
小儿脾常不足,若饮食调摄不当、情志变化,则易造成脾胃虚弱、运化无权,脾升胃降失常,浊阴不降,影响大肠气机,致传导功能低下,糟粕内留而便秘。
临床见大便秘结,甚则粪干如羊屎,数日不解,患儿因排便时疼痛而恐惧排便,可伴见大便涩滞不畅、脘腹胀满,同时有面色不华,食欲不佳,气怯神疲,眠少或睡眠不安,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肝主疏泄,能调畅全身气机,且能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大肠传导功能以助大便排泄。
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肝常有余,生机勃发,其气机升多降少,糟粕不易顺降而郁滞肠腑,故便秘者多。
肝常有余还可表现为小儿情绪不稳定、性情急躁。
肝气郁结,疏泄不畅,气机壅滞,同时也影响了脾的运化,大肠气行不畅,糟粕留滞,而成便秘。
有些小儿因环境改变后不适应,可造成肝气郁结、气机不畅。
小儿肝常有余,不仅见于小儿易动肝风而发热惊厥等,亦见于小儿情绪不稳定及性情急躁,致使肝气不疏,气郁化火,伤津则肠道失润而致便秘。
脾虚则运化失健,故纳差、腹胀;气血津液无以化生,不能充养皮肤、四肢,故面色不华、神疲怠动、寐时露睛。
有上述表现则中医辨证为以脾虚肝旺型,临床较多见。
治以攻补兼施健脾行气便秘传统辨证主要分热秘、气秘、虚秘,治疗主要以清热泻下药物为主配合益气、养阴等治法,却忽视了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
儿科科中医诊疗方案
![儿科科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662973f111f18582d05a26.png)
目录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 (467)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470)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 (474)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477)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482)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疗方案 (487)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 (496)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教材《中医儿科学》(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2年)。
主要症状:皮肤、粘膜出现瘀斑、瘀点,对称分布;次要症状:常伴关节疼痛,腹痛,严重者可出血鼻衄、齿衄、呕血、便血、尿血等。
起病急骤,发病前常有感染等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皮肤瘀点,多见下肢及臀部,呈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压之不褪色,可融合成片,反复发作;(2)常伴用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严重者可呕血、便血;(3)可有关节疼痛,多为一过性,不留关节畸形;(4)肾脏症状,如蛋白尿、血尿等。
(5)血小板计数无明显下降。
单纯皮肤紫癜者,称为皮肤型;皮肤紫癜伴有消化道症状者称为腹型、伴有关节症状者为关节型、伴有血尿和/或蛋白尿者为肾型、伴有皮肤紫癜以外两种以上表现者为混合型。
(二)证候诊断1.风热伤络证:起病较急,皮肤紫斑色较鲜红,呈腰部以下对称性分布,略高出皮肤,或有痒感。
伴有发热,腹痛,关节酸痛等症。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2.血热妄行证:起病较急,皮肤出现瘀点瘀斑,色泽鲜红或紫红,或伴鼻衄、齿衄、便血、尿血,同时见心烦、口渴、便秘,或有发热,或伴腹痛,或伴关节疼痛,舌红,脉数有力。
3.阴虚火旺证:皮肤有青紫点或斑块,时发时止。
手足烦热,颧红咽干,或午后潮红,盗汗,伴有鼻衄、齿衄。
舌红、少苔,脉细数4.气不摄血证:病程较长,皮肤紫斑反复发作,色淡。
面色晄白,神倦乏力,头晕目眩,心悸少寐。
儿科3个优势病种方案
![儿科3个优势病种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6c91d06137ee06eff9187c.png)
小儿便秘(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1)排便时间延长,严重者每次排便时间可长达30分钟以上,便次少于3次/周,粪便干燥坚硬。
(2)重者大便困难,干燥如栗,有排便不尽感,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便时肛裂出血等症,长期依赖开塞露等药。
(3)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2.西医诊断:新生儿~4岁幼儿至少出现以下2条症状,达1个月。
(1)每周排便2次或小于2次;(2)在自己能控制排便后每周至少有1次失禁发作;(3)有大便潴留病史;(4)有排便疼痛和费力史;(5)直肠内存在大量粪便团块;(6)粪便的最大直径曾堵塞过厕所;伴发症状包括易激惹、食欲下降和(或)早饱。
随着大量粪便排出,伴随症状可很快消失。
(二)证候诊断1.实证(1)肠道实热证:大便干结;口干口臭。
腹中胀满或痛;五心烦热;小便短赤;脉滑数;舌红苔黄厚或燥。
(2)肠道气滞证: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腹满胀痛。
肠鸣矢气;嗳气或口苦;胸胁胀满、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纳食减少;舌苔白厚、脉弦。
2.虚证(1)脾胃虚弱证: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
便后乏力;面色萎黄或无华;神疲懒言、肢倦乏力;舌淡苔薄白。
脉虚弱。
(2)阴虚肠燥证:大便干结,便如羊粪;口干少津。
形体消瘦;心悸怔忡;两颧红赤、头晕耳鸣、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3)脾肾阳虚证: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腹中冷痛,得热则减。
小便清长;四肢不温;眩晕耳鸣;舌淡苔白厚。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肠道实热证治法:清热润肠通便。
推荐方药:(1)大承气汤加减。
大黄、厚朴、枳实等。
(2)麻子仁丸加减。
麻仁、芍药、杏仁等。
中成药:三黄片、麻子仁丸等。
2.肠道气滞证治法:顺气导滞通便。
推荐方药:(1)六磨汤加减。
木香、乌药、枳实、槟榔等。
(2)枳实导滞丸加减。
大黄、枳实、神曲、黄连等。
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临床路径(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3fc0801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7.png)
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临床路径(试行)一、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便秘病(TCD编码:BNP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便秘(ICD-10编码:K59.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便秘》(ZY/T-1994)和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制定。
(2)西医诊断:参照《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RomeⅢ国际标准》(2006年)及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和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07年)。
2.疾病分度轻度:指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经一般处理能好转,无需用药或少量用药;中度:指介于轻度和重度两者之间;重度:指症状持续,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常规治疗无效。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临床常见证候:肠胃积热证肝脾不调证肺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和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3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的患者。
2.疾病分度属于中、重度。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或长期使用精神类药物不进入本路径。
5.患者合并肠梗阻、结肠扩张等需外科手术治疗不进入本路径。
中医治疗小儿便秘偏方
![中医治疗小儿便秘偏方](https://img.taocdn.com/s3/m/c43fa50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1c.png)
中医治疗小儿便秘偏方
小儿便秘
婴儿便秘主要是指大便干硬,隔时较久,有时排便困难。
单纯性便秘多因结肠吸收水分电解质增多引起。
其实有些时候宝宝肠道发育不成熟,有时排便不畅并不定是便秘,只要宝宝精神状态良好,家长也无需太担心,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解决排便不畅的问题,比如吃益生菌或者多吃含纤维素比较多的蔬菜及水果等,除此之外,不妨试试土方来改善小儿便秘问题,小编为大家寻找民间治疗小儿便秘的偏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秘方1
组方:黄芪5克,黑芝麻60克,蜂蜜60毫升。
用法:将黑芝麻炒香研末备用;黄芪用水煎取汁,调芝麻、蜂蜜饮服。
每日1剂,连续3~5天。
秘方2
组方:香蕉2根,大米50克,白糖适量。
用法:将香蕉去皮,捣泥备用;取大米淘净,放人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香蕉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可。
每日1剂,连续3-5天。
秘方3
组方:黄芪10克,紫苏子50克,火麻仁40克,大米250克。
用法:将黄芪、紫苏子、火麻仁洗净,烘干,打成细末,倒入200毫升温水,用力搅匀,待粗粒下沉时,取药汁备用。
洗净大米,以药汁煮粥食用。
秘方4
组方:白莲子适量。
用法:白莲子加清水适量煮汤,直到熟透后,调入蜂蜜,清香甘甜,分次食用。
预防小儿便秘可以从日常习惯来改善,比如少食多餐、多摄取瓜果加上适当的运动,小儿便秘的问题一定可以解决。
刘启廷【玉屏风散】治疗小儿易感便秘
![刘启廷【玉屏风散】治疗小儿易感便秘](https://img.taocdn.com/s3/m/70911b2c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f0.png)
刘启廷【玉屏风散】治疗小儿易感便秘
小儿易感便秘方
小儿便秘是指以排便困难为主诉,表现为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两天以上一次,大便干结排出困难,可伴少腹胀急、胃纳减退等症。
治宜攻补兼施,扶正固本,健脾行气,养阴润燥,导滞通下。
方用小儿易感便秘方。
方药组成:黄芪10克,防风3克,生白术5克,玉竹5克,大黄1克,甘草2克。
水煎2次混合,分2~3次温服。
功效:益气固表,养阴润燥,导滞通下。
调护:对年长儿慢性便秘,除鼓励其多运动、多进纤维素多的食物外,还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如按时上厕所,增加运动量,提高自身免疫力。
小孩大多有功能性便秘症状,但是若被家长忽视,可导致病情加重。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刘荔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刘启廷名医工作室
文章原标题:《刘启廷经验方解读---益气固表辨治小儿常见病系列方》
幻灯播放。
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
![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https://img.taocdn.com/s3/m/32c82a8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b.png)
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摘要:一、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的背景和意义1.便秘的定义及影响2.中医在便秘治疗中的优势3.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的作用和意义二、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的具体内容1.评分表的制定依据2.评分表的项目和标准3.评分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三、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1.对便秘患者病情的评估和监测2.指导中医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3.对临床疗效的评价和总结正文: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对便秘症状的评估,为临床医生提供的一个量化工具。
它的制定和应用对于提高便秘治疗的准确性和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便秘是指大便排出不畅或频率较低,严重时可引起腹胀、腹痛等一系列症状。
长期便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肠道疾病、肛门疾病等并发症。
中医治疗便秘具有独特的优势,如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方法多样等。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对便秘病情的评估缺乏量化标准,往往导致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缺乏针对性。
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制定的。
评分表根据中医理论,将便秘分为实秘、虚秘、热秘、冷秘等不同类型,并针对每种类型的症状制定了相应的评分项目和标准。
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对评分表进行填写,以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在临床应用中,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具有以下价值:1.评估和监测便秘患者的病情:通过定期填写评分表,可以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指导中医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根据评分表的结果,临床医生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
3.对临床疗效的评价和总结:通过对治疗前后评分表的对比,可以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为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提供依据。
总之,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量化、客观的评价工具,有助于提高便秘治疗的准确性和疗效。
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
![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bab3e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9.png)
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加减。
白术、茯苓、人参、大枣等。
中成药: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等。
3.肺脾气虚证治法:益气固肾,润肠通便。
推荐方药:四物汤加减。
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
中成药:参苓白术散、八珍丸等。
4.肝肾阴虚证治法:滋阴养血,润肠通便。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山药、枸杞子、牡丹皮等。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养阴清肝丸等。
5.脾肾阳虚证治法:XXX补肾,润肠通便。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肉桂、附子、干姜、芍药等。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二)辅助治疗1.膳食疗法:多食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避免过度饮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2.运动疗法: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
3.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穴位,调节体内气血运行,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
4.泻药疗法:在中医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适当使用泻药,但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
三、注意事项1.在治疗期间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惯。
2.避免长期使用泻药,以免引起依赖性便秘。
3.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过度进食或暴饮暴食。
4.应定期复查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推荐方药包括六磨汤合四逆散加减,其中包括木香、乌药、槟榔、枳实、柴胡、香附、川楝子、白芍、生白术等。
此外,中成药如四磨汤、逍遥丸也可用于治疗便秘。
对于肺脾气虚证,推荐使用黄芪汤加减,其中包括炙黄芪、生白术、陈皮、枳实、升麻、柴胡、葛根、当归尾等。
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芪蓉润肠口服液也可用于治疗。
对于肝肾阴虚证,推荐使用增液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其中包括玄参、生地、麦冬、熟地、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山药、黄精等。
中成药如五仁润肠丸、六味地黄丸也可用于治疗。
对于脾肾阳虚证,推荐使用济川煎加减,其中包括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附子(先煎)、干姜、肉桂(后下)、薤白、葛根等。
中成药如苁蓉通便口服液、便秘通等也可用于治疗。
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
![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e1e659daef5ef7ba0d3cd9.png)
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62-1065)。
以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便秘”的范畴。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年,长沙)》(中华消化杂志,2008;1:38-41)。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包括: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①排便后症状改善;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二)证候诊断1.肠道气滞证:大便干结,腹痛腹胀,每于情志不畅时便秘加重,胸闷不舒,喜善太息,嗳气频作,心情不畅,脉弦。
2.肠道热结证:大便硬结难下,舌红,苔黄燥,少津,少腹疼痛,按之胀痛,口干口臭,脉数。
3.肺脾气虚证: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神疲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4.脾肾阳虚证: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脉沉迟,腹中冷痛,得热则减,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5.津亏血少证:大便干结,便如羊粪,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口干少津,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心悸怔忡,两颧红,脉弱。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肠道气滞证治法:顺气导滞。
推荐方药:六磨汤加减。
木香、乌药、沉香、枳实、槟榔、大黄、龙胆草等。
中成药: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四磨汤口服液等。
肠道热结证2.治法:清热润肠。
推荐方药:麻子仁丸加减。
火麻仁、杏仁、白芍、大黄、厚朴、枳实等。
中成药:麻仁润肠丸、黄连上清丸等。
3.肺脾气虚证治法:益气润肠。
推荐方药:黄芪汤加减。
炙黄芪、麻子仁、陈皮、白蜜、枳实、生白术、莱菔子等。
中成药:芪蓉润肠口服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便秘(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诊断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
(1)排便时间延长,严重者每次排便时间可长达30分钟以上,便次少于3次/周,粪便干燥坚硬。
(2)重者大便困难,干燥如栗,有排便不尽感,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便时肛裂出血等症,长期依赖开塞露等药。
(3)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2.西医诊断:参照《新生儿/幼儿功能性便秘(FC)罗马Ⅲ诊断标准》、《儿童/青少年FC罗马Ⅲ诊断标准》。
新生儿/幼儿FC罗马Ⅲ诊断标准:
新生儿~4岁幼儿至少出现以下2条症状,达1个月。
(1)每周排便2次或小于2次;(2)在自己能控制排便后每周至少有1次失禁发作;(3)有大便潴留病史;(4)有排便疼痛和费力史;(5)直肠内存在大量粪便团块;(6)粪便的最大直径曾堵塞过厕所;伴发症状包括易激惹、食欲下降和(或)早饱。
随着大量粪便排出,伴随症状可很快消失。
儿童/青少年FC罗马Ⅲ诊断标准:
年龄至少为4岁儿童,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更多,且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标准;(1)每周排便≤2次;(2)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3)有大量粪便潴留或有与粪便潴留有关姿势;(4)有排便疼痛或困难病史;(5)直肠内存在大粪块;(6)大块粪便曾堵塞厕所管道病史。
确诊前至少2个月满足上述标准,并且每周发作至少1次。
(二)证候诊断
1.实证
(1)肠道实热证:大便干结;口干口臭。
腹中胀满或痛;五心烦热;小便短赤;脉滑数;舌红苔黄厚或燥。
(2)肠道气滞证: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腹满胀痛。
肠鸣矢气;嗳气或口苦;胸胁胀满、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纳食减少;舌苔白厚、脉弦。
2.虚证
(1)脾胃虚弱证: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
便后乏力;面色萎黄或无华;神疲懒言、肢倦乏力;舌淡苔薄白。
脉虚弱。
(2)阴虚肠燥证:大便干结,便如羊粪;口干少津。
形体消瘦;心悸怔忡;两颧红赤、头晕耳鸣、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3)脾肾阳虚证: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腹中冷痛,得热则减。
小便清长;四肢不温;眩晕耳鸣;舌淡苔白厚。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肠道实热证
治法:清热润肠通便。
推荐方药:
(1)大承气汤加减。
大黄、厚朴、枳实等。
(2)麻子仁丸加减。
麻仁、芍药、杏仁等。
中成药:三黄片、麻子仁丸等。
2.肠道气滞证
治法:顺气导滞通便。
推荐方药:
(1)六磨汤加减。
木香、乌药、枳实、槟榔等。
(2)枳实导滞丸加减。
大黄、枳实、神曲、黄连等。
中成药:木香顺气丸、枳实导滞丸等。
3. 脾胃虚弱证
治法:益气润肠通便。
推荐方药:
(1)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党参、当归、芒硝等。
(2)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茯苓、白术、白扁豆、当归、火麻仁等。
中成药:参苓白术散等。
4.阴虚肠燥证
治法:滋阴养血通便。
推荐方药:
(1)润肠丸加减。
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枳壳、肉苁蓉等。
(2)四物汤加减。
当归、生地、芍药、川芎等。
中成药:润肠丸等。
5.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阳通便。
推荐方药:
济川煎加减。
当归、牛膝、肉苁蓉、火麻仁、仙灵脾、升麻、枳壳等。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等。
(二)针灸治疗
1.主穴: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为治疗便秘的首选穴位。
2.随症加减:
(1)肠道实热:加曲池、合谷。
(2)肠道气滞:加支沟、太冲。
(3)脾胃虚弱:加脾俞、胃俞。
(4)阴虚肠燥:加关元、三阴交。
(5)脾肾阳虚:加石关、大钟、照海。
(三)推拿治疗
1.主穴:手部取穴:补脾、清胃、清大肠各200~300次,按揉搏阳池50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腹部取穴:天枢、中脘、顺时针摩腹。
2.随证加减:
(1)肠道实热:加上巨虚、大肠腧。
(2)肠道气滞:加气海、承山。
(3)脾胃虚弱:加三阴交、大横。
(4)阴虚肠燥:加阴陵泉、气海俞。
()5脾肾阳虚:加关元、大赫。
(四)其他治疗
中药经皮离子导入仪通过皮肤靶向定位给药,把中药直接渗透作用于关元、中脘等部位。
(五)耳穴
取穴:便秘点、直肠下段、大肠
实证者加:肺、肝、胆、心
虚证者加:以脾、胃、肾、肾上腺
(六)自制膏剂穴位敷贴疗法
实证:
通便散神阙穴贴敷:大黄30g、芒硝20g,炒莱菔子15g,芦荟30g,焙干、研面、过细筛,分20份,每取一份,以香油或植物油调成糊状,敷以脐部,贴敷贴固定。
每天1次,每次4~6小时。
5天为一疗程,胶布过敏者以绷带缠裹。
虚证:
通便膏贴敷神阙穴:熟地、当归、火麻仁、郁李仁各30g研面,以香油或植物油调成膏状,敷以脐部,以敷贴固定。
每天1次,每次4~6小时。
5天为一疗程,胶布过敏者以绷带缠裹。
(七)中药保留灌肠:
对于口服药物困难,或便秘较重者可采取口服中药予保留灌肠。
(八)护理调摄:生活习惯、饮食指导。
(九)健康教育:心理指导。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便秘《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判断。
1.治愈:大便通畅,质地适中,每日1次。
2.显效:大便质地明显改善,排便时间较前缩短2/3,1~2天1次。
3.有效:大便略干,排便时间较前缩短1/3,大便2天1次。
4.无效:大便干结无改善。
(二)评价方法
1.疗效观察时间应在二月以上,注意排除随访期间的混杂因素,同时在进行疗效比较的时候要考虑中医药干预的饮食因素影响。
2.疗效评价在强调大便干结缓解的同时,还包括对大便质地的观察。
3.在疾病疗效评价的同时,宜进行中医证候疗效的评价,以求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医药防治小儿便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