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基本操作技术
骨科基本技术操作

通过电流刺激患处周围的神经和肌肉,促 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再生,缓解疼痛和肌肉 萎缩。
运动疗法
关节活动度训练
通过被动或主动运动, 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
缩。
肌力训练
通过抗阻运动和等长收 缩练习,增强肌肉力量 和耐力,提高关节稳定
性。
平衡与协调训练
通过平衡板、平衡垫等 工具,训练患者的平衡 感和协调性,提高身体
麻醉和体位
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复杂程度, 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并使患 者处于适当的体位。
观察和诊断
通过关节镜观察关节内部的情 况,诊断病情。
术后处理
缝合伤口,进行必要的术后护 理和康复训练。
关节镜手术的术后护理
疼痛控制
术后疼痛是常见的并发症,医 生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
适当的止痛药或镇痛泵。
伤口护理
手术部位消毒
手术前应对手术部位进行严格的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消毒时应遵循无菌 原则,使用合适的消毒液和消毒方法。
02
骨折固定技术
石膏固定技术
总结词
通过在患处外部包裹石膏,利用其硬度和形状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详细描述
石膏固定技术是骨科常用的骨折固定方法之一。通过将特制的石膏材料包裹在患处周围, 形成坚硬的固定层,为骨折部位提供稳定的支撑,防止移位。适用于不同部位和类型的骨 折,尤其适用于关节部位的固定。
认知与心理训练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疏导等方式, 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心理状态,提 高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05
骨科康复技术
物理疗法
温热疗法
冷敷疗法
通过热源(如热水、热石、电磁波等)作 用于患处,促进血液循环和炎症消退,缓 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骨科手术的操作技巧

预防措施:熟悉解剖结构、规 范操作、使用合适的器械等
神经损伤的诊断:观察患者 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神经电 生理检查等
处理方法:及时修复神经损伤、 进行神经功能重建等
术后疼痛的管理
疼痛原因:手 术创伤、组织 损伤、炎症反 应等
疼痛评估:使 用视觉模拟评 分法(VAS)等 方法进行评估Biblioteka 5骨科手术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
3D打印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的发展 干细胞治疗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前景 虚拟现实技术在骨科手术培训中的应用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患者个体差异: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 疾病特点:根据疾病的类型、程度、发展阶段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技术发展: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不断更新和完善治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与相关科室协作,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显露:将手术部位充分显 露,便于操作
包扎:妥善包扎伤口,保 护手术部位
消毒:彻底清洁手术区域, 防止感染
切开:根据手术需要,选 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和方式
操作:根据手术类型,进行 相应的操作,如骨折复位、
固定等
术后护理:提供适当的术 后护理,促进患者恢复
缝合:仔细缝合伤口,减 少疤痕和感染风险
手术后的处理
疼痛治疗:使 用非甾体抗炎 药、阿片类药 物、神经阻滞 等方法进行治 疗
疼痛预防:采 用微创手术、 多模式镇痛、 早期活动等方 法进行预防
4
骨科手术的康复指导
康复计划制定
确定康复目标:恢复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等 制定康复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素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方案 康复训练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等 康复进度跟踪:定期评估康复效果,调整康复方案,确保康复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骨科基本技术操作规范

手术步骤与方法
组织处理原则: 2)皮下组织:彻
底清除被污染的 皮下组织 3)深筋膜及肌肉: 肿胀严重应切开 深筋膜
手术步骤与方法
组织处理原则: 失活和坏死肌肉 仔细切除 (失活: 色灰、水 肿、无张力、切 不出血、刺激不 收缩)
手术步骤与方法
组织处理原则:
4)血管、神经、肌腱: 中、小血管可结扎,大血管侧支循
b)切口靠前伤血管、神经, 靠后引流不畅
c)不可在掌面切开
切开引流方法要点
引流: 橡皮条置皮下,
不可入腱鞘内。
手掌滑膜囊感染切开引流术
应用解剖 切开引流方法
应用解剖
尺侧囊
•包绕2、3、4、5 指屈肌腱
•起于腕横韧带上 2.5 cm 止于掌中 部
•60~90%通小指 滑膜鞘
应用解剖
桡侧囊
• 包绕拇长屈肌腱 • 90%通拇指滑膜鞘
血液断流
末节指骨坏死
痛消失、肿胀明显
切开引流方法要点
1.及时: (1)确诊后,抗菌素治疗,如感染在 48h内局限于小区域,可切开 (2)如未用抗菌素已有剧烈跳痛、肿 胀,应及早切开
切开引流方法要点
0.2cm
2.切口部位:
末节指侧面正中线上
距指端0.2cm
0.5cm
距指远侧横纹0.5cm
切开引流方法要点
应用解剖
指屈肌腱鞘
应用解剖
2、3、4指屈肌腱鞘
拇指腱鞘
桡侧囊
radial bursa
小指腱鞘
尺侧囊
ulnar bursa
临床联系
2、3、4指腱鞘感染
拇指、小指腱鞘感染 桡、尺侧囊扩散
鞘内压增高
血循障碍
肌腱坏死
骨科基本技术与操作

24:某老年人跌倒后,右髋疼痛,步行到医院,X线片显示外展型嵌插型股骨颈骨折,正确的治疗方法是
A: 夹板固定
B: 髋“人”字石膏固定
C: 立即手术三刃钉内固定
D: 持续皮牵引固定6-8周
E: 皮牵引6-8周后,三刃钉内固定
正确答案: D
解析:本题中患者为股骨颈的稳定性骨折,故可行保守治疗,因股骨颈位置比较特殊,故不宜采用石膏及夹板固定,可行持续皮牵引或牵引治疗6-8周,如出现骨折不愈合或出现骨折变位时才行手术治疗,故选择D。
A: 皮肤牵引是牵力直接加于皮肤,间接牵拉骨骼
B: 患者痛苦较少,操作简便
C: 适应于不需强力牵引的部位
D: 牵引重量7-10kg
E: 部分老年及小儿四肢骨折均可釆用皮牵引
正确答案: D
解析:皮牵引是使用胶布或皮套等包裹患侧肢体进行牵引,进而维持骨折的复位和稳定,一般皮牵引重量不超过5kg,适用于牵引重量较小,年老体弱不能接受骨牵引刺激者,故选择D。
C: 手术复位,内固定
D: 两桌法过伸复位加石膏背心固定
E: 双踝悬吊法复位加石膏背心固定
正确答案: D
9:关于髋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下列错误的是
A: 0°(伸),150°(屈)
B: 过伸25°
C: 30°(内收),45°(外展)
D: 40°(内旋),60°(外旋)
5:男性,42岁。9个月前外伤致肱骨干骨折,采取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现检查发现肱骨干骨折部位有反常活动。X线检查显示骨折线存在,断端有0.4cm的间隙,断端骨髓腔已封闭硬化。目前,治疗方法宜采取
A: 改为石膏外固定
B: 手术切除硬化骨,钢板固定,植骨,加外固定
骨科手术基本技术 骨牵引术

骨 科 手 第三章 骨科手术基本技术 术
第二节 骨牵引术
骨牵引
优点:可以承受较大的牵引重量,配合夹板固定, 便于患肢功能锻炼,无皮炎、皮肤水泡、压迫 坏死循环障碍等不良反应。
缺点:感染可能,穿针操作不当有损伤关节、神经、 血管或劈裂骨折的危险,应用于儿童有损伤骨骺。
牵引装置
1 骨科专用牵引病床 2 牵引支架:布朗氏支架、托马斯支架、挂钩牵引架。 3 附属设备:床脚垫、靠背架、牵引弓、牵引绳等用具。
皮肤消毒、铺巾,在定点标记处局部浸润麻醉, 用小尖刀在此两点各作一小横切口,直达颅骨。 用带有安全环的颅骨钻头在颅骨表面斜向内侧约 45°角以手摇钻钻穿颅骨外板。在儿童颅顶部钻 头约可深入3mm,在成人可深入4mm。将颅骨牵引 钳的两个钩尖分别插入两个钻孔内,旋紧颅钳, 使两钩尖固定于颅骨板障内。缝合此两小切口, 即可施行牵引。
1.有创操作知情同意书。 2.骨牵引器械包:无菌巾(洞巾)、大中小号克氏针、骨
锤、骨钻、纱布等。 3.牵引弓:张力弓、马蹄形弓、颅骨牵引弓。 4.注射器及局麻用品。 5.一次性帽子、口罩、皮肤消毒剂及无菌手须保证无菌操作,最好在手术室进行; 3、注意牵引针孔处预防感染,每日在针孔处滴酒精一次; 4、牵引重量的把握,用软尺比较患侧和健侧肢体长度,维
骨骼牵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①成人肌力较强部位的骨折脱位,如股骨干骨折、
髋关节中心脱位。 ②不稳定骨折及开放性骨折。 ③颈椎骨折及脱。 ④如髋关节中心性脱位等。 ⑤某些需要牵引治疗但又不宜行皮肤牵引者。
禁忌证: ①穿针处有炎症或开放性损伤污染严重者。 ②穿针局部骨骼有病变或严重骨质疏松者。
骨牵引的准备
注意事项
1.病人卧硬板床,床头抬高,牵引重量一般为3~4kg 2.为防止牵引弓滑脱,可以在牵引术后的开始1~2天内, 每天将牵引弓的螺丝加紧一扣。
骨科基本操作技术

骨科基本操作技术骨折手法复位技术骨折手法复位(manipulativereduction)是利用力学的三点固定原则和杠杆的原理,整复骨折端。
在骨折复位前必须先了解外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局部软组织损伤程度及肌对骨折段的牵拉作用,弄清骨折移位时所经过的途径,而后选择合适的手法,将移位的骨折断端沿着原来的移位途径倒返回来,骨折就会顺利地得到复位。
某些骨折用手法复位,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手法复位的时机1.一般伤后1~4小时局部肿胀不严重,软组织弹性较好,手法操作容易,有利于骨折复位。
2.当病人有休克、昏迷等情况时,须待全身情况稳定后,才能作手法复位。
3.当伤肢出现严重的肿胀或水疱时,可待肿胀减轻后,再行手法复位。
(二)手法复位方法1.解除疼痛应用麻醉可以消除疼痛、解除肌痉挛。
最好用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儿童可用全身麻醉。
2.肌松弛位待麻醉完成后,将患肢各关节置于肌松弛的位置,以减少肌对骨折段的牵引力,有利于复位。
3.对准方向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
因近侧骨折段的位置不易改变,而远侧骨折段因已失去连续,故可使之移动。
4.拔伸牵引即加以适当的牵引力及对抗牵引力。
在伤肢远端,沿其纵轴施行牵引,矫正骨折移位。
牵引时,必须同时有对抗牵引,并稳定近折端。
根据骨折移位情况施行不同拔伸手法,以矫正短缩移位、成角移位或旋转移位。
5.手摸心会在拔伸牵引后,术者参考X线片所示的移位,用两手触摸骨折部,体会骨折局部情况,以决定复位手法。
6.反折、回旋横骨折具有较锐的尖齿时,单靠手力牵引不易完全矫正短缩移位,可用反折手法。
术者两拇指抵压于突出的骨折端,其余两手四指重叠环抱下陷的另一骨折端,先加大其原有成角,两拇指再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待两拇指感到两断端已在同一平面时,即可反折伸直,使端端对正。
回旋手法可用于背向移位,又称背靠背的斜骨折(即两骨折面因旋转移位而反叠)。
须先判定发生背向移位的旋转途径,然后施行回旋手法,循原路回旋复位(图74-17)。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创伤基本问题及骨折脱位、手外伤第一节创伤与急救 (4)多发骨与关节损伤 (4)创伤性休克 (5)骨筋膜室综合征 (6)挤压综合征 (7)脂肪栓塞综合征 (9)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 (11)开放性损伤的处理原则 (11)第二节骨折 (12)上肢骨折锁骨骨折 (12)肱骨外科颈骨折 (13)肱骨干骨折 (14)肱骨髁上骨折 (15)肱骨髁间骨折 (16)肱骨内、外髁骨折 (16)桡骨小头骨折 (16)尺骨鹰嘴骨折 (17)尺桡骨骨干双骨折 (18)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19)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 (19)桡骨远端骨折 (20)桡骨远端骨骺分离 (21)腕部骨折 (22)下肢骨折股骨外科颈骨 (23)股骨粗隆间骨折 (24)股骨干骨折 (24)髌骨骨折 (25)胫骨平台骨折 (27)胫腓骨双骨折 (28)踝部骨折 (28)跟骨骨折 (29)骨盆及髋臼骨折骨盆骨折 (30)髋臼骨折 (31)第三节关节脱位 (32)肩锁关节脱位 (32)肩关节脱位 (32)肘关节脱位 (33)腕部关节脱位 (33)髋关节脱位 (34)膝关节脱位 (35)踝、足关节脱位 (35)第四节手外伤 (36)开放损伤 (36)手部骨折 (37)第五节脊髓损伤 (39)第二章关节外科 (41)肩关节周围炎 (41)肱骨外上髁炎 (42)腕管综合征 (43)肘管综合征 (43)踝管综合征 (44)跟痛症 (44)股骨头坏死 (45)Baker囊肿 (47)第三章脊柱外科颈椎病 (47)腰椎间盘突出症 (49)腰椎管狭窄症 (50)第四章骨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石膏绷带固定 (51)牵引术 (52)小夹板固定 (53)清创术 (53)关节穿刺术 (54)第一章创伤基本问题及骨折脱位、手外伤第一节创伤与急救骨折系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受到破坏。
绝大多数骨折为各种各样暴力所引起;也有一些少见的骨折并无明显外伤史,如病理性或疲劳性骨折。
骨科操作考试内容

骨科操作考试内容
骨科操作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手术衣和戴手套: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地穿手术衣和戴手
套,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2.打结方法: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打结的技巧,包括单
手打结、双手打结等。
3.铺消毒巾: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地铺消毒巾,确保手术过
程中器械和手术部位的消毒。
4.骨折固定术: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地进行骨折固定术,包
括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等。
5.关节复位术: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关节复位术,包
括肩关节复位、肘关节复位等。
6.截肢术: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截肢术,包括大腿截
肢、小腿截肢等。
7.脊柱侧弯矫正术: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脊柱侧弯矫
正术,包括牵引、矫形等操作。
8.骨科常用器械的使用: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地使用骨科常
用器械,包括手术刀、手术剪、骨钻、骨锤等。
通过以上内容的考试,可以全面评估考生的骨科操作技能水平,确保其具备从事骨科临床工作的基本能力。
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一.石膏绷带固定[包扎前准备]1.物品:适当大小石膏绷带卷、温热水(约40℃左右)、石膏刀、剪、针、线、衬垫物、颜色笔。
2.患者的准备:(1)向病者及家属交待包扎注意事项及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2)用肥皂水洗净患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
[固定时注意事项]1.先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用器械固定或专人扶持,并保持该位置直至石膏包扎完毕、硬化定型为止。
扶持石膏时应用手掌,禁用手指。
2.缠绕石膏时要按一定方向沿肢体表面滚动,切忌用力抽拉绷带,并随时用手抹平,使各层相互粘合。
3.在关节部位应用石膏条加厚加固,搬动时要防止石膏折断,过床后要用枕头或沙袋垫平。
4.石膏包扎后应注明日期及诊断。
5.石膏未干固以前,注意凸出部勿受压,以免凹陷压迫皮肤,引起压迫性溃疡。
6.为加速石膏凝固,可在温水中加放少许食盐,天气潮湿可用电炉、电吹风等方法烘干。
7.石膏固定应包括骨折部位的远近端二个关节。
肢体应露出指(趾)端以便于观察。
8.术后应密切观察,尤其最初六个小时。
若有下列情况,应实时切开或拆除石膏。
(1)肢体明显肿胀或剧痛。
(坏疽及缺血性挛缩)(2)肢体有循环障碍或神经受压。
(3)不明原因的高热。
(压疮,化脓性皮炎,坠积性肺炎)9.石膏松动、变软失效,应及时更换。
10.应鼓励患者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并抬高患肢,固定部位的肌肉应作主动收缩、舒张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二牵引术[适应证]1.长主干骨折复位后不稳定,需要维持对位者。
如股主干大斜形骨折。
2.骨折脱位,需要持续牵引方能复位。
如颈椎骨折脱位。
3.需要改正或防备肌肉痉挛所致的枢纽畸形。
4.软组织挛缩引起的畸形。
5.某些腰痛、坐骨神经痛患者。
骨牵引一定义:直接固定到骨骼上施行的牵引。
二器材:穿刺针和牵引弓及其它牵引装置。
穿刺针有克氏针和斯氏针之分。
克氏针细,光滑,容易穿过骨质,软组织损伤和感染的几率相对较低,但如牵引弓选用不当,会造成旋转,对骨质疏松患者有切割作用,应选用张力性牵引弓与之相匹配;斯氏针相对较粗,分为光滑和带螺纹两种,不需张力性牵引弓便可保持稳定性。
骨科常用技术护理PPT课件

骨科常用技术包括牵引技术、石 膏固定技术、关节活动与康复训 练、骨折固定技术等。
骨科常用技术的重要性与应用场景
重要性
骨科常用技术是治疗骨折、关节损伤 等骨科疾病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地 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应用场景
骨科常用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如骨 折、关节脱位、脊柱疾病等,是骨科 医生、护士必备的专业技能。
案例二:牵引术的护理实践
总结词
减轻疼痛、促进愈合
详细描述
牵引术是通过拉伸骨骼和软组织来减轻疼痛、恢复功能的治疗方法。在护理过程中,要 密切观察牵引装置的位置和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牵引力量和方向。同时,要关注患者 的疼痛情况,采取适当的止痛措施,促进患者舒适。此外,还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
能锻炼,以促进骨骼和软组织的愈合。
石膏固定术是骨科常用的技术之 一,主要用于骨折、关节脱位等 疾病的保守治疗。在护理过程中,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鼓励患者进行肌肉收缩和关节活 动,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牵引术的护理操作方法
牵引术是通过拉伸和牵引的方法,使骨 折或脱位的关节复位并维持在一定位置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鼓励患者进行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预 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患者的功能恢复。
骨科常用技术护理的操作流程
术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 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心理 状态,为制定护理方案提供依
据。
术中配合
在手术过程中,要密切配合医 生进行护理操作,确保手术的 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
术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 包括疼痛管理、伤口护理、康 复训练等,促进患者的康复。
骨科常用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发展历程
必须收藏!5 种常见骨科手术教程

经皮椎体成形术1. 术前准备要点:(上下滑动查看) 双平面透视对建立通道与骨水泥注入有很大帮助。
拍摄侧位像时影像增强器可位于床上或床下水平,拱形部分向头侧倾斜。
在与此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可获取前后位像,影像增强器位于成像目标区上方。
为方便手术定位应首先获取正位像,因为交叉的入路会使此过程发生改变,然后根据侧位像进行调整。
多水平病变可用骨水泥一次性给予治疗。
骨水泥保存于无菌冰水中以延缓聚合过程。
行椎体成形术时,首先建立所有的通道,随后在每个点注射骨水泥。
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时,在定位点钻孔,插入球囊并扩张,然后再注入骨水泥。
骨水泥装载量取决于椎体节段数量。
随骨水泥治疗节段数增加,骨水泥中毒风险增加。
基本原则是一次手术骨水泥治疗不超过3个椎体节段。
在一些骨折尤其是扁平椎骨折中,通过椎体后凸成形术恢复压缩的高度可能比较困难。
一旦球囊缩小,椎体骨折可能随之再次塌陷。
可以通过蛋壳技术来保持高度:将小剂量(0. 5~1mL)骨水泥注入空腔;再次插入球囊并撑开椎体高度,小的骨水泥团块扩散至球囊四周形成一个薄的骨水泥蛋壳;撤出球囊后蛋壳可维持椎体高度直至剩余的骨水泥注入。
2. 术中使用双平面透视机。
3. 球囊套管的开口点应位于椎弓根的 10 点或 2 点位置即上外侧 角,取决于左右。
将置入通道设计于该处可保证其离神经根最远。
如前后位片所示插入通道,侧位片上套管通过椎体后缘线之前不能越过椎弓根内壁。
4. 通道开口点位于关节突关节外侧,这样可以避免损伤关节囊。
5. 术中透视证实球囊位于椎体前部,这可避免骨折块向后突入椎管。
6. 球囊充气为骨水泥注入建立潜在空间。
果发现骨水泥溢出,则停止注入。
应避免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后部。
8. 理想情况下,正位片上骨水泥充填应该通过中线。
9. 潜在风险:严重骨质疏松导致透视效果差骨水泥栓塞骨水泥向椎间孔或椎管溢出套管置入不当引起椎弓根骨折骨水泥充填不足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术1. 术前准备要点: 必须仔细解剖显露横突。
骨伤科手术基本操作

分离(decollement)
➢锐性分离(sharpdecollement) ➢钝性分离(bluntdecollement) ➢电刀、激光分离
骨伤科手术基本操作
锐性分离(sharpdecollement)
• 锐性分离常用器械有刀、剪,主要用于对致密 组织如腱鞘、腱膜或瘢痕组织,对较大的肿瘤 组织和粘连较牢固的组织也常用此法。应用锐 性分离必要在直视下进行,动作要精细、准确、 以免误伤其他组织和器官。
手术剪的传递
骨伤科手术基本操作
三、血管钳
骨伤科手术基本操作
血管钳的传递
骨伤科手术基本操作
手术镊的传递
骨伤科手术基本操作
五、持针钳
骨伤科手术基本操作
持针
骨伤科手术基本操作
(二)持针钳的执握方法
把抓式 指扣式
掌指法 掌拇法
骨伤科手术基本操作
其他常用钳类器械
骨伤科手术基本操作
七、缝合针与手术用线
• 用剪刀分离时,可将锐性分离与钝性分离结合 起来,先将剪刀闭合伸入欲分离的组织中,将 剪刀分开在直视下看准无重要组织,再用剪刀 尖端将组织切开。
骨伤科手术基本操作
钝性分离(bluntdecollement)
• 常用器械:刀柄,血管钳,剥离子,手指等。 • 钝性分离,多用于分离疏松的组织,正常解剖间隙疏松
• 根据缝线张力强度及 粗细的不同亦分为不 同型号。正号数越大 表示缝线越粗,张力 强度越 大。“0”数越 多的线越细,最细显 微外科无损伤缝线编 号为12个“0”。以3/0、 0、4和7号较常用。
骨伤科手术基本操作
八、牵开器
骨伤科手术基本操作
第三节 切开、分离、止血、结扎
• 目的和要求: • 1. 在动物身上学习切开、止血、分离、结
骨科基本操作技能

骨科基本操作技能
【目的要求】
一、掌握骨折手法复位的适应症、手法、注意事项
二、掌握常用外固定的种类、特点、固定方法、注意事项
三、掌握牵引的种类、原则及各种牵引方法的适应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四、掌握关节穿刺吸引术的适应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教学时数:讲课1.5学时,见习3学时
【教学内容】
一、骨折手法复位
1.手法复位适应症
2.手法复位前后处理
3.复位手法
4.复位标准
二、外固定
(一)小夹板固定
1.简介
2.固定方法
3.注意事项
(二)石膏绷带固定
1.简介:石膏的理化特性、储存、应用范围等
2.石膏绷带的使用
(1)各类石膏的固定范围及固定位置
(2)石膏固定时的肢体功能位
(3)石膏绷带包扎方法
3.注意事项
三、牵引
1.一般原则:牵引方法的选择、牵引的方向、牵引重量、牵引时间、护理、注意事项
及并发症
2.皮牵引(适应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3.骨牵引(适应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1)肱骨髁上牵引
(2)胫骨结节牵引
(3)跟骨牵引
(4)尺骨鹰嘴牵引
(5)颅骨牵引
四、关节穿刺吸引术(适应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结合PowerPoint幻灯
见习,结合实物演示及示范操作。
骨科基本操作技术

注意事项
• 1.水温适宜,一般以25-30℃最佳;待气泡完全停止排 逸再排水,手握石膏绷带两端向中间挤,减少石膏丢失。
• 2.内置薄层内衬,保护骨突起部位。先将肢体置于功 能位,用器械固定或专人扶持。扶持石膏时应用手掌, 禁用手指。
• 3.缠绕石膏时要按一定方向沿肢体表面滚动,切忌用 力抽拉绷带,并随时用手抹平,使各层相互粘合。如果 欲将关节固定于90°屈曲位,则绑缠石膏时应屈曲 100°,塑形前将其恢复至90°。个别骨折为了防止复 位后再移位,需要将关节固定于非功能位,但在2周左 右初步愈合后,需要及早改为功能位固定。
肩锁
• 肩锁:用于上下或横行移动伤者。跪于伤 者头侧,双手翻腕固定患者肩部,用双前 臂夹紧伤者头部,用力捉紧肩部。
胸锁
• 胸锁:用于转换其他制动锁。跪或半蹲于 伤者一侧,一手按住伤者前额,另一只手 臂置于患者胸骨上,用拇指和食指分别按 住伤者两颧,手掌不可盖住伤者口鼻。
头肩锁
• 头肩锁:整体翻动伤者时固定 头部。跪于伤者头侧,翻向的 一方使用长手,将该手手肘固 定在大腿近膝处,前臂紧贴伤 者头部,不翻腕抓住伤者肩部。 短手的手肘固定在另一大腿上, 拇指置于眉顶额角,其他手指 捉紧伤者枕部。
• 3. 固定垫:在小夹板内,防止再移位。常用的包 括平垫、大头垫、坡型垫、空心垫、分骨垫等。
• 4. 患者的准备: (1)向病者及家属交待包扎注意事项及固定的必要性。 (2)用肥皂水洗净患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
操作步骤
• 用棉纸环绕包扎骨折上臂,注意腋下部位 需有足够的固定垫或衬垫。
• 将夹板放于骨折上臂的前方、前外侧、外 侧及后方,检查位置是否理想。
肋骨无损伤,腹部无损伤,骨盆无损伤,会阴
无损伤,下肢无损伤,关节活动可,上肢无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应证
• 成人长骨不稳定性骨折(如斜形、螺旋形及 粉碎型骨折)
• 肌强大或容易移位的骨折(如股骨、胫骨、 骨盆、颈椎)
• 骨折部的皮肤损伤或部分软组织缺损时 • 开放性骨折感染或战伤骨折 • 病人有严重复合损伤,需密切观察而肢体
不宜作其它固定者
股骨髁上骨牵引
(skeletal traction through supracondyle of femur)
谢谢!
• 适应证
• 伤肢放在布朗牵引架上,自髌骨上缘,作一条与股骨垂直 的横线(老年人骨质疏松,进钉位置要距髌骨上缘略高一 些)。再沿腓骨小头前缘及股骨内髁隆起最高点,各作一 条与髌骨上缘横线相交的垂直线,交点即为针进出点的标 记。消毒、局麻后,将皮肤稍上提,由大腿内侧标记点刺 入斯氏针直至股骨。注意保护大收肌裂孔附近的股动、静 脉及其分支和隐神经,保持针水平位,与股骨垂直,使其 由大腿外侧标记点穿出,并使两侧牵引针外露部分等长。 安装牵引弓后进行牵引(图74-10),同时床脚抬高20cm 左右,作对抗牵引。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人的体重及伤情 决定,一般为体重的1/7~1/10。
骨折手法复位
• 骨折手法复位(manipulative reduction) 是利用力学的三点固定原则和杠杆的原理, 整复骨折端。
时机
• 肿胀 • 全身情况
方法
• 充分的麻醉 • 置于肌松弛位 • 以远端对近端 • 拔伸牵引 • 手摸心会 • 回旋反折 • 端提柰正 • 分骨
• 60岁,老年女 性,跌伤致右 腕部畸形、疼 痛、活动受限 2小时,请阅 片并给予处理。
• 手术前的辅助治疗,如股骨头骨折、 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
• 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如股骨颈骨折内 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 换术后
持续骨骼牵引(skeletal traction)
• 骨牵引是在骨骼上穿过克氏针或斯氏针, 安置好牵引弓后,通过牵引绳及滑轮连接 秤砣而组成的牵引装置,使牵引力直接作 用于骨骼上,用以对抗肢体肌的痉挛或收 缩的力量,达到骨折复位或固定的目的。
注意事项
• 石膏绷带固定的注意事项 (1)要平整,切勿将石膏绷带卷扭转再包,以防形成皱折。 (2)塑捏成型,使石膏绷带干硬后能完全符合肢体的轮廓。下肢如同 紧身衣裤,足部应注意足弓的塑形 (3)应将手指、足趾露出,以便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感觉和活动功 能等,同时有利功能锻炼。 (4)石膏绷带包扎完毕抹光后,应在石膏上注明包石膏的日期和类型, 如有创口的,需要标明位置或直接开窗。 (5)密切观察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感觉及运动。如有剧痛、麻木及 血运障碍应及时将石膏绷带纵行剖开,以免发生缺血性肌挛缩或肢体 坏死。 (6)为防止骨质疏松和肌萎缩,应鼓励病人积极进行功能锻炼。
• 15岁,男性,跌伤 致右前臂疼痛、畸形、 活动受限3小时入院, 请阅片并给予手法复 位。
• 男性,26岁, 创伤致右肩关节 畸形、弹性固定、 活动受限2小时。
• 诊断?处理?
牵引技术
牵引技术是骨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利用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作用于骨折部, 以达到复位或维持复位固定的目的,同时也用于炎症肢体的制动和挛缩 畸形肢体的矫正治疗。
夹板固定者 • 病理性骨折。 • 某些骨关节术后,须较长时间固定于特定位置者,如关节融合术。 • 为了维持畸形矫正术后的位置者,如成人马蹄内翻足行三关节融合术后。 • 化脓性骨髓炎、关节炎,用以固定患肢,减轻疼痛,控制炎症。 • 某些软组织损伤,如肌腱(包括跟腱)、肌、血管、神经断裂缝合术后需
在松弛位固定者,以及韧带损伤者,如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需行外 翻位石膏托或管型固定。
• 持续皮肤牵引 • 持续骨骼牵引 • 特殊牵引
持续皮肤牵引(skin traction)
持续皮肤牵引 (skin traction)是用贴敷于患肢皮肤上的胶布或牵引带包捆 于患肢皮肤上,利用其与皮肤的摩擦力,通过滑轮装置,在肢体远端施加持 续引力传递到骨骼上。
• 小儿股骨骨折
• 年老体弱者的股骨骨折,在夹板固定 的同时辅以患肢皮牵引
胫骨结节骨牵引
(skeletal traction through tibial tubercle)
• 将伤肢放在布朗牵引架上,助手牵引踝部 固定伤肢。以胫骨结节和腓骨小头连线的 中点作为外侧进针点,其内侧对应点作为 出针点。此牵引方法及牵引重量与股骨髁 上牵引相同。注意进针应从外侧到内侧, 防止损伤腓总神经。
石膏固定术(plaster bandage)
• 石膏托(plaster support) • 石膏夹板(plaster splint) • 石膏管型(plaster cast) • 躯干石膏(trunk plaster)
适应证
• 小夹板难于固定的某些部位的骨折,如脊柱骨折 • 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创口尚未愈合,软组织不宜受压,不适合小
骨科基本操作技术
相大勇、林庆荣 创伤骨科
关于骨折诊断的问题
5岁,男童,跌伤致左大 腿肿胀、疼痛、活动受 限3小时,无伤口,摄片 如右图,请给出诊断。
24岁,男性,高处 跌落致右大腿肿胀、 活动受限5小时, 请给出诊断。
注意问题
• 勿漏诊 • 人片核对 • 诊断书写全面
Hale Waihona Puke 内容• 骨折手法复位 • 牵引技术 • 石膏绷带和夹板技术
跟骨骨牵引
(transcalcaneal traction)
• 踝关节保持于中立位,以内踝尖与足跟后 下缘联线的中点,为进针点。消毒、局麻 后,用斯氏针,从内侧标记点刺入到跟骨, 保持针的水平位与跟骨垂直,将针打入或 钻入。使针穿过对侧皮肤并使牵引针两端 外露等长。一般成人的牵引重量为4~6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