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2023年学习资料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2023年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48fb7f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4.png)
2.基本特征:->经济形态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素及个体经济同时并存。->在政治形态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也是多元的,-它不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是几个革命 级的联-合专政。同样也是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并存,而社会主义因素(无产阶级的领导占主-导地位。-> 思想文化形态上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首先,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教育。-其次,本着“量才使用 适当照顾”的精神,给-以必要的工作安排。-·再次,在生活上“包到底”,给资本家以高薪。
1952一一1956年国民经济的发展-粮食总产量1955年比1954年增长8.9%,-1956年比1955 增长4.4%。-工业总产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了141%,-平均每年增长19.20-农业和家庭副业总 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25%-全国职工平均工资1957年比1952年增长-42.8o全国农民收入1 57年比1952年增长了-30%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与基本阶级力量-国营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工人阶级-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个 经济-农民阶级-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国家资本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两条道路:资本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道路-两个阶级: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舞-中国 0年代为-中国社会向-什么选择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转变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第二,关于转变的 件-√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
1.提出的历史背景-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与巩固-必经济上:-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的迅速发展的社会主 国营经济-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3新中国成立初期 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营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 资本主义形式-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毛概第三章_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015版
![毛概第三章_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015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2f212931b765ce0508148a.png)
❖赎买 ≠ 购买。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 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行业经营所 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为何能采取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和平改造?
❖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其次,中共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
二是业主不参加劳动,雇佣工人超过3人 以上,称工场手工业。
为什么对手工业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呢?
❖ 因为手工业者一方面是劳动者,另一方面又是私有者。手 工业生产是分散的、落后的、保守的、盲目的,不进行社 会主义改造,就不能改变它的生产关系,就不能把它的生 产纳入国家计划轨道,就不能把落后的生产方式改变为近 代的生产方式,并提高其生产力,也就不能把手工业者由 穷困的状况引到富裕的境地。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提问:中国革命分几步走?内容是什么?
❖ 第一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
本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民
❖
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属于新民主主
❖
义革命。
❖ 第二步: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行社
❖
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
❖ ——《关于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若干问题》(1954)
如何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目标
生产资料私有 制 社会主义集体 所有制
方针
积极领导 稳步前进
方法步骤
供销小组 供销合作 生产合作
供销小组
供销 合作社
生产 合作社
简单 协作
流通 领域
生产 流通
社会主义
半社会主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015年最新版)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015年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8045b30029bd64783e2c66.png)
二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 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避免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震荡 和经济破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无论是资本 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 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小农经济的局限性;
土地改革后,农村农民
毛 泽
积极性高涨,能够也必
东 在
须积极引导;
家 乡
韶
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生
山 与
活中居领导地位,可以
农 民
控制国民经济的脉搏。
座 谈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道路: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 家帮助。 ♣政策:依靠贫下中农,团结其他 中农,限制、消灭富农剥削。 ♣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1956年底,中国生产资料私 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1956 年的拖广1拉东机月省在某作1农3业日社使,用北新型京国药业全上行海业江南公造私船合厂万营吨,轮下水 乐松生手捧大红喜报代表北京市工商界人士向毛泽东报喜。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 会主义过渡
★政治上实现大陆的解放,建立各级 地方政府;
★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 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中共初步总结了一些实践经验。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4.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只只有有➢对实农实现业社现、会国手主工家义业工工和业业资化本化,主国,义家是工才商国能业独家进立独行和社立富会和主富义改强 造强,。才能在的中国物确质立基社会础主和义先制度决。条件
毛概第三章
![毛概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06f565699b6648d7c1c74637.png)
一 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现时依据
工业化的必然要求:
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它不可能成为国民经济起飞的基 地。 据解放初期的统计,雇工在500人以上的工厂在民族资本主义的工厂中
只占0.1%,69.7%的工厂只有不到10个工人,79.1%的工厂是工场手工业。
一 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的起点、时限、总任务及认识的变化。
二 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过渡时期总路线
主体和两翼:
主体:
国家工业化
两翼: 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 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过渡时期总路线
总路线的实质: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
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成为新中国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三 如何评价社会主义改造
1.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三 如何评价社会主义改造
2.政治领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奠定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
制度的基础
三 如何评价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已经在中国大陆上消灭了。封建地主阶级,除开个 别地区以外,也已经消灭了。富农阶级也正在消灭中。原来剥削农民的地 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民族资产阶级分子正处在由 剥削者变为劳动者的转变过程中。广大的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 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它的队伍 扩大了,它的觉悟程度和文化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了。知识界也已经改变了 原来的面貌,组成了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7114b7f90c69ec3d4bb7522.png)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1953 年6 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 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党在在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 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
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
)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956 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进入高潮。
1 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毛概理论知识点(第三章)
![毛概理论知识点(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f91e6d1c581b6bd97e19ea0f.png)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由于新中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具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殊因素,经济成分构成上也具有过渡因素,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2、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关系。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二者必须紧密衔接,中间不能穿插任何阶级的专政。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毛泽东同志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简而言之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就是“一化三改”(或是“一主三翼”)。
4、对个体农业与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与阶段。
党中央决定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采取分阶段的循序渐进方法。
具体而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原则是:(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3)坚持党的领导,正确掌握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具体步骤是先后通过建立手工业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逐步完成改造工作。
5、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和步骤。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原则:和平赎买;改造方式是国家资本主义,改造步骤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来完成改造。
国家资本主义:在人民政府的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主要包括: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形式;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主要包括:个别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
毛概第三章
![毛概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198e489c6edb6f1afe001f4f.png)
毛概论第三章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一是工人阶级,二是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三是民族资产阶级。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完成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12月,对总路线形成完整表述,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化三改”。
当时把工业化称为主体,把三大改造称为两翼(一翼是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一翼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一化”与“三改”相互促进,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1953年12月,由毛泽东审阅通过的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文件《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提出两点依据:一是我国经济文化落后;二是我国有极其广大的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
毛概第三章
![毛概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c5ea389571fe910ef12df89f.png)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重点:1、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2、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难点: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为了终结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是一个过渡性质的阶段,一定要向更高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发展。
——周恩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在政治上,实行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即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2、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3、在经济上,是五种经济成分共存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从而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使新民主主义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
资本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期内,还是需要尽可能的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这些对国民经济有利的一切城乡资本主义都是允许其存在和发展的。
个体经济:中国的小农经济发展动向,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矛盾A建国后头三年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 1952年后,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52年9月以前,毛泽东认为先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这个阶段也许十几年,也许二十几年甚至三十年。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毛泽东两次修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与学习提纲》。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1)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才能独立和富强(2)只有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上述理论指导下,积极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https://img.taocdn.com/s3/m/1da55437dd36a32d73758134.png)
天津偷漏税工商业户
上海偷漏税工商业户
1953-1956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上海大康药房资本家王康 年,借西药供应紧张, 抗美援朝战争又急需西 药之机,先后向65名干 部行贿,骗取国家大量 订货。他把过期失效的 药品卖给志愿军,而前 线急需的药品,则迟迟 不发货,造成许多伤员 死亡。 1953年2月上海 市人民法庭判处其死刑。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 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 工业化的发展 建国初期民族资本的构成状况
20%
工业资本比重
0.1%
500人以上工厂比重
70%
10人以下工厂比重
80%
手工性质的工厂
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 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中, 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
“我们现在能够而且应该把两种办法结合起来,一方 面对不文明的资本家,……无情地加以惩治;另一方面对 文明的资本家,对那些肯接受并能实施“国家资本主义”, 能精明干练地组织真正以产品供应千百万人的大企业而对 无产阶级有益的资本家谋求妥协或向他们实行赎买。” ——列宁:《论“左派”幼稚病和小资产阶级性》 (1918年)
一、新民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结论:新民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
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的过渡性质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及其理论依据 初步的设想: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 20年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 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 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版毛概知识点梳理第三章
![版毛概知识点梳理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eedf96fff121dd36a22d823e.png)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其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因为:2、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是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结构,除国营经济外,还有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主要经济成分为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3、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5、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民主革命胜利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初步的设想: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本主义。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8版-毛概)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8版-毛概)](https://img.taocdn.com/s3/m/95cabdcda300a6c30d229f71.png)
43
农业生产互助组(1949——1953年)
性质:带有社会主义萌芽的集体劳动组织。
特点:由几户或十几户农民, 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组织起来, 共同劳动,换工互助,以解决 社员间缺乏劳动力、耕畜和工 具的困难。土地、耕畜、农具 等生产资料仍归农民个人私有。 有常年互助组和临时互助组。
上 作毛 具泽 有东 历在 史中 意共 义七
在过渡的时间上, 认为需要一个相当 长的新民主主义建 设阶段。
在转变条件上, 认为只有实现了国 家工业化,才能实 现私营工业国有化 和农业集体化。
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 认为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 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土改后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 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抗美援朝
•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 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 作了明确的规定,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 的根本要求和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的共同愿望。
44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4——1955下半年)
性质: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集体经济组织
特点: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将私有土地作股入社,实
行统一经营;耕畜和大型农具交社统一使用;社员集体 劳动,产品统一分配,在扣除农业税、生产费用、提留 公基金和公用基金后,剩余产品按照入股土地和其他生 产资料使用报酬,以及劳动报酬进 行分配。社员以“按劳分配”的原 则取得报酬。 劳动报酬一般高于土地报酬。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透视过渡时期总路线可见其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了反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思路即把建设与改造并举要求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社会改革中保持生产力的同步发展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毛概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毛概](https://img.taocdn.com/s3/m/3ad5766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b.png)
经济体制:计划 经济体制的建立, 优先发展重工业
经济基础:经济 落后,工业基础 薄弱
社会矛盾:城乡 、工农、地区发 展不平衡
国际环境:冷战 格局下,面临西 方封锁和威胁
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改造是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改造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必然要求
重视社会稳定, 避免剧烈的社
会动荡。
社会主义改造 奠定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
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 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相
辅相成
社会主义改造 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提供了
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改造 促进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
经济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 指导思想,确保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建设的正确方 向。
坚持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不断 推进理论创新和 实践创新。
坚持人民立场, 始终把人民利益 放在首位,不断 满足人民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坚持全面深化改 革,不断完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和各项制度。
理论核心:社会主义改造是实 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要 途径
理论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农业合作化运动:将小农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程
土地改革:将土地从地主手中转移到农民手中的过程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意义: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 水平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局限性: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过渡时期: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阶段
无产阶级专政:在过渡时期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行无产阶级领导
生产资料公有制:在过渡时期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化,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 础 社会主义改造: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转变为社 会主义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ppt课件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60ef21011ca300a6c39099.png)
毛泽东思想概论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经过(P58)
1952年9月
从现在开始用 10到15年时间基 本上完成到社会
主义的过渡
1953年6月
把实现国家的工业 化和实现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作为党在过渡时期
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953年12月
完整表述了党在 过渡时期的总路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以后,即52年以后
主要矛盾: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 矛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之间的 矛盾。
主要任务: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从新民 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毛泽东思想概论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主要讲述何时过渡、怎样过渡、为什么过渡等 问题
毛泽东思想概论
(
1952年9月以前,先工业化后过渡,即先 “铲
1、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过渡时期”或“革命转变时期”这个特定的历史概念, 是
由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 中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 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 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 命专政。”
客观原因:
第一,从历史发展的实际来看,主要是适应推进中国工业化的 需要; 第二,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
主 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毛泽东认为当时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和经济条件已经 具备;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毛泽东思想概论
2、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现实依据—— 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
(修订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详解
![(修订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afd0f3bccbff121dd36837e.png)
在农村传 达毛泽东 “关于合 作化问题” 的报告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 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 路
农民积极报名参加合作社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情况,制定 正确的阶级政策
依靠贫下中农巩 固地团结其他中 农,发展互助合 作,由逐步限制 到最后消灭富农 剥削的农村阶级 政策。
见p92
1955年4月17日,周恩 来到印尼万隆出席亚非 会议受到热烈欢迎。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形 式?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 性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 了社会主义?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社会?
❖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1、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来看
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半社会主 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 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 制度。
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 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 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华北区百货公 司等单位向私营企 业的订货档案。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三步
主要实行初 级形式的国 家资本主义
主要实行个 别企业的公 私合营
实行全行业 的公私合营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 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郭琳爽在 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表态: “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 向工人阶级转”。
毛概第三章
![毛概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14f97c4a312b3169a451a440.png)
毛 泽 东 在 家 乡 韶 山 与 农 民 座 谈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道路:互助合作 改造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改造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 助。 形式及步骤:
互助Hale Waihona Puke 供销小组 初级社 高级社 生产合作社
供销合作社
初级社与高级社的区别
入社手工业产值93%
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道路:国家资本主义 2、方针:“和平赎买” 3、举措: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和平赎买的含义:是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采取有偿的办法, 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逐步收归国有的政策。 “和平赎买”的具体形式
3、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 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 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 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 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看土地耕畜是否归农民个人所有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 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 主义道路。
入社农户96.3%
农业社社员庆祝场面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
数的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 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
一、新民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https://img.taocdn.com/s3/m/a41b563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f.png)
初级形式 工业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商业中:经销、代销
高级形式—公私合营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四马分肥
资本家红利20.5%
国家税收34.5%
企业公积金 30%
职工福利15%
定息制度
在分红问题上,国家对私股实行支付固定股息 制度,资本家按照合营时的私股份额每年领取 固定息率5%的“定息”。
3)在方法和步骤上,要求过急,工作过粗,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实施 “一刀切”,淡化了工业化;
4)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计划经济,而计划经济就是国家下达指令计划,社 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建立起了无所不包的高度计划经济体制
更重要的是: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形成 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一些遗留问题 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建国初期民族资本的构成状况
20%
0.1%
70%
80%
工业资本比重 500人以上工厂比重 10人以下工厂比重 手工性质的工厂
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 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民因经 营不善或天灾人祸等再次沦 为赤贫,农村中开始出现贫 富两极分化现象。
再次,在生活上“包到底”,给资本家以高薪。
案例: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记者问: “ 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荣毅仁很快就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 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 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因 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愿接受改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 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从物质生 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2,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性质---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 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社会。
❖
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
中介和桥梁
8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
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 制(其中非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占很 大比重,是主体经济成分.) ① 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 ② 个体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 ③ 合作社经济(个体私有、集体合办;半社会主 义性质;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渡形式) ④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⑤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公私合营;私人资本主义 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过渡形式)
民族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方向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
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没收官 官僚资本、进行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2,在进行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 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1
结论
1949-1956年我国处于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的过渡时期,在社会性质上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 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 会形态。 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 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通过共产党) 各革命阶级联合执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这个政权既不 同于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也不同于 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由于它由无产 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导,因此,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政治因素。
封建主义残余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文化特征
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 民主主义文化,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 化。因此,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在性质上是社会 主义的文化。
22
4,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 1、从中国革命发展的步骤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 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42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 路线
随着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中国社会的阶 级结构发生变化,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
24
“1+2+3”巩固恢复期(建国后前三年)
完成民主革命 遗留任务
巩固新生的人 民民主专政的 国家政权
恢复国民经济, 扭转财政格局
1年三反五反 2年土地改革 3年抗美援朝
1951.10--1952.10 1950.6—1952年底 1950.6—1953.7
9
主要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五种经济成份中,农业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占 很大比重,再加上私人资本主义以及国家资本主义 经济中的私有成份,这样就造成私有经济在整个国 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但由于国营经济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因此,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成份是社会主义经济
10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特征
❖ 2、从民主革命胜利后的主要矛盾看:工人阶级同 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 义革命来解决。
❖ 3、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苏联社会主义 建设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援助,是中国向社会主义 过渡的有利的国际环境。
23
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 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
1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两三年内,虽然国民党的反动统 治已经被推翻,但是大量的民主革命的任务还未完 成,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残余的矛盾。
❖ 1952年以后,这种状况才发生变化,无产阶级和 资产阶级的矛盾才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
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旧 官僚资产阶级——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消灭了
的 地主阶级—1949--1952年土地改革后消失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阶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级 构
工人阶级
新民主主义
成 民族资产阶级
社会的基本
阶级力量
39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
工人阶级
社会主义方向
阶 级 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结 构
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
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
新民主主义社会。但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
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
形态。
中介和桥梁
A
B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时间界定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 始.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 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 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5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确立,我国进入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
本章教学目的
1.了解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 何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2.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3.了解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4.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5.明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1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回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间隔? 2.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标志
?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又是什么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巩固恢复 三大改造
1840 鸦片战争
1919 五四运动
1949 新中国成立
中国向何处去……1956年底 社会主义社会
旧民主主义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