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责任感缺失的严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责任感缺失的严重

我们民族的尚武精神正在逐渐的缺失

首先,我要说,我所指的民族,主要是我们平常意义上的汉族,而不是整体的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我不是大汉族主义者,但是我们实际的上民族认同感多数时候仍是汉族,而不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在很多时候只是一个虚幻的名词。虽然汉族是在历史上由华夏民族逐渐的融合了其他的民族而不断发展成现在的汉族的。但是民族的根性,各个民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的。所以,我的民族认同感在大多数时,是以汉族为根本的。这并不是大汉族主义的表现,而是实事求是的大多数人确实存在的民族思想。我们的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多数时候是表现为对于外来压力或者侵略而自然产生的一种类似与爱国情结相同的民族认同感。

纵观中国历史,自春秋战国以来,经秦汉两代,中国的国力达到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峰,中国人的尚武精神也达到一个高峰,历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国达到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高峰,也在世界上达到了最高峰,尚武之气也至极点。而五代十国以后,宋代开始,这种尚武之气就逐渐的丧失,经元朝,明清时期,至动乱的民国,一直至今,中国的尚武精神,那种浸透到一个民族骨子里的精神,却已几乎丧失殆尽。今日之中国,若是需要重振昔日之汉唐雄风,必须要在骨子里重新拾回那丧失已久的尚武精神,尚武之气。何为尚武精神,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尚武精神不是崇尚暴力与血腥,不是近代以来类似于日本国的军国主义的无限扩张与不停的暴力的厮杀。我对此的理解是,尚武精神是一个民族深浸入骨子深处的一种豪迈与奔放,一种正直与坚韧,一种诚信、守诺,一种勇猛无畏、刚劲有力的侠气,一种路遇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上尚武精神的第一次的闪光。那个时代的百家争鸣,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百家争鸣,各种思潮兼容并存,孔子、老子、孙子、韩非子、墨子等等诸子百家,为了民族的前途命运,提出各种的思想,力求为社会发展和民族统一尽自己的力量。

那个时代,尚武之气浓厚,上层贵族有以平原君、春申君等为代表的四公子,游侠中有以荆轲为代表的四大刺客,门客中有以毛遂、侯亥等人为代表。无论是贵族还是游侠,无论是士大夫阶层还是平民阶层莫不已天下兴亡为己任,整个社会诚实守信,侠气成风。就连一贯大家认为的儒家的祖师爷孔子,也是随时佩着剑的,这时的剑并不完全是防身之用,估计孔老夫子也不会武功,剑在此代表的一代侠风,是一个时代崇尚勇武精神的化身。“士为知己者死”

,这句话就是来源于那个时代,也许现代会有人说是作秀,也许有人会说是那是一种无知的愚昧。但是在当时确实是人的一种豪放的洒脱,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一个道德准绳,是当时大多数人的处世准则。对于荆轲刺秦王这件事,无论后世如何评价此事,我对于这件事的看法是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整个社会的一种尚武精神,一种大无畏的豪迈。荆轲刺秦,本身无论是为了国家还是因私报恩,但是折射出一个时代侠气之风,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尚武精神已经深入到了整个社会。“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几千年来,多少文人为之呕歌,多少壮士为之精神所感召。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

当秦以法家思想的霸道通过商鞅变法,国力得到了增强,最终一统天下,“中华”这个称谓有了第一次笼统的概念。但是因为过度的暴力与法罚过重,仅仅二世江山再度易手。

西汉时期,中国达到了封建社会第一次的高峰时期。汉初的多年的修养生息,使得国力昌盛,汉武帝时期,达到了空前的强盛。北逐匈奴,南平南越,西通西域,中华国威威震四方,一个朝代的国号成为了一个民族的称谓。一个武字,代表了中国人对于和平的美好愿望。古人创造“武”字,初衷并不是崇尚暴力,武字的含义是“止戈为武”,类似于今天的以战争制止战争,战争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取得结果的一个手段。全民的尚武精神,因为对外战争的不断取胜,而得到了提升。汉代,文人学士莫不以投笔从戎为荣。汉武帝的“犯我强汉天威者,虽远必诛”,班超的“大丈夫当战死沙场”,马援的“马革裹尸”,今天听起来仍是那样的震慑有力,仍是那样的令人感慨万千。统治阶层的尚武精神,必然带动全民的尚武之风。整个汉代,以其自然而粗犷达到一个社会经济文化的顶峰,尚武之气功不可没。

也正是因为这种尚武之气的浓重,东汉之后的军阀割据而使得国家四分五裂。三国时期,在乱世之时,尚武之气进一步的在全民族的心理上得到了增强。文武双全的曹操,虽偏居黄河以北,但仍远征乌桓辽东,北击匈奴,一首《观沧海》是何等的霸气,是何等的壮观威武。也许是我个人偏爱三国的原因,我认为:义薄云天的关二爷,孔武有力的张三爷,足智多谋的诸葛孔明,宽厚仁爱的刘皇叔,这一切都是中华尚武精神的外在体现之一,我们民族现在正需要的是这几个人所集中体现出来的这种精神。

在经历了几百年的大乱,再次于隋朝时得到了大一统,短暂的隋朝虽二世而亡,却为后来的大唐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部流传千百年之久的《隋唐英雄传》反映了那个时

代的侠气之风,也反映了中国人千百年来在现实与无奈之中从书中去找寻的一种挥之不去的英雄主义情结。

从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到李隆基的开元盛世,中国的封建社会再一次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达到了中国古代国力最鼎盛时期。从当时的统治者到文人,从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到诗仙李白的侠客之风,莫不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尚武之风日益兴盛。这种尚武之风的盛行,也使得大唐以一种开放务实的态度而兼容并蓄的吸收各种外来文化,而又通过外国人把中国的大唐之风,中国的先进技术与思想带到世界上的许多角落,华夏文明传播世界。

国力的繁荣昌盛,也带来文学上的空前繁荣,唐诗的文学高度在后来的一千多年的任何时代都无法超越。诗仙李白并不是一个文弱书生,而是一个具有侠气的诗人。不管他的生活状况是富裕还是落魄潦到,但是他的文风里总是透着一股豪情,一股王者之风,一种大度。他时常是佩着剑的,在这里剑所表达的也并不是一种武力的象征,而是一种文化符号,一个尚武的象征。剑已升华成了一种中华文化的一种精髓,所代表的是一种霸气,一种自信,一种威武。谁说自古文人皆迂腐,我们从李白身上看到了古代文人的一种不屈不挠的豪放的霸气的性格。李白的这种豪气也只有在大唐盛世才能够得到体现。唐代的自统治阶层到普通百姓的尚武之风,在后期使得国家又一次处于了割据状态。经五代十国的分裂,宋朝重新统一了中国。但是宋太祖由于自己是军人出身,鉴于唐代后期的藩镇割据以及五代十国的分裂,又怕别人也效仿他来夺得皇权,故而通过“杯酒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