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稳配合比设计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报告
1.确定基层的设计要求:根据路面的使用要求和设计要求,确定基层
的强度等级和稳定性要求。
2.确定碎石的级配范围:根据基层的设计要求,确定合适的碎石级配
范围,以满足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3.确定水泥用量:根据基层的设计要求和碎石级配范围,通过试验确
定水泥的用量,以达到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4.确定水胶比:根据水泥用量和碎石级配范围,通过试验确定水胶比,以保证水泥的充分反应和碎石的骨料填充效果。
5.进行配合比试验:根据确定的水泥用量和水胶比,进行配合比试验,通过试验结果确定最终的配合比。
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试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重复进行试验,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和准确性。
2.注意试验条件的控制:控制试验环境和试验条件,确保试验结果符
合实际施工条件。
3.注意水泥的质量控制:水泥的质量对基层的稳定性和强度有重要影响,必须保证水泥的质量符合要求。
4.注意基层材料的加工和贮存:基层材料的加工和贮存条件对配合比
试验结果有影响,必须保证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和试验,可以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最佳配合比,提高基层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同时,配合比设计也为施工提供了指导,保证基层工程的质量和性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是路面工程中重要的环节,对保证路面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水稳配合比报告范文

水稳配合比报告范文一、引言水泥稳定碎石是一种常用的路基材料,经过混合而成的稳定层可以提高路面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水稳配合比是根据不同的技术要求和材料特性来确定水泥、碎石和水的比例,以达到最佳的工程效果。
本报告旨在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一种适合本地路基工程的优化水稳配合比。
二、实验方法1. 材料准备:选用粒径分别为5mm、10mm和20mm的碎石,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纯净水。
2.细度模数试验:采用湿筛法测定不同粒径的碎石的筛余系数,计算出细度模数。
3.水稳配合比试验:依照GB/T1447-2024《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方法标准》的要求,按照不同的水泥用量、水泥和碎石的比例,配制出一系列的试件。
4.试件制备:将试验配合比下的水泥和碎石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水搅拌,然后放入模具中压实成试件,共制备10个样品。
5.试件养护:将试件放入恒温恒湿室中养护7天,然后取出进行试验。
6.试件测试:对养护后的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测定每个试件的抗压强度。
三、实验结果1. 碎石细度模数:经过实验测定,5mm、10mm和20mm的碎石细度模数分别为2.76、5.82和10.932.抗压强度试验:根据实验结果,得到不同水稳配合比下的抗压强度如下表所示:水泥用量(kg/m3)水泥与碎石比例抗压强度(MPa)300 1:4 2.3350 1:5 3.1400 1:5.5 3.6450 1:6 4.2500 1:6.5 4.5四、数据分析1.经过细度模数试验,本实验选用的碎石的细度模数分别为2.76、5.82和10.93,表明碎石的粒径分布较为合理。
2. 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水泥用量和水泥与碎石比例的增加,水稳砂浆的抗压强度逐渐提高。
当水泥用量为500kg/m3,水泥与碎石比例为1:6.5时,水稳砂浆的抗压强度达到最高,为4.5MPa。
五、结论通过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选用的碎石的细度模数较为合理,适合用于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试验。
水稳配合比设计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一、配合比设计依据1.1设计依据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泥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二、原材料试验2.1 集料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指导意见》的规定,结合指挥部、监理组相关要求,我部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与试验,我部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与试验,本次设计全部采用恒固生产的安山岩质集料(规格为:1#料9.5mm~31.5mm,2#料4.75mm~9.5mm,3#料4.75mm以下)。
各种集料的室内试验的实测值及采用指标列于表2-1(水泥稳定碎石集料试验项目结果汇总表)中。
2.2水泥本次设计选用的水泥为南京宁峰建材有限公司产的P.C32.5缓凝水泥,其实测值及采用指标值列于表2-2(水泥稳定碎石水泥试验项目结果汇总表)中。
2.3粉煤灰采用溧水电厂生产的粉煤灰,粉煤灰试验数据见实验报告(附表)。
2.4级配根据各种集料的筛分的结果进行试配,提出满足要求的集料配比。
各种集料的原始筛分结果及合成级配的计算结果列于表2-3(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筛分及配比计算结果汇总表)中,合成级配曲线见图(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筛分级配范围及合成级配图)。
三、混合料试验3.1 标准击实试验按照表2-3中的集料配比进行了4组标准击实(水泥:粉煤灰:集料=3.5:1.0:100,4.0:1.0:100,4.5:1.0:100,5.0:1.0:100 ),并进行了EDTA滴定,其结果汇总于表3-1(水泥稳定碎石标准击实、强度试验结果汇总表)中。
3.2 强度试验根据相应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进行了7d无侧限抗压成型、抗压试验,其结果汇总于表3-1(水泥稳定碎石标准击实、强度试验结果汇总表)中。
水稳配合比设计报告

水稳配合比设计报告一、设计要求1.砼强度等级:C302.抗渗等级:S123.结构设计寿命:50年4.施工条件:环境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70%,空气浓度适宜。
5.力学性能:强度合适,抗渗性好。
6.配合比要求:合理配合比,保证砼性能,并控制砼成本。
二、原材料选用及性能1. 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28天抗压强度≥42.5MPa,初始凝结时间110min。
2. 粗骨料:选用规格为Φ20mm的碎石,坚硬,骨料表面不能有明显的污染物。
3. 中骨料:选用规格为Φ5mm的机制砂,细度模数为2.4-2.8,复合砂含量≤35%,粉质含量≤3%。
4. 细骨料:选用规格为Φ1.18mm的天然砂,砂率满足相应要求,含泥量≤1%。
5.水:选用无色透明的水,PH值在6-8之间,不含有机杂质。
6.外加剂:适量掺加高效减水剂和缓凝剂。
三、水稳配合比设计1.按砼抗渗等级选用低水灰比设计,初步确定水灰比为0.452.根据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对空气中水的含量进行修正,修正系数为0.953.计算砂率:粗骨料体积与总骨料体积之比为0.4,计算得到砂率为37%。
4.根据细骨料的砂率和水泥的含水率计算混凝土的含水量,修正系数为0.985.根据混凝土密实度要求确定用量系数,初步确定用量系数为1.0。
6.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水泥用量和粉煤灰用量,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渗性能。
7.确定配合比为:水泥:粗骨料:中骨料:细骨料:水=1:1.74:0.52:0.42:0.45四、配合比设计验证1.根据设计要求和配合比,制作试块进行强度检测。
2.制作试块时应控制好砂浆的均匀性和保证砼的填充性。
3.在适当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试块养护时间为28天。
4.检测试块的抗压强度,检验是否符合C30强度等级要求。
5.对养护后试块进行抗渗检测,检验是否符合S12抗渗等级要求。
五、结论根据水稳配合比设计,配制出符合C30强度等级和S12抗渗等级要求的混凝土。
通过试块的强度和抗渗性测试,证明配合比设计符合要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抗渗性能。
水稳基层配合比设计

水稳基层配合比设计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水稳基层是指河道、渠道等水利工程的基础层,是整个工程的承重层和稳定层。
水稳基层配合比设计是为了确保基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满足工程的使用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内容。
一、水稳基层的定义和作用水稳基层是由石灰土、水泥土和碎石等材料经过充分的搅拌和压实而成的基础层,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并保证工程的正常使用。
水稳基层的主要作用包括:1.承重作用:水稳基层是整个工程的承重层,能够抵抗上部结构的荷载,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分散荷载作用:水稳基层能够将上部结构的荷载均匀分散到基础层,减小对基础的集中荷载,避免基础沉陷和变形。
3.提高地基承载力:水稳基层的加固作用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增加土壤的抗剪强度,减小地基的沉降和变形。
二、水稳基层配合比设计的原则在水稳基层配合比设计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基础材料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基础材料,包括石灰土、水泥土和碎石等,在保证强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当地资源,减少运输成本。
2.材料比例的确定:根据工程要求和基础材料的特性,确定每种材料的比例,使得水稳基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不同材料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搅拌方式的选择:选择适合的搅拌方式,包括机械搅拌和人工搅拌。
机械搅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均匀度,但对设备要求较高;人工搅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工作效率较低。
4.压实方式的确定:确定合适的压实方式,包括机械压实和人工压实。
机械压实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压实度,但对设备要求较高;人工压实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工作效率较低。
5.施工工艺的控制:控制施工工艺,确保基层材料的充分搅拌和压实。
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搅拌时间、搅拌强度、压实方式、压实度等进行监控和调整,保证基层的质量和稳定性。
三、水稳基层配合比设计的具体步骤水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了解工程要求:对工程的使用要求和荷载要求进行了解,包括承载力、稳定性和强度要求等。
水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报告

水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报告一、引言水稳底基层是指铺设在地基上的一层水泥混凝土基层,用于提供均匀、坚实的基础支撑。
基层的配合比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本报告旨在对水稳底基层的配合比设计进行详细探讨,并提供一个合理的设计方案。
二、设计原则1.强度要求:水稳底基层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以承受上层荷载并均匀分布到地基上。
强度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一般要求基层的抗压强度不低于15MPa。
2.稳定性要求:水稳底基层需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以保证基层在荷载作用下不发生变形和破坏。
稳定性要求可以通过抗剪强度来衡量,一般要求基层的抗剪强度不低于1.2MPa。
3. 耐久性要求:水稳底基层需要具备良好的耐久性,以保证在长时间使用和各种环境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耐久性要求可以通过水泥用量和抗渗性能来考虑,一般要求水泥用量不低于300kg/m3,抗渗等级为P6或以上。
三、配合比设计1. 原材料选择:水稳底基层的主要原材料是水泥、砂子和石子。
水泥选择标号为P.O42.5的硅酸盐水泥,砂子选择细度模数为2.6的优质中砂,石子选择直径为5-10mm的碎石。
2. 水泥用量计算:根据要求的水泥用量不低于300kg/m3进行计算。
假设使用水泥用量为350kg/m33.水灰比计算:水灰比是指水泥用量与水的质量比。
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选择适当的水灰比,一般在0.4-0.5之间。
假设使用水灰比为0.454.砂石比计算:砂石比是指砂子与石子的质量比。
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选择适当的砂石比,一般在1.5-2.0之间。
假设使用砂石比为1.85.配合比计算:根据上述参数进行配合比计算。
水泥用量 = 350kg/m3水灰比=0.45砂石比=1.8砂子用量=(水泥用量/(1+水灰比))*(1-1/(1+砂石比))石子用量=(水泥用量/(1+水灰比))*(1/(1+砂石比))水用量=水泥用量/(1+水灰比)6.各组分的具体用量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调整,并进行试验确认。
水稳基层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报告

水稳基层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报告嘉绍北岸接线施工养护一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报告一、配合比设计依据1、《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 DB33/T836-2021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21 3、《公路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E51 -2021 4、《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175-2021 二、设计要求根据室内振动成型法试验结果,确定最佳含水量W0及最大干密度ρd,根据振动成型法制备试件,经过六天标准养护条件下浸水一天后,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的代表值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强度Rd≥4.0 Mpa ,基层为5.0Mpa~6.0Mpa,并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强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减少水泥用量,重视级配提高强度,减少因水泥用量过高而引起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收缩、变形产生的裂缝并确定施工延迟时间。
三、原材料检测指标要求及检测结果 1、水泥根据《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 DB33/T836-2021要求,采用嘉兴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级缓凝水泥,其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及试验室自检结果如下: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检测结果比表初凝终凝 3天抗折3天抗28天抗28天抗指标要面积时间时间安定性强度折强度折强度折强度求≥300 ≥180 ≥360 <5mm≥2.5Mpa ≥11Mpa ≥5.5Mpa ≥42.5Mpa 检测结果 397 304 373 0.5 5.8 23.3 7.846.92、集料采用德清安顺矿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各档原材料,1#碎石规格19-31.5mm。
2#碎石规格4.75-19mm,3#碎石规格2.36-4.75mm,4#石屑规格0-2.36 mm,各种原材料经过试验室检测,指标符合《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 DB33/T836-2021要求,其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及检测结果见下表:原材料检测结果指标及要求检测结果检测项目压碎值(%)表观相对密度针片状大于9.5mm(%)针片状4.75~9.5mm(%)<0.075颗粒含量(%) 1#碎石 / 2.64411.0 / 0.2 2#碎石 18.4 2.647 9.6 11.5 0.3 3#碎石 / 2.656 / / 1.2 4#碎石 /2.654 / / 11.7 设计要求≤25 ≥2.50 ≤15 ≤25 粗集料≤2.0,细集料≤15 3、水采用自来水。
水稳配合比设计分析报告

水稳配合比设计分析报告一、引言水稳配合比是指在水泥、砂、骨料和水等材料的比例下,根据水泥胶凝性能和骨料力学性能的要求,确定出最佳的配合比。
水稳配合比设计对于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强度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水稳配合比设计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二、水稳配合比设计流程水稳配合比设计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设计强度等级、选择水胶比、选择砂率、选择骨料级配、确定配合比。
在设计强度等级时,需要综合考虑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条件、使用环境和耐久性要求等因素。
水胶比的选择应满足混凝土工作性能要求和持久性要求,通常根据经验值进行初步确定,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调整。
砂率则由配合比中砂浆相的含量和级配等因素决定,一般采用砂率法或骨料径向压碎法进行选择。
在选择骨料级配时,应综合考虑混凝土强度要求、工作性能、抗渗性能、变形性能等因素,通常采用Fuller公式进行评估。
最后,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经过试验确认的配合比可作为水稳配合比设计的最终结果。
三、存在问题分析1.水胶比选择不合理。
水胶比是指混凝土中水的质量与水泥的质量之比。
水胶比过高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抗渗性能和耐久性下降。
水胶比过低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可塑性。
因此,水稳配合比设计中,必须合理选择水胶比。
2.砂率选择有待优化。
砂率是指砂浆相的含量与总骨料量之比。
砂率过高会导致混凝土的致密性降低,强度下降。
砂率过低会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变差,工作性能下降。
因此,在水稳配合比设计中,应合理选择砂率。
3.骨料级配不合理。
骨料级配是指骨料中各粒级的分布范围和比例。
不合理的骨料级配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下降,变形性能增加。
因此,在水稳配合比设计中,应合理选择骨料级配。
四、改进方案1.合理选择水胶比。
在设计水稳配合比时,应根据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综合考虑工作性能和可塑性等因素,选择合理的水胶比。
可以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水胶比,使混凝土既满足工作性能要求,又具备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
水稳配合比报告

水稳配合比报告水稳配合比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水泥、砂子、骨料和水等各组分的比例,它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稳配合比的定义、影响因素、实验测试方法以及合理配比的选取等内容。
首先,水稳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的含量与水泥、砂子、骨料等干湿质量的比值。
它是通过试验和实际经验确定的,旨在保证混凝土拥有足够的流动性、可塑性和强度。
水稳配合比的选择应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施工环境和材料性能等因素综合考虑。
水稳配合比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如果水稳配合比过小,混凝土的流动性不足,易于产生裂缝,同时容易导致浆体的分散不均匀,使混凝土的强度下降;如果水稳配合比过大,则浆体容易分离,混凝土易于产生收缩、渗漏等问题,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因此,水稳配合比的选择十分重要。
水稳配合比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是施工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
高温下水的蒸发速度较快,需要适当增加水的含量,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潮湿的环境中,水的蒸发速度较慢,可以适当减少水的含量;风速较大的情况下,水的挥发速度也会增加,需要注意控制水稳配合比。
其次是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使用要求,设计强度越高,水稳配合比应该越小;对于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工程,水稳配合比应该适当减小,以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和抗渗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水泥和骨料的品种、质量和粒径分布等因素。
水泥的类型和骨料的粒径分布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因此在选择水稳配合比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水稳配合比的实验测试方法有多种,包括塑性黏度法、承载力法、石英砂浆法等。
其中,塑性黏度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测量混凝土在一定时间内流动的距离和时间来判断混凝土的稠度。
承载力法则是通过测量混凝土在一定载荷下的流动性来确定水稳配合比。
石英砂浆法则是将混凝土与石英砂浆混合后,通过观察其表面细度来判断混凝土的稠度和流动性。
水稳配合比报告

水稳配合比报告水稳配合比是指在水泥混凝土施工中,水、水泥、砂、石料等各种材料的比例及配合方式。
水稳配合比的合理选择,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提高施工质量和工程寿命。
水稳配合比的确定主要由设计人员根据工程要求和试验数据进行选择。
一般情况下,水稳配合比中的水胶比、水泥用量、砂比、石料比等指标是决定混凝土性能的关键参数。
在水稳配合比中,水胶比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是水与胶体材料(水泥和粉煤灰等)的比值。
水胶比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和成本等因素,一般要求水胶比越小越好,但是过小的水胶比会导致混凝土的可塑性差,施工难度增大。
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可以选择适当的水胶比。
水稳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是指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的水泥质量。
水泥用量的选择要考虑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施工条件等因素,一般情况下,水泥用量越大,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越好,但是过大的水泥用量会增加成本。
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水泥用量。
砂比是指砂与石料的比值。
砂比的选择要考虑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等要求。
一般情况下,砂比越小,混凝土的工作性越好,但是砂比过小会导致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够,施工难度增大。
在实际施工中,要根据混凝土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砂比。
石料比是指石料与砂的比值。
石料比的选择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和施工条件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石料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高,但是石料比过大会导致混凝土的工作性差,施工难度增加。
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石料比。
在水稳配合比的确定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混凝土材料的性质和工艺特点进行合理调整。
通过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最佳的配合比,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提高施工质量和工程寿命。
水稳基层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报告

嘉绍北岸接线施工养护一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报告一、配合比设计依据1、《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DB33/T836-2011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E51 -20094、《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175-2007二、设计要求根据室内振动成型法试验结果,确定最佳含水量W0及最大干密度ρd,根据振动成型法制备试件,经过六天标准养护条件下浸水一天后,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的代表值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强度Rd≥4.0 Mpa ,基层为5.0Mpa~6.0Mpa,并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强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减少水泥用量,重视级配提高强度,减少因水泥用量过高而引起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收缩、变形产生的裂缝并确定施工延迟时间。
三、原材料检测指标要求及检测结果1、水泥根据《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DB33/T836-2011要求,采用嘉兴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级缓凝水泥,其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及试验室自检结果如下:2、集料采用德清安顺矿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各档原材料,1#碎石规格19-31.5mm。
2#碎石规格4.75-19mm,3#碎石规格2.36-4.75mm,4#石屑规格0-2.36 mm,各种原材料经过试验室检测,指标符合《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 DB33/T836-2011要求,其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及检测结果见下表:3、水采用自来水。
四、配合比设计1、级配设计根据《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DB33/T836-2011要求,基层、底基层级配设计要求见下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范围要求混合料级配设计采用骨架密实型,根据各档原材料筛分结果,对各档原材料进行比例掺配,使合成级配曲线符合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范围要求,曲线顺滑。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三篇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三篇篇一: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2、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3、JTJ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二、设计要求1、二级公路路面基层;2、水泥剂量5%;3、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3.0MPa,压实度≥98%。
三、原材料说明1、水泥:XX P.C 32.5复合硅酸盐水泥;2、碎石:XX料场;经筛分确定按大碎石∶小碎石∶石屑=40%∶25%∶35%;掺配后级配满足设计要求,压碎值指标为13.7%;3、水:日常生活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步骤1、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依据设计要求,水泥剂量为5%。
2、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将5%水泥剂量的混合料,按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T0804-1994)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其结果如下表(详细见后附表)5%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击实试验结果水泥剂量(%) 5最佳含水率ωopt(%) 4.7最大干密度ρd(g/cm3) 2.3783、测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计算各材料的用量按规定制做150mm×150mm试件9个,预定压实度K为98%,计算制备单个试件的标准质量m:m 0=ρdV(1+ωopt)K=2.378×2650.7×(1+4.7%)×98%=6467.6 g考虑到试件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损耗,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试件质量增加1%,即m 0'=m×(1+1%)=6467.6×(1+1%)=6532 g每个试件的干料总质量:m1=m'/(1+ωopt)=6532/(1+4.7%)=6239 g每个试件中水泥质量:m2=m1×α/(1+α)=6239×5%/(1+5%)=297 g每个试件中干土质量:m3=m1-m2=6239-297=5942 g每个试件中的加水量:mw =(m2+m3)×ωopt=(297+5942)×4.7%=293 g故配制单个5%水泥剂量的试件各材料的用量为:水泥:m2=297 g水:mw=293 g大碎石:G大=5942×40%=2377 g小碎石:G小=5942×25%=1486 g石屑:G屑=5942×35%=2080 g 2)制备试件按上述材料用量制做试件,进行标准养生。
4%水稳层配合比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原始记录
委托编号:SWPHB190001 检验编号:SWPHB190001
一.路面基层使用材料
水泥:军峰牌P·S·A32.5水泥,试验结果如下
二.集料:阳新产,实验结果如下:
A.筛分试验(方孔筛通过百分率)
B.集料掺配比例:碎石:5~31.5,掺量60%;
石屑:0~5,掺量40%
C.集料集配:按照CJJ1-2008中表7.5.2水泥稳定土类的颗粒范围及技术指标要求,采用两种集料掺配,按比例掺配后集料级配如下:
D.石料其他试验指标如下:
试验室温度21℃,湿度58%;
标准养生温湿度:20℃±2℃,湿度≥9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
试验配合比的无侧限七天保水抗炎强度结果如下:
推荐配合比:
水泥:集料剂量=4:96
最大干密度:2.31g/cm3
拌合混合料最佳含水量:6.2%
每m³用料比例= 1/14.3/9.6/1.64 (水泥∶碎石∶石屑∶水) 每m³用料用量(kg)= 87:1248:832:143 (水泥∶碎石∶石屑∶水)
注①.最大干密度采用标准重型击实法求得。
②.砂、石均为干燥状态下时用量。
水稳层配合比验证报告

水稳层配合比验证报告水稳层是指应用一定比例的水泥、水泥混凝土或其他合适的材料,与碎石、碎石砂料、碎石砂或自然砂料等进行混合,形成一种均匀、密实的层状结构,用以提高道路、机场跑道等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水稳层的设计和施工过程极为重要,因此需要进行配合比验证。
本报告是对水稳层配合比进行实验验证的结果总结。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水稳层配合比的可行性,包括水泥用量、碎石用量、碎石砂料用量、水泥稳定性等参数的确定,以及混合物的抗压强度、动水稳定性等性能的评估。
二、实验方法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水稳层材料的类型和比例。
2.配置实验所需的样品,包括碎石、碎石砂料、水泥和水。
3.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比拌和,确保混合物的成分均匀。
4.将拌和好的混合物倒入标准模具中,进行压实。
5.对压实后的样品进行养护,待其完全凝结后进行实验测试。
三、实验结果1.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的用量为10%,碎石的用量为70%,碎石砂料的用量为15%,水的用量为5%时,混合物拥有最佳的抗压强度和动水稳定性。
2.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水稳层的抗压强度达到了设计要求,满足公路运输的要求。
3.动水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一定水流冲刷后,水稳层的表面几乎没有松散和剥落,稳定性较好。
四、结论1.本次实验验证的水稳层配合比可行,保证了水稳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2.水泥、碎石、碎石砂料和水的比例为10:70:15:5时,混合物具有最佳的抗压强度和动水稳定性。
3.水稳层的抗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能够承载公路运输的荷载。
4.水稳层的动水稳定性较好,能够耐受一定水流冲刷,保持稳定性。
五、建议1.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配合比,以满足不同工程的要求。
2.在实施施工时,要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施工,确保水稳层的质量和性能。
3.配合比的确定不仅依赖于实验结果,还应结合实际工程情况和经验进行综合考虑。
1.《公路工程》(郭宗明著)2.《道路工程设计与实务》(周来荣著)以上是对水稳层配合比验证的实验报告总结,验证了水稳层配合比的可行性和优化配比的结果,为道路工程的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一、引言水泥稳定碎石是一种常用于路基和路面加固的材料,既具有碎石的强度和稳定性,又具有水泥的胶结作用。
本试验旨在设计一种合理的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冻性。
二、试验目的1.确定5%水泥稳定碎石的最佳配合比。
2.检测5%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和抗冻性。
三、试验设计1.试验材料:水泥、细碎石、粗碎石、水。
2.试验设备:电子天平、摩擦洛斯模具、压力机、抗压试样模具、冻融试验箱。
3.试验步骤:(1)按照设计配合比将细碎石和粗碎石混合均匀。
(2)按照不同比例将水泥掺入混合料中,分别制备试样。
(3)对制备的试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记录强度值。
(4)对抗压强度较高的试样进行冻融试验,观察试样的变形情况,并记录冻融循环次数。
四、试验结果与分析1.不同配合比的试样抗压强度及变形情况的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配合比,抗压强度(MPa),变形情况--------,-----------------,----------1:6,3.5,微裂纹1:7,4.2,裂缝1:8,4.8,裂缝1:9,5.2,微裂纹2.由上表可知,1:9配合比的试样抗压强度最高,且变形情况相对较好,没有明显的裂缝。
五、结论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5%水泥稳定碎石的最佳配合比为1:92.1:9配合比的试样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且变形情况良好。
3.通过冻融试验,发现1:9配合比的试样具有较强的抗冻性能。
六、建议根据本试验结果,建议在实际工程中采用1:9的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以提高路基和路面的力学性能和抗冻性。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三篇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三篇篇一: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1.概述近年来,我国的公路建设飞速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从无到有,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同时为了适应现在大交通量和重轴载的特点,筑路材料也不断地更新;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以水泥稳定材料(简称半刚性材料)修筑路面结构的基层和底基层,已得到普遍的认同和应用。
据统计我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基层和底基层采用了半刚性材料。
在半刚性材料中,水泥稳定混合料是一种经济实用的筑路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可用于各种类别道路的基层和底基层。
由于是以水泥为胶结材料,因此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板体性。
与其它半刚性材料相比,水泥稳定混合料具有早期强度高、强度增长快、抗冲刷性能好、原材料来源广泛等优点,非常适合现代重型交通要求。
2.配合比设计依据:2.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2.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2.3《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17671-19992.4《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XX2.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2.6《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2.7《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施工设计图》要求;3.设计资料:3.1该高速公路路面二合同段地处北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厚为18cm,7天无侧限(浸水)抗压强度要求值为4.0Mpa。
3.2水泥要求强度等级为32.5Mpa(初凝时间要求3h以上,终凝时间要求6h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宜;碎石集料压碎值小于30%;碎石集料中小于0.5mm颗粒材料的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碎石集料级配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要求;如表1适宜用水泥稳定颗粒组成范围表1结构层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液限塑性指数31.5 26.5 19 9.5 4.75 2.36 0.6 0.075 (%)基层100 90-100 72-89 47-67 29-49 17-35 8-22 0-7 <28 <9注: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
水稳配合比报告

水稳配合比报告一、简介水稳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的质量与水泥、砂、石头等固体材料的比例。
它是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和耐久性。
因此,编制水稳配合比报告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一步。
二、报告内容1. 砂石配合比分析砂石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砂石与水泥的比例。
水稳配合比报告需要对砂石配合比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合理的配比比例。
首先,分析原材料的特性和性能,包括砂石的颗粒形状、粒径分布、抗压强度等参数。
然后,根据混凝土强度要求和工程环境条件,确定砂石与水泥的最佳比例。
最后,通过试验验证配比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水泥用量计算水泥是混凝土中的胶结材料,直接决定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化时间。
水稳配合比报告需要对水泥用量进行精确计算。
根据设计要求和试验数据,确定所需强度等级和水泥的胶凝特性。
通过计算配比比例和体积,确定合适的水泥用量,并将其纳入报告中。
3. 水化反应的影响水化反应是指水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胶凝物质,并使混凝土固化和强化。
水稳配合比报告需要详细分析水化反应的影响。
通过研究水化过程中的水化产物形成机理和反应速度,了解水化反应对混凝土强度、硬度和耐久性的影响。
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4. 施工方法和控制措施水稳配合比报告还需要包括施工方法和控制措施。
通过对各个施工环节的要求和程序进行详细分析,确保施工过程中配合比能够得到严格控制和合理执行。
同时,报告还应提供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标准,以便进行质量监控和质量评估。
三、报告编制要点1. 数据准确性水稳配合比报告中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
对原材料的实验数据进行多次重复测试,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同时,将试验结果与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对比,确保数据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2. 结果分析水稳配合比报告需要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结论。
通过对结果的分析,确定最佳的水稳配合比方案,并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对配比方案的可行性和先进性进行评价,为工程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报告设计项目:省道xx段改建工程1标北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委托单位: xx交通运输局
报告日期:二〇一〇年六月十八日
xx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研究所
一、概述
受如xx交通运输局委托,xx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研究所承担了225省道xx段改建工程1标北段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工作。
集料为现场取样,分为1#(9.5~31.5mm)、2#(4.75~9.5mm)、3#(2.36~4.75mm)、4#(0~2.36mm)四档集料。
水泥为施工单位送样,为江苏磊达产P.O42.5缓凝水泥。
主要设计依据: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公路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225省道xx改建工程水稳碎石基层施工质量管理手册》
采用的主要试验仪器有:压力试验机、重型击实仪、脱模机、电子天平、烘箱、方孔筛等。
二、设计过程
1.各种矿料的筛分结果
表2-1 各种矿料的筛分试验结果表
2.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要求
表2-2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范围要求
3.级配设计
依据《XX改建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管理手册》的设计要求,水泥用量选择了3.5%、4.0%、4.5%三种,进行了重型击实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表2-3为设计级配,图1为级配曲线图。
表2-3 级配的矿料比例和合成级配
图1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曲线图
4.含水量、干密度试验
设计水泥剂量分别为 3.5%、4.0%、4.5%,采用重型击实成型法确定各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各水泥剂量下的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图3、图4所示,试验结果汇总如表2-4所示。
图2 水泥剂量3.5%含水量和干密度关系图3 水泥剂量4.0%含水量和干密度
图4 水泥剂量4.5%下的含水量和干密度的关系曲线图
表2-4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击实试验结果汇总表
6.强度试验
根据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静压法按压实度(98%)成型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
在标准条件下养护6天,浸水1天后取出,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
试验结果见表2-5。
表2-5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7天静压成型强度试验结果
根据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指导意见中关于静压法成型强度代表值应大于3.5MPa的技术要求,考虑到水泥稳定碎石的拌和以及现场摊铺施工控制精度有限,且
存在较大的变异性,参照以往的经验,综合考虑本次成型方法所得强度试验结果,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设计水泥剂量取为4.0%。
三、设计结论
225省道如东段改建工程1标北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的试验结果汇总如下:
表3-1 水泥稳定碎石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
综上所述,该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水泥用量较低、强度性能良好,可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指导。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振动成型法设计得到的水稳碎石混合料指标与现场施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振动成型法获得的混合料最大干密度一般为静压成型法的 1.02~1.04倍,根据本项目特点及相关经验,作为现场施工控制参数,建议采用设计结果1.03倍控制现场压实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