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生态与环境-

合集下载

生态学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学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系统分解作用
• 3、分解作用测定 • 网袋法: • 一般通过埋放装有残落物的网袋以观察土壤动物 的分解作用。 • 网袋具有不同孔径,允许不同大小的土壤动物出 入,从而可估计小型、中型和大型土壤动物对分 解的相对作用,并观察受异化、淋溶和碎裂三个 基本过程所导致的残落物失重量。
生态系统分解作用
P= R × C × 3.7 k
• P=浮游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R=相对光合速率; k=光强度随水深度而减弱的衰变系数;C=水中的 叶绿素含量。
生态系统初级生产
• • • • • • 4、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 收获量测定法 氧气测定法 CO2测定法 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叶绿素测定法
生态系统次级生产
食物链与营养级
• 2、食物网(food web) •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形成一个网状结构。
食物链与营养级
• 3、营养级(trophic levels)
• 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所有生物种的 总和。 • 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一般只有四、五级,很少 有超过六级的。
营养级(trophic levels)
• 分解作用过程包括碎裂、异化和淋溶。
生态系统分解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分解者
• 细菌、真菌和土壤动物。 • • 动物分四个类群: • ①小型土壤动物(microfauna):包括原生动物、线虫、 轮虫、最小的弹尾和螨; • ②中型土壤动物(mesofauna):包括弹尾、螨、线蚓、 双翅目幼虫和小型甲虫; • ③大型(macrofauna)土壤动物:包括千足虫、等足目 和端足目,蛞蝓、蜗牛; • ④巨型(megafauna)土壤动物:包括蚯蚓等。
• 能量锥体或金字塔(pyramid of energy)

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地球水循环
水和水循环对生态系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生物体的组分、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成分; 极大影响着各类营养物质在地球的分布,对补充 生态系统营养物质的不足起重要作用;(高贫低肥) 有防止环境温度发生剧烈波动的调节作用。

全球水问题: 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尤其与人类人口的集 中有关,由于人类已经强烈参与了水循环, 使自然界可以利用的资源减少,水的质量 下降。 南水北调
分类

信息传递的分类: 物理信息—光、声、电、磁、色 化学信息—动物与植物间:花与蜜蜂、 动物间:动物的性信息素、尿标记领地 植物间:植物化感作用 行为信息—植物异常表现、动物异常行动 营养信息—食物链中的营养级间能流和物质循环关系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p196-201(简略) 生物多样性维护 传粉、传播种子 生物防治 土壤作用 减缓干旱和洪涝灾害 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

有毒有害物质循环


有毒物质,按化学性质分两类。无机有毒物质主要 指重金属、氟化物、和氰化物;有机有毒物质主要 有酚类、有机氯药等。 如DDT是人工合成的有机氯杀虫剂,脂溶性,通过 食物链加以浓缩的过程,称为富集或生物放大。
5.2.4 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中各生命成分间存在着信息传递,在传 递中伴随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消耗。 物质流动—循环的 能量流动—单向的 信息传递—双向的—自动调节机制
5.3 生态平衡及调控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 表现为结构上、功能上、能量输入和输出上的稳 定,当受到外来干扰时,平衡将受到破坏,但只 要这种干扰没有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仍能通 过自我调节恢复原来状态。
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 :

生态与环境保护讲解ppt

生态与环境保护讲解ppt

生态保护的意义
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自然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而脆弱 的系统,人类活动很容易对其造 成破坏。生态保护可以保护和恢 复生态系统平衡,保障自然环境 和生物多样性。
保障人类生存与发 展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 的条件,如空气、水、食物等。 生态保护可以保障这些基本生存 条件的稳定供应,促进人类健康 和可持续发展。
保障公众利益
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充分了解项目或规 划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为公众 提供更加透明的信息,保障公众的利 益和权益。
环境影响评价的不足
信息不对称
由于专业知识限制或其他原因 ,一些相关方可能无法获得充 分的信息,导致评价结果不公
正或不准确。
技术难度较大
环境影响评价需要专业的技术和 人才支持,一些地方或单位可能 缺乏相应的能力和资源,导致评 价质量不高。
,1.4 循环经济
资源高效利用
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
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发展绿色产业,推动循环经济的实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THANKS
稳定性。
生产力下降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导致生态系 统生产力下降,影响人类和其
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水资源污染
01
02
03
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放, 导致河流、湖泊和海洋污 染。
农业污染
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导致 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污染 。
城市污水
城市污水未经处理排放, 导致水体污染和生态系统 破坏。
03
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社会参与
加强社会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 机会和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 和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推动

第五章-生态与环境

第五章-生态与环境

城市环境质量
概念: 是指城市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
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 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值对城市的一切可能引起环境 发生变化的人类社会行为,包括政策、法令在内的一 切活动,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第3节 城市环境
城市环境的概念与组成
城市环境的概念:
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 外部条件。
城市环境的组成:
由城市自然环境、城市人工环境、城市社会环 境、城市经济环境和城市美学环境等组成。
城市环境的特征
(1)界限相对明确 (2)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 (3)开放性并对外界具有依赖性 (4)影响和制约因素众多 (5)具有脆弱性
环境质 量评价
内容
环境回顾评价 环境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要点: 1、重视城市特点引致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特点 2、慎重确定规划环境影响的技术方案 3、对城市(发展)政策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集中体现, 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城市化,在给人类带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 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影响了自然生态环境。 例如: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空气污染、生物种
群减少、自然修复能力下降、固体废弃物的 增多……
第2节 城市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 一整体。其中,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城市环境容量
内容: 包括城市人口容量、自然环境容量、城市用地
容量、城市工业容量、交通容量、建筑容量、城市 水环境容量等。
城市环境容量分析
对城市环境容量的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Ⅰ 城市自然条件:地质、水文、气候、矿藏…… Ⅱ 城市现状条件: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给水排

《生态系统与环境》课件

《生态系统与环境》课件

城市扩张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土地被用于建设 住宅、商业和工业区,导致绿地减少 、生物栖息地丧失。
污染和污染物
水污染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城市污水 等污染源导致水体中的化学物质 、重金属超标,影响水生生物的
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
大气污染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污染 物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影响人类健 康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对未来的展望
01
生态系统的挑战与机遇
分析了当前生态系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
失、资源过度利用等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和可能性。
02 03
未来研究方向
探讨了未来生态系统与环境领域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包括生态系统的复 杂性和稳定性、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系统的服务和价值等 方面。
结论
本课程总结
生态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课程介绍了生态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 功能以及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强调了生态平衡在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方面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 响和破坏。
环境保护的措施
介绍了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包括生态恢复、污染控制、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以及 这些措施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
个人行动的重要性
强调了个人在保护环境方面的责任和行动的重要性,包括减少污染、节 约资源、绿色出行等方面,以及这些行动对全球环境改善的贡献。
THANKS
[ 感谢观看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维持平衡的能力,以应 对环境变化和外部干扰。这种稳定性是通过负反 馈机制、食物链和生态位等实现的。
CHAPTER 03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生物环境保护(判断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生物环境保护(判断题含答案解析)

生态系统及生物环境保护(判断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两部分,错误。

2.土壤微生物只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解析】土壤微生物可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固氮作用等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错误。

3.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能进行固氮作用,因而其是自养生物()【解析】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能进行固氮作用,但不能自己将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异养生物,错误。

4.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因而其不属于分解者()【解析】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正确。

5.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黑藻、蓝藻、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解析】黑藻属于真核生物,错误。

6.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但它们获取营养的方式有区别()【解析】消费者从活的生物体中获取营养物质,分解者从动植物遗体中获取营养物质,正确。

7.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方面紧密联系()【解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正确。

8.制作生态缸,要遵循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能够实现短期内的相对稳定()【解析】在有限的空间内。

依据生态系统的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种人工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短暂的,正确。

9.生态缸密封后,要能和外界进行能量交换,要置于阳光直射下()【解析】制作的生态缸应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错误。

10.人工生态缸只能够实现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功能()【解析】人工生态缸还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错误。

11.人工制作的生态缸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其稳定性越高()【解析】制作生态缸时,放置的动、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要适宜,并不是越多生态缸越稳定,错误。

1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主要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完成()【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主要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完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A正确。

第五章环境微生物生态学

第五章环境微生物生态学
生物的生长发育,土壤中 各种元素的循环与转化都 与微生物作用密切相关
水生植物对微生物的 影响
•水生植物组织为微生物提 供了附着场所; •根区内的有氧区为好养细 菌提供优越生存环境,而 区外则适宜兼氧、厌氧微 生物进行反硝化、有机物 降解反应; •湿地中的氨氮是可被植物 吸收,合成根系分泌物为 微生物提供氮源等营养; •植物种类影响微生物的数 量和种类
微生物与植物其他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竞争关系
蓝细菌与单细胞 藻类
微生物与植物 其他部分之间
的作用
互利共生
蕨类植物与 鱼腥藻
某些生物群体可以生长在植物的茎、叶、花、果实 表面,这些微生物成为附生生物,如蓝细菌、酵母菌等。
这些浮生生物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受气候的影响很大
微生物与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
微生物与人和动物之间存在着正和负的相互关系
微生物可以 作为某些动 物的食物
微生物对于 动物消化食 物和和获取 营养所起的
作用
微生物在动 物体外帮助
消化食物
微生物在动 物体内帮助 消化食物
病原微生物 与动物之间
的关系
微生物与人 体的相互作

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关系
皮肤表面的微生物与人体的关系 口腔中微生物与人体的关系 肠道中微生物与人体的关系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分子序列的分析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结果的检验
系统发育分析 步骤
系统发育分 析方法
•距离法 •最大简约法 •极大似然法 •多种方法联合
系统发育树构建后的评价标准分为以下3点:
•有效性 •稳定性 •一致性
在研究生物进化和系统发育的过程中,常用一种树状分支图来概括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 关系,这种表征物种或序列进化关系的树状分支图成为系统发育树,简称系统树或进化 树。

环境生态学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H2S ,SO2,SO42- 大气
食物链
食物链(food chain)和营养级(trophic level) 食物链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在 营养关系中形成的一环套一环似链条式的 关系,即物质和能量从植物开始,然后一 级一级地转移到大型食肉动物。食物链上 的每一个环节称为营养阶层或营养级,指 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 和。
2024/4/8
食物链的类型
➢ 捕食食物链(grazing food chain):又称捕食食 物链,以活的动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如草食动 物、各级食肉动物。
牧草→ 羊、牛→ 狼
以绿色植物为起点,是活的生物体。 ➢ 腐食食物链(detrital food chain):又称碎屑食
物链,从死亡的有机体或腐屑开始。
染物转移、积累的原理和规律。
2024/4/8
§4 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物质循环:生物 ← →环境 信息传递:包括营养信息、化学信息、
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等,构成信息网。
2024/4/8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能流和物流间的关系
(据周立志)
生态系 统的营 养结构 (物质 循环)
2024/4/8
澳大利亚进口屎克螂
因牛粪覆盖每年损毁牧场3600万亩 60年代,澳大利亚引入了 羚羊粪蜣(Onthophagus gazella)和 神农蜣螂(Catharsius molossus)等异地金龟, 对分解牛粪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2024/4/8
主要环境组分
辐射 大气 水体 土壤
2024/4/8
2024/4/8
§2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六大组成成分
无机物
有机化合物 非生物成分

第五章 生态系统类型及生态保护

第五章 生态系统类型及生态保护

(2)物种多样性


概念 生物类型及种类的多样性; 代表物种演化的进程,是进化机制的主要产物。 物种多样性 地球上的物种估计有500万种,也有估计为2500万 种或5000万种,已被描述的有170万种; 还有科学家指出:现存物种与已灭绝的物种之比达 1:10000。 中国的物种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 世界上90%的食物来源于20个物种,75%的粮食来源 于7个物种。
高。
图 生物多样性的宏观格局 a.安第斯山脉鸟类种数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图 生物多样性的宏观格局 b.美国亚利桑那山植物种类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2)分布格局成因
成因:多样性分布格局形成的驱动力 主要成因: 地质历史 地质历史越古老,越具有生物的多样性 环境异质性和资源多样性 生境如含有多种不同的资源比,就有较多的物种 共存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岛的面积越大,且离大陆越近,生物多样性越高

三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一)建设 我国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56年 截至2000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自然保 护区1276处,总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12.44%

(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1 科学合理规划 核心区:绝对保护区,是保护区内没有或很少经人 为干扰过后自然生态系统本底区,以保护种原和自然 本底为目标,区内严禁干扰活动 缓冲区:指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段,是试验性和生 产性的科研基地,也是对该保护区进行研究的重点 地区。 外围区:一个多用途地区,可开展一定范围的生产 活动,可有少量居民点和旅游设置。
(二)存在问题


1 对植物资源滥采和乱挖药材,使植物遭到严重破 坏,沙丘活化,珍贵药材急剧减少 2 过度猎捕和破坏本息地使动物濒危或来绝,如野 马,高鼻羚羊 3 不合理的农业开垦,对石油和大规模勘探和开采, 破坏了栖息地,给野生动植物造成威胁 4 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使依赖河水补给的大面积 天然林和人工林衰退,甚至枯死

生态与环境保护讲解

生态与环境保护讲解

如何推动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采取绿色发展理念
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 和环境各个方面,促进绿色产业、 绿色能源和绿色消费的发展。
加强环境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 格环境执法,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 的处罚力度。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 意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消费观念 和行为模式。
促进绿色发展理念传播
倡导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加强国际组织合作
通过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保护事业。
学习借鉴先进环保经验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积极引进国外成熟、适用的环保治理技术和设备,提升我国环 保水平。
借鉴优秀环保政策
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的环保政策,如排污权交易制度等,为我国 环保事业提供参考。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加强与其 他国家和地区的环保合作,共同应 对全球环境挑战。
发展绿色经济的案例
丹麦风能之都
丹麦的哥本哈根将可再生能源引入城市建设,以风能为主要能源,打造了全球闻名的“风 能之都”。
德国的太阳能产业
德国在太阳能利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太阳能产业已成为 德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环境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
环境保护是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因 为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人类的生 产和生活也需要依赖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可以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减少自 然灾害的发生,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
环境保护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生 态平衡,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
环保倡导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公众 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

生态与环境的概念与性质

生态与环境的概念与性质

生态与环境的概念与性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以下两个词汇:生态和环境。

尽管它们经常被用来描述我们周围的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它们仍然有着不同的概念和性质。

本文将探讨生态与环境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一、生态的概念与性质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生物与它们所处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生态学家通过观察、实验和建模的方式,研究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生态过程。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构成。

生态系统可以是一个小的单元,例如小溪或森林,也可以是一个大型的系统,例如全球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不仅包括生物体本身,还包括与之相互作用的环境要素,例如水、土壤、气候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学的关键概念。

生态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

二、环境的概念与性质环境是指一个物体或系统处于的外部条件、因素和影响之总和。

环境不仅涉及到自然环境,例如大气、水体和土壤,还包括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等人们所处的外部条件。

环境可以是一个个体周围的局部环境,也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地球。

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生物种群的健康、物种多样性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性质非常复杂多样。

例如,全球变暖、臭氧空洞、酸雨和水污染等,这些都是环境问题的例子。

这些问题往往跨越国界,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来解决。

此外,环境问题还涉及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问题,如土地退化、能源危机以及废物管理等。

对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与有效管理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生态与环境分别指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或系统的外部条件与因素。

生态学关注的是生物与它们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而环境学关注的是物体或系统所处的外部条件与因素之总和,以及这些因素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

生物教案:生态与环境保护

生物教案:生态与环境保护

生物教案:生态与环境保护一、引言生态与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它关乎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生态的基本概念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并提供一些实践方法以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概念与原理1. 生态的基本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关系的科学。

生态包括生物环境、生物个体与群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互相作用。

生态学强调了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2.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能源流动原理:生态学认为,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基础。

能量在生物群落中通过食物链的方式进行传递和转换,维持了生态系统中的平衡。

(2)物质循环原理:物质循环是指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流动和循环利用的过程。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形成食物链的起始物质。

(3)物种多样性原理:生态学强调维持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

物种多样性能够提供更多的生态系统功能,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力。

三、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 生态平衡与保护生态平衡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状态。

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就是努力维护和恢复生态平衡,保护各种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2. 水、空气与土壤的污染防治水、空气和土壤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污染对生物和人类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减少水、空气和土壤的污染,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这些资源。

3. 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是为了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同时也保护了后代能够继续享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

环境保护需要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层面共同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环境保护的实践方法1. 节约资源与循环利用节约资源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方法之一。

个人和社会可通过降低用水、用电、用能等方面的浪费,减少资源消耗。

生态与环境保护讲解

生态与环境保护讲解
在城市规划中增加绿地覆盖率,建设公园、广场、街道绿化带等,种植树木、花 草等植物,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自然保护区管理
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
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保护野生动植物 的栖息地和生命安全,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 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实践
制定自然保护区法规和规章制度,划定保护 区的范围和管理级别,禁止或限制人类活动 和开发利用,开展生态恢复和修复工作,加
可持续发展
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促进社会可持 续发展。
环保教育
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培养生态文 明人才。
05
环境友好型技术与政策
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环境友好型技术是指那些在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对环境压力较小,能够节约 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技术。根据应用领域,可分为污染防治、资源节约和生态保发电技术,建设太阳能电站,减少化 石能源的使用。
水能
开发水力发电,建设水电站,提高清洁能源的供 应能力。
风能
发展风力发电,建设风力发电站,提高可再生能 源的比重。
地热能
利用地热资源,建设地热发电站,提供可再生能 源的补充。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
推广生态旅游理念,建立生态旅游区,保护自然 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环境保护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保障 人民的健康和福利。
对未来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展望
加强环境法律法规建设
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加大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的处罚 力度。
推广绿色发展理念
加强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和推广, 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环保行动,减 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发展环保科技
加强环保科技的研究和开发,推广 环保技术和产品,提高环境治理的 效率和效果。

生态与环境保护讲解

生态与环境保护讲解

日期:contents •生态保护概述•环境污染现状及影响•环境保护措施与技术•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与公众意识•环境伦理与道德建设目录01生态保护概述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生物多样性及其重要性影响人类活动如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活动等,导致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物种灭绝和环境恶化。

应对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污染和资源消耗,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02环境污染现状及影响水污染来源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活动(如农药和化肥使用)、城市污水、石油泄漏以及固体废物污染。

空气污染来源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如剩余物燃烧)、家庭燃烧(如木材和煤炭)以及自然因素(如火山活动和森林火灾)。

土壤污染来源包括工业废弃物、农药和化肥使用、污水灌溉、采矿和石油开采。

主要环境污染类型及其来源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030201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环境污染会导致一些物种的消失,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态系统的崩溃过度的污染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从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03环境保护措施与技术减少污染源的措施与技术减少废气排放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减少工业废水排放植被恢复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防止水污染和过度开采,维护生态系统的水资源平衡。

水资源保护土壤修复04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和环境各个领域,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绿色发展加强环境监管提高公众意识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建立健全环境监管体系,严格环境执法,确保各项环保政策和标准的落实。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五、优化建筑规划设计
• 充分掌握基础资料
城市气候特征——季节分布和特点、太阳辐射、地热资源、城市风 流改变、当地人生活习惯、热舒适习俗
小气候保护因素——由于城市建筑排列、道路走向而形成的小气候 改变、城市热岛现象,城市用地环境控制评价等级
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 3、城市环境的容量与质量
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绿色建筑相关的建筑技术
绿色建筑规划
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主要内容
• 规划的意义与作用 • 绿色建筑规划的设计原则 • 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 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相关标准 • 案例
城市地形与地表特征——地形、地貌、植被、地表特征,挖掘自然 资源
城市空间现状——城市所处位置,城市环境指标,关系到建筑能耗
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五、优化建筑规划设计
• 建筑布局设计阶段
室内热环境、空气品质、光环境——最佳的通风换气效果 建筑选址、朝向、间距、绿化配置——优化建筑热环境 体形系数——降低建筑能耗
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一、规划的意义与作用
• 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发展需要,城市群出现 • 挑战和问题:城市群内土地资源、水资源合理
有效配置、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共享、风景名 胜区资源保护和利用、城际交通配置和城乡协 调发展 • 克服盲目开发和无序开发利用造成能源效率低 和环境破坏,区域规划编制、统筹考虑和安排 城市群对资源需求和利用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度 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外行走舒适和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 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m2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 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住区出入 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5、构建和谐的社区环境
创造健康、舒适、安全的生活居住环境; 保护建筑的地方多样性; 保护拥有历史风貌的城市景观环境; 对传统街区、绿色空间的保存和再利用;注重社区文化和历史; 重视旧建筑的更新、改造、利用,继承发展地方传统的施工技术 尊重公众参与设计; 提供城市公共交通,便利居住出行交通。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二、绿色建筑规划的设计原则
★关注:对全球、地区生态环境影响、对建筑室内外环境影响 ★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对生态环境影响(材料开采、 加工、运输、建造、使用维修、更新改造、拆除)
• 节约生态环境资源 •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 • 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 • 保障建筑微环境质量 • 构建和谐的社区环境
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一、规划的意义与作用
• 绿色建筑规划着眼于:
城市规划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施的严肃性
不能将眼光局限在单元建 筑内,而应扩大环境控制 的外延,从城市设计领域 着手实施环境控制和节能 战略
增强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历史文
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4.1.11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 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乔木量≥3株/100m²绿地面积。
4.1.12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到达 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主要内容
• 绿化的环境与节能效益 • 绿化设计原则 • 绿化配置的主要形式与技术方案
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收集雨水加以有效利用; 建筑物资材料选用可循环或有循环材料成分的产品; 使用耐久性材料和产品; 使用地方材料。
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
采用节约照明系统; 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优化能源系统,提高系统能量转换效率; 对设备系统能耗进行计量和控制; 使用再生能源,尽量利用外窗、中庭、天窗进行自然采光; 利用太阳能集热、供暖、供热水; 利用太阳能发电; 建筑开窗位置适当,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利用风力发电; 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实现采暖空调; 利用河水、湖水、浅层地下水进行采暖空调。
第一节 人与环境
• 1、自然与人类文明
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演变过程。 • 原始社会: • 农业文明时期: • 工业文明:
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 2、人口资源
资源:一般是指自然界存在的天然物质财富,或是指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物 质,地球上和宇宙间一切自然物质都可称为资源。包括矿藏、地热、土壤、 岩石、风雨和阳光。 • 土地资源 • 水资源 • 森林和湿地资源
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具体建筑如何实现?
绿色建筑不可能包含资源和环境所有问题; 因地制宜强调和侧重(地区资源条件、气候特征、文化传统、经济
技术水平); 排列优先顺序(设计中各阶段、各专业); 调整或排除较难实现的标准和项目; 着重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声、光、热环境,营造健康、舒适、高效
的室内外环境。
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三、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涉及面宽、涉及单位多、涉及渠道交错纵横
• 谋求社会环境支持 • 建筑规划设计中各子系统的任务分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1、谋求社会环境支持
劣势:建设直接成本高、建设周期长
需要支持
政府职能部门
建设单位
出台政策、法规 营造社会环境
建设投资与长期效益分析和测算
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2、建筑规划设计中各子系统的任务分解
节地节能的单体建筑设计; 优美舒适的绿化环境; 污水资源化; 安全的智能化管理; 垃圾减量与无害化处理; 洁净的空气; 噪声控制。
4.1.2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4.1.3绿化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 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4.1.4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人。 4.1.8住区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4.1.9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 4.1.10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1、《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4.1.1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 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m2,多层不高于28m2,中高层不高 于24m2,高层不高于15m2.
4.1.13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 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荫。场地透水指标符合以下规定:
透水率>0.5×(1-建筑覆盖率) 透水率:开发后基地透水面积÷基地总面积 4.1.14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如利用地下空间作公共活动场所、停车库或 储藏室等用途。
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1、节约生态环境资源
在全寿命周期内,对地球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减至最小;在规划设计 中,适度开发土地,节约建设用地;
在全寿命周期内,应具有适应性、可维护性; 减少建筑密度,少占土地,城区适当提高建筑容积率 选用节水用具,节约水资源;收集生产、生活废水,加以净化利用;
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 3、资源与环境
广义的资源: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生产阶级价值,以提高 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体形系数——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
体形系数每增加0.01
能耗指标增加2.5%
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绿色建筑的环境绿化
第五章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城市生态系统:城市居民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 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复合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