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杨万里,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
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
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
王庭、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综合性很强的语文园地,包含了字词句的训练、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等多个方面。
课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字词句,对于阅读理解和写作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训练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字词句,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字词句,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对于部分阅读和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引导和训练。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具。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逐段阅读,理解课文的大意。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一些重要字词句,并进行讲解和示范。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字词句来回答问题或进行写作。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知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课包含了本单元的主要生字词、重点句型和语法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生字词的认读、理解和运用已有一定的掌握。
但在语法点和句型的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型和语法点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本单元的生字词,重点句型和语法点的运用。
2.难点:语法点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例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法点的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生字词、重点句型和语法点的展示。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文章或故事,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本单元的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和理解。
然后,呈现重点句型和语法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运用生字词、重点句型和语法点。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例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语法点的运用。
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供相关的文章或故事,让学生阅读和理解,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转述》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口语交际转述活动分析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转述”。
“转述”是利用生活中的平常事,让学生转述别人的一件事、一段话,通过听与说双向互动训练,达到教学目标。
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需先明确转述的几点要求,这样学生才能把转述的内容说清楚。
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宜采用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主线,在正确、及时、有效地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兴趣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玩、想、听、说、演、评等多种交际形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使学生敢说、乐说、想说、抢着说,由胆小到主动,最后到大方热情,由三言两语到畅所欲言。
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说的快乐,说的享受。
教师应将生生、师生、群体互动融为一体,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促进学生的表达水平步步提升,达到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实现本节口语交际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能听清楚、看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2.在交际过程中有自信心,说话时态度大方,有礼貌。
教学重点1.了解转述的要求和主要内容,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2.在多情境中正确转述,态度大方,有礼貌。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小奖品。
学生:笔、小书签。
课时安排1课时一、故事导入,走进话题1.课件出示一个编写的因传错话而闹出笑话的故事:营长对值班军官说:明晚8点钟左右,哈雷彗星可能经过这一地区,这种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
命令所有士兵着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现象。
如果下雨的话,就在礼堂里集合,我将为他们放映一部有关彗星的影片。
值班军官对连长说:根据营长命令,明晚8点哈雷彗星将在操场上空出现。
如果下雨的话,就让士兵们穿着野战服前往礼堂,这个罕见的现象将在那里出现。
连长对排长说: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8点,非凡的哈雷彗星将身穿野战服在礼堂出现。
如果操场上下雨的话,营长将下达另一个命令,这种命令每隔76年才会出现一次。
排长对班长说:明晚8点,营长将带着哈雷彗星在礼堂出现,这是每隔76年才会有的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开篇,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活动,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词语积累、句子练习、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词语、句子、阅读和写作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部分学生对词语的运用、句子的表达和写作的技巧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生字,理解词语的含义,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新词的学习和理解;2.句子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3.写作技巧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2.生字卡片;3.学生作业;4.相关阅读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操练(15分钟)针对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让学生用词语造句,提高学生的句子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第一单元《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转述》[教学目标]1.能听清楚、看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2.在交际过程中有自信心,说话时态度大方、有礼貌。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教学重难点]1.能听清楚、看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2.在交际中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走进交际话题1.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轻松一下吧!游戏的名字叫“悄悄告诉他”,我请一组同学来参加,我只把话说给第一个同学听,然后一个接一个往后传。
注意:传话的时候只能说一次,而且不能让其他人听见。
(传话内容:十四个人吃十四个柿子)2.我把传话内容告诉第一个同学,然后依次往下传。
3.请出最后一个同学:请你大声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乐了吧,想知道我告诉他(指着第一个同学)的是什么吗?幸亏这是个游戏,不然可闹大笑话了。
看来我们待会儿可得认真听啊!4.揭题。
刚才的游戏中,把话转告给别人听,可以叫传话,也可以叫转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转述(板书:转述),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知道转述应该注意什么呢?(听清楚、说明白、有礼貌)二、学习文本内容(出示本次口语交际插图内容)根据课件出示的情境,分小组练习转述。
转述事情,一定要记住要点。
如果需要转述的内容没弄清楚,要想办法确认。
1.自由朗读课本中的两则情况,弄清楚转述的内容。
2.尝试练习。
(1)不要忙着举手。
想想刚才通知的内容是什么。
每个人先在心里说几遍。
记不住的,可以问问同桌。
(2)同桌互相说,纠正说错的地方。
(3)角色扮演,练习转述。
(4)生生表演,练习转述。
3.师生评议。
4.小结转述要求: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转述时要注意人称的转换;转述时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三、创设情境,练习转述1.情境预设:本周五下午3点,在阶梯教室召开“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报告会,请全体同学自带笔和笔记本准时参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意图+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杂、篱、徐”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篱、疏、杂”等14个字,会正确读写要求掌握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背诵诗词。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诗词,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词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了解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词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
2、通过朗读和品味语言,读懂《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
因而学习诗词要反复朗读,体会诗词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能更好地领悟诗词。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说多少。
)(2)出示“范成大简介”。
(课件出示)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绍兴进士。
晚年隐居石湖。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船录》等。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3、释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猜想一下作者会写些什么内容。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能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并摘抄下来。
2.运用一些写乡村和城市生活的词语。
3.读一读描写不同景物的句子,仿照图画写话。
4.朗读背诵并积累《卜算子·咏梅》。
教学重点1.回顾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引导体会课内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背诵、积累丰富的语言,感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1.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同学们品读感悟。
2.积累一些反映乡下和城市生活的词语。
3.读句子,看图写话。
1.充分利用摘抄来引导学生交流方法,丰富积累。
2.朗读辨析、分类识记,写看图小作文。
一、交流平台1.出示“语文园地”,检查学生的摘抄本,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大家还记得老师在每课的作业设计里都有一项是: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
现在,就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摘抄本,老师要看看你们谁把它“打扮”得最漂亮!(教师巡回检查,同桌也可以互相借阅)真不错!我在同学们的本子上发现了不少“宝藏”呢。
现在,我们就把有些“藏品”拿出来晒晒,同学们交流一下,分享一下心得。
2.教师出示“交流平台”的句子,学生朗读并各抒己见。
过渡: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①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乡下人家》)②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天窗》)讨论交流:生1:我从句①中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美,还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对乡下人家自由闲适的生活的向往。
生2:我从句②中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3.教师点评,拓展交流。
过渡:这些句子和一般的写景句子不一样,它们很有特点,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在文中起到很好的点缀,甚至是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类句子也是我们去摘抄和积累的对象,以后同学们要多多地收藏这些“宝藏”。
若同学们有兴趣,在所学的课文中还能找出这样的句子来,大家不妨再试一试。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
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
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二、教材分析本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
依次是:田园生活、大自然的启示、走遍千山万水、热爱生命、我们的动物朋友、战争与和平、故事长廊、奇妙的童话世界。
其中第三单元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轻叩诗歌大门》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本册要求认识250个字,会写250个字。
教学目标1.认字250个,会写25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
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
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
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材措施(一)识字、写字教学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
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
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 三月桃花水教案及课时作业(附答案)

绮丽:鲜艳美丽。
回旋:盘旋,转动。
应和:呼应,附和。
纤细:细微,细小。
(二)读懂文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4.【出示课件6】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教师范读。
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5.学生质疑。
(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决的,就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理解方式解决,因为这是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美。
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7】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
(两句话,是疑问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对应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语,为理解课文打基础。
同时,还可以学到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以问题方式来引导学生读懂文意,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明确,注意力集中。
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课文的大意也就明确了。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感知一些优美句子的特点,了解修辞3.教师引导:“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
)(二)学习第2-6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课件出示8】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纯朴的乡村》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田园生活”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4篇课文。
文章语言优美,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
《古诗词三首》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田园风光图;《乡下人家》描写了自然和谐、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天窗》描写了乡下屋顶上小小的天窗带给孩子们的美丽、神奇的想象;《三月桃花水》抒发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2.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策略1.朗读入意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先引导学生熟读诗词,再借助文字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
2.想象入情境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再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入情入境。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宿新市徐公店》▶课时目标1.认识“徐、篱、疏”3个生字,会写“宿、徐、篱、疏”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背诵、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理解诗题1.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2)师指名读;生齐读。
(3)师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走进乡村,去感受惬意、闲适的田园生活吧!2.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课件出示《古诗词三首》)(2)明确本节课目标:学习第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单元导读“淳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
一幅和谐的画卷。
”本单元是围绕“淳朴的乡村”这一主题共编排了四篇课文。
《古诗词三首》中的《宿新市徐公店》运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蝶图。
《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清平乐8226;村居》是一首词,这首词如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乡下人家》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天窗》一文是文学巨匠茅盾的名篇。
文章篇目短小,语言凝练,历来被称当作经典名作。
课文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30年代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时间虽已较远,但内容通俗,所包含的思想富有哲理,意义深刻。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
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意境清丽,而且文章结构精巧,前后文之间,有问有答,各个段落在错落中,又有句式的重复和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令人身心愉悦。
学习本单元,一是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二是学习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朴实而有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1 古诗词三首新市镇的暮春时节,花期刚过,叶未成阴,天真活泼的儿童田间捕蝶,更显春意盎然;初夏的江南,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茅檐下,翁媪慈祥,三个儿子或勤于劳作或淘气玩乐,全家老少勤俭淳朴……古诗词中的田园风光多么令人向往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会给我们以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吧!目标指引1.正确读写“宿、徐、篱、疏、杂、稀、蜻、蜓、檐、翁、锄、赖、剥”14个生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一、单元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本组共有四篇课文和一个“口语交际、习作”,一个“回顾、拓展”。
四篇课文中包括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以“我爱阅读”为专题,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着阅读。
课题分别为《窃读记》、《小苗与大树的讲话》、《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的“长生果”》。
2、地位和作用:本组教材以“我爱读书”为主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的围绕阅读。
本组教材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二是要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实际生活,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在本册的学习中产生阅读的兴趣,从而受益终生。
3、学情分析:进行本组教学,教师统筹安排,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学习的结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
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成长的需要,使学生都能爱上阅读。
4、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读书的方法。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激发对书的美好情感,培养阅读的习惯。
5、单元教学重难点分析:(1)、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的自学能力去理解课文,使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2)、引导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激发对书的美好情感,使其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6、教具学具:电子白板课件7、教法学法:教法:情景交融、引导朗读感悟学法:合作学习、朗读、讨论交流8、课型:新授9、备课时间:9、单元教学时间安排:《1 窃读记》 2课时《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课时《3 走遍天下书为侣》 2课时《4 我的“长生果”》 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一 4课时(含作文)回顾·拓展一 1课时共计 12课时9、突破重难点措施:(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建议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建议本单元的主题是“田园生活”。
通过阅读四篇课文,学生可以认识或重新发现田园生活的美好和情趣。
人文主题是单元研究的目标之一,也为单元的读写活动创造了特定的研究环境,让母语研究在认识世界的维度中凸显出积极意义。
本单元的课文包括XXX的《宿新市徐公店》、XXX的《田园四时杂兴(二十五)》、XXX的《清平乐·村居》、XXX的《乡下人家》、XXX的《天窗》和XXX的《三月桃花水》。
选编这些课文不仅是为了落实有关田园生活的人文教育,更重要的是为了训练学生如何“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统编版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做出了循序渐进的设计安排。
阅读训练要素包括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读句子,想象画面,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感情;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课文的主题和情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阅读分享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田园生活的美好和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是“表达自己喜欢的某个地方并传达感受”。
这与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相关联。
首先,所写内容和情感倾向应与课文相关,因为四篇课文中所描写的地方或事物基本上都是作者喜欢的。
其次,写作方式也应与课文相关,因为四篇课文中都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和想法的语句。
在这次写作任务中,我们也要“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快乐。
如何表达感受呢?一种方式是直接表达,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对具体地方的细致描写和自己在这个地方的活动来表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我的乐园”,要求学生能留意自己的日常生活,写一写自己在某个地方的快乐生活,并与他人分享其中的快乐。
本次习作编排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提示本次习作的内容。
教材以一句“这些地方都是我们的乐园”点明了本次习作的主题,然后用图示的方法,启发学生打开习作的思路。
教材提供的习作内容角度很丰富:有私人区域——满是玩具的房间,有公共区域——学校的班级图书角和篮球场;有大自然里的河边草地,也有自家的院子和爷爷的菜地。
从多个角度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
第二部分提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教材连用三个问句,启发学生思考习作表达的重点:乐园的样子、自己在乐园中最常进行的活动、自己在这个乐园中的感受。
其中,“这个乐园”的“这个”一词,提示了学生选择乐园要聚焦,要集中在一个地点展开回忆。
然后,教材用列表格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填在表格中,以便起草习作时,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表达清楚。
第三部分是习作后的交流。
教材鼓励学生将习作跟同学分享交流,要让他人感受到自己的快乐。
这个要求提示学生在习作时,可运用本单元课文用关键语句表达情感的方法,将自己的快乐融入习作,清楚地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1.回忆自己的生活乐园,借助表格提示,写清楚乐园的样子和在乐园中的活动,表达自己快乐的感受。
2.根据要求与同学交流习作,分享习作表达的快乐。
重点难点:回忆自己的生活乐园,借助表格提示,写清楚乐园的样子和在乐园中的活动,表达自己快乐的感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
(1)师引导: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乐园”吗?“乐园”就是快乐的地方,“我的乐园”就是带给我快乐的地方,那么,你的乐园在哪儿呢?(2)生自由交流。
(3)板书作文题目:我的乐园。
2.明确目标。
(1)师引导: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爱好不同,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地方也就不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徐、篱、疏”3个字,会写“宿、徐、篱、疏、蝶”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根据诗句理解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课件展示春天美景图片。
教师导入:同学们,课件中展示春景美不美?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美景?你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描写春景的诗句?预设:词语:万紫千红、诗情画意……诗句: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
(板书:宿新市徐公店)2.认读“宿、徐”。
(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3.解题。
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预设: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
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
“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宿新市徐公店: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4.读诗题。
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宿/新市/徐公店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读写“宿”字。
“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再齐读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
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
(出示朗读的节奏)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读诗歌。
3.讲诗歌,读诗歌。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什么?(篱: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阴:树荫。
描写景象: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一直伸向远方,树枝上新生出的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吗?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了什么?(描写景象: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蝴蝶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女生带着刚才的感受再来读这两句。
你们读了以后有什么感觉?(感觉非常有趣)4.思考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对乡村美景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5.集体朗诵,读出古诗的趣味。
6.谁愿意把整首诗背给大家听?(1)1分钟背诵记忆古诗。
(2)填空式背诵。
(3)全诗背诵,背诵比赛。
7.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四、关注细节,拓展延伸。
1.回想整首诗,小朋友在干什么?(捉蝴蝶)你愿意来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蝶的情景吗?大家仔细看,评一评谁是“最佳小演员”。
2.依次请几位学生表演“捉蝴蝶”。
(预设:分别表演“走”着追蝴蝶和“跑”着追蝴蝶。
)3.我们再来看诗句中写的是“急走追黄蝶”,表演时到底是应该“走”着追还是“跑”着追?(学生讨论)我们来看看古代汉语词典中“走”的意思。
(走:跑,疾行。
)4.现在,你觉得刚才哪位同学可以被评为“最佳小演员”呢?说说你的理由。
5.美读:诗中不仅有美丽宜人的景色,还有活泼可爱的儿童在追逐翩翩飞舞的黄蝴蝶,简直太有趣了,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
五、延伸故事,感悟诗境。
1.动动手,画一画。
读了这首诗,你觉得图上该画出哪些景物呢?(篱笆、小路、树、儿童、黄蝴蝶、油菜花。
)赶紧动手画一画这美丽的景色吧。
(提醒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画和课文中的插图作做比,辨别不同之处,适当进行修改。
)2.这是一首诗,是一幅画,也是一个小故事,请你回家先把诗背给父母听一听,再依照自己的画把诗歌编成故事说一说。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以题目导入:齐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2.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3.回顾学过的有关乡村的古诗有哪些。
(《村居》《所见》……)4.简介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谁来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了解?(2)介绍作者:播放课件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正音。
注意生字,要读得字正腔圆、准确流利、有板有眼。
指名认读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读通诗文。
(注重纠正字音)2.注意节奏。
(1)听范读。
(出示课文朗读)(2)自主练习朗读。
(朗读诗歌,要求准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3)指名试读,评议。
(4)教师示范指导。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再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乡村场景。
(读注释)2.交流感想。
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体验分享一下。
(农家忙)3.朗读节奏。
(出示朗读的节奏)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4.理解诗意。
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查阅自己不明白的词语,理解诗意。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译文: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果实肥硕;荞麦扬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天长了,篱笆前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读出你的喜爱与赞扬之情,并评价。
指名说。
(加强对诗意的理解)在美丽的田园里,果子快要成熟了,荞麦花雪白成片,油菜花金黄稀疏,蜻蜓蝴蝶飞舞,寄托着收获的希望,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呀!齐读本诗。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农村生活的恬静,他们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篇。
请看南宋翁卷的《乡村四月》。
(体会又忙又乐的心情)5.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再读古诗,感受自然之美。
2.全班齐诵,感受大家在田间忙碌劳作之美。
3.引导学生说说学习古诗的感受。
4.有感情地背诵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一、直接导入,明确诗题。
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3.解题: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
教师指着板书“清平乐(yuè)”,请再齐读一遍“清平乐”,读了这个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给人一种宁静、闲适的感觉。
)4.师简单介绍:“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
用它作词牌的词一般给人一种宁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5.那就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读《清平乐·村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富于感情。
2.学生自读:谁先来读给大家听?(教师正音)3.指导书写“锄豆”的“锄”。
4.指名学生朗读。
5.齐读全词,读的同时请注意观察,这首词与前面的两首诗有什么不同?(这首词的特点:有长短句,有词牌名,分上下两片。
)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哪个字、哪个词语、哪个句子不理解。
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共同讨论交流。
7.讨论交流。
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1)你们是怎么理解“翁媪”的?(“翁”是什么?请大家看这个字的上面,是一个“公”字,“翁”指老公公。
“媪”左边是一个“女”字,是指老婆婆、老奶奶。
所以“翁媪”就是指老翁、老妇。
)(2)“锄豆”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锄豆”这个词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需要联系上下文。
联系上下文,你们能猜出这个词语的意思吗?“锄豆”就是锄豆田里的杂草。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
1.我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特别想读一读。
教师入情入境地范读。
3.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老师朗读的方法。
教师简单介绍:请读这三个字,“小”“草”“媪”(课件闪烁),发现了什么?(这三个字最末有相同的韵母,都有“ao”。
)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
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
大家读读词的上片,感受一下。
(生练习读)看看词里面还有哪些字押韵?(“东”“笼”“蓬”)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
我们再一起读一读。
四、品读诗词,展开想象。
1.品读乡村美景。
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
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
谁来读词的一、二两句?你从这两句中体会到了什么?美丽的风景不仅要用眼睛去欣赏,还要学会用耳朵去聆听!(课件播放潺潺的溪流声)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其实“茅檐”透露的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能带给我们美的感觉呢?(老师简介: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结,“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
)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里去。
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
生一齐朗读。
想象画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画面:一所茅屋又低又小,紧靠着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草。
听见茅屋里有人操着柔媚的当地方言,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老翁、老妇?)2.品读人物画面。
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片。
这一家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预设: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亡赖”呢?(“亡赖”同“无赖”,实际上是说小儿顽皮、淘气。
)哪个字最能看出小儿可爱呢?(从“卧”字可以看出小儿可爱。
)想象“卧”是什么样的姿态?“卧剥莲蓬”的样子你能想象出来吗? (学生想象:小儿很专注,很认真,还会哼着歌,还可能仰着,高兴了就打个滚,摇头晃脑,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师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侧着就侧着,愿意趴着就趴着……他是多么快活、自由自在、幸福、惬意……难怪冰心奶奶说,“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通过你们的声音来表现出这种惬意吧。
想象画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画面:茅屋外,老夫妇的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
可爱调皮的小儿子最讨人喜欢,他正趴在溪边剥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师讲解:诗中的翁媪虽然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他们的童心未泯。
人们常说老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
同学们来仔细看图,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