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边的关系》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边的关系》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边的关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边的关系》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的性质。

这一章节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续学习三角形分类和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线段的长度等知识,对于图形的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边的关系,他们可能还缺乏直观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利用教具和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三角形边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边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的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边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三角形边的关系。

同时,我还会运用教具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角形边的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导入本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我会向学生介绍三角形边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的性质。

3.例题讲解:我会通过讲解一些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边的关系。

4.巩固练习: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三角形边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5.小结: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三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范本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材分析:《三角形边的关系》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四课内容,是小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新增添的内容,是在线段.角.顶点.三角形分类等三角形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的延伸.为今后学习三角形面积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条件.学生分析:从接触三角形以来,都是针对已成立的三角形进行学习和研究的,从未涉及到:〝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一陌生领域.在生活实际中缺乏鲜活实例和经验,固而学生在学习该段内容时,会有与生活实践相割裂的感觉.学生对较抽象的问题无法明白其含义.所以这段知识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相当的难度,学生不够自信,没有勇气参与,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不足,无法完全独立的进行探究活动.需要老师以学生体验过程为主,以感知探索的方法为重,给予指导.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发现并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分析数据,体验探索和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探索问题的方法和经验.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树立自己探索真理的勇气和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小棒若干.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最近几天咱们一直在围绕哪种图形进行学习? (生:三角形).师:什么是三角形?(生: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平面图行就是三角形.) 师: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是三角形的什么?(生:边.)2.解释课题今天咱们就来共同研究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奥秘.二.探究活动1.用4组不同长度的小棒围三角形,初步感受能否摆成三角形与小棒的长度有关.①师:刚才咱们说了〝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平面图行就是三角形〞,那么如果用小棒代替线段来围三角形,得用几根小棒?师:是不是只要给你3根小棒你就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师:怎么验证咱们说得对不对呢?(生:实际动手摆一摆.围一围.)师:那好,课前咱们都准备了几组长度不同的小棒,接下来咱们就来摆一摆.在动手之前咱们先来一起看一看〝活动要求〞.②课件出示〝活动要求〞.学生自读活动要求,师:清楚活动要求了吗?开始吧!.③学生动手摆一摆并完成活动记录表.④汇报活动结果.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是不是只要是3根小棒就一定能摆成三角形?(生:不一定.)师:在刚才的4组小棒中,那几组能摆成三角形?哪几组摆不成三角形?你觉得能否摆成三角形跟小棒的什么有关?(生:小棒的长度.)2.进一步探究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①课件分别演示4组小棒摆三角形的过程.②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出示第3组小棒(2,3,6).师:这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吗?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2厘米和3厘米的两个短小棒与6厘米的小棒重合并且没能首尾相接.)师:为什么这3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生:小棒太短了.)师:为什么太短了?(生:2厘米加3厘米都不到6厘米,有缺口,接不上.)师板书:2+3 6师:这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吗?(1,2,5 2,2,8)师:咱们来观察一下这几组小棒之间的关系,什么情况下的3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归纳: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③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等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师:既然你们觉得小棒太短了围不成三角形,那我现在把2厘米的小棒延长1厘米,这时就成了第4组小棒(3,3,6)的长度,你们刚才摆成三角形了吗?课件演示.师:出现了什么情况?(3厘米和3厘米的两个短小棒与6厘米的小棒刚好重合.) 板书:3+3=6师:那么3,5,8这3根小棒能摆成吗?5,6,_呢?师:那么怎样的3根小棒也摆不成三角形呢?归纳: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等于长小棒时也摆不成三角形.④小结师:咱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摆不成三角形的两种情况?生: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或等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⑤探究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师:现在咱们知道了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或等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那大家能不能大胆猜测一下,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生: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大于长小棒时能摆成三角形.师:是这样吗?咱们再来看看能摆成三角形的那两组小棒的长度,算一算是否验证了咱们的猜想.学生算一算验证猜测.师:那么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归纳: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大于长小棒时能摆成三角形.3.进一步探究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①师:这是咱们摆成三角形的那2组小棒.当我们用小棒摆成三角形后,小棒相当于三角形的什么?(生:三角形的边.)②师:请你算一算,比一比.学生同桌两人交流.个别学生汇报计算结果.③师:那么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④归纳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师:这就是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刚才咱们是从这两个三角形发现的这个结论.现在咱们利用课前画的任意三角形来算一算,看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都具备这样的规律.(学生计算验证)三.随堂练习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下面陈老师准备了一些习题,敢不敢试一试?1.淘气从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以走.从下图中你能看出那条路近吗?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说你的理由.《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2.完成〝练一练〞1-3四.布置作业练一练.4五.全课小结小学四年级数学《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范本二教学目标: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重难点: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具准备:直尺.小棒教学过程:课前可以请学生准备四组小棒,课上组织学生摆一摆,让学生边操作边把有关的数据记录在表内.当学生完成操作活动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讨论能围成三角形的两组小棒的数据,并在填出〝〞〝〞或〝=〞.一.数学活动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2.三角形形路线,从邮局到杏云村,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3.是不是任意两条边的程度的和一定比第三条边大呢?画一画,算一算.把计算结果填写在第33页的表上.二.运用知识模型1.第1题:下面各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2.第2题:组织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填入表中.3.第3题:摆一摆,填一填.4.第4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可能是多长?有多个答案,第三边只要大于3厘米小于_厘米即可.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得到答案.三.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板书设计: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小学四年级数学《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范本三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材分析:《三角形边的关系》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四课内容,是小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新增添的内容,是在线段.角.顶点.三角形分类等三角形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的延伸.为今后学习三角形面积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条件.学生分析:从接触三角形以来,都是针对已成立的三角形进行学习和研究的,从未涉及到:〝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一陌生领域.在生活实际中缺乏鲜活实例和经验,固而学生在学习该段内容时,会有与生活实践相割裂的感觉.学生对较抽象的问题无法明白其含义.所以这段知识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相当的难度,学生不够自信,没有勇气参与,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不足,无法完全独立的进行探究活动.需要老师以学生体验过程为主,以感知探索的方法为重,给予指导.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发现并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分析数据,体验探索和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探索问题的方法和经验.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树立自己探索真理的勇气和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小棒若干.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最近几天咱们一直在围绕哪种图形进行学习? (生:三角形).师:什么是三角形?(生: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平面图行就是三角形.) 师: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是三角形的什么?(生:边.)2.解释课题今天咱们就来共同研究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奥秘.二.探究活动1.用4组不同长度的小棒围三角形,初步感受能否摆成三角形与小棒的长度有关.①师:刚才咱们说了〝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平面图行就是三角形〞,那么如果用小棒代替线段来围三角形,得用几根小棒?师:是不是只要给你3根小棒你就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师:怎么验证咱们说得对不对呢?(生:实际动手摆一摆.围一围.)师:那好,课前咱们都准备了几组长度不同的小棒,接下来咱们就来摆一摆.在动手之前咱们先来一起看一看〝活动要求〞.②课件出示〝活动要求〞.学生自读活动要求,师:清楚活动要求了吗?开始吧!.③学生动手摆一摆并完成活动记录表.④汇报活动结果.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是不是只要是3根小棒就一定能摆成三角形?(生:不一定.)师:在刚才的4组小棒中,那几组能摆成三角形?哪几组摆不成三角形?你觉得能否摆成三角形跟小棒的什么有关?(生:小棒的长度.)2.进一步探究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①课件分别演示4组小棒摆三角形的过程.②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出示第3组小棒(2,3,6).师:这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吗?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2厘米和3厘米的两个短小棒与6厘米的小棒重合并且没能首尾相接.)师:为什么这3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生:小棒太短了.)师:为什么太短了?(生:2厘米加3厘米都不到6厘米,有缺口,接不上.)师板书:2+3 6师:这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吗?(1,2,5 2,2,8)师:咱们来观察一下这几组小棒之间的关系,什么情况下的3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归纳: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③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等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师:既然你们觉得小棒太短了围不成三角形,那我现在把2厘米的小棒延长1厘米,这时就成了第4组小棒(3,3,6)的长度,你们刚才摆成三角形了吗?课件演示.师:出现了什么情况?(3厘米和3厘米的两个短小棒与6厘米的小棒刚好重合.) 板书:3+3=6师:那么3,5,8这3根小棒能摆成吗?5,6,_呢?师:那么怎样的3根小棒也摆不成三角形呢?归纳: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等于长小棒时也摆不成三角形.④小结师:咱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摆不成三角形的两种情况?生: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或等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⑤探究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师:现在咱们知道了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或等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那大家能不能大胆猜测一下,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生: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大于长小棒时能摆成三角形.师:是这样吗?咱们再来看看能摆成三角形的那两组小棒的长度,算一算是否验证了咱们的猜想.学生算一算验证猜测.师:那么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归纳: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大于长小棒时能摆成三角形.3.进一步探究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①师:这是咱们摆成三角形的那2组小棒.当我们用小棒摆成三角形后,小棒相当于三角形的什么?(生:三角形的边.)②师:请你算一算,比一比.学生同桌两人交流.个别学生汇报计算结果.③师:那么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④归纳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师:这就是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刚才咱们是从这两个三角形发现的这个结论.现在咱们利用课前画的任意三角形来算一算,看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都具备这样的规律.(学生计算验证)三.随堂练习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下面陈老师准备了一些习题,敢不敢试一试?1.淘气从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以走.从下图中你能看出那条路近吗?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说你的理由.《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2.完成〝练一练〞1-3四.布置作业练一练.4五.全课小结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重要地位.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小学四年级数学备课教案一堂好的数学课,当然应当生动.有趣,课堂活跃,吸引学生的参与也是重要的.但这仅仅关于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合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一起看看。

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教案

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教案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案例一、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教学设计的研究背景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教学活动要求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以自己的看法及课本现有的知识来直接教给学生,学习者必须通过自己主动的、互动的方式学习新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自主的、能动的、富于创造性的。

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根据自己先前的经验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这样,传统的老师“说”、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就不复存在。

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不能充当数学知识施舍者的角色。

教师不该是至高无上的权威。

事实上,学生的数学素质是通过数学活动而得到,即学生自己通过研究、比较、建构,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所以,应多设计一些数学活动课,让学生真正动起来,非常有必要。

实践证明,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不但需要观察,更需要实验。

事实上,孩子并不喜欢老师给他们一些结论,他们更喜欢通过实验、操作等手段进行学习。

因此我将这节课设计为活动课,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数学,欣赏数学。

通过学生参与猜一猜、摆一摆等实验活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本课内容是根据《标准》要求,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

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又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本课内容是学生已经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等学习方法体验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对三角形的三边特点进行研究的。

学生之前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技能,初步具备了观察分析、总结概括的能力。

但是由于受到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等诸方面的影响,加上三角形边的特点与正方形和长方形等四边形的特点还有一定的差异性的,更不容易直接观察出来。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能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验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能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三角形?它们有什么特点?2. 探究新知- 活动1:学生分组操作,用三根小棒尝试组成三角形,观察并记录成功和失败的情况。

- 活动2:学生交流操作结果,总结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 活动3: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3. 巩固练习- 练习1:判断下列三根小棒能否组成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 练习2: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B=10cm,BC=15cm,AC=20cm,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

4.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5. 课后作业(布置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完成教材P23页的第1-3题。

- 选做题:探究四边形四边的关系。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验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都能得到发展。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环节中的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

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关键步骤,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探究新知活动1:学生分组操作,用三根小棒尝试组成三角形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三角形三边关系。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说课稿)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说课稿)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程背景在四年级下册数学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和性质。

而其中,探究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是这一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次课程将围绕三角形边的关系展开,通过探索和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边的性质,以便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

二、课程目标1.理解三角形边的定义;2.探究三角形中各边之间的关系;3.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在课堂开始时,可以通过下面的问题来导入本次课程:•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边是如何定义的?•三角形有哪些分类方法?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学生们可以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探究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作为本次课程的重点,我们将通过探究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1)三角形边的定义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定义,即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然后,请学生拿出尺子,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尺子测量并记录下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通过测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三角形的边是如何定义的。

(2)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根据上述测量结果,观察并比较三角形的三个边长。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提出以下问题:•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相等?•三角形的两条边是否相等?•三角形的两条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边?让学生分别进行实验和探究,通过手工制作模型等方式,来验证或证明上述问题的正确性。

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动手实践,探索并发现各种现象和问题。

探究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多少?•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大小相等吗?•三角形的边长对三角形的种类有影响吗?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三角形的各种性质和规律。

(3)三角形的分类方法让学生根据上述探究结果,发现三角形的一些分类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将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般三角形等不同种类。

《三角形边的关系》说课稿

《三角形边的关系》说课稿

《三角形边的关系》说课稿《三角形边的关系》说课稿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角形边的关系》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角形边的关系》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角形边的关系》,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法教法、教学程序等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我来说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分析。

《三角形边的关系》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的教学内容,它包括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练习。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有3条边、3个顶点、3个角,三角形还具有稳定性等知识,为今天探究三角形新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做好了知识迁移基础。

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将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知识经验。

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

基于四年级学生刚刚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探究过程,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强烈的探究愿望。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过程,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会判定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

2、结合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等探索活动,提高学生观察、操作、独立思考,推理、概括的能力。

3、经历实验中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的的科学精神,获得探索、发现的成功体验。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的难点是: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指的是“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而学生往往会以偏概全。

北师大四年级《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学设计

北师大四年级《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学设计

北师大四年级《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材第27、28页)教学目标:1.结合直观操作活动,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3.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团结协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小棒、直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视频。

学生的争论:腿长的孩子“吹牛”自己一步能迈出2米,一条腿长1m,两条腿加起来就有2m,受到同学们的质疑。

2.课件出示静止图,该生的两腿和两腿间的距离形成了一个三角形。

孩子们借助以往的知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可知该同学迈一步不可能是两米。

抽象出三角形ABC,我们可知线段AC的长小于AB+BC的和,那究竟这一现象是必然还是偶然呢?在所有三角形中是否都存在这样的性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三角形边的关系”。

(揭示课题)【设计意图:联系生活情境来创设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运用数学知识能较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二、自主探究拿出3cm、5cm、7cm小棒,每一根小棒代表一条线段,请学生上台摆一摆,看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提醒:相邻线段的端点要相连、封闭)刚刚这位同学很快就围好了,思考:是不是只要有三条线段,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一)活动一1.将7cm的小棒替换成10cm。

3cm、5cm、10cm还能围成吗?(通过观察和想象,做初步判断。

)预设生:不能围。

刚刚是我们想的,那现实和我们想象一致吗?我们还可以动手来围一围。

2.出示活动要求:请拿出学具袋内的材料(一根3cm小棒、一根5cm小棒、一把直尺),组内合作摆一摆,验证猜想。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三角形边的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三角形边的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三角形边的关系-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特性,认识三角形边的关系,能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类和判断。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内角和为180°。

2. 三角形边的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等边三角形。

3. 三角形边的判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边的分类和判断。

2. 教学难点:三角形边的判断方法,特别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实物,如:自行车的三角架、房屋的屋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实物的共同特点。

(2)教师提问:这些实物都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学生回答:三角形。

(3)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定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探究三角形的特性①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

② 学生举例说明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的支架等。

③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并解释其原因。

(2)探究三角形边的分类①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边的长度,发现三角形边的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等边三角形。

② 学生举例说明各类三角形边的特点,如: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相等。

(3)探究三角形边的判断①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发现三角形边的判断方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② 学生举例说明三角形边的判断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拼图时,如何判断三条边能否组成三角形。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 数学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 数学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三角形边的关系1教学目标1.通过摆一摆、比一比、算一算等活动,经历猜测、探究、发现、验证等过程,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会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

2.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2学情分析对于三角形,学生并不陌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和三个角,以及三角形稳定性的知识,这些都是学生进一步进行学习的基础。

学生乐于动手,喜欢实践,并在前几年的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实践方法和思考方式,同时比较善于发现和总结,这也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重点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4难点能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复习引入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请同学们仔细看,下面哪个图形是三角形师:大家同意这个意见吗?为什么它们不是三角形师:看来,只有像这一个,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才是三角形。

活动2【活动】动手操作,收集数据1提出问题,展开活动:师:如果给你三根小棒,你能围出一个三角形吗?师:同学们,争论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怎么样就行了?两个字“动手”。

师:请大家用学具袋中的六根小棒,任意选出其中三根,尝试围成三角形,把小棒的长度写在数据记录单上。

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数据多?开始!2、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学生操作后,老师选择一个小组的表格进行展示。

)活动3【讲授】分析数据,揭示规律1、运用数据,启发思考师:好,现在已经有很多同学完成了,请大家把小棒迅速放在桌子的最前面。

好,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的记录?(教师板书数据)(出现问题,让学生上来摆一摆)师: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得到了很多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大家有什么想法?或者想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为什么围不成?为什么围得成?)为什么围不成?请大家先独立思考,想好以后,同座互相说一说,交流一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角形三边关系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角形三边关系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角形三边关系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套三角板、剪刀、直尺等操作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图片,提出问题: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总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3)教师总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包括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 验证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学生分组操作,用三角板、剪刀、直尺等工具验证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学生汇报操作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如:用三根木棍能否拼成一个三角形?为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问题。

(3)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其应用。

6. 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

(2)思考: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验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边的关系》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现并掌握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能判断三角形能否构成,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基础数学知识,对于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三角形边的关系,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并掌握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让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边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能判断三角形能否构成。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边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操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现并掌握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形模型、直尺、量角器等教具。

2.准备相关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自己发现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每组选取一些三角形,用直尺测量三角形的三边长度,然后判断这些三角形能否构成。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三角形边的问题,如:三角形的两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能否构成?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三角形边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如:给定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如何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6.小结(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章第二节《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我们将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三角形边长的特性,探索三角形的边长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2. 能够运用三角形边的关系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3. 培养观察、操作和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三角形边长的特性,探索三角形的边长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三角形边长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三角板,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任意的三角形,然后提问学生们:“你们能告诉我这个三角形有几条边吗?它们分别是多长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边的关系。

2. 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我会给学生们发放三角板,让他们通过测量和记录三角形的边长,观察和探索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

我会引导学生发现,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 讲解和练习: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解释它们的边长之间的关系。

然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计算和绘图,巩固他们对三角形边长关系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三角形边的关系:1.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 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并说明原因。

答案:(1) 是直角三角形,因为 3^2 + 4^2 = 5^2(2) 不是直角三角形,因为 6^2 + 8^2 不等于 10^22. 题目: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并记录一个任意三角形的边长,并判断它是哪种类型的三角形。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三角形边长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年级:四年级下册学科:数学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1. 探索并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2.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1.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并能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1. 教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彩笔等。

2. 学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三角形的特征。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三角形特征,如三条边、三个角等。

二、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出不同大小的三角形,并用彩笔标注出三角形的边和角。

2. 学生观察自己所画的三角形,并思考:三角形的边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思考。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验证三角形边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并计算任意两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三角形边的关系。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规律,并解释为什么这个规律成立。

四、运用三角形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如桥梁、自行车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为什么采用三角形结构?2. 学生运用三角形边的关系解释这些物品采用三角形结构的原因。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三角形边的关系在这些应用中的作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出三角形边的关系及其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 教学目标1. 了解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及特性;2. 掌握三角形中边与边、边与角的关系;3. 发现并探究三角形边的关系。

二. 教学内容1. 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3. 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4. 三角形边的关系:相等关系和大小关系等。

三. 教学方法1. 演示法;2. 实验探究法;3. 讨论法。

四. 教学步骤1. 导入(1)通过给学生展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定义;(2)向学生提问:“等边三角形的特性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三边相等”;(3)继续询问:“等腰三角形的特性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两边相等”;(4)最后问:“直角三角形的特性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有一个角是直角”。

2. 引入课题(1)向学生展示一个有关三角形边的图片,让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有直观感受;(2)让学生观察、找规律,并探究其中的关系。

3. 学习与探究(1)让学生就图中三角形,通过测量边长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关系;(2)让学生归纳总结三角形边的关系:如果两条边等长,则对应的相等角度也相等;如果一条边较长,则其对应角度也较大;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是斜边,则另外两边的平方和等于这条边的平方。

4. 总结与归纳(1)向学生展示“三角形边的关系图”,让学生认真观察;(2)通过举例,让学生运用归纳总结出三角形中边与边、边与角的关系;(3)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这些关系的应用场景,并反思它们的意义。

5. 练习与巩固(1)向学生展示一些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的特性;(2)让学生完成相关的书面练习,巩固所学知识;(3)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度计算练习,加深对于三角形边的关系的理解。

6. 作业与拓展(1)布置作业:让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的三角形,观察它的边和角的关系,并且尝试解决有关问题;(2)拓展:通过提供一些有趣的三角形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知道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

(2)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能运用三角形边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三角形边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回顾三角形的特性。

(2)提出问题: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呢?引发学生思考。

2. 探索与发现(1)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际操作,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2)观察并讨论:三角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 应用与实践(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边的关系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总结与拓展(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角形边的关系。

(2)提出问题:除了三角形边的关系,还有其他数学问题可以运用这个原理吗?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 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思考三角形边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板书设计1. 三角形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特性,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

2.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数学学习,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探索三角形的特性,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张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图形吗?它有几条边?几个角?它叫什么名字?2. 探索三角形的特性(1)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如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等。

(2)探索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三角形的三条边进行组合,观察并思考:任意两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学生通过操作和思考,发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性。

(3)探索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三角形的三条边进行组合,观察并思考:任意两边的差是否小于第三边?学生通过操作和思考,发现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的特性。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三角形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符合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的特性。

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角形的特性,并强调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

五、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与三角形特性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四下:三角形边的关系 2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下:三角形边的关系 2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下:三角形边的关系 2 教案教学目的:知识目的:先生应用信息技术经过摆一摆等操作活动探求并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恣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才干目的:借助人机交互提高先生的入手操作、观察、剖析、归结的才干,培育先生自主探求、协作交流的才干。

情感目的:鼓舞先生探求发现,培育先生小效果大研讨的肉体,在数学中很注重结论的严谨性,培育先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先生经过操作多媒体课件在探求中发现、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先生经过观察、剖析多媒体课件创设的生活情形,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处置其中的数学效果。

教学进程:〔一〕联络生活,热情导入1.热情导入上课伊始,教员引导先生欣赏一组照片,引导先生发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运用。

2.教员旁白:由于三角形仰仗自己的三条边组合出美丽的图案,激起了人类发明的愿望〔鼠标点击出现美丽二字〕;三角形又仰仗自己稳固的特性让大桥横跨于茫茫的大海之上〔鼠标点击出现稳固二字〕;即使只要一个三角形,它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也十分特殊〔鼠标点击出现特殊二字〕。

以致于人们常用金三角来描画关系特殊的人或事物。

仅3张照片概括表达三角形在生活中的运用。

3.提出效果:同窗们你们想知道三角形三边之间究竟有怎样的特殊关系吗?明天我们就来共同研讨«三角形边的关系»〔提醒课题〕。

[设计意图:出示生活中的一组实物图片,引导先生观察照片里隐含着许多三角形,让先生直观、笼统、生动地感遭到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着不少与三角形相关的事物,目的是协助先生构建图形的认知系统。

]信息技术的方式信息技术整合数学课堂的作用声响、图片、文字抚慰先生多种感官,激起先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先生学习积极性,引发探求的愿望。

〔二〕入手操作,探求发现1.出示隐去数据的4组小棒,先生在电脑上尝试用它们区分围三角形。

〔教员先示范第一组,先生再操作。

〕2.电脑演示,引导先生观察对比,提出效果:第三组与第四组有什么不同?〔第三组是合拢了,但是是平的,就不是三角形了;第四组是完全没合拢。

北师大版数学四下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下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课前口算1、对照黑板上的答案,自己批改2、有错误的举手:(1)在计算6.1+3.9时,十分位满十没有向个位进1。

(2)在计算612➗6时,十位上忘记填零占位了。

3、这些都是计算中的易错点,大家要引以为戒哦。

4、现在请把学习单放到左上角,我们将开始今天的学习了。

5、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一、导入1、小培参加了木工兴趣班,但是遇到了一个难题,希望我们帮帮他(第4页,响起微信铃声)瞧,他打来电话了。

2、小裴,你好呀!你遇到了什么困难?给我一点时间,聪明的孩子们会帮你找到答案。

3、对于小裴的问题你有什么想法?生:我觉得只要是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我不同意,根据以前学习的经验,三角形的边可能要有个特定的要求。

二、探索交流1、要想验证我们的猜想,可以怎么做?生:我觉得可以用摆一摆的方法你们同意吗?请你读读活动要求吧。

活动一:1、以小组为单位用小棒尝试摆出三角形,组员摆,小组长在学习单上记录这组边能否摆成三角形。

2、和你的小组长汇报时,建议你这样说:我围的是第()组,边长分别是(),(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请听懂了要求的同学开始操作2、巡视的时候发现同学们交流的热情高涨,谁愿意分享你的成果?(5分)你看他腰背挺直,目视前方,明显做好了倾听的准备,你们也很棒。

(1)第一组的三条边分别是356,正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5分)(2)第二组的三条边分别是346,也正好能围城一个三角形(3)第三组的三条边分别是336,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还有谁摆的结果和他一样?你再来摆一摆(4)第四组的三条边分别是326,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谁愿意再来展示一下,你请3、感谢这几位同学语调适中,表达清晰地分享。

现在我们的猜想有了结果,谁想说(不是随便三条线段都可以围成三角形的)到底怎样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结合数据与伙伴交流你的想法。

生:两根短边加起来比长边长的时候,能围成三角形。

谁听懂了?你再来重复一遍,看来你们都在认真倾听4、那怎样的三根小棒围不成三角形呢?生:两根短边加起来和长边一样长或者比长边短的时候,不能围成三角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2)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做数学”的成功。

3.情感与态度: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会从美观和实用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学会从全面、周到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难点:
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准备:
1、课件、实物投影仪。

2、为每个小组准备5cm、6cm、7cm、12cm的纸条各一根。

3、一张三角形图。

4、米尺或三角板。

5、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课前几分钟,请学生预习一下三角形的概念(数学课本第80页)。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

老师想问一问,你们班的同学谁最高?请这位同学到台前来,请你来跨一大步,看看能跨多远。

师:有人说他一步能跨两米多,你们信吗?
出示姚明图。

师:学习了三角形边的知识我们就知道了。

课件出示什么是三角形,教师强调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那么下列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课件出示)
二、实践操作,探究学习
1、围三角形小游戏。

师:再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用纸条围三角形,需要几根?那如果给你三根纸条,你能围出三角形吗?(学生回答。

)一定能吗?(学生回答。


教师:光猜可不行,知识是科学,咱们来动手做一个围三角形的游戏。

请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分别用课前准备的纸条围一围,看谁能围得又快又规范。

让学生说说从这个小游戏中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用三根纸条,有的时候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的时候不能围成一也个三角形。

看来呀,咱们考虑问题时候要全面、周到。

师:那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又不能围成三角形呢?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和纸条的长短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当一当小小数学家,一起来研究一下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板书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师:怎么研究呢?就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

2、分组围一围。

师:每个组老师发了4根纸条,分别是5cm、6cm、7cm、12cm。

每次从中选三根,可以怎么选?(抽生说一说)
分组围一围,并将围的结果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上。

3、集体探究。

(1)请一个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用长度分别为5cm、6cm、12cm的纸条围三角形。

师:这三根纸条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得出: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

(2) 请一个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用长度分别为5cm、7cm、12cm的纸条围三角形。

师:这三根纸条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得出: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

(3)课件再演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两种情况。

(4)我们已经知道了在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大胆猜测
一下,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猜测: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课件出示)在旁边画上“?”
(5)初步验证猜想:
教师:这个猜想对不对呢?这需要进行验证。

看看具备这样的关系的三根纸条是不是能围成三角形。

演示:三根纸条分别为5cm、6cm、7cm,5cm+6cm>7cm。

再演示用这三根纸条围三角形。

演示:三根纸条分别为6cm、7cm、12cm,6cm+7cm>12cm。

再演示用这三根纸条围三角形。

(6)再次验证,引发矛盾,突破难点。

出示思考题:有三条线段,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条,这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呢?
小组讨论一下,再抽生说一说。

(结合课件记录表引导学生。


师:那么,这句话应该怎么改一改才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推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

(去掉“?”,添上“任意”。

)(7)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

那么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关系呢?
出示课前准备的三角形图,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

引导推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板书)
3、再让学生翻到课本第82页,看一看今天学的内容,找出重点,划上喜欢的符号,再读一读。

三、深化认知,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过渡语:我们今天学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现在我们就来应用这个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1、在能围成三角形的一组线段后面打√,不能围成的打×。

(1)4cm、9cm、5cm (2)8cm、7cm、6cm (3)3cm、10cm、5cm
2、数学课本第82页例3
3、尽管草地不允许踩踏,但还是被人们踩出了一条小路,这是为什么?我们能不能用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5、出示姚明图片,身高:226厘米;腿长131厘米。

(如果时间不充足,就布置成课后作业。


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为什么姚明一步能跨两米多?他一步能跨三米多吗?
6、挑战自我。

(如果时间不充足,就布置成课后作业。


(1)任何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
(2)因为a+b>c,所以a、b、c三边可以围成三角形。

()
(3)以长为3cm、5cm、7cm、10cm、12cm的五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以构成()个三角形。

(4)你能用4根同样长的火柴棍围成一个三角形吗?5根呢?6根呢?
四、全课小结。

五、布置课后作业:练习十四第4题。

(第86页)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