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2节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2节

必修一第二章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学情分析】本阶段的学生学习掌握了加速度,在前一阶的实验中又认识了V-t图像。

但是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较弱。

【教材分析】1.这节主要介绍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本节是在前一节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的,并对第一章所学的加速度进行深化和加强,也为后续章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速度的关系的研究提供基础。

3.本节课在整个章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重要开端。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v-图象的特点,知道直线(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及t倾斜程度反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会推导,能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v-图象的特点及运动规律的过程,总(1)引导学生通过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t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2)体验同一物理规律的不同描述方法,培养科学价值观;(3)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欲望。

【重点难点】v-图象的物理意义;重点:(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t(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的应用。

v-图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难点:(1)学会用t(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的推导过程并会运用atvv+=0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设计思想】通过本节教学,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而且要通过对问题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和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运用图象、公式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这一点可能对学生更为重要。

讲解问题从实际出发,尽量用上一节的实验测量数据。

运用图象这种数学工具,相对强调了图象的作用和要求。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实验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实验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实验分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实验分析第一部分:高一物理必修实验总结实验复习实验一:研究平面投掷动作实验器材:滑槽、小球、木板、白纸(你可以先画坐格)、图钉、铅垂线、尺子、三角形、铅笔等。

1实验步骤① 安装和调整滑槽:用图钉将白纸钉在竖板上,将滑槽固定在板的左上角,并保持其末端水平;②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的铅垂线把木板调整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且靠近,固定好木板;③ 确定坐标轴:将小球放在缺口处,当小球在缺口处时,用铅笔在黑板上写下小球中心的水平投影点O,O是坐标原点,然后用铅垂线在纸上画一条穿过O点的垂直线,即Y 轴④确定小球释放点:选择一个小球在斜槽上合适的位置由静止释放,使小球运动轨迹大致经过白纸的右下角;⑤ 描述运动轨迹:将笔尖放在小球可能通过的位置。

如果小球在移动过程中碰到笔尖,用铅笔在该位置上画一点,以同样的方式从同一位置释放小球,并在小球的移动路线上画几个点2注意事项1.溜槽末端的切线应保持水平,用坐标纸钉住的木板应垂直,小球的运动应接近坐标纸,不得接触;2、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无初速度滚下,在斜槽上释放小球的高度应适当,使小球以合适的水平初速度抛出,其轨迹在坐标纸的左上角到右下角间分布,从而减小测量误差;3.坐标原点(小球平抛运动的起点)不是凹槽的终点,而是小球在凹槽中时球中心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

问题一:已知远点求速度122yy?gt?T2gxx?v0t?v0?t问题二:在不知道原点的情况下求初始速度y2?y1?gtx1x2v0??tt2实验二:探索工作与物体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1.实验设备:木板、手推车、橡皮筋(多个)、dot计时器、电源、纸带、钉子2枚二、实验步骤:1、按图装好实验器材,把木板稍微倾斜,平衡阻力2.首先用橡皮筋做实验,将橡皮筋拉伸到一定位置,整理好纸带,接通电源,释放小车。

3.将纸带更换为2,3。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说课标说教材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遵化市闫屯中学周海东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要研说的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中的力和运动专题。

力学和运动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把它归纳为动力学,动力学分三大观点:牛顿定律、能量和动量。

本专题内容,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方面进行阐述.说课标包含课程目标和内容目标。

说教材包括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与整合,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说课标:1、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

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内容标准A力理学部分要重点掌握:单位制、牛顿运动定律、摩擦力、弹力、力的合成和分解其中,除了单位制外,其余均体现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B运动学部分:通过史实,认识实验对物理学的推动作用;理解质点物理模型;通过实验探究运动规律,以及公式、图像等数学工具的运用。

二、说教材:1、编写特点: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在编写时(1)更注重了科学探究的质量。

包括探究过程、理论与实践、探究机会。

例如:在探究自由落体是匀变速运动,伽利略斜面小球实验等内容,注重了探究过程.在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和研究曲线运动速度方向时注重了理论与实践,新教材在编排上比老教材增加了更多的探究机会。

2、编写体例:教材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进行编排,体现了力和运动时空观的立体结构。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把力和运动同时渗透到学习历程中,并且知识设置循序渐进。

3、内容结构:高中物理必修一按照第一章运动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4、立体整合:(1)学情分析:力和运动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已经打下一定基础。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人教版(必修一)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人教版(必修一)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一、教学要求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

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一)运动的描述[内容标准]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1.质点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参考系和坐标系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时间(间隔)和时刻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4.路程和位移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5.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显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知道瞬时速度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识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初步体会极限的思维方法。

教材分析__高中物理_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教材分析__高中物理_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材分析《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6节,是一节物理学史课。

本节内容是介绍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科学方法和巧妙的实验构思。

从过去的阅读材料,到现在作为独立的一节,看出新教材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育目标的重视,不能像以前轻过程重结论的思想来对待本节课的教学。

教材的突出特点是重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例如用反证法使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自相矛盾,用猜想与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科学方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内容安排1节课。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教材从电场对电荷做功的角度动身,推知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力做功与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

利用定义法给出电势的定义,并通过电势描述等势面,对同学力量的提高和对学问的迁移、灵敏运用赐予了思维上的指导作用。

一起看看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欢送查阅!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人教社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4、5节的内容,本节处在电场强度之后,位于静电现象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从电场对电荷做功的角度动身,推知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力做功与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

利用定义法给出电势的定义,并通过电势描述等势面,对同学力量的提高和对学问的迁移、灵敏运用赐予了思维上的指导作用。

(二)、学情分析同学已学习了电荷及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的学问,对本节的学习已具备根底学问,但不够深化,仍需要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育和提高。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概念的引入和对其物理含义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分析依据高中新课程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同学的终身进展需求)的要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进展性、和谐性)、本节教材的特点(思想性、探究性、规律性、方法性和哲理性融会一体)和所教同学的学习根底(学问构造、思维构造和认知构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学问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理解电势差与零点电势面位置的选取无关,娴熟应用其概念及定义式UAB?WAB进展相关计q算。

明确电势差、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

2、理解电势是描述电场的物理量,知道电势与电势差的关系UAB??A??B,电势与零势面的选取有关,知道电场中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的转变。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同学已经把握的学问进展类比、概括,讲解并描述新学问,培育同学对新学问的自学力量,以及抽象思维力量。

通过与前面学问的结合,理解电势能与静电力做的功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电势差和电势的概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一、教学要求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

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一)运动的描述[内容标准]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1.质点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参考系和坐标系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时间(间隔)和时刻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4.路程和位移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5.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显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高一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材全面分析

高一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材全面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牛顿第三定律》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5节的内容。

从课程整体来说,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

而前面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仅研究单个物体或系统的运动,为全面认识物体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3)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操作实验,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现象的解释,培养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操作实验,体会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树立踏实、认真的科学研究态度(2)通过创设情境,激发热爱物理学的情感3.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节课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本质含义,并能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明确“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异同。

一、学情分析1.知识方面:学生在初中已形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概念,但印象并不深刻。

尽管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但对规律的理解很片面,这就迫切需要深入理解定律来弥补已有的缺陷。

2.能力方面:高一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好奇、积极且初步掌握一定的实验探究方法。

对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知识,如果简单重复,则学生对此不太关注感兴趣,因此应多设计各种实验及探究活动以激发其兴趣二、教法与学法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为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教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通过直观演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触动学生思维。

再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经历物理规律形成的全过程。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5、自由落体运动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本章在继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之后,内容与知识上与上一章进行了紧密的衔接,其研究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步接近物理教学与学习的基本方法——实验。

本章内容在难度上有所提高,逐步由具体简单的概念上升至抽象的逻辑思维,介于上一章的铺垫,本章内容充分利用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强化了思维锻炼,为以后的学习也做了比较好的铺垫.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运动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内容与重点:1、进行实验2、数据处理3、做出速度—时间图像通过学生的亲手操作,利用上一章所学习的打点计时器,得出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用作图等方法描述小车的运动规律。

三维目标分析:本节内容作为第一章的第一节,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简单的认识生活中的物理规律。

充分利用学生前面所学知识,不但强化了基本知识点,还让学生再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了锻炼.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内容与重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att+—at2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v2=2ax1、位移与速度关系式:v2-v三维目标分析:这三节内容充分利用第一节所进行的实验,分别研究了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位移与速度的定量关系,所学习内容从简单的概念到简单的公式,然后通过抽想推到得到较为复杂的公式,并且能让同学们在学习这块内容上有大的能力提升。

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内容和重点:1、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加速度三维目标分析:本节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其核心内容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这些内容的学习会加深同学们对之前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让同学们从生活中发现与认识所学知识。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 教材分析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 教材分析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摩擦力的规律
教学内容分析---2. 摩擦力
教学难点: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教学内容分析---3. 牛顿第三定律
教材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
相互作用力有了定性了解,在高中 阶段,需要深化学生的认识,要让 学生通过定量的实验探究过程,进 一步认识牛顿第三定律的价值和意 义。同时,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并获取证据的能力,提升学生基于 证据进行推理的意识和能力。
例 1 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用弹簧的形状及使用目的(如获得弹 力或减缓振动等)。 例 2 制作一个简易弹簧秤,用胡克定律解释其工作原理。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 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例 3 研究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在不同夹角时的合力大小。
运动第(一、二章) 相互作用(三章)
运动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四章)
第一块学习运动的知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学习质点运动
的概念和规律,包括平衡(没有加速度)和不平衡(有加速度) 两种情况;
第二块主要学习相互作用(力)的知识; 第三块为运动与力,即运动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学习在不同力 的作用下质点运动的不同特点。 本章主要是第二块内容,这是它在形成运动与相互作用观方面 所起的结构性作用,也是本章在必修1教材中以至于整个高中物理 课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教学内容分析—1.重力与弹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定性研究 观察现象 弹力与形变量的定性关系
定量研究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制定方案 获取数据 数据分析 形成结论
教学内容分析—1.重力与弹力
教学难点:理解重心的概念
教学内容分析---2. 摩擦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一、教学要求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

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一)运动的描述[内容标准]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1.质点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参考系和坐标系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时间(间隔)和时刻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4.路程和位移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5.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显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1)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1)

——从v-t图求a,发现a不随t而变,从而定义匀变速直线运动
——求斜直线方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程。 ——从匀速直线运动中的x=vt相当于v-t图线下的“面积”获得启发, 遵循“无限分割、化变为恒”的方法,求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方程。
五 编写理念
探究实验共同特点
实验:探究加速度 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探究 探究意识
重视实验

信息技术



质点动力学模块教材分析
3内容标准 2内容标准
4逻辑线索 5编写理念
1课程目标
6三大建议
教 材 分 析
说建议—— 本模块的教学建议
六 教学建议
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简单


具体

复杂
中 物
抽象

现象
本质
定性
定量
标量
矢量
状态
过程
六 教学建议
充分挖掘、利用教 材资源,进行探究 合作
参考系

坐标系



物体



质点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空间
变化量
位置X
位移ΔX
位置随时间变化率
速度V
变化量
速度变化量Δ V
平均速度Δ x/ Δt
瞬时速度
运动学
速度 随时 间变 化率
加速度a= Δ V/ Δt
变化量
时刻t
时间Δt
力学
时间
四 质点动力学模块逻辑线索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天津滨海新区大港 2011.4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案: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案: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第一段指出了本章的教学目标,就是研究“怎样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要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对实际物体建立一个物理模型,最简单的是质点模型,教材把“物体和质点”当作一个知识点,说明质点是针对物体而言的,实际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在通常的运动过程中,“不同部位的运动情况是不相同的”,从而“给描述运动带来了困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能否用一个点来代替物体”。

教材通过学生熟知的实例分析,让学生很自然地领会到“在某些情况下,真的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

这充分说明了将物体简化成质点的条件性,质点的两大基本属性。

为了准确地、定量地描述质点的运动还要建立参考系,紧接着教材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指导思想是强调一般性的科学方法,即为这样的思想作准备:解决问题时首先把实际问题抽象成物理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描述这个模型,并寻求解决的方法。

为了强调坐标的概念,教材用数学和物理学中通用的符号,即在直线运动中用x表示质点的位置。

本节知识是学习后面内容的基础,也是整个力学的基础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和掌握质点的概念;能明确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在研究物体运动时,选取不同参考系,其结论不同;知道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到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

(3)知道坐标系的概念;初步了解一维、二维、三维坐标系;能够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领悟质点概念的提出和分析、建立的过程。

(2)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初步掌握通过科学抽象建立物理模型的这种研究方法。

(3)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认识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体验,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尊敬的读者:
作为一位AI网络机器人,我为你们带来了一篇人教版高
中物理必修一的中文简介。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介绍这本书籍,分别是教材架构、教材特色、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教材架构:
该教材共分为十二个章节,包括:运动的描述、运动的
变化、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功、能量和动力、万有引力、平面运动、圆周运动、简谐振动、机械波、声波、光的作用。

每个章节都包括了教材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和重点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应的物理学习体系。

教材特色:
该教材相较于其他物理教材更加突出了实验性和探究性
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同时也重视物理学习与现实生活和跨学科的联系。

另外,该教材还通过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

教学目标:
该教材主要面向高中学生,追求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通过物理学习来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科学研究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发挥物理学在现实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该教材采用了前瞻性设计思想,每个小节都是由教材作
者精心策划的,并配备了大量的实验和探究题目,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知识。

同时,该教材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练习、试题和考试样题,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水平和考试成绩。

总之,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是一本很好的物理教材,无论是从教材架构、教材特色、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方法这几个方面都比较优秀,值得大家深入学习和了解。

希望本文对于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江苏省射阳中学高三物理备课组一、教学要求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

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一)运动的描述[内容标准]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1.质点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参考系和坐标系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时间(间隔)和时刻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4.路程和位移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5.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显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知道瞬时速度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识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初步体会极限的思维方法。

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理解匀速运动的概念。

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和v—t图像,并用他们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6.速度的测量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原理。

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会处理实验数据。

对于具体问题,使用v—t图像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7.加速度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用加速度定义式进行计算,并根据加速度与速度方向间的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知道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及其区别,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

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8.探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经历“研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会用打点计时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运用列表法、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运动特点等。

体验在实验研究中获取数据,作出图像,分析图像,寻找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

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规律通过实例,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

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用公式进行计算。

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规律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并用公式进行计算。

知道v—t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11.自由落体运动通过实验,了解空气阻力对落体运动的影响,知道自由落体的概念。

通过实例的分析,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的,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初步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并体会伽利略对物体运动的研究在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上的重大意义。

(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内容标准]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4.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5.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学习要求]1.力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在具体问题中找出施力与受力物体。

知道力的三要素,在具体问题中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

2.形变与弹力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弹性形变的概念,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分析弹力的方向。

通过探究知道胡克定律,并用其进行简单计算。

(不讨论弹簧组劲度系数的问题)3.摩擦力通过实例知道静摩擦产生的条件,知道最大静摩擦的概念,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不引入静摩擦因数)通过实例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通过探究,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

(不要求对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连接体进行受力分析)4.力的合成与分解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区分矢量与标量。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只限于用作图法或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关注力的合成与分解在科学技术与社会中的应用,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通过实例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用来计算简单的平衡问题。

(不要求解决复杂连接体的平衡问题)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6.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7.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实验探究和具体实例的分析,理解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理解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经历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通过实验归纳,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含义。

8.牛顿第三定律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并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9.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理解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解决有关问题。

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知道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

(不要求求解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不要求在非惯性系内处理运动的问题)10.力学单位制知道单位制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

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并正确使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二、教材重点与难点(一)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部分内容出现较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在新课标下,与实际生活和生产密切结合的问题,新高考考查的几率会大大提高。

本章知识应多注意对有关交通运输、现代科技、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和物体之间距离等题型的归纳和总结。

在复习的过程中,熟练地掌握匀变速运动的公式、规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的运用和变通,是解决该部分问题的关键。

(二)相互作用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三种性质的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在高考中主要通过这部分的知识来考查考生对这类知识的理解及其分析、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在三种性质力中,高考中一般从力的产生条件、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其行为特征的角度立意命题.对“弹力”大小和方向的判断、“弹簧模型”在不同物理情景下的综合应用是高考命题重点.对“摩擦力”的存在、大小和方向的判断,其中尤其是“静摩擦力”考查的命题情景经常翻新,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这一动向.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所有矢量运算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思想基础是等效思维,它涉及到的数学方法包括几何法、图象法、函数法,尤其以三角函数思想的运用.它的命题出发点是考查考生综合应用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这几年的高考题,这部分知识必定出现,大部分是和其它知识综合出题,主要涉及摩擦力和弹簧的弹力,单独出题时往往以摩擦力为主。

所以弹力中的胡克定律的应用和摩擦力的各类问题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三)牛顿运动定律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惯性、质量的概念,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物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是力学的基础。

历年高考中对牛顿运动定律的考查覆盖面大,且达到了较高层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1)综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规律;(2)熟练运用正交分解法;(3)要求灵活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相结合解决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4)将本章知识运用于电磁学问题的求解中去,尤其是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等。

新教材中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安排在本章讲述。

这一类问题不仅是力学考查的重点,在电学、热学、原子物理中也大量存在.“平衡状态下的物体”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模型,它涉及到受力分析、作受力图等基本技能的考查。

由于本章的知识是物理学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知识,故其与物理学其它板块的知识结合紧密,也易与化学、生物学等学科发生联系,并且与生产、生活及现代科学的关联也十分明显,如近年来出现的皮带传动、加速度计、惯性制导仪、行星探测器、超重和失重、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等问题。

因此在复习和应用本章知识时,需要学生夯实基础,灵活迁移,注重在分析和综合应用中提高。

三、教材疑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①)》与原有教材有较大的进步,如教材中的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的插图,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的编写上更加注重循序渐进、更能接近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内容选取上更能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教材的学习方式上更能关注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但新教材并非尽善尽美,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地完善。

我在教学中发现高中物理(必修①)存在几个细节问题,现提出来探讨。

1.概念叙述不准确教材第17页中有“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这里编者可能没有注意到速度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只有瞬时速度的方向才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平均速度方向则是物体运动的位移方向.因此这里笼统地说“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是不准确。

教材第18页中图1.3-2中说“汽车速度计显示的速度可以看成瞬时速度”笔者认为汽车速度计只能显示的是瞬时速率,而不是瞬时速度.因此这里叙述也不准确。

2.插图设置不够科学教材第28-29页图1.5-2中飞机起飞时,在同一底片上相隔相同时间,多次曝光“拍摄”的照片(模拟图).可以看出,在同样时间间隔中,飞机的位移不断增大.来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经过我们仔细地测量,第1个飞机与第2个飞机间距离为1.7cm, 第2个飞机与第3个飞机间距离为3.0cm,第3个飞机与第4个飞机间距离为4.5cm, 第4个飞机与第5个飞机间距离为6.5cm,由此可得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距离分别为1.3cm、1.5cm、2.0cm、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并不满足连续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相等,从而用此飞机起飞的过程来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并不科学.3.课后习题的设置未考虑到实际情景教材第94页的“问题与练习”中第4题:航天员进行超重训练的加速度一般在5g(g为自由落体加速度)情况下持续2s∽3s,我国航天员已能做到在8g情况下持续40s.现假设训练装置的加速度为6g,如果在该装置中有一条绳子系着1kg的物体.(1)当装置的加速度竖直向上时,绳子受到的拉力有多大?(2)当装置的加速度竖直向下时,绳子受到的拉力有多大?在教师教学用书上给出解答中,其第2小题解答如下:如图4-16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F=ma-mg=5g=5×1×10N= 50N绳子受到的的拉力大约为50N.本题的解答在选用的规律以及计算的过程中均没有问题,但仔细思考一下会发现疑问,绳子怎么能给物体向下的力?事实这时小球向上运动直至被装置的顶板挡住,本题目解出的结果应是顶板对小球的作用力.在教学中此题进行探究式教学,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4.对物理学家的介绍不够全面教材中提到亚里多德的有两处,分别是第48页的“亚里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第72页的“根据这类经验,亚里多德得出结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