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体会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体会在本学期所修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深切影响下,以及身为一名党员加强理论学习的迫切需要下,在最近,我阅读了马克思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由于自身理论水平和认知水平的限制,我的读书心得与体会可能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但将这些零散的想法记录也是一种思想的成长过程,所以冒昧的在此说说自己的想法。
这篇序言的简洁明了但是又深入透彻,马克思先生用他缜密的思维和清晰的论述能力向我们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分成的三大阶级生活条件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基本要素,言辞犀利,一针见血。
进一步,揭示并批判了资本主义压迫剥削贫苦劳动者的社会生产方式,并且深刻指出社会生产关系、物质生产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变革等真理。
虽然这只是一篇序言,但其哲学意义与思想,令人深思,高度与深度难以企及。
马克思先生为这本著作的诞生可谓是耗尽心血,对于这本《政治经济学批判》——他公开发表的第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他充满着信心与期待。
在写作以前,他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潜心研究,为此阅读与研究过的文献不计其数,此外还有无数的社会考察。
尽管本书最后因为计划改变而未完整出版,却对他本人,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此,我们必须向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思想家致敬,是他的努力让今天的世界文明风采拥有了崭新的气象。
马克思写作时的十九世纪可谓是欧洲资本主义历史上风云变幻的重要时期,一方面资本主义正在以空前繁荣的姿态向前不断发展,西欧残余的封建势力正在不断的打击下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末路。
而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的向上势头中,其根本性的矛盾也在日益显现,1857年的经济危机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表现,法兰西思潮的诞生开始向全欧洲播开去,这预示着无产阶级革命的高潮就要带来,而马克思先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进行深入潜心的研究,正如他所说,“要在革命的洪水到来之前搞清楚一些基本的问题”。
最终,此著作的第一分册在1859年出版,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有感
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有感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有感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经济学领域的一篇重要文献,它为我们揭示了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在这篇序言中,马克思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演变、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和意义。
读完这篇序言,我深受启发,对政治经济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马克思在序言中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演变。
他指出,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政治经济学逐渐从伦理学、法学等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马克思还指出了政治经济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学的特点和局限性。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历史性很强的学科,必须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和研究。
其次,马克思在序言中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他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生产和分配过程中的经济关系。
同时,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从具体的历史进程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生产关系。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来分析和研究生产关系。
再次,马克思在序言中阐述了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和意义。
他认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一门学科,而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
因此,政治经济学对于理解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马克思还指出了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全球化和环境问题等。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学科,必须为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最后,马克思在序言中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他认为,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关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未来社会中,政治经济学将会更加注重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月明星稀,辗转反侧中脑海里回荡这马克思为《政治经济学批判》书写的序言,序言中没有为整本书书写很多理论要点,什么主旨大意,一切都像是长辈临别前在耳边用平淡看开的语气和你叙述一段仿佛无足轻重的回忆。
然而正是这样一篇以无足轻重的态度讲述那段时间缩写的序言,让我心中久久不是滋味,原来这就是这位伟人在那样艰难的历史时期里为了自我的求知为了追寻心中的理念,作为一个学者孜孜以求的态度和无畏的信念啊,内心波澜久久难平感慨万千。
那个时期马克思的处境并不好,莱茵报因为发表的文章对普鲁士政府统治不利,由于自身担任的主编职位必须要承担政治责任,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其实他也希望认同莱茵报发行人所想的将言辞柔软些,写的不要那么激烈以此来避免掉会被普鲁士政府批判下来的罪行和裁决好能让他进行研究满足自身对于资产经济学的研究和求知。
但奈何马克思的文章触动到了资产阶级那跟敏感的神经,只好停止莱茵报的出版去到他处进行对资产阶级经济制度问题的研究。
他说道他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在多年的研究中其实辗转各地进行考察对各个政治经济问题和存在进行探讨,也像是注定般遇到志同道合的同伴恩格斯,互相通信互相借鉴对方的思想道路和理论来完善自身和思考交换意见,也在自身研究中做出了不少突破,但在这些研究成果出现的表面下,更多的是马克思辗转的艰难,研学的不易。
就像他说过的一样,一种制度在没到达他生产力上限之前那个制度是不会灭亡的。
在那个研究时期二月革命的到来是资本主义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由于革命的改变和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内大量的文献资料考供让马克思决定重新专研新的材料,决定重头再来。
可是,这样又谈何容易呢,马克思同样也需要养家糊口,同样也要为了自己的生计谋求生存,在这推倒后”一无所有”重新开始和为生活辛劳的双重压力下,马似乎若无其事般,一心一意不为外物所影响,专心进行研究和探讨。
马克思身上似乎有着一种愚公移山的精神,坚韧不拔,坚韧不屈。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__体会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心得1859年,当东方古老中国的清朝政府在签订〈天津条约〉后忙着开口通商、筹措赔款讨好西方列强的时候,万里之谣的欧洲大陆,年过不惑的马克思正在为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写序言。
正如〈神曲〉所说,在摒弃了一切犹豫和怯懦之后,这篇关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宣言振聋发聩,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当中,马克思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实质做了精辟的说明,并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本身下了个经典性的定义。
时隔一个半世纪,当我们经历时空变换,穿透历史的迷雾去重读这则序言,仍然可以触及它文字的余温,体味文字背后深邃的思想和精辟的论述。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介绍了他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经过。
在序言的第二自然段,马克思明确了自己写作的目的:“不过在这里倒不妨谈一下我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
”在序言的结束部分,马克思又一次强调:“我以上简短地叙述了自己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经过,这只是要证明,我的见解,不管人们对它怎样评论,不管它多么不合乎统治阶级的自私的偏见,却是多年诚实探讨的结果。
”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马克思研究的硕果,更可以深切感受到他治学的严谨真诚。
正是被这样的态度所震撼和感动,我反复地通读这篇序言,把握其中的精髓。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序言》中提到,“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
在对被黑格尔称之为“市民社会”的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进行解剖的动力下,马克思在巴黎和布鲁塞尔持续进行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包含的重要观点之一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这句在高中哲学课本中并不陌生的话在这里得到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构成人类社会的一切存在,包括人、社会组织、社会活动、各种财产、知识等。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这部著作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理论的前瞻性,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基石,对后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读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和不公,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首先,作者在序言中对资本主义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在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劳动力的雇佣制度。
这种私有制导致了财富的不平等分配,劳动者无法分享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而资本家则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取了巨大的利润。
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社会的不稳定,也是导致资本主义危机不断的根本原因。
其次,序言中还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
作者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部存在着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的矛盾,这种矛盾导致了经济周期的不断循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出现。
这种危机不仅给劳动者带来了巨大的困苦,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不稳定和动荡。
这种不稳定性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所导致的,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改革,才能够真正解决这种危机。
最后,序言中还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通过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操纵来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通过宣扬个人主义和竞争,来掩盖自身的剥削和不公,通过媒体和教育来操纵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盲目的崇拜和迷信。
这种意识形态的渗透不仅使人们失去了对自身利益的认识,也使人们成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奴隶,无法自觉地反抗和改变现状。
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阅读,我对资本主义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公和剥削,也对社会主义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一部深刻的著作,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对当代世界的经济现象和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序言中,马克思提出了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和目的,阐述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改造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经济社会现象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以私有制和剥削为基础的社会形式,它的核心是资本与劳动力的对立和剥削关系。
在这种社会形式下,劳动者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而资本家则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取了巨大的财富。
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社会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引发了社会革命的必然性。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为我们认识当代社会现象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其次,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阐述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改造的思想。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彻底解决社会的矛盾和危机。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将成为全体劳动者的共有财产,劳动者将不再受到剥削和压迫,社会将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公正。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导,为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最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当代经济社会现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日益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愈发尖锐,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提醒我们,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批判资本主义、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指导,为我们应对当代经济社会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感想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感想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植物121班邹驰1201080112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首先,是马克思对自己研究顺序的概述:说明了他在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的顺序为: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
具体论述了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对其进行了具体和理性的分析。
此序言中,着重介绍的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马克思得出的结论是: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的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
法,即“法律”,它是属于上层建筑的,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关系,而物质生活关系又来自于经济基础。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律不是脱离于别的领域的一个单一的孤独体,它是和社会息息相关的,和经济基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现今社会,无论是哪个国家的法律,都是根据各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现状,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发布的。
我们国家的法律也是在社会事实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我国鉴于人口众多的问题,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集中中国人民的想法,我们都间接地享有法律审议和通过法律草案的权利。
社会上的一切社会现实,都会促成国家法律的生成。
例如令人触目惊心的毒奶粉事件,在我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响圈。
国家由此制定并出台了《食品安全法》,对追求利益而丧心病狂的犯罪份子的活动进行必要的限制,对犯罪分子的罪行进行必要的惩罚,保障了我们人民的食品安全问题。
“三鹿”毒奶粉事件,瘦肉精猪肉的出现以及阜阳劣质奶粉的生产等,都是错误价值观导向的结果。
劣质食品生产经营者为了谋取自身的利益,损害了他人的利益,最终也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出,劣质产品的出现引发国家加强食品安全立法,期望通过《食品安全法》的制定和实施,给食品安全以相应的法律保障。
所以,经济基础发生变化,相应的上层建筑也发生变化;当上层建筑已不能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时候,必须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这是卡尔·马克思在1895年对其《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所做的序言,马克思以其极为缜密的思维,向我们著述了资产阶级社会分成的三大阶级生活条件,言辞犀利,直切要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资产阶级在其生产生活方式中所进行的一些社会性活动,并将其以压迫、剥削人民为主的生产方式予以批判,极具哲学思想,意蕴绵长。
马克思在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以前,进行了15年的各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研究了大量的经济文献,由此才制定了经济学说原理,十多年的研究取得的成就对于人类来说意义重大。
在此,我们必须向这一位伟大的革命导师致以崇高的敬意,是他引领了这一时代的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我们知道,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前,社会主义是作为一种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出现在人们面前,它仅仅是人类批判资本主义、幻想代替资本主义的一个美好理想。
如此虚幻而又遥不可及。
但在此之后,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
但直到他们去世,经过后来者对其主义精神的不断补充与阐发,才形成这一现实的、真正意义上的、由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社会制度体系。
马克思说“:“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去解释。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在这一文中,马克思对自己的研究结果如下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反之,“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理论的著作,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和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危机,对当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受启发,对马克思的思想和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令人深思。
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矛盾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无产阶级的剥削,这种剥削导致了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和社会的阶级分化。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他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内在矛盾,为人们认识和改变现实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其次,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危机是其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和收缩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不可避免的现象。
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在当代经济学理论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资本主义经济的危机不断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最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会导致其自我毁灭,而无产阶级的觉醒和革命将会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的这一观点激励着人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寻找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以解决资本主义经济所带来的问题。
总的来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理论的著作,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和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危机,对当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受启发,对马克思的思想和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不断地深化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为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不懈努力。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的著作,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读完这部著作,我深受启发,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非常透彻。
他指出,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其核心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在这种体制下,资本家通过控制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获取剩余价值,从而实现对工人的剥削。
这种剥削不仅导致了工人的贫困和压迫,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稳定。
马克思的分析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使我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这种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和动荡。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迅速,但生产关系却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过剩和失业的问题。
这种矛盾不仅导致了经济危机,也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马克思的分析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使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进行了深刻的展望。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将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的崩溃,而社会主义将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将归全社会所有,生产关系将由剥削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从而实现了社会的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
马克思的展望给予了我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使我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社会主义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展望。
这部著作不仅是一部经典之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启发意义的著作,它将对我的思想和认识产生深远的影响。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著作,深刻理解马克思的思想,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笔记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笔记第一篇: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笔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笔记记得那晚我第一次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遍下来,满头雾水,什么也没看明白;于是第二遍,这次好多了,依稀知道到是关于马克思写书和研究的历程。
第三遍已豁然开朗:整篇文章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体系和写书的初衷;第二部分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历,其中大致有四个阶段:(1)1842——1843年,马克思做《莱茵报》编辑期间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了哲学分析。
(2)1844年,巴黎,马克思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并形成了后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3)1845——1847年,布鲁塞尔,马克思和恩格斯相会,对哲学问题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讨论。
(4)1950年以后,不列颠博物馆,马克思又分析了大量资产阶级史料。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1845—1847这一阶段。
在此期间,马克思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意识。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慢或快的发生变革。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便同他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以及其他的一些精彩的论述。
众所周知,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是以学为基础的,读了这篇文章,能深刻领会到蕴涵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我对诸多问题的看法豁然开朗。
我来自农村,对社会低层的生存状态有诸多的接触。
记得在我读小学的时候,那时的农村还叫做农村,农民还是农民,鸡犬之声相闻,农村副业很发达,一派繁荣。
可到我读初中之后,农村经济开始低迷,一片死气沉沉。
而当时的国家统计数字却说,国民经济稳步快速健康发展,保持了8%以上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著作之一,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读完这篇序言,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理论性和革命性。
首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观点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上的,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批判。
他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本质,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在原因,描绘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命运。
他的分析和预测在很多方面被历史所证实,显示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种重要的理论工具。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批判资本主义,揭示其问题和矛盾,并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帮助无产阶级认识到他们的处境和使命,激发起他们的革命意识和行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一种分析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具,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
再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种革命性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目标是革命,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角色和命运,激励着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实现自己的解放。
然而,读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我也意识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随着时代的变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这需要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创新,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实的变化和变革。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局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实践中遭遇了挫折和失败,有时也被用作实现个别政治利益的工具。
这使我们需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探索如何将其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实现真正的革命和解放。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思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
这部著作以其深刻的分析和犀利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崩溃,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社会和经济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序言中,马克思首先对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指出了他们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局限性。
他认为,哲学家们应该从实践出发,从现实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关系中去寻找真理,而不是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和形式之中。
这种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还在序言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剥削和压迫为基础的,它造成了贫富分化、社会不平等和劳动者的剥削,导致了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
马克思还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预言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崩溃和社会主义的到来。
读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的美好展望。
他的分析深刻而透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为我们理解当代社会和经济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同时,他对社会主义的美好展望也让人感到振奋和鼓舞,让人看到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通过这部著作,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公平和剥削性质,从而更加坚定地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同时,我们也应该从实践出发,不断探索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总之,《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一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著作,它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分析,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器。
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不断前行,为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心得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心得体会此篇序言是马克思对他在1857年至1858年间写好的手稿重新进行修改整理,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名出版时写下的,文章发表于1859年1月。
《序言》是马克思主义极其重要的经典文献,是马克思15年来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总结。
在《序言》中,马克思首先介绍他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和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计划,其次叙述他研究经济问题的动因和经过,最后着重对唯物史观的实质作了精辟的说明,并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第一次作了系统、完整且经典性的表述。
在通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过程中,对马克思利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各阶段发展的论述体会颇深,尤其是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关系的理解和论述更是鞭辟入里,至今仍在指导着我们的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
马克思在《经济政治学批判》序言中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了深刻地阐述,他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这一论断,充分揭示了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演变更替的客观规律。
同时,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出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
”充分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后一个具有阶级对抗的社会,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但同时马克思有明确指出,我们必须认识到“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从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这也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至今仍然存在并还将延续的道理。
对于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全面的理解,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具体的加以运用。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首先,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观点也在不断演变。
从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到现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都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理论观点。
亚里士多德强调政治和经济的相互联系,认为政治是为了实现经济的目的。
而马克思主义则从阶级斗争和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出发,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不同学派的政治经济学在理论观点上存在着分歧。
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主张个人的自由和市场机制的自由调节,强调私有产权和自由竞争的重要性。
而新兴制度经济学则从制度的角度出发,强调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监管。
另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以阶级斗争和剩余价值论为核心,对资本主义的运行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批判。
这些不同学派的理论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社会经济阶段和历史条件下的现实情况。
然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很难通过简单的模型和理论来解释和预测社会经济现象。
其次,政治经济学的结果往往受到理论和观点的主观影响。
不同的研究者和学派往往会基于各自的立场和意识形态来选择和解释数据。
再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往往只能提供一种可能性,而不是确定性。
由于政治经济现象的不确定性和变动性,很难对其结果进行准确的预测。
然而,尽管政治经济学存在着这些问题和争议,它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经济问题。
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分析也能够揭示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和内在矛盾,为社会变革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动力。
此外,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经济现象,提高他们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总之,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理解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不同学派的理论观点以及其批判性分析的探讨,人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思考社会经济问题。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含五篇)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含五篇)第一篇:《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马克思对他在1857年至1858年间写好的手稿重新进行修改整理,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名出版的其中第一分册,同时写下了这篇序言。
文章发表于1859年1月。
这篇序言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独立的科学意义,其中对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实质作了精辟的说明,对历史唯物主义实质本身下了经典性的定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革命实践迫切需要有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作为理论指导。
马克思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进行了长达15年的各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他考察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研究了大量的经济文献,制定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说的原理。
在1858年11月到1859年1月,对他在1857年至1858年间写好的手稿进行了修改和整理,写下了这篇序言。
主要内容《〈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共有七个自然段。
第一段讲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情况;第二段讲为什么写《序言》;第三、五、六段着重讲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和经过;第四段主要讲通过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第七段表述了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态度。
重点问题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经过以及所得出的结论。
(一)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和经过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计划写作的政治经济学巨著的第一分册。
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关于商品和货币的学说,完成了劳动价值论方面的革命,标志着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达到了成熟阶段。
后来,马克思在1867年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
可以说,《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初篇,《资本论》是续篇。
1.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
马克思1815年5月5日出生于法国莱茵省特利尔城。
大学毕业时,他获得的是耶拿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1)马克思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迫使他必须正视社会现实。
读《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序言》的感悟
读《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序言》的感悟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对后代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学说,他的思想是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直接理论根据,也是当代诸多欧洲学科的研究依据,比如传播学里的两大学派之一的欧洲批判学派,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依据来分析当代传播、大众传媒的种种显现的。
在马克思的诸多理论和著作里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批判》堪称经典中的经典,这本著作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批判、剩余价值的发现、劳动价值论的提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层面的分析和社会主义主要经济特征公有制的论断等等都对给读者以巨大的启发。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马克思于1859年为他的第一部经济学重要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所写的序言。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主要讲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简要叙述了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情况和部分的写作计划;第二,着重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了经典性的表述;第三,简单回顾了他同恩格斯共同钻研、共同创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战斗历程。
很少有人能像马克思那样以理论和判断深深影响了世界广大范围内的社会进程,他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论断和描述成了世界人民期盼的蓝图。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上个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版图上出现了,而不是始终停留在书本里。
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又不发达的国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状态,而未经发达的资本主义过程。
当时的人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社会主义的拥护者、理论构建者马克思在《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序言》里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他接着说:“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给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会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我相信那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者都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家,他们一定也看到了马克思的这些论断,他们可能觉得自己的国家现在虽然不具备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发达资本主义物资条件,但是已经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摘要】社会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部分构成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在整个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若是社会制度等上层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必定是因为其深层的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
而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是基于生产方式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存在的,两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
【社会结构】“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现在公认的所谓社会结构,通常分为“经济基础”和政治等“上层建筑”两部分,而上层建筑是建立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一个倾向于物质,一个倾向于精神,也就是说,以最简单的视角来分析这个社会,是科学家“创造”的还是诗人,政治家“创造”的。
换句话说,这是人类的两个层次的需求,只有当第一层次的需求,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人类才会去追逐精神方面的追求,追求艺术,组织,集体。
人结合而成社会,所以社会的结构关系正是人类需求的宏观表现。
是物质决定了精神,而不是精神决定了物质。
澳大利亚是全球犯罪率最低的国家,这又为什么呢?每个人都天生或受了良好的熏陶而品德情操高于其他国家吗?不是的,只是因为每个人生活都很富足,对生活很满意,又有什么罪可犯呢。
【社会发展规律】“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所谓社会发展的规律,就是每一发展阶段共有的特点。
大体来讲,就是当社会生产关系成为物质生产力的阻力时,一切都会向前推进。
也就是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互依托相互关联的。
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生产关系会成为生产力的阻碍力量,而此时,生产力就会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一时刻,就是我们在寻求的那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临界点,从这一点发展出去,影响的不仅仅是物质,也会波动经济基础所支持的上层建筑。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第四节读后感近日,经老师介绍,阅读了这篇《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完后,我对此文依然似解非解,个中滋味难以陈述。
粗略概括如下:《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马克思在1857年8月底至9月中旬为计划中的经济学着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写的“总的导言”。
它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即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方法做了说明,阐述了在认识过程中,历史考察和逻辑分析相互关系的重要方法论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极其重要的经典文献。
恩格斯曾高度评价说:“这个原理,不仅对于经济学,而且对于一切历史科学都是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发现”。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共有七个自然段。
第一段讲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情况;第二段讲为什么写《序言》;第三、五、六段着重讲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和经过;第四段主要讲通过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第七段表述了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态度。
重点问题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经过以及所得出的结论。
为了制定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马克思早在40年代初就开始系统地研究政治经济学。
因为他发现要了解资本主义运动的规律,就必须研究生产方式发展的规律。
文中,马克思对自己的研究结果如下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这就是马克思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同时也是指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
这个结论的基本观点是:1、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决定精神生活,还是精神生活决定物质生活,或者说,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还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对这个根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两种截然对立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体会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体会篇一:1857年,爆发了席卷欧洲各国和美国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促使马克思加快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写作进程。
马克思利用过去积累的材料,在1857年10月至1858年5月间写出了总标题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手稿,《导言》是这部未完成手稿的一部分。
1859年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时,马克思没有利用这篇《导言》,另写了一篇《序言》。
他在《序言》中说:“我把已经起草好的一篇总的导言压下了,因为仔细想来,我觉得预先说出正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妨害的,读者如果真想跟着我走,就要下定决心,从个别上升到一般”《导言》在马克思生前未发表,19xx年3月,K.考茨基首次把它刊登在《新时代》杂志上。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开篇就指明了物质生产的重要性。
然而,当时的人们还没有很清晰地认识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总体中活动着的物质生产。
没有认识到生产是历史的、具体的生产。
人们紧紧把生产局限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去进行研究和分析。
马克思针对当时存在这样一种不够客观实际的观点就指出了在研究一个时期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形式时应该客观地去加以分析。
应该把生产的发展看成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
他在这里批判了那种孤立个人观点的肤浅性。
马克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认为的“生产是一般,分配和交换是特殊,消费是个别”这种三段论法的肤浅性。
随后就具体的、分别地分析了生产和消费、生产和分配、交换和流通之间的复杂关系。
《导言》认为,社会生产是一个整体,它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
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这一节中,马克思主要阐明了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的观点。
即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
在阐述生产直接是消费时,他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第一,个人在生产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也在生产行为中支出、消耗这种能力。
第二,生产资料的消费,生产资料被使用、被消耗、一部分(如在燃烧中)重新分解为一般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我对此文依然似解非解,个中滋味难以陈述。粗略概括如下:《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马克思在1857年8月底至9月中旬为计划中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写的“总的导言”。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重要文献之一。《序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即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方法做了说明,阐述了在认识过程中,历史考察和逻辑分析相互关系的重要方法论问题。《〈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共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情况;第二段讲为什么写《序言》;第三、五、六段着重讲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和经过;第四段主要讲通过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第七段表述了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态度。重点问题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经过以及所得出的结论。
3.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终极原因。马克思在《序言》里深刻地阐明了发生社会革命的根源。社会革命不论是政治革命、思想革命,还是经济革命(生产关系方面的革命),都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马克思说:“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显然,判断一个革命时代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只能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去解释。社会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不适合了,它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了生产力的“桎梏”,生产力要求打破这种“桎梏”,社会革命的时代才会到来。所以,人类始终只能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这个任务的提出科学与否,就看其有无客观条件。而这个客观条件,就是新的生产关系赖以建立的客观基础。同时,马克思还根据对社会发展规律和资产阶级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预见到资本主义的灭亡,社会主义的兴起是不可避免的。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在《序言》里把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几个范畴作了科学分析,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普遍规律。马克思指出,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变革,要从经济基础方面去寻找原因,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从生产力方面寻找原因。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马克思在写《序言》时,针对唯心史观长期统治人们的头脑的状况,强调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这决不意味着马克思否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同时马克思在序言中揭视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当代最主要的两种价值观,也是当代最基本的两种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且对人类社会形态作出了科学划分。这两种划分对应关系在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对应于“人的依赖关系”;资本主义社会对应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共产主义社会对应于“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会共存于人类社会。它们之间既对抗又传承。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运动虽然错综复杂,但两者的共存占现实主导地位。它们的存在都是现实的,都有其合理因素。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都还远远没有达到人们期望的那种高度发达的程度,贫富差别是目前所有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社会主义还不可能上升到现实主导地位。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社会主义必将逐渐的取代资本主义。并且,人类社会一定会实现共产主义,但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几代、十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甚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物质生活决定精神生活,还是精神生活决定物质生活,或者说,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还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对这个根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两种截然对立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马克思在《序言》里用简洁的语言,阐明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仅应当把社会关系区分为物质关系和意识关系,而且,“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这也就是说,归根到底,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乃至整个社会关系的变迁和改革。生产力是社会生活中最革命的因素,社会变革总是首先从生产力开始的。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推动着历史前进。一切先进的阶级和人们总是热心发展生产力,而一切反动的阶级总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是衡量一切阶级、政党、派别是革命的、进步的,还是反动的、落后的根本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拨乱反正,把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确定为新时期政治路线的基本内容,这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通过对《序言》的学习,从基本理论上澄清是非,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的认识,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人类社会目前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中国也不例外。如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关于社会状态的划分,中国社会现阶段的发展状态应该对应于资本主义社会。但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事实是,中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但并没有真正形成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社会的发展演进,的确出现了特殊形式。封建社会没落之后,中国没有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夺取了国家政权,开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是在中国特殊的国情条件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二大形态中,具体社会制度演进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在本质上不同于经典的资本主义,完全有理由承担起为人类社会向第三个阶段——共产主义迈进创造十分发达的生产力和极为丰富的物质财富的一部分任务。
马克思在《序言》中,把他从1843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做了一个总结性的概括:“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就是马克思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同时也是指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这个结论的基本观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