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题”设障透析学案学生版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文言文阅读-精准分析文意——准确提取仔细比对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文言文阅读-精准分析文意——准确提取仔细比对

学案45精准分析文意——准确提取,仔细比对复习任务 1.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分析、概括。

2.整理归纳选项设误的常见类型,运用好比对法。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第12题)设误选项设误角度提问方式命题特点2022 新高考Ⅰ卷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曲解文意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四个选项基本按照行文顺序设置,选项内容大多是对原文的概括、转述或分析。

按照行文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②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错误选项也非全错,而是某一点错。

③选项常见的设误手段主要有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时空有误、混淆关系等。

④最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新高考卷从题干到选项的变化,尤其是选项不再分为“概括”与“分析”两部分,而是采用直接概述全国甲卷B.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令献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齐国,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

关键实词解释有误2021 新高考Ⅰ卷B.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无中生有全国乙卷D.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因果失当2020 全国Ⅰ卷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

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用错对象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不正确的的方式。

一项是(3分)知识图要活动一掌握答题步骤及其要点精准分析文意要求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和概括,这些“信息”在文中具体表现为具有某些特定含义的文言词语和句子。

因此,必须在理解选文的句意、文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主要意思,系统梳理、归纳给出的材料,并从中整理、筛选出与某一主题有关的文句。

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题”设障透析学案学生版.doc

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题”设障透析学案学生版.doc

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题”设障透析学案命题主旨与形式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题,意在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考查考生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

四个选项都是用现代文的语言形式对原文内容进行的概述,实际上语言形式的变化反映出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与否,考题设置的每一个选项所需要的阅读区间都不是很大,设置的错误点也不是很大,不需要考生分析全文才能得出结论,只要认真阅读相关内容,完全可以找出选项与原文的不同干扰项设置命题人都在文章细节处大设迷障,于抚分析。

通常是这样几种情况:①添:添加定语或状语;②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③换: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④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⑤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命题人有意无意地错误理解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句,对异义词浅显理解,导致内容理解上的严重偏差。

【文本】王绂,字盂端,无锡人。

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

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

”绂曰: “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

”最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

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王绂博学多才,不仅善于唱歌和作诗,还爱好看书、“写山木竹石”,所以特别被当时的人称赞。

B、王绂作画不肯轻易下笔,但在游览时,饮酒到了兴头上,就会在长廊的粉壁上借着酒兴尽情地挥洒。

c、沐晟向王绂求画,过了几年都没有得到,最后沐晟又用自己收藏的书来换,王绂才给他作画。

D,夏昶和张益为人都很谦虚。

夏昶见到张益的《石渠阁赋》后,就不再作赋了;张益见到夏昶画的竹石后,也从此不再画竹。

【答案】[解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物传记类文段刻画人物的方式有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作者评述,它们可以是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也可以是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诊断与突破学案3《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诊断与突破学案3《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学案3 如何保证四类关键虚词的翻译到位学案略语文言虚词在表情达意中作用很重要。

新课标全国卷一般不会单独设题考查虚词,而是把虚词放在翻译中考查,而且考查不刻意,带有随机性,有时会超出《考试说明》的范围。

考生对此不可随便处之,在二轮复习中应强化《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其他常用虚词及复音虚词的翻译意识,做到只要“遇到”就能“抓住”,只有“抓住”(译到位)才能抓分。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

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

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九年,擢直隶巡抚。

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

成龙复疏请,从之。

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

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

二十年,入觐,召对,上褒为“清官第一”,复谕劾赵履谦甚当,成龙奏:“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

”上曰:“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

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旋赐帑金千、亲乘良马一,制诗褒宠。

(《清史稿·于成龙传》,有删改)(1)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于成龙)遇到盗贼以及其他可疑案件,就按其踪迹(追查其踪迹线索)抓到案犯,百姓非常惊叹佩服。

得分点狱、辄、踪迹。

(2)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

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又因为这地方夏秋两季节屡次遭受灾害,请求朝廷赈灾。

又另外写奏章弹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污,赵履谦被按律惩治。

得分点以、被、贪墨、论。

(3)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

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二分析概括文意教案

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二分析概括文意教案

训练二分析概括文意练前提醒(1)把本题的选项作为阅读的起点,带着选项的信息,对照着阅读有关文段、文句。

(2)先读选项再对文(将选项放入文中核对),按序阅读,逐项比对。

(3)四项中有一项错误,即便该项有错误,也只是极细小的点,一定要细心。

2.主观题(1)认真读题干。

明白题干所问,明确对象、事件,分析回答要求。

(2)认真读原文。

确定阅读区域,按对象或时空变化切分语段小层次。

立足“什么人什么时候做什么”寻找相关语句,即筛选有效信息,明确事件或现象及体现的人物形象特点;立足“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事件或出现现象”寻找相关语句,即筛选有效信息,明确事件或现象发生的背景或原因。

(3)概括内容要点。

在理解相关语句意思的基础上,概括相关语段(层次)的要点。

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①抓住小层次表达的对象、事件、现象来概括。

②抓住作者的议论句、抒情句,明确一层或一段的中心句。

③注意层次间的关系。

若是“联合关系”,则需将“要点”累加整合;若是“偏正关系”,则以其“正”为主概括要点。

一、选择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刘馥字元颖,沛国相人也。

建安初,说袁术将戚寄、秦翊,使率众与俱诣太祖。

太祖悦之,司徒辟为掾。

后孙策所置庐江太守李述攻杀扬州刺史严象,庐江梅乾、雷绪等聚众数万在江、淮间,郡县残破。

太祖方有袁绍之难,谓馥可任以东南之事,遂表为扬州刺史。

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建立州治,南怀乾、绪。

数年中恩化大行,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

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建安十三年卒,扬州士民追思之。

馥子靖,黄初中,出为河南尹。

为政初虽如碎密,终于百姓便之,有馥遗风。

后迁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遂开拓边守,屯据险要;又修广戾陵渠大堰,水溉灌蓟南北;三更种稻,边民利之。

嘉平六年卒。

靖子弘,累迁宁朔将军。

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9文言文阅读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9文言文阅读教学案(含解析)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本要点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翻译成现代汉语”。

“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基本包括三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能够概括其主要内容或含义;二是能够理解分句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够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文言语句翻译题成为常考、必考内容,其分值也在逐年上升,因此,我们必须“取法于课内,积累于课外”。

文言文断句,是考查考生诵读文言文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特别是对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和理解。

近几年许多省份都考查了文言文断句。

由此看来,文言文断句在今后的高考中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将有许多省份步入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因此,在复习中,文言文断句不可忽视。

一、粗读,明白文章大意针对文言文阅读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考生在第一遍整体阅读原文的时候,要找出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相关的地方圈点出来:①人有几位,如何称呼;②主角是谁,与他人有什么关系,有怎样的性格、怎样的品质,行为有哪些特征;③事有几件,由谁所为;④事与事有何关联,有什么思想意义。

粗读时,对其中的某些细节,此时只要能“以意会之”,看懂七八成就可以了。

粗读文章,可采用以下技法:1.以表明时间的词语为纲绳,去串起人物的一生经历。

古人写人物传记,大多以时间为序,表明时间的那些词语就像是一条条的纲绳,把传主一生所遇到的、所经历过的事情串联在了一起。

所以我们在阅读人物传记时,抓住了这些词语就能把握传主一生的经历。

2.以表明官职的升贬为轴心,去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

古代人物传记所写的人物大多是朝廷重臣,所记的事迹也大多与治国安民有关,所以在记述人物时,往往以担任某某官职始,以升或贬为某某官职止。

人物传记中官位的升迁或贬谪,表明了这件事情最后取得的结果,所以它就像是记述传主某件事情的一根轴,把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贯串了起来。

3.以传记的写作特点为楔子,去把握人物的性格和作者的观点。

高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教学设计

高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教学设计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教学设计马额中学王东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确考题形式和设题角度,掌握文言文得分点。

掌握知识体系。

强化答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2、过程与方法:探究法讲授法总结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学生做好文言文阅读的信心。

二、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知识体系。

强化答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难点:文言文翻译三、教学方法探究法讲授法总结法四、教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考什么?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常见文言句式4、理解并翻译文句5、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6、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综合7、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二、怎样考?1、实词(1)文言实词句中含义推断。

(2)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辨析。

(3)文言实词活用。

2、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主要是根据某一标准或要求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事实材料。

3、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综合将归纳的内容要点与概括作者思想观点结合起来,让考生判断正误。

4.翻译句子考查文中重要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等三、怎样答成就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第一步:倒吃甘蔗——粗略了解文章内容1.读信息筛选题题干——定中心2.读分析概述题选项——定内容第二步:节节划读——理清文章脉络1.文本格式:人,性格特点‖事件①‖事件②‖事件③… …结局2.划读四名一性:官职名、年号名、新地名、新人名、新性格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晁错,颍川人也。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错为人峭直刻深。

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

∥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

错上言兵事,∥错又”)2.句法推义法:对称性、语法搭配3.语汇推义法:成语、现代汉语合成词4.音形推义法(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不忍见祸逮身逮:及,殃及。

B.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适:通“谪”,贬谪。

C.绐载行市绐:欺骗。

D.吾亦恨之恨:痛恨。

成就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二、信息筛选题排错法(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 )①错为人峭直刻深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③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⑤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⑥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分析: ①②④不是晁错死因:①是晁错为人的特点,②是汉文帝时的事,不是汉景帝时的书,④是晁错父亲的话②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文言文文意理解与辨析导学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文意理解与辨析导学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文意理解班级:姓名:【学习目标】了解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题”设障类型及对策,能正确解答文意理解题。

【知识链接】一、考查题型及命题特点(一)选项内容构成:对传主形象的评价(概括)+具体行为事例(分析)(二)多为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多在“具体行为事例(分析)”设误。

二、解题方法与技巧第一步:全面理解,整体把握1.依据结构思路,浏览全文。

2.借题读文。

四个选项,三项正确,一项错误。

即便这一项错误,也不是该项全错,只错在某个句子或词语上。

虽说一时不能断定哪项错误,但完全可以借助它们来阅读全文,把握文意。

3.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传主生平主要事迹。

严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颠倒或错位,还要严防内容上的断章取义,或者范围、作用、程度等不明确。

(2)传记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关系。

对传记中的人物要有全面的把握,严防人物与事件之间张冠李戴、事件杂糅或无中生有。

(3)人物的对话。

严防内容上的主次不分、因果关系不明或文意理解上的错误。

(4)文言现象。

对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一定要能作出合理的解释,严防对文中信息的错解或误译。

第二步:关注细节,依文索义错误选项通常是把某一情节通过添加、转移、曲解等方式作了细微的改动。

所以我们在审读选项时,再细微的情节,包括人物的言行、对人物的品评、动作的施动与受动、时间空间上的顺序等等,都不能忽略。

选项对文中信息的描述有两种方式:直述和转述。

如果是转述,我们要注意转述的句意是否与原文保持一致。

判断选项正误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原句,再结合上下文语境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切记不可凭印象主观臆断。

有的选项可能牵涉原文的多处细节,这些都要准确找到,不能想当然,要判之有据。

如果说某一分句在文中根本找不到相应的句子,那十有八九是无中生有。

第三步:仔细比对,反复推敲比对关键点1、比对关键词(多为实词)——防曲解文意2、比对添加内容——防无中生有3、比对人物——防张冠李戴4、比对句间因果关系——防强加因果、混淆因果5、比对时间——防时序颠倒6、比对表范围、程度等词——防以偏概全或归纳不全7、比对地点(任职)——防空间穿越【课前作业】阅读下面文段,判断下面题目的正误。

【江西专用】高考语文问题诊断与突破学案3第2章 文言文阅读

【江西专用】高考语文问题诊断与突破学案3第2章 文言文阅读

学案3如何保证四类关键虚词的翻译到位]学案略语文言虚词在表情达意中作用很重要。

高考不仅会单独设题考查虚词,还会把虚词放在翻译中考查,而且考查不刻意,带有随机性,有时会超出《考试说明》的范围。

考生对此不可随便处之,在二轮复习中应强化《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其他常用虚词及复音虚词的翻译意识,做到只要“遇到”就能“抓住”,只有“抓住”(译到位)才能抓分。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

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

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九年,擢直隶巡抚。

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

成龙复疏请,从之。

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

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

二十年,入觐,召对,上褒为“清官第一”,复谕劾赵履谦甚当,成龙奏:“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

”上曰:“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

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旋赐帑金千、亲乘良马一,制诗褒宠。

(《清史稿·于成龙传》,有删改)(1)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于成龙)遇到盗贼以及其他可疑案件,就按其踪迹(追查其踪迹线索)抓到案犯,百姓非常惊叹佩服。

得分点狱、辄、踪迹。

(2)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

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又因为这地方夏秋两季节屡次遭受灾害,请求朝廷赈灾。

又另外写奏章弹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污,赵履谦被按律惩治。

得分点以、被、贪墨、论。

(3)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

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处理政务应该懂得大体,小处明白不值得提倡。

高三学案文言语句翻译审读答精准突破

高三学案文言语句翻译审读答精准突破

续:审、读、答,精准突破(一)语境类型及作用1.类型语境,顾名思义就是语言环境,指的是文言词句所在的句群和段落,还包括与该文言词句相关的非连续性文本信息。

语境可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

(1)内部语境可分为语义语境和语法语境。

所谓语义语境,指的是词语所在的句子有哪些意义内涵。

语法语境主要指的是词语在其所处的句子中充当什么语法成分,是主谓宾还是定状补。

(2)外部语境可分为逻辑语境和关联语境。

逻辑语境主要指从生活常理的角度理解相关语句,或分析相关语句在其所处的句、段中起什么作用,与前后句构成转折还是因果或其他事理关系。

关联语境指的是文言文中对词、句的理解构成帮助或与词、句的内涵相关的其他的词、句,对于语句翻译来说,其中的对话语境极其重要。

2.作用(1)理解语义语境,对确定关键词语的意义内涵方向起着很大的作用。

如在任务(五)中提到的2019年江苏卷译句“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中,“此儿汗血,可致千里”对理解“蹀躞”一词的意思至关重要,构成了“蹀躞”的语义语境。

(2)理解语法语境,对确定词语的词性、句子的语法成分起着关键的作用。

由于古汉语中存在很多词类活用现象,且常省略句子成分,所以准确分析语法语境对理解词、句非常重要。

如2016年全国卷Ⅱ文言文翻译中的“囊示登云”句,根据句中“示”后的人物名可以推测“示”有“给(登云)看”之意,词性为动词,但若把“囊”理解为名词“袋”,显然不够通顺。

句子应译为“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囊”应理解为动词。

句中有两个连贯性的行为动词,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

(3)分析逻辑语境,对从语脉角度、通常事理角度确定疑难词、保证文意通顺起着很大的作用。

(4)寻找关联语境,对最终确定关键词语的含义起着很大的作用。

关联语境散落在文中,阅读时须仔细圈点勾画。

(二)翻译语境的特点对于翻译来说,分析语境更多的是以句内语境为主,句外语境为辅。

当然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还会有所变化。

2024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四文言文阅读导学案四考点突破学案4文言翻译——找准三大得分点,巧解翻译六字诀

2024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四文言文阅读导学案四考点突破学案4文言翻译——找准三大得分点,巧解翻译六字诀

学历案4 文言翻译——找准三大得分点,巧解翻译六字诀【文言翻译·考势微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在理解文言文句子的基础上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做到“信”“达”“雅”。

“理解”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并领会某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能理解句子内部以及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理解句子的内涵和深层含意。

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需注意翻译的重点和翻译的方法。

【文言翻译•必备知识】熟知文言文翻译三大得分点【文言翻译•关键能力】牢记文言文三大得分点翻译方法1.重要实词——翻译到位,准确地翻译出来。

重要实词,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把重要实词翻译到位,就是借助语境推断词义,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2.关键虚词——辨明词性及意义,能译则译,不需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

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代词、助词、介词、连词、语气词。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必须译出的,一定译准: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

②不必译出的,可不译: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

3.特殊句式——用翻译格式准确翻译。

类型翻译要求判断句必须加上“是”“就是”等词语被动句必须加上“被”字倒装句必须用“调”的方法将固定的句式调到位省略句必须用“补”的方法“( )”补出省略的成分,确保句意通顺※易忽略固定句式(结构) 按照固定的译法,准确翻译,不能生搬硬套谨记文言文翻译六字诀翻译时把文言文中的部分词语替换成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具体如下:类型例析文言文中有些单音节词、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思”换为“思考”词语不再使用,需替换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蚓无爪牙之利。

(《劝学》) 爪牙:爪子和牙齿等,需替换成现代汉语中的相应词语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中的标志词,要对吾从而师之。

(《师说》)师:以……为师应译出通假字替换成本字须臾成五采。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教案(1)精品版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教案(1)精品版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考点扫描: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压轴题都是“文意理解题”,命题者构拟这类试题的错误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与分析之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识别。

为此,探究命题人错项设计的方法,无疑为我们突破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题”的误区提供了一条捷径。

归纳起来,命题人错项设计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六种:二、方法例谈:1、曲解词义:所谓“曲解词义”,就是命题人在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时,对某些文言词语的含义故意地加以曲解,从而导致了分析和概括的错误。

如2005年辽宁高考试题第14题A项: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

其先为农为儒,不恒其业。

道少纯厚,好学能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唯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①也。

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

"遽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

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

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

"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

"明宗曰:"此人朕素谙悉,是好宰相。

"未几,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

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

有工部侍郎任赞,因班退,与同列戏道于后曰:"若急行,必遗下《兔园册》②。

"道知之,召赞谓曰:"《兔园册》皆名儒所集,道能讽之。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 学案:概括分析文意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 学案:概括分析文意

学案7:概括分析文意概括分析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四选一)的形式进行考查。

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概括与分析”,且经常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角度进行设误,来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综合理解。

这是近年来全国卷持续考查的成熟题型。

比对分析法是解答此类试题最有效的方法。

因为选项命制的特点采用“概括+分析”的形式,常常是先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再举事例印证分析,且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故应先比“分析”,再析“概括”,重点关注分析印证部分。

选项“分析”部分文字较多,信息量较大,往往是文中多处文句的综合,因此应将“分析”部分切片,层层比对,便于化整为零,逐一攻破。

【例题讲析】(2018·全国卷Ⅱ)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略。

◎原项切分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

//①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②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对应原文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猾,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分层比对①“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与原文“除温令。

县多奸猾,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对照,表述正确。

②“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与原文“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对照,意思没有改变,表述无误。

通过以上切片分析发现,分析部分印证了概括部分的“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

故本项正确。

◎原项切分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

//①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②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③仍然忙得。

◎对应原文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元兴元年,病卒……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题设障透析及对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题设障透析及对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题设障透析及对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总复习专题四、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题设障透析及对策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选择题,都是根据语境提供的已知信息进行科学的猜测、选择、推演,从而破译未知信息。

命题人都在文章细节处大设迷障,干扰分析。

命题人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设障,我们的应对有:1.顺序:颠倒、混乱命题人故意颠倒事情进展的时间,调乱多个事件的先后顺序,人为地制造选项错误。

要应对此类题目,应理清事件进展的先后顺序,可以对事件进行大事年表式的简要罗列,迷障就自然而然地破解。

2.事迹:遗漏、添加命题人故意遗漏或随意添加事件行为,导致理解题的内容无法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

要应对此类题目,首先应全面疏通文意,罗列事件清单,然后针对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相应文段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字、词,比对无误则正确。

如“真题演练”广东卷第4题“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中的D项,说“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就是添加信息。

3.因果:强拉、臆断命题人对原文的事件与行为主观臆断,或把本不构成因果关系的几个事件强拉硬扯,形成既定事实,以误导考生。

如“真题演练”广东卷第4题要求“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中的D项,说“罗提督……让他人提醒自己,以此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只要你回归原文,揣摩一下原文意思,就会发现原文“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无“让他人提醒自己,以此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之意。

要应对此类题目,应特别注意选项中表示或暗示前因后果的虚词,如“以”“因此”“为此”等,同时剖析原文内容的内在关系能否构成因果。

4.词句:误解、偏差命题人有意无意地错误理解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句,对常见的多义字词或古今异义词浅显理解,导致内容理解上的严重偏差,以偏概全。

如“真题演练”四川卷第4题要求“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选择表述不正确的一项,其中C项有“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原文中“非霸王之臣”,根本没有反对的意思,只是谦虚地说自己不是那种靠征伐帮帝王称霸天下的臣子,这就采用了误解法。

高考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之文意理解题设障透析及对策

高考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之文意理解题设障透析及对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 ?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 ;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16、人生在世: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 ;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 ;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 ;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虚荣,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 ;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19、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看到了某种忧患。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20、每一个成就和长进,都蕴含着曾经受过的寂寞、洒过的汗水、流过的眼泪。许多时候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1、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力。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3、在你内心深处,还有无穷的潜力,有一天当你回首看时,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真的。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5、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6、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7、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绽放美丽的,只要你珍惜。 8、千万别迷恋网络游戏,要玩就玩好人生这场大游戏。 9、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10、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其实,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11、没有压力的生活就会空虚;没有压力的青春就会枯萎;没有压力的生命就会黯淡。 12、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 ——邹韬奋 13、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14、我们总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15、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6、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夜深人静,问问自己,将来的打算,并朝着那个方向去实现。而不是无所事事和做一些无谓的事。 1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 鲁迅 19、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爱迪生 20、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21、不要因为自己还年轻,用健康去换去金钱,等到老了,才明白金钱却换不来健康。 2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烦恼都是自己内心制造的。 23、命运负责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2、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3、你今天必须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好让你明天可以拥有别人不能拥有的东西。 4、不要觉得全心全意去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是一种浪费,小事做的得心应手了,大事自然水到渠成。 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10、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第一章: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回顾1.1 文言文的定义与特点解释文言文的定义分析文言文的特点:简洁、典雅、古朴1.2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步骤学习如何抓住文言文的主题思想1.3 文言文的词汇与语法复习文言文中的常用词汇与短语掌握文言文的句式与语法结构第二章:文言文阅读技巧训练2.1 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与虚词学习识别文言文中的实词与虚词掌握实词与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2.2 把握文言文中的句式与句型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倒装、被动、判断等掌握句型转换的方法与技巧2.3 推断文言文中的隐含意义学习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与句意培养对文言文隐含意义的敏感度第三章:文言文阅读实践3.1 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分析与解读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练习解题技巧与策略3.2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选取适合高考水平的文言文篇目进行阅读练习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阅读理解题目3.3 阅读理解题型训练分析与解读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型练习解题步骤与答题技巧第四章:文言文翻译技巧4.1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准确传达文言文的原意与风格遵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4.2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学习直译与意译的方法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常见技巧与策略4.3 文言文翻译实践练习将文言文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提高文言文翻译的速度与准确性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模拟测试5.1 模拟测试的目的与作用通过模拟测试检验学习成果提高应对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信心与能力5.2 完成模拟测试题目的步骤掌握模拟测试题目的解题步骤与策略培养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文言文阅读的能力5.3 分析与反思模拟测试的结果分析模拟测试中的错误与不足制定针对性的复习计划与策略第六章:文言文阅读题型分析6.1 题型分类与特点分析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型的分类理解不同题型的特点和答题技巧6.2 题目解析与答题策略学习如何解析不同题型的问题掌握文言文阅读题目的答题策略6.3 历年高考题型回顾回顾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型分析题型趋势和应对方法第七章: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7.1 理解文章大意培养快速把握文言文文章大意的技巧练习通过阅读抓住文章核心思想7.2 分析文章结构学习分析文言文文章结构的方法掌握从文章结构中获取信息的技巧7.3 评价文章观点与表达培养评价文言文文章观点的能力练习分析文章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第八章:文言文阅读综合能力提升8.1 文化背景知识学习了解文言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理解深度8.2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学习文言文中的跨文化交际现象提高在文言文阅读中理解和运用跨文化交际的能力8.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培养对文言文文学价值的鉴赏能力学习从文学角度分析和欣赏文言文第九章:文言文阅读复习策略9.1 制定复习计划制定适合个人情况的文言文阅读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任务9.2 强化薄弱环节分析自己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加强练习和复习9.3 定期自我检测定期进行自我检测,检验复习效果及时调整复习策略和方法第十章:文言文阅读考前冲刺10.1 模拟考试训练进行全真模拟考试训练适应考试环境和时间压力10.2 考前心理调节学习考前心理调节技巧10.3 考前复习要点梳理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关注考试大纲的变化和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第六章:文言文阅读题型分析6.1 题型分类与特点6.2 题目解析与答题策略6.3 历年高考题型回顾重点和难点解析:历年高考题型的回顾和分析,以及对题型趋势的把握,这对于备考非常重要。

高考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2)

高考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2)

高考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复习教案专题讲评教案一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学目标1.分析试卷,归纳文言文整体阅读中出现的错误类型,分析错因,反馈矫正。

2.突破难点,掌握快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3.进一步规范题目答案,归纳解题的技巧方法,学会拓展运用。

教学方法1.学生自我纠错,提出疑难问题。

2.教师归纳问题,集中重点突破。

3.基本步骤:对答案、改差错——提问题、找疑难——析问题、找规律——善积累、巧迁移。

第一步:发放答案,对照自查。

让学生独立地对照答案分析错题的原因。

第二步:引导学生研讨题目,提出文本中词句理解上的障碍以及答题中所存在的困惑。

第三步:结合文本与学生存在的问题,集中讲解疑难,归纳规律方法。

第四步:进行当堂巩固训练。

积累相关知识点,在运用中巩固,提高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检查完成情况,针对性评析(一)检查文言实词题。

试卷文段选项与答案实词语句误解正解(一)一C克尚必可克.不克服攻下,战胜,打败二B雅雅.敬雍,恒相从游文雅,有礼仪非常、很三C负两生素负.多才艺享有仗恃,自负四C解讽旨令自解.解释停止(二)一C忧以母忧.不拜担心父母去世服丧二A除乾隆庚寅除.孝丰知县废除,罢免授予官职,任命官职三C当不当.冀州之卒充当比得上,相抵,相当四C夺而无以夺.焉夺取改变[试题情况分析]1.涉及的内容不止一词多义,同时还有古今异义、文化常识义等。

2.所考查的文言实词大都在课本中出现过。

[出现问题分析]1.实词积累得不够。

如对“雅”“负”“夺”理解错误。

2.古文化常识缺乏。

如对“忧”“除”理解错误。

3.不善于利用已知部分推知未知部分。

[针对性指导]1.运用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去直接判断。

(1)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如“不当冀州之卒”的“当”。

(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如“雅敬雍”的“雅”。

2.联系学过的课文中相关的文言实词知识加以辨析。

高考文言文选材虽然在课外,但大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依据。

如“乾隆庚寅除.孝丰知县”,《陈情表》中有“除.臣洗马”。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概括分析文意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概括分析文意

概括分析文意一、知识图要概括分析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四选一)的形式进行考查。

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概括与分析”,且经常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角度进行设误,来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综合理解。

这是近年来全国卷持续考查的成熟题型。

比对分析法是解答此类试题最有效的方法。

二、分层切片比对因为选项命制的特点采用“概括+分析”的形式,常常是先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再举事例印证分析,且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故应先比“分析”,再析“概括”,重点关注分析印证部分。

选项“分析”部分文字较多,信息量较大,往往是文中多处文句的综合,因此应将“分析”部分切片,层层比对,便于化整为零,逐一攻破。

【例题讲析】(2018·全国卷Ⅱ)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

◎原项切分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

//①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②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对应原文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猾,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分层比对①“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与原文“除温令。

县多奸猾,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对照,表述正确。

②“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与原文“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对照,意思没有改变,表述无误。

通过以上切片分析发现,分析部分印证了概括部分的“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

故本项正确。

◎原项切分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

//①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②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③仍然忙得。

◎对应原文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元兴元年,病卒……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十----文意理解题设障透析及对策共26页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十----文意理解题设障透析及对策共26页

谢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十----文意理解题设 障透析及对策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重点高中高考高三语文文言文——基本认知专题复习导学案学生版

重点高中高考高三语文文言文——基本认知专题复习导学案学生版

北镇市高级中学2016级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文言文——基本认知【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 •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 .分析综合C(1 )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能力目标: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情感目标:感悟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掌握词语的古汉语现象【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教具媒体】多媒体【高考真题体验】2015全国课标卷1 2015全国课标卷【实词考点解读】考点: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主要有三个特点:通假性,单音性,多义性把握古代汉语实词主要通过: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一、【通假字】通假字是属于假借现象的一种。

假借字一般有两种现象:一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借旧字表达新义;二是本有其字而不用,却去借用其他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

我们这里讲的通假字主要属于第二种,也兼及古今字。

怎样辨析通假字?结合文本分析,在句子当中去记忆,同时掌握一定的分析技巧。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字音,求得本字。

阅读文言文时,遇到某个字如果用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便可从字音相同或相近方面去寻求本字。

例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例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一一《鸿门宴》例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一一《桃花源记》(二)______________凭借字形,辨析通假。

由于多数通假字字形相似,其中大多是用笔画少的字代替笔画多的本字,所以还可凭借字形去辨析通假字。

例1: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题”设障透析学案命题主旨与形式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题,意在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考查考生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

四个选项都是用现代文的语言形式对原文内容进行的概述,实际上语言形式的变化反映出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与否,考题设干扰项设置命题人都在文章细节处大设迷障,于抚分析。

通常是这样几种情况:①添:添加定语或状语;②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③换: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④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⑤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或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命题人有意无意地错误理解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句,对常见的多义字词或古今异义词浅显理解,导致内容理解上的严重偏差。

【文本】王绂,字盂端,无锡人。

博学,工_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

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

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

”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

”最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

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王绂博学多才,不仅善于唱歌和作诗,还爱好看书、“写山木竹石”,所以特别被当时的人称赞。

B、王绂作画不肯轻易下笔,但在游览时,饮酒到了兴头上,就会在长廊的粉壁上借着酒兴尽情地挥洒。

c、沐晟向王绂求画,过了几年都没有得到,最后沐晟又用自己收藏的书来换,王绂才给他作画。

D,夏昶和张益为人都很谦虚。

夏昶见到张益的《石渠阁赋》后,就不再作赋了;张益见到夏昶画的竹石后,也从此不再画竹。

【答案】【解析】:人物传记类文段刻画人物的方式有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作者评述,它们可以是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也可以是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命题人有时便把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但刻画方式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文句混编到选项之中。

如果考生对题干要求不仔细推敲,一瞥而过,就极易受其误导。

【文本】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日:“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酬?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日:“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以身以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科?宁赴常流而葬科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科?”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D、该段议论属总结性评论,抒情方式属寓情于事式,突出了屈原性格中爱国和正直这两大特征。

【解析】:命题者编制试题时,故意把甲人当乙人,把甲做的事加在乙身上或把对甲做的事说成为乙所做,从而造成干扰,引起错解。

【文本1】……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

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

”于是勾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

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

……C. 越王勾践知道吴太宰嚭贪婪,因此在战败之后,想到了派大夫文种偷偷送给他美女和珠宝玉器的计策,在太宰嚭的劝说下,吴王最终赦免了越王勾践。

【解析】:计策是文种所出,非勾践自己想的。

【文本2】副将军某,负资入都,将图握篆,苦无阶。

一日有裘马者谒之,自言:“内兄为天子近侍。

”茶已,请间云:“目下有某处将军缺,倘不吝重金,仆嘱内兄游扬圣主之前,此任可致,大力者不能夺也。

”某疑其妄。

A.副将军某求官无门,骗子扮作天子的近侍上门拜见他,并诱骗他进入布下的圈套。

【解析】:“扮作天子的近侍”不合文意,应是骗子说自己的内兄是皇上的近侍【文本3】魏彭城王韶,齐神武之婿也,拜定州刺史,除业为典签。

长史刘仁之谓业日:“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A、长史刘仁之对孟业很器重,安排孟业为典签,对他寄以厚望,并嘱咐王韶要专心任用孟业。

【解析】:解这类题时,要注意选项是否混淆了概念的所指对象。

【文本】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

少孤,家窭狭。

嗜学,善《诗》、《春秋》。

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

刺史迭奚恕数咎遗憾,周乃去,客密州。

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

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

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

客,忠孝人也。

”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

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

明的,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

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

帝每日:“我暂不见周即思之。

”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撬罐,令人忘倦。

苏、张、终、贾正应比耳。

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人,检校晋王府长史。

十八年,迁中书令。

时臵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周叹日:“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帝征辽,留辅在子定州。

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

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日:“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

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

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举荐到长安去任职。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巾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

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人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让太子亲自为他调药。

马周感激涕零,临终反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答案】【解析】:【文本1】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D,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

【解析】:【文本2】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固其势而利导之。

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

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B,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

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

【解析】: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阅读时要重点关注: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只,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文本1】及羊祜执政,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

由是失权臣意,出为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

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

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

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曰:“夫用人惟才,不遗疏远单贱,天下便化矣。

”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

B.山涛多次担任选拔人才的职位。

每有一个职位空缺,他总是先拟定几个人,然后再根据皇帝的用人意向公开启奏。

【解析】:“多次担任”有误。

文中“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一句“再居”指两次。

【文本2】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

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

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

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

权信之,遽烧围走,城因得全。

拜济丹阳太守。

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

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

”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

关羽围樊、襄阳。

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

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太祖如其言。

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

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

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

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

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

”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

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

”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

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

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

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

是岁薨,谥曰景侯。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怒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

【解析】:“虽多次触怒人主”错。

【文本3】濂卒,弟漠继。

二十六年,东宫缺官,命廷里举孝弟敦行者,众以郑氏对。

太祖日:“其里王氏亦仿郑氏家法。

”乃征两家子弟年三十上者,悉赴京,根濂弟济与王憋为春坊左、右庶子。

后又征濂弟沂,自白衣擢礼部尚书,年余,致仕。

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宫。

未几,复谢去。

他得官者复数人,郑氏愈显。

c,郑濂的家风受到普遍赞扬。

朝廷提拔官员时,只是从声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选,同乡王氏仿效郑氏家法,两族之中入选宫员很多。

郑氏的家声因此更为显赫。

【解析】命题人故意颠倒事情进展的时间,调乱多个事件的先后顺序,人为地制造错误选项。

顺序错乱包括词序前后颠倒,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文本1】移时,怀饼来食兄。

兄问其所自来,日:“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

”讷食之。

B,张讷南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解析】:从原文看,“余窃面倩邻妇为者”指自己从家里偷来面然后让邻居做成饼,而B中表述成了“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这里的错完全是词序颠倒所致。

【文本2】高进之,沛国人。

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