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美术 知识点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八年级美术——变迁中的家园

苏教版八年级美术——变迁中的家园

风景画的方法和步骤

四、调整修改
画家速写示范



一、取景
可用取景框或用手代替取景框选取景物的一部分,画面 有取舍,选择家园中有代表性的景物(房屋、街道、树木), 不必完全写实。
风景画的方法和步骤

二、构图
落笔时注意留“天”留“地”,主体物突出,注意透视关 系,观察角度是俯视、平视还是仰视。
风景画的方法和步骤来自三、具体刻画掌握好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中景色主要刻画主体 物,画的比较实,远景要虚一点,有了虚实就有了空间感。 绘画工具不限,可选择喜欢的工具表现不同的风格和美感。
变迁中的家园
城 市 街 区 的 变 化
城 市 街 区 的 变 化
城 市 街 区 的 变 化
房 屋 外 观 的 变 化
房 屋 外 观 的 变 化

思考感悟: 我们的家园在变迁中发生了什 么样的变化?
玄武湖速写 2005年
太阳宫速写 2005年
太平门速写 2005年
风景画的方法和步骤

八年级上学期美术知识点

八年级上学期美术知识点

八年级上学期美术知识点导语:美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科,不仅仅只是在学校中的课程,还是一项提高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活动。

本文将介绍八年级上学期的美术知识点,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美术,并且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和艺术鉴赏能力。

第一部分:线条表现线条是美术表现中的基本因素之一,它可以用来传达形状、纹理和空间等方面的信息。

在八年级上学期,学生们需要学习如何使用线条进行表现,包括直线、曲线和斜线的使用。

同时,他们还需要熟悉线条的粗细、长短、方向、层次和动态变化等概念。

第二部分:色彩理论色彩是美术表现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八年级上学期,学生们需要学会基本的色彩搭配和调和知识,包括三原色、三副色、对比色、互补色等搭配规律,同时也需要掌握调和法则,如单色调和、相邻色调和、对比色调和等。

第三部分:造型表现造型是表现形状、大小、比例和空间感的要素。

在八年级上学期,学生需要掌握各种造型技法,例如上、下、左、右和斜线的应用,观察物体的立体形状和不同角度的刻画等。

第四部分:绘画材料和工具的使用绘画材料和工具是绘画的必要因素。

学生们需要熟悉各种绘画材料如铅笔、钢笔、炭笔,颜料和笔、笔刷等。

并且要掌握画画的规范步骤,如挑选画纸、准备绘画工具、涂色等。

第五部分:艺术鉴赏艺术鉴赏是美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学生们需要学会分析和理解不同风格和时期的作品,欣赏不同绘画方式和技法,并且学会评论和评价一幅画。

总结:美术是一项非常综合和独特的艺术学科,既包含着基本的技法和元素,也需要学生们从整体上掌握美术的精髓和内涵。

八年级上学期的美术知识点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了解美术知识,同时也提高学生们的绘画技能和艺术鉴赏能力,帮助学生们构建自己的艺术视野和美学体验。

八年级上册美术知识总结

八年级上册美术知识总结

作业 画并作出评析
知识点:三远法:1、深
远(由前窥其后为深远,山重水复层层叠叠。) 2、高 远(仰望山巅为高远,峰峦之势高耸突兀。 ) 3、平 远(极目远望为平远,景色浩渺无际。 )
说出下图分别属于三远法中的哪一个?
深 平 远 远
高 远
知识点:树、石的画法
树干 前后左右 ● 石分三面,表现 出枝体现 体积。 空间感, ● 轮廓左右要有浓 或增或减, 淡之分,表现阴阳 穿插自然。 向背。
说出中国画特点 (诗、书、画、印)
)
知识点:1 《雪溪图》诗画结合的第一人( 王维 )。
2 诗画结合两种形式: 诗画结合两种形式: 一是画本身 没有题款,但充满 诗意,可谓诗画意 境结合; 王维:《雪溪图》 二是画上题 诗书款,诗画相配, 相得益彰。通过题 诗题款,让观者容 易把握作者的创作 意图。起到点题的 作用。
2、尺寸:4×4cm
知识点: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的德国,是为藏书而设计,印
在书本扉页,作为藏书的标志,属于( 版 画 )画种作品(袖珍版画)。 尺寸一般不超过8公分。
中国最早使用藏书票大 约在1905年, “关祖章藏 书
世 界 上 最 早 的 藏 书 票 ( 年 )
1450
知识点:藏书票的特点
2、展示设计分类:博物馆、博览会、商业展 览、庆典礼仪环境设计
练习:为学校的校庆活动设计展示方案
三、印与画的结合
款尾章 拦边章 压角章
拦腰章、拦边章、款尾章、压脚章、引首章
作业: 从中选一首诗作画。
“ 野渡无人舟自横”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欣赏:借物抒情的中国画创作手法

江苏省泰州市八年级美术学科中考知识点总结梳理

江苏省泰州市八年级美术学科中考知识点总结梳理

八年级美术学科中考知识点梳理八年级上: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1.《游春图》①作者:展子虔②时代:隋代③画种:中国画④历史地位: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

2.《溪山行旅图》①作者:范宽②时代:北宋③画种:中国画④表现内容:表现北方山水雄壮的自然风光。

3.“马一角、夏半边”:马远和夏圭,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夏的山水画各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一改全景式构图,留出大片的空阔天地,将景物集中于一侧。

夏圭的代表作有《临流赋琴图》、马远的代表作有《山径春行》。

4.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强调神韵,要求诗文、书法、篆刻与画结合,讲究笔墨情趣。

唐代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5.《容膝斋图》①作者: 倪瓒②时代: 元代③画种:中国画④表现内容:描绘江南景色。

⑤艺术特色: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6.《淮扬洁秋图》①作者:石涛②时代:清代③画种:中国画④表现内容:描绘古扬州变幻莫测的风貌。

⑤艺术价值:山水师法自然,主张“笔墨当随时代”。

7.《江山如此多娇》①作者:傅抱石、关山月②时代:现代③画种:中国画④艺术特色: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全景式构图。

第二课《用心灵接触自然》1.掌握树的结构,是画树的重要前提。

2.《盛开的桃花》①作者:凡·高②国家:荷兰③画种:油画第三课《变迁中的家园》1.速写最初的目的是记录信息、收录想法。

速写不一定要画出许多细节,也不必很完整,但是它们却能够流露出画家对景象的大量感受。

2.《旅行速写》①作者:柯布西埃②国家:法国第四课《空间与层次》1.几何透视中的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便于我们表现景物的体积感、空间感。

2.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第五课《盛世·汴梁》1.《清明上河图》①作者:张择端②时代:北宋③画种:中国画④表现内容:描绘了北宋汴梁(今河南开封)城外东南七里的一段汴河风光。

⑤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作为界画、风俗画的经典写在美术史里,此画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构成及社会状况的重要资料。

【八年级上册美术苏教版】苏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美术苏教版】苏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美术苏教版】苏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第一课《外国肖像画赏析》的延伸。

从对人物肖像画历史的了解到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人物;通过观察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人物的比例、不同的表现方法,直至抒发个人情意。

教材从美术作品中运用具象的表现手法表现身边的人物,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动态,把握人物的内在心理,达到关注人、关爱人的目的。

教材启示为什么要画身边的人,因为画熟悉的人更容易惟妙惟肖,更容易画出熟悉人的性格和表情,同时也更容易将自己的情感流露在作品之中。

画家们更是将邻居、家人、朋友像为描绘的对象,以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某种爱意。

教材启示多彩人生是我们作画的源泉,可以用线造型、电脑绘画、色彩等工具材料去表现身边的人物。

同时启示如何关注人物的动态、人物的特征、人物的比例,各种使用工具的处理,还有表现时如何对比协调等,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教材还启示用什么方法去进行教学,让画笔传达情意。

以全班同学肖像画册为切入口,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去反映每个同学的喜、怒、哀、乐。

在表现他们外部特征的同时,特别重视内在的性格。

其次再将自己个人的情感和对同学的了解,倾注于画笔之中。

教材中选用的一些图片,体现了表现的不同手法和不同形式,充分体现了美术教学的过程。

1.教学目标①让学生了解人体成长过程中的比例关系。

②让学生尝试运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较写实的去表现自己熟悉的人物。

③让学生在描述过程中,更关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更多的去发规他人的长处(优点)。

2.教学重点欣赏和了解人物表现的多种方法、材料工具,了解人体在不同成长过程中的比例关系。

3,教学难点对人物神情、动态、比例、色彩的恰当把握。

4.课时建议:2课时一、组织教学微笑问候学生当天感受,简要讲评上节课小组作业。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介绍肖像画的由来以及早期肖像画的作用,还欣赏了摄影术发明以后,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风格迥异的肖像画。

苏少版八上美术知识要点

苏少版八上美术知识要点

苏少版八上美术知识要点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1.江帆楼阁图作者:唐代,李思训;李思训是皇亲国戚,唐代开元初年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画史上有“大李将军”之称;画家用大青绿色着色,江天浩淼、风帆溯流,画出了勃勃的盛唐气象;2.游春图作者:隋代,展子虔;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件山水画,作品生动地描绘了许多士人在山水中纵情游乐的情景;画中的人物和山水有了恰当的比例,远近透视处理得较为妥帖,具有一中“咫尺千里”的艺术效果,这是山水画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3.溪山行旅图作者:北宋,范宽;范宽是北宋卓越的山水画家,他所画的溪山行旅图表现了北方山水雄壮的自然风光;画面像一堵墙挡住了我产的视野,迎面兀立的是森严的悬崖峭壁,高耸、坚实,令人望而却步;4.云山墨戏图作者: 南宋, 米友仁;米点山水开始于北宋画家米芾,儿子米友仁继承父法,画山水多用水墨点染,别具风致,有“米氏云山”“米派”之称;米芾的“米氏云山”善于用“模糊”的笔墨表现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5.临流赋琴图,南宋夏奎所作;山径春行图,南宋马远所作;马远和夏奎是南宋着名的山水画家,马、夏的山水画各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然而在构图上,都一改五代北宋以来上留天、下留地、正面摹写的全景式构图,而是留出大片的空阔天地,将景物集中于一侧,表现浩淼的空间,后人称之为“马一角、夏半边”;6.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强调神韵,要求诗文、书法、篆刻与画结合,讲究笔墨情趣;唐代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7.元代山水画更注重画家个人情感的抒发和理想意境的创造;我们常说的“诗情画意”“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正是古代文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容膝斋图作者:元代, 倪瓒;画中所展现的是幽静清凉的景色,而这些正是倪瓒远离尘嚣的理想环境,“画中有诗”是中国画特有的意境;富春山居图,作者:元代,黄公望;他画的就是富春江两岸初秋的景色,画中林木深秀、峰峦起伏,将富在江两岸数百公里的景色尽收笔底;8.鹊华秋色图,作者:元代,赵孟頫;开阔的画面上,右边有尖顶的是华不注山,左边呈浑圆状者是鹊山;中央河汊纵横,农舍散落,扁舟片片,秋叶叠叠,一派恬适而幽静的乡居景致;9.真赏斋图作者:明代,文徵明;文徵明是一位画家兼诗人,他的作品多描绘江南的湖山庭院和文人生活,构图平稳,笔墨苍润秀雅;真赏斋是作者好友华中甫的私人园林住宅,建于无锡太湖边上;10.明清时代,山水画的发展一直在延续,比较着名的画家有明四家,亦称为“吴门四家”:文徽明、沈周、唐寅、仇英;清代四僧:弘仁、髡残、朱耷、石涛;此外,还有扬州八怪、金陵八家等;11.淮扬洁秋图,作者石涛,清代画家;本姓朱,名若极,明代王朝宗室,明亡后出家;山水师法自然,主张“笔墨当随时代”;他遍游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他的作品有其独到的构思布局和笔墨技法;着有石涛画语录;淮扬洁秋图描绘了古扬州变幻莫测的风貌;全景布局十分别致,江流弯弯,一波三折,坡岸呈“之”状萦回蜿蜒,近景中垂柳枝叶纷披,水面芦苇柔韧挺秀;画面给人雅致明洁、渺远清旷之感;12.万山红遍作者:现代画家李可染;此画是李可染以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进行的创作;为了突出“红”字,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朱砂,又以深厚的墨色为底,画面色彩强烈醒目,形成冷暖调子的对比;13.青城山作者:现代画家黄宾虹;他的山水画讲究用笔用墨,青城山虽说笔墨攒簇,却是层次井然,浑厚华滋;14.江山如此多娇作者:现代画家傅抱石、关山月;此画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想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了中国传统绘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表现手法,采用全景图式,把山舞银蛇的北国风光与郁郁葱葱的江南景色有机地统一在同一画面之中,使人们更深一层地欣赏到祖国江山的秀美;第二课用心灵接触自然1.当出现在我们眼前的美景太宽广且没办法决定画什么时,可以选用取景框;2.树木是风景画里面的重要素材之一,要想画好树木,首先必须掌握树的结构;第三课变迁中的家园1.速写本可以是任何形式的——装订好的、螺旋翻页的、活页的,甚至是手边易得的任何一张小纸片;2.画家德加以达·芬奇为榜样画了很多本速写,巴黎的国家图书馆保存着德加的38本记事本,包含了超过2000页的速写和研究笔记;第四课空间与层次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三维的,而绘画却是二维平面的,要将我们所看到的景物画出真实的感觉,就必须清楚三维的两个主要构成要素——形状与空间;2.几何透视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三点透视; 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三点透视有三个消失点;透视法的应用大大丰富了画面的纵深感和层次感;3.大气透视:风景画的一种技巧,随着物体逐渐向远处消退,明暗对比逐渐减弱,明亮部分渐渐变暗,深色部分渐渐变浅,直到整个明暗对比成为一个中性色调;4.空间透视:一种加强层次感的绘画技巧,使画面深处的颜色对比和明度对比随着物体向远处延伸而逐渐减弱,浅色部分越来越淡,深色部分越来越浅,直至所有的对比融为统一的浅色调;5.地平线:焦点透视中与观看者视平高度相关的一条线,是天与地会合处的交界线;消失点、中心消失点和中线在最远方的结束点全部都位于这条线上;第五课盛世·汴梁1.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画的是北宋汴梁城外东南七里的一段汴河风光;2.界画是中国画的一种独特技法;界指界尺,界画就是用界尺引笔画线的表现方法;界画适于画建筑物,其他景物则用工笔技法配合,通称“工笔界画”;3.中国画装裱形制:装裱是将画给予装潢,以便展示和保存;中国画传统的装裱形式有卷、轴、册、镜片等;卷:横长,两则有细木条,可拉线挂画;轴长:竖长,下有圆轴,可卷;册:近方形小画,装裱成折叠的册子;镜片:裱成独张,不带挂轴者,亦称片子;清明上河图就是很典型的手卷作品,适合逐渐翻开观赏;4.宋代中国民间已经广泛使用煤与改良的厨灶来烹制各种美味十足的菜肴;第六课蓝白之美1.蓝印花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较为广泛的地域分布,江苏、浙江、湖南、山西、陕西、安徽、山东;蓝印花布同蜡染和扎染一样,都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印染花布;2.蓝印花布纹样十分丰富,一般多以植物和动物的纹样为主,常常具有吉祥的含义,如喜上眉梢、五福捧寿、福在眼前、龙凤呈祥等,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3.模仿蓝印花布工艺的材料可以用纸来代替白布;水粉白颜料、白油画棒、白蜡笔或白蜡烛,都可用来替代防染浆;4.蓝印花布的工艺过程:刻版、防染浆、刮浆、晾干、染色、刮白;第七课泥土的味道1.人类最早的文字是书写在湿泥板上的,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人类最早的模形文字和泥板书写;2.在用黏土制作陶器的基础上,中国人发明了用白色的瓷土烧制瓷器;唐代的瓷器已经具有“洁白、质坚、其美如玉”等特质;宋代瓷器工艺开始高速发展,出现了“汝”“哥”“官”“定”“钧”五大名窑;明清时中国的瓷器生产达到了顶峰;3.马镫是中国人的一项影响世界的伟大发明;4.紫砂壶最有名的产地是江苏的宜兴,紫砂壶兴盛于明清,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5.陶泥的成型塑造除了紫砂壶常用的泥片成型法之外,还有拉坯、模具、泥条、捏塑等方法;第八课放飞的希望1.风筝是中国传统的民间玩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2.风筝的发明起源于先秦时代的木鸢或木鹊;3.北京、天津、山东潍坊、江苏南通是我国四大风筝产地;4.风筝的制作过程与工艺:设计图样、扎制骨架、裱糊翼面、彩绘图案;5.制作风筝的材料很多,一般有纸、无纺布、绢绸等;风筝的骨架多采用竹丝、细金属丝等;第九课自然的定格---外国风景画1.欧洲的风景画最早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出现的,17世纪中期独自成为一派,并发展到欧洲的各个地方,于是欧洲各地区的风景画风格开始互相影响交融,到19世纪时进入巅峰时期;2.在艺术史上,风景画成为独立的绘画体裁,已经是很晚的事情了;直到17世纪,荷兰的画家才画出了真正意义上的风景画;3.印象派:19世纪欧洲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也是现实主义艺术向现代主义艺术过渡的一个阶段;印象派画家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直接表现光与色的无穷变化;代表人物有莫奈、毕沙罗、雷诺阿等;4.睡莲、日出·印象作者:法国画家莫奈;5.莫特莱克台地作者:英国画家透纳;6.海港日出作者:法国画家洛朗;7.林间小道作者:荷兰画家霍贝玛;8.辛格拉温的磨房作者:荷兰画家鲁斯达尔;9.雪中猎人尼德兰画家彼得·勃鲁盖尔;10.威斯敏斯大桥作者:法国画家德朗;11.风暴后的埃特雷塔峭壁作者:法国画家库尔贝;。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一、色彩
1. 基本颜色
- 红、黄、蓝是基本颜色,其他颜色都可以由它们混合而成。

2. 色彩的明暗变化
- 明度:明亮与暗淡的变化。

- 色调:颜色的明暗程度。

- 色相:颜色的种类,如红色、蓝色、绿色等。

3. 色彩搭配
- 色彩的组合与搭配需要考虑色彩的冷暖、明暗和对比度等因素。

二、造型
1. 非写实造型
- 抽象主义:追求形式的简化和凝练,强调色彩、线条和装饰性。

- 架上画:通过不同的线条和颜色表现画面的层次和构图。

2. 立体造型
- 浮雕:将图案在平面上加以增减构成凸起或凹陷的效果。

- 雕塑:用石、木、金属等材料制作具有一定形体的艺术品。

三、透视
1. 正常透视
- 人眼所见物体的大小、形状和位置随着距离远近而发生变化。

2. 透视法则
- 单点透视法:通过一个消失点将平行线条透视到一个点上。

- 两点透视法:通过两个消失点将平面透视到一个平面上。

四、绘画材料和工具
1. 常用绘画材料
- 铅笔、炭笔、水彩、油画颜料、丙烯颜料等。

2. 绘画工具
- 画笔、画布或纸张、调色盘、画架等。

以上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的要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上美术知识点

八年级上美术知识点

八年级上美术知识点目前,美大班学生们都已经开启了新的课程——八年级上美术。

在这门课中,学生们将会学习到许多与艺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八年级上美术的知识点。

一. 色彩在美术中,色彩对于画面的表现力至关重要。

在八年级上的美术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色彩的基本概念、原色、二次色和三次色的概念,还会学习到如何正确地运用色彩来表现情感和氛围。

二. 光影光影是画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能够为画面增添层次感和立体感。

在八年级上的美术课程中,我们将会学习到如何用光影来表现物体的形体和质感。

三. 造形在八年级上美术课程中,我们还将学习到造形的相关知识。

造形即指物体的形态和结构,与之相对应的是色彩和光影。

在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人体、动物和自然界物体的造型技巧以及三维造型和平面造型的区别和联系。

四. 绘画技巧绘画技巧是美术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八年级上的美术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平面绘画技巧、水粉画、油画、绘画素材的制作等多个方面的技巧和方法。

五. 设计在美术课程中,设计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设计能力不仅能够展示一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够为生活增添趣味性和美感。

在八年级上的美术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构图和设计表现技巧。

六. 文化艺术在八年级上的美术课程中,学生们还将通过研究一些经典的文化艺术作品(如中国古代书画和西方经典绘画)来了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

七. 实践操作八年级上的美术课程还注重实践操作。

学生将会在每次课堂中进行教师指导下的实践绘画,通过练习掌握重要的技巧和知识,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总之,八年级上的美术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学生们将在课程中学到许多与艺术相关的知识和技巧。

这些知识和技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造诣,还能够帮助学生在以后的艺术创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苏教版八年级上美术 知识点

苏教版八年级上美术 知识点

初二美术要点
1.山水画取得重大成就在(宋元)时代。

2.画史上有“大李将军”之称画家指:(李思训)与儿子(李昭道)为“二李”。

代表作《江帆楼阁图》。

3.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也是山水画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4.范宽《溪山行旅图》
5.画史上“马一脚、夏半边”的画家指:南宋画家“马远、夏圭”。

6.北宋“米点山水”“米派”指:北宋画家“米芾、米友仁”。

7.元四家指“倪瓒、黄公望、王蒙、吴镇”。

8.倪瓒《容膝斋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9.王维,被后世奉为文人画鼻祖。

10.元代赵孟頫《鹊华秋色图》明代文徽明《真赏斋图》
11.明四家(吴门四家)指:沈周、文徽明、唐寅、仇英由沈周开创。

12.清代四僧:弘仁、髡残、朱耷(自称:苦瓜和尚)、石涛(号:八大山人)
13.龚贤《清凉环翠图》描绘南京清凉山一带风光。

14.石涛《淮扬洁秋图》绘了古扬州变幻莫测的风貌。

坡岸呈“之”字状萦回蜿蜒。

15.石涛主张:“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着有:《石涛画语录》。

16.黄宾虹《青城山》
17.《万山红遍》是李可染以毛泽东诗词名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进行创作的。

18.《江山如此多娇》是傅抱石和关山月创作,。

八年级美术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美术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美术上册知识点总结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是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等艺术的一种总称,包括绘画、民间艺术、装饰艺术、雕塑、版画、现代艺术等诸多门类。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也被纳入了重要的课程之中。

在八年级美术上册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美术知识,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吧。

1. 色彩知识色彩是画面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能够影响画面的气氛和情感。

在八年级美术上册中,我们学习了色彩的基本概念和用色技巧。

色彩的基本概念包括色相、亮度、饱和度等,而用色技巧则包括对比色、暖色与冷色的运用等。

2. 绘画构图绘画构图是指在画面中排布不同的元素,形成一种美学效果。

在八年级美术上册中,我们学习了构图的基本要素包括平衡、对比和节奏。

平衡是指画面中的元素平衡分配,对比是指画面中的元素差异明显,而节奏则是指画面中元素的有规律的排布。

3. 素描技法素描是绘画的基础,是表达物体的形态和结构的一种手段。

在八年级美术上册中,我们学习了素描的基本技法包括线条、明暗、比例等方面的技法。

线条是素描的基础,明暗则是素描体现空间感的重要手段,比例则是素描体现物体形态与结构的关键。

4. 水彩画技法水彩画是一种使用水溶性颜料绘制的艺术形式,它具有柔和、透明、效果良好等特点。

在八年级美术上册中,我们学习了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包括色调控制、湿度控制、颜料涂抹等方面的技法。

水彩画的色彩效果主要在于颜料的叠加和调和,正确的使用水分和颜料的涂抹可以使画面更加完美。

5. 塑像技法塑像是一种以雕刻为主的艺术形式,是用以表现物体立体形态和结构的手段之一。

在八年级美术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塑像的基本技法包括用刀板、钢丝等工具进行造型和装配等方面技法。

正确的操作技巧和工具的使用可以使塑像更加逼真和完美。

6. 艺术鉴赏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需要在欣赏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感悟。

在八年级美术上册中,我们学习了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包括古代艺术、近代艺术等。

通过不断的欣赏和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扩展自己的视野。

苏州市艺术会考复习讲义——初二美术上册

苏州市艺术会考复习讲义——初二美术上册

(一)中国山水画(文人画)1、“三远”法,是中国山水画的特殊透视法。

三远法指的是在一幅画中,可以是几种不同的透视角度,表现景物的“高远”、“深远”、“平远”。

1、平远法:就是自近山而望远山,反映的是俯视的境界,塑造的是“山随平视远”的艺术效果。

2、高远法:就是“自山下仰山巅”,反映的是仰视所见山势高耸雄伟。

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3、深远法:就是“自山前而窥山后”。

2、文人画是带有文人情趣、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强调神韵,要求诗文、书法、篆刻与画结合,讲究笔墨情趣。

唐代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被称为文人画的鼻祖。

3、界画界指界尺,就是用界尺引笔画线的表现方法。

主要适用于画建筑,其它景物则用工笔技法配合,通称“工笔界画”。

是中国画的一种独特技法。

最早出现在唐朝《阙楼图》。

4、马远和夏圭是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马、夏的山水画在构图上,都一改五代北宋以来上留天、下留地、正面摹写的全景式构图,而是留出大片的空白,将景物集中于一侧,表现浩淼的空间,后人称之为“马一角、夏半边”。

马远代表作《山径春行》,夏圭代表作《临流赋琴图》。

5、清代四僧:是指明末清初四个出家为僧的画家。

即石涛、朱耷、髡残、渐江。

四人都擅山水画,风格各异。

作品多表现不平之气,个性鲜明;艺术追求上不但学习古人,也敢于创新,而取材直接来自自然,贴近生活,故作品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对“扬州八怪”有较大影响。

朱耷,号八大山人。

是明宗室后人。

明亡以后出家。

朱耷绘画大多缘物抒情,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想法,将物象人格化,所画鱼、鸟,作“白眼向人”之状,抒发愤世嫉俗之情。

落款以“八大山人”四字连缀书写,象是“哭之”,又象“笑之”,均有深意。

原济(号),又名石涛(字),原名朱若极,明皇室后裔,自称苦瓜和尚。

石涛在绘画理论上贡献很大。

他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和“借古以开今”,强调要师法自然,“搜尽奇峰打草搞”,在创作时要“我自用我法”,反对泥古不化。

著有《石涛画语录》一书。

八年级上册美术知识总结

八年级上册美术知识总结



玉 兔 迎 春
肖形章
知识点:藏书印是(书法、章法、刀法 )完美结合的艺术。
下图是哪两种刻法( )。
阴刻
阳刻
知识点:白底红字,用阳刻手法,又叫什么文(朱文)
红底白字,用阴刻手法,又叫什么文(白文)
知识点:制印的步骤
1、打磨石料 2、写印稿 3、镌刻 4、修改 5、钤印
1 2 3 4 5
知识点:1、 设计两个肖形印,(一朱文、一白文).
中国书籍设计的沿革变迁
课堂作业:选择一种古代书籍样式设计
制作一个4页书。
知识点:书籍设计外衣是指(封面 、封底、书脊)
手工书制作 1:
八格书制作方法
1
2
3
4
手工书制作 2:

方形书制作方法

手工书制作 3:
心形书制作方法
课堂作业:选择一种书型制作一本8页书。
导入:
欣赏——中国画特点之一
2 诗画结合两种形式:
诗画结合两种形式: 一是画本身
没有题款,但充满 诗意,可谓诗画意
一、诗与境结画合;二王的是维画结:上题《合雪溪图》
诗书款,诗画相配, 相得益彰。通过题 诗题款,让观者容 易把握作者的创作 意图。起到点题的 作用。
知识点:1、题款定义 2、题款的类型
►►
《开 中款题己
二书 国、款想
两侧均装楣【条对。幅】
• 其形制与立轴一
如果是画,就称为“画 对”;是书法, 则称为 “书对”,或称对联。
【手卷】

样镜,片只亦是称多镜了心几,幅. 是托裱后的画心,适 用•于夹一放般在为镜4条框,内也, 故有称6镜条心、。8条其、形1式2条横、 竖的皆。可通,景屏则由若

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学生版)

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学生版)

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1.中国的山水画源远流长,山水画取得重大成就是在时期2.画家往往通过寄情山水,表达对认识以及的感悟。

3.李思训是皇亲国戚,画史上有之称,及儿子并称,是的集大成者。

4.《》用大青绿着色,江天浩淼,风帆溯流,画出了勃勃的盛唐气象。

5.《江帆楼阁图》(中国画)代。

6.《》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

7.《游春图》中的和有了恰当的比例,远近透视处理得较为妥帖。

8.《游春图》(中国画)代。

9.是北宋卓越的山水画家,他所画的表现了山水雄壮的自然风光。

10.米点山水开始于,儿子继承父法,画山水多用水墨点染,别具风致,具有“米派”之称。

11.米芾的“米氏云山”善于用“模糊”的笔墨表现云雾弥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

12.《云山墨戏图》(中国画)南宋13.和是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然而在构图上,都一改五代北宋以来上留天、下留地、正面摹写的全景式构图,而是留出大片的空阔天地,将景物集中于一侧,表现出浩淼的空间,后人称之为、。

14.《临流赋琴图》(中国画)南宋。

15.《山径春行》(中国画)南宋。

16.代山水画家更注重画家个人情感的抒发和理想意境的创造,我们常说的“诗情画意”“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正式古代文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17.《荣腾斋图》(中国画)代。

18.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强调神韵,要求诗文、书法、篆刻与画结合,讲究笔墨情趣。

唐代大诗人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

19.《富春山居图》(局部)代,长卷,曾由明代吴洪裕收藏,因故分成前后两段,现前段在浙江博物馆,后端藏台北博物院。

20.《鹊华秋色图》(中国画)代21.是一位画家兼诗人,他的作品构图平稳,笔墨苍润秀雅。

22.明清时代,山水画的发展一直在延续,比较著名的画家有,亦称为”吴门四家”、、、清代四僧:、、、。

此外还有扬州八怪、金陵八家等。

23.是金陵八家之一,他的《》描绘的是南京清凉山一带的风光。

苏教版初中美术八上教案

苏教版初中美术八上教案

苏教版初中美术八上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色彩的三要素和冷暖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通过实践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教学重点:1. 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概念。

2. 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教学难点:1. 色彩的调配和运用。

2. 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色彩的基本知识、冷暖概念和优秀作品欣赏。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水彩、画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概念。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总结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冷暖特点。

二、课堂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与情感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色彩表达情感的重要性。

2. 教师进行现场示范,展示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并讲解调配色彩的方法。

三、学生实践创作(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讲解,选择合适的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情感表达。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色彩运用和情感表达,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2. 学生课后继续探索色彩的运用,尝试创作更具个性的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概念,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在学生实践创作环节,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发挥个性和创造力。

在评价环节,注重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课后,学生可以继续探索色彩的运用,结合其他美术课程,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八年级上美术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美术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美术知识点梳理在八年级的美术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到许多绘画技巧、艺术理论和美术常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梳理出一些关键的美术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八年级美术课程。

画面构图画面构图是指艺术家在绘画时如何将元素安排在画面上的过程。

在画面构图中,有一些基本的原则需要遵循。

首先是对称与不对称。

对称是指将画面分成两半,在左右两侧安排相同的图像。

而不对称则是指画面两侧的图像并不相同,这能给人带来更加自然的感觉。

另一个原则是平衡。

通过精心安排画面中的元素,艺术家可以使画面更加平衡,不让人感到不舒服。

色彩搭配色彩搭配是指在绘画中使用的颜色的选择和安排。

首先需要了解颜色的基本属性,如红、蓝、黄等。

在进行色彩搭配时,可以考虑将色彩分为主色、辅助色和中性色。

主色是画面的主要色调,而辅助色则能够补充主色并增加画面的美感。

中性色则是指黑、白、灰等颜色,用于平衡画面并帮助主色和辅助色更好地衔接。

透视法透视法是指通过绘制能够呈现出空间感的画面的技巧。

这种技巧需要考虑到真实世界的透视原理,通过增加或减小图像的大小来模拟物体的远近关系。

线性透视法是透视法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中包括单点透视法、双点透视法和三点透视法。

绘画材料和工具在绘画时,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如铅笔、炭笔、钢笔、板擦、绘图板等。

了解这些材料和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绘画创作和练习。

艺术史和文化在美术课程中,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艺术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

此项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绘画作品和艺术家的风格,以及理解不同地区、时代和文化的艺术特点和差异。

总结以上是八年级美术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当然,这些知识点并不是全部,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但是只有通过了解这些基础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创作和发展。

八年级美术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美术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美术上册知识点
美术是人们观察、感知、思考、表达的载体,八年级美术上册
内容涉及了艺术史、绘画技法、色彩、构图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从这几方面逐一介绍。

一、艺术史
艺术史是了解世界文化与艺术发展历程的重要途径,也是美术
创作不可或缺的基础。

八年级美术上册的学习内容中,介绍了古
希腊、文艺复兴时期、印象主义等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和风格。

学生将从中了解到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以及绘画作品的不同风
格特点。

二、绘画技法
绘画技法是学生掌握绘画技能的基础。

本册学习内容主要是色
铅笔的运用、水彩画、线描等技法。

色铅笔是学习绘画的最佳选
择之一,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绘画基本技能;水彩画则能够让学
生更好地理解色彩构成和画面的表现,从而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三、色彩
色彩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学生必须了解常见的颜色、颜色的搭配和运用等知识点。

本册学习内容中,注重教学的色彩搭配、色彩理论等知识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色彩搭配的要领,增强色彩感知能力。

四、构图
构图是绘画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良好的构图能够让绘画作品更为生动和有感染力。

本册学习内容凸显了对构图基本原理及一些基本技巧的介绍和讲解,学生将从中学会如何运用构图原理创作出具有合理组合和直观表现效果的作品。

在学习八年级美术上册的过程中,学生将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全面地掌握绘画知识、提高绘画水平,同时也将对世界文化和艺术的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对美的鉴赏能力。

八年级美术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面)

八年级美术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面)

八年级美术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面)
艺术史知识
- 了解古代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如古埃及艺术、古希腊罗马艺术等。

- 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史,如造像绘画、山水画等。

素描与造型
- 了解素描的基本技法,如线条、明暗、质感等。

- 掌握使用铅笔进行素描创作,包括静物、人物、风景等。

色彩与绘画
- 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如色相、明度、纯度等。

- 掌握常见的调色方法,如色彩混合、光与影的表现等。

- 研究运用色彩进行创作,包括静物、人物、风景等。

中国画与水墨画
- 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如写意、构图、造型等。

- 研究绘制传统的中国画元素,如花鸟、山水、人物等。

- 探索水墨画的创作表现,包括水墨的运用、墨色的层次等。

素材与构图
- 研究收集与选择绘画素材的方法,如现实观察、摄影等。

- 掌握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平衡、对比、重复等。

艺术创作与欣赏
- 进行艺术创作实践,包括创作主题、构思、执行等。

- 学会欣赏他人的艺术作品,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以上是八年级美术上册的知识点总结,包括艺术史知识、素描
与造型、色彩与绘画、中国画与水墨画、素材与构图以及艺术创作
与欣赏。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你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的发展历程,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并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与欣赏。

八年级上册期末美术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期末美术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期末美术知识点在八年级上册的美术课程中,同学们将学习到许多有趣的知识点。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内容吧!
首先,我们将学习到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

比如说绘画就是采用颜料在平面上表现画面的艺术形式,而雕塑则是通过在三维空间中雕刻来表达形态和意境。

这些不同的形式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魅力,值得我们去探索。

接着,我们将学习到不同艺术风格的特点。

比如说印象派的画家们注重描绘光线和色彩的变化,表达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而表现主义则是追求表现内心情感和体验。

了解不同风格的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学习到如何运用线条、色彩、质感等基本要素来表现画面意境。

线条可以表达出画面的节奏和结构,色彩则可以调动人们情绪,而质感则可以制造出真实感和立体感。

运用这些要素,可以让我们的画面更加生动、感性和有趣。

此外,在学习中我们还会接触到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
等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艺术形式。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的艺术风
格和特点,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传统。

最后,在八年级美术期末考试中我们需要展示我们所学到的知识。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掌握书本和课堂的内容,积极参
与课堂讨论,多加练习,并善于借鉴他人的艺术作品。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的简单概述。

如果想要学好美术,除了课堂内容的学习,还需要多加观察、思考和实践。

愿大家在
美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画越好!。

八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归类

八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归类

八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归类在八年级的美术课上,我们学习了许多不同的知识点,包括绘画技巧、色彩运用、艺术史、艺术欣赏等等。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总结和回顾这些知识点,本文将对八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进行归类和概括。

一、绘画技巧在绘画技巧方面,我们学习了很多有用的知识。

比如,在素描基础课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铅笔画出不同形态的线条和阴影;在油画课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调色和使用画笔来表现出色彩的层次感和质感;在水彩画课中,我们则学习了如何掌握水彩颜料的特性和运用不同的湿度和干度来表现出画面的效果。

这些技巧固然是基础,但对于我们的日后绘画学习和创作都非常有用。

二、色彩运用在色彩运用方面,我们学习了更为深入和细致的知识。

比如,在色彩原理课中,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配色原理课中,我们学习了不同颜色之间的搭配方式和效果;在色彩运用课中,我们则探讨了色彩在不同风格和表现手法下的应用和变化。

这些知识不仅让我们更能欣赏到艺术中的色彩之美,还能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色彩。

三、艺术史了解艺术史对于深入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非常重要。

在八年级上册的艺术史课程中,我们了解了从古希腊到现代的艺术发展历程,以及各种风格和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例如,我们了解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和拉斐尔,印象派的莫奈和梵高,现代主义的毕加索和杜尚等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为准确地理解艺术作品的背景和特点,也能够更好地欣赏和分析不同的艺术作品。

四、艺术欣赏除了学习绘画技巧和艺术史外,我们还进行了大量的艺术欣赏和研究。

在艺术欣赏课中,我们欣赏了不同的艺术作品,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例如,在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时,我们探讨了其中的人物塑造、透视和构图等因素;在欣赏印象派作品时,我们则关注了色彩和光影的运用效果。

通过这些欣赏和研究,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表现手法,还能够锻炼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美术要点
1.山水画取得重大成就在(宋元)时代。

2.画史上有“大李将军”之称画家指:(李思训)与儿子(李昭道)为“二李”。

代表作《江帆楼
阁图》。

3.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也是山水画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4.范宽《溪山行旅图》
5.画史上“马一脚、夏半边”的画家指:南宋画家“马远、夏圭”。

6.北宋“米点山水”“米派”指:北宋画家“米芾、米友仁”。

7.元四家指“倪瓒、黄公望、王蒙、吴镇”。

8.倪瓒《容膝斋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9.王维,被后世奉为文人画鼻祖。

10.元代赵孟頫《鹊华秋色图》明代文徽明《真赏斋图》
11.明四家(吴门四家)指:沈周、文徽明、唐寅、仇英由沈周开创。

12.清代四僧:弘仁、髡残、朱耷(自称:苦瓜和尚)、石涛(号:八大山人)
13.龚贤《清凉环翠图》描绘南京清凉山一带风光。

14.石涛《淮扬洁秋图》绘了古扬州变幻莫测的风貌。

坡岸呈“之”字状萦回蜿蜒。

15.石涛主张:“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着有:《石涛画语录》。

16.黄宾虹《青城山》
17.《万山红遍》是李可染以毛泽东诗词名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进行创作的。

18.《江山如此多娇》是傅抱石和关山月创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