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7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合集下载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演替有着显著的影响,例如土地利用、环境污染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生态平衡:群落的演替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平衡的重要机制,能够维 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生物多样性:群落的演替能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增加生态系统的 复杂性和稳定性。
资源利用:群落的演替能够使生态系统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提高资源 的利用效率和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结构是指群落 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 作用形成的空间布局和营养结构,包 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水平结构: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镶 嵌现象,不同地点上的种群分布不同, 形成不同的群落类型,有利于提高群 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种类组成: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和优势种 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生物量等 空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时间变化:演替和季节性变化
群落结构:生物种类的组成、数量和分布格局 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变化和优势种的更替
制约关系:群落结构对群落演替具有重要影响,如物种丰富度、空间异质性等
实例:森林砍伐后,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结构的差异
群落结构对演替的影响:群落结构 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和相互关系, 从而影响演替的过程和方向。
结构。
单击添加标题
群落的动态:指群落随时间 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由于 环境因素和生物本身的生命 活动不断改变着群落的结构 和种类组成,因此群落是一
个动态系统。
群落演替的定义: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是群落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 有规律的变化。
群落演替的类型: a) 初生演替:一个从未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 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b) 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 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高中生物教案《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高中生物教案《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群落的概念和组成。

o掌握群落的结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和种间关系。

o了解群落演替的类型、原因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和分析群落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认同群落结构和演替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演替的类型和过程。

•难点:群落演替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群落结构和演替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群落演替的实验材料和案例。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o引入群落的概念,强调群落结构和演替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群落的概念和组成o介绍群落的概念,解释群落与种群的区别。

o讨论群落的物种组成,包括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等。

3.群落的结构特征o讲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o分析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等。

4.群落演替的类型和过程o介绍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o讲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和机制,包括物种的入侵、竞争和替代等。

5.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o讨论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污染等。

o分析气候变化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包括全球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等。

6.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o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群落结构和演替的相关问题。

o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7.总结与提升o总结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演替过程。

o引导学生思考群落结构和演替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8.作业布置o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群落结构和演替的理解。

o准备一个与群落结构和演替相关的案例或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学习。

五、板书设计《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群落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与种群的区别- 物种组成与种间关系二、群落的结构特征- 空间结构:垂直、水平- 种间关系:竞争、捕食、互利共生三、群落演替的类型和过程- 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过程:物种入侵、竞争、替代四、群落演替影响因素- 人类活动:土地利用、环境污染-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过程。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争夺阳光、空间、水分和矿质营养等的矛盾,而且由于植物在空间上的成层 排列,扩大了植物利用环境的范围,提高了同化功能的强度和效率。成层现 象愈复杂,即群落结构愈复杂,植物对环境利用愈充分,提供的有机物质也 就愈多。 生物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遍。动物之所以有分层现象,主 要与食物有关,其次还与不同层次的微气候条件有关。 水域中,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比如湖泊和海洋的浮游动物 即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影响浮游动物垂直分布的原因主要决定 与阳光、温度、食物和含氧量等。
个 体 数
2
竞争
A
B 时间
B
个 体 数 3
B
共生 时间
个 体 数 4
寄生 时间
A
三、生物群落的结构
垂直结构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
水平结构:
⒈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
概念: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 它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一 种特殊形式。
成层性 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以及地被层 ; 草本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 也具有成层性; 根系、根茎等在地下也是按深度分层分布的 群落的成层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与环境相互矛盾统一 的反映。
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
成层现象(地上与地下成层)是群落中各种群之间以及种 群与环境之间相互竞争和相互选择的结果。它不仅缓解了植物之间
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 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有 ,甚至 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 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
火灾后草原 过量砍伐的森林 弃耕农田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 响
内部因素(根本原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影响群落演 替的因素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案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案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群落的概念及特征2. 掌握群落的结构类型及特点3. 了解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4. 能够分析实际案例,解释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意义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群落的结构类型及特点,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2. 难点:群落演替的机制和实际案例分析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PPT、案例素材2.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彩笔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群落的概念和特征2. 讲解:介绍群落的定义、特征、结构类型及特点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意义4. 讨论:分组讨论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5. 总结: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3.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相关作业,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观察和描述校园或自然环境中的群落结构目的: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了解群落的结构特征方法: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记录不同群落的结构特点评价:学生观察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2. 活动二:模拟群落演替过程目的: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方法:使用模型或实物材料,模拟不同群落的演替过程评价:学生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实验结果的解释七、教学策略1. 讲授与互动结合:在讲解群落结构和演替的理论知识时,结合提问、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2. 案例分析:选择具体的群落演替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深入理解演替的原因和意义3. 实践操作:通过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八、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基础理论知识2. 案例素材:提供真实的群落演替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3. 模拟实验材料:用于模拟群落演替过程的模型或实物材料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堂提问:通过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2. 课后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十、教学延伸1.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选择群落结构和演替的相关话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2.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学术文章或书籍,让学生深入了解群落结构和演替的的最新研究进展3. 社会实践:参与相关的环境保护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十一、教学计划安排1. 课时:本教案计划用2课时(90分钟)完成2. 课前准备:教师需准备相关案例素材和实验材料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十二、教学注意事项1. 难易适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难易适度,避免过于复杂的概念和理论,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3. 安全事项:在进行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时,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十三、教学反思1. 内容掌握:反思学生对群落结构和演替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十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以及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2. 作业完成: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3. 综合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和课外阅读,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拓展能力十五、教学总结1. 知识点总结:总结本节课所讲解的群落结构和演替的知识点,加深学生的记忆2. 能力提升:强调学生在观察、分析、实践等方面的能力提升,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阐述了一个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教案设计,其中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资源、教学反馈与调整、教学延伸、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注意事项、教学反思、教学评价和教学总结等十五个章节。

第7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第7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判一判] 1. 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而降低 ( × ) ( √ ) 2. 物种丰富度从两极到赤道逐渐增大,而山上则随海拔高度的升高
种间关系[连一连]
解 惑
同种鱼——种内斗争 均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1)大鱼吃小鱼 不同种鱼——捕食
(2)寄生和共生都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 主要区别是看对一方有利 对另一方有害(寄生)还是对双方都有利(共生)。
第7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本讲聚焦
考纲要求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定位解读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阐明群落演替的过程 4.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 5.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度的研究
A.竞争、竞争 C.寄生、竞争
B.捕食、寄生 D.捕食、互利共生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 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 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 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间的关系及变化的叙 述,正确的是( C )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 A 图: ①植物分层:光照 ; ②动物分层:
B 图:地形变化、 土壤湿度 、 盐碱度 的差异、 光照强度 、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2.比较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原有群落后被破坏,但 保留了土壤、种子等
起点
时间 实例
原先从没有过 植被的环境 经历的时间长 裸岩、沙丘、 火山岩、冰川 泥等
2.全面理解影响群落的主要因素
(1)群落内部因素,如群落中植物繁殖体的迁移。 (2)外界环境因素,如气候的变化和大规模的地壳运动。 (3)人类活动,人类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因此人类 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生态因子。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3.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 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 解析:考查群落的类型、分布和演替及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因 受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地球上的生物群落是 多种多样的,但不同群落必须与其环境相适应才能存在和发展,群落 的演替也要受环境的限制。B中可恢复为寒带针叶林,C、D中可演替 为温带阔叶林,而A中由于环境条件的不适合,不能演替为森林,故选 A。 答案:A
(2)群落的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 段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例如我国由东到西的群落分布主要是受水 分制约,由南到北的群落水平结构主要受温度的制约。 (3)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①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 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 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度越高。由于螨类是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活动范围小,实验常采
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进行计算。螨类密度与铬浓度有关,因此可作为
土壤铬污染的指示生物。表格中未反映出螨类物种丰富度的变化。
答案:D 6.(2009年高考宁夏卷)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
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身体________,不适合用手
(2010年高考安徽理综)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 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 内径50 cm,网身长145 cm,网目孔径0.169 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 结果如下表(单位:个):

高中生物教案:群落的结构

高中生物教案:群落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群落的定义和特征,掌握群落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了解群落的结构类型,包括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群落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群落的定义和特征。

(2)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

2. 教学难点:(1)群落的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2)群落的时间结构及其意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群落的结构和特点。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群落的结构。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外调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 安排课外调查和实践操作环节所需的时间和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群落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群落的定义和特征。

2. 讲解群落的定义和特征:讲解群落的概念,阐述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生态环境等特点。

3. 介绍群落的空间结构:讲解群落的空间结构类型,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随机分布等,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4. 讲解群落的时间结构:介绍群落的时间结构概念,阐述群落物种组成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观察和记录所调查区域的群落结构。

6.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调查结果,分析群落结构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7.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调查和讨论进行点评,总结群落的结构和特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教学内容1. 群落的边界:介绍群落边界的概念,分析群落边界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2. 群落的物种组成:讲解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概念,分析群落物种组成的规律。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群落边界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2)群落物种组成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1)群落边界的识别和分析。

(2)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和应用。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群落为例,引导学生理解群落边界的特征。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一、群落的结构和主要类型1.群落(1)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2)群落的性质是由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的适应性以及这些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

2.群落的垂直结构(1)群落的垂直结构定义群落的垂直结构即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植物的生长型决定的。

生长型是指植物的外貌特征,主要生长型有苔藓、草木、灌木和乔木,它们自下而上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2)三大群落垂直结构①森林群落从上到下可分为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

②草原群落从上到下可分为草本层、地表层和根系层。

③水生群落从上而下可以分为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

水生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3)在群落垂直结构的每一个层次上都有各自所特有的动物种类。

3.陆地生物群落(1)热带森林①热带雨林②热带季相林③热带干旱林(2)温带森林①温带针叶林温带针叶林的垂直分层不明显。

②温带阔叶林温带阔叶林通常可分为4层,即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和由草本植物、蕨类和苔藓组成的地面层。

(3)寒带针叶林寒带针叶林又称泰加林,树种主要是各种云杉和松树,也有少量阔叶树。

(4)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①草原最明显的特征是几乎完全由绿色的禾草组成,草长得高大但生长期很短,从春季到秋季便会完成一个生命世代。

②热带稀树草原的垂直结构不发达,但水平结构很明显。

(5)荒漠荒漠共同特征是雨量少,水分蒸发量大。

(6)苔原苔原又称冻原和冻土带,特点是严寒、生长季短、雨量少和没有树木生长。

二、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1.生态位的几个概念(1)生态位是指物种利用群落中各种资源的总和,以及该物种与群落中其他物种相互关系的总和,它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

(2)基本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按其生理上的要求及所需的资源可能占领的全部生态位。

(3)实际生态位是指由于物种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种间竞争,一个物种实际上所占领的生态位。

学案 群落的结构和群落演替

学案  群落的结构和群落演替

群落的结构和群落演替【复习目标】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2.群落的演替(Ⅰ)3.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基础知识梳理】一、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群落(1)群落:________内聚集在_________中_______________的集合。

(2)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_____________: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常用统计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种间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1.______________: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2.______________: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___________分布。

四、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①裸岩阶段→_______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_______阶段→森林阶段②苔藓阶段:土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来越丰富。

③灌木阶段:__________________使的群落的结构较为稳定,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

3.演替的类型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经历时间漫长经历时间较短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森林砍伐地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连线:五、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实验原理(1)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

《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导学案(定稿2).doc

《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导学案(定稿2).doc

第3节群落的结构 第4节群落的演替【知识梳理】 一、 比较种群和群落的概念1. 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 _____ 的 ______ 牛-物的全部个体。

2. 群落的概念:同一 _____ 内聚集在一定 ______ 中的各种生物 ______ 的集合。

二、 群落的结构1. 群落的 ____________ 是区别于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落屮 称为丰富度。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间关系包括 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等。

曲线—表示寄牛者的个 体数冃变化,曲线—表 示寄主的个体数目变化。

※补充:种内关系包括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 o(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垂直结构就是指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 现象: 森林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 ___________ 有关,岛类的分层现象主要与 ___________ 有关。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平结构主要由于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 ___________ 等因素,不同地段分布若不同的种群,同_地 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 _____ 分布。

三、群落的演替1. 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 __________ 被另一个群落 _________ 的过程。

2. 演替的类型:(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生演替: __ 、 ___________ 、 上进行的演替: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生演替: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上进行的演替。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学案.doc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学案.doc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学案一、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群落(1)概念关键点:a.同一时间;b.一定区域;c.各种生物种群。

(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4)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①取样方法:取样器取样法。

②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二、主要种间关系的特点及实例三、群落的空间结构四、群落的演替1.据群落演替的两幅图回答问题图1为某池塘群落的演替历程,图2为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情况(1)图1中正确的演替进程为丁→甲→丙→乙,该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它与火山喷发处所发生的演替的区别在于起始条件不同。

(2)图2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甲,属于次生演替的是乙,演替速度更快、历时更短的是曲线乙。

(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4)群落演替的趋势自然条件下,群落沿着一定的方向演替: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总生产量越来越高,稳定性越来越强。

2.连线群落演替的类型、特点及实例[基础微点全练]1.判断正误(1)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2018·全国卷Ⅲ,T6D)(√)(2)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2018·江苏卷,T13A)(×)(3)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2017·江苏卷,T2D)(√)(4)若鹰迁入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则会导致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增加(×)(2016·全国卷Ⅲ,T5A)(5)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2015·全国卷Ⅰ,T4B)(6)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2015·海南卷,T22C)(7)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2014·江苏卷,T5C)(×)2.(2018·海南高考)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 )A.捕食B.竞争C.寄生D.互利共生解析:选B 两个对资源利用方式完全相同的种群生长在一个稳定的、资源有限的环境中,二者相互争夺氧气、营养物质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学案.doc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学案.doc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学案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重难深化类]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特征: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指标。

(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群落的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4.群落的空间结构[基础自测]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2015·全国卷Ⅰ,T4B) (2)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2014·海南卷,T19D) (3)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2014·江苏卷,T5D)(4)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5)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6)“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2.连线主要种间关系的特点及实例3.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群落空间结构的问题(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A图:垂直结构。

B图:水平结构。

(2)根据图示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A图:①植物分层:光照;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3)A图所示的现象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运用曲线图、模式图区分四种种间关系[典型图示][问题设计]图1为四种种间关系的数量关系曲线图,图2为营养关系模式图。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导学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导学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导学案【学习目标】1、进行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2、了解群落中的分层现象及影响因素3、明确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4、进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探究【前置学习】一、群落的结构1、概念: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2、物种组成(1)丰富度:(2)作用:3、种间关系(1)捕食:。

(2)竞争:①概念:。

②结果:。

(3)寄生:。

(4)互利共生:。

想一想雌螳螂在交配后将雄螳螂吃掉,是捕食吗?4、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

(2)水平结构:。

二、群落的演替1、概念:。

2、类型(1)初生演替①概念:。

②过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2)次生演替①概念:。

②过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想一想弃耕农田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能形成树林吗?特别提醒:对群落演替的分析(1)演替的原因: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②群落内部环境变化;③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④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⑤人类的活动。

(2)演替的特征①方向:有一定的方向性。

②能量:总生产量增加,净生产量逐渐降低,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

③结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稳定性增加。

④生活史:生物个体增大,生活周期变长,生态位变窄。

⑤物质循环:由开放转为封闭,交换速度变慢。

三、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3、实验注意事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

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预习检测】1、下图①~④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判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

分子、原子(细胞的化学成分)
(二)结构: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 配臵状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 向上的明显的分层现象——即 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 在森林生物群落中,高大 的乔木总是处于群落最高层, 它下面有灌木层、草本层、地 被层,还有地下生物。动物则 鹰、松鼠等处于顶层,麻雀、 雉等处于中层,鼠和兔等在地 面,蚯蚓、蝼蛄等在地下。
从多年的调查看,雪兔和猞猁相互制 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 动。
(四)寄生
1、概念: 一种生物(寄生物)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 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体 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
2、寄生的结果:
一方受益,一方受害
菟丝子
寄生与捕食的区别
• 捕食是弱肉强食的现象
荔枝、木棉、榕树等只 能生长于温暖湿润的南方; 马尾松等适应性强的植物南 方北方都可生长;红松等喜 凉怕热植物只能生长于东北 较为寒冷的地方;雪莲等生 长于终年积雪的雪峰之上。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 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 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 造成的。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 布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构成垂直结构或水 平结构。(也不因同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垂直或 水平结构的存在。) 例:P251 判断题3…………………………(错) 因为该林中竹子是同种生物,竹子长势整齐 并不影响林中其他生物有的高有的矮,不同种生 物仍然是分层的。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判断下列各图表示的种间关系各是什么 捕食 个 体 数 1 时间 A 个 体 数 3 B A
个 体 数
2

高二生物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导学案 新人教版

高二生物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导学案 新人教版

1、尝试说明种群和群落的关系?
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3、下面为四种生物种间的关系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小两种草履虫(青霉菌与其他细菌);狐与兔;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
A.③④①②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4、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7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学校 高20 级 班 学生: 考纲要求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土壤中的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一、群落的结构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______的集合。

各种种群之和=群落,或种群――→种间关系群落2.物种组成(1)丰富度:群落中________数目的多少。

(2)特点:不同群落________不同。

(3)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3.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 ①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___________等。

②结果:相互抑制或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劣势甚至灭亡。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________,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______。

想一想 雌螳螂在交配后将雄螳螂吃掉,是捕食吗?4.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

(2)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________分布。

二、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_______代替的过程。

2.类型(1)初生演替①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________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______,但被________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 阶段(2)次生演替①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_______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________或其他________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弃耕农田→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

想一想 弃耕农田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能形成树林吗?探究点一 群落及其种间关系1.什么是群落?什么是丰富度? 2.种间关系类型有哪几种?思维拓展1.竞争关系可致使劣势物种灭绝,以利于优势种得到更多的资源与空间。

2.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导致被捕食者灭绝;寄生关系中,寄生生物一般不会导致宿主死亡。

这都与长期的自然选择有关,在相互选择的作用下,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寄生者与宿主长期共存。

3.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不同种生物争夺同种食物或生活空间的现象)为种间关 系,种间斗争包含竞争。

生存斗争内容更丰富,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又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A代表生存斗争、B代表种内斗争、C代表种间斗争、D代表竞争。

探究示例1(2010·广东理综,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听课记录:探究点二群落的空间结构完成下列填空:1.群落的垂直结构(1)植物的分层现象与________有关,群落中的________总是随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依次是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2)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直分布主要是受________的制约。

(3)动物的分层与其________________等有关。

可以说,群落中植物的________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2.群落的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________ 的生物种群。

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常呈________分布。

思维拓展1.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2.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直接影响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动物种类的多少是随植物层次的多少而变化的,因此,由于森林的植物层次比草原植物层次多,所以森林群落一般比草原群落的动物种类多。

【探究示例2】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听课记录:探究点三群落的演替1.在裸岩的演替过程中,首先进入群落的生物是地衣而不是其他生物,原因是地衣可以分泌有机酸,能够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速度。

2.在演替过程中,优势种往往不同。

如地衣阶段优势种为地衣,但在苔藓阶段,由于地衣矮小,与苔藓争夺阳光方面处于竞争的劣势,所以在苔藓阶段优势种不再是地衣而是苔藓。

3.群落演替是一种群落代替另一种群落,而不是一个种群代替另一个种群。

所以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种群也并没有随着群落的演替而消失。

探究示例3(2011·海南卷,24)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听课记录:题组一群落及种间关系1.如图,纵轴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2.(2011·镇江质检)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B.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C.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3.(2011·安徽卷,6)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4.下表显示一个岛上的国家公园中狼和驼鹿种群变化情况(无猎捕现象),下列结论中最适AC.驼鹿数量随狼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D.两个种群的数量同时增加或减少5.右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甲可表示火灾后森林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6.(2011·大纲全国卷,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7.关于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演替是群落根本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 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D.不论是成型的群落还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它贯穿于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题组二土壤动物丰富度研究8.(2009·江苏生物,24)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

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

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多选)(A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9.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题组三综合题10.(2011·南通质检)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1),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

(2)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绘制生产者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坐标曲线图。

(左下图)(4)右上图是1953~1996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有机物量)统计图,据图你可以得出的生物量演变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对该地区某时间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________法对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_____________情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

学案7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前准备区一、1.种群 2.(1)物种(2)丰富度 3.(2)①资源和空间(3)体表(4)彼此有利想一想不是捕食,捕食必须发生在不同物种生物个体之间,而雌雄螳螂属同一物种。

4.(1)分层(2)镶嵌二、1.另一个群落 2.(1)①植物植被彻底消灭②森林(2)①土壤种子繁殖体3.速度方向想一想不一定,还受气候等环境条件的影响。

课堂活动区探究点一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如一个池塘内的所有生物。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互利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

探究示例1 A [“苗多欺草,草多欺苗”的意思是说禾苗多时草难以生长,草多时禾苗难以生长,禾苗与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思路导引探究点二1.(1)光照强度光照强度(2)温度(3)食物及栖息场所分层 2.不同镶嵌探究示例 2 C [植物群落出现分层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光照(森林)、温度(高山)等因素有关,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

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可以用来指导农业生产,譬如玉米和大豆间种,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