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盛唐的山水田园诗

合集下载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解】: 1、楚塞:楚国的边界。战国时这里本为楚地。 2、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 境内。 3、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 任征南将军,好饮,每饮必醉。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王维
盛唐山水田园诗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由两 大诗派(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和两大诗人(李白和杜甫)开创了唐 朝一代诗风,代表着唐诗的最高水平。
一、山水田园诗派
东晋末年陶渊明开创田园诗,刘宋时 期谢灵运开创山水诗。至盛唐,有一 批怀有建功立业的抱负却长期隐居的 诗人,多以山水田园为内容互相唱和, 诗风较为接近,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首联—起。远景,概写。总写 了雨后山中秋天傍晚的景致。 颔联—承。近景,细描。具体 描绘山间雨后初秋月夜的美好 景色。 颈联—转。由景及人,奇峰突 起。 尾联—合。总结收尾,点明题 旨。暗寓情愿归隐山林,不愿 入世作官的思想感情。
主题思想:通过对秋日傍晚 山间雨后景色的描绘,表达 了诗人寄情于山水,归隐田 园的思想感情。
《辛夷坞》所描写的是辛夷花初开,尽管很美,但
由于生长在绝无人迹的山涧旁,这里与尘世的喧
嚣恰恰相反,只有一片自然的静寂,所以没有人 知道它的存在,自开自落,没有生的喜悦,没有 死的悲哀,而诗人也似乎忘掉了自己的存在,与 辛夷花合为一体,不伤其凋落,又不喜其开放。
王维的诗歌创作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农夫们结束了一天的辛劳, 扛着锄头归来,相互间亲热地打 着招呼。 一幅乡村黄昏时分的晚归图, 充满了恬然、自乐,散发着大自 然的芬芳。

浅谈孟浩然山水田园诗

浅谈孟浩然山水田园诗

浅谈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关键诗]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意象群;“清”美作为盛唐著名的诗人,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表现他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在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孟独爱清淡之美。

他的诗很注重清美的意境的创造。

他在诗中创造出了一系列“清”的意象群和“淡”的意象群,善于以清淡平和之心,写清新自然之物,从而形成了他的山水田园诗“清”美的风格。

一、具有鲜明个性的“清”和“淡”的意象群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尤其是古代诗论中一个常用概念,其内涵或指意和象,或指意中之象,或指一种境界,或指某种艺术形象。

构成意象的要素是物象。

因此,诗歌中的意象最具有鲜明的个性,最能表现出诗人诗歌的风格。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高手,统观他的诗,不难发现,诗人在作品中构建了属于他自己的意象群,这意象群的特征可用两个字概括,即“清”和“淡”。

对“清”的特点,明代诗论家胡应麟有他独特的见解:诗最可贵者清,然有格清,有调清,有思清,有才清……若格不清则凡,调不清则冗,思不清则俗。

他认为“清”是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清”是格调思才的浑融,是超凡脱俗的清远,是由“清”字而生繁出来的各种清澈明净、清幽淡远的艺术境界。

(一)“清”的意象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夏日南亭怀辛大》)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雨。

(《西山寻辛谔》)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晚春》)归途未忍去,携手恋清芬。

(《同王九题就师山房》)他诗中许多景物,多用“清”来修饰。

据有人统计,他的100多首山水诗中,共有50多处用了“清”字。

归纳一下,他所构建的“清”的意象群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关于水“清”的意象。

何时还清溪,从尔炼丹液?(《山中逢道士云公》)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

(《宴包二融宅》)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在孟浩然的诗中,江水是“清江”,溪水是“清溪”,除此之外还有“清川”、“清流”、“清泉”、“清露”等等。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写 到:“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 作会,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汉, 疏语雨滴梧桐。’举坐嗟其清 绝,咸搁笔不复为继。“
对孟浩然的评价: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完全 摆脱了初唐形式主义诗风的影 响,更多地抒写了个人怀抱, 给盛唐诗坛带来了新鲜的气息。
第二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初唐诗唐诗发展的准备时期,前五十年不到, 后五十年诗风变化,到陈子昂。理论上继承革新 新主张,实践上写《感遇诗》38首。陈子昂的理 论和实践标志着唐诗转变的关键,进入万紫千红 白花争艳的时代。除李白、杜甫之外,还有许多 其他诗人。
一、山水田园诗繁荣的原因:
储光羲: 主要写田园诗,山东人,中进士,隐 居终南山,安史之乱投降安禄山做伪职,
后入狱,贬官直到死。 《江南曲》四首 其三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取逐轻舟。
常建 长安人,中过进士,与王昌龄同年被取, 作品《题破山寺后禅院》,佛教信徒,写 到破山寺所看到景物。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天宝年间王维思想已转向消极,经过安 史之乱,更是消极,对政治不闻不问, 尽管官至尚书右丞,仍不感兴趣,上朝 回家便念经拜佛,写诗说:“晚年惟好 静,万事不关心”,“一生几许伤心事, 不向佛门何处销”明白表现他晚年思想, 在佛教圣地寻求精神寄托,对政治漠不 关心。
总的说来,佛教思想是王的主导思想, 先人称他为“诗佛”以佛说明思想境界 是正确的,王维山水诗表现已经与李白 山水诗完全不同,读后给人一种孤清冷 寂、消极出世感觉,然而反映自然美却 各有千秋,不相上下。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介绍和解析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介绍和解析

王、孟的历史评价
• 1、王、孟齐名 许彦周(宋):孟浩然、王摩诘诗,自李 杜而下,当为第一。老杜诗云:不见高人 王右丞。又云:吾怜孟浩然,皆公论也。 《彦周诗话》
• 并称的基础源于二人深厚的友谊。王维“与孟浩 然为忘形之交”(《新唐书》)。 孟浩然应举失败离京时,作《留别王维》: 寂寞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孟浩然去世后,王维亦有《哭孟浩然》: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山水田园诗派
• 所谓山水田园诗派,实际上包括三层 内涵。就盛唐而言,指以王、孟为代表, 包括祖咏、常建、储光羲等在内的一批风 格相近的专长于山水田园的诗人;就唐代 而言,则指王、孟、韦、柳;而就中国诗 歌史而言,则应以陶、谢、王、孟、韦、 柳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
盛唐边塞诗人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王孟之异
• 首先,思想不同。王维对待“隐”:“市朝为岩 穴”、“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 孟浩然的隐居则任其自然,追求精神和心灵的自 由和高蹈。 • 其次,观照自然的角度不同。孟浩然多叙述景物 的动态姿势 ,王维则多捕捉对象的静态形貌 • 再次,抒情方式不同。孟诗多为明线情感结构 , 构造“有我之境”;王诗多为暗线情感结构,间 或采用双线情感结构方式 ,构造“无我之境”。
还存在另外两种观点:
2、 扬王抑孟 • 王世贞(明):摩诘才胜襄阳,由工入微,不犯 痕迹,所以为佳。《艺苑卮言》 • 锺惺(明) :王孟并称,毕竟王妙于孟,王能兼 孟,孟不能兼王也。《唐诗归》 3、扬孟抑王 • 李东阳(明) :王诗丰缛而华靡,孟却专心古澹, 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由此言之,则 孟为尤胜。《怀麓堂诗话》

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汉语言文学论文)

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汉语言文学论文)

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1)山水诗歌的起源、形成条件及流行时代 (2)王维 (4)孟浩然 (5)盛唐山水诗歌的风貌 (6)结束语 (9)注释 (9)参考文献 (9)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刘攀龙[内容摘要]:唐代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顶峰,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唐诗是最璀璨的文化瑰宝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

而山水田园诗却是众多诗歌流派中的一颗奇葩,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还有储光羲、裴迪、韦应物、柳宗元等诗人。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关键词]: 唐代山水田园王维孟浩然引言:山水田园诗兴起于魏晋南北朝。

对于山水田园审美的自觉是魏晋对人的自觉同步进行的。

只有向内意识到自己的人格个性,才能向外感受自然;只有当人们能领略自身风度,气质,个性的美,才能感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妙,因为人类对内在自我的发现与对外在自然的发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山水诗的鼻祖是谢灵运,田园诗的鼻祖是陶渊明。

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一、山水田园诗歌的起源、形成条件及流行时代(一)、山水诗歌的起源中华泱泱大国,地大物博,多少山水雄奇壮丽,令人惊叹不已!至古以来,多少文人骚客,由景抒情,多少山水文章令后人仰叹!多少田园诗篇令人神往!对于山水田园的描写早已有了,如: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关于田园风光的描写,还有《楚辞》中对山水也有所描绘。

但是这些并不是真正的山水田园诗,它们只是作为抒情主人公活动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不过这些对于山水风景描写的诗词,为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开创了先词,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

田园诗是描绘田园风物的诗歌。

田园诗起源于东晋陶潜,至盛唐时期王维,孟浩然诸人。

《诗经》中有若干此类作品,如《豳风·七月》依时序写一年的农村劳动和生活,但此后无人继续下去,一直到魏晋之际的陶渊明。

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摘要:山水田园诗起源于晋代,其中代表是东晋时期的谢灵运和晋代的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已是代代经典相传的佳句,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王维和孟浩然成为当时的主流。

这类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优美典雅,风格恬静清秀,语言清丽洗练。

整首诗句都体会着作者的真实情感。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王维孟浩然东晋时期,陶渊明等人形成了一种东晋田园诗派,南朝山水诗派则以谢灵运、谢脁为主,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这些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

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

唐诗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一种繁荣的局面,山水诗出现了丽日惊天的奇观,王维与孟浩然等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山水诗传统,形成了一个与边塞诗派交相辉映的山水田园派。

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淡泊的思想感情,,意境幽深,色彩雅淡,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

他们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在自然景物的观察上别有会心,能够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步。

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一唐代山水田园诗产生的背景及特点在盛唐时期,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国家昌盛,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优越,为四处游山玩水,欣赏风景提供了一定得物质条件。

另一方面,当时的唐朝盛行佛道思想,道家的崇尚自然以及追求自然的和佛教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当时的文人提供了精神条件。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人发展:1.田园诗——陶渊明;2.山水诗——谢灵运;3.山水田园诗派——王孟韦柳王孟韦柳——盛唐:王维孟浩然;中唐:韦应物柳宗元山水田园诗主题一、山水田园,潇洒闲适1.歌颂宁静淳朴的田园生活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描绘秀逸雅致的林泉山川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表达闲适自由的人生境界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4.营造幽美自然的无我之境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二、遣兴抒怀,寄托失意入世与出世、真隐者与假隐者、终南捷径与怀才不遇、儒家政治功利与道家自然无为的永恒矛盾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三、理想人格,澄明境界1.隐者情怀: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王维·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2.禅意人生: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王维·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3.心之灵境: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王维·桃源行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因此,王、孟二人的隐居生活同中有异:王维的退隐,是官成 身退的优游生活,是一个饱尝官场风味而皈依佛教思想与山水田园 的居士,所以“心安理得”;孟浩然的归隐,却是随着儒家经济的 理想的破灭,乃无可为后,才在退隐和进取的思想斗争逐渐平息后, 真正地作了鹿门山的隐士。就此,反映在他们的作品里,王维身在 朝廷,心恋山林,多闲适自得之趣,心境与诗风都能达到恬静与平 淡的境界;孟浩然身在山林,常心怀魏阙,有时抒孤寂不平之情, 有时又平淡容与非常。
2.隐逸诗,表达了他栖幽隐逸的心趣,如《夜归鹿门 山》“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 村,余望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照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世人仕途竟进,我 独归隐,而仕途受挫后的归隐,不免有孤独寂寞之感和无 可奈何的幽怨,或者“恨无知音赏”的清高自赏(《夏日 南亭怀辛大》),既无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的欣喜,也没那种“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悠闲。
(二)作品题材内容:以四十岁为界,前期创作的幽 愤诗和边塞诗较为出色,后期则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于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幽愤诗。大多作于被贬济州和淇上时期。诗人或咏史寓言, 或直抒胸臆,抒发他对人生仕途的不平,如《寓言》二首其一有云: “朱绂谁家子……多承明主恩。……奈何轩冕贵,不与布衣言。” 《偶然作》其五有云:“夫婿轻薄儿,斗鸡事齐主。黄金买歌笑, 用钱不复数。……读书三十年,腰下无尺组。被服圣人教,一生自 穷苦。”通过对比,揭示纨绔贵仕,贤才沦落的社会现实。透过 “盛世”看黑暗,揭露较为深刻。而《陇头吟》《老将行》则讽喻 朝廷封赏不公,为老将功高不侯鸣不平。 2.边塞诗。于盛唐边塞诗外自具特色,如《陇西行》“十里一 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 断无烟。”从军书传递为切入点,选材角度新颖,惜墨如金,留下 想象空间;《观猎》从狩猎演武入手,只作“角弓鸣”“鹰眼 疾”“马蹄轻”“忽过”“还归”点染,巧于构思、精于用墨; 《少年行》的“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豪壮慷慨的男 儿情怀和《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雄奇粗犷的塞

盛唐山水田园诗集之渭川田家赏析【唐】王维

盛唐山水田园诗集之渭川田家赏析【唐】王维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落 在“归”上。前面所描写的 牛羊归、牧童归、农夫归, 实则反衬出了诗人的无所归。
众皆有归的恬然、惬意,更 反衬了诗人进退两难之中的 惆怅。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全诗展现了一幅温馨自然的农家晚归图。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暮色苍茫,夕阳斜照村落,一片安祥,牛羊徐徐 归家,没入深巷。 慈祥的老人惦记着小牧童,拄着拐杖,倚着柴门 迎他放牧归来。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麦田里的野鸡动情地叫着,呼唤着归窝;桑 林里的桑叶已经稀疏,蚕儿正叶丝作萤,营 造自已的窝呢。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农夫们结束了一天的辛劳,扛着锄头归 来,相互间亲热地打着招呼。
一幅乡村黄昏时分的晚归图,充满了恬然、自乐, 散发着大自然的芬芳,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乡村生活的恬淡自然,深深打动能怅然而叹。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原创论文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原创论文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摘要:王维19岁取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作为一个诗人,他以写山水田园诗最为著名,他的诗语言清新凝炼,朴素中见华采,空灵幽邈,耐人寻味。

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和诗境的美妙意向,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正文:王维是盛唐时代杰出诗人,留下来的诗作有400多篇首。

他的诗独具特色,无论是政治诗、边塞诗还是山水诗,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本论文讨论的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其语言特色1。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两期。

前期所作的山水诗不多,大部分作于中年之后。

前后期诗作的思想内容呈现显著不同。

王维早年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志向,表现在山水诗上则是选取壮丽的河山来加以描绘,用以寄托他的雄心壮志。

如《华岳》:“西岳出浮云,积雪在太清.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白日为之寒,森沈华阴城.昔闻乾坤闭,造化生巨灵。

右足踏方止,左手推削成.天地忽开拆,大河注东溟。

遂为两峙岳,雄雄镇秦京。

大君包覆载,至德被群生.上帝伫昭告,金天思奉迎.人祗望车久,何独禅云亭。

”诗人用神来之笔,写华岳与天相接的雄伟气势,又以河神巨星描写华山峻峭五峰的形成,充满了奇妙的想象。

体现了诗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志向,反映了盛唐的时代风貌和诗人青年时期的远大志向。

王维后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此时的山水诗,则多描绘山石草木溪流,百姓的生活,同时间接表达了自己对黑暗官场的厌倦。

如《渭川田家》中的“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在这一背景下,牛羊徐徐村归,老人拄着拐杖,正站在柴门外迎候放牧归来的孙子……是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面对此情此景,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油然而生羡慕之情。

2.王维对大自然的感觉非常敏锐,十分擅长捕捉自然景物的色彩、声音和动静,用细腻的文字写出自己细致深刻的感觉。

如“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无天雨,空翠湿人衣。

盛唐山水田园诗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

盛唐山水田园诗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

论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荼阳上黔陌栗内容摘要: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兴盛,诗人王维代表了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最高成就,他的《山居秋暝》是一首世人熟知的山水田园诗,这首五言侓诗充分体现了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的最突出的艺术特色,王维运用其在诗中融入动态美与音律美的手法来表现自然的景象,使他的诗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体会到他那厌恶官场,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自然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兴盛。

《山居秋暝》是一首世人熟知的山水田园诗,其作者也是世人熟知的诗人,在我的心中,王维不仅是诗人,他还是个艺术家。

因为王维能诗善画,精通音律,更重要的是,描写自然时,他能把绘画与音乐在其诗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不禁倾心于自然。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所说,正是王维山水田园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有画”。

什么是“诗中有画”,“用文字代替绘画所用的线条色彩来展现具有诗意的画面,诗情与画意达到高度的统一。

”[1]而《山居秋暝》这首五言侓诗正充分体现了其这一艺术特色。

《山居秋暝》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雨过后,天放晴了的傍晚时分,山村的迷人风光以及淳朴的民风的景象,王维运用其在诗中融入动态美与音律美的手法来表现自然的景象,使他的诗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体会到他那厌恶官场,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

诗的首联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这句诗是很多人会运用的到的经典名句,为什么有些人甚至不知这首诗叫什么,不知作者是谁,但也能把这句诗挂在嘴边,遇到合宜的情景时便像是发自肺腑的感慨一样的吟出来呢?那是因为王维用词的巧妙,一个“空”字,引人思考,顿时便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尤其是初秋的傍晚,雨后初晴的山,空气清新,那景色肯定美不胜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为诗的颔联,这句诗,王维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和巧妙的音律美来表现自然的景象。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征之美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征之美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征之美王莎莎 长春师范大学王大恒 长春师范大学摘 要:王维(701-761),字摩诘。

出生于官僚家庭的他,从小精通书画和诗词。

一生创作大量诗词,但以山水田园诗为主要。

他的山水田园诗歌作品大多创作于盛唐天宝年间,人们称他为山水田园诗人。

本文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之美、音乐之美和意境之美三方面,具体阐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征之美,展现王维在山水田园诗歌方面对我国唐宋诗词创作所作出的贡献和卓越成就。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特征作者简介:王莎莎(1989-),女,汉族,吉林省延吉市人,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指导教师:王大恒,女,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093-02李白的诗多用景色抒发自己高冷孤傲、狂放不羁的情怀,杜甫的诗多用景色表达自己情忧天下、雄伟抱负的情怀,而王维的诗多数都是平心静气、不骄不躁,游情山水,沉迷田园的诗作。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作最杰出的代表与领袖,在艺术上达到了十分高超的境界。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大多都是意境空灵、画意和诗情的互相参杂渗透的,由于从小善于绘画,王维用他独特的艺术视角展现田园风光,将绘画的技巧运用到山水诗创作中,意境深远,淡雅清新。

一、诗中有画的绘画之美北宋苏轼这样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王维不仅在诗词上拥有很大成就,他在绘画上也十分擅长,是一位有有名的山水画家。

他在绘画上,十分注重追求神似,使他的画有了神韵,仿佛画中有诗。

而在作诗时,他又十分善于用绘画的眼光去欣赏自然和山水,使他的诗中有了画的神韵,仿佛诗中有画一般。

王维的诗歌比较注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结构和生动形象的结合,使整个景色具有立体感。

王维着力将一幅幅画面勾勒出一种意境悠远、浑然天成的感觉。

正如宋代范晞文《对床夜语》中的一段话:“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如行云流水,此其难矣。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2)王维的山水,其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宗佛理的观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

(3)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

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

而且语言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作品讲读]一、王维《山居秋暝》1.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它描绘了山村雨后傍晚清新恬美的山林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乐于归隐山林的生活意趣。

2.诗的首联点明地点、季节、时间、天气,概括地勾勒出整个画面的背景,并且点明了“山居秋暝”这一诗题。

颔联写景,诗人以画家的眼力去捕捉秋景意象:月、松、泉、石,从动、静、声、色不同的角度给以描绘。

颈联由景及人,诗人抓住了两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从听觉到视觉描绘了纯朴的山村生活。

尾联由写景转入抒情,由外物的描写转入内在心志的书写,表达了归隐山林的情志,揭示了全诗的主旨。

3.此诗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这首诗突出地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作者以画家的匠心布勒画面,既有背景的布置,又有精彩的写景镜头,而且景中有人,恬美的秋日晚景中点缀着富有生活气息的人物活动场景,使画面顿时鲜活起来。

而更重要的是诗人把隐逸的情怀、淡泊悠闲的心境和高远雅洁的志趣,与自然恬淡的外在形象描写完全巧妙地融铸为一炉,给形象注入生命的活力。

其次,诗人写景状物,体察入微,以动静结合,声色并用的手法予以细致地表现。

如“空山”、“新雨”、“竹喧”、“莲动”都体现了细致的感受;颔联静中有动,颈联纯写动态,“明月”、“清泉”着重色彩,“竹喧”、“莲动”着重声态,色彩与声态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此外,诗歌构思精巧,语言凝炼,风格清新,意境优美。

二、《过故人庄》1.这首诗是孟浩然田园诗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盛唐山水田园诗

盛唐山水田园诗

l 苏雪林的《唐诗概论》则在胡适《白话文学史》的基础上又作了一些补充,他认为,胡适的话都是不错的,"但为什么隐逸在唐代成了特殊的高贵阶级,照我看也有它本身的时代社会背景。这背景便是道教之升为唐朝皇家正教。""诗人山居的动机或者为了便于修炼──当时文士多少与丹箓发生一点关系──或者为了便于读书,但他们既多与自然接触,对自然更易欣赏和了解。建安以来的宫廷都市文学到了这时变为山林田园文学,其关键在此。"
山水田园诗起自晋宋之间。陶渊明为田园诗之祖,谢灵运为山水诗之祖。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即与陶谢一脉相承:在艺术上,他们能综合陶谢所长,融陶诗浑成与谢诗工巧于一炉,不仅模山容,范水态,而且力求表现山水的个性;不仅表现山水个性,而且力求表象与意象的合一、内情与外景的交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他们大大提高了对山水田园的审美能力,把山水田园诗推向高峰。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这一概念有特定的内涵:首先,顾名思义,它形成与活动于盛唐时期。明乎此,前代的陶、谢与后代的韦、柳等山水田园诗人当不在其列。其次,它从一开始便同隐逸之风联系在一起,其成员多以五言的体式,借歌咏山水田园风光,表现隐逸意趣,抒发闲适情调,诗风清新淡雅。明乎此,我们也就不会把同处于盛唐时期,并且也写过山水田园诗的高、岑、李、杜划归这一流派了。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当然不是偶然的。隐逸风气盛行,庄园经济的发展,佛老思想的广为传播,分别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产生的政治原因、经济原因和思想原因。其中,隐逸风气的盛行尤为一大关键——在经济繁荣、生活富足的开、天盛世,既有视隐逸为“终南捷径”者,也有借隐逸以遁离现实者。他们都寄情于山水、栖心于田园,使山水田园成为自己的主要审美对象。于是,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也就盛乎一时了。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除了王维、孟浩然之外,还包括储光羲、常建、祖咏、刘春虚、裴迪、卢象、丘为等人。但其中最能代表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创作成就和卓异风貌的,当推王、孟二人。 王、孟历来齐名并称。审视他们的生活道路,堪称“殊途同归”:在经历了各自的艰难跋涉后,他们都把“山水田园”当作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渴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寄托自己疲惫的身心。于是,在长期的隐逸生活中,他们成为自然美的寻求者、发现者、欣赏者、表现者,并进而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 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王、孟都在诗中描绘并展示了一个清淡的世界。构成这个清淡世界的主要经纬有两根:一是田园之乐,一是山水之美。前者往往更多融入了闲适的隐逸意趣,后者则往往更多地融入孤高的志士情怀。但这只是就其大较而言,细加寻绎,王、孟则又各具灵光: 首先从内容看,孟诗的题材较王维的更为集中。王诗既有寄情山水田园之作,自抒理想抱负之作,也有讴歌边塞将士之作,如《陇西行》、《从军行》等;也有揭露社会现实之作,以及倾诉妇女怨情之作,如《洛阳女儿行》、《西施咏》等。而孟诗除了表现田园之乐、山水之美外,便是抒写自己的出仕之念和失志之痛。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王的生活阅历较为丰富:他后期固然消极隐退,前期却热衷政治,奋发有为,既曾居朝为官,也曾出塞问边;而孟却以隐逸终世,尽管他并不甘心终身隐沦。苏轼曾评论说:“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酒乎,而无材料耳。”如果将“才短”的“才”理解为“题材”的“材”话,倒是深中肯綮。 其次,从情调看,王、孟都乐于表现隐逸生活的闲适意趣,但王诗往往夹杂着幽冷寂灭的心绪,孟诗则往往坦露出耿介郁勃的心态。一般地说,徜徉于清淡世界中的这两位抒情主人公是那样悠然自得,仿佛已与秀丽的山水田园取得了高度的默契。但实际上无论山水之美还是田园之乐,都未能使他们宠辱皆忘。就孟浩然而言,仕进无路的痛苦不时啮咬着他的心灵,并化为一股郁勃不平之气浮现在字里行间。如《晚春卧疾寄张八子容》一诗,上半篇笔调何等清新闲雅,但短暂的惊喜之后被触发起的却是知音难觅、功名无望的一腔惆怅:“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翅仪”。而在《与诸子登岘山》一诗中,江山胜迹,固然撩拨起诗人的登临清兴和思古幽情,但同时却也使他油然生出见贤思齐的愿望和自叹弗逮的感愧:“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这泪既是感愧之泪,也是忧愤之泪。就王维而言,其外表不及孟浩然旷达、飘逸,却比孟浩然显得更为静穆和淡泊。有时,这种静穆和淡泊几乎近于幽冷寂灭。“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正是诗人对自己这种幽冷寂灭的心绪的最好概括。如《竹里馆》一诗,乍看,诗中的人物是那样的自得其乐,诗中的景物也是那样清幽秀美。但如果我们把“深林人不知”一句与另诗中的“空山不见人”(《鹿柴》)、“涧户寂无人”(《辛夷坞》)等句联系起来,就不能不惊讶诗人感情的幽冷了。《终南别业》一诗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曾经被人认为是最得理趣的名句。其实,在他观赏行云流水的盎然兴致中包藏着的却正是“万事不关心”的幽冷寂灭的心绪。这种幽冷寂灭的心绪无疑与王维的奉佛有关。早在生前,他就被誉为“当代诗匠,又精禅理”(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得到了“诗佛”的称号。表现在他诗中的“空”、“寂”、“闲”的境界,正是佛教禅宗的心性学说的艺术投影。 再次,从意境上看,王、孟都注重寓主观于客观,造成画面的和谐与美感。但孟诗往往止于情与景的交融,而王诗除促使情景交融外,还将“理”字打入其中。因而,在王诗中,我们常常可以捕捉到“哲学沉思的精灵”。这种哲理,尽管在很大程度得力于禅趣,但毕竟使王诗的意境变得更为高远。所以若论意境的浑成,王不如孟;若论意境的高远,则孟不如王。 第四,从手法看,五诗往往虚中有实,动中见静,孟诗则往往直写其实与其静;同时,王诗比孟诗更善于取景、造型、布局,也更注意冷色调与暖色调的映衬,画内景与画外音的配合。相形之下,王诗手法较为多样,孟诗手法较为单调。即以王的《鹿柴》一诗而论,诗人是以实写的一角显示整体的空灵意境。夕阳的暖色淡淡地罩在阴寒的青苔上,更衬出空山中的幽冷。山谷中传来人语的回响,愈显出深林里人迹罕见的寂静。画面色调的冷暖互补,与画面内外的动静对比相互烘托,使有限的画面延伸到画外无限的空间。所以能如此,当在于王维既熟谙诗法,又精通画艺和乐理。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进一步辨析王、孟诗各自的艺术风貌,如孟诗的语言平淡简朴,王诗的语言清秀工巧等等。总之,王、孟诗同中有异,各具个性。前人早已作过比较王、孟诗风异同的尝试,如王士祯《带经堂诗话》:“譬诸释氏,王佛语,孟是菩萨语”等等。这就启示我们:既要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当作一个整体加以考察,又必须深入透视灵光如何在王、孟等代表作家各自的艺术追求中闪耀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一、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盛唐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文化繁荣、社会安定,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成为两个重要的文学流派。

本文将重点介绍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并对两个诗派进行比较分析。

二、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诗歌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以及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为主要特点。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兴起,与当时社会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1.特点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诗人们善于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对大自然怀有深厚的情感。

他们借助诗歌的力量,将自然景色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如身临其境。

2.代表作品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品有许多,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人的微小,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孟浩然的《春晓》:描绘了清晨的田园风光,表达了对春天的喜悦和对生活的向往。

•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八首之一》:描绘了秋夜的静谧和凉爽,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和思念之情。

三、边塞诗派边塞诗派是盛唐时期另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它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相对照,以描写边塞地区的景色、英雄壮丽的事迹以及对战争的思考为主要特点。

边塞诗派的诗人们生活在边塞地区,亲身体验了边塞地区的艰苦和战乱,他们用诗歌记录下了那段历史。

1.特点边塞诗派的诗人们借助诗歌的形式,表达他们对边塞地区的痛苦和对英雄的赞美。

他们的诗作多以壮丽的景色、英勇的将士和对战争的思考为主要内容,凸显了诗人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2.代表作品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品丰富多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包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除了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品外,也可以归为边塞诗派。

诗中描绘了边塞地区的壮丽景色和边塞的守将英勇的形象,表达了对边塞英雄的赞美和对国家的忧虑。

•王昌龄的《出塞》:描绘了边塞地区的壮丽景色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回家的渴望。

简述盛唐山水田园诗的风貌特征。

简述盛唐山水田园诗的风貌特征。

简述盛唐山水田园诗的风貌特征。

盛唐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其风貌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主题以山水、田园为主,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

这些诗歌描绘了山峦起伏、水流奔涌、田野丰饶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表现了农民的劳动场景和生活情趣。

其次,盛唐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通常清新自然、华丽简洁,表现出唐代文学的高超艺术水平。

这些诗歌往往采用凄婉动人的意象、抒情细腻的语言,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第三,盛唐山水田园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包括对景写景、抒情叙事、夹叙夹议、议论抒怀等。

这些手法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体现了盛唐时期文学的创新精神和多样化特点。

最后,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价值在于其对社会、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感悟,呈现出唐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风貌。

这些诗歌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珍宝,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_田园诗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_田园诗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一、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

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

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

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

此外,晋宋以来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2.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

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

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

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二、孟浩然1.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主要内容:1 / 6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

他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或写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或写家乡自然风光。

其中往往在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在以景自娱中融入了旅愁乡思的情怀。

如《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

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志。

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等。

2.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1)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

清沈德潜评论说:“孟诗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

”(《唐诗别裁》)闻一多说:“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唐诗杂论》)但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写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等,所以明胡震亨说他“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吟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盛唐的山水田园诗
——以王维为例
琼州学院教科院10级小教数学班沈坚
【摘要】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以下主要讲述的是该诗派中代表人物王维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盛唐王维山水田园诗
一、关于王维
王维○1,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大乐丞,后谪官济州。

曾在骐上,蒿山一带隐居,开元二十三年被张九龄提拔为右拾遗。

后迁监察御史,出使凉州。

天宝年间先后住在终南山,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安史之乱后被强迫任伪官。

晚年笃奉佛,官终尚书右丞。

王维是盛唐最负盛名的大诗人。

王维今存诗三百七十六首,其中山水诗一百零二首,田园诗三十五首,可见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就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其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谢灵运及同代山水田园诗人一样:具有质朴、自然、清新的风格,但他的山水田园诗,在熔铸陶诗的意趣和谢诗细腻逼肖的诗风的同时,继往开来,将山水田园诗的艺术大大推进了一步,他的诗个性与自然契合、情与景相融、意境开阔、形象鲜明、情调丰富多彩、富有诗情画意。

这就使得他在这领域有很高的成就,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王维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会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王维的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

早在《诗经》、《楚辞》中就有一些描写山水田园生活的诗句。

陶渊明、谢灵运这些前辈的诗歌给王维提供了创作基础。

王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踵事增华,学陶之自然浑成,取谢之细丽精工,再加之独有的文学、绘画和音乐修养,成为诗坛上开宗立派的大师。

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2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为数不多,大部分作于中年之后,前后期诗作的思想内容呈现显著的不同。

王维早岁春风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又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在山水诗上则是选取雄伟壮丽的高山大川来加以描绘,用以寄托他豪迈开朗的思
想感情。

这一切同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的开元盛世是一致的。

但后期由于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的政局变化,再加上他本身信奉佛教,所以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

他决定退出政治舞台,皈依佛门,栖身于山水田园的极乐世界。

这就导致了他后期创作的大量的山水诗,基本上是一种雅致的情韵,把大自然当作纯洁的理想王国,多是描绘幽静的山石和清澈的溪流,以及农村的田园风致,表现出流连光景的娱悦和高蹈出尘的满足,曲折地寄托了自己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

三、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基本特点○3
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一)诗如画卷,美不胜收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东坡志林》。

神韵的淡远,是王维诗中有画境的灵魂。

《鹿柴》里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人捕捉到最引人入胜的一瞬间,有简淡的笔墨,细致入微地给出一幅寂静幽清的画卷,意趣悠远,令人神往。

王诗的画境,具有清淡静谧的人性特征,他还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传神之作。

他的山水诗关于着色取势,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积雨辋川庄作》;关于结构画面,如《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王维山水诗写景如画,饱含浓情,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现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

如《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仗侯荆扉。

雉拘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

”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曰:“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在优美的景色和浓厚的田园气氛中抒发自己冲淡闲散的心情。

又如《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瓜园诗》中“余适欲锄瓜,倚锄听叩门。

鸣驺导骢马,常从夹朱轩。

穷巷正传呼,故人傥相存。

携手追凉风,放心望乾坤。

蔼蔼帝王州,宫观一何繁。

林端出绮道,殿顶摇华幡。

素怀在青山,若值白云屯。

回风城西雨,返景原上村。

前酌盈
尊酒,往往闻清言。

黄鹂啭深木,朱槿照中园。

犹羡松下客,石上闻清猿。

”又《田园乐》中“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些都给人静中闻响更清幽之感。

(三)诗渗禅意,流动空灵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葱茏氤氲、天机流荡,多融文学、绘画、音乐及禅趣于一体。

这些诗读来既素雅清淡,又有“味外之味”,令人品尝不尽,展现了诗人卓异的才情和宁静深邃的心灵世界。

其山水诗可用“清逸”、“淡远”、“空寂”、“脱俗”这几个关键词来诠释,正反映了诗人“自性清净”的追求和所达到的“静虚”之境,故其心能与自然凝合。

无论一山一石,一花一木,一虫一鸟,都与其心境契合,因而淡泊的山水文字便透出了一种恬然自适与清远空灵的风彩,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处处有禅机的境界。

如:《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棰。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谀,谈笑无还期。


王维凭着自己的天才妙悟,将“诗”与“禅”弥合无间,联系到道教、佛教的崂山,他这种山水诗的诗境与禅心,又集中表现在营造寂静清幽的诗歌意境与寄寓恬然自适、“随缘任性”的禅思上。

禅定之说可使诗人在欣赏大自然时排除烦扰,在虚静中聆听天籁之音,在清空里参悟到象外之形,觉察到大自然最细微的生命律动,感受到生命的“真意”和世界神妙。

这种由虚静和清空所构成的“静美”便成了王维山水诗禅意氤氲的诗境外观。

四、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影响○3
王维的山水诗与前人比较,他扩大了这类诗的内容,增添了它的艺术风采,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突出贡献。

王维具有多种才艺,不同艺术相互渗透对其诗歌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以画入诗,使其山水诗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基本特征。

王诗语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节奏富于变化,音韵响亮、和谐,具有音乐美。

总之,王维的山水诗无论从诗的题材内容,还是诗歌的艺术丰采上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写乡村景物和农家生活的田园诗充满着牧歌情调,表现他闲逸萧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适的心境。

如《渭川田家》,《春中田园作》。

更多的作品着重写农村美丽如画的风光,《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山居秋暝》写暮雨方霁,山村呈现的美景。

王诗中那些描绘大自然幽静恬美的山水诗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如《青溪》:言入黄花川,第每逐
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没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通篇以心照水,用水衬心,物我融成一片,反映一种内在的对美的追求。

但有些山水田园诗着力渲染空寂意境与落寞情怀。

如《竹里暄》、《辛夷坞》情走淡薄,旨归静趣。

这无疑会对后世山水诗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五、结论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历来为人称道和公认,堪称顶峰。

诗丰富多彩,具有不同的风格和情调,有气象雄伟、意境开阔者,也有雅致清淡、闲适幽静。

无论写何处山水,他都能准确、传神地表现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多种高水平的盛世文化艺术相互化合的结晶。

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他的山水田园的诗兼有绘画,音乐之美,被后人称为诗中有画,”画啭流莺,宫商迭奏”,体现了盛唐诗形象鲜明,情韵深长的典型风貌。

王维总结了自陶、谢以来山水田园诗的全部成就,并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了运用动静虚实相生之理以简化意象,追求象外之趣的问题.再创造静美的意境和处理空间的表现手法等方面,为后世的文人诗和文人画树立了极高的艺术标准。

【参考文献】○1王维——百度百科
○2山水田园诗——新浪微博
○3山水田园诗鉴赏——豆丁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