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审美教学实践与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审美教学的实践与实验
摘要:二期课改中,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是淡化知识技能,强调音乐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中强调师生共同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为教育目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的提升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积累和发展,音乐教育应当使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音乐教育审美教育审美情趣创造能力
在我校试验”二期课改”新教材的几年里,本人在以学生发展韦恩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学校音乐、艺术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音乐审美教学的实验与探索,积累了一些粗浅的经验与体会,再次与音乐同行们分享与交流。
一、音乐审美教学的实验背景
当前中国的音乐教育在普通学校教育中还没有取得核心学科的
地位,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很像是”装饰花边”。学校音乐教育的缺乏,导致许多青少年过多的接受娱乐式、快餐式的流行音乐。由于音乐教育基础的薄弱,以及当今国际音乐教育的迅速发展,使
中国音乐教育面临许多挑战。进入21世纪,教育部在全中国范围内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降低专业知识的要求、提升审美活动的质量,是音乐教育观念转变的一大体现。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一书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特征是审美性。它的只要任务就是对音乐的欣赏、感受、理解、表现和
创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音乐审美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兴趣,充分体验音乐中的美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丰富审美体验,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这样音乐审美教学就进入了新时期普通音乐教育的核心。
二、音乐审美教育的饰演思路
1、把握艺术学科特征,加强学科教育的音乐性
中学音乐艺术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音乐的”愉悦性”与艺术的”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音乐艺术的要素上,如音乐的音色、旋律、节奏、和声等。突出音乐教学的”音乐味”,引导学生在感知音乐作品表现什么的基础上,深入到音乐作品内部,揣摩
作品的表情达意功能,领率作者运用音乐语言的匠心,只有这样,音乐艺术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既符合音乐艺术学科的特点,又有
利于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2、精选教学材料,体现音乐学科的人文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认真选择音乐作品,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有具体到抽象,由有情节到无情节,既可以欣
赏经典的、传统的音乐,也可选用时下深受大家喜爱的熟悉的作品。合理的选材,可以使音乐教学更适合学生音乐心里的发展,由愉悦
式聆听逐步过渡到理解式聆听。
3、动静交替、视听结合,提高学科教学的审美性
动与静是教学活动的外部表现,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而视与听是艺术欣赏的主要手段。通过动静交替、视听结合,引导学生静心地欣赏与思考、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踊跃发言和激烈讨论,体验与感受艺术的形式美、内在美,延伸其情感,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情感的陶冶。
4、及时观察、调查、评价,注重课堂反馈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的评价总是和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和教学的每一环节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过程性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鼓励而鼓励,而在于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改善课堂教学。恰当的课堂评价对于学生,是赏识、启发、帮助、激励和人文关怀。教师即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核能力的提高,又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方法的优良传统,更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变现。
三、音乐审美教学试验的目标、策略
1、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感知能力是音乐感觉能力和音乐知觉能力的简称。音乐感觉能力是指人们借助于听觉器官辨别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细微差别的能力。音乐知觉能力是指人们对音乐的复杂形式(如节奏、旋律、和声、织体、力度、速度等)的细微变化的辨别能力以及对音乐作整体感受的能力。音乐感知能力是人对于”音乐语言”的理解
能力,这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能力,离开了这些基础能力,学习音乐很可能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通过欣赏、演唱、听辩、演奏等环节,让那个学生感受音乐要素对体现音乐作品情感与表现力的巨大作用。在欣赏之前,我就抛出大量与欣赏内容相关的问题,旨在让学生带着问题更有指向性地欣赏,也能更静心地欣赏、捕捉音乐中的细节处理,体会音乐创作者的独具匠心。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结合大量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反复感受、体验、掌握”音乐语言”的一般规律,逐步积累音乐审美经验。当欣赏从感性欣赏进入到理性欣赏的层面,学生更会逐渐明白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形式因素并不仅仅是感性材料,更是经过理性的组合后成为审美体验的载体。
2、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首先,需要认真地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比如声音由弱到强或有强到弱,可以象征一场战斗由起始到激烈,或者由惨烈到宁静,也可以想象是一支队伍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声音力度的对比,可以象征风雨雷电,也可以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基础。
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一切艺术之间都有着共同的创作、表现和欣赏的规律。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舞蹈、戏剧、文学、美术、影视等姐妹
艺术帮助学生欣赏音乐,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第三,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渗透音乐艺术之外的人文知识。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音乐艺术更象一扇窗口,从中我们可以探究时代变迁、历史演变,饱览名山大川、风俗人情,明辨人间美丑、人性善恶。
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创在能力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
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除了要选择有艺术价值的表演曲目之外,还要注
意活动形式的趣味性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广泛性。活动形式不能过于单一,要常变常新,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处理歌曲、乐曲的力度、速度、音色、和声、织体、情绪上下功夫,老师要把表演音乐情感和刻画音乐形象放在重要位置上来加以引导。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演、创造进行适当的评价,提出新的目标。可以肯定,这种评价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与创造能力是非常有益的。依据恰当、合理的教学目标,选取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内容),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在自主获取或运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
价值观和创造能力。
必须强调的是:我们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而不是培养音
乐家。我们提倡把音乐创作教学融在经常给性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