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讲义

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讲义

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讲义一、引言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力和能量。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运动学是一个基础且必不可少的部分。

本讲义将介绍高一物理运动学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概念。

二、直线运动1. 位移和位移公式位移是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从出发点到达终点的位置变化。

位移的大小等于终点位置减去出发点位置。

位移公式为:Δx = x 终点 - x出发点。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瞬时位移和瞬时时间的比值。

3. 加速度和加速度公式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的变化量。

加速度公式为:a = Δv / Δt。

三、曲线运动1.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物体绕固定轴线做周而复始的往复运动。

它有两个重要的物理量:角位移和角速度。

角位移表示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位置变化,它的单位是弧度。

角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角位移的变化率,它的单位是弧度/秒。

2. 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一种重要的曲线运动,它是指物体在恢复力作用下在平衡位置附近做来回往复振动的运动。

简谐振动的重要物理量有振幅、周期和频率。

振幅表示最大位移的大小,周期表示一个完整振动所需的时间,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四、运动学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或合力为零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 = 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表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这是普遍的作用-反作用原理。

五、小结运动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及其背后的力和能量。

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以及运动学定律的三个规律。

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方向由矢量表示。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运动的结果力可以导致物体产生运动,也可以改变物体原有的运动状态。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和运动之间的基本关系。

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

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加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即F=ma。

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3.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速率,它是速度与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当物体受到合外力作用时,它就会产生加速度,从而产生运动。

二、直线运动1. 速度和位移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它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能够准确描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

2. 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相等时,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恒定,但方向可以变化。

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描述。

3. 变速直线运动当物体的速度不断改变时,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描述。

三、曲线运动1. 圆周运动当物体绕着圆心做匀速旋转运动时,称为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不断改变。

2. 向心加速度在圆周运动中,物体沿着圆周方向的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物体的线速度大小和圆周半径。

3. 曲线运动除了圆周运动外,物体还可以进行其他形式的曲线运动,如抛物线运动、螺旋线运动等。

这些曲线运动都有特定的运动规律,涉及到速度、加速度和运动轨迹等方面的研究。

四、相对运动1. 相对速度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存在相对速度。

相对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两个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2. 惯性参考系相对运动需要有相对于物体的参照物,这个参照物称为惯性参考系。

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1. 运动学的定义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规律、运动原因和运动过程。

它不考虑物体的具体形态和内部结构,而主要关心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运动规律。

2. 运动的基本要素运动的基本要素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位置是物体在空间中的坐标,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置变化的速率,而加速度则是速度变化的速率。

3. 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在运动学中,相对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运动,而绝对运动则是该物体在绝对参考系中的运动。

4. 相对参考系和绝对参考系相对参考系是以一个物体为参照,观察其他物体的运动状态;而绝对参考系是以绝对空间或绝对时间为参照,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加速度为零。

其运动规律可以使用位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进行描述。

2. 变速直线运动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变化,而加速度不为零。

其运动规律可以使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式进行描述。

三、曲线运动1. 圆周运动在圆周运动中,物体绕着固定轴线做圆周运动。

其运动规律可以使用角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关系式进行描述。

2. 弹性碰撞在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碰撞而不损失动能,其碰撞规律可以使用动量守恒定律进行描述。

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规定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规定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规定了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对作用力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五、能量和动量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成正比;而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高度和引力势能相关。

2. 动量动量是一个物体运动时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1. 运动学1.1 直线运动•位置、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等加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加速度与位移关系式1.2 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基础知识:半径、圆心角、弧长、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等•匀速圆周运动:切线与目标方向的夹角等基本概念•匀变速圆周运动:角加速度与相应的公式关联,如角位移、切向加速度等2. 力学基本定律2.1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原理的表述和例子,如匀速直线运动的示例•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与加速度的关系表达式,质量与惯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常见力(例如重力、摩擦力)对物体造成的影响。

•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物体之间产生干扰;合力和平衡对物体产生的影响。

2.2 物理力学的应用•弹簧力、压强等一些基本概念和公式•斜面上的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表达式•滑块在斜面上的运动分析•研究平衡问题时所使用的自由体图3. 动量和能量3.1 动量守恒定律•冲量和力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公式•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碰撞问题,如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等3.2 能量转化与守恒•力做功与功率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及计算方法•势能与动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能量守恒原理•势能转换、机械能转换及其相关例子4. 古典力学中其他重要概念4.1 平衡条件分析•不同类型杆件或物体受到拉力或压力时所保持平衡需要满足的条件。

•杠杆平衡以及杠杆原理应用4.2 圆周运动中离心力与向心力的作用•离心力与向心力的概念及表达式•深入分析物体在转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以上是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的一部分,其中包括运动学、力学基本定律、动量和能量以及其他重要概念。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为您提供一个全面而详细的了解,并对您在学习物理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

高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

高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一、引言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而不涉及引起运动的力。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运动学的概念为学生提供了描述和分析物体运动的基础工具。

本文将概述高中物理运动学的主要知识点。

二、基本概念1. 距离与位移- 距离是物体运动的总路径长度。

- 位移是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直线距离和方向。

2. 速度- 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率。

- 瞬时速度是在某一特定时刻的速度。

3. 加速度-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 它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量除以时间间隔。

三、运动学方程1. 匀速直线运动- 公式:\( s = ut + \frac{1}{2}at^2 \)- 其中,\( s \)是位移,\( u \)是初始速度,\( a \)是加速度,\( t \)是时间。

2. 匀加速直线运动- 公式:\( s = ut + \frac{1}{2}at^2 \)- 与匀速直线运动相同,但加速度 \( a \) 是一个非零常数。

3. 最终速度- 公式:\( v = u + at \)- 其中,\( v \)是最终速度。

四、运动图象1. 位移-时间图- 描述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

- 斜率代表速度。

2. 速度-时间图- 描述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 斜率代表加速度。

五、圆周运动1. 线速度- 物体在圆周路径上的速度。

- 公式:\( v = \omega r \)- 其中,\( \omega \)是角速度,\( r \)是半径。

2. 角速度- 物体绕轴旋转的速度。

- 公式:\( \omega = \frac{v}{r} \)3. 向心加速度- 使物体保持圆周运动的加速度。

- 公式:\( a_c = \frac{v^2}{r} \)六、相对运动1. 参考系- 描述物体运动的坐标系。

- 可以是静止的或运动的。

2. 相对速度-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速度。

- 公式:\( v_{relative} = v_{object} - v_{reference} \)七、应用问题1. 自由落体-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初中物理中的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中的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中的运动学知识点总结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

而运动学则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过程、速度、加速度等相关问题。

在初中物理学的学习中,运动学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内容。

下面将从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和斜抛运动等几个方面,对初中物理中的运动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匀速直线运动1. 速度: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可以用公式速度=位移/时间来表示。

速度有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分为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2. 位移: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距离和方向关系,可以用公式位移=终止位置-初始位置来计算。

3. 时间:运动所经历的时间,与速度和位移有关。

二、加速直线运动1. 加速度: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公式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来计算。

2. 速度-时间图像: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用来判断物体是否存在加速度以及加速度的大小。

三、自由落体运动1. 重力:地球吸引物体向下的力,近似取9.8m/s²。

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运动的情况。

2. 自由落体的速度: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物体的速度以一定的规律增加,可以用公式v=gt来计算。

其中,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g表示重力加速度。

3. 自由落体的位移: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则是在速度的基础上继续累加,可以用公式h=gt²/2来计算。

其中,h表示位移,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四、斜抛运动1. 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在初速度具有水平和竖直两个分量的情况下,进行抛体运动的情况。

2. 水平方向速度:即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速度,保持不变。

3. 竖直方向速度:即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速度,可以用公式v=gt来计算。

其中,v表示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4. 水平方向位移:即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位移,可以用公式d=v*t来计算。

运动学基础知识初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运动学基础知识初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运动学基础知识初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一、运动学基础知识概述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状态的分支学科,它描述了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置、速度、加速度以及运动规律。

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为我们理解和分析各种物体的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的运动学基础知识进行总结。

二、时间、位移和速度在运动学中,时间、位移和速度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时间是运动发生的标志,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速度则描述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

在一维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位移 = 结束位置- 起始位置。

而速度可以表示为:速度 = 位移 / 时间。

在一维直线运动中,速度具有正负号,正号表示物体向正方向运动,负号表示物体向负方向运动。

在二维运动中,我们需要引入矢量的概念。

位移被表示为一个有大小和方向的矢量,速度则是位移对时间的导数。

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致。

三、匀速和变速运动在运动学中,我们常常遇到匀速和变速运动。

匀速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恒定的运动,它的速度保持不变。

而变速运动则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不恒定,速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变化。

对于匀速运动,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位移 = 速度 ×时间。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图像为一条直线;在匀速曲线运动中,图像为一条曲线。

对于变速运动,我们需要引入加速度的概念。

加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在变速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因此我们无法使用简单的公式计算。

我们需要绘制速度-时间图像来描述变速运动的特征。

四、加速度和匀速运动的关系加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变化的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正的加速度表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增加,负的加速度表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减小。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率是恒定的。

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位移和速度之间的关系:位移 = 初始速度 ×时间 + 0.5 ×加速度 ×时间的平方。

高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的总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平均加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与时间的比值;瞬时加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加速度。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物体A对物体B施加一个力,物体B对物体A也会施加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移和时间的比值等于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位移和时间的二次方的比值等于加速度的一半。

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S = v0t +1/2at^2,其中S是物体的位移,v0是物体的初始速度,a是物体的加速度,t是运动时间。

匀变速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S = (v -v0)^2 / (2a),这是由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推导出来的。

自由落体运动位移公式:H = 1/2gt^2,其中H是物体的位移,g是重力加速度,t 是运动时间。

竖直上抛运动位移公式:S = Vot - 1/2gt^2,其中S是物体的位移,Vo是物体的初始速度,g是重力加速度,t是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定义式:平均速度v_avg = S / t,其中v_avg 是平均速度,S是位移,t是时间;平均速率v_avg = S / t,其中v_avg是平均速率,S是路程,t是时间。

加速度的定义式:a = Δv / Δt,其中a是加速度,Δv是速度的变化量,Δt是时间的变化量。

此外,运动学还包括点的运动学和刚体运动学两部分,主要研究物体的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运动学是理论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运用几何学的方法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不涉及物体本身的物理性质和加在物体上的力。

运动学(几个描述物体运动的概念)

运动学(几个描述物体运动的概念)

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概念(1)知识点一:参考系1、参考系: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2、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例:飞机上投掷物资。

3、被研究物体与参考系间位置发生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反之,物体是静止的。

4、被选作参考系的物体(一定、不一定)是静止的。

5、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

6、参考系选取原则: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一般选取地面为参考系。

一般不选选宇宙、地平线、空气、风等为参考系练习: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 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子弹。

飞行员能抓到子弹,是因为()A、飞行员的反应快B、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是静止的C、子弹已经飞得没有劲了,快要落在地上了D、飞行员的手有劲2、将近1000年前,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出游时曾经写了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诗中卧看云不动是以()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是以()为参考系,()在运动。

3、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观众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观众所选的参考系是()4、发射到地球上空的人造地球通讯卫星,定点后总是在地球赤道上某一位置的上空,关于人造地球通讯卫星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地面卫星接收站为参考系,卫星是静止的B、以太阳为参考系,卫星是运动的C、以地面卫星接收站为参考系,卫星是运动的D、以太阳为参考系,卫星是静止的知识点二时刻和时间间隔1、定义(1)时刻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表现为某一点。

关键词:初、末等(2)时间间隔指的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简称时间,在时间轴上表现为一条线段。

关键词:内、经历、历时等2、时间的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分(min)、时(h)3、时间轴练习:1、下面是“神舟七号”发射后对应的时间与时刻,给出了五个数据哪些是时刻?哪些是时间间隔?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D )A、学校作息时间表上的“学生早上第一节课的时间为8:00”是指时间间隔B、“北京时间8点整”指的是时刻C、体育老师用停表记录某同学完成百米短跑的记录值是时间间隔D、南非世界杯于2010年6月11日22:00开幕是指时刻3、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第4s末就是第5s初,指的是同一时刻B、运动物体经历了5s指的是时间C、物体在5s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s末到第5s末这1s的时间D、物体在第5s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s末到第5s末这1s的时间1 3第1s末(第2s初)第2s末(第3s初)第3s末(第4s初)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4s(内)(时间间隔只有关1s)前1s或1s内0 1前2s或2s内前3s或3s内飞船点火发射翟志刚成功出舱飞船着陆知识点三质点1、定义: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它简化成一个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小结

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小结

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小结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二、参照物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灵活地选取参照物会给问题的分析带来简便;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三、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用来代管物体的有质量的做质点.像这种突出主要因素,排除无关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即为理想化方法,质点即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四、时刻和时间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长度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时间间隔=终止时刻-开始时刻。

五、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六、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S/t ,单位:m / s ,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它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公式V =(V 0+V t )/2只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适用。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如果细细分析,可以发现速度不是一个简单概念,它是一个“大家族”,里面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这些成员,还有“速率”这个“近亲”。

其中瞬时速度是难点,又是重点。

运动学知识点及常用公式

运动学知识点及常用公式

1. 运动状态即物体的瞬时速度V ,速度是否变化由取决于是否有加速度a ,加速度是否变化取决于合外力是否变化2. 静止的运动学描述—v=0并且a=03. 匀直的运动学描述—v 不变并且a=04. 匀变的运动学描述—a 不变并且a ≠0;(必修一研究的是直线运动,v 、a 与 F 合外力三者时刻共线,a 和F 合外力方向时刻相同)5. V 与a :同加异减(方向相同则加速,方向相反则减速)6. 静止启动,合外力朝哪往哪动7. 非静止状态,V 朝哪往哪动8. 必修一理想模型:质点、光滑斜面9. 必修一理想过程: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10.前两章习题模型有刹车运动、安全驾驶、自由落体、竖直上抛、竖直下抛、追及相遇等。

11.常见运用可将所学运动学公式分为以下6种形式(加速度均取大小): ①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 → → → → → →实际应用举例-竖直下抛v 与a 同向 v 与g 同向 一般以v 0方向为正方向 一般以v 0方向(向下)为正方向 v=v 0+at v=v 0+gt2021at t v x +=a v v 2202-=t v =t v 2v 0+= t v v t v g v v gt t h 2221v )(020220+==-=+=位移 202t v v v v =+= ②静止启动匀加速 → → → → → →→实际应用举例-自由落体202t v v v v =+=合力朝哪往哪动 V 0=0且只受重力F 合外力、加速度、速度同向 以向下为正方向,g 取大小v=at v=gtt v t v a v at x 222122==== t 2v t v g 2v gt 21)(22====位移h 22t v v v == 22t v v v == ③匀减速 → → → → → → 实际应用举例-竖直上抛一般以v 0方向为正方向 一般以向上为正方向a 取大小 g 取大小v=v 0-at v=v 0-gtt v v t v a v v at t v x 2221020220+==-=-= t v v t v g v v gt h 2221t v )(020220+==-=-=位移 202t v v v v =+= 202t v v v v =+= 10.加速度a)(m2)()(22020任何情况(位移差)匀变速任何情况合外力F T x x v v t v v t v a =∆=-=-=∆∆=11.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2)t 0()t 0(02t av v v t +==的平均速度到度中间时刻对应的瞬时速到12.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 13.2)x 0(2202v v v x +=中点对应的瞬时速度到 2t x )(t v v =∆∆=(位移)平均速度。

第2章(运动学)重要知识点总结(理论力学)

第2章(运动学)重要知识点总结(理论力学)

【陆工总结理论力学考试重点】之(第2章)运动学1、矢量法?答:运动方程为⃗⃗()速度:⃗⃗()加速度:⃗⃗⃗()⃗()2、直角坐标法?答:运动方程表示为:将运动方程里面的参变量(时间t)消去,便可得到动点的轨迹方程。

速度:即:动点的速度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其对应坐标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

则合速度:√加速度:即:加速度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其对应坐标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

则全加速度:√。

3、自然法(也称弧坐标法)?答:运动方程:()速度: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动点的弧坐标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用来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快慢程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

法向加速度:式中:为曲线的曲率半径,对于圆来说即为圆的半径。

法向加速度用来表示速度方向随时间变化的快慢程度,方向总是指向圆心方向。

则全加速度:√4、直角坐标法与自然法的联系?对于同一种运动,采用直角坐标法,其加速度求法为:全加速度:√。

采用自然法,其加速度求法为:全加速度:√直角坐标法与自然法的联系:对于同一种运动,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求出的全加速度是一样的,即:√√5、刚体的平行移动?答:平移运动的特征:1)刚体平移时,其上各点的轨迹不一定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2)当刚体平行移动时,其上各点的轨迹形状相同;在每一瞬时,各点的速度相同,加速度也相同。

6、刚体的定轴转动?答:运动方程()角速度:单位:rad/s。

角加速度:单位:速度: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则全加速度:√ √7、轮系传动比?答:如图设大齿轮的角速度为,半径为;小齿轮的角速度为,半径为。

则根据大小齿轮的齿合点A和B的线速度相等,可得:即:得:即轮系的角速度比(传动比)等于半径的反比。

高一物理运动学结论知识点

高一物理运动学结论知识点

高一物理运动学结论知识点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和运动的描述的学科,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与运动学相关的知识点,其中一些重要的结论知识点如下:一、匀速运动1.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运动。

2. 特点:a. 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变。

b. 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c. 加速度为零。

3. 公式:a. 速度公式:v = Δx / Δt,其中v表示速度,Δx表示位移,Δt 表示时间。

b. 位移公式:Δx = v * Δt。

二、加速运动1.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增加相等的运动称为加速运动。

2. 特点:a. 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

b. 加速度不为零。

3. 公式:a. 速度公式:v = v0 + at,其中v表示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b. 位移公式:Δx = v0t + 1/2at^2,其中Δx表示位移,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c. 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v^2 = v0^2 + 2aΔx,其中v表示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Δx表示位移。

三、自由落体运动1. 定义:物体仅受重力作用下坠运动的运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

2. 特点:a. 加速度恒定,大小约等于9.8 m/s^2,方向向下。

b. 初速度为零。

3. 公式:a. 速度公式:v = gt,其中v表示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g ≈ 9.8 m/s^2),t表示时间。

b. 位移公式:Δx = 1/2gt^2,其中Δx表示位移,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四、斜抛运动1. 定义: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匀速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受自由落体运动的影响的运动称为斜抛运动。

2. 特点:a. 水平方向上速度大小恒定。

b. 竖直方向上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最终变为零。

c. 最大高度和最大水平位移的出现时间相同。

3. 公式:a. 速度分解公式:- 水平方向速度:v_x = v0 * cosθ,其中v_x表示水平方向速度,v0表示初速度,θ表示抛射角度。

高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描述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在运动学中,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描述及其规律。

1.1 位移和路径长度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用△x表示。

路径长度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走过的实际距离,在直线运动中等于位移。

1.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可以通过求极限得到。

1.3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平均加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与时间的比值。

瞬时加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加速度,可以通过求极限得到。

二、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方向可以改变或保持不变。

2.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速度成正比。

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v = △x / △t。

加速度为零,因为速度保持不变。

2.2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即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呈直线。

速度与时间呈水平直线,表示速度不变。

加速度为零,没有图像。

2.3 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匀速直线运动中,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相关物理量: - 位移公式:△x = v * △t - 平均速度公式:v = △x / △t - 瞬时速度:v = v0 - 加速度:a = 0三、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相等。

3.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速度成正比,与加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 = v0 * t + 1/2 * a * t^2。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v = v0 + at。

3.2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呈二次函数关系,即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呈抛物线。

速度与时间呈一次函数关系,即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呈直线。

加速度常数时,加速度与时间无关,没有图像。

3.3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相关物理量: - 位移公式:△x = v0 * t + 1/2 * a * t^2 - 平均速度公式:v = (v0 + vt) / 2 - 瞬时速度:v = v0 + at - 瞬时加速度:a = a四、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

初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精华)

初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精华)

初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精华)一、运动的基本概念-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改变的现象。

- 物体:具有一定质量和形状的实体。

- 位移: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置改变。

- 时间:运动经过的时间长度。

- 速度:单位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 加速度:速度每秒变化的位移。

二、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

- 位移计算公式: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 平均速度计算公式: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三、加速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

- 加速度计算公式: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

- 位移计算公式: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四、自由落体- 特点:只受重力作用下落的运动。

- 加速度: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约等于9.8m/s²。

- 位移计算公式: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五、斜抛运动- 特点: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发生自由落体运动。

- 水平速度:水平方向上的运动速度。

- 垂直速度:垂直方向上的运动速度。

- 总时间:物体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

- 最大高度:物体抛出后达到的最高点的高度。

六、摩擦力- 特点:物体接触的两个表面之间存在的力。

- 静摩擦力:物体尚未开始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 动摩擦力:物体已经开始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七、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两个或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

- 力的分解: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垂直于彼此的力。

八、牛顿第一定律- 特点:物体在没有受到合外力的情况下,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惯性: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

九、牛顿第二定律- 特点: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该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 公式:合外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十、牛顿第三定律- 特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对不同物体。

- 作用力:物体施加在其他物体上的力。

- 反作用力: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的力。

以上是初中物理运动学的重点知识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一、位移、速度和加速度1. 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之间的变化量,它是一个矢量量,有方向和大小。

2. 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变化量,在一维运动中,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速度也是一个矢量量,有方向和大小。

3. 加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在一维运动中,加速度等于速度除以时间。

加速度也是一个矢量量,有方向和大小。

4. 如果物体的加速度为常量,则物体的速度可以通过加速度和时间的乘积得到,即速度等于初速度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

5. 如果物体的加速度为常量,则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加速度、初速度和时间的乘积得到,即位移等于初速度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二、匀速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相同的位移,即速度恒定不变。

2.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速度和时间的乘积得到。

3.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即物体的速度不会改变。

三、变速直线运动1. 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不一致,即加速度不为零。

2.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可以通过加速度和时间的乘积得到。

3.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乘积得到,其中初速度等于初始时刻的速度。

4.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可以通过速度和时间的差除以时间得到。

四、自由落体运动1. 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恒定不变,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

3.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可以通过加速度和时间的乘积得到。

4.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乘积得到,其中初速度等于初始时刻的速度。

5.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落地的时间可以通过速度和加速度的比值得到。

五、斜抛运动1. 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以一定初速度斜向上抛出后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 在斜抛运动中,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保持恒定不变。

运动学基础知识点

运动学基础知识点

运动学基础知识点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和性质。

在学习运动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点,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物体的运动。

本文将介绍运动学的基础知识点,包括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一、运动运动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考系位置的改变。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将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两种。

1. 匀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相等,速度保持不变。

匀速运动的物体在同样的时间间隔内所走过的位移相等。

2. 变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速度发生变化。

变速运动的物体在同样的时间间隔内所走过的位移不相等。

二、位移位移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位置差。

位移有大小和方向之分,可以用矢量来表示。

比如,一个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其位移就是从A点指向B点的矢量。

三、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

速度有大小和方向之分,也可以用矢量来表示。

速度的大小可以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位移除以时间来计算。

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

速度可以分为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两种。

1. 瞬时速度:指的是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也就是极限情况下的平均速度。

可以用物体在该瞬间内的位移除以时间间隔来计算。

2. 平均速度:指的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用物体在该时间段内的总位移除以时间间隔来计算。

四、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与速度一样,加速度也有大小和方向之分,并且也可以用矢量来表示。

加速度的大小可以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来计算。

加速度可以分为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两种。

1. 瞬时加速度:指的是物体在某一瞬间的加速度,也就是极限情况下的平均加速度。

可以用物体在该瞬间内的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间隔来计算。

2. 平均加速度:指的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可以用物体在该时间段内的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间隔来计算。

五、运动图象为了更直观地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我们可以通过绘制运动图象来表示物体的运动。

理论力学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理论力学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学重要知识点一、刚体的简单运动知识点总结1.刚体运动的最简单形式为平行移动和绕定轴转动。

2.刚体平行移动。

·刚体内任一直线段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它的最初位置平行,此种运动称为刚体平行移动,或平移。

·刚体作平移时,刚体内各点的轨迹形状完全相同,各点的轨迹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

·刚体作平移时,在同一瞬时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大小、方向都相同。

3.刚体绕定轴转动。

•刚体运动时,其中有两点保持不动,此运动称为刚体绕定轴转动,或转动。

•刚体的转动方程φ=f(t)表示刚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角速度ω表示刚体转动快慢程度和转向,是代数量,。

角速度也可以用矢量表示,。

•角加速度表示角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是代数量,,当α与ω同号时,刚体作匀加速转动;当α与ω异号时,刚体作匀减速转动。

角加速度也可以用矢量表示,。

•绕定轴转动刚体上点的速度、加速度与角速度、角加速度的关系:。

速度、加速度的代数值为。

•传动比。

一、点的运动合成知识点总结1.点的绝对运动为点的牵连运动和相对运动的合成结果。

•绝对运动:动点相对于定参考系的运动;•相对运动:动点相对于动参考系的运动;• 牵连运动:动参考系相对于定参考系的运动。

2.点的速度合成定理。

•绝对速度:动点相对于定参考系运动的速度;•相对速度:动点相对于动参考系运动的速度;•牵连速度:动参考系上与动点相重合的那一点相对于定参考系运动的速度。

3.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绝对加速度:动点相对于定参考系运动的加速度;•相对加速度:动点相对于动参考系运动的加速度;•牵连加速度:动参考系上与动点相重合的那一点相对于定参考系运动的加速度;•科氏加速度:牵连运动为转动时,牵连运动和相对运动相互影响而出现的一项附加的加速度。

•当动参考系作平移或= 0 ,或与平行时, = 0 。

该部分知识点常见问题有问题一牵连速度和牵连加速度的意义。

问题二应用速度合成定理时要画速度矢量图。

运动学知识点

运动学知识点

1.项韧带属于椎体间的连接:错误2.肘关节的功能运动弧是90度:错误3.股四头肌是伸膝关节的唯一肌肉:正确4.膝关节的屈伸轴又称冠状轴:错误5.方肩是由于桡神经损伤造成的:错误6.屈髋的主动肌是髂腰肌:正确7.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就是建立反射的过程:错误8.前臂后群肌肉受桡神经管理:正确9.髋关节运动屈伸轴是左右肱骨头连线:正确10.运动时生成的乳酸最主要的去路是氧化:正确11.骨骼最怕剪切载荷,最不怕压缩载荷:正确12.前臂后群肌肉中运动拇指的肌肉共三块:正确13.垂腕是因为正中神经损伤造成的:错误14.胸椎的关节突关节是水平位:错误15.踝关节扭伤前48小时内要给与热敷:错误16.某患者经常腰痛,其主要病因包括:A腰肌劳损B腰椎间盘突出C神经损伤D胸腰筋膜损伤17.能使肩胛骨上回旋的肌肉有:A前锯肌B斜方肌上束18.在盆骨部可触及的结构是:A髂嵴B髂结构C髂前上棘19.维持人站立的肌肉包括:A竖脊肌B小腿三头肌C股四头肌D臀大肌20.下列肌肉具有屈髋、伸膝功能的是:A股四头肌C缝匠肌D阔筋膜张肌21.前臂后群的肌肉主要归下列那条神经管理:桡神经22.下列属于近固定的是:俯卧撑23.在髋关节能限制关节过度旋内的韧带是:坐股韧带24.髌骨外移主要原因是下列那块肌肉松弛造成的:股四头肌内侧束25.若患者两下肢不等长,可造成盆骨那种情况发生:侧倾26.跟腱附着的跟骨骨折是因为下列那种载荷造成的:拉伸27.腰腹部的关节突关节是什么方位:矢状位28.前臂前群肌肉中位于第三层桡侧是下列哪块:拇长屈肌29.弯曲载荷在材料内部断面应力分部特点不对的是:中心区为实心结构30.没有下列那块肌肉,上肢不能举过头:前锯肌31.在头部不能触及的结构是:枕骨大孔32.下列是影响转动惯量的因素的是:质量33.手中间肌群受下列那条神经管理:尺神经34.腕管内走行了几条肌腱:935.应力-应变曲线中应力最大的阶段是:强化阶段36.关于正中神经麻痹描述错误的是:指深屈肌无力37.扶墙压肩可发展下列肌肉的伸展性:三角肌38.维持盆骨前倾的肌肉是:竖脊肌39.骨折后为促进骨的修复,应给与那种力量刺激:变压力40.向心动作是指:肌力大于阻力41.下列不属于影响肌力的因素是:肌肉的类别42.关于半月板描述错误的是:不可移动43.正中神经管理的指深屈肌的肌腱:拇指44.过肩运动是指以下那种运动:肘关节高于肩关节45.下列关于肌小节描述错误的是:是构成平滑肌的结构46.四肢骨主要是下列哪类骨骼:长骨47.旋前圆肌受下列那条神经管理:正中神经48.髌骨韧带的水平向内的力矩作用是:对抗膝内翻49.胫骨内旋发生在膝关节那种运动中:屈50.翼状肩是下列哪块肌肉瘫痪造成的:前锯肌51.Hill方程说明了下列那种关系:肌肉的收缩力与收缩力成正比52.提重物肩部疼痛主要是三角肌的哪种作用疲劳造成的:悬吊53.下列运动属于反同的是:两臂侧平举54.应力-应变曲线中发生弹性形变的是:弹性阶段55.旋前方肌受下列那条神经管理:正中神经56.平板支撑动作主要锻炼的肌肉不包括:胸大肌57.肘关节的屈伸轴又称:冠状轴58.腕关节最稳定位是:全伸位59.示指仗侧皮肤归下列那条神经管理:正中神经60.髋关节前屈的主要肌力来源:髂腰肌61.脊柱的胸屈哪个方向凸出:后62.膝关节屈伸运动轴股骨内侧髁绕着外侧髁运动:错误63.胸椎的关节突关节是水平位:错误64.造成股骨颈骨折的最主要的载荷是压缩载荷:错误65.锁骨参与构成胸廓上口:错误66.某患者肩关节不能外展,如果是肌肉原因,很大可能是冈上肌损伤造成的:正确67.垂腕是因为正中神经损伤造成的:错误68.治疗圆肩,应加强肩部旋转肌肉力量:正确69.保护反射主要是伸肌完成的:错误70.扁平足容易造成低筋膜炎:正确71.肩复合体的主要骨骼包括肱骨、肩胛骨和锁骨:正确72.肘关节的功能运动弧是90度:错误73.膝关节由伸到屈看,胫骨内旋:正确74.屈髋的主动肌是髂腰肌:正确75.腕管内走行了9条肌腱和正中神经:正确76.前臂前群肌肉共有9块:正确77.运动对青少年的好处:A增加骨密度B增加肌力C增加肌肉体积D增加形体美78.肩关节外展的原动肌:三角肌、冈上肌79.过肩运动是指下列哪项运动:肘关节高于肩关节80.“环节受力分析法”的目的是寻找:原动肌81.没有下列哪块肌肉,上肢不能举过头:前锯肌82.下列哪种蛋白质不构成细肌丝:肌球蛋白83.具有肩胛骨上回旋功能的肌肉:前锯肌84.旋前圆肌受下列哪条神经管理:正中神经85.肩关节外展的主动肌是:三角肌86.下列不属于影响肌力的因素是:肌肉的类别87.椎体束的纤维发自:大脑皮层88.三角肌受下列那条神经管理:腋神经89.髋关节的髂骨韧带的主要作用是:限制过度后伸90.爪形手是由于下列那条神经损伤造成:尺神经91.骨骼肌力学模型的并联弹性部分是指:肌膜系统92.正中神经管理的指深屈肌的肌腱:拇指93.“反同”中的反是指: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方向相反94.下列那个结构在脊椎上不可以触及:椎体95.骨的有机物质决定骨的哪种力学性质:刚度96.马蹄足内翻足是下列那条神经损伤造成:腓总神经97.最容易造成长骨骨折是哪种载荷:压缩98.肘关节屈的主动肌是:肱二头肌99.股骨颈存在的意义;增加关节运动幅度100.运动拇指的肌腱共有多少条:8101.人体的骨最怕下列哪种载荷:压缩102.钩状足是下列哪群肌肉瘫痪造成的:小腿后群103.患者诊断为腕管综合征,下列功能障碍描述错误的是:手部尺侧出现感觉障碍104.髋关节外展的主要肌力来源:臀中肌105.关于正中神经麻痹描述错误的是:指深屈肌无力106.拇收肌受下列哪条神经管理:尺神经107.关于关于肌小节的肌丝描述错误的是:粗肌丝有原肌球蛋白组成108.下列哪项选项是影响力矩因素:力的大小109.牵张反射主要是下列那种肌肉参与:伸肌110.运动中肩关节的稳定主要是靠下列那个结构维持:三角肌111.鸭步是下列那块肌肉瘫痪造成的:臀中肌112.提重物肩部疼痛主要是三角肌的哪种作用疲劳造成的:悬吊113.股骨颈不能收到下列那种载荷:扭转载荷114.下列那个选项不是弹性材料的主要特点:流动性115.后足是由下列那些骨骼组成:跟骨和距骨116.在盆骨部可触及的结构是:髂嵴、髂结节、髂前上棘117.患者经常腰疼,其主要病因包括: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损伤、胸腰筋膜损伤118.属于连接肩胛骨与躯干骨的肌肉:斜方肌、菱形肌、前锯肌119.关于正中神经麻痹描述错误的是:指深屈肌无力120.骨折后为促进骨的修复,应给予哪种力量刺激:变压力121.下列不属于连接肩胛骨与肱骨的肌肉的是:斜方肌122.载荷的本质是:外力123.患者诊断为腕管综合症,下列功能障碍描述错误的是:手部尺侧出现感觉障碍124.若患者两下肢不等长,可完成盆骨哪种情况发生:侧倾125.伸膝的主要肌肉:股四头肌126.使肩胛骨上回旋的肌肉是:斜方肌上束127.弯曲载荷主要是下列哪类骨骼承受:长骨128.膝关节的屈伸轴:是股骨内外侧髁中心连线129.胸廓入口综合征发生的解剖学基础:斜角肌间隙130.肌肉的张力取决于:横桥的活化比131.下列骨骼不参与构成足弓的内测纵弓:骰骨132.踝关节扭伤最易在那种状态下发生:屈133.关于肌小节描述错误的是:是构成平滑肌的结构134.能促进骨生长的应力性质是:变应力135.下列不属于肌肉物理特性的是:收缩性136.膝关节由伸向屈,胫股关节:先滚后滑137.四肢骨主要是下列哪类骨骼:长骨138.下列那块骨骼不参与构成盆骨:第五腰椎139.马步站桩动作,小腿在踝关节处伸,小腿后群肌肉是做:拉长状态的支持工作140.跟腱附着的跟骨骨折是因为下列哪种载荷造成的:拉伸141.髋关节外展主要是下列那块肌肉:臀中肌142.弯曲载荷在材料内部断面应力分布特点不对的是:中心区为实心结构143.疲劳骨折中最关键因素是:肌肉疲劳144.人的骨最怕下列哪种载荷:剪切145.小腿后群肌肉的主要作用是使踝关节:屈146.骶椎腰化会出现几个腰椎:6147.下列哪种载荷会导致骨单位的脱离:拉伸148.肱骨中段骨折容易损伤哪条神经:桡神经149.下列不属于黏弹体力学特点的是:弹性150.骨骼肌力学模型的收缩元部件产生:主动张力151.15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学知识点与公式整理一、速度、时间、加速度1、平均速度定义式:t x ∆∆=/υ① 当式中t ∆取无限小时,υ就相当于瞬时速度。

② 如果是求平均速率,应该是路程除以时间。

请注意平均速率是标量;平均速度是矢量。

2、两种平均速率表达式(以下两个表达式在计算题中不可直接应用)①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21υυυ+=②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1212υυυυυ+= 3、加速度的定义式:t a ∆∆=/υ● 在物理学中,变化量一般是用变化后的物理量减去变化前的物理量。

● 应用该式时尤其要注意初速度与末速度方向的关系。

● a 与υ同向,表明物体做加速运动;a 与υ反向,表明物体做减速运动。

● a 与υ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①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t +=0υυ②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21at t x +=υ (涉及时间优先选择,必须注意对于匀减速问题中给出的时间不一定就是公式中的时间,首先运用at +=0υυ,判断出物体真正的运动时间)③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x t 2202=-υυ(不涉及时间,而涉及速度) 一般规定0v 为正,a 与v 0同向,a >0(取正);a 与v 0反向,a <0(取负)同时注意位移的矢量性,抓住初、末位置,由初指向末,涉及到x 的正负问题。

注意运用逆向思维: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深刻理解:(2)公式 (会“串”起来)① 根据平均速度定义V =t x =⎪⎪⎩⎪⎪⎨⎧=⨯++=++=+=+200000202122)(2121t t v t a v v v at v v at v t at t v ∴V t/2 =V =V V t 02+=t x ② 推导: 第一个T 内 2021aT T v x +=I 第二个T 内 2121aT T v x +=∏ 又aT v v +=01∴∆x =x Ⅱ-x Ⅰ=aT2 故有,下列常用推论:a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 b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 c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d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 关系:不管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20220t t v v v v +>+ 中间位移的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速度 。

以上公式或推论,适用于一切匀变速直线运动,记住一定要规定正方向!选定参照物!注意:上述公式都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大小、方向不变的运动。

2、一组比例式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典例:自由落体运动)(1)在1T 末 、2T 末、3T 末……ns 末的速度比为1:2:3……n ;(2)在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3)在第1T 内、第 2T 内、第3T 内……第nT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各个相同时间间隔均为T)(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21-:32-)…… (n n --1)(5)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6)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1:2:3……n3、自由落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gt =υ(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21gt h =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gh 22=υ4、竖直上抛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对称)分过程:上升过程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初速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适用全过程x= V o t -12g t 2 ; V t = V o -g t ; V t 2-V o 2 = -2gx (x 、V t 的正、负号的理解) 上升最大高度:H = V go 22 上升的时间:t= V g o 对称性:①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②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gv t t 0==下上。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t = 下上t t + = 2gV o 注意: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故有下列比例式均成立:(1)在1T 末 、2T 末、3T 末……ns 末的速度比为1:2:3……n ;(2)在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3)在第1T 内、第 2T 内、第3T 内……第nT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各个相同时间间隔均为T)(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21-:32-)…… (n n --1)(5)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6)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1:2:3……n5、一题多解分析:学完运动学一章后,问题是公式多,解题时无法选用合适公式。

并用多种解法求解,达到巩固公式、灵活运用公式的目的。

专题 追击问题分析追及、相遇问题的特点:讨论追及、相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问题。

一定要抓住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提示:在分析时,最好结合t v -图像来分析运动过程。

一、把握实质:1、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实质研究的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2、 解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关键画出物体运动的情景图,理清三大关系(1)时间关系 :t t t B A ∆±=(t ∆为先后运动的时间差) (2)位移关系:x x x B A ∆±=(其中x ∆为运动开始计时的位移之差) (3)速度关系:两者速度相等。

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二、特征分析:3. 相遇和追击问题剖析:(一)追及问题1、追及问题中两者速度大小与两者距离变化的关系。

甲物体追赶前方的乙物体,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

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

若开始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过一段时间后两者速度相等,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填最大或最小)。

2、分析追及问题的注意点:⑴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①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

②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⑵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⑶仔细审题,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同时注意v t 图象的应用。

三、追击、相遇问题的分析方法:A. 画出两个物体运动示意图,根据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选择同一参照物,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B. 找出两个物体在运动时间上的关系C. 找出两个物体在运动位移上的数量关系D. 联立方程求解.说明: 追击问题中常用的临界条件:⑴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追上前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⑵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追上前在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即必须在此之前追上,否则就不能追上.四、追击类型:(分析6种模型)(1).匀加速运动追匀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1< v2):v1< v2时,两者距离变大;v1= v2时,两者距离最大;v1>v2时,两者距离变小,相遇时满足x1= x2+Δx,全程只相遇(即追上)一次。

课堂练习1:一小汽车从静止开始以3m/s2的加速度行驶,恰有一自行车以6m/s的速度从车边匀速驶过.求:(1)小汽车从开动到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者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2)小汽车什么时候追上自行车,此时小汽车的速度是多少?(2).匀速运动追匀加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1> v2):v1> v2时,两者距离变小;v1= v2时,①若满足x1< x2+Δx,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距离最近;②若满足x1=x2+Δx,则恰能追上,全程只相遇一次;③若满足x1> x2+Δx,则后者撞上前者(或超越前者),此条件下理论上全程要相遇两次。

(3).匀减速运动追匀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1> v2):v1> v2时,两者距离变小;v 1= v 2时,①若满足x 1<x 2+Δx ,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距离最近;②若满足x 1= x 2+Δx ,则恰能追上,全程只相遇一次;③若满足x 1> x 2+Δx ,则后者撞上前者(或超越前者),此条件下理论上全程要相遇两次。

(4).匀速运动追匀减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 1< v 2):v 1< v 2时,两者距离变大;v 1= v 2时,两者距离最远;v 1>v 2时,两者距离变小,相遇时满足x 1= x 2+Δx ,全程只相遇一次。

(5).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同向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者不一定能追上被追者,但在两物体始终不相遇,当后者初速度大于前者初速度时,它们间有相距最小距离的时候,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总存在速度相等的时刻。

(6).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只要时间足够长,追赶着一定能追上被追赶者发生碰撞。

追上前有最大距离的条件:两物体速度相等,即v v =乙甲。

若位移相等即追上(同一地点出发)。

(二)、相遇问题:⑴ 同向运动的两物体的相遇问题即追及问题,分析同上。

在此不作分析。

⑵ 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绝对值的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五、具体方法分析:常用4种方法:基本公式法、图像法、相对运动法、数学方法。

(1)基本公式法——根据运动学公式,把时间关系渗透到位移关系和速度关系中列式求解。

(2)图像法——正确画出物体运动的v--t 图像,根据图像的斜率、截距、面积的物理意义结合三大关系求解。

在利用v t -求解时,两图线与t 轴围成的面积之差表示相对位移,即:B A x x x -=∆。

(3)相对运动法——巧妙选择参考系,简化运动过程、临界状态,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

(4)数学方法——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出数学关系式(要有实际物理意义)利用二次函数的求根公式中Δ判别式求解,是否相遇,根据判别式确定:0>∆有解;0<∆无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