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术鉴赏论文——浅谈印象画派

合集下载

浅谈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

浅谈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

浅谈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浅谈西方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印象派兴起于19世纪中叶,那是一个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经过数十年的全速发展后开始在精神文化领域引发嬗变的时代。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

印象派画家在艺术特色上从构图、造型、色彩、笔触以及主观精神的表现上都和之前的古典主义的艺术特色有着明显的区别。

他们重写生,重实践,并走出画室,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吮吸变化,用奔放的笔触和没有调和的颜色在画布上直接调和,形成冷暖色调强烈的新画风。

关键词:印象派印象派画家艺术特色印象派绘画,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以法国为中心风靡欧洲并居于世界性影响的印象主义绘画现象,代表人物为马奈、德加、雷诺阿、毕沙罗、莫奈、西斯莱以及后印象派画家梵高、高更、塞尚和修拉等人。

“印象派”一词起初用于称呼这一群共同举办画展的、有相似艺术倾向的画家的作品。

也是语带讽刺的,尽管这个词来自于画家莫奈的一幅画《日出印象》,却在短短的一二十年中跃然成为一场世人瞩目的艺术运动。

在1874年的巴黎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被认为是印象派绘画团体诞生的标志。

该画展向世人宣告,这是一群画家们不懈努力所展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摆脱了世俗的等级制度和固步自封的艺术团体强加于其上的传统桎梏的束缚,同美术史上的任何一场运动相比,印象主义及其关联的画家具有更神秘的特征,他们起初为遭官方沙龙的拒斥,受到评论家的嘲笑,公众所不理解,大多数作品被社会拒绝,可是他们却凭借自我宣传、冒着引起公愤和受到嘲弄的危险来发展其事业,开一代新风气。

他们弃陈腐的宗教和古典题材,打破了学院派的传统,将早期的绘画的完美表面和鲜明轮廓转变为光亮和色彩的新形式。

他们记载光线在风景中的瞬间效果,歌颂感性男女的普通生活。

这些对日常生活和大自然风景的印象主义绘画,不仅使观众学会透过他们的眼睛来看待世界,而且掀起一场革命,推动艺术朝着塞尚、毕加索和抽象派方向发展。

浅议印象主义画派【优秀3篇】

浅议印象主义画派【优秀3篇】

浅议印象主义画派【优秀3篇】大陆人,大陆人干的,肯定是大陆人干的,这充气大黄鸭在港怎可能无缘无故不幸爆掉?一定是某个没素质的大陆人扔烟头所致,没素质,真没素质为朋友们整理了3篇《浅议印象主义画派》,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印象派艺术与后印象派艺术篇一印象派运动可以看做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做是现代艺术的起点。

印象主义绘画专注外光画,主题的作用被弱化了,而且把兴趣扩大到从前认为难以处理的题材。

印象主义绘画以再现自然对象瞬间的光色关系为目的,它基本上属于一种图绘的风格,从这个意义上说,印象主义是巴罗克风格的发展,是写实主义视觉实验的延伸,是文艺复兴以来再现性传统绘画发展的极致。

前期印象派的大师人物主要有莫奈、德加和雷诺阿。

19世纪末,一些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画家开始反对印象主义。

他们的创作超越了印象主义有限的光色表现。

他们不喜欢印象主义者在描绘大自然转瞬即逝的光色变幻效果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态度。

他们主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象,同时饱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后印象主义绘画偏离了西方客观再现的艺术传统,启迪了两大现代主义艺术潮流,即强调结构秩序的抽象艺术(如立体主义、风格主义等)与强调主观情感的表现主义(如野兽主义、德国表现主义等)。

因此,在艺术史上后印象主义被称为西方现代艺术的起源。

其主要代表大师是塞尚、凡高和高更。

印象派的光学现实主义篇二据史记载,更加真切地逼近自然是印象派反对古典主义和学院派陈腐艺术的有力口号,这说明印象派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与自然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当时印象派也曾把自己这一画派称为自然主义。

以追求视觉真实为己任的库尔贝对物质现实的充分信任导致了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以及劳特雷克等年青一代印象主义画家对物质的进一步探索。

不过,在他们心中的真实已不再是占据空间的实体,而是由色彩组合的最终由光来决定的气氛。

这使得他们尽可能捕捉自然的纯真印象不仅要考虑空间,更要重视时间。

浅谈西方美术——印象派

浅谈西方美术——印象派

浅谈西方美术——印象派姓名:XXX班级:XXX学号:XXX摘要: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期流行于法国、欧美乃至世界的一种艺术流派和文艺思潮。

19世纪西方美术的中心在法国,主宰法国画坛的仍然是有势力的官方学院派。

19世纪下半叶法国画界有一部分青年画家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墨守成规,由于自己的创新作品不能在官方沙龙展出而强烈反对官方的审查制度,他们要求艺术上的革新和创作自由,经常聚集在巴黎的盖尔波瓦咖啡馆自由交换对艺术的见解,共同寻求艺术创新道路。

19世纪後后半期形成于法国的一个重要的绘画运动,包括1867~1886年期间一批持有相近的观点和采用相近技巧的画家的活动。

这些画家个性十分鲜明,非常讲究实际,没有确定的共同遵守的具体原则。

但印象主义最明显的特点则是,力图客观地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瞬息片刻,主要是表现纯粹光的关系。

关键词:西方美术、印象主义、创新、客观一、印象派产生的历史背景西方绘画自16 世纪威尼斯画派起就关注光和色彩的描绘,首先是提香,后经鲁本斯、委拉斯开兹、伦勃朗、哈尔斯和维米尔,他们的作品中都闪耀着迷人的色彩,尤其是善于描绘阳光的维米尔,他曾描绘过充满阳光的房间,可谓印象派的先驱者;英国风景画大师透纳和康斯太勃尔中充满阳光和空气,使法国的德拉克洛瓦如获至宝,他在自己的画中就已竭力表现过,人们称他是“打开印象主义天窗”的画家;巴比松画派的画家将自己的画架移到室外大自然中去对景写生,为印象主义开了先河;库尔贝的画中已经充满了阳光,有人称他是“印象派之父”,在这些大师们的探索成就之上,必然产生印象主义画派。

1874年,有一群年轻的画家在巴黎组织了一个他们自己的画展,来向官方的沙龙挑战。

包括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和莫里索等在内的画家们不仅有各异的性格和天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还具有不同的观念和倾向,但是,他们诞生在同样的时代,有着同样的经历,并且向同一的反对派斗争过。

他们欣然接受一些杂志的讽刺文章作家封给他们带着嘲笑味道的称号——“印象派”。

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的论文-美术论文

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的论文-美术论文

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的论文-美术论文印象派是19世纪末期欧洲艺术的一股新风潮,其充满活力的色彩和追求感觉和光线效果的创新呈现,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

本文旨在探讨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

一、灵感来源印象派绘画的灵感来源于大自然,艺术家们在画布上追求自然光的效果,注重表现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等大自然的变化。

艺术家们通过对自然的深入观察和感受,将自然的美丽、神秘和生命力呈现在画布上,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

二、色彩运用印象派绘画的色彩运用极具特色。

印象派艺术家常常采用分散式的颜色点刷,以增强色彩变化的效果。

他们处理色彩的方法是直接观察花草、树木和天空等自然景观,以表现出光线的强度和颜色的明暗变换,从而产生光线色彩的视觉效果。

此外,印象派绘画总体呈现柔和、透明、明亮和反光色调,展现出深刻而动人的情感。

三、画面构图印象派绘画的画面构图也是其独特之处。

一般来说,印象派绘画着重表现主观感受和感性生活,因此对画面的分割和平衡要求极高。

他们通过高度缩放、强调突出的主题以及视觉冲击效果,打破了传统的画面分割方法,大胆地运用构图和构图元素的复杂性,创造出视觉上更加丰富和感性的画面效果。

四、艺术风格印象派绘画的艺术风格也颇具特色。

印象派艺术家们常常把目光投向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以表达出情感、氛围和心理状态。

他们倡导个性和自由,通过对画面的处理,展现出普遍意义上的幸福和奋斗。

印象派绘画的风格充满生命、自然、自由和快乐的气息,使人们能够从中体验到艺术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综上所述,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受、色彩的极度运用、画面构图的独特和艺术风格的独具个性等方面。

这些特色的综合反映了印象派艺术家们对生命和自我价值的追求和表达,其高度的创造性和艺术水平,对于当代的艺术发展和创新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

论述印象派与后印象派在绘画形态与创作理念上的差异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西斯莱、德加、莫里索等人。

而后印象派则是继印象派之后产生的以塞尚、梵高和高更等人为代表的本质不同于印象派的另一艺术流派。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二者在绘画形态与创作理念上的差异问题进行论述.在创作理念方面,印象派强调画家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印象,主张艺术上的革新,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因此他们主张他们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来调配颜色从而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大自然的奥秘。

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走出画室,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

印象主义画家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他们的绘画生长在写实主义的土壤之中,但他们的主要兴趣在于准确而客观地描绘个人面对世界时的视觉感受。

印象派画家对瞬间视觉感受,对色彩、氛围、笔触的关注,甚至超越了对社会历史、宗教、伦理的关注。

而后印象派则不满足于印象派的“客观主义”表现和片面追求外光与色彩,转而强调抒发作者的自我感受和情绪。

其根本观点是反对真实的表现自然界的光与色,而主张在艺术形式和技巧上大胆尝试和探索,重视自我的表现,用大脑去思考艺术真实表现的方法和手段,通过理性的组合和安排使所看的一切在有意味的秩序形式之中得到表现,使画家的情感得到充分的表达。

在绘画形态方面,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不再像传统绘画的黑色和灰色,而是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

并且不再使用轮廓线,物体的外形因而模糊,这使得印象派绘画变成了光影、气氛和色彩融合之作。

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

具体的说,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 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 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

西方美术鉴赏作业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姓名:学院:计算机学院学号:班级:信科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摘要]印象派画家吸取了当时自然科学家对色彩的研究成果,经过反复的写生实践,印象派画家意识到潜在于自然表象中的视觉的内在真实性。

与古典学院派相比,印象派在艺术创作中推崇的是人的感觉,而不是人的理智。

印象派画家在艺术上表现的是自己对自然的真实感受印象派对光与色的迷恋,为西方绘画技法、观念革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印象派绘画的视觉革命在西方绘画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字]印象派、光与色理论、色彩视觉、莫奈、德加、凡高[正文] 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他们吸取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经验,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阿德加、莫里索、巴齐约以及塞尚等。

他们重写生、重实践,主张走出画室,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用奔放的笔触和没有调和的颜色在画布上直接糅合,形成冷暖色调对比强烈的新画风。

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正是印象的表现。

色彩成为了印象画作的主旋律,而整个画面的自然气氛则成为了他们追求艺术的目标。

印象派画家吸取了当时自然科学家对色彩的研究成果,经过反复的写生实践,印象派画家意识到潜在于自然表象中的视觉的内在真实性,他们开始觉悟。

莫奈的画描绘了从大自然中得到的稍纵即逝的瞬间印象,散涂的笔触急骤地涌上画布,给画面上最暗的阴影区也带来色彩。

莫奈便是第一位以他的给画深入探讨这种视觉的艺术家。

1874的一幅《日出印象》导致一个新的运名称(印象主义)由此产生。

在他晚年的壁画《睡莲》中,他从自然中分离出各种亮色彩运用点彩的方法加以表现。

已将光与色发挥的淋漓尽致,展现在人们的是以绿色调为主色彩,画面鲜亮而且活力。

西方美术欣赏----印象派绘画

西方美术欣赏----印象派绘画

西方印象派绘画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 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前辈画家库尔贝“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的传统,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摆脱了讲述故事的传统绘画程式约束,艺术家们走出画室,深入原野和乡村、街头,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

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不能不说是印象派绘画的创举和对绘画的革命。

印象派美术运动的影响遍及各国,获得了辉煌的成就。

直到今天,他们的作品仍然是人类最受欢迎的艺术珍宝。

莫奈于1840年在巴黎出生,少年时代在面对英吉利海峡的港口城市拉·阿布尔度过。

在这里他初次见到著名风景画家布丹。

这时,布丹正进行着他的沿着法国海岸线旅行写生的著名的长途跋涉。

布丹注重外光的油卤技巧给莫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874年的那次展览,同《印象·日出》一起,莫奈一共展出了12幅习作。

此后,他一直是印象主义画家集团的核心人物,直到1926年以86岁高龄去世。

晚年的莫奈,在自己的宅邸,中种植了许多睡莲,他因为风湿病已不能在画架前作i,便在家里客厅的墙壁上,用绑着长杆子的油画笔作唾莲的写生,水光花影,斑驳闪耀,虽然已经不像青年时代那样严谨、认真,但其敏锐而独到的色彩观察力,却丝毫不减当年。

如今,他画过睡莲的这座宅队已经开辟为莫奈纪念馆,珍藏着许多印象派画家的作品。

为了研究瞬间光线下的色彩变化,莫奈孜孜不倦地研究同一景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的色彩效应。

浅析印象派作品及其风格

浅析印象派作品及其风格

浅析印象派作品及其风格第一篇:浅析印象派作品及其风格浅析印象派作品及其风格印象派是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的一个以反官方艺术沙龙垄断地位为基本出发点的艺术流派。

印象派的命名源自于莫奈于1874年的画作《印象·日出》,遭到学院派的攻击,并被评论家路易斯·勒罗伊挖苦是“印象派”。

1874 年,以莫奈、毕沙罗、雷诺阿为代表的一群艺术家,在一个摄影师的工作室里举办了一个画展。

画展名为“独立的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艺术展”。

在标题中出现的“独立”二字,就是不愿与官方艺术沙龙合作。

不料,第2天,一家小报的记者写文章攻击他们说:“这些年轻人在胡闹,画得简直就是印象派”!就是指莫奈的日出.印象这幅画没想到,印象派画家们倒是十分乐于接受这个说法。

他们索性以印象派自居,通过强化意识来统一风格,并决定今后每两年举办一次印象派的画展,这个活动一直持续到 1886年。

印象派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经过查阅书籍,整理一下:印象派从发展时期可分为三个时期13个代表人物。

以下是从各个代表人物作品来进行解析。

一、印象主义的出现“印象主义出现的前提在于他们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诗人戈蒂埃(1811—1872)提倡的'为艺术而生'的思想,也受到作家左拉提倡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的影响。

印象派艺术家虽然从未赢得整个官方艺术界的肯定,甚至遭到侮辱性的公开责难,但他们得到了有修养的知识界的承认。

”①《外国美术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司徒常,樊林。

p216第四段。

1、莫奈(1840—1926)他的主要兴趣在于准确而客观地描绘个人面对世界时的瞬间视觉感受,他对色彩、氛围、笔触的关注,超过对社会历史、宗教、伦理的热衷,使绘画摆脱了讲述故事的传统方式,摆脱了那种精心刻画每个细微末节、倾力交待清楚自然万物形状的绘画程式的约束。

《卢昂大教堂》莫奈曾在卢昂大教堂对面租了一间房子,对教堂画了2年,画了数十张,现在可都是价值连城的了。

他说:一般人都以为卢昂大教堂是灰色的,可是其实早晨它是玫瑰色的,中午它是亮白色的,到了傍晚它却是桔红色的。

【毕业论文】以“莫奈”为例——浅谈印象派的绘画特色.doc

【毕业论文】以“莫奈”为例——浅谈印象派的绘画特色.doc

【毕业论文】以“莫奈”为例——浅谈印象派的绘画特色西方美术简史姓名: 马雪飞学号:13302904班级:2013级电气自动化三班浅议莫奈的绘画艺术特色及影响引言:19世纪的欧洲文艺,在战争的炮火中、机器的轰鸣中、科学的呼唤中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人们反对传统文化的束缚,讲究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

他们驰骋着丰富的想象,抒发着热烈的情感。

对于生命和运动的本质,对于自然和人类的本性,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思想把他们照亮。

这一时期,才华出众的文学家、艺术家辈出,形成了极其灿烂的文化艺术。

在欧洲,法国的美术流派层出不穷,而印象派绘画更以它那富有生命力的艳丽光彩照耀着整个欧洲和世界画坛。

1874年,一群年轻画家在巴黎组织了一个他们自己的画展,来向官方沙龙挑战。

他们拒绝跟着当时最权威的大师及其追随者瞎跑,从过去的和当代的课程中吸取新的概念,发展了一种完全是他们自己的艺术。

他们勇敢地接受了当时报刊用嘲弄的口吻冠于他们的浑名——“印象主义者”。

他们凭借百折不挠、追求真理的斗志,突破传统既定的规范,独步一时,最终获得了世界的首肯。

被欧洲评论家尊称为“印象派之父”的克劳德?莫奈。

他为开垦这片神奇的园地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为人类创作了大量的艺术精品。

他独创的艺术理论和坚持不渝的探求精神,对印象派的产生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一、简述“印象派”绘画的发展印象派绘画,是指发生在19世纪下半期,以法国为中心风靡欧洲并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印象主义绘画现象。

印象派绘画是以莫奈的《日出?印象》最初被人讥笑而得名,在1874年巴黎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被认为是印象派绘画团体诞生的标志。

该画展向世人宣告,这是一群画家们不懈努力所展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摆脱了学院派的墨守成规,正是他们的努力开创了西方绘画史的新纪元,也正是以他们的画展为起点,“印象派”从法国开始影响整个欧洲,成为西方现代绘画的起点。

20世纪初期,印象派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流派。

它不仅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而且影响了整个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浅议印象派绘画

浅议印象派绘画

浅议印象派绘画作者:田园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23期美术富于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在生活中几乎处处可见。

在美术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印象派的作品。

印象派作品具有鲜明的特征,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

印象派画家人才辈出,因为印象派作画特点由作家本身思想及理解而定,可变性大,因此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状态。

著名的画家有莫奈、杜尔·马奈、爱德嘉·德加、奥古斯特·雷诺阿、卡米耶·毕沙罗、西斯莱、西涅克、塞尚、高更、凡高等。

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作。

在欣赏印象派作品时,我们可以看到并领略到色彩的冷暖变化所带来的一种奇妙感觉。

画家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奇妙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

用三个词概括印象派绘画那就是光影、色彩与瞬间。

印象派画家爱光,因为光的变化对于色彩的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们喜欢到户外写生,可以直接捕捉到种种生动的光色印象。

在印象派代表作品中,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是一幅海影写生画,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稀薄的灰色调子,描绘了从大自然中得到的稍纵即逝的瞬间印象。

随意而凌乱的笔触急骤地涌上画布,给画面上最暗的阴影区也带来色彩。

这是观察和描绘世界的一种新方式。

自然界不存在孤立单一的颜色,实际上,它们的色彩随着光亮程度的大小而起了变化。

古典画家们则认为这只是一幅没有完成的草图。

但是,在印象派画家们看来,凌乱的用笔,看似并不完整的画作,却完美地体现了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使画面达到了一种和谐统一。

印象派画家们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多么细致地描绘物体本质,而是表象,通过光影的变化,运用色彩的表现,准确而生动地描绘自己面对物像时的直接感受。

梵高的《向日葵》也是典型的印象派作品,画中的向日葵不再仅仅只是一种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印象派美术鉴赏论文

印象派美术鉴赏论文

印象派美术鉴赏论文第一篇:印象派美术鉴赏论文摘要:本文是通过对梵高与高更的绘画风格及变现手法与绘画中表现的思想对印象派绘画进行赏析。

梵高与高更虽同为印象派作家,但他们的绘画技巧与表现手法极为不同,表现的感情也相去甚远,这体现出了印象派绘画的强烈的个人感情与现实结合后形成的绘画方法的不同。

正因为这种不同才使得印象派绘画具有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与多样的发展方向。

但他们在不同又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印象派绘画的统一之处——表现整体轮廓,忽略细节。

关键词:印象主义绘画把握轮廓色彩对比美术富于美感,在生活中几乎处处可见。

我们学校的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就属于美术设计中的一种,每当5、6月份,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都会在教学楼中展示他们的艺术作品,看着他们那些优美的作品,体味着其中的优美的意境,我们都会不禁沉浸在艺术美之中。

美术是一门瑰丽绚丽的艺术,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它有许多分类,例如:绘画、雕塑、艺术设计、建筑、工艺艺术、摄影艺术、园林艺术、汉字艺术、民间艺术等等。

当了解了这些时我才知道美术艺术的殿堂是多么的浩大,是多么的博广。

在美术作品中我最先接触到的是印象派的作品,印象派的印象派作品也留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印象派绘画具有宣明的特征,印象派绘画也称为印象主义,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是十六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兴起于法国的画派。

印象派画家作画时不依据可靠的知识,只以瞬间的印象作画。

作家在作画时往往只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侧面去作画,只考虑画的总体的效果,较少的考虑细节的表现。

正因为印象派作品不考虑细节,当当时的学院派画家看到印象派著名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的时候认为其很粗糙,过于随便,而被嘲笑为不懂绘画,被批评为“印象主义”,但印象派及印象主义也正是由此而来,带来了印象派的兴起。

印象派画家人才辈出,因为印象派作画特点由作家本身思想及理解而定,可变性较大,印象派由此而呈现百花争鸣的状态。

自莫奈之后,印象派涌现出大量优秀的作家,著名的有杜尔·马奈、爱德嘉·德加、奥古斯特·雷诺阿、卡米耶·毕沙罗、西斯莱、西涅克、塞尚、高更、凡·高等。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浅谈印象画派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浅谈印象画派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浅谈印象画派内容摘要:印象画派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兴起的一个画派,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

该派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法,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的创作方法,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相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使欧洲绘画出现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对绘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印象派绘画现代绘画传统绘画内容: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莫奈《印象·日出》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

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

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不恰恰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吗?而印象派画家把这种“瞬间”永恒地记录在了画布上。

一、印象派的构图印象派画家几乎都强调那种偶然一瞥,力求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对象,例如从晚会包厢里俯视舞台,从某一个角落侧视大厅,从头顶上仰视一群舞女,都是以前传统绘画里没有的。

传统艺术主要关注神话、战争和历史题材,讲究构图的舞台戏剧化效果,场面宏大富有文学性。

而印象派的构图突破旧的固有模式,多作架上小品,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审美要求对画面构图进行随意剪裁。

这种似乎漫不经心的构图与传统的舞台样式的构图相比,要自然生动多了。

二、印象派的造型由于印象派画家重写生,重实践,他们大多在户外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笔触奔放而果断。

浅谈“印象派”及其对西方美术的影响(上)肖松

浅谈“印象派”及其对西方美术的影响(上)肖松
《睡莲》:
在这《睡莲》系列的油画中,莫奈侧重的是同一主题在不同光线和空气下变化无穷的外貌。因为油彩描绘下来的,不是所见的物体本身,而是画家观照的过程。
《海滨公园打伞的女子(卡美伊)》:

这幅画构图偏上,左侧的小男孩与打伞的妇女形成了一个三角构图,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以绿,蓝,褐为主色调,色彩清新明快,人物的衣服颜色与背景统 一,看不到明确的阴影与轮廓线,笔触大胆随意,裙摆与草的走向充满动感。
不同光照下的《麦垛》:
印象派认为真实是转瞬即逝的视觉印象,冲破了以往的绘画成见,直接用色彩来表达视觉。《麦垛》用的就是莫奈所擅长的纯色色点并置的技术,使观者获得色彩混 合和震荡的独特的视觉感受。《麦垛》是莫奈的主题绘画系列之一,它记录了干草堆在一天不同时间光照下的色彩变化,印象派画家强调瞬间的视觉印象,其绘画 表现的是一瞥的印象,一反以往那种追求精确逼真的绘画观念。倘若想在印象派绘画中寻找逼真的一面,那么就要远看。但印象派绘画吸引人的正是它的朦胧和 色彩变化的微妙。
人之所以审美,除了愉悦自己的目的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完善自己。通过一代代人对周遭世界的评判,不断进化,形成了更为完善的对事物的看法,剔 除人性中一些丑陋的东西,发扬真、善、美。
审美激发人的理解力、想象力,这是任何颠覆性科技发展都无法替代的,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源泉。
从小喜欢画画,但很长一段时间对美术史上的“印象派”及其以后发展而来的近现代西方流派缺少了解和审美认知,我意识到需要这方面的自我充实和完善。
《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洛瓦
3,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因此他们要求真实 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 现实主义美术代表人物是法国米勒和俄国列宾。米勒出身于农民,擅长用农民的眼睛看这个农民的世界,他的艺术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法国19世纪40~60年 代农村的面貌。列宾是俄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主要代表之一。

浅谈印象派绘画

浅谈印象派绘画

浅谈印象派绘画一印象派的起源印象主义出现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法国。

刚经历过大革命的法国,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兴阶级出现并处于领导地位,贵族皇室逐渐落寞。

政治的变革同时影响着文化的转变。

文艺复兴以来画家们主要绘画神灵、贵族肖像,歌颂英雄事迹,倡导真善美,此时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一批年轻的画家开始热衷于描绘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提倡走出画室,在阳光下写生。

他们的画里充满着自由与转瞬即逝的美好。

但印象派的绘画作品在当时的社会很难让人们接受,他们认为这些画家完全没放心思在画上,过于轻率,甚至很荒诞,不堪入目。

1874年4月在巴黎卡普辛大街举办了题为“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等无名艺术家展览会”。

展览会上的作品受到了观众的奚落,人们随便将展览会上莫奈的《日出。

印象》来命名这个学派。

二印象派的特色印象派画家通常注意观察事物在不同光照下的变化并以短暂的印象作画,较少顾及细枝末节,追求光色变化中的整体效果和氛围。

在构图上印象派多采用客观事物的某个片段或现象,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

他们注重光色形意美的融合。

他们采用原色并列、重叠和补色手法。

而为了表现物体的动态变化和光色的斑斓绚丽、光怪陆离,印象派画家采用小笔触和色调并列方法,使色彩在强烈视觉冲击中产生新的和谐。

印象派新的“光色”技法形成了新的绘画语言,令人耳目一新。

可以说印象派绘画是视觉方式的革命,也是观念性的变革。

正因为这样,在观赏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们需要保持一定距离来鉴赏。

印象派早期的绘画作品还比较倾向于有具体形象的,随着逐渐发展印象派作品趋向于意向话,有时很难辨别所画的事物的具体形象。

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曾说过:“印象主义派要求画家们所做的一切,就是真实地记录下那些于特定时刻和特定地点知觉到的最小色彩单位。

”这将印象派绘画的最大特点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出来。

三印象派与古典绘画古典绘画中素描占绝大部分,主要使用褐色,黑色等深色调,而且关注型体,色彩注意光线明暗对比,比较柔和,写实。

美术油画印象派论文

美术油画印象派论文

风景油画创作心得油画是欧洲人进行艺术创造的产物。

欧洲油画的创造和发展,同其他艺术一样也是在人类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之中逐步探讨的,经历了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过程。

油画的发展可以说是贯穿了西方多国的历史与文化,对其他是艺术领域也产生了长远的影响,正如同艺术是上次建筑,经济是基础,在油画的发展中,总会留下时代的烙印。

不同时期的油画受着时代的艺术思想支配和技法的制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风景油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它充分体现了古希腊及罗马的巨大艺术成就,这种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人类发展的宝贵遗产。

早期的西方绘画并没有风景油画这一独立的门类,它通常只是在一些人物画中以背景或陪衬的形式出现。

直至文艺复兴以后的16世纪,风景油画才作为独立的绘画体裁出现于欧洲画坛,并得到极大发展。

德国画家丢勒的水彩画和阿尔特多费尔的油画中,出现地方志性风景画。

风景油画成熟于17世纪的荷兰。

J.van雷斯达尔、J.维采尔、M.霍贝玛都对风景画的发展有较大贡献。

与此同时,又产生了海景画、夜景画、街景画主要分科。

意大利又有牧歌式的理想风景画,法国有古代神话人物点景的英雄风景画等。

18世纪的英国画家J.康斯特布尔对油画的改革使风景画取得决定性发展。

其直接描写自然的写生态度,深刻影响到法国印象主义画家。

19世纪的画家还注意表现高山、大海、晚秋、晨雾等前人未描绘过的自然风景。

其中以C.柯罗、J.-F.米莱为首的法国巴比松画派为代表,开始采取自然主义的态度表现风景。

19世纪后期,印象主义画家以明暗和色彩的微妙协调使风景画成为绘画中的重要门类。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独立的风景画虽然在16世纪以后才兴起,但发展飞速,并且已经成为了绘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众多画派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印象派。

19世纪的欧洲画坛被古典主义统治着,就在这个时候,在法国另一种和古典主义绘画思想完全不同的画派悄然兴起,他们打破了百年的习惯,给艺术界而且给当时巴黎普通的民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遭受到来自社会的全盘否定,这个使欧洲画坛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的画派就是——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

印象派美术鉴赏论文

印象派美术鉴赏论文

摘要:本文是通过‎对梵高与高‎更的绘画风‎格及变现手‎法与绘画中‎表现的思想‎对印象派绘‎画进行赏析‎。

梵高与高更‎虽同为印象‎派作家,但他们的绘‎画技巧与表‎现手法极为‎不同,表现的感情‎也相去甚远‎,这体现出了‎印象派绘画‎的强烈的个‎人感情与现‎实结合后形‎成的绘画方‎法的不同。

正因为这种‎不同才使得‎印象派绘画‎具有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与多样的‎发展方向。

但他们在不‎同又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印象‎派绘画的统‎一之处——表现整体轮‎廓,忽略细节。

关键词:印象主义绘‎画把握轮廓色彩对比美术富于美‎感,在生活中几‎乎处处可见‎。

我们学校的‎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就‎属于美术设‎计中的一种‎,每当5、6月份,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都‎会在教学楼‎中展示他们‎的艺术作品‎,看着他们那‎些优美的作‎品,体味着其中‎的优美的意‎境,我们都会不‎禁沉浸在艺‎术美之中。

美术是一门‎瑰丽绚丽的‎艺术,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它‎有许多分类‎,例如:绘画、雕塑、艺术设计、建筑、工艺艺术、摄影艺术、园林艺术、汉字艺术、民间艺术等‎等。

当了解了这‎些时我才知‎道美术艺术‎的殿堂是多‎么的浩大,是多么的博‎广。

在美术作品‎中我最先接‎触到的是印‎象派的作品‎,印象派的印‎象派作品也‎留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印象派绘画‎具有宣明的‎特征,印象派绘画‎也称为印象‎主义,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是十六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兴起于‎法国的画派‎。

印象派画家‎作画时不依‎据可靠的知‎识,只以瞬间的‎印象作画。

作家在作画‎时往往只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侧面‎去作画,只考虑画的‎总体的效果‎,较少的考虑‎细节的表现‎。

正因为印象‎派作品不考‎虑细节,当当时的学‎院派画家看‎到印象派著‎名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的时候认为‎其很粗糙,过于随便,而被嘲笑为‎不懂绘画,被批评为“印象主义”,但印象派及‎印象主义也‎正是由此而‎来,带来了印象‎派的兴起。

印象派绘画艺术魅力论文

印象派绘画艺术魅力论文

印象派绘画艺术魅力论文印象派绘画艺术魅力论文印象派绘画的诞生标志为1874年的法国巴黎第一届印象派画展,该画展向人们宣告了一群不懈奋斗的新式画家,努力摆脱故步自封的艺术团体所强加给画家们的各种创作约束。

印象派绘画被人们所接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创作者们最初根本不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受到传统画家的排挤和责难,更不要说既定的绘画艺术群体能够接受他们的绘画作品。

但是这些都不能够阻止他们坚持自己绘画创作的动力和决心,他们始终朝着自己的绘画艺术追求前进。

也正是他们的不懈追求与努力,最终开创了西方绘画史的新时代,以印象派绘画为起点,新的绘画运动从法国迅速蔓延到欧洲及整个世界,成为现代西方绘画艺术的新标志[1]。

印象派绘画从最初的不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到最终进入到公众视野,是一次巨大的飞跃,而这得力于许多优秀的印象派绘画艺术家高超的绘画艺术技巧及对绘画艺术的创新。

德加、马奈、高更、雷诺阿、莫奈、梵高、西斯莱等优秀的绘画艺术家,是印象派的主要代表性人物,他们在巴比松、柯罗绘画艺术的基础上,参照库尔贝写实主义经验,直接以画笔描述了自然光下的事物,以画家所感受到的阳光下的物象,展示了光线及色彩的微妙性变化[2]。

一、印象派的色彩艺术魅力纵览世界美术史,可以发现印象派的绘画艺术作品很是注重艳丽的色彩和斑斓的调子的运用的,而之前的各种绘画艺术流派几乎将作品的格调定位于一种单调的棕色,即使是有一定的跳动的颜色的出现,也仅仅是一种点缀而已,并没有印象派所表现出来的对于颜色的强烈追求与表达。

印象派之前的各个绘画创作流派也曾经就色彩与线条之间展开过讨论与争议,较为突出的就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争。

印象派的主要绘画艺术创作特点表现在颜色方面的研究,对于颜色,他们有着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谈到色彩,就不得不说到条件色,而固有色是条件色中的一个突出性研究点,它是指物体的原来颜色,也就是达芬奇所定义的“真颜色”。

达芬奇对于条件色的观察与研究,是比较早而又彻底的、系统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浅谈印象画派
内容摘要:
印象画派(Impressionism)是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的过渡,是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分水岭,标志着新艺术的开始。

印象派在色彩表现上打破了“固有色”概念,科学客观分析色彩关系,创立了全新的色彩体系。

印象派对我国的美术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印象派绘画(Impressionism)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

其代表作品中,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的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关键词:
印象派绘画现代绘画传统绘画
内容: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

印象派画家在艺术特色上从构图、造型、色彩、笔触以及主观精神的表现上都和之前的古典主义的艺术特色有着明显的区别。

他们重写生,重实践,并走出画室,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用奔放的笔触和没有调和的颜色在画布上直接糅合,形成冷暖色调强烈的新画风。

印象派绘画以莫奈的《日出的印象》最初被人讥笑而得名,却在短短的一二十年中跃然成为一场世人瞩目的艺术运动。

在1874年巴黎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被认为是印象派绘画团体诞生的标志。

该画展向世人宣告,这是一群画家们不懈努力所展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摆脱了由世俗等级制度和固步自封的艺术团体强加于其上的传统桎梏的束缚,同美术史上的任何一场运动相比,印象主义及其关联的画家具有更为神秘的特性,他们起初为公众所不理解,被评论家责难,大多数作品被社会拒绝。

可是,他们不气馁,并矢志不渝地朝向自己认定的目标前行。

他们并不知道,正是他们开创了西方绘画史的新纪元,也正是以他们的画展为起点,“印象派”从法国开始影响整个欧洲,成为西方现代绘画的起点。

一、印象派的构图
印象派画家几乎都强调那种偶然一瞥,力求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对象,例如从晚会包厢里俯视舞台,从某一个角落侧视大厅,从头顶上仰视一群舞女,都是以前传统绘画里没有的。

传统艺术主要关注神话、战争和历史题材,讲究构图的舞台戏剧化效果,场面宏大富有文学性。

而印象派的构图突破旧的固有模式,多作架上小品,并根
据自己的喜好和审美要求对画面构图进行随意剪裁。

这种似乎漫不经心的构图与传统的舞台样式的构图相比,要自然生动多了。

二、印象派的造型
由于印象派画家重写生,重实践,他们大多在户外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笔触奔放而果断。

他们的画,不论是即兴写生还是记忆创作,都有一种一气呵成、不求甚了和随意的特点,有一种未完成的完整性。

为此,在造型特征上有这样一些特点:
1.传统绘画强调造型的厚重、圆浑,而印象派注重平面化的造型。

这一点在马奈的作品里是非常突出的,他精简了黑与白之间的过渡层次,在每一个形体内部,又简化了光影,与古典绘画中朦胧的多层次光影效果不同。

2.传统绘画强调轮廓线分明,印象派在处理边线轮廓时非常含蓄,甚至形体与形体之间浑然相连。

这在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的大量作品中就能够明显地看到,特别像德加的舞女和洗澡的裸女更是如此。

3.传统绘画里素描造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印象派更看重色彩,强调发挥色彩独立的表现功能。

用色彩造型,这是印象派画家的共同特点。

三、印象派的色彩
从世界美术史的角度来看,整个美术史的绘画作品全部打开,
你就会发现在印象派绘画这个部分,尤其色彩鲜艳和斑斓,而之前的绘画几乎是清一色的棕色调子,尽管有些许跳动的色彩,但都没有印象派绘画那么强烈。

在印象派之前的色彩与线条之争,也就是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之争,就已经说明色彩在向古典艺术进行了挑战。

印象派的色彩实际主要是研究条件色,谈条件色必然要涉及固有色,固有色简单说就是“物体本来的颜色”,是达.芬奇在他的画论里的“真颜色”概念。

印象派画家一反传统画风棕色的“酱油调子”,画出了物体的环境色彩和色彩的相互渗透,他们精确地记录下了大自然里朝晖夕阳的万千气象。

犹如现代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说:“印象主义派要求画家们所做的一切,就是真实地记录下那些于特定时刻和特定地点知觉到的最小色彩单位。


在印象派绘画出现之前,法国巴黎乃至整个欧洲画坛,都是以安格尔为代表的所谓新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占据统治地位。

印象派从精神上是对立于古典传统绘画的,强调创新。

创新在什么地方呢?风景、人物、裸体这些题材早已被前人画过几百年了,这些题材是不会触怒古典主义和学院派的。

他们不屑于像宗教和文学那样主题性地再现现实,提出应自然而随意地表现生活与客观物象,注重画家对于现实情境的自我感受和自觉表现,擅长于对现实情景的生命状态和存在形式进行直觉式的客观再现与描绘,将绘画从客观的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的精神表现,以迎合新兴市民阶层审美的需求,努力反映印象派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

因此,他们的创新主要在于画法以及对于题材
的态度,其实,印象派画家并不是反对以自然为师,他们离开画室,采用小尺寸的画框和便于携带的油画布及其他材料,就是到大自然中去研究转瞬即逝的色彩变化规律,去寻找宣泄自己情感的方式,去发现和创造自己的思想。

正如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社会从中世纪摆脱出来一样,“印象派”的出现,则标志着艺术家从室内走向了室外,从画面的一种近似于“酱油色彩”的调子走向了色彩斑斓的画面,从古典画法的看不见笔触到现在的自由奔放的笔触,从关注宗教题材到表现乡村题材和平凡生活的变化,从客观再现到主观再现。

所以说印象派是欧洲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的分水岭。

参考文献:
《印象派绘画评述》刘农
《印象派绘画和印象派音乐的色彩应用》杨秦生
《印象派绘画艺术风格探析》杨谦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