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模拟题 及答案

合集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试题(三套)

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试题(三套)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一)一、单项选择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 B)。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 活动型综程D. 生活课程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D>A.帮助学生养成基本文明行为,遵守纪律B.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C.引导儿童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D.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3.品德与生活课程注重对儿童安全行为的指导,“祝你平安"生题中设置了学打电话求助的活动,其中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是(B))。

A. 110B. 122 C119 D. 1204、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 -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请问-条主线指以( B )为主线。

:A、学生的生活B、学生的发展C、学生的体验D、学生的实践5.了解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独特风土人情是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泼水节是( C ) 传统节日。

A.彝族B.布依族C.傣族D.蒙古族6.“将垃圾分类”是主题"美,就这么简单”中的一一个操作性活动,其目的是激励学生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下列( C ) 是可回收的垃圾A.霉变食品碎玻璃片B. 废弃衣服,废弃电池C.报纸矿泉水瓶D. 烟头建筑垃圾7、在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能够独立购买简单物品,文明购物,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这个教学内容时,一位教师在课前安排学生独立去商场购买东西,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本课程( A ) 的基本特征。

A、实践性B、开放性C、活动性D、综合性8.唐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描述的是( C ) -种"插茱萸,除恶气”的传统习俗。

A. 端午节B.中秋节C.重节D.清明节9.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与( B )。

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考试模拟练习卷附答案

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考试模拟练习卷附答案

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考试模拟练习卷附答案一、填空题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2.课程内容围绕(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等领域展开。

3.教学应注重(体验性)、(探究性)和(实践性)。

4.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要坚持(多元性)、(过程性)和(激励性)。

5.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6.学生通过学习应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7.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公民素养)。

8.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源)、(社会实践资源)等。

9.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形成)。

10.课程实施要注重(家校合作)和(社会协同)。

二、选择题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是()。

A.知识传授B.品德培养C.考试成绩2.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A.讲授法B.体验式教学法C.题海战术3.课程评价应重点关注学生的()。

A.学习成绩B.行为表现C.课堂参与度4.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角色主要是()。

A.权威人士B.知识传授者C.引导者和促进者5.学生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培养的品质不包括()。

A.自私自利B.诚实守信C.团结友爱6.以下哪种资源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最有帮助?()A.教材B.影视资源C.游戏资源7.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不包括()。

A.提高学习成绩B.培养良好品德C.增强法治意识8.课程教学应注重()。

B.实践活动C.死记硬背9.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树立的意识不包括()。

A.法治意识B.竞争意识C.公民意识10.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品德的主要途径是()。

A.理论讲解B.实践活动C.观看视频11.以下哪项不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A.数学知识B.文明礼仪C.爱国主义12.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

德育教育测试题及答案

德育教育测试题及答案

德育教育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A. 知识技能B. 道德品质C. 艺术修养D. 身体素质答案:B2. 德育教育中,以下哪项不是“五爱”的内容?A. 爱祖国B. 爱人民C. 爱劳动D. 爱科学答案:D3. 以下哪项是德育教育中强调的“四有”新人标准之一?A. 有知识B. 有道德C. 有纪律D. 有文化答案:B二、填空题4. 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________是其核心内容。

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 德育教育要求学生做到的“三好”是指:学习好、________、身体好。

答案:(品德好)三、简答题6. 简述德育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德育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而且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能够学会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则,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为将来成为有责任感和有社会贡献的公民打下基础。

四、论述题7. 论述德育教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

答案:德育教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智育主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智力,而德育教育则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体育教育通过体育锻炼,不仅增强体质,也培养团队协作和竞争精神。

美育则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德育教育为智育、体育和美育提供了道德指导和价值取向,确保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能够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小学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函授)期末考试复习题

《小学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函授)期末考试复习题

小学品德发展与德育教育期末考试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道德信念的确立是从()开始。

A. 幼儿园B. 小学低年级C. 小学高年级D. 初中正确答案: D2. 道德情感从()发展起来。

A. 1 岁以后B. 2 岁以后C. 3 岁以后D. 4 岁以后正确答案: B3. 针对一定的价值测评目标进行差异程度的评定,体现了品德测评的()。

A. 评定功能B. 区分功能C. 反馈功能D. 预测功能正确答案: A4. 根据学生成绩,划分为优、良、中、可、差五个级别,体现了品德测评的()。

A. 评定功能B. 区分功能C. 教育功能D. 反馈功能正确答案: B5. 区分功能的正向发挥表现为()。

A. 导向作用B. 激励作用C. 改进作用D. 选拔作用正确答案: B6. 品德测评反馈功能的反向发挥,表现为()。

A. 误导作用B. 抑制作用C. 排斥作用D. 束缚作用正确答案: D7. ()的反向发挥,则表现为紧张、焦虑、自暴自弃或骄傲自满、忌妒或无所谓。

A. 评定功能B. 区分功能C. 反馈功能D. 预测功能正确答案: B8. ()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的心理学家。

A. 皮亚杰B. 科尔伯格C. 班杜拉D. 弗洛伊德正确答案: A9. 科尔伯格采用()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进行研究。

A. 对偶故事法B. 临床法C. 道德两难故事法D. 观察法正确答案: C10.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属于()。

A. 认知派B. 行为派C. 认知行为派D. 行为认知派正确答案: A11. 某个学生一向热爱集体、团结同学,我们常认为这个学生具有良好的()。

A. 道德B. 品德C. 道德情感D. 道德动机正确答案: B12. 品德形成的第一步是()的形成。

A. 道德认识B. 道德动机C. 道德意识D. 道德情感正确答案: A13. 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弗洛伊德B. 柯尔怕格C. 班杜拉D. 杜威正确答案: C14. 班杜拉认为,影响儿童道德学习的因素很多,但是,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小学思想品德品格教育习题练习题集2024年及答案

小学思想品德品格教育习题练习题集2024年及答案

小学思想品德品格教育习题练习题集2024年及答案小学思想品德品格教育习题练习题集(2024年)第一节:思想品德教育理论题1. 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品质。

例如,在课堂上进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品质,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2. 请阐述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个人发展的关系。

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影响深远。

思想品德教育能够培养学生 correct-attitudes、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自信心、自尊心。

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些积极的影响将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塑造他们的性格和品格。

第二节:思想品德教育实践题思考题:假设你是班级的小组长,请写一篇发言稿,号召同学们共同参与班级公益活动。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班级的小组长,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我们班级即将开展的公益活动。

我希望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共同为我们的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公益活动是传递爱心和温暖的桥梁,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我们可以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

不论是捐款、志愿服务还是陪伴孤寡老人,每个人的力量都是宝贵的。

正如一句话所说:“世上没有无用的人,只有不愿助人的人。

”每个人都有能力为他人带来希望和改变。

作为小班级,我们有无限的可能性和力量,我们可以通过集体行动,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公益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品质,培养我们做人的责任感,还可以锻炼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同时,公益活动也是我们培养友爱精神和互助精神的契机。

因此,我希望每位同学能够积极参与班级公益活动,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贡献一份力量。

让我们团结起来,用我们的爱心和行动,传递友善与温暖,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谢谢大家!第三节:思想品德品格提升题1. 请列举三个体现友爱精神的例子,并谈谈你对友爱的理解。

德育教育—考试题库及答案

德育教育—考试题库及答案

在中国古代一般认为收藏A.国家伦理与家庭伦理是绝然分开的B.家庭伦理高于国家伦理C.国家生活是家庭生活的基础D.国家伦理与家庭伦理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品德应是收藏A.知情行的和谐结合B.情感C.意志D.行动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规范性用语收藏A.约束性判断B.属评价性判断C.属道德权利判断D.属道德义务的判断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道德相对主义错误的实质收藏A.否认道德的存在B.鄙视道德的社会作用C.否认的绝对性D.夸大了道德的绝对性回答错误!正确答案:C收藏A.意味着少讲一些学科的知识,多讲一些道德的知识B.学科教学向道德教育课靠近C.是间接的或渗透式的德育D.意味着改变学科的性质,放弃学科自身的规律回答错误!正确答案:C道德教育与礼仪训练的关系收藏A.道德品质的好坏决定人是否具有良好的礼仪B.礼仪的好坏决定人道德品质的好坏C.礼仪训练是道德教育一种重要手段。

但它本身并不是道德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情世故”的教育D.良好的礼仪代表了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回答错误!正确答案:C收藏A.道德教育与心理咨询,在对象、目的、内容、方式、方法、运作机制及理论基础上,多有不同。

可以说明心理咨询不能与道德教育等同,更不能取代学校德育B.心理咨询与道德教育在内容上基本一致C.心理咨询与道德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一致D.心理咨询与道德教育在目的上相同,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禁止乱扔垃圾收藏A.是道德规则B.是道德原则C.是道德理想的具体体现D.是道德理想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大德育概念在教育学上的矛盾主要在于收藏A.主要在于语言上的分歧B.主要在于道德教育、政治、法制教育在教学方法、手段、途径上的不同(C.主要在于道德、政治与法律在学科上的不同D.主要在于道德教育、政治、法制教育和思想教育在内容上的不同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收藏A.惩罚是权威对违反规则的学生有意施加某种痛苦或不快B.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学校应绝对取消惩罚C.对犯错误的学生任何人都可以惩罚他D.对作业错误的学生也要惩罚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技能的教主要通过收藏A.情感陶冶B.榜样示范C.示范和训练D.口授式回答错误!正确答案:C “好”收藏A.仅有评价性含义B.描述性含义,是其基本含义C.仅有描述含义D.既有评价性含义之外,还有描述含义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使德育概念最终风靡全球的是收藏A.康德B.斯宾塞C.裴斯泰洛齐D.杜威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道德理想的作用主要是收藏A.激励B.指导C.约束D.惩罚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德育概念在我国收藏A.19世纪后期在我国普遍使用B.19世纪初传入我国C.20世纪初,从西方传入我国D.我国自古就有德育概念回答错误!正确答案:C 德育概念在我国收藏A.19世纪后期在我国普遍使用B.19世纪初传入我国C.20世纪初,从西方传入我国D.我国自古就有德育概念回答错误!正确答案:C知识的教主要通过收藏A.口授式B.榜样示范C.情感陶冶D.训练式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教育人是一种自我肯定的方式是说收藏A.人有好为人师的天性B.不教育别人自己就失去做人的资格C.我们听任身边的人犯错误而不加教育,产生一种做人的危机感,或者说,产生一种人性意义上的自我否定D.不教育别人,自己会感到痛苦回答错误!正确答案: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收藏A.直接道德教育将逐渐取代间接道德教育B.直接道德教学的教育效果高于间接道德教学C.直接道德教学几乎完全模仿学科教学D.直接道德教学提高了学校德育的地位回答错误!正确答案: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收藏A.态度的学与教主要通过直接教育B.态度的学与教不同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与教C.态度的学与教等同于技能的学与教D.态度的学与教等同于知识的学与教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角色扮演收藏A.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B.旨在促进学生道德判断力发展C.主要给学生树立道德表率D.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他人处境、需要、利益的敏感性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康德认为收藏A.道德是行动B.道德是一种服从善良意志的绝对命令的义务感,与人的好恶情感无关C.道德是知识D.道德是情感态度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爱护公共财物是收藏A.公共道德B.私人道德C.既是私人道德也是公共道德D.职业道德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说服中的理性因素与情感因素的关系收藏A.情感因素优越于理性因素B.情感和理智在说服中所起的作用一样C.理性因素优越于情感因素D.说服过程既是理性过程,也是情感过程,即情理交融,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收藏A.运动竞技B.知识技能训练C.以完善精神、人格为目的,以身心和谐为旨趣的体育运动D.哺乳回答错误!正确答案:C关于“教育”与“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说法正确的是收藏A.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施加的影响,无意中的影响和活动不是教育B.秋游是教育活动C.教师无意中给儿童的影响也是教育活动D.生活事件对人不无影响,因而是“教育”或“教育活动”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收藏A.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超越学生的认识水平,说理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B.说理再向前一不就是说教C.说教比说理更有意义D.说教等于说服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不考虑行为背后的动机,把行为后果直接与品行善恶等同起来收藏A.“非结果论”B.“结果论”C.评价一个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标准D.评价一个行为是否道德的主要标准(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中小学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模拟题2及答案

中小学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模拟题2及答案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考前练习题三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不给分。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品德测评区分功能的正向发挥表现为()。

A导向作用 B 激励作用 C改进作用 D选拔作用2、道德情感从()发展起来。

A 1岁以后B 2岁以后C 3岁以后D 4岁以后3、科尔伯格采用()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进行研究。

A 对偶故事法B 临床法C 道德两难故事法D 观察法4、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

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5、影响道德认识发展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和()。

A.学校环境 B.经济状况 C.教学水平 D.同伴群体6、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

A.道德信念 B.道德行为 C.自律道德 D.道德情感7、我国学者的研究认为,中国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表现为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趋势,其转折期在()岁之间。

A.8~9 B.10~13 C.12~14 D.15~178、()是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关键期。

A.中学阶段 B.小学阶段 C.大学阶段 D.幼儿期9、年龄较大的儿童(6-7岁)则更多使用()的攻击行为。

A.肢体冲突型B.言语型C.工具型D.敌意型10、促使个体将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相结合,最终成为道德行为产生的情感动力的要素是()。

A.内疚感B.移情C.亲社会行为D.责任感11、有各种共同兴趣的团体,如课外兴趣小组,称为()。

A.非社会团体B.亲社会团体C.有组织的团体D.玩伴团体12、同伴的角色功能包括:(1)作为强化者的同伴;(2)作为榜样的同伴;(3)作为()的同伴。

A.社会反馈B. 社会参照C.目标参照D.自我教育13、从内容上来看,自我意识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

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附参考答案

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附参考答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附参考答案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2.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

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等特征。

4.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儿童与、儿童与三条主线。

5.课程以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作为课程建构的基础。

6.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要从、、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7.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有、有的活动素材。

8.本课程的资源是多样的,包括、、、网络资源等。

9.课程围绕、、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构建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10.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贴近儿童的。

11.课程以为经,以为纬,交织构成儿童生活的基本层面。

12.课程要关注的发展,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

13.课程要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

14.课程要珍视童年生活的,尊重儿童的权利。

15.课程要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16.教学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和的学习环境。

17.教学活动形式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8.教师要树立的课程资源观,整合并优化课程资源。

19.本课程的评价应关注,促进学生的发展。

20.课程的实施需要和等相关人员的密切合作。

二、选择题(10分,每题1分)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

A.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B.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C.综合性、生活性、活动性D.综合性、实践性、生活性2.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的三个方面的目标是()。

A.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B.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C.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与习惯、知识D.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与习惯、过程与方法3.以下哪项不是本课程的教学建议()。

A.有效组织教学活动B.引导学生自主学习C.单纯传授道德知识D.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4.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

德育试题及答案

德育试题及答案

德育试题及答案德育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30分)1. 下列哪项是接触一个人,给人留下直接而敏感的“第一印象”()A 个人礼仪B 交往礼仪C 职业礼仪D 家庭礼仪2.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A 爱国主义B 为人民服务C 集体主义D 诚实和守信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A 党的领导B 执法为民C 依法治国D 公平正义4. 下列哪项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C 法律的普遍约束力D 法律的强制性5. 下列哪项既是我国公民的权利又是我国公民的义务()A 建议B 服兵役C 批评D 受教育6. 我们通常所说的“民告官”指的是()A 刑事诉讼B 民事诉讼C 行政诉讼D 行政复议7. 所谓“犯罪”是哪种违法行为()A 违宪行为B 刑事违法行为C 民事违法行为D 行政违法行为8.下列哪种人身权属于人格权()A 荣誉权B 名誉权C 肖像权D 名称权9.男女双方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民事行为是()A 订婚B 结婚 D 离婚 D 征婚10.下列哪项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标志()A 就业协议B 有效证件C 人身保险D 劳动合同11、德育过程所依据的是哪一种规律( )A、受教育者审美能力发展规律B、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C、个体的认识活动规律D、受教育者生理发展的规律12、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是()A、主观-发展性B、主体-发展性C、客体-发展性D、主题-发展性13、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A、知与行的矛盾B、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矛盾C、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D、全面认识与片面认识之间的矛盾14、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访谈、发问卷等方式来了解德育现状,收集有关事实、数据等材料,这是哪一种现代德育研究方法()A、观察法B、活动产品分析法 C、调查法D、经验总结法15、个性教育本质上是()A、素质教育B、心理教育C、道德教育D、知识教育二、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10分)1、德育网络的沟通方式包括()A、联席会议B、互访C、通讯联系D、编印刊物2、认识性德育课程的主要功能是()A、传授道德知识B、培养道德行为习惯C、发展道德认识能力D、培养道德意志3、坚持现代德育管理的民主性,对于学校高层管理者来说,必须做到()A、发扬民主精神和民主作风B、与被管理者平等相处C、把权力紧紧握在自己手中,不把权力交给职工代表大会D、自觉接受被管理者的监督4、德育评价的功能包括()A、信息反馈功能B、管理功能C、教育功能D、研究功能5、德育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如下哪几个方面()A实施德育的准备B、德育实施 C、德育评D、综合调控6、学校在德育网络中的作用是A、导向作用B、陶冶作用C、调节作用D、精神文明辐射作用7、在陶冶教育中,采用的主要方式有那几种?A、思想品德课B、人格感化C、环境陶冶D、艺术薰陶8、现代德育管理的主要特点是A、计划性B、民主性C、开放性D、科学性答案:BCD9、在陶冶教育中,采用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A 思想品德课B、人格感化 C、环境陶冶D、艺术熏陶10、制约现代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的因素有A、社会的现代化发展B、受教育者的发展C、思想品德心理特点D、教育世界观的因素三、填空(共10小题,每空1分,总计20分)1.()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概述试题和答案

第一章-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概述试题和答案

第一章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概述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 个正确答案)1 .道德信念的确立是从()开始。

A. 幼儿园B. 小学低年级C. 小学高年级D. 初中2 .道德情感从()发展起来。

A. 1 岁以后B. 2 岁以后C. 3 岁以后D. 4 岁以后3 .针对一定的价值测评目标进行差异程度的评定,体现了体现了品德测评的()。

A. 评定功能B. 区分功能C. 反馈功能D. 预测功能4 .根据学生成绩,划分为优、良、中、可、差五个级别,体现了品德测评的()。

A. 评定功能B. 区分功能C. 教育功能D. 反馈功能5 .区分功能的正向发挥表现为()。

A. 导向作用B. 激励作用C. 改进作用D. 选拔作用6 .品德测评反馈功能的反向发挥,表现为()。

A. 误导作用B. 抑制作用C. 排斥作用D. 束缚作用7 .()的反向发挥,则表现为紧张、焦虑、自暴自弃或骄傲自满、忌妒或无所谓。

A. 评定功能B. 区分功能C. 反馈功能D. 预测功能二、多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2 个~ 5 个正确答案)1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 道德意识B. 道德认识C. 道德思想D. 道德情感E. 道德行为2 .道德认识包括()。

A. 道德概念B. 道德习惯C. 道德信念D. 道德推理E. 道德评价3 .()是衡量青少年学生道德认识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标志。

A. 道德概念的掌握B. 道德信念的确立C. 道德评价、判断能力的发展D. 道德情感的出现E. 道德习惯的形成4 .道德情感形式的层次包括()。

A. 直觉的情绪体验B. 道德形象所引起的情绪体验C. 伦理道德的情感体验D. 个体的情绪体验E. 社会性的情感体验5 .道德目标制定的原则()。

A. 层次性原则B. 渐进性原则C. 系统性原则D. 整体性原则E. 阶段性原则6 .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应包括()A. 政治素质B. 思想素质C. 道德素质D. 法纪素质E. 心理素质7 .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包括()。

202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题共二套(含部分答案)

202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题共二套(含部分答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36分)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4、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四个方面的目标即(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5、品生.品社课程都具有四项基本特征:(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

二、选择题:(20分)1、品德与社会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的三个目标是:( BDE )A、过程与方法B、情感.态度.价值观C、知识与能力D、能力与方法E、知识2、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中“我的家庭生活”属于中年级的课程内容是( ADE ),属于中高年级的课程内容是( C ),属于高年级的课程内容是( B )。

A、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和谅解,学习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矛盾的方法。

B、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C、了解家庭经济来源和生活必要的开支。

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途径和方法。

D、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E、懂得邻里生活中要讲道德、守规则,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

三、简答题:(44分)1、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1)、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2)、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力。

(3)、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道德教育开儿童的生活(4)、让教育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

2、请列举出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常用的教学形式有哪些?(不少于六种)讨论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游戏讲故事课堂辩论3、请从临沂市制定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策略中,任选一种策略,写出主要教学框架及流程。

学校中小学教师德育教育知识考核复习题附答案

学校中小学教师德育教育知识考核复习题附答案

学校中小学教师德育教育知识考核复习题附答案一、填空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倡的“五爱”是指: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和爱(社会主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未成年人享有宪法、法律法规、受扶养、(教育)等权利。

3.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三种主要的品质构成了有效沟通的心理基础,它们是真诚、尊重、(共情)。

4.为了进一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中小学校园周边200米内不得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

5.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包括趣味性、针对性、知识性、系统性、差异性和(主体性)。

二、简答题1.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简述舒缓压力与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答:(1)、理解与尊重,适时鼓励。

(2)、通过放松训练调节与缓解紧张状态。

(3)、重视与家庭的配合。

(4)、放眼长远,提高积极期待,教育孩子为学的同时不忘为人的培育。

3.高中班主任要做到在班级管理中育人,在教学活动中育人,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素质?答:(1)以良好的班级氛围培育学生;(2)以素质教育的原则规范学生;(3)以正确的集体舆论引导学生;(4)以教师的民主作风示范学生;(5)以教师的真诚情感感动学生;(6)以超前性原则提高班主任工作质量;(7)以教师的师德示范学生。

4.班主任是班级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班主任自身应具备那些方面的素质?答:(1)缜密有力的组织管理能力;(2)机智灵敏的应变能力;(3)广泛灵活的交往能力;(4)深刻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5)生动艺术的语言表达能力;(6)爱心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7)情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8)才德是教育学生的保证;(9)宽容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进城考试模拟试卷附参考答案

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进城考试模拟试卷附参考答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进城考试模拟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 分)1.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儿童的()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2.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等特征。

3.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

4. 儿童的()是课程的基础。

5. ()是课程的核心。

6.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

7. 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又高于生活。

8.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资源是多样的,包括()、()、()等。

9. ()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价值。

10. 教学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和()的学习环境。

11. 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12. 课程要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

13. 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锐地捕捉有()的活动素材。

14.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中。

二、选择题(每题2 分,共20 分)1.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A. 综合课程B. 活动课程C. 学科课程D. 以上都是2. 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生活”,其核心是()A. 学会学习B. 学会交往C. 学会做人D. 学会做事3. 以下哪种教学方法不适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A. 讲授法B. 讨论法C. 体验法D. 题海战术4.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不包括()A. 学校资源B. 家庭资源C. 社会资源D. 题海资源5. 评价学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表现,应()A. 仅关注结果B. 仅关注过程C. 过程与结果并重D. 以上都不对6. 课程要关注学生的()A. 学习成绩B. 生活经验C. 家庭背景D. 兴趣爱好7. 以下哪项不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A. 情感态度价值观B. 知识与技能C. 过程与方法D. 应试能力8. 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 教学方法B. 教学目标C. 教学内容D. 教学手段9. 以下哪项不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A. 游戏B. 学习C. 考试D. 劳动10. 课程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A. 学习观B. 人生观C. 考试观D. 作业观三、判断题(每题1 分,共10 分)1.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中小学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模拟题3及答案

中小学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模拟题3及答案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考前练习题一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不给分。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针对一定的价值测评目标进行差异程度的评定,体现了品德测评的()。

A 评定功能B 区分功能C 反馈功能D 预测功能2、道德信念的确立是从()开始。

A 幼儿园B 小学低年级C 小学高年级D 初中3、作为道德人生的最高境界,道德主体对道德的认知已经达到了所谓的“化境”,对自我与世界、绝对与相对、道德判断与决策等等的对立统一的认识都已达到炉火纯青境界的发展阶段是()。

A.无律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自由阶段4、作为个人品德的重要外部表现形式和客观标志,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高下的重要标志的是()。

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5、道德信念形成的重要时期是()。

A.中学阶段 B.小学阶段 C.大学阶段 D.青年初期6、反映着人们在道德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的行为准则被称为()。

A.道德认识 B.道德观念 C.道德信念 D.道德准则7、受教育者对他人的“良言、忠告,显示温存或者责备的目光这类极精细而纯人性的教育手段”保持着一种高度快速反应的心理状态,这称为()。

A.定势B.道德敏感性C. 心灵敏感度D.移情8、依恋感、安全感、自我认同感、归属感、秩序感等情感属于()。

A.自然情感B.高级情感C.低级情感D. 集体主义情感9、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发展具有不一致性,有时候会表现出言行不一等等。

这反映出中小学生道德行为发展中存在着()。

A.不协调性B.不平衡性和可变性C.不均匀性D.主观性和可变性10、前苏联心理学较重视研究道德行为,特别是提出了青少年时期道德意志行为具有()的特点。

A.逆反B.协同C. 矛盾D.两极性11、儿童青少年的()影响和制约他们的合作行为,是影响合作行为的一个活跃因素。

中小学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模拟题及答案

中小学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模拟题及答案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考前练习题二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品德测评反馈功能的反向发挥,表现为 ;A误导作用 B抑制作用 C排斥作用 D 束缚作用2、根据学生成绩,划分为优、良、中、可、差五个级别,体现了品德测评的 ;A 评定功能B 区分功能C 教育功能D 反馈功能3、儿童青少年能够借助于自身的道德判断、情感等因素自觉体认道德价值与规范,进行道德行为的发展阶段是 ;A. 无律阶段B. 他律阶段C. 自律阶段D. 自由阶段4、班杜拉认为,影响儿童道德学习的因素很多,但是,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行为主体的观察B 先天的遗传C 后天的环境影响D 教育者的说服教育5、道德评价能力最初是在的影响下形成起来的;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评价 D.别人评价6、针对个体时,教师抓住个别学生表示某种态度、志向、目的、兴趣及活动的时机,做出适当而简短的言语反应,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所说所为作进一步的反省与探讨,达到辨析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的目的,这种道德判断能力培养的方法称为 ;A.有效的说服—单、双面论据 B.价值澄清 C.价值辩论 D.群体约定7、中小学道德情感教育的目标包括对象目标、功能目标和 ;A.政治目标B.教育目标C.成效目标D. 阶段目标8、伦理性道德情感逐渐占据优势,而由道德形象引起的道德情感体验也不断地受到自我意识的自觉调控,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则逐渐减少;这是指的 ;A.初中生B.高中生C.大学生D.小学生9、小学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水平形成一个“”型;A. 马鞍B.抛物线C.倒UD.直线10、是一个人由不经常的道德行动转化为道德品质的关键因素;A.道德信念B.利他行为C.道德情感D. 道德行为习惯11、同伴关系是产生的必要条件;A.道德观念B.道德信念C.他律道德D. 自律道德12、在儿童道德判断由他律到自律阶段之间,有一个称之为的阶段;A.中间律B.过渡律C.社会律D.教育律13、高中生自我意识结构的发展特点:1自我概念趋于稳定;2 ;A自我评价更加深化B社会自我形成C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趋向和谐D不平衡14、能力发展的最终结果将导致高中生更好地实现自我监控和自我完善,是有目的地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A自我控制 B自我表现 C自我体验 D自我评价15、阶段价值观和人生观开始萌芽;A小学低年级 B小学高年级 C初中 D高中16、学校的组织气氛包括教学中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教学态度和等等;A教师的学历 B师生关系 C同伴交往 D班级、学校的集体舆论17、品德不良行为则不涉及因素;A人格 B社会 C生理 D心理18、问题行为的防治主要采用的方法;A思想政治教育 B法制教育 C德育 D心理学19、学生常常出现“知错也犯错”说明内部存在的矛盾;A、法制观念B、心理素质C、能力性质D、思想性质20、在农村中小学道德教育常用的方法中,报告、讨论、参观等方式属于 ;A榜样 B锻炼 C说服 D陶冶二、多项选择题请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5个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中;错选、漏选均不得分,也不反扣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包括 ;A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B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C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荣辱观;D讲科学、不迷信;E热爱党;2、个体社会性发展水平制约品德的发展程度,是由社会性的决定的;A 基本性质B 基本内容 C. 基本矛盾 D. 基本目标 E 基本任务3、中学生道德信念具有情绪情感色彩、等特点;A. 社会性B. 稳定性C.深刻性D. 习惯性E. 内隐性4、根据我国心理学家对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研究,少年期道德情感的形式有如下特点: ;A. 动力导向性B. 冲动性C.社会性D. 理智性E. 偏激性5、提高中小学生道德行为效能感的具体做法有A.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B.提高学生的移情能力;C.为学生提供榜样;D.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惩罚;E.给学生以积极的归因反馈,并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自我归因;6、同伴群体的特点有 ;A.同伴成员互利互惠、互通有无;B.在一定的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相互交往;C.限制其成员对其他团体的归属感;D.具有明确的或隐含的行为标准;E.发展使其成员为完成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组织;7、初中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可以从等几方面着手进行;A客观评价引导正确自我认识B平等尊重引导自我监督C促进全面认识,完善理想自我D鼓励交往促进自我意识E充分尊重,健全自主管理8、要使个体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其思维发展应达到一定的水平,具体为 ;A.思维对象的社会性B.思维能力的分化与未来职业定向相联系C.思维策略水平的明显提高D.思维具有极强的独立性E.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9、品德不良的诊断工作必须考虑到以下一些问题:A是不是经常性有不道德的行为;B是不是政治观点错误、模糊;C区分个性品质上的缺陷;D是不是精神异常E行为结果会不会导致犯罪;10、运用奖励与处分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分别是 ;A、公平、正确、合情合理;B、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C、注重宣传与教育D、考虑学生在集体中的地位E、因人而异,灵活处理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1、道德教育的本质即道德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态的根本特征;2、能力是社会性发展的核心;3、道德认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道德思维发展的水平;二是道德观念变化的程度;4、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起着引发与支持的作用;5、道德行为是行为者自愿选择的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行为者根据社会主流价值观自主选择的行为;6、同伴关系是两个个体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作用的,较为持久稳定的双向关系,而非简单的喜欢和依恋的关系;7、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关键,能影响自我认识和评价,是自我调控的动力,制约着个体行为的方向和特征;8、价值观给予人生观、世界观以一般的观点和方法论的指导;9、中小学生问题行为中内倾问题主要是退缩、神经质、考试焦虑等情绪问题;10、对常常是“有错不知错”学生,必须引导学生注意总结生活经验和加强道德的实际锻炼,通过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和道德修养能力来解决;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品德测评2、道德观念3、自我意识4、问题行为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品德心理结构的特点是什么了解这些特点有何意义2、中学生道德情感发展有何特点3、德育过程是否等同于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为什么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结合教育实际,举例说明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B3、C4、A5、D6、B7、D8、B9、A 10、D11、D 12、C 13、A 14、D 15、C 16、D 17、C 18、D 19、D 20、C二、多项选择题1、ACE2、AB3、ABCD4、BDE5、ACDE6、BCDE7、ABD8、ABCE9、ABCE 10、ABC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名词解释1、品德测评:是测评者采用科学的测评手段和工具,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测评对象在某一时期内主要活动领域中的品德特征信息,并针对某一测评目标体系作出定性或定量的价值评判、分析,由此反映个体品德状况的一种教育活动;2、道德观念:反映着人们在道德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的行为准则;道德观念表现为一种应当的思想形式,其中包含着特殊的道德论证和价值判断;3、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关于自我的意识,是意识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客体事物关系进行认识时产生的意识活动,是个体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体;4、问题行为:指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游戏中,经常发生的异常行为;它既不是躯体症状,也不是某种精神疾患症状,而是指那些偏离了中小学生正常群体的行为,即正常中小学生没有的一些不良行为,或者称作适应不良行为;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五、简答题1、品德的心理结构是非常复杂的,它是多维度、多形态、多水平、相互影响的开放系统;在这种开放的系统里,品德的心理结构还具有以下特点:1品德心理结构的统一性与差异性整体性是指品德心理结构各成分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任何部分相互依存在品德这一完整的统一体中才具有真正的意义;但是它们的发展又有差异性;品德心理结构各成分在个体发展历程中有时会出现不均衡的情况;青少年学生容易出现知情相悖、知行脱节的现象,品德教育应该强调整体教育而不要偏重于某一方面而忽视甚至否定其它品德心理成分的地位和作用;2品德心理结构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稳定性是指品德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习得的,在发展到一定的成熟阶段后就不易改变;可变性是指个体已形成的品德,必然会由于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品德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可变性是绝对的,学校在进行品德教育时,要善于交替使用,以提高学生品德的优化水平;3品德心理结构形成的多端性品德心理结构形成的多端性,是指它的培养可以有不同开端;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从培养道德行为方式或行为习惯开始;在另一种情况下,可以从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着手;在第三种情况下,则可以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做起,也可以同时并进,相互促进;4品德心理结构发展的循序性品德心理结构发展的循序性,是指它的发展遵循一定的顺序;如任何一种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整个道德水平的发展,都有一个从他律逐渐过渡到自律的趋势;品德心理结构的这些特点提示我们,在考察学生的品德结构时,应该将其统一性与差异性、稳定性与可变性、形成的多端性和发展的循序性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既考虑品德结构在时间、空间维度上的变化特点,又要研究它相对静态的成熟结构,并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与品德结构发展的状况有侧重地来进行品德培养与道德教育;2、1初中生道德情感形式的发展根据我国心理学家对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研究,少年期道德情感的形式有如下特点,第一:冲动性;初三以前,学生的情绪容易受情境影响,容易因一点小事便引起冲动,出现激情和不理智的行为;他们难以意识到激情的后果,其激情也不容易控制;第二:理智性;初三下学期,学生直觉的情绪体验明显减少;如果学生的道德环境较好,那么,初中生的伦理道德的情绪体验就会占优势;第三:偏激性;初中阶段早期,由于少年生活阅历较少,经验发展部完善,因此在出现问题是容易产生偏激,严重者会发生情绪上的偏执;如果在学校或家庭中受到几次挫折,就可能引发这种偏激的情绪体验,产生无助和抑郁的情绪感受,在很长时间内斗不能摆脱;2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社会性发展道德情感的社会性发展主要是指集体情感和社会性情感的发展,如荣誉感、义务感、责任感和友谊感等方面;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集体情感和社会性情感在发展程度和内容方面逐渐增多的;我国心理学家研究了中学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友谊感和幸福感这五个范畴,揭示了初中生道德情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研究发现,从小学六年级到初二,学生的道德情感水平一直在提高,初二达到发展的高峰;与小学六年级学生相比,初二学生的道德情感水平有显着差异;研究还发现,初中生的道德情感以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为依据;他们不仅能自觉地遵守道德行为准则,而且把这种准则作为激励自己的一种内在力量;3、德育过程不同于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其区别大致被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当然,两者的联系也是相当紧密的;这是因为,德育过程包含了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只不过是将自发的形成过程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按社会需要发展的轨迹;当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品德影响的过程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相一致时,德育过程与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才能产生最佳效果;六、论述题一在自主管理中自我教育实行“班干部轮值制”,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发展主体意识提高服务能力的舞台,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学会做人”班主任切实做好“班干部轮值制”的岗前培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权力和责任,帮助学生发展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实行“值周管理”,每位同学在一个学期中进行一至二次“值周工作”,他们既是同学们的服务员和公务劳动者,也是学校的管理者,他们参与全校学生从早上进校到晚上就寝全天的教育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在一周内通过公正客观的检查评比,诚实认真的劳动,迅速快捷的反馈,保持学校的环境优美和教育教学工作井然有序;学生违纪处分意见由学生代表组成的仲裁委员会决定,校纪班规在每一位同学直接的、民主的参与下制定,由学生自己作出的决定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同时更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主人翁的责任感; 二在做“小老师”中自我教育让学生去当低年级同学的老师,要他在某件事情中把自己的劳动、智慧、意志和技巧的一部分贡献给别人,是道德教育中最复杂、最不容易而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自我教育应从这里开始:让一个人去关心另一个人,力求看到自己身上的好的东西在另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他们为小同学取得好的成绩而高兴,关心小同学的成功与挫折,成为他们的好朋友,他们希望自己付出的心血能帮助小同学,这种愿望就是自我教育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使每一个学生把这种愿望当成自己的精神需要,当一个学生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精神美的一部分的时候,他才是真正开始了自我教育;三在课题式实践活动中自我教育我们在学科研究性学习中渗透德育,使课题式的社会实践成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课题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学会负责”为宗旨,以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为研究和活动对象,以课题小组为组织形式,以课题的提出、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实施、总结评价、成果展示为主要线索和内容的实践活动,课题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组成课题小组,一般由人5-9人组成,筛选确定课题,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活动,撰写课题报告,汇报交流和展示活动收获;四在阅读中自我教育怎样才能使书成为自我教育的手段呢就是教给学生们读好书;名人传记是进行自我教育的百科全书,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他的个性就没有了核心,而理想的东西是最鲜明地反映和记录在书籍里的;阅览室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发源地,从英雄人物的道德财富中为自己找到榜样,从人类经过艰难困苦而获得的精神财富中为自己汲取养料,通过写笔记跟自己内心交谈,这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五在劳动中自我教育劳动是最有力的教育手段,在集体中劳动,不仅是人对于自然界的作用,而且也是心灵、思想、信念、情感、兴趣、爱好的相互作用;人们通常把劳动称为“伟大的教育者”,但并不是所有的劳动都能成为一种自我教育,只有人在劳动中确立了自己的信心,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才能和天赋时,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考前练习题二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不给分。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品德测评反馈功能的反向发挥,表现为()。

A误导作用 B抑制作用 C排斥作用 D 束缚作用2、根据学生成绩,划分为优、良、中、可、差五个级别,体现了品德测评的()。

A 评定功能B 区分功能C 教育功能D 反馈功能3、儿童(青少年)能够借助于自身的道德判断、情感等因素自觉体认道德价值与规范,进行道德行为的发展阶段是()。

A. 无律阶段B. 他律阶段C. 自律阶段D. 自由阶段4、班杜拉认为,影响儿童道德学习的因素很多,但是,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行为主体的观察B 先天的遗传C 后天的环境影响D 教育者的说服教育5、道德评价能力最初是在()的影响下形成起来的。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评价 D.别人评价6、针对个体时,教师抓住个别学生表示某种态度、志向、目的、兴趣及活动的时机,做出适当而简短的言语反应,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所说所为作进一步的反省与探讨,达到辨析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的目的,这种道德判断能力培养的方法称为()。

A.有效的说服—单、双面论据 B.价值澄清 C.价值辩论 D.群体约定7、中小学道德情感教育的目标包括对象目标、功能目标和()。

A.政治目标B.教育目标C.成效目标D. 阶段目标8、伦理性道德情感逐渐占据优势,而由道德形象引起的道德情感体验也不断地受到自我意识的自觉调控,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则逐渐减少。

这是指的()。

A.初中生B.高中生C.大学生D.小学生9、小学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水平形成一个“()”型。

A. 马鞍B.抛物线C.倒UD.直线10、()是一个人由不经常的道德行动转化为道德品质的关键因素。

A.道德信念B.利他行为C.道德情感D. 道德行为习惯11、同伴关系是()产生的必要条件。

A.道德观念B.道德信念C.他律道德D. 自律道德12、在儿童道德判断由他律到自律阶段之间,有一个称之为()的阶段。

A.中间律B.过渡律C.社会律D.教育律13、高中生自我意识结构的发展特点:(1)自我概念趋于稳定;(2)()。

A自我评价更加深化B社会自我形成C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趋向和谐D不平衡14、()能力发展的最终结果将导致高中生更好地实现自我监控和自我完善,是有目的地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

A自我控制 B自我表现 C自我体验 D自我评价15、()阶段价值观和人生观开始萌芽。

A小学低年级 B小学高年级 C初中 D高中16、学校的组织气氛包括教学中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教学态度和()等等。

A教师的学历 B师生关系 C同伴交往 D班级、学校的集体舆论17、品德不良行为则不涉及()因素。

A人格 B社会 C生理 D心理18、问题行为的防治主要采用()的方法。

A思想政治教育 B法制教育 C德育 D心理学19、学生常常出现“知错也犯错”说明内部存在()的矛盾。

A、法制观念B、心理素质C、能力性质D、思想性质20、在农村中小学道德教育常用的方法中,报告、讨论、参观等方式属于()。

A榜样 B锻炼 C说服 D陶冶二、多项选择题(请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5个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中。

错选、漏选均不得分,也不反扣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包括()。

A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B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C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荣辱观;D讲科学、不迷信;E热爱党;2、个体社会性发展水平制约品德的发展程度,是由社会性的()决定的。

A 基本性质B 基本内容 C. 基本矛盾 D. 基本目标 E 基本任务3、中学生道德信念具有情绪情感色彩、()等特点。

A. 社会性B. 稳定性C.深刻性D. 习惯性E. 内隐性4、根据我国心理学家对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研究,少年期道德情感的形式有如下特点:()。

A. 动力导向性B. 冲动性C.社会性D. 理智性E. 偏激性5、提高中小学生道德行为效能感的具体做法有()A.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

B.提高学生的移情能力。

C.为学生提供榜样。

D.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惩罚。

E.给学生以积极的归因反馈,并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自我归因。

6、同伴群体的特点有()。

A.同伴成员互利互惠、互通有无;B.在一定的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相互交往;C.限制其成员对其他团体的归属感;D.具有明确的或隐含的行为标准;E.发展使其成员为完成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组织。

7、初中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可以从()等几方面着手进行。

A客观评价引导正确自我认识B平等尊重引导自我监督C促进全面认识,完善理想自我D鼓励交往促进自我意识E充分尊重,健全自主管理8、要使个体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其思维发展应达到一定的水平,具体为()。

A.思维对象的社会性B.思维能力的分化与未来职业定向相联系C.思维策略水平的明显提高D.思维具有极强的独立性E.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9、品德不良的诊断工作必须考虑到以下一些问题:A是不是经常性有不道德的行为;B是不是政治观点错误、模糊;C区分个性品质上的缺陷;D是不是精神异常E行为结果会不会导致犯罪。

10、运用奖励与处分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分别是()。

A、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B、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C、注重宣传与教育D、考虑学生在集体中的地位E、因人而异,灵活处理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1、道德教育的本质即道德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态的根本特征。

()2、能力是社会性发展的核心。

()3、道德认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道德思维发展的水平;二是道德观念变化的程度。

()4、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起着引发与支持的作用。

()5、道德行为是行为者自愿选择的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行为者根据社会主流价值观自主选择的行为。

()6、同伴关系是两个个体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作用的,较为持久稳定的双向关系,而非简单的喜欢和依恋的关系。

()7、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关键,能影响自我认识和评价,是自我调控的动力,制约着个体行为的方向和特征。

()8、价值观给予人生观、世界观以一般的观点和方法论的指导。

()9、中小学生问题行为中内倾问题主要是退缩、神经质、考试焦虑等情绪问题。

()10、对常常是“有错不知错”学生,必须引导学生注意总结生活经验和加强道德的实际锻炼,通过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和道德修养能力来解决。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品德测评2、道德观念3、自我意识4、问题行为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品德心理结构的特点是什么?了解这些特点有何意义?2、中学生道德情感发展有何特点?3、德育过程是否等同于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为什么?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结合教育实际,举例说明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B3、C4、A5、D6、B7、D8、B9、A 10、D11、D 12、C 13、A 14、D 15、C 16、D 17、C 18、D 19、D 20、C二、多项选择题1、ACE2、AB3、ABCD4、BDE5、ACDE6、BCDE7、ABD8、ABCE9、ABCE 10、ABC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名词解释1、品德测评:是测评者采用科学的测评手段和工具,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测评对象在某一时期内主要活动领域中的品德特征信息,并针对某一测评目标体系作出定性或定量的价值评判、分析,由此反映个体品德状况的一种教育活动。

2、道德观念:反映着人们在道德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的行为准则。

道德观念表现为一种应当的思想形式,其中包含着特殊的道德论证和价值判断。

3、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关于自我的意识,是意识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客体事物关系进行认识时产生的意识活动,是个体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体。

4、问题行为:指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游戏中,经常发生的异常行为。

它既不是躯体症状,也不是某种精神疾患症状,而是指那些偏离了中小学生正常群体的行为,即正常中小学生没有的一些不良行为,或者称作适应不良行为。

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五、简答题1、品德的心理结构是非常复杂的,它是多维度、多形态、多水平、相互影响的开放系统。

在这种开放的系统里,品德的心理结构还具有以下特点:(1)品德心理结构的统一性与差异性整体性是指品德心理结构各成分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任何部分相互依存在品德这一完整的统一体中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但是它们的发展又有差异性。

品德心理结构各成分在个体发展历程中有时会出现不均衡的情况。

青少年学生容易出现知情相悖、知行脱节的现象,品德教育应该强调整体教育而不要偏重于某一方面而忽视甚至否定其它品德心理成分的地位和作用。

(2)品德心理结构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稳定性是指品德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习得的,在发展到一定的成熟阶段后就不易改变。

可变性是指个体已形成的品德,必然会由于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品德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可变性是绝对的,学校在进行品德教育时,要善于交替使用,以提高学生品德的优化水平。

(3)品德心理结构形成的多端性品德心理结构形成的多端性,是指它的培养可以有不同开端。

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从培养道德行为方式或行为习惯开始;在另一种情况下,可以从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着手;在第三种情况下,则可以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做起,也可以同时并进,相互促进。

(4)品德心理结构发展的循序性品德心理结构发展的循序性,是指它的发展遵循一定的顺序。

如任何一种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整个道德水平的发展,都有一个从他律逐渐过渡到自律的趋势。

品德心理结构的这些特点提示我们,在考察学生的品德结构时,应该将其统一性与差异性、稳定性与可变性、形成的多端性和发展的循序性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既考虑品德结构在时间、空间维度上的变化特点,又要研究它相对静态的成熟结构,并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与品德结构发展的状况有侧重地来进行品德培养与道德教育。

2、(1)初中生道德情感形式的发展根据我国心理学家对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研究,少年期道德情感的形式有如下特点,第一:冲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