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显微镜和望远镜(上课用)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显微镜和望远镜》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作业: 1.搜集资料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历史; 2.用望远镜看远处运动的汽车,其运动速度比实际上的速度快了还是 慢了?
七、板块设计
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显微镜和望远镜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和目 镜的工作原理,要想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必须使学生具 备一定的先前知识,那就是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学生只有在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才能够上好本节课。
显微镜是学生生物课上使用过的实验器材,望远镜不见得所 有学生都用过,但是放大镜的原理同学们一般是知道的。本节课 涉及透镜组合,教学设计采用了较多的多煤体课件展示和利用学 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势。通过让学生分析原理、再实践探索、逐 步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 积。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和宽的倍数 ③物镜、目镜的焦距越短,放大率越高。
板块三、望远镜 1、作用:利用望远镜能看清远处的(大)物体。 2、组成:有一种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 近物体的叫物镜,焦距较长;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较短。物镜 的第二焦点与目镜的第一焦点重合。 3、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 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二)、作用:用来视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 (三)、原理:先用一个接近物体的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 然后再用另一个接近眼睛的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 清很微小的物体了。
离物体近的这个透镜叫物镜,其焦距较短;离眼睛近的这个透镜 叫目镜,其焦距比物镜稍大。两镜间的'距离可以调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一. 教材分析《显微镜和望远镜》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操作,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观察和研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光学基础知识,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有了初步了解。
但他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接触和操作经验较少,因此需要通过实物演示、分组讨论等方式,增加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认识和使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2.能够正确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简单的观察和研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结构。
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正确操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物演示法:通过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原理。
2.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显微镜和望远镜实物,以及相关的观察样本。
2.准备PPT,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3.划分实验室,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有什么了解?它们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重点讲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光学原理、目镜和物镜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学生先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再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景物。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在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时遇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经验和心得。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显微镜和望远镜,还有哪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研究事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教学设计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设计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搜集有关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典型应用案例,制作一份PPT或手抄报,进行课堂分享。要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展示形式新颖。
5.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计算题,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6.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观科研机构、博物馆等场所,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发展历程,拓宽知识视野。
八年级物理上册《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及其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2.学会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观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3.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特点,了解其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4.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国防意识。
2.学生在观察和实验操作中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基本技能。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引导他们学会倾听、交流、协作,提高团队效率。
4.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识,引导他们从生活实际中发现物理现象,感受物理学的魅力。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3.实践题:让学生动手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实物,并描述观察结果。
教师及时批改练习,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5. 5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播放ppt图片,同步讲解】1.显微镜的构造主要由物镜、目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焦距短,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2)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焦距长,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放大镜。
(3)载物台:承载被观察物体。
(4)反光镜:增加光的强度,照亮被观察的物体。
2. 显微镜成像的基本原理(1)物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被观察物体首先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落在了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2)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把物镜形成的放大的实像再次放大,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3)物体通过整个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4)显微镜的成像光路图:【边画光路图边讲解】3.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微小的物体通过显微镜后被两次放大,因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一般在镜头上标有“n×”字样,例如n=5,即为放大望远镜示意图双筒望远镜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双筒望远镜。
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
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另一方面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
(2)望远镜的原理①物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处于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②目镜: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两次成像,先缩小,后放大。
(3)望远镜的成像光路图【边画光路图边讲解】注意:①目镜把物镜所成的像进行放大。
目镜所成的像正倒和大小是相对于物镜所成的像而言的。
最后成像与物体本身比,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②物镜和目镜的距离等于两个透镜的焦距之和。
(由于物体距望远镜的距离很大,第一次成像在物镜的焦点附近且无限靠近焦点,可以近似地认为在焦点处,要使目镜的放大倍数尽可能最大,则这个像要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且尽可能靠近焦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调节方法:学生难以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调焦方法,需要通过实验和实践进行指导。
(4)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应用: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
4.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5.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实验等活动,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通过物镜和目镜的组合来观察物体的,物镜负责收集光线形成实像,目镜负责放大实像形成虚像。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显微镜和望远镜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光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显微镜和望远镜新课学习打下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答案:
1.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通过物镜和目镜的组合来观察物体的,物镜负责收集光线形成实像,目镜负责放大实像形成虚像。
2.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
3.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望远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放大、调焦、观察。
4.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生物学、医学、地质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观察细菌、细胞、天文观测等。
(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特点: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人教版)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情境创设】元旦快到了,老师送给大家一张贺卡。
(说明:一张幻灯片,上用小中大字体写有: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收获多多、快乐多多!)【提出问题】大家能看清送给你们的祝福吗?怎样才能看清楚呢?(对比前后排学生可视情况,引导学生认识:要看清物体可把物体放大或移近。
)【揭示课题】我们这一节课就要探究可把物体放大或移近的工具——显微镜和望远镜。
(板书)有的学生看不清楚祝福的内容。
交流讨论,搜集方法:用放大镜放大;用投影仪放大;把物体移近观察;用望远镜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合作探究,建构知识(一)视角(一)观察与交流过渡: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加油站】视角:从眼睛的中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
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越清楚。
【问题设置】视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认识视角。
讨论交流、观察比较,明确: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讨论突破难点。
1.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越清楚。
2.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观察比较】说明:把物体移近或放大的目的是为了增大视角。
【释疑拓展】人眼看同一物体,为什么会出现“远小近大”的现象?交流:这和物体在人眼处所成的“视角”有关,同一物体,离人眼较远时,视角较小,离人眼较近时,视角较大。
(二)显微镜(二)实验探究、合作研讨过渡:用什么工具可以把物体放大?1.复习:凸透镜的成像规律U>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f<u<2f时,成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u<f时,成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回答:放大镜或投影仪。
复习回答凸透镜的成像的规律。
1.主要结构:物镜—凸透镜目镜—凸透镜载物台、反光镜。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优秀教学案例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思考显微镜和望远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构造及应用。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1.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光学系统和主要结构。
2.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
3.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其在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4.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运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
3.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4.反思与评价的环节: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总结自己在知识掌握和技能提高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培养了他们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小组合作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反思与评价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知识掌握和技能提高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自评,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最后,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水平。通过这些教学策略的运用,我将为每位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有效的学习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5.5望远镜和显微镜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望远镜和显微镜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2)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和宇宙结构的历程。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三、教学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还不具备很好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要求不能太严。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有了一点点的了解,但是对于具体的显微镜和望远镜学生还很模糊。
所以这节课应多鼓励学生勇敢的进行合作探究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引入新课在生活、生产、科技活动中, 我们总会遇到看不清楚物体的情况。
要么是物体太小,要么就是它距离我们太远! 所以能否看清楚物体与物体大小有关, 也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一般情况, 正常人把物体放在眼前25厘米左右,看得最清楚,眼睛最不易疲劳。
活动一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看一看这些规律对我们看清物体有着什么样的效果。
显微镜组合方式引入当我想看清一个微小的物体,我们可以借助凸透镜的放大作用,但是当一个凸透镜达不到理想的放大效果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利用多个凸透镜对物体进行连续放大呢?比如投影仪和放大镜组合在一起,你们还能想到哪些组合方式呢?思考一下,一会一起发在我们的屏幕上。
下面,由老师来为大家演示第一种组合方式下找像的过程。
首先,第一个透镜实现投影仪的效果,我们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时我们撤走光屏,仍然能够看到这个实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设计(一)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说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培养发散思维。
2.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五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五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什么现象?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箭头。
观察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箭头。
从实验中可得出小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可得到正立放大的箭头和倒立放大的箭头。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很认真,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学生们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
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
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水滴。
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
看投影,在胶片上我画了个很小很小的三角形,经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现在通过放大镜,再看看。
看到比原来三角形大好几倍的三角形。
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
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
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
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想了解什么?二、新课教学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如何使用显微镜?结合课本图3.5—1投影。
让学生讲解。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课件
望远镜的物镜的 直径很大,能够会聚 更多的光,使得所成 的像更加明亮。
凹面镜会聚光线
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 镜也常用凹面镜做物镜。
哈勃天文望远镜。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大气层外, 可以免受大气层的干扰,得到更清楚的天体照片。
伽利略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 开普勒空间望远镜
红 外 线 望 远 镜
数
码
天文望远镜
倒立、放大、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把物镜成的实像,再一次
放大成虚像。
经过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 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
手 术 显 微 镜
靠近 目镜
眼睛 的凸 透镜
物镜 靠
近 被 观 测 物 体 的 凸 透 镜
望远镜的光路图
物镜
目镜
第一次:倒立、缩小、实像 第二次:“正立”、放大、虚像
Hale Waihona Puke 物理阅读• 物理阅读 • 打开微观世界大门的工具——显微镜
最早的显微镜是由一个叫詹森的眼镜制造匠人于 1590 年前后 发明的。这个显微镜是用一个凹镜和一个凸镜做成的,制作水平还很 低。詹森虽然是发明显微镜的第一人,却并没有发现显微镜的真正价 值。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詹森的发明并没有引起众人的重视。事 隔 90 多年后,显微镜又被荷兰人列文虎克研究成功了,并且开始 真正地用于科学研究实验。关于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的过程,也是充 满偶然性的。
_物__体__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
的__物__体__到眼睛的距离 有关。
5.小明在用显微镜时,物镜和目镜的成像情 况是( D ) A、物镜成放大的虚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B、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C、物镜成放大的虚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D、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总结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教师强调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光学仪器的兴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c.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设计:
a.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b.新课讲解:结合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以下两部分:
a.显微镜操作题:观察不同类型的玻片标本,描述细胞结构,并分析显微镜在生物研究中的作用。
b.望远镜操作题:在课后自行观察星空,记录观测到的天体现象,并探讨望远镜在天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光学仪器(显微镜或望远镜),制作一份手抄报,内容包括仪器的历史发展、工作原理、应用领域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是本章节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直观的实物模型、图像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2.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操作技巧,能够熟练地进行观察,这是本章节的实践重点。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动手操作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2.同理,教师讲解望远镜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包括物镜、目镜、镜筒、调焦装置等组成部分,突出其远距离观察功能。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显微镜和望远镜-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单反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是使用曲面和平面的面镜组合来反射光线,并形成影像的光学望远镜。
反射式望远镜所用物镜为凹面镜,有球面和非球面之分;比较常见的反射式望远镜的光学系统有牛顿式反射望远镜与卡塞格林式反射望远镜。
反射式望远镜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的物镜。
通常使用的球面物镜具有容易加工的特点,但是如果所设计的望远镜焦比比较小,则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光学球面像差;这时,由于平行光线不能精确的聚焦于一点,所以物像将会变得模糊。
因而大口径,强光力的反射式望远镜的物镜通常采用非球面设计,最常的非球面物镜是抛物面物镜。
由于抛物面的几何特性,平行于物镜光轴的光线将被精确的汇聚在焦点上,因而能大大改善像质。
但即使是抛物面物镜的望远镜仍然会存在轴外像差。
折反射望远镜折反射望远镜是将折射系统与反射系统相结合的一种光学系统,可便于校正轴外像差,最早出现于1814年。
1931年,德国光学家施密特用一块别具一格的接近于平行板的非球面薄透镜作为改正镜,与球面反射镜配合,制成了可以消除球差和轴外象差的施密特式折反射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光力强、视场大、象差小,适合于拍摄大面积的天区照片,尤其是对暗弱星云的拍照效果非常突出。
施密特望远镜已经成了天文观测的重要工具。
由于折反射望远镜能兼顾折射和反射两种望远镜的优点,非常适合业余的天文观测和天文摄影,并且得到了广大天文爱好者的喜爱。
“哈勃”太空望远镜哈勃空间望远镜(英语:Hubble Space Telescope,HST),是以天文学家爱德温·哈勃为名,在地球轨道的望远镜。
于199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位与地球的大气层之上的光学望远镜。
2019年5月,哈勃太空望远镜科学家公布了最新的宇宙照片——“哈勃遗产。
5.5显微镜和望远镜(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巩固练习
4.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凸透镜。载 物片在物镜的 (选填“二倍焦距以外”、“一倍 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或“一倍焦距以内”),它 的目镜的成像特点与我们生活中的 (选填“照 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性质相同。
1846年,科学家根据万有 引力定律猜想天王星外还存在 一颗行星,并计算出它的轨迹, 不久,人们用望远镜发现了这 颗行星,并命名为“海王星”
巩固练习
1.显微镜由物镜和 镜组成,来自被观察物体的 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 (填“放大”或“缩小”)的 (填“实像”或“虚像”)。这个像再经过目镜后成一 个 (填“放大”或“缩小”)的 (填“实像”或“虚 像”),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把物镜成的实像,再一次放大成正立的虚像。
02 1
2
望远镜的结构
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放大 很 总结近:望很远大镜的原理是把远处的物体 拉近 再
1.物镜:相当一样拉近了物体的距离(和照相机镜
头原理相同)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目2024镜/4/2:2 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0倍下显微镜细胞图
400倍下显微镜细胞图
物镜
目镜
第一次:“倒立”、放大、实像 第二次:“正立”、放大、虚像
显微镜的原理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物
目
镜
镜
1.物镜:成 倒立 放大 实像 2.目镜:成 正立 放大 虚像
显微镜的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3.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显微镜•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显微镜的构造和零件名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 望远镜•望远镜的基本原理•望远镜的构造和零件名称•望远镜的使用方法三、教学重点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通过一些图片或实物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引起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兴趣。
第二步:介绍显微镜(10分钟)1.通过简短的讲解,介绍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引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各个零件名称,如目镜、物镜、载物台等。
3.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包括调焦、调光等。
第三步:展示显微镜的应用(15分钟)1.向学生展示显微镜在生活中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观察显微生物、纤维结构等。
2.提醒学生使用显微镜时注意的事项,如用纸巾擦拭镜片、轻拿轻放等。
第四步:介绍望远镜(10分钟)1.通过简短的讲解,介绍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引导学生认识望远镜的各个零件名称,如镜筒、物镜、目镜等。
3.讲解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包括调焦、观察远处物体等。
第五步:展示望远镜的应用(15分钟)1.向学生展示望远镜在天文观测等方面的应用。
2.提醒学生使用望远镜时注意的事项,如避免阳光直射镜片、保护望远镜等。
第六步:小结与巩固(10分钟)1.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进行小结。
2.强化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使用方法的理解。
3.布置相关练习作为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情况: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时的准确度和仪器使用技巧。
3.练习成绩评价:批改学生的课后练习,评价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或实验室,进一步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显微镜和望远镜》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强调学生的反思与评价,鼓励他们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找出自己的不足,并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制定目标。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学会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方法。
5.结合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相互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共同成长。
3.定期进行测试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指导。
4.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问题解决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案例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际应用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光学仪器在科学研究、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未来的科学探究打下基础。
2.创设实验情景,让学生亲自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不同的物体,体验探索的乐趣。
3.结合课本内容,设计有趣的物问题,如“为什么显微镜可以看到微小的细胞?”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我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探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案例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围绕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应用等方面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种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形成物理观念。
2.尝试应用已学的透镜成像知识来解释物理现象,获得初步的问题解决能力。
3.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宇宙的重大活动,体会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不同焦距的凸透镜两个、橡皮、刻度尺、量角器等。
新课导入问题1:你知道哪些能起到放大作用的光学仪器?谁的放大本领最厉害?问题2:(回顾)投影仪、放大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设计意图】学生在七年级生物课上已经有了使用光学显微镜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回顾投影仪、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引发学生对光学显微镜原理的思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知探究一、显微镜1.演示用两个凸透镜两次放大的现象。
提问:(1)图中靠近物体的凸透镜,将物体放大的原理是什么?(2)再用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去观察,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__的像。
(3)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是什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过渡:这就是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逐步认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易于理解与记忆。
2.讲授显微镜的主要结构: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3.通过光路图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图,讲授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强调像的变化。
4.梳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成像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条理化的梳理,辅助学生理解与记忆。
5.拓展:简单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及意义。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热情。
二、望远镜1.引入:课件展示视力表。
提问:你能看清第几行?想要看清更小的字,你有什么办法?答:走近看,用望远镜看,用手机拍照然后放大……教师:这些方法其实是有共通之处的,接下来我们从望远镜入手,了解其中的奥秘。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引入望远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究中,它大大扩充了人类的
视野,把人类的视觉从宏观 引入到微观,了解到动物体
内的细微结构,直接导致了
19世纪细胞学、微生物学等 学科的建立。
(1)显微镜的结构
镜筒两端各有一 组透镜,每组透镜 的作用都相当于一 个 凸透镜 。
目镜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
物镜
靠近被观察物 体的凸透镜
载物片
显微镜相对于被观察物体而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经过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 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
总结:显微镜
(1)结构:目镜是凸透镜,物镜也是凸透镜 (2)特点:物镜焦距比较短,目镜焦距比较长 (3)工作原理:近处物体经过物镜成倒立、放大
的实像(在物镜的2倍焦距之外),此实像正好又落在 目镜焦点之内, 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手 术 显 微 镜 扫 描 电 子 显 微 镜 透 射 电 子 显 微 镜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
R.胡克在17世纪 中期制做的复式 显微镜
19世纪中期的 显微镜
20世纪初期的 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
切片显微镜
解剖显微镜
1.基本构成:
(1)物镜:靠近物体的透镜, 一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目镜:靠近眼睛的透镜, 一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注意:其实质是对被观察物体进行两次放大,放大
倍数 = 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4)显微镜的发展:
早期的显微镜
教学用生物显微镜
金相显微镜
实 体 显 微 镜
手 术 显 微 镜
三 维 视 频 显 微 镜
扫 描 电 子 显 微 镜
扫描探针显微镜 透 射 电 子 显 微 镜
金分子
食盐晶体
食糖晶体
原来,我们看到的物体是否清楚跟
物体对眼睛所成的“视角”有关。
视角
从眼睛的中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 的夹角。
a
a
视角与什么因素有关?
视角与物体大小有关
视角大
a
视角小
a
距离相等时,大物体的视角大,小物体的视角小。
视角与物体远近有关
视角小
a
视角大
a
物体大小一定时,看近处的物体,视角大,远处的 物体视角小。
实像(在物镜的1f到2f之间),此实像正好又落在 目镜焦点之内, 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注意:望远镜相对于被观察物体而言,成的是倒立、
缩小的虚像。其实质是拉近了被观察物体。
疑 问
物体在望远镜中成的是缩小的像,只是像离眼睛 的距离很近,为什么我们用望远镜观察物体会感到 物体被放大了,变清楚了呢?
(1)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把物镜所成的像再放大一次。
一、显微镜
普通显微镜的细菌
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
欧洲xmm空间望远镜
三、探索宇宙
第一个把望远镜指向天空 的是伽利略,1609年,伽利 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
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哥白尼
的“日心说”。第一个观测 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
和月球上的环形山。
伽利略望远镜
海王星外观为蓝色,原因是
海王星的发现
其大气层中的甲烷。海王星大 气层85%是氢气,13%是氦气, 2%是甲烷, 除此之外还有少量 氨气。 海王星可能有一个固态
三、探索宇宙
第一个把望远镜指向天
空的是伽利略,支持了哥白
尼的“日心说”。第一个观 测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
子和月球上的环形山。
伽利略望远镜
海王星外观为蓝色,原因
海王星的发现 是其大气层中的甲烷。海王星 大气层85%是氢气,13%是氦 气,2%是甲烷, 除此之外还有 少量氨气。 海王星可能有一个
固态的核,其表面可能覆盖有
一层冰。外面的大气层可能分 层。海王星表面温度为摄氏-218 度,表面风速可达每小时2000 公里。 此外,海王星有磁场和
极光。还有因甲烷受太阳照射
而产生的烟雾。
哈勃空间望远镜
全球最大单镜面光学望远镜
欧洲xmm空间望远镜 数字式巡天望远镜
广阔无垠的宇宙
太阳系
银河系
地球和月亮
各种用途的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的核,其表面可能覆盖有一层
冰。外面的大气层可能分层。 海王星表面温度为摄氏-218度, 表面风速可达每小时2000公里。 此外,海王星有磁场和极光。
还有因甲烷受太阳照射而产生
的烟雾。
广阔无垠的宇宙
太阳系
银河系
地球和月亮
小结
结构 显 微 镜 和 望 远 镜 显微镜
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作用
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 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作用相当 于投影仪的镜头。 载物台:承载被观察物体。 反光镜:增加光的强度,便于观察 物体。
原理:
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 结构 望远镜 原理:
成实像。 目镜:靠近眼睛,作用相当于放 大镜。
视角
从眼睛的中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
夹角。
a
a
视角与什么因素有关?
视角与物体大小有关 视角大
a
视角小
a
距离相等时,大物体的视角大,小物 体的视角小。
视角与物体远近有关 视角小
a
视角大
a
物体大小一定时,看近处的物体,视角大,远 处的物体视角小。
厨房的抹布
(含有细菌、真菌菌丝和酵母菌)
显微镜拍摄的细菌照片
请思考: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神奇的微观世
界,如果要观察遥远的星球,需要用什么?
望 远 镜
二、望远镜
(1)望远镜的结构
这是一种常见的望远镜,它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开普勒望远镜
(折射式天文望远镜)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
目镜 物镜
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凸透镜
2.光学显微镜的原理:
(1)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把物镜所成的像再放大一次。 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二、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 (折射式天文望远镜)
1.基本构成: 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f物>f目。
2.开普勒望远镜的原理:
反光镜
(2)显微镜的光路图
物镜 目镜
2f1 F1 O1 F1 F2 O2 F2
第一次:“倒立”、放大、实像 第二次:“正立”、放大、虚像
(3)显微镜的原理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使被观察的物体成一个倒立、放大、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把物镜成的实像,是实像?
(2)望远镜的光路图
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
第一次:倒立、缩小、实像
F物
·
物镜
F物 F目
F目
目镜
第二次:“正立”、放大、虚像
(3)望远镜的原理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使被观察的物体成一个倒立、缩小、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把物镜成的实像,再一次放大成虚像。但仍
比物体小。
总结:望远镜
(1)结构:目镜是凸透镜,物镜也是凸透镜 (2)特点:物镜焦距比较长,目镜焦距比较短 (3)工作原理: 远处物体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
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2f
F F
照相机
2f
u>2f
f<u<2f
F
投影仪
2f
2f
F
F
放大镜
2f
u<f
2f
F
思考:要得到放大的像,有哪些方法?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显微镜
一般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有限,要想看 清楚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就要 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
显微镜发明于16世纪末,
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 用凹面镜做物镜。
它的物镜是一个很大的凹面镜
哈勃天文望远镜。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大气层外, 可以免受大气层的干扰,得到更清晰的天体照片。
(3)望远镜的发展:
伽利略望远镜
早期的伽利略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
开普勒空间望远镜
数码望远镜
全球最大的单镜面光学望远镜
数字式巡天望远镜
视角的有关知识:
视角越大,人看到的物体越大、越清楚。 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与物 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像 物体 望远镜虽然没有把物体放大,但成的像离眼 睛很近,增大了视角,所以感觉看到的物体放 大了,变清楚了。
另外,望远镜的物
镜的直径很大,能够
会聚更多的光,使得
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凹面镜会聚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