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房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石油化工泵区设置规范

石油化工泵区设置规范

石油化工泵区设置规范SH/T 3014-20《石油化工储运系统泵区设计规范》泵区的形式宜符合下列要求:极端最低气温低于-30℃或风沙较大的地区宜设泵房;极端最低气温高于-20℃的地区,不宜设泵房;(连云港极端最低气温为-19.5℃)按b)规定不设泵房的下列地区宜设泵棚;历年平均最热月14:00时的月平均温度高于32℃的地区;(连云港2021年至20年7月23日7月最高平均温度为30.5℃)历年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mm以上的地区。

(连云港历年年平均降水量为883.6mm)除按c)的要求设泵棚外的其它地区,宜采用露天泵站。

4.2 泵区的建筑要求4.2.2 泵房或泵棚的宽度,单排泵布置时不宜小于6m,双排泵布置时不宜小于9m。

(现物料泵房平面尺寸为7.7m(南北向)×4m(东西向))4.3.4 液化烃泵区、甲类泵房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地面。

((1)不发火花水泥类面层;(2)不发火花沥青类面层;(3)不发生火花水磨石地面;(4)菱苦土地面)/link?url=JuN8wcDRdCKtsproq3uLjbrDnbddqhH5PjREvgquJZrLZtYJAtlpjj6MD TW4ltEHRITEr6s2IP8slcYImDm8N4os3-2Jry5.6 泵的材质5.6.1 泵体和叶轮的材质应根据输送介质的性质、操作温度、操作压力及环境温度选择。

5.6.2 输送可燃、有毒等危险性介质时,泵的材质应选用铸钢;输送酸、碱等腐蚀性介质时,泵的材质宜选用合金钢;输送洁净度要求高的介质时,泵的材质宜选用不锈钢。

7 泵机组的布置和管道设计7.1 泵机组的布置7.1.1 泵机组的布置应满足操作和检修的要求。

7.1.2 泵机组宜单排布置。

泵机组较多时,也可双排布置。

7.2.3 成排布置的卧式泵机组,宜按泵端基础边线取齐;成排布置的立式泵机组,宜按泵中心线取齐。

7.1.4 相邻泵机组(或泵基础)的净距不宜小于0.8m。

《住宅二次供水标准化泵房建设规范》DB3401T 229—2021

《住宅二次供水标准化泵房建设规范》DB3401T 229—2021

ICS91.140.60CCS P 42 3401安徽省合肥市地方标准DB3401/T 229—2021 住宅二次供水标准化泵房建设规范2021-06-29发布2021-06-29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系统组成 (2)5 增压系统技术要求 (2)5.1 组成 (2)5.2 增压方式 (2)5.3 增压成套设备技术参数 (2)6 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4)6.1 组成 (4)6.2 控制要求 (4)6.3 控制模式 (4)6.4 控制功能 (5)7 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 (6)7.1 组成 (6)7.2 门禁管理 (6)7.3 数据采集传输 (7)7.4 远程监控 (8)8 环境系统技术要求 (8)8.1 组成 (8)8.2 泵房土建 (8)8.3 泵房温、湿度 (9)8.4 泵房装修 (9)8.5 泵房管道布设 (9)8.6 减振降噪 (10)8.7 泵房排水 (10)8.8 泵房通风 (10)8.9 标识 (10)9 保障系统技术要求 (10)9.1 组成 (11)9.2 水量保障 (11)9.3 水质保障 (11)9.4 电力保障 (11)9.5 应急保障 (11)10 调试 (11)参考文献 (1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合肥市城乡建设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合肥供水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合肥城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给排水设计研究院、合肥市三欣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长银、史磊、徐骏、朱波、周远航、王磊、吴云、王大钧、李应磊、张良霄、王庆生DB3401/T 229—2021 住宅二次供水标准化泵房建设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住宅二次供水标准化泵房的系统组成与增压系统、控制系统、安全系统、环境系统、保障系统建设的技术要求。

最新泵房设计规范标准

最新泵房设计规范标准

1 泵房设计1.1 泵房布置1.1.1 泵房布置应根据泵站的总体布置要求和站址地质条件,机电设备型号和参数,进、出水流道(或管道),电源进线方向,对外交通以及有利于泵房施工、机组安装与检修和工程管理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1.2 泵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1.2.1 满足机电设备布置、安装、运行和检修的要求。

1.1.2.2 满足泵房结构布置的要求。

1.1.2.3 满足泵房内通风、采暖和采光要求,并符合防潮、防火、防噪声等技术规定。

1.1.2.4 满足内外交通运输的要求。

1.1.2.5 注意建筑造型,做到布置合理,适用美观。

1.1.3 泵房挡水部位顶部安全超高不应小于表1.1.3的规定。

表1.1.3 泵房挡水部位顶部安全超高下限值注:(1)安全超高系指波浪、壅浪计算机高程以上距离泵房挡水部位顶部的高度;(2)设计运用情况系指泵站在设计水位时运用的情况,校核运用情况系指泵站在最高运行水位或洪(涝)水位时运用的情况。

1.1.4 主机组间距应根据机电设备和建筑结构布置的要求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9.11.2~9.11.5的规定。

1.1.5 主泵房长度应根据主机组台数、布置形式、机组间距,边机组段长度和安装检修间的布置等因素确定,并应满足机组吊运和泵房内部交通的要求。

1.1.1 主泵房宽度应根据主机组及辅助设备、电气设备布置要求,进、出水流道(或管道)的尺寸,工作通道宽度,进、出水侧必需的设备吊运要求等因素,结合起吊设备的标准跨度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9.11.7的规定。

立式机组主泵房水泵层宽度的确定,还应考虑集水、排水廊道的布置要求等因素。

1.1.7 主泵房各层高度应根据主机组及辅助设备、电气设备的布置,机组的安装、运行、检修,设备吊运以及泵房内通风、采暖和采光要求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9.11.8~9.11.10的规定。

1.1.8 主泵房水泵层底板高程应根据水泵安装高程和进水流道(含吸水室)布置或管道安装要求等因素确定。

有关水泵房设计规范

有关水泵房设计规范

1.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6 泵房6。

1 一般规定6.1。

1工作水泵的型号及台数应根据逐时、逐日和逐季水量变化、水压要求、水质情况、调节水池大小、机组的效率和功率因素等,综合考虑确定。

当供水量变化大且水泵台数较少时,应考虑大小规格搭配,但型号不宜过多,电机的电压宜一致。

6。

1。

2水泵的选择应符合节能要求。

当供水水量和水压变化较大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机组调速、更换叶轮、调节叶片角度等措施。

6.1.3泵房一般宜设1~2台备用水泵。

备用水泵型号宜与工作水泵中的大泵一致。

6。

1.4 不得间断供水的泵房,应设两个外部独立电源。

如不能满足时,应设备用动力设备,其能力应能满足发生事故时的用水要求。

6.1.5要求起动快的大型水泵,宜采用自灌充水.非自灌充水水泵的引水时间,不宜超过5min。

6.1.6 泵房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采暖、通风和排水设施。

泵房的噪声控制应符合现行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和《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的规定。

6。

1。

7泵房设计宜进行停泵水锤计算,当停泵水锤压力值超过管道试验压力值时,必须采取消除水锤的措施。

6。

1。

8使用潜水泵时,应遵循下列规定:1水泵应常年运行在高效率区;2在最高与最低水位时,水泵应能安全、稳定运行;3所配用电机电压等级宜为低压;4应有防止电缆碰撞、磨擦的措施;5潜水泵不宜直接设置于过滤后的清水中。

6。

1.9参与自动控制的阀门应采用电动、气动或液压驱动。

直径300mm及300mm以上的其它阀门,且启动频繁,宜采用电动、气动或液压驱动。

6。

1.10地下或半地下式泵房应设排水设施,并有备用。

6。

2 水泵吸水条件6。

2.1 水泵吸水井、进水流道及安装高度等应根据泵型、机组台数和当地自然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根据使用条件和维修要求,吸水井宜采用分格。

6。

2.2 非自灌充水水泵应分别设置吸水管。

设有3台或3台以上的自灌充水水泵,如采用合并吸水管,其数量不宜少于两条,当一条吸水管发生事故时,其余吸水管仍能通过设计水量.6。

消防水泵房设计规范

消防水泵房设计规范

消防水泵房设计规范消防水泵房设计规范一、消防水泵房的选址1. 消防水泵房应选址在易于供水和排水,交通便利的地方,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应满足规定的安全距离。

2. 消防水泵房的选址应远离易燃易爆材料的仓库、储罐等设施,避免造成事故的扩散。

3. 消防水泵房选址时应充分考虑供水的要求,接近供水源,并设有消防水池或消防水罐,用于储存消防用水。

二、消防水泵房的建筑设计1. 消防水泵房应符合防火设计要求,采用耐火材料建造,尽量减少火灾扩散的可能性。

2. 消防水泵房的地面应采用非易燃材料铺设,地下室应具备防火设施,如防火门、防火墙等。

3. 消防水泵房的门窗应采用防火门窗,并有紧急疏散通道,以确保人员安全疏散。

4. 消防水泵房应设有紧急报警装置和消防设备,如消防喷淋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以提供及时灭火的手段。

三、消防水泵房的设备配置1. 消防水泵房应安装有可靠的消防水泵和备用水泵,保证供水的可靠性和连续性。

2. 消防水泵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具备自动启停、自动切换的功能,可以实现故障切换,并具备远程监控和报警功能。

3. 消防水泵房应设有水泵的运行监测、故障显示和自动报警设备,以及泵房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的监测设备。

4. 消防水泵房应设有室内消火栓、通风设备、照明设备等,以保证室内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四、消防水泵房的操作和维护管理1. 消防水泵房应设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定期进行巡查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消防水泵房的消防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

3. 消防水泵房的配电设备应与消防设备分开设置,配电箱应设有漏电保护装置和过载保护装置。

总结:消防水泵房的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消防用水的可靠供应,提高火灾应对的能力。

在选址、建筑设计、设备配置和操作维护方面都需要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以确保水泵房的安全、有效运行。

消防水泵房在工程设计中尤为重要,需要特别关注各项规范的执行,以保障消防安全。

最新泵房设计规范

最新泵房设计规范

1泵房设计1.1泵房布置1.1.1泵房布置应根据泵站的总体布置要求和站址地质条件,机电设备型号和参数,进、出水流道(或管道),电源进线方向,对外交通以及有利于泵房施工、机组安装与检修和工程管理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1.2泵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1.2.1满足机电设备布置、安装、运行和检修的要求。

1.1.2.2满足泵房结构布置的要求。

1.1.2.3满足泵房内通风、采暖和采光要求,并符合防潮、防火、防噪声等技术规定。

1.1.2.4满足内外交通运输的要求。

1.1.2.5注意建筑造型,做到布置合理,适用美观。

1.1.3泵房挡水部位顶部安全超高不应小于表1.1.3的规定。

表1.1.3泵房挡水部位顶部安全超高下限值注:(1)安全超高系指波浪、壅浪计算机高程以上距离泵房挡水部位顶部的高度;(2)设计运用情况系指泵站在设计水位时运用的情况,校核运用情况系指泵站在最高运行水位或洪(涝)水位时运用的情况。

1.1.4主机组间距应根据机电设备和建筑结构布置的要求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9.11.2~9.11.5的规定。

1.1.5主泵房长度应根据主机组台数、布置形式、机组间距,边机组段长度和安装检修间的布置等因素确定,并应满足机组吊运和泵房内部交通的要求。

1.1.1主泵房宽度应根据主机组及辅助设备、电气设备布置要求,进、出水流道(或管道)的尺寸,工作通道宽度,进、出水侧必需的设备吊运要求等因素,结合起吊设备的标准跨度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9.11.7的规定。

立式机组主泵房水泵层宽度的确定,还应考虑集水、排水廊道的布置要求等因素。

1.1.7主泵房各层高度应根据主机组及辅助设备、电气设备的布置,机组的安装、运行、检修,设备吊运以及泵房内通风、采暖和采光要求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9.11.8~9.11.10的规定。

1.1.8主泵房水泵层底板高程应根据水泵安装高程和进水流道(含吸水室)布置或管道安装要求等因素确定。

水泵安装高程应根据本规范9.1.10规定的要求,结合泵房处的地形、地质条件综合确定。

泵房设计规范

泵房设计规范

6泵房设计6.1泵房布置6.1.1泵房布置应根据泵站的总体布置要求和站址地质条件,机电设备型号和参数,进、出水流道(或管道),电源进线方向,对外交通以及有利于泵房施工、机组安装与检修和工程管理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6.1.2泵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6.1.2.1满足机电设备布置、安装、运行和检修的要求。

6.1.2.2满足泵房结构布置的要求。

满足泵房内通风、采暖和采光要求,并符合防潮、防火、防噪声等技术规定。

6.1.2.4满足内外交通运输的要求.6.1.2.5 注意建筑造型,做到布置合理,适用美观.6.1.3泵房挡水部位顶部安全超高不应小于表6.1.3的规定.表泵房挡水部位顶部安全超高下限值注:(1)安全超高系指波浪、壅浪计算机高程以上距离泵房挡水部位顶部的高度;(2)设计运用情况系指泵站在设计水位时运用的情况,校核运用情况系指泵站在最高运行水位或洪(涝)水位时运用的情况。

6.1.4主机组间距应根据机电设备和建筑结构布置的要求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9.11.2〜的规定。

6.1.5主泵房长度应根据主机组台数、布置形式、机组间距,边机组段长度和安装检修间的布置等因素确定,并应满足机组吊运和泵房内部交通的要求。

6.1.6主泵房宽度应根据主机组及辅助设备、电气设备布置要求,进、出水流道(或管道)的尺寸,工作通道宽度,进、出水侧必需的设备吊运要求等因素,结合起吊设备的标准跨度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9.11.7的规定。

立式机组主泵房水泵层宽度的确定,还应考虑集水、排水廊道的布置要求等因素.主泵房各层高度应根据主机组及辅助设备、电气设备的布置,机组的安装、运行、检修,设备吊运以及泵房内通风、采暖和采光要求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9.11.10的规定。

主泵房水泵层底板高程应根据水泵安装高程和进水流道(含吸水室)布置或管道安装要求等因素确定。

水泵安装高程应根据本规范9.1.10规定的要求,结合泵房处的地形、地质条件综合确定.主泵房电动机层楼板高程应根据水泵安装高程和泵轴、电动机轴的长度等因素确定。

泵房最新规范标准

泵房最新规范标准

泵房最新规范标准泵房作为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范标准对于确保泵房安全、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以下是泵房最新规范标准的概述:1. 泵房设计原则- 泵房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和供水需求进行合理设计。

- 应确保泵房的布局合理,便于操作、维护和检修。

2. 泵房结构要求- 泵房的结构应满足安全、稳定和耐久性的要求。

- 泵房应具备良好的防水、防潮和通风条件。

3. 泵房设备配置- 泵房内应根据供水量和水压要求配置相应的水泵和控制设备。

- 应选择高效、节能、低噪音的水泵设备。

4. 电气系统规范- 泵房内的电气系统应符合国家电气安全标准。

- 应设置必要的安全保护装置,如漏电保护、过载保护等。

5. 自动化控制系统- 泵房应配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和自动控制。

- 控制系统应具备故障报警、数据记录和远程诊断功能。

6. 安全防护措施- 泵房应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安全警示标志、防护栏杆等。

- 应定期对泵房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所有设备和设施的安全运行。

7. 环境保护要求- 泵房的建设和运行应符合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

- 应采取措施减少泵房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噪音控制和废水处理。

8. 维护与检修规范- 应制定泵房设备的维护和检修计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 应记录维护和检修的详细情况,便于追踪和分析。

9. 应急预案- 泵房应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如设备故障、水灾等。

- 应定期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10. 人员培训与资质要求- 泵房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操作资质。

- 应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

11. 法规与标准遵循- 泵房的设计、建设和运行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与标准。

- 应定期更新泵房规范,以适应技术发展和法规变化。

通过遵循上述规范标准,泵房可以确保其高效、安全和环保的运行,为建筑物提供稳定可靠的供水服务。

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97

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97

泵站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pumping stationGB/T 50265-97目录1总则 (3)2泵站等级划分 (3)3泵站主要设计参数 (4)3.1 防洪标准 (4)3.2设计流量 (4)3.3特征水位 (4)3.4特征扬程 (6)4站址选择 (6)4.1 一般规定 (6)4.2不同类型泵站站址选择 (6)5总体布置 (7)5.1一般规定 (7)5.2泵站布置型式 (7)6泵房设计 (8)6.1泵房布置 (8)6.2防渗排水布置 (9)6.3稳定分析 (10)6.4地基计算及处理 (12)6.5主要结构计算 (14)7进、出水建筑物设计 (15)7.1 引渠 (15)7.2前池及进水池 (15)7.3进、出水流道 (15)7.4出水管道 (16)7.5出水池及压力水箱 (19)8其它型式泵站设计 (19)8.1竖井式泵站 (19)8.2缆车式泵站 (20)8.3浮船式泵站 (20)8.4潜没式泵站 (21)9水力机械及辅助设备 (21)9.2进水管道及泵房内出水管道 (23)9.3泵站水锤及其防护 (23)9.4真空、充水系统 (24)9.5排水系统 (24)9.6供水系统 (24)9.7压缩空气系统 (25)9.8供油系统 (25)9.9起重设备及机修设备 (26)9.10通风与采暖 (26)9.11水力机械设备布置 (27)10电气设计 (28)10.1供电系统 (28)10.2电气主接线 (28)10.3主电动机及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29)10.4无功功率补偿 (29)10.5机组起动 (30)10.6站用电 (30)10.7屋内外主要电气设备布置及电缆敷设 (30)10.8电气设备的防火 (32)10.9过电压保护及接地装置 (34)10.10照明 (35)10.11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36)10.12自动控制和信号系统 (38)10.13测量表计装置 (38)10.14操作电源 (38)10.15通信 (38)10.16电气试验设备 (39)11闸门、拦污栅及启闭设备 (39)11.1一般规定 (39)11.2拦污栅及清污机 (40)11.3拍门及快速闸门 (40)11.4启闭机 (41)12工程观测及水力监测系统设计 (41)12.1工程观测 (41)12.2水力监测系统 (41)附录A泵房稳定分析有关数据 (42)附录B泵房地基计算及处理 (43)附录C镇墩稳定计算 (46)附录D主变压器容量计算与校验 (48)附录E站用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48)附录F电气试验验设备配置 (49)附录G自由式拍门开启角近似计算 (51)附录H自由式拍门停泵闭门撞击力近似计算 (53)附录J快速闸门停泵闭门撞击力近似计算 (56)附录K本规范用词说明 (57)1总则1.0.1为统一泵站设计标准,保证泵站设计质量,使泵站工程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量、运行管理方便,制定本规范。

泵站设计规范 - 6 泵 房

泵站设计规范 - 6 泵 房

6 泵房6.1 泵房布置6.1.1、6.1.2 执行这两条规定应注意下列事项:1 站址地质条件是进行泵房布置的重要依据之一。

如果站址地质条件不好,必然影响泵房建成后的结构安全。

为此,在布置泵房时,必须采取合适的结构措施,如减轻结构重量、调整各分部结构的布置等,以适应地基允许承载力、稳定和变形控制的要求。

2 泵房施工、安装、检修和管理条件也是进行泵庐布置的重要依据。

一个合理的泵房布置方案,不仅工程量少、造价低,而且各种设备布置相互协调,整齐美观,便于施工、安装、检修、运行与管理,有良好的通风、采暖和采光条件,符合防潮、防火,防噪声、节能、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等技术规定,并满足内外交通运输方便的要求。

3 为了做好泵房布置工作,水工、水力机械、电气、金属结构、施工等专业必须密切配合,进行多方案比较,才能选取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管理方便原则的泵房布置方案。

6.1.3 本条是强制性条文。

泵房挡水部位顶部安全加高,是指在一定的运用条件下波浪、壅浪计算顶高程以上距离泵房挡水部位顶部的高度,是保证泵房内不受水淹和泵房结构不受破坏的一个重要安全措施。

泵房运用情况有设计和校核两种。

前者是指泵站在设计运行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运用情况,后者是指泵站在最高运行水位或校核洪水位时的运用情况。

安全加高值取用的是否合理,关系到工程的安全程度和工程量的大小。

现根据已建泵站工程的实践经验,并考虑与现行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的规定协调一致,确定泵房挡水部位顶部安全加高下限值(见本规范表6.1.3)。

6.1.4 机组间距是控制泵房平面布置的一个重要特征指标,应根据机电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布置要求确定。

详见本规范第9.12.2条~第9.12.5条的条文说明。

6.1.5 当机组的台数、布置形式(单列式或双列式布置)、机组间距、边机组段长度确定以后,主泵房长度即可确定,如安装检修间设在主泵房一端,则主泵房长度还应包括安装检修间的长度。

标准泵房尺寸规范最新

标准泵房尺寸规范最新

标准泵房尺寸规范最新一、引言泵房作为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尺寸设计直接影响到泵房的运行效率和维护便利性。

本规范旨在为泵房设计提供统一的尺寸标准,确保泵房的合理布局和安全运行。

二、泵房功能定位泵房应根据其在水处理系统中的作用,如供水、排水、循环水等,确定其基本功能和所需设备类型。

三、泵房尺寸设计原则1. 安全性:确保泵房内有足够的空间供操作人员安全工作。

2. 维护性:便于泵房内设备的维护和检修。

3. 扩展性:预留足够的空间以适应未来可能的设备增加或升级。

4. 经济性: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泵房的规模和成本。

四、泵房尺寸要求1. 泵房长度:根据泵的数量和排列方式确定,一般为泵的总长度加上至少1.5米的操作和维护空间。

2. 泵房宽度:应保证至少1米宽的通道供操作人员通行,两侧各留出至少0.5米的设备维护空间。

3. 泵房高度:考虑到泵的安装高度和必要的通风空间,泵房高度一般不低于3米。

4. 设备间:泵房内应设有设备间,用于存放备用零件、工具等,其尺寸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五、泵房布局泵房内设备应有序排列,保证操作通道畅通,同时考虑到泵的运行方向和维护流程。

六、安全与环保要求1. 通风:泵房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以确保空气质量和设备散热。

2. 照明:泵房内应有足够的照明,以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工作效率。

3. 排水:泵房应有完善的排水系统,防止积水和设备受潮。

七、电气与控制系统泵房内的电气设备和控制系统应符合电气安全规范,确保操作安全和数据准确。

八、结语泵房尺寸规范的制定应结合实际工程需求和最新技术发展,不断优化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标准和用户需求。

请注意,以上规范为示例性质,具体泵房设计时应根据实际工程条件和相关法规进行调整。

排水泵房和集水池设计技术规范

排水泵房和集水池设计技术规范

排水泵房和集水池设计技术规范4.15.1当室内生活排水系统五条件重力排出时,应设排水泵房压力排水。

4.15.2 排水泵房的位置:1 排水泵房应设在有良好通风的地下室或底层单独的房间内,并靠近集水池。

2 不得设在对卫生环境有特殊要求的生产厂房和公共建筑内,不得设在有安静和防振要求的房间邻近和下面。

如必须设置时,吸水管、出水管和水泵基础应设减振降噪装置,并经技术论证。

3 排水泵房的位置应使室内排水管道和水泵出水管尽量简洁,并考虑维修检测的方便。

4.15.3 排水泵的选择和要求:1 建筑物内使用的排水泵有潜水排污泵、液下排水泵、立式污水泵和卧式污水泵等。

由于建筑物内一般场地较小,排水量不大,排水泵可优先采用潜水排污泵和液下排水泵,其中液下排污泵一般在重要场所使用;立式污水泵和卧式污水泵要求设置隔振基础、自灌式吸水、并占用一定的场地,故在建筑中较少使用。

2 排水泵的流量应按生活排水设计秒流量选定;当有排水量调节时,可按生活排水最大小时流量选定。

消防电梯集水池内的排水泵流量不小于10L/s。

3 排水泵的扬程按提升高度、管道损失计算确定后,再附加一定的自由水头。

自由水头宜采用0.02~0.03MPa。

排水泵吸水管和出水管流速不应小于0.7m/s,并不宜大于2.0m/s。

4 公共建筑内应以每个生活排水集水池为单元设置一台备用泵,平时宜交互运行。

地下室、设备机房、车库冲洗地面的排水,如有两台及两台以上排水泵时可不设备用泵。

当集水池无法设事故排出管时,水泵应有不间断的动力供应;当能关闭排水进水管时,可不设不间断动力供应,但应设置报警装置。

5 当提升带有较大杂质的污、废水时,不同集水池内的潜水排污泵出水管不应合并排出;当提升一般废水时,可按实际情况考虑不同集水池的潜水排污泵出水管合并排出。

6 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水泵共用一条出水管时,应在每台水泵出水管上装设阀门和止回阀;单台水泵排水有可能产生倒灌时,应设止回阀。

不允许压力排水管与建筑内重力排水管合并排出。

有关水泵房设计规范

有关水泵房设计规范

1.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6 泵房6.1 一般规定6.1.1工作水泵的型号及台数应根据逐时、逐日和逐季水量变化、水压要求、水质情况、调节水池大小、机组的效率和功率因素等,综合考虑确定。

当供水量变化大且水泵台数较少时,应考虑大小规格搭配,但型号不宜过多,电机的电压宜一致。

6.1.2水泵的选择应符合节能要求。

当供水水量和水压变化较大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机组调速、更换叶轮、调节叶片角度等措施。

6.1.3泵房一般宜设1~2台备用水泵。

备用水泵型号宜与工作水泵中的大泵一致。

6.1.4 不得间断供水的泵房,应设两个外部独立电源。

如不能满足时,应设备用动力设备,其能力应能满足发生事故时的用水要求。

6.1.5要求起动快的大型水泵,宜采用自灌充水。

非自灌充水水泵的引水时间,不宜超过5min。

6.1.6 泵房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采暖、通风和排水设施。

泵房的噪声控制应符合现行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和《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的规定。

6.1.7泵房设计宜进行停泵水锤计算,当停泵水锤压力值超过管道试验压力值时,必须采取消除水锤的措施。

6.1.8使用潜水泵时,应遵循下列规定:1水泵应常年运行在高效率区;2在最高与最低水位时,水泵应能安全、稳定运行;3所配用电机电压等级宜为低压;4应有防止电缆碰撞、磨擦的措施;5潜水泵不宜直接设置于过滤后的清水中。

6.1.9参与自动控制的阀门应采用电动、气动或液压驱动。

直径300mm及300mm以上的其它阀门,且启动频繁,宜采用电动、气动或液压驱动。

6.1.10地下或半地下式泵房应设排水设施,并有备用。

6.2 水泵吸水条件6.2.1 水泵吸水井、进水流道及安装高度等应根据泵型、机组台数和当地自然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根据使用条件和维修要求,吸水井宜采用分格。

6.2.2 非自灌充水水泵应分别设置吸水管。

设有3台或3台以上的自灌充水水泵,如采用合并吸水管,其数量不宜少于两条,当一条吸水管发生事故时,其余吸水管仍能通过设计水量。

室外给水泵房设计标准

室外给水泵房设计标准

室外给水泵房设计标准(一)一般规定1、泵房应根据规模、功能、位置、机组数量和选型、水力条件、工程场地状况、结构布置、施工技术以及安装与运行维护要求等因素进行整体考虑布置。

平面布置上应采用矩形或圆形,高程布置上可采用地面式、半地下式和全地下式。

2、水泵的选型及台数应满足泵房设计流量、设计扬程的要求,并应根据供水水量和水压变化、运行水位、水质情况、泵型及水泵特性、场地条件、工程投资和运行维护等,综合考虑确定。

同一泵房内的泵型宜一致,规格不宜过多,机组供电电压宜一致。

3、水泵泵型的选择应根据水泵性能、布置条件、安装、维护和工程投资等因素择优确定。

4、水泵性能的选择应遵循高效、安全和稳定运行的原则。

当供水水量和水压变化较大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大小规格搭配、机组调速、更换叶轮、调节叶片角度等措施。

5、并联运行水泵的设计扬程宜相近,并联台数应通过各种运行工况下水泵特性的适应性分析确定。

6、泵房应设置备用水泵1台~2台,且应与所备用的所有工作泵能互为备用。

当泵房设有不同规格水泵且规格差异不大时,备用水泵的规格宜与大泵一致;当水泵规格差异较大时,宜分别设置备用水泵。

7、泵房用电负荷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二类城市的主要泵房应采用一级负荷;(2)一、二类城市的非主要泵房及三类城市的配水泵房可采用二级负荷;(3)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备用动力设施。

8、泵房的防洪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1)岸上取水泵房其他建筑的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市防洪标准;(2)泵房应根据气候和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供暖、通风和降噪措施。

泵房的供暖和通风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和《泵站设计规范》GB 50265的有关规定执行。

泵房的噪声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规定,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 50087的规定设计。

9、可能产生水锤危害的泵房,设计中应进行事故停泵水锤计算。

水泵房的设计国家规范

水泵房的设计国家规范

水泵房的设计国家规范篇一:泵站电气设计规范泵站设计规范10 电气设计10.1 供电系统10.1.1 泵站的供电系统设计应以泵站所在地区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规划为依据,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确定供电点、供电系统接线方案、供电容量、供电电压、供电回路数及无功补偿方式等。

10.1.2 泵站宜采用专用直配输电线路供电。

根据泵站工程的规模和重要性,合理确定负荷等级。

10.1.3 对泵站的专用变电站,宜采用站、变合一的供电管理方式。

10.1.4 泵站供电系统应考虑生活用电,并与站用电分开设置。

10.2 电气主接线10.2.1 电气主接线设计应根据供电系统设计要求以及泵站规模、运行方式、重要性等因素全理确定。

应接线简单可靠、操作检修方便、节约投资。

当泵站分期建设时,应便于1过渡。

10.2.2 电气主接线的电源侧宜采用单母线不分段。

对于双回路供电的泵站,也可采用单母线分段或其它接线方式。

10.2.3 电动机电压母线宜采用单母线接线,对于多机组、大容量和重要泵站也可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10.2.4 6,10kV电动机电压母线进线回路宜设置断路器。

采用双回路供电时,应按每一回路承担泵站全部容量设计。

10.2.5 站用变压器宜接在供电线路进线断器的线路一侧,也可接在主电动机电压母线上。

当设置2台站用变压器,且附近有可靠外来电源时,宜将其中1台与外电源连接。

10.3 主电动机及主要电气设备选择10.3.1 泵站电气设备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0.3.1.1 性能良好、可靠性高、寿命长。

10.3.1.2 功能合理,经济适用。

10.3.1.3 小型、轻型化,占地少。

10.3.1.4 维护检修方便,不易发生误操作。

10.3.1.5 确保运行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10.3.1.6 便于运输和安装。

10.3.1.7 设备噪声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10.3.1.8 对风沙、冰雪、地震等自然灾害,应有防护措施。

10.3.2 泵站主电动机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0.3.2.1 主电动机的容量应按水泵运行可能出现的最大轴功率选配,并留有一定的储备,储备系数宜为1.10,1.05。

消防水泵房设计规范

消防水泵房设计规范

消防水泵房设计规范一、基本要求1、消防水泵房所在位置应设在消防水源附近,与配套设施等设置顺序有序,具有良好的操作和维修条件,并保持清洁和整洁。

2、水泵房内所有设备及附件装置,必须具有安全、可靠、经济等性能,并符合设计、施工及安装规范的要求,其重要仪器仪表和耗材,应经过认可或报送使用单位审批。

二、外观形式和尺度1、外形尺度:消防水泵房外形应符合规定的尺度,外墙的厚度不应小于0.25米,面积按立面建筑总面积的25%计算。

2、外观形式:消防水泵房外观应端庄,沿街便于识别,有一定的装饰而不失简洁,其外观设计可采用现代风格或建筑文化风格,与相邻建筑融为一体,形成视觉上统一风貌。

三、建筑结构1、建筑结构结构形式:消防水泵房主要采用钢结构结构形式,由主梁、剪力墙、墙面墙体、楼板等组成,墙体采用预制混凝土柱、墙的结构形式,楼板采用钢混凝土结构形式。

2、结构抗震:消防结构房要求符合抗震设计标准,抗震要求较高,抗震等级应不低于IV类。

四、立面构造1、立面构造:消防水泵房应采用钢结构结构形式,构造可根据要求考虑采用双层外墙形式,即将外墙按装饰要求进行分为外墙表层和过梁层,中间以双层结构形式构筑而成。

外墙表层和过梁层的墙体厚度均不小于0.25米,夹夹体层与多层玻璃幕墙结合使用,可达到节能、美观的效果。

2、窗户:消防水泵房的窗户应采用耐火性能较好、窗户面小且难以爬入的钢化玻璃窗户结构,窗具等要求应符合消防要求。

五、通风与采光1、通风:消防水泵房应采取自然通风方式。

水泵房内应至少设有两个排气口,空气换气速率每小时12次,均匀换气,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2、采光:消防水泵房应设有合理的采光窗和室外日光管,利用太阳能的照射照亮和加厚室内的环境,保持水泵房的室内温暖和舒适。

泵房设计规范

泵房设计规范

泵房设计规范泵房设计规范是指在设计泵房时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泵房是指安装泵设备的建筑物或区域,用于将液体(如水)从低处输送到高处。

以下是泵房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一、安全规范1. 泵房应具备良好的排水系统,防止积水和泄漏现象。

2. 泵房墙面和地面应采用防水、防潮材料。

3. 泵房应设置防火系统,以防止火灾发生。

4. 泵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隔音设计,确保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健康和安全。

二、泵房结构设计1. 泵房内部应设置泵设备的安装位置,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2. 泵房内部应设有泵设备的检修通道,以方便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3. 泵房内部布置应合理,保证设备之间的工作空间和通风空间。

4. 泵房应设有检修井,以便检修水泵和管道。

三、泵设备选择和布置规范1. 泵设备的选择应符合工程的需求和技术要求,具备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2. 泵设备的布置应考虑操作便利性和维护保养的方便性。

3. 泵设备的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4. 泵设备的有关管道应采用合适的材料和规格,以确保输送流体的安全和稳定。

四、电气系统设计规范1. 泵房的电气系统应符合国家电气安全标准,设备应安装合适的保护装置。

2. 泵房的电气线路和设备应采用防水、防潮设计。

3. 泵房的电气线路应具备合理的布线和接地设计,以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和可靠。

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规范1. 泵房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应具有远程监控和操作功能。

2. 泵房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应有故障报警和保护装置,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3. 泵房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应有合适的人机界面,方便操作人员对设备进行监控和操作。

综上所述,泵房设计规范涵盖了安全规范、结构设计、设备选择和布置规范、电气系统设计规范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规范等方面。

遵循这些规范可以确保泵房的正常运行、设备的安全可靠,并提高泵房的工作效率和维护保养的方便性。

给排水工程中的泵房设计规范要求

给排水工程中的泵房设计规范要求

给排水工程中的泵房设计规范要求泵房是给排水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设计规范要求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运行效果。

本文将围绕给排水工程泵房设计规范要求展开讨论。

一、泵房位置选择泵房的位置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1. 离主要供水源或污水源近,以减少管道长度,降低泵站能耗。

2. 考虑地势情况,选择高地作为建设位置,以便于水流的自然流向,减少泵站运行时的能耗。

3. 远离住宅区等敏感用地,以减少噪音和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二、泵房建筑设计泵房建筑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 建筑物结构应稳固,能够承受自然灾害等外力影响。

2. 具备良好的通风和排气系统,以确保泵房内部空气质量,防止积水等情况。

3. 具备合理的照明系统,以方便运维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4. 泵房内的相关设施应与所选用的泵设备相匹配,确保正常操作和维修。

三、泵房设备设置泵房设备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1. 泵房内应设置应急备用泵,以应对主泵故障或维修情况。

2. 泵站控制室应设置现代化的远程监控和自动控制系统,以提高运行效率。

3. 泵房设有泵站管网系统,用于泵站的进、出水,以及压力调节等功能。

4. 泵房内应设有相关的检测设备,包括压力、流量、液位等监测仪表。

5. 泵房内电气设备应符合相关的电气安全规范,确保供电稳定和安全。

四、泵房运行维护泵房的运行维护要求如下:1. 泵房应设有相关的操作规程和维护手册,明确各项操作和维护流程,并定期进行培训。

2. 泵房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运行数据的采集,及时发现并解决故障。

3. 泵房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应定期进行,确保设备性能和寿命。

4. 泵房内的噪音和振动要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以减少对周边环境和人员的影响。

总结:在给排水工程中,泵房的设计规范要求对工程的安全和运行效果至关重要。

合理选择泵房位置,科学进行建筑设计,合理设置设备,以及规范的运行维护,都是确保泵房顺利运行的关键。

各级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泵房设计规范的监管和指导,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推动给排水工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泵房设计规范

泵房设计规范

6泵房设计6.1泵房布置6.1.1泵房布置应根据泵站的总体布置要求和站址地质条件,机电设备型号和参数,进、出水流道(或管道),电源进线方向,对外交通以及有利于泵房施工、机组安装与检修和工程管理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6.1.2泵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6.1.2.1满足机电设备布置、安装、运行和检修的要求。

6.1.2.2满足泵房结构布置的要求。

6.1.2.3满足泵房内通风、采暖和采光要求,并符合防潮、防火、防噪声等技术规定。

6.1.2.4满足内外交通运输的要求。

6.1.2.5注意建筑造型,做到布置合理,适用美观。

6.1.3泵房挡水部位顶部安全超高不应小于表6.1.3的规定。

表6.1.3泵房挡水部位顶部安全超高下限值注:(1)安全超高系指波浪、壅浪计算机高程以上距离泵房挡水部位顶部的高度;(2)设计运用情况系指泵站在设计水位时运用的情况,校核运用情况系指泵站在最高运行水位或洪(涝)水位时运用的情况。

6.1.4主机组间距应根据机电设备和建筑结构布置的要求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9.11.2~9.11.5的规定。

6.1.5主泵房长度应根据主机组台数、布置形式、机组间距,边机组段长度和安装检修间的布置等因素确定,并应满足机组吊运和泵房内部交通的要求。

6.1.6主泵房宽度应根据主机组及辅助设备、电气设备布置要求,进、出水流道(或管道)的尺寸,工作通道宽度,进、出水侧必需的设备吊运要求等因素,结合起吊设备的标准跨度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9.11.7的规定。

立式机组主泵房水泵层宽度的确定,还应考虑集水、排水廊道的布置要求等因素。

6.1.7主泵房各层高度应根据主机组及辅助设备、电气设备的布置,机组的安装、运行、检修,设备吊运以及泵房内通风、采暖和采光要求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9.11.8~9.11.10的规定。

6.1.8主泵房水泵层底板高程应根据水泵安装高程和进水流道(含吸水室)布置或管道安装要求等因素确定。

水泵安装高程应根据本规范9.1.10规定的要求,结合泵房处的地形、地质条件综合确定。

泵房设计规范

泵房设计规范

泵房设计规范泵房设计是城市给水供应和排水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供水和排水系统的运行效果和安全可靠性。

下面将从泵房设计规范的角度来介绍泵房设计的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

1. 泵房的选址应符合以下要求:(1)选址应在排水范围内,不能滞留积水或受到地下水位上升的影响;(2)选址应尽量靠近供水或排水源,减少输送管道的长度;(3)选址应考虑到供水或排水管道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方便性。

2. 泵房的结构设计要求:(1)泵房建筑应具备良好的防水、防火和耐久性能;(2)泵房墙壁和地面应使用耐酸碱、耐化学腐蚀的材料;(3)泵房的进出口通道应保持畅通,设置合适的门窗和通风设备;(4)泵房的布局应合理,设备、管道和电气设备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操作和维护的要求;(5)泵房内应设置适当的照明和防爆设备。

3. 泵房设备选型和配置:(1)根据实际需求,选用合适的泵和控制设备,以确保泵房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2)泵房设备应具备防火、防爆、防腐蚀等特性;(3)泵房应配备安全、自动化控制和监测设备,以实现对泵房运行状态的监控和管理。

4. 设备安装和管道布置要求:(1)泵房设备安装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要求,确保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2)管道布置应具备合理的倾斜度和支撑结构,以保证管道的排水顺畅和稳定;(3)管道应采用符合相关标准的材料和连接方式,确保管道的耐用性和密封性。

5. 电气设备和安全措施要求:(1)电气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配备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安全设备;(2)泵房内应设置适当的防爆、防雷等措施,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3)泵房应设置监测和报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总之,泵房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供水或排水系统的需求、泵房的结构特点和设备的运行特点,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以确保泵房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同时,泵房设计也应注重节能和环保,提高供水和排水系统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泵房设计6.1泵房布置6.1.1泵房布置应根据泵站的总体布置要求和站址地质条件,机电设备型号和参数,进、出水流道(或管道),电源进线方向,对外交通以及有利于泵房施工、机组安装与检修和工程管理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6.1.2泵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6.1.2.1满足机电设备布置、安装、运行和检修的要求。

6.1.2.2满足泵房结构布置的要求。

6.1.2.3满足泵房内通风、采暖和采光要求,并符合防潮、防火、防噪声等技术规定。

6.1.2.4满足内外交通运输的要求。

6.1.2.5注意建筑造型,做到布置合理,适用美观。

6.1.3泵房挡水部位顶部安全超高不应小于表6.1.3的规定。

表6.1.3泵房挡水部位顶部安全超高下限值注:(1)安全超高系指波浪、壅浪计算机高程以上距离泵房挡水部位顶部的高度;(2)设计运用情况系指泵站在设计水位时运用的情况,校核运用情况系指泵站在最高运行水位或洪(涝)水位时运用的情况。

6.1.4主机组间距应根据机电设备和建筑结构布置的要求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9.11.2~9.11.5的规定。

6.1.5主泵房长度应根据主机组台数、布置形式、机组间距,边机组段长度和安装检修间的布置等因素确定,并应满足机组吊运和泵房内部交通的要求。

6.1.6主泵房宽度应根据主机组及辅助设备、电气设备布置要求,进、出水流道(或管道)的尺寸,工作通道宽度,进、出水侧必需的设备吊运要求等因素,结合起吊设备的标准跨度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9.11.7的规定。

立式机组主泵房水泵层宽度的确定,还应考虑集水、排水廊道的布置要求等因素。

6.1.7主泵房各层高度应根据主机组及辅助设备、电气设备的布置,机组的安装、运行、检修,设备吊运以及泵房内通风、采暖和采光要求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9.11.8~9.11.10的规定。

6.1.8主泵房水泵层底板高程应根据水泵安装高程和进水流道(含吸水室)布置或管道安装要求等因素确定。

水泵安装高程应根据本规范9.1.10规定的要求,结合泵房处的地形、地质条件综合确定。

主泵房电动机层楼板高程应根据水泵安装高程和泵轴、电动机轴的长度等因素确定。

6.1.9安装在主泵房机组周围的辅助设备、电气设备及管道、电缆道,其布置应避免交叉干扰。

6.1.10辅机房宜设置在紧靠主泵房的一端或出水侧,其尺寸应根据辅助设备布置、安装、运行和检修等要求确定,且应与泵房总体布置相协调。

6.1.11安装检修间宜设置在主泵房内对外交通运输方便的一端或进水侧,其尺寸应根据主机组安装、检修要求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9.11.6的规定。

6.1.12当主泵房分为多层时,各层楼板均应设置吊物孔,其位置应在同一垂线上,并在起吊设备的工作范围之内。

吊物孔的尺寸应按吊运的最大部件或设备外形尺寸各边加0.2m的安全距离确定。

6.1.13主泵房对外至少应有两个出口,其中一个应能满足运输最大部件或设备的要求。

6.1.14立式机组主泵房电动机层的进水侧或出水侧应设主通道,其它各层应设置不少于一条的主通道。

主通道宽度不宜小于1.5m,一般通道宽度不宜小于1.0m。

吊运设备时,被吊设备与固定物的距离不宜小于0.3m。

卧式机组主泵房内宜在管道顶部设工作通道。

6.1.15当主泵房分为多层时,各层应设1~2道楼梯。

主楼梯宽度不宜小于1.0m,坡度不宜大于40o,楼梯的垂直净空不宜小于2.0m。

6.1.16立式机组主泵房内的水下各层或卧式机组主泵房内,四周均应设将渗水汇入集水廊道或集水井的排水沟。

6.1.17主泵房顺水流向的永久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的设置,应根据泵房结构型式、地基条件等因素确定。

土基上的缝距不宜大于30m,岩基上的缝距不宜大于20m。

缝的宽度不宜小于2.0cm。

6.1.18主泵房排架的布置,应根据机组设备安装、检修的要求,结合泵房结构布置确定。

排架宜等跨布置,立柱宜布置在隔墙或墩墙上。

当泵房设置顺水流向的永久变形缝时,缝的左右侧应设置排架柱。

6.1.19主泵房电动机层地面宜铺设水磨石。

采用酸性蓄电池的蓄电池室和贮酸室应采用耐酸地面,其内墙面应涂耐酸漆或铺设耐酸材料。

中控室、微机室和通信室宜采用防尘地面,其内墙应刷涂料或贴墙面布。

6.1.20主泵房门窗应根据泵房内通风、采暖和采光的需要合理布置。

严寒地区应采用双层玻璃窗。

向阳面窗户宜有遮阳设施。

有防酸要求的蓄电池室和贮酸室不应采用空腹门窗,受阳光直射的窗户宜采用磨沙玻璃。

6.1.21主泵房屋面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泵房内通风、采暖要求设置隔热层。

6.1.22主泵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泵房内应设消防设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国家现行标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6.1.23主泵房电动机层值班地点允许噪声标准不得大于85dB(A),中控室、微机室和通信室允许噪声标准不得大于65dB(A)。

若超过上述允许噪声标准时,应采取必要的噪声、消声或隔声措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规定。

6.1.24装置斜轴式、贯流式机组的主泵房,可按卧式机组泵房进行布置。

6.2防渗排水布置6.2.1防渗排水布置应根据站址地质条件和泵站扬程等因素,结合泵房、两岸联接结构和进、出水建筑物的布置,设置完整的防渗排水系统。

6.2.2土基上泵房基底防渗长度不足时,可结合出水池底板设置钢筋混凝土铺盖。

铺盖应设久变形缝,缝距不宜大于20m,且应与泵房底板永久变形缝错开布置。

松砂或砂壤土地基上的防渗设施宜采用铺盖和齿墙、板桩(或截水墙)相结合的布置形式。

板桩(或截水墙)宜布置在泵房底板上游端(出水侧)的齿墙下。

在地震区的粉砂地基上,泵房底板下的板桩(或截水墙)布置宜构成四周封闭的形式。

前池、进水池底板上可根据排水需要设置适量的排水孔。

在渗流出口处必须设置级配良好的排水反滤层。

6.2.3当地基持力层为较薄的砂性土层或砂砾石层,其下有相对不透水层时,可在泵房底板的上游端(出水侧)设置截水槽或短板桩。

截水槽或短板桩嵌入不透水层的深度不宜小于1.0m。

在渗流出口处应设置排水反滤层。

6.2.4当下卧层为相对透水层时,应验算覆盖层抗渗、抗浮稳定性。

必要时,前池、进水池可设置深入相对透水层的排水减压井。

6.2.5岩基上泵房可根据防渗需要在底板上游端(出水侧)的齿墙下设置灌浆帷幕,其后应设置排水设施。

6.2.6高扬程泵站的泵房可根据需要在其上游侧(出水侧)岸坡上设置通畅的自流排水沟和可靠的护坡措施。

6.2.7所有顺水流向永久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的水下缝段,应埋设不少于一道材质耐久、性能可靠的止水片(带)。

6.2.8侧向防渗排水布置应根据泵站扬程,岸、翼墙后土质及地下水位变化等情况综合分析确定,并应与泵站正向防渗排水布置相适当。

6.2.9具有双向扬程的灌排结合泵站,其防渗排水布置应以扬程较高的一向为主,合理选择双向布置形式。

6.3稳定分析6.3.1泵房稳定分析可采取一个典型机组段或一个联段作为计算单元。

6.3.2用于泵房稳定分析的荷载应包括: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土压力、泥沙压力、波浪压力、地震作用及其它荷载等。

其计算应遵守下列规定:6.3.2.1自重包括泵房结构自重、填料重量和永久设备重量。

6.3.2.2静水压力应根据各种运行水位计算。

对于多泥沙河流,应考虑含沙量对水容重的影响。

6.3.2.3扬压力应包括浮托力和渗透压力。

渗透压力应根据地基类别,各种运行情况下的水位组合条件,泵房基础底部防渗、排水设施的布置情况等因素计算确定。

对于土基,宜采用改进阻力系数法计算;对岩基,宜采用直线分布法计算。

6.3.2.4土压力应根据地基条件、回填土性质、泵房结构可能产生的变形情况等因素,按主动土压力或静止土压力计算。

计算时应计及填土面上的超载作用。

6.3.2.5泥沙压力应根据泵房位置、泥沙可能淤积的情况计算确定。

6.3.2.6波浪压力可采用官厅一鹤地水库公式或莆田试验站公式计算确定。

在设计水位时,风速宜采用相应时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的1.5~2.0倍;在最高运行水位或洪(涝)水位时,风速宜采用相应埋藏多年平均最大风速。

6.3.2.7地震作用可按国家现行标准《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确定。

6.3.2.8其它荷载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6.3.3设计泵房时应将可能同时作用的各种荷载进行组合。

地震作用不应与校核运用水位组合。

用于泵房稳定分析的荷载组合应按表6.3.3的规定彩。

必要时还应考虑其它可能的不利组合。

表6.3.3 荷载组合表6.3.4泵房沿基础底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按(6.3.4-1)式或(6.3.4-2)式计算:Kc=fΣG/ΣH(6.3.4-1)Kc=f'ΣG+C0A/ΣH(6.3.4-2)式中:Kc——抗滑稳定安全系数;ΣG——作用于泵房基础底面以上的全部竖向荷载(包括泵房基础底面上的扬压力在内,kN);ΣH——作用于泵房基础底面以上的全部水平向荷载(kN);A——泵房基础底面积(m2);f——泵房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的摩擦系数,可按试验资料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本规范附录A 表A.0.1规定值采用;f'——泵房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摩擦角Φ0的正切值,即f'=tgΦ0;C0——泵房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的粘结为(kPa)。

对于土基,Φ0、C0值可根据室内抗剪试验资料,按本规范附录A表A.0.2的规定采用;对于岩基,Φ0、C0值可根据野外和室内抗剪试验资料,采用野外试验峰值的小值平均值或野外和室内试验峰值的小值平均值。

当泵房受双向水平力作用时,应核算其沿合力方向的抗滑稳定性。

当泵房地基特力层为较深厚的软弱土层,且其上竖向作用荷载较大时,尚应核算泵房连同地基的部分土体沿深层滑动面滑动的抗滑稳定性。

对于岩基,若有不利于泵房抗滑稳定的缓倾角软弱夹层或断裂面存在时,尚应核算泵房可能组合滑裂面滑动的抗滑稳定性。

6.3.5泵房沿基础底面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允许值应按表6.3.5采用。

表6.3.5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允许值(1)特殊组合Ⅰ适用于施工情况、检修情况和非常运用情况,特殊组合Ⅱ适用于地震情况;(2)在特殊荷载组合条件下,土基上泵房沿深层滑动面滑动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允许值,可根据软弱土层的分布情况等,较表列值适当增加。

(3)岩基上泵房沿可能组合滑裂面滑动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允许值,可根据缓倾角软弱夹层或断裂面的充填料性质等情况,较表列值适当增加。

6.3.6泵房抗浮稳定安全系数应按(6.3.6)式计算:Kf=Σv/ Σu(6.3.6)式中:Kf——抗浮稳定安全系数;Σv——作用于泵房基础底面以上的全部重力(kN);Σu——作用于泵房基础底面上的扬压力(kN)。

6.3.7泵房抗浮稳定安全系数的允许值,不分泵站级别和地基类别,基本荷载组合下为1.10,特殊荷载组合下为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