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蔗糖业存在的问题、
甘蔗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甘蔗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双高”甘蔗是指产量高、含糖量高的甘蔗。
甘蔗作为制作蔗糖和提炼乙醇的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甘蔗多种植于温热性气候,因此在我国南方地区得到了广泛的种植与推广。
本文分析当前甘蔗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希望给甘蔗种植户和相关技术研究人员以借鉴。
标签:甘蔗;双高栽培;改进措施甘蔗是非常重要的糖料作物之一,在我国广泛种植,提高甘蔗的高产、高糖对促进我国甘蔗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栽培过程中,会出现种植户生产积极性不断下降、生产水平低下、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种植成本提高等问题,这就需要对甘蔗的双高栽培技术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为甘蔗种植提供参考,才能提高蔗农收入。
一、当前甘蔗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甘蔗种植户生产积极性不断下降。
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经济发展较快,各类农产品种植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近年来,国内外糖价格呈现下跌趋势,同时农业生产成本以及各项资源价格不断提升,使得甘蔗种植的经济效益持续降低。
此类现状导致部分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过多追求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而在生产活动中缩减甘蔗种植量,转而种植其他农作物。
甘蔗种植户生产积极性较低,导致种植产量和质量不断降低。
2.粗放式的种植方式,生产水平低下。
从目前甘蔗生产方式来看,大多地区甘蔗种植还处于粗放化种植阶段,实际生产水平较低。
此类问题主要与相关农业管理部门自身管理工作有关,对于甘蔗种植没有过高的重视度。
在甘蔗种植和生产过程中,大部分还是人工作业为主,各项农机技术应用率较低。
此外,与基层种植户传统的种植观念具有一定联系,重视传统的种植方式,对于新事物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
目前,通过双高栽培管理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出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作用,当受到自然环境以及各项外部因素的影响时,能够进行统一化田间管理,节约了大量人力劳动量。
3.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种植成本提高。
我国部分农区实际位置较远,加上各项水利工程设施建设不完善,甘蔗在种植过程中多项种植需求难以有效满足。
年度甘蔗发展总结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2023年,我国甘蔗产业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的助力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本报告旨在总结2023年度甘蔗产业发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二、发展成果1. 科研创新成果丰硕2023年,我国甘蔗产业在科研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甘蔗农机农艺融合和降本增效技术模式研究与集成示范”成功推进,为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新品种选育取得突破在甘蔗新品种选育方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繁育的云蔗141313等优良品种获得现场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
这些新品种具有高产、高糖、抗病等特点,为甘蔗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农机农艺融合成效显著在农机农艺融合方面,我国成功研发了甘蔗种植、收割、运输等机械化设备,提高了甘蔗生产效率。
同时,推广了节水、节肥、节药等农艺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
4. 产业降本增效成效明显通过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我国甘蔗产业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统计,2023年甘蔗产业平均亩产提高了10%,单位面积产值提高了15%。
三、存在问题1. 产业布局不合理我国甘蔗产业布局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品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制约了产业整体发展。
2. 产业链条不完善目前,我国甘蔗产业链条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种苗供应、种植技术、加工技术等,影响了产业竞争力。
3. 国际竞争力不足我国甘蔗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足,部分产品依赖进口,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
四、未来发展方向1. 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区域竞争力根据我国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合理规划甘蔗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 加强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加大甘蔗新品种选育力度,提高品种抗病性、适应性,满足市场需求。
3. 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种苗供应、种植技术、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和推广,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4. 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我国甘蔗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中国甘蔗糖业存在的问题_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_杨枝煌
中国甘蔗糖业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杨枝煌摘要:在实地考察广西和湛江两地甘蔗主产区与国内外甘蔗糖产业比较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糖业一方面遭受进口糖和走私糖的冲击,另一方面受到国内没有补贴、进口管制不善、自然灾害不断等持续打击,需要切实解决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金融支持、精准脱贫、产业法治、贸易管制、转型升级、损害救济等各方面问题,从而将糖业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示范产业。
关键词:甘蔗糖业;发展食糖延伸产业;食糖的小生产大市场;示范产业DOI:10.13939/ki.zgsc.2016.13.077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甘蔗糖产业一直是我国主产区农业支柱,攸关数千万农民的致富脱贫。
但是虽然我国食糖供需缺口一直高达数百万吨,却因为管理不善损害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另外,中国作为全球食糖的主要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中国需求”理应成为影响世界食糖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但是我们却时常面临国外冲击而失去价格主导权甚至多次遭遇颠覆性风险。
为了挽救整个甘蔗糖产业,急需召开一次“遵义会议”,综合利用各种手段,保障产业安全,实现产业链整体科学发展。
一、我国甘蔗糖产业概况中国是世界上用甘蔗制糖最早的国家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公元前400年我国已经初步掌握了甘蔗制糖方法。
公元647年,唐太宗派人去印度学习熬糖法,制糖技术更加发展。
明朝嘉靖年间发明了白糖后,制搪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可以说,自甘蔗在中国培植以来至鸦片战争之前,食糖产业一直是我国的甜蜜事业。
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国外甜菜糖和甘蔗糖产业异军突起,打败了中国糖业。
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糖产业进入了跌宕起伏时期,中国从世界第一的糖业大国断崖式降格为1949年的世界第26位。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一直努力,但也是惊心动魄。
目前中国是第四大产糖区,仅次于巴西、印度、欧盟;第五大消费区,排在印度、欧盟、巴西和美国之后。
从产量和消费量来说,我国糖业经过60多年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制糖企业和糖农遭遇了“过山车式”的市场震荡。
我国糖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我国糖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我国糖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过剩产能:我国糖业产能过剩严重,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低迷,企业盈利能力不强。
2.低效生产:我国糖业生产方式仍以人工操作为主,存在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3.质量安全问题:部分糖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不合格产品,如添加剂超标、糖分掺假、品质
不稳定等问题,对消费者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策略:
1.淘汰落后产能: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动淘汰落后的糖业生产企业,减少过剩产能,
提高市场供需平衡。
2.提高生产效率:鼓励糖业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加强生产线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提高
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加强质量监管:加强对糖业产品质量的监管,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
打击力度,提高糖业产品的质量安全。
4.培育新兴市场:发挥我国糖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增加出口量,缓解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问题。
5.加强行业协作:加强政府与糖业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共同推动糖业技术创新
和产业升级,提升糖业竞争力。
甘蔗糖厂的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
甘蔗糖厂的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企业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责任也变得尤为重要。
甘蔗糖厂作为一个大型工业企业,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尤为明显。
因此,甘蔗糖厂在生产过程中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一、废气处理甘蔗糖厂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其中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
这些废气的排放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健康产生危害。
因此,甘蔗糖厂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废气的处理。
首先,甘蔗糖厂可以安装烟气脱硫装置,通过洗涤剂与烟气接触,将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等可回收物质。
同时,对于氮氧化物的处理,可以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和水。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二、废水处理甘蔗糖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含有有机物、悬浮物和溶解物等。
直接排放的废水会对附近的水体造成污染,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
因此,甘蔗糖厂需要进行废水的处理,降低废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一种常见的废水处理方法是生物处理法。
通过建造生物处理池,利用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最终实现废水的净化。
此外,甘蔗糖厂还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如沉淀、絮凝和活性炭吸附等,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
三、固体废弃物处理甘蔗糖厂在生产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包括渣渣、过滤渣和污泥等。
这些废弃物的处理如果不当,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
因此,甘蔗糖厂需要采取措施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合理处理。
首先,甘蔗糖厂可以将可回收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对于无法回收的废弃物,可以选择安全填埋或者进行高温焚烧处理,以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
此外,甘蔗糖厂还可以探索新技术和方法,例如有机废弃物的堆肥处理,进一步降低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甘蔗糖厂在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方面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制糖企业榨季存在的情况和问题
制糖企业榨季存在的情况和问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制糖企业是我国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榨季是制糖企业每年生产的关键时期。
在榨季期间,制糖企业需要大量的原料和劳动力来进行糖的提取和加工,以满足市场需求。
在榨季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下面将详细介绍。
制糖企业在榨季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原料供应不足。
制糖企业需要大量的甘蔗或甜菜来进行糖的生产,但是有时由于天气、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原料的产量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企业原料供应不足,影响正常生产。
由于我国土地资源和人口密集度的限制,一些地区的原料种植面积有限,导致原料供应有限,也成为了制糖企业在榨季中面临的困境。
制糖企业在榨季中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生产成本高企。
榨季是制糖企业生产糖的高峰期,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能源等资源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这些资源的使用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尤其是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制糖企业需要面对着成本的不断攀升,给企业的盈利能力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制糖企业在榨季中还面临着市场需求不确定的问题。
制糖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市场需求一般比较稳定,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疫情、自然灾害等,市场需求可能会出现波动,导致制糖企业的生产计划不能及时调整,产生库存压力,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制糖企业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及时的监测和分析,做好生产计划的调整,以应对市场的变化。
制糖企业在榨季中还存在一些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
制糖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如果不加以有效处理和控制,可能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引发公众的不满和抵制。
制糖企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在繁忙的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事故,需要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制糖企业在榨季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加强协调,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制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原料供应链管理,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与市场的沟通和合作,做好市场营销工作;加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管理,做好责任担当,推动制糖企业朝着更加环保、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
蔗叶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对策
蔗叶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对策蔗糖产业是龙里镇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村民经济主要来源之一。
历年来村民每次砍完甘蔗后,对甘蔗叶大都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这不仅污染空气,还带来了交通安全和火灾隐患,蔗叶综合利用对我镇的甘蔗叶发展,甚至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存在的问题:(一)蔗叶综合利用率不高。
群众对甘蔗叶充分利用认识不足,长期以来,由于群众形成的“一把火防病虫害”的观念及习惯以及对蔗叶潜在价值和就地焚烧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为图方便省事,直接在田间就地焚烧处理蔗叶或偷偷焚烧等行为。
虽然政府严格管控秸秆禁烧,但部分群众心存侥幸,经常偷偷焚烧。
导致大量的蔗叶价值得不到充分、利用。
(二)蔗叶收集困难。
商业化、专业化的甘蔗叶加工收购点少,群众销售甘蔗叶渠道不多,加之以劳动力短缺、用工成本高,没有很好的处理方式等为由,群众不愿投入人力财力收集,费时费力效益低,导致群众收集蔗叶的积极性不高。
(三)蔗叶管理难。
例如龙里镇甘蔗种植面积12万亩,地块相对分散,分布面积广等难点。
就会出现管控力度、行业监管和执法有效衔接存在不紧密的问题,特别是蔗叶焚烧受区域、地块、路程、到场时间等因素,是监管及执法工作的短板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二、建议与对策(一)成立组织,强化领导。
建立长效机制、不同时段,加强秸秆禁烧巡查。
实行“一月一检查、一月一通报”,搭建完善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管控体系,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例如龙里镇,开展蔗叶综合利用宣传工作,印发《秸秆禁烧人人有责》至农民朋友的一封信1万份,秸秆禁烧通告500份,利用村级广播、镇村宣传车,村民组长和公益岗位佩戴秸秆禁烧红袖章手持小喇叭,不间断宣传,营造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浓厚氛围。
(二)全面调查,摸清底数。
掌握蔗叶产生量、可收集量、利用量等关键信息。
大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
通过推进秸秆“五化”利用,培育一批以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利用为主攻方向的专业化的社会运营服务组织和产业化利用主体,提高蔗叶综合利用率。
年度甘蔗发展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甘蔗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农业产业结构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视,我国甘蔗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总结将回顾2023年度我国甘蔗产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
二、2023年度我国甘蔗产业发展概况1. 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2023年,我国甘蔗种植面积达到2300万亩,同比增长3%。
产量约为1.5亿吨,同比增长4%。
其中,广西、云南、广东、海南、四川等主产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
2. 糖料蔗生产技术不断进步近年来,我国在甘蔗育种、种植、加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2023年,我国成功培育了一批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甘蔗新品种,如云蔗141313、桂糖11号等。
此外,甘蔗种植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一人可管理3000亩以上,提高了生产效率。
3. 产业链不断完善我国甘蔗产业链逐步完善,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2023年,我国食糖产量约为1000万吨,消费量约1500万至1600万吨,供需缺口较大,需要依赖进口。
4.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甘蔗产业发展,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糖业现代化、深化体制改革等。
广西、云南等主产区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糖业转型升级。
三、存在的问题1. 产业集中度较低我国甘蔗产业集中度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
部分产区存在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等问题。
2. 产业链条不够完善尽管我国甘蔗产业链逐步完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链条仍不够完善,特别是在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方面。
3. 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甘蔗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等的使用导致土壤、水资源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4. 蔗农收入增长缓慢蔗农收入增长缓慢,影响了蔗农的生产积极性。
四、未来发展方向1. 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手段,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2. 完善产业链条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甘蔗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我国糖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我国糖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我国糖业作为传统的农业产业之一,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并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糖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首先,我国糖业发展存在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对糖业重视不够,在糖业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市场需求的变化。
以致于在一些地区,糖厂产能严重超出市场消费需求,导致部分企业面临产能利用率低下和经营困难的问题。
此外,由于我国糖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导致产业布局不合理,竞争激烈,使得整个糖业市场产能过剩。
其次,我国糖业发展存在灵活性不足的问题。
传统的糖业生产模式缺乏创新和变革,没有及时调整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健康意识的提升,传统糖类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减少,而健康、营养、低糖或无糖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增加。
然而,我国糖业企业在产品研发和生产上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很难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再次,我国糖业发展存在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
糖甘蔗和甜菜是糖业的主要原料,但其种植对土地、水源和化肥等资源的依赖性较高,造成资源的大量消耗。
而且,由于目前糖业发展仍以传统的糖业为主,无法有效地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
此外,糖厂中产生的糖渣、糖蜜、糖渣等废弃物处理不当,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最后,我国糖业发展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市场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由于糖业发展历史长久,存在一些老旧企业和落后生产工艺,对市场的信息获取和把握不足。
这导致企业无法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需失衡和行业竞争激烈的状况。
同时,由于糖业市场监管缺乏力度,存在一些不合规的生产和销售行为,严重影响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整体发展的可持续性。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解决策略。
首先,要加强糖业生产能力调整,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调节,推动糖业产能过剩地区的压缩和转型升级。
其次,加强糖业的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通过技术引进、创新研发等方式,推动糖业产品结构的转变,满足现代消费者需求。
蔗糖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
蔗糖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蔗糖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加工业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蔗糖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问题。
一、蔗糖产业面临的困难问题1. 良种推广速度慢,单产低,原料严重不足当前,我国蔗糖产业的良种推广速度较慢,蔗农种植的甘蔗品种较为单一,单产较低,导致原料严重不足。
据统计,我国全县3户制糖企业设计日处理甘蔗能力5000吨实际可处理甘蔗仅为5000吨,整个榨季可入榨甘蔗70至75万吨,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2. 生产成本高,糖价波动大近年来,我国蔗糖生产成本逐年上升,其中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化肥农药成本等都呈现出上涨趋势。
同时,国际糖价波动较大,对我国蔗糖产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在糖价低迷时,企业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影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蔗糖产业链条不完整,附加值低我国蔗糖产业链条不完整,大部分蔗糖企业仅限于生产初级蔗糖产品,缺乏深加工和高端产品开发,导致附加值较低。
这使得我国蔗糖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难以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4. 环保压力加大,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随着我国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蔗糖产业面临的环保压力也在加大。
传统的蔗糖生产方式往往伴随着较高的能耗和污染,不符合当前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
因此,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需要探索一种环保、可持续的蔗糖生产方式。
二、蔗糖产业发展对策1. 加快良种推广,提高单产,保障原料供应针对良种推广速度慢、单产低的问题,我国应加大良种培育和推广力度,引进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甘蔗品种,提高蔗农的种植效益。
同时,加强种植技术培训,提高蔗农的种植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甘蔗单产,保障原料供应。
2. 降低生产成本,稳定糖价为降低生产成本,我国应加大对蔗糖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可以通过多元化方式进口糖料,稳定国际糖价,降低国内糖价波动对产业的影响。
3. 完善蔗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我国应鼓励蔗糖企业向产业链下游拓展,发展深加工和高端产品,提高附加值。
当前甘蔗种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我国目前有近20个省(区)种植甘蔗,甘蔗生产成为一些地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
但近年来由于滥施化肥,使种植成本增加,品质下降,严重影响蔗农和糖厂的经济效益。
2001年,笔者对甘县挖掉甘蔗改种水稻的田块进行过调查,发现87%以上的田块发生共叶、矮缩、花而不实的综合症(大多数花而不实的田块颗粒无收),造成极大经济损失。
农户认为蔗败田,甘蔗种植面积逐年下降,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如何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含糖量,开创蔗农糖厂双赢局面,促进甘蔗生产稳步发展?笔者就当前甘蔗种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阐述如下,与同行探讨。
1、存在问题(1)单施化肥,地力下降。
据调查,当前蔗农普通单施化肥。
因甘蔗种植4年-5年后才能与其他作物轮作,种植年限长,常年单一施用化肥,很容易使土壤板结、酸化、保墒能力下降,加之化肥掠夺性超量施用,土壤中有机质消耗怠忌,不但增加了种植成本,甘蔗品质也无保障。
(2)比例失衡,肥料低效。
目前,蔗农施肥全凭经验,重氮轻钾,中量元素从未补充,肥料利用率低。
资料表明:甘蔗一生需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元素达19种之多,而生产1吨甘蔗消耗大、中量元素为纯氮2公斤,纯磷1.5公斤,纯钾2.5公斤,钙0.70公斤,镁0.7公斤,硅0.5公斤,硫0.4公斤,这些元素不能相互代替,缺一不可,若某一元素缺失或过量都将影响肥料施用效益,并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
(3)有机肥奇缺,土质恶化。
据调查,除极少数蔗农会在第1年的新植蔗田施用厩肥外,其他(约94%)蔗田全是从未施过有机肥的“卫生田”。
在有机肥奇缺,化肥、除草剂滥施条件下常年耕作,土壤物理性质恶化,对病害、干旱、倒伏等自然灾害的抵抗力下降,不仅束缚影响当季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且还殃及下茬作物,这是近年蔗田种水稻发生黄叶、矮缩、花而不实综合症的主要原因。
2、改进措施(1)大行宽畦,套种绿肥由于有些蔗农种植的甘蔗多,要求每年每丘蔗田都施有机肥是不切实际的,而套种绿肥却是简便易行的好办法。
甘蔗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甘蔗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甘蔗产业,听上去挺简单的,但它可真是个大话题呀。
咱们从田间地头聊起,甘蔗可不光是糖水里的那根小棍子,它背后可藏着一整条产业链呢。
想象一下,甘蔗在阳光下摇曳生姿,农民们在田里忙得不可开交,笑声连连,真是让人心里暖暖的。
但是,哎,有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咱们可得好好聊聊。
甘蔗的种植其实不容易。
种得好,丰收了,农民笑得合不拢嘴;种不好,天公不作美,辛苦全泡汤。
最近几年,天气变幻莫测,气候变化让农民们都快抓狂了。
原本应该丰收的季节,结果一场大雨,甘蔗全淹了,真是让人心疼。
可见,甘蔗产业可不是光靠运气,还得靠科学和技术啊。
咱们得想办法,让农民的汗水能换来丰硕的成果。
再说说甘蔗的加工。
你看,甘蔗一旦进了工厂,就像变魔术一样,变成了糖、蜜、酒,甚至还有饲料,真是变得多才多艺。
可是,咱们的加工技术有时候跟不上,导致一些好甘蔗没能变成好产品,真是可惜。
市场需求也在变,消费者越来越挑剔,光有好原料可不够,得有好技术呀。
老话说得好,能者为先,这里可得提升提升。
市场竞争可不是个小事。
国内外的甘蔗产品琳琅满目,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咱们的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甘蔗,有时候在市场上却卖不上价,心里那个苦呀,真是说不出来。
很多时候大企业霸占了市场,咱们的小农户想分一杯羹简直难上加难。
要不怎么说,得团结起来,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咱们还得提提环保问题。
甘蔗产业发展快,环境压力可不少。
有的地方因为种甘蔗,水土流失、化肥农药用得多,真是伤了大自然的心。
可不能只顾着眼前的利益,长远来看,环境才是咱们的“金饭碗”。
所以,发展绿色农业、提高环保意识,才是当务之急。
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把甘蔗产业发展得更好,让大自然也跟着笑。
相关部门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咱们的、补贴、技术培训,都是给农民的“定心丸”。
得让农民知道,种甘蔗是有未来的,相关部门会支持他们的。
这样,大家才能安心耕种,干出一番事业来。
就像那句老话,只有千百个农民齐心协力,才能把甘蔗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甘蔗良种市场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甘蔗良种市场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甘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市场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甘蔗良种的市场化已经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然而,在甘蔗良种市场化的推广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甘蔗良种市场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思考。
一、甘蔗良种缺乏市场竞争力甘蔗良种的市场化推广需要有市场的支撑。
然而,目前甘蔗良种市场上存在的品种相对较少,缺乏市场竞争力。
此外,由于品种的单一性,导致市场供求不平衡,价格波动大,农民收益不稳定。
因此,急需通过品种的研发和更新来提高甘蔗良种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对策思考:加强甘蔗良种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基因改良等手段开发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
此外,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建立流通市场,通过市场调节价格,提高农民的收益。
二、甘蔗良种推广渠道狭窄甘蔗良种推广受到了推广渠道狭窄的制约。
目前大多数甘蔗种植基地的规模较小,没有足够的市场影响力和推广能力。
同时,农民在种植甘蔗时也较缺乏相关知识和技术,导致甘蔗良种的推广难度较大。
对策思考:建立甘蔗良种推广服务机构,通过开展专业化的技术培训和推广活动,提高农民对甘蔗良种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加强市场宣传,提高甘蔗良种的市场知名度,拓展推广渠道,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农民。
三、甘蔗良种生产缺乏标准化管理甘蔗良种的生产和管理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导致产量质量不稳定。
同时,甘蔗生产对土壤、气候等自然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如果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会影响甘蔗良种的生长发育,影响产量和品质。
对策思考:建立甘蔗良种生产标准,规范甘蔗生产和管理流程,确保甘蔗良种的产量和品质稳定。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对甘蔗良种生产管理技术的掌握,促进甘蔗良种生产的规范化。
四、甘蔗良种产业链不够完善甘蔗良种的产业链不够完善,瓶颈环节较多。
这包括繁殖、种植、收获、加工、销售等环节。
其中,加工和销售是甘蔗良种产业链面临的另一个难点。
目前,甘蔗加工和销售主要以传统的加工方式为主,缺乏创新,同时销售渠道单一,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制糖业的风险分析与风险防控
制糖业的风险分析与风险防控制糖业作为食品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本篇将对制糖业进行风险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风险分析1. 原料风险制糖业的原料主要来源于甘蔗或甜菜,其质量的稳定性对糖产品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原料的风险主要包括原料的品种、成熟度、存储条件等。
2. 生产过程风险制糖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化学污染、微生物污染、物理污染等。
例如,在糖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到化学添加剂,如磷酸、石灰等,这些化学物质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使用和管理,可能会对糖产品造成污染。
3. 设备与设施风险制糖业的设备与设施如果存在故障或维护不当,可能会对糖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例如,糖的结晶设备如果清洁不当,可能会导致糖产品中出现杂质。
4. 人为因素风险制糖业的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也可能导致风险的产生。
例如,操作人员的疏忽或不当操作,可能会导致糖产品质量的不稳定。
风险防控1. 原料风险防控为了防控原料风险,制糖企业应选择优质的原料供应商,并对原料的品种、成熟度、存储条件等进行严格的控制。
2. 生产过程风险防控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生产规程进行操作,对化学添加剂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其不会对糖产品造成污染。
3. 设备与设施风险防控制糖企业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应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清洁,以防止糖产品受到污染。
4. 人为因素风险防控制糖企业应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确保其能够熟练掌握生产操作技能,同时,应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以确保其操作的准确性。
以上是制糖业的风险分析与风险防控的部分内容,后续将继续深入分析其他方面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
以上内容为左右。
后续将继续分析其他方面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
风险分析5. 市场风险制糖业的市场风险主要包括需求风险、价格风险和竞争风险。
需求风险涉及消费者对糖产品的需求变化,价格风险则与原材料和成品糖的价格波动相关,而竞争风险则来自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竞争压力。
制糖行业分析
制糖行业分析制糖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产业,扮演着推动农业发展和提供食品原材料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对中国制糖行业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制糖行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庞大的市场潜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糖网生产国和进口国,每年生产和消费的糖品数量都居世界前列。
作为主要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制糖业在农村带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制糖行业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原材料供应不足。
糖厂主要依赖于甘蔗和甜菜等原材料进行生产,但由于土地有限和农村劳动力外流等问题,甘蔗和甜菜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导致原材料供给不足。
其次是环保压力增大。
制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和废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此外,与国际市场竞争也是一个重要挑战,中国制糖行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面临着技术和产业升级的压力。
然而,制糖行业也有一些发展机遇。
首先是消费需求的增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消费者对糖制品的需求持续增长。
其次是技术创新的推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制糖厂能够生产出更加优质、安全的糖制品,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需求。
此外,政府对制糖业的政策支持也是一个重要机遇,鼓励糖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制糖行业可持续发展。
在面临挑战和机遇下,制糖行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加强原材料种植管理,通过优化农业结构,增加甘蔗和甜菜的生产,确保原材料供应稳定。
其次,加强环保治理,推动糖厂进行废物资源化利用,减少污染排放。
此外,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生产工艺和质量,增强竞争力。
最后,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升糖制品出口竞争力,增加出口量。
总之,中国制糖行业在面临挑战和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重要的发展空间。
通过整合资源,加强环保治理,推动技术创新和拓展国际市场,制糖行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中国农村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制糖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与出路
制糖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与出路制糖业作为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地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该行业从种植甘蔗或甜菜到生产糖产品,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对制糖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和出路。
首先,制糖业的现状是多元化的。
传统的制糖业主要以甘蔗和甜菜为原料,通过熬煮、精炼和结晶等工艺,制造出白糖和相关副产品。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制糖业已经逐渐拓宽了产品线。
除了传统的白糖,现在还有低糖、红糖等多种糖类产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制糖业还延伸到了饮料、食品加工和制药等领域,为行业的多元化做出了贡献。
其次,制糖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的关注度提高,制糖业需要采取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例如,开发和应用生物技术,可以降低对土地和水资源的依赖,减少化学品的使用,并提高糖产量。
此外,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有效利用废弃物和副产品,可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再次,制糖业的出路在于创新和升级。
面对全球糖市的竞争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制糖企业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的力度。
例如,开展研发,开发新的糖类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和口感的需求。
此外,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
此外,制糖业还需要加强合作与协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制糖业需要与国内外的企业、研究机构和政府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和机遇。
例如,与农业企业合作,共同发展可持续的糖料种植方式;与食品加工企业合作,推广新产品和更加安全的生产技术;与政府合作,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管,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然而,制糖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大。
全球糖市的供需关系和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对制糖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其次,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
制糖业的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渣,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我国甘蔗糖厂节能问题的若干思路
我国甘蔗糖厂节能问题的若干思路引言:甘蔗糖厂是世界最大的生产企业,随着糖价回落,节能降耗已经成为我国甘蔗糖厂发展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糖厂的基本情况,分析造成糖厂能耗高的原因,提出降低能耗的途径,探讨实现低碳排放的可行方案。
在我国糖厂中由于蔗汁水分含量高、糖分高和甜味高,在煮炼时消耗大量热能,使蒸发结晶所需要的蒸汽量也增加,每吨甘蔗需用蒸汽450KW左右;蒸发水分时还需用不少的蒸馏水,一般每吨糖需耗水100KW;此外,在糖的熬煮、浓缩、过滤、干燥、包装等工艺中还要消耗大量热能。
据估算,全国所有制糖企业全年总耗电量约达18万千瓦时,折合标准煤约14万吨。
如果把以上各项全部热能折算成煤,按一般煤炭质量指数测算,全国糖厂全年总耗煤约达900万吨,如果再考虑其它燃料,总耗煤量至少可达1100万吨。
我国糖厂单位面积占地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但能耗却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3%左右。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建设节能型糖厂。
1、通过增加产量来减少用电2、采用新技术节能,如余热利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液体燃料燃烧代替固体燃料燃烧、电动机变频调速等。
对于废糖液,可采用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或进行酒精发酵来取得能源,沼气的热值很高,还可作为锅炉的补充能源;此外,对无法利用的废糖液,要采用深层技术回收糖蜜和乙醇,回收后的糖蜜与废蜜不同,属于食品级(达到欧洲卫生标准),可用来做糕点、饼干和饮料的甜味剂;乙醇可以作为汽车动力燃料、航空燃料或直接应用,在这方面比较有前景的是甘蔗制乙醇,如生产出的乙醇纯度超过99%,完全可以替代汽油。
3、总结:综上所述,节能型糖厂不仅可以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减少污染,而且还可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建立节能型糖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坚持不懈,相信在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必定能够圆满完成。
甘蔗糖厂是世界最大的生产企业,随着糖价回落,节能降耗已经成为我国甘蔗糖厂发展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糖厂的基本情况,分析造成糖厂能耗高的原因,提出降低能耗的途径,探讨实现低碳排放的可行方案。
我国甘蔗糖厂节能问题的若干思路
我国甘蔗糖厂节能问题的若干思路甘蔗糖厂的节能问题一直是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我国甘蔗糖厂节能问题的若干思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国甘蔗糖厂的能源主要来自煤、油、电、天然气、生物质等。
燃烧的热效率高达60%-70%,低的只有20%左右,大部分在40%以下,这样就会出现成本增加的问题,而使用外界能源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其利用率可以达到90%以上。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能源纷纷涌入中国,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活力。
但随着能源消耗增长,能源短缺越来越突出。
如果长期以来解决不好能源问题,势必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能源供需矛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并对我国社会稳定产生潜在威胁。
因此,加强对能源资源的综合管理,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在设计、运行时尽量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新能源,可以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发展清洁能源,提倡采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清洁能源作为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途径,特别是甘蔗制糖业应积极寻找更好的清洁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节能减排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之一。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较快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速度仍然过快,能源消耗高居不下,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
因此,“节能减排”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节能减排是指减少煤炭消费,重点抓好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商业和民用四大领域节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重点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同时发展生物质能。
第三,改革管理体制,推动技术进步。
为使能源管理由传统的行政手段向法律手段转变,甘蔗制糖企业应从国家层面组织对制糖工业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工作的规划、协调和监督,制订有关制糖工业节能减排的标准和行业准则。
还应积极培育市场机制,鼓励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引导资金投向节能减排项目,使制糖企业真正成为节能减排的主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最后,制糖企业还应结合国际市场变化,重视走出去战略。
浅谈制糖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制糖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制糖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关于浅谈制糖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内容,欢迎阅读!摘要:存货是制糖企业的一项占有很大比例的资产,能够反映企业流动资金运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和资产经营效率。
对存货管理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加强企业存货管理,保持资金持续的良性循环,提高存货周转率。
关键词:制糖企业存货管理对策一、绪论制糖业是资源加工型产业,对存货依赖性很大,存货的存在会产生相关的保管费用、仓储费用等等。
存货管理能力的强弱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很大的影响。
科学有效的存货管理方法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加快存货周转速度,控制库存安全水平,保证生产均衡,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因此企业要加强存货规划和控制。
二、糖类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制糖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1.存货量波动大。
近年来,外糖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政府虽然加大了对糖业的支持,但是甘蔗种植面积还是逐渐缩小,给制糖企业原材料供应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制糖业的销量在稳步上升,每年的库存量在加速减少,但是单纯地减少存货并不意味着对企业有利。
制糖企业的库存量的波动太大,容易产生供求危机,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不稳定。
2.存货成本高。
制造型企业想要获得利润,第一步就是要扩大规模,降低产品的平均成本。
规模大了生产线就多,如果企业不能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很容易导致产品滞销,出现产品积压的情况。
目前来看,糖料作物成本也不断增加,制糖企业的成本也呈上涨趋势。
在存货管理中保证企业均衡生产的同时降低成本是重中之重,制糖企业对成本控制不是很理想,原材料成本也在逐年提高。
3.存货减值。
制糖企业原材料存在减值的情况较多,其次是库存商品。
它们的减值情况也是最严重的,对企业资产安全影响比较大。
4.存货周转慢。
一般情况下,存货周转天数的减少意味着存货转化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就越快,这样就可以提升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以及获利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甘蔗糖业存在的问题、 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作者:杨枝煌来源:《中国市场》2016年第13期摘要:在实地考察广西和湛江两地甘蔗主产区与国内外甘蔗糖产业比较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糖业一方面遭受进口糖和走私糖的冲击,另一方面受到国内没有补贴、进口管制不善、自然灾害不断等持续打击,需要切实解决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金融支持、精准脱贫、产业法治、贸易管制、转型升级、损害救济等各方面问题,从而将糖业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示范产业。
关键词:甘蔗糖业;发展食糖延伸产业;食糖的小生产大市场;示范产业DOI:1013939/jcnkizgsc201613077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甘蔗糖产业一直是我国主产区农业支柱,攸关数千万农民的致富脱贫。
但是虽然我国食糖供需缺口一直高达数百万吨,却因为管理不善损害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另外,中国作为全球食糖的主要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中国需求”理应成为影响世界食糖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但是我们却时常面临国外冲击而失去价格主导权甚至多次遭遇颠覆性风险。
为了挽救整个甘蔗糖产业,急需召开一次“遵义会议”,综合利用各种手段,保障产业安全,实现产业链整体科学发展。
一、我国甘蔗糖产业概况中国是世界上用甘蔗制糖最早的国家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公元前400年我国已经初步掌握了甘蔗制糖方法。
公元647年,唐太宗派人去印度学习熬糖法,制糖技术更加发展。
明朝嘉靖年间发明了白糖后,制搪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可以说,自甘蔗在中国培植以来至鸦片战争之前,食糖产业一直是我国的甜蜜事业。
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国外甜菜糖和甘蔗糖产业异军突起,打败了中国糖业。
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糖产业进入了跌宕起伏时期,中国从世界第一的糖业大国断崖式降格为1949年的世界第26位。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一直努力,但也是惊心动魄。
目前中国是第四大产糖区,仅次于巴西、印度、欧盟;第五大消费区,排在印度、欧盟、巴西和美国之后。
从产量和消费量来说,我国糖业经过60多年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制糖企业和糖农遭遇了“过山车式”的市场震荡。
1949—1978年,由于实行严格计划经济,国家提供定量配给、独家经营、控制价格、限制消费和控制生产等措施来寻求供需平衡和市场稳定,反而使食糖成为短缺产品。
但是这个时期,由于实行军事工业和重工业赶超战略,糖业也因工农业价格剪刀差处于支持工业的沉重状态;1979—1990年,食糖经营有所放开,实行计划内和计划外的经营双轨制,但主要还是国家对食糖实行统购包销政策,食糖全部由商业部统购统销,食糖市场依然没有形成或者说依然处于供不应求状态;1991年至今,糖业管理由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食糖市场逐步形成,但运行很不平稳,价格大幅波动。
特别是,国家对食糖产销体制进行改革,商业主管部门不再承担销售任务,制糖企业骤然承担生产和销售任务,加上没有足够收购糖料资金,没有固定销售渠道,没有充分仓储设施,几乎和糖农一样突然独自面对自然灾害、疫病传染、市场波动三大风险,又加上进口和走私冲击以及政策多变,导致出现1991—1999年,1999—2003年,2003—2008年,2008—2014年,4个“好三年、坏三年”的倒V形周期,制糖企业、糖农和地方政府筋疲力尽。
特别是2000年以来,糖价曾经暴跌至2800元/吨,最高点达到7800元/吨,波动幅度之大前所未有。
这一时期,虽然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乡统筹发展等倡议,但是因为没有严格法律规定和具体举措,导致糖业仍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糖业的脆弱化、附庸化现象仍然明显。
二、我国甘蔗糖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甘蔗糖产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食粮消费量上升与我国食粮产业发展困境的矛盾从供需缺口看,我国食糖一直无法自给自足,但却越发展越沉重。
我国食糖一直存在数百万吨的供需缺口,本来甘蔗糖应该是一个香饽饽产业,但是多次成为负担沉重的产业。
据广西糖协数据,仅2014年广西一地就亏损45亿元,2600万蔗农减收100多亿元,2个糖业集团破产,20亿甘蔗款打白条。
另外,甘蔗主产区广东湛江,从表1可以看出,2011年以来,由于进口糖大量无序进口,当地糖价从7063元/吨急剧下跌至4466元/吨,农民连续四个榨季损失达28427亿元,制糖企业累计亏损达12049亿元,已有2家糖厂倒闭,4家处于关闭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商务部启动食糖自动进口许可制度,一定程度上管住了正关进口,糖业很快实现了减亏,但短期内仍然无法杜绝走私和实现扭亏为盈。
而且中国糖业担当太多,还需进口古巴糖40万吨,算在1945万吨配额内。
综合外电消息[1],中国已经成为最大食糖进口国,即使实行进口自动许可制度,2015年仅原糖进口就高达48559万吨,再创历史新高,高于2013年的450万吨和2014年中国的348万吨。
2011年开始的超大量无序进口,造成了中国糖业1991年、1995年、2007年的三次大进口那样的后果,大批糖厂破产或停工成为废铁,糖农返贫成为扶贫对象。
换言之,我们近年来虽然加强了管理,但是仍无法保证进口量不超配额的1945万吨。
如果加上南方边境地区的蚂蚁搬家式的成品糖走私进口,我国近些年的食糖进口可能更多,冲击着我国糖业健康发展。
从人均消费看,我国食糖消费量一直上升,但食糖产业却总是困境重重。
食糖是人体补充能量的重要来源,任何人都需要适当食用。
就人均食糖消费而言,我国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从1961年的1 公斤增加到2014年的11公斤,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4 公斤/人),低于亚洲国家的平均水平( 1275 公斤/人)。
欧美发达国家则已高达人均35公斤/年,泰国消费量达到32公斤、印度18公斤,也低于中国台湾的24公斤,中国香港的31公斤,是世界人均食糖消费最少的国家之一[2]。
另外,中国食糖消费量年均增速高出食糖产量增速2个百分点[3],是亚洲乃至世界增长潜力最大的食糖市场。
(二)食糖延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与我国食粮产业发展单一化、低端化的矛盾从产业延伸看,食糖和甘蔗本身具有其他功用,但是我们却单一化、低端化发展。
中国是最早的甘蔗制糖国家,但是,对于甘蔗和食糖其他高科技性能的开发几乎为零,或者无法产业化;对于甘蔗茎根叶、蔗渣的其他利用也是规模很小,产业单一化、低端化现象非常显著。
甘蔗除了食糖还能生产20多种副产品,国外对甘蔗及其制品的研发利用已经非常发达,甚至建立了以甘蔗为原料的化工体系和新能源体系。
例如,利用蔗渣发电、造纸,利用甘蔗糖制造能够替代硅的石墨烯。
作为目前发现的最薄、最强韧、断裂强度比最好钢材还高200倍、富有弹性、最小气体原子都无法穿透、几乎完全透明、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被称为“黑金”和“新材料之王”,极有可能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颠覆性新技术新产业革命,尤其是用以研制更轻、更快、更廉价、更紧实柔韧的计算机电子设备,可广泛运用于各个高科技领域。
(三)食糖市场价格低于糖农成本价格致使国内食糖“供过于求”全国甘蔗产业涉及农业人口4000万,仅广西就有相关从业人员2620万(2000万蔗农和20万糖厂工人)。
食糖市场价格高于成本时,糖企和糖农收入增加,实现了脱贫致富;但是由于管理不善,时常导致市场价格低于成本,使得糖农再次返贫。
根据广西糖协数据,该地糖价从 2011 年的最高 7800 元/吨腰斩为2014 年的最低 3850 元/吨,远低于成本线5000元/吨。
制糖企业2011/2012榨季盈利由上一榨季的823亿元下降为1925亿元,跌幅766%,亏损面高达3495%;2012—2015年3个榨季持续亏损,分别亏损1525 亿元、3169亿元、1556亿元[4]。
就蔗农而言,2014/2015榨季广西甘蔗最高收购价为410元/吨,按单产4吨/亩计算,农民整年辛辛苦苦的种蔗收入平均仅为313元/亩,假设按最高单位8吨/亩计算,农民全年种蔗收入也仅为626元/亩,严重打击了农民积极性,导致很多农民种也不是,不种更没有收入来源。
总之,食糖价格暴跌和产量剧降,由于国内外价差依然存在,导致外国糖通过海关和走私大量涌入,造成原本供不应求逆转为供过于求的食糖供应局面,反过来使国内糖价长期低于成本线,全行业巨亏使中国糖业时常面临着颠覆性危机,严重影响了扶贫大业。
三、原因分析食糖是特殊政治经济作物,食糖产业攸关农业和制糖工业,连接着国内和国际市场,备受国家政府关切和其政策影响。
世界各国为了保持本国的市场平衡、价格稳定和糖业安全,通过限制进口、出口补贴和国内支持等措施,把国内市场波动风险转嫁到国际市场,使得国际食糖市场价格长期低于世界平均生产成本。
中国入世后所面对的食糖市场并非完全竞争的健康市场,而是一个各国自我保护的扭曲市场(例如,巴西持续大幅汇率贬值、印度出口补贴360元/吨、泰国甘蔗种植补贴35元/吨,美国、日本、欧盟等地区进行进口管制),加上我国利用国际规则和国内法律进行产业保护的能力有待提升,使得甘蔗糖产业出现了信息乱、进口乱、乱建糖厂、乱批条子等乱象。
(一)无法可依导致市场糖变成政策糖中国食糖产业对外,面对的是一个扭曲的国际市场。
因为各国都对自身糖产业设置了各种法制保护措施。
也就是说,各国食糖产业本身就出发点不一样,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对内,则因为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轨,对于平抑价格波动没有一整套相关法律措施,而只是依靠行政部门不断出台政策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也就是说,行政管理部门疲于奔命,热衷于出台政策,而不是立足法治,做到决策于法有据。
当然,我国也进行过立法努力,2002年出台了《糖业管理暂行办法》,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近年来出现的蔗区生产管理混乱的问题,无法推动国储糖积极作为的问题,无法惩治走私的问题,立法工作滞后性和不完善可见一斑。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行业标准不健全。
我国糖业标准少而不全,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赤砂糖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白砂糖国家标准》及国家有关部门修订的绵白糖国家标准。
而真正的糖业标准化是从食糖消费需求和生活水准出发,制定统一的检验检测体系、糖业生产环境、生产技术规程、糖业投入品、糖业生产市场来规范生产符合一定营养水平、品尝水平、卫生水平和审美水平并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的食糖。
进出口管理方面,总体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但是没有专门的食糖进出口管理法律。
中国制糖业自从1949年以来已取得巨大成就,但发展过程波动激烈,行业经济运行混乱,特别是近10年出现几次价格与产量的交替大波动,使糖业几年大面积巨额亏损,大批企业停摆、破产或重组。
究其根源在于我国制糖行业管理机制尚未完善,行业政策法制不健全。
相较而言,国外制糖行业管理机制完善,行业政策法制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