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教案
2024-2025学年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教学案
20242025学年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教学案我设计这节《走进分子世界》的教学案,旨在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分子的基本概念,感受分子的运动,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分子的概念,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2.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孩子们理解分子运动的原因。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运动的原理。
2. 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和分子运动的观察。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子模型、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魔法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分子运动的奇迹,激发他们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分子的概念,解释分子运动的原理。
3. 实验: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分子运动实验,观察分子的运动,并记录下来。
4. 讨论: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讨论分子运动的规律。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分子运动的原理。
2.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孩子们的反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
2. 拓展延伸:让孩子们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一次分子运动的观察实验,加深对分子运动的理解。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分子的概念,认识到分子运动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走进分子世界》这节课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孩子们理解分子的概念和分子运动的原理是本节课的两个主要重点。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分子运动则是物质性质变化的基础。
分子运动的原理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让孩子们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这就是本节课的主要难点。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分子的概念,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魔法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让孩子们观察到分子运动的奇迹,激发他们的兴趣。
(数学分析教案)第七章
第七章 实数的完备性(9学时)§1 关于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的内容,知道其证明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难点是定理的证明,特别是柯西收敛准则和充分性的证明.. 学时安排: 4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如下:一、区间套定理与柯西收敛准则定义1 设闭区间列{[,]}n n a b 具有如下性质: (1)11[,][,],1,2,;n n n n a b a b n ++⊃= (2)lim ()0n n n b a →∞-=则称{[,]}n n a b 为闭区间套,或简称区间套.定理7.1(区间套定理) 若{[,]}n n a b 是一个区间套,则在实数系中存在唯一的一点ξ使得[,],1,2,n n a b n ξ∈= ,即 ,1,2,.n n a b n ξ≤≤=证: 先证存在性{[,]}nn ab 是一个区间套, 所以 1221,n n a a a b b b ≤≤≤≤≤≤≤≤∴可设lim n n a ξ→∞=且由条件2有lim lim ()lim n n n n n n n n b b a b a ξ→∞→∞→∞=-+==由单调有界定理的证明过程有,1,2,.n n a b n ξ≤≤= 再证唯一性设ξ'也满足,1,2,.n n a b n ξ'≤≤= 那么,,1,2,.n n b a n ξξ'-≤-= 由区间套的条件2得lim ()0n n n b a ξξ→∞'-≤-=故有ξξ'=推论 若[,](1,2,)n n a b n ξ∈= 是区间套{[,]}n n a b 所确定的点,则对任给的0ε>,存在0N >,使得当n N >时有[,](,)n n a b U ξε⊂柯西收敛准则 数列{}n a 收敛的充要条件是: 对任给的0ε>,存在0N >,使得对,m n N >有 ||m n a a ε-<.证 [必要性] 略.[充分性] 已知条件可改为:对任给的0ε>,存在0N >,使得对,m n N ≥有||m n a a ε-≤.取m N =,有对任给的0ε>,存在0N >,使得对n N ≥有||m n a a ε-≤,即 在区间[,]N N a a εε-+内含有{}n a 中几乎所有的项(指的是{}n a 中除有限项的所有项)∴令12ε=则存在1N ,在区间1111[,]22N N a a -+内含有{}n a 中几乎所有的项,记该区间为11[,]αβ. 再令212ε=则存在21()N N >,在区间112211[,]22N N a a -+内含有{}n a 中几乎所有的项,记该区间为1122112211[,][,][,]22N N a a αβαβ=-+也含有{}n a 中几乎所有的项,且满足1122[,][,]αβαβ⊃及221.2βα-≤依次继续令311,,,,22nε=得一区间列{[,]}n n αβ,其中每个区间中都含有{}n a 中几乎所有的项,且满足11[,][,],1,2,;n n n n n αβαβ++⊃=110(),2n n n n βα--≤→→∞即时{[,]}n n αβ是区间套.由区间套定理,存在唯一的一个数[,],1,2,n n n ξαβ∈= . 再证lim n n a ξ→∞=.由定理7.1的推论对任给的0ε>,存在0N >,使得当n N >时有[,](,)n n U αβξε⊂即在(,)U ξε内含{}n a 中除有限项的所有项,由定义1'lim n n a ξ→∞=. 二、聚点定理与有限覆盖定理定义 2 设S 为数轴上产的点集,ξ为定点,若ξ的任何邻域内都有含有S 中无穷多个点,则称ξ为点集S 的一个聚点.例如:1{(1)}nn -+有两聚点1,1ξξ==-.1{}n 有一个聚点0ξ=.(,)a b 内的点都是它的聚点,所以开区间集(,)a b 有无穷多个聚点. 聚点的等价定义;定义2'对于点集S ,若点ξ的任何ε邻域内都含有S 中异于ξ的点,即(;)U S ξε≠∅ ,则称ξ为S 的一个聚点.定义2''若存在各项互异的数列{}n x S ⊂,则其极限lim n n x ξ→∞=称为S 的一个聚点.三个定义等价性的证明: 证明思路为:2222'''⇒⇒⇒.定义22'''⇒的证明:由定义2'设ξ为S 的一个聚点,则对任给的0ε>,存在0(,)x U S ξε∈ .令11ε=,则存在01(,)x U S ξε∈ ;令211m in(,||)2x εξ=-,则存在022(;)x U S ξε∈ ,且显然21x x ≠;令11m in(,||)2n n x εξ-=-,则存在0(;)n n x U S ξε∈ ,且显然n x 与11,,n x x - 互异;得S 中各项互异的数列{}n x ,且由1||n n n x n ξε-<≤,知lim n n x ξ→∞=.由闭区间套定理可证聚点定理.定理7.2 (Weierstrass 聚点定理) 实数轴上的任一有界无限点集S 致少有一个聚点. 证 S 有界, ∴存在0M >,使得[,]S M M ⊂-,记11[,][,]a b M M =-,将11[,]a b 等分为两个子区间.因S 为无限点集,故意两个子区间中至少有一个含有S 中无穷多个点,记此子区间为22[,]a b ,则1122[,][,]a b a b ⊃且122112()b a b a M -=-=.再将22[,]a b 等分为两个子区间,则其中至少有一个含有S 中无穷多个点,取出这样一个子区间记为33[,]a b ,则2233[,][,]a b a b ⊃,且133222()2M b a b a -=-=依次继续得一区间列{[,]}n n a b ,它满足:11[,][,],1,2,;n n n n a b a b n ++⊃= 20(),2n n n M b a n --=→→∞即{[,]}n n a b 为闭区间套,且其中每一个闭区间都含有S 中无穷多个点.由区间套定理, 存在唯一的一点ξ使得[,],1,2,n n a b n ξ∈= .由定理1的推论, 对任给的0ε>,存在0N >,使得当n N >时有[,](,)n n a b U ξε⊂.从而(;)U ξε含有S 中无穷多个点按定义2ξ为S 的一个聚点.推论(致密性定理) 有界数列必含有收敛子列.证: 设{}n x 为有界数列.若{}n x 中有无限多个相等的项,显然成立.若数列{}n x 中不含有无限多个相等的项,则{}n x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集必为有界无限点集,故由聚点定理,点集{}n x 至少有一个聚点,记为ξ.由定义2'',存在{}n x 的一个收敛子列(以ξ为极限).由致密性定理证柯西收敛准则的充分性.柯西收敛准则 数列{}n a 收敛的充要条件是: 对任给的0ε>,存在0N >,使得对,m n N >有 ||m n a a ε-<.证: [充分性] 先证{}n a 有界,由忆知条件取1ε=,则存在正整数N, 则1m N =+及n N >时有1||1n N a a +-<由此得111||||1||n n N N N a a a a a +++=-+<+.取121m ax{||,||,,||,1||}N N M a a a a +=+ 则对一切的正整数n 均有||n a M ≤. 再证{}n a 收敛,由致密性定理,数列{}n a 有收敛子列{}k n a ,设lim k n k a A→∞=由条件及数列极限的定义, 对任给的0ε>,存在0K >,使得对,,m n k N >有||m n a a ε-<,||k n a A ε-<取()k m n k K =≥>时得到 ||||||2kkn n n n a A a a a A ε-≤-+-<所以lim k n k a A→∞=定义3 设S 为数思轴上的点集,H 为开区间集合(即H 的每一个元素都是形如(,)αβ的开区间).若S 中的任何一个点都有含在H 中至少一个开区间内,则称H 为S 的一个开覆盖,( H 覆盖S ).若H 中开区间的个数是无限的(有限)的,则称H 为S 的一个无限开覆盖(人限开覆盖).如(,),S a b ={(,)|(,)},x x H x x x a b δδ=-+∈H 为S 的一个无限开覆盖.定理7.3(海涅---博雷尔(Heine-Borel)有限覆盖定理) 设H 为闭区间[,]a b 的一个(无限)开覆盖,则从H 中可选出有限个开区间来覆盖[,]a b .证 用反证法 设定理的结论不成立,即不能用H 中有限个开区间来覆盖[,]a b . 将[,]a b 等分为两个子区间,其中至少有一个不区间不能用H 中有限个开区间来覆盖.记这个子区间为11[,]a b ,则11[,][,]a b a b ⊂,且111()2b a b a -=-.再将11[,]a b 等分为两个子区间,同样,其中至少有一个不区间不能用H 中有限个开区间来覆盖.记这个子区间为22[,]a b ,则2211[,][,]a b a b ⊂,且2221()2b a b a -=-.依次继续得一区间列{[,]}n n a b ,它满足:11[,][,],1,2,;n n n n a b a b n ++⊃= 1()0(),2n n nb a b a n -=-→→∞即{[,]}n n a b 为闭区间套,且其中每一个闭区间都不能用H 中有限个开区间来覆盖 由闭区间套定理, 存在唯一的一点ξ使得[,],1,2,n n a b n ξ∈= ,由于H 为闭区间[,]a b 的一个(无限)开覆盖,故存在(,),H αβ∈使得(,)ξαβ∈.于是,由定理7.1的推论,当n 充分大时有[,](,)n n a b αβ⊂.即用H 中一个开区间就能覆盖[,]n n a b 矛盾.课后记:这一节理论性强,学生学习困难较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学生共同学习这一节.1 如何理解记忆定理内容.2 如何掌握定理的证明方法.3 怎样应用定理及定理的证明方法去解决问题.在应用闭区间套定理时,应先构造一个闭区间套,构造的方法一般是二等分法,在应用有限覆盖定理时,应先构造一个开覆盖构造的方法一般与函数的连续性定义结合.应用聚点定理时,应先构造一数列等.教材中P 16322[,]αβ中包含{}n a 的几乎所有项,是因为它中包含{}n a 的第2N 项以后的所有项,这里应强掉,容易被忽略.在下节的教学中就让学一注意到在什么时候用实数的完备性定理,这是一个难点,重点.三、 实数基本定理等价性的证明(未讲)证明若干个命题等价的一般方法.本节证明七个实数基本定理等价性的路线 : 证明按以下三条路线进行: Ⅰ: 确界原理单调有界原理区间套定理Cauchy 收敛准则确界原理 ; Ⅱ: 区间套定理 致密性定理Cauchy 收敛准则 ;Ⅲ: 区间套定理Heine –Borel 有限复盖定理区间套定理 .一. “Ⅰ” 的证明: (“确界原理 单调有界原理”已证明过 ).1. 用“确界原理”证明“单调有界原理”: 定理7.4 单调有界数列必收敛 .2. 用“单调有界原理”证明“区间套定理”: 定理 7.5 设是一闭区间套. 则存在唯一的点,使对有.推论1 若是区间套确定的公共点, 则对,当时, 总有.推论2 若是区间套确定的公共点, 则有↗,↘,. 3. 用“区间套定理”证明“Cauchy 收敛准则”:定理 7.6数列收敛是Cauchy列.引理Cauchy列是有界列. ( 证 )定理 7.6 的证明: ( 只证充分性 ) 教科书P217—218上的证明留作阅读 . 现采用三等分的方法证明,该证法比较直观.4.用“Cauchy收敛准则”证明“确界原理”:定理7.7非空有上界数集必有上确界;非空有下界数集必有下确界 .证(只证“非空有上界数集必有上确界”)设为非空有上界数集 . 当为有限集时 , 显然有上确界 .下设为无限集, 取不是的上界, 为的上界. 对分区间, 取, 使不是的上界, 为的上界. 依此得闭区间列. 验证为Cauchy列, 由Cauchy收敛准则,收敛; 同理收敛. 易见↘. 设↘.有↗.下证.用反证法验证的上界性和最小性.二. “Ⅱ”的证明:1. 用“区间套定理”证明“致密性定理”:定理7.8 (Weierstrass )任一有界数列必有收敛子列.证(突出子列抽取技巧)定理7.9每一个有界无穷点集必有聚点.2.用“致密性定理”证明“Cauchy收敛准则”:定理7.10数列收敛是Cauchy列.证(只证充分性)证明思路:Cauchy列有界有收敛子列验证收敛子列的极限即为的极限.三.“Ⅲ”的证明:1. 用“区间套定理”证明“Heine–Borel 有限复盖定理”:2. 用“Heine–Borel 有限复盖定理”证明“区间套定理”:§2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证明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定理的证明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定理的证明方法,难点是什么情况下用哪一个定理.学时安排: 2学时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过程:一. 有界性:命题1 , 在上.证法一 ( 用区间套定理 ). 反证法.证法二 ( 用列紧性 ). 反证法.证法三 ( 用有限复盖定理 ).二.最值性:命题2 , 在上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 只证取得最大值 )证 ( 用确界原理 ) 参阅[1]P226[ 证法二 ] 后半段.三.介值性:证明与其等价的“零点定理”.命题3 ( 零点定理 )证法一 ( 用区间套定理 ) .证法二 ( 用确界原理 ). 不妨设.令, 则非空有界, 有上确界. 设有. 现证, ( 为此证明且). 取>且.由在点连续和, ,. 于是. 由在点连续和,. 因此只能有.证法三 ( 用有限复盖定理 ).四.一致连续性:命题4 ( Cantor定理 )证法一 ( 用区间套定理 ) .证法二 ( 用列紧性 ).五.实数基本定理应用举例:例1 设是闭区间上的递增函数, 但不必连续 . 如果,, 则, 使. ( 山东大学研究生入学试题 )证法一 ( 用确界技术 . 参阅[3] P76例10 证法1 )设集合. 则, 不空 ; ,有界 . 由确界原理 ,有上确界. 设, 则.下证.ⅰ)若, 有; 又, 得.由递增和, 有, 可见. 由,. 于是 , 只能有.ⅱ)若, 则存在内的数列, 使↗, ; 也存在数列, ↘,. 由递增, 以及, 就有式对任何成立 . 令, 得于是有.证法二 ( 用区间套技术, 参阅[3] P77例10 证法2 ) 当或时,或就是方程在上的实根 . 以下总设. 对分区间, 设分点为. 倘有, 就是方程在上的实根.(为行文简练计, 以下总设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 . 若, 取; 若, 取, 如此得一级区间. 依此构造区间套, 对,有. 由区间套定理, , 使对任何,有.现证.事实上, 注意到时↗和↘以及递增,就有.令, 得于是有.例2 设在闭区间上函数连续, 递增 , 且有,. 试证明: 方程在区间内有实根 .证构造区间套,使.由区间套定理,, 使对,有. 现证. 事实上, 由在上的递增性和的构造以及↗和↘,, 有.注意到在点连续,由Heine归并原则, 有,, . 为方程在区间内的实根.例3 试证明: 区间上的全体实数是不可列的 .证 ( 用区间套技术, 具体用反证法 ) 反设区间上的全体实数是可列的,即可排成一列:把区间三等分,所得三个区间中至少有一个区间不含,记该区间为一级区间. 把区间三等分,所得三个区间中至少有一个区间不含,记该区间为二级区间. …… .依此得区间套, 其中区间不含. 由区间套定理,, 使对, 有. 当然有. 但对有而, . 矛盾.习题课( 3学时)一.实数基本定理互证举例:例4 用“区间套定理”证明“单调有界原理”.证设数列递增有上界. 取闭区间, 使不是的上界, 是的上界. 易见在闭区间内含有数列的无穷多项, 而在外仅含有的有限项. 对分, 取使有的性质.…….于是得区间套,有公共点. 易见在点的任何邻域内有数列的无穷多项而在其外仅含有的有限项, .例5 用“确界原理”证明“区间套定理”.证为区间套. 先证每个为数列的下界, 而每个为数列的上界. 由确界原理 , 数列有上确界, 数列有下确界 .设, .易见有和.由,.例6 用“有限复盖定理”证明“聚点原理”.证 ( 用反证法 ) 设为有界无限点集, . 反设的每一点都不是的聚点, 则对, 存在开区间, 使在内仅有的有限个点. …… .例7 用“确界原理”证明“聚点原理”.证设为有界无限点集. 构造数集中大于的点有无穷多个.易见数集非空有上界, 由确界原理, 有上确界. 设. 则对,由不是的上界中大于的点有无穷多个; 由是的上界,中大于的点仅有有限个. 于是, 在内有的无穷多个点,即是的一个聚点 .课后记强掉应先构造闭区间套、构造开覆盖、构造数列等的方法.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同学们体会在什么时候用哪一个定理.。
第七章 《吃得明明白白》教案
高中体育与健康
第七章《吃得明明白白》教案
1.让学生了解主要膳食的组成,营养成分和摄取方法。
2.使学生知道高中阶段应补充的营养。
3.协助学生解决不良的饮食习惯,明确学习生活中如何合理营养,科学锻炼。
1.重点: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高中阶段应补充的营养。
2.难点:矫正不良饮食习惯,掌握科学准确的饮食方法。
三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
2、谈话讨论法。
3、互动式法。
四、学法指导:
1﹑自主式学习。
2﹑创意性讨论。
五、教学过程:
1、利用多媒体,通过篮球运动员易建联的图片,创设情景,导入本课内容:合理饮食,科学锻炼。
使学生迅速投入课堂意境。
2、结合学情,提问这节课上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通过图片使学生了解合理搭配膳食的重要性。
3、通过图示使学生了解食品分配比例结构,介绍学生合理饮食的原则。
告诉学生理想的膳食应为:平衡膳食:各种食品要兼顾,适度.合理营养:营养成分要合理,任何一种过的过多或过上过少都不好.清淡杂食:节盐,少糖,少吃油炸食品.
4、介绍一天的生活锻炼和早、中、晚餐科学搭配的方法,使学生明白吃与学习、锻炼、休息几者之间的关系,达到健康益智、和谐发展。
高中生每天的学习任务很重,吃得丰富些,质量高。
如果课外活动运动量大,应多吃营养丰富的碱性食物。
5、思考题:请同学们想一想,还有那些体育锻炼和饮食能够塑造我们健美的体形,增进我们的健康?
6、课后作业: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自己制定一个饮食合理.锻炼科学的健身计划。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学会画力的示意图,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以及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2. 重点:力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力的示意图模型。
2. 学具:作业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推车等,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
2. 讲解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力的单位(牛顿)。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拉伸、压缩;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加速、减速。
4. 演示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5. 学生动手练习:画出给定力的示意图,如拉力、压力等。
6. 讲解力的示意图的应用: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实际问题,如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分析。
7.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并解答。
8. 课堂小结: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七、作业设计(1)拉力:2N,向东(2)压力:5N,向下(3)摩擦力:3N,向北2. 答案:(1)箭头长度为2,箭头方向向东。
(2)箭头长度为5,箭头方向向下。
(3)箭头长度为3,箭头方向向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问题的应用上还需要加强练习。
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第七章燃料及其利⽤教案课题⼀:燃烧与灭⽕⼀、燃烧的条件1、燃烧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发⽣的⼀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注:但并不是所有的燃烧都有氧⽓参加,如氢⽓可以在氯⽓中燃烧,镁可以在⼆氧化碳中燃烧等等。
2、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发⽣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
燃烧必须同时满⾜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或空⽓);(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点)。
(1)燃烧并⾮全部都有氧⽓参加,如Na在氯⽓中的燃烧,氢⽓在氯⽓中的燃烧,所以我们指通常情况。
(2)燃烧、爆炸、⾃燃、缓慢氧化都是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3)并不是所有的爆炸都是由燃烧引起的。
如轮胎爆炸、锅炉爆炸、⽓球爆炸等均不是燃烧引起的,它们都是物理变化。
(4)燃烧需要同时满⾜三个条件,缺⼀不可。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及结论1、在500mL烧杯中注⼊400 mL热⽔,并放⼊⽤硬纸圈圈住的⼀⼩块⽩磷。
在烧杯上盖⼀⽚薄铜⽚,铜⽚的⼀端放⼀⼩堆⼲燥的红磷,另⼀端放⼀⼩块已⽤滤纸吸去表⾯上⽔的⽩磷2、⽤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磷,通⼊少量氧⽓(或空⽓) 1、①红磷不燃烧②铜⽚上的⽩磷燃烧③⽔中⽩磷不燃烧2、⽩磷燃烧①热⽔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点,------说明燃烧时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点。
②热⽔温度达到⽩磷的着⽕点,且⽩磷⼜与空⽓接触,所以⽩磷燃烧。
③虽然温度能够达到着⽕点,但缺少氧⽓,故不能燃烧。
-------说明燃烧需要氧⽓。
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①温度达到着⽕点;②可燃物;③氧⽓(或空⽓);⼆、灭⽕的原理和⽅法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灭⽕只要破坏三个条件中的⼀个即可。
灭⽕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或空⽓);(3)使温度降到着⽕点以下。
1、灭⽕的主要措施:①隔离法——已燃物和未燃物隔离开(清除可燃物);②窒息法:切断燃烧区空⽓的来源(隔绝氧⽓);③冷却法——是温度降低到着⽕点⼀下;2、常⽤灭⽕物质:CO2:⼆氧化碳密度⽐空⽓⼤容易隔绝空⽓,不能燃烧,不⽀持燃烧,沸点⾼。
第七章 外科感染患者的护理教案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浅表脓肿局部隆起,有红、肿、热、痛及波动感,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晰,压之疼痛剧烈。位置较深的脓肿,腔壁厚时,波动感可不明显,但病变区常有水肿和明显的局部压痛,且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结核性脓肿发展慢、病程长,表面无明显的红、肿、热、痛等症状,故称为冷脓肿或寒性脓肿。
(1)局部治疗
(2)全身治疗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有关。
2.疼痛与炎症刺激有关。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2.对症护理
3.用药护理
4.病情观察
5.健康教育
六、脓肿病人的护理
【概述】
脓肿(abscess)是急性感染过程中,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而形成的局限性脓液积聚,四周有一完整的脓腔壁包裹。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1)血常规
(2)细菌培养
(3)影像学检查
5.治疗要点
轻度感染可采用外敷药物,物理疗法等措施,必要时应使用有效抗生素。若局部化脓或脓肿形成,则应手术切开引流。
严重感染或发生全身化脓性感染时,应积极处理感染病灶,加强抗感染治疗,并给予全身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
【护理诊断】
1.焦虑与感染后的痛苦及对预后的担忧有关。
3.请给小王做好病情监测。
第一节外科感染概述
【外科感染的分类】
1.根据致病菌的种类和病变性质分:化脓性感染和非化脓性感染。
2.根据病程长短和发病急缓程度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3.根据病原体侵入的途径可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两种。
【常见的化脓性致病菌】
表8-1化脓性感染常见致病菌及临床特点
二、气性坏疽病人的护理
第七章三角形教案(一)
第七章三角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明白得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3.明白得判定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4.关心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客观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重点、难点 重点:1.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2.能从图中识别三角形.3.通过度量三角形的边长的实践活动,从中明白得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 难点:1.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2.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1.投影:图形见章前P68-69图.教师叙述: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看条件许可, 能够把古埃及的金字塔、飞机、飞船、分子结构……的投影,给同学放映)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飞机、上天的飞船,从宏大的建筑如P68-69的图,到微小的分子结构, 处处都有三角形的身影.结合以上的实际使学生了解到:我们所研究的“三角形”那个课题来源于实际生活之中. 学生活动:(1)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三角形. (2)选派代表说明三角形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2.板书:在黑板上老师画出以下几个图形.(1)CBA(2)CBA(3)E DCBA(4)EDBA(5)DCBA(1)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上图:区别三条线段是否存在首尾顺序相接所组成的.图(1)三条线段AC 、CB 、AB 是否首尾顺序相接.(是) (2)观看发觉,以上的图,哪些是三角形? (3)描述三角形的特点:板书:“不在一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教师提问:上述对三角形的描述中你认为有几个部分要引起重视. 学生回答:a.不在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b.首尾顺次相接. 二、读一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1,第一部分至摸索,一段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叫三角形?(2)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内角?有几个顶点? (3)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________.(4)三角形ABC 的边AB 、AC 和BC 可用小写字母分别表示为________.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 的三边,AB 可用边AB 的所对的角C 的小写字母c 表示,AC 可用b 表示,BC 可用a 表示. 三、做一做画出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 点动身,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能够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同学们在画图运算的过程中,展现议论,并指定回答以上问题: (1)小虫从B 动身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 有如下几条路线. a.从B→C b.从B→A→C(2)从B 沿边BC 到C 的路线长为BC 的长.从B 沿边BA 到A,从A 沿边C 到C 的路线长为BA+AC.通过测量能够说BA+AC>BC,能够说这两条路线的长是不一样的. 四、议一议1.在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3.三角形三边有如何样的不等关系?通过动手实验同学们能够得到哪些结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五、想一想三角形按边分能够,分成几类?按角分呢? (1)三角形按边分类如下: 三角形 不等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2)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 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六、练一练有三根木棒长分别为3cm 、6cm 和2cm,用这木棒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分析:(1)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 关键在捡判定它们是否符合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符合即可的构成一个三角形,看不符合就不可能构成一个三角形.⎧⎨⎩⎧⎨⎩⎧⎨⎩⎧⎨⎩(2)要让学生明确两条木棒长为3cm 和6cm,要想用三根木棒合起来构成一个三角形,这第三根木棒的长度应介于3cm 和8cm 之间,由于它的第三根木棒长只有2cm,因此不可能用这三条木棒构成一个三角形. 错导:∵3cm+6cm>2cm∴用3cm 、6cm 、2cm 的木棒能够构成一个三角形.错因: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那个地点3+6>2,没错,可6-3不小于2,因此回答这类问题应先确定最大边,然后看小于最大量的两量之和是否大于最大值,大时就可构成,小时就无法构成. 7.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目标1.经历析纸,画图等实践过程认识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2.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通过画图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及所在直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等都交于点. 重点、难点 1.重点:(1)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概念, 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2)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与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 2.难点:(1)三角形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区别,三角形的高与垂线的区别. (2)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3)不同的三角形三条高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把下面图表投影出来:三角形的重要线段 意义 图形 表示法三角形的高线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D CBA1.AD 是△ABC 的BC 上的高线.2.AD ⊥BC 于D.3.∠ADB=∠ADC=90°.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的OD CBA线段D CBA1.AE 是△ABC 的BC 上的中线.2.BE=EC=12BC.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那个角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21D CBA1.AM 是△ABC 的∠BAC 的平分线.2.∠1=∠2=12∠BAC.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1-72的课文.2.认真观看投影表中的内容,并回答下面问题.(1)什么叫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与垂线有何区别和联系? 三角形的高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而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这条垂线是直线.(2)什么叫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两点的线段与过两点的直线有何区别和联系?三角形的中线是连结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 而过两点的直线有着本质的不同,一个代表的是线段,另一个却是直线.(3)什么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平分线有何区别和联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 那个角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而角平分线指的是一条射线.3.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代表线段依旧代表射线或直线?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都代表线段, 这些线段的一个端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另一个端点在那个顶点的对边上. 二、做一做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三角形,并在那个三角形中画出它的三条高.( 假如他们所画的是锐角三角形,接着提出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哪里?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那儿?)观看这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的位置有何关系?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锐角三角形三条高交点在直角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点在直角三角形顶点,而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三角形,并在那个三角形中画出它的三条中线.( 假如他们所画的是锐角三角形,接着让他们画出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看看这些三角形的中线在哪里)?观看这三条中线的位置有何关系?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它们交于一点,那个交点在三角形内.3.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三角形,并在这三角形中画出它的三条角平分线,观看这三条角平分线的位置有何关系不管是锐角三角形依旧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它们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同时交于一点.7.1.3三角形的稳固性 教学目标:通过观看和实地操作得到三角形具有稳固性,四边形没有稳固性,稳固性与没有稳固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重点:了解三角形稳固性在生产、生活是实际应用难点:准确使用三角形稳固性与生产生活之中 课前预备:小木条8个,小钉若干 教学过程:一、看一看,想一想课本P73投影出来二、做一做1、用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2、用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C BA三、议一议从上面实验过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与同伴交流。
第七章第一节 1.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教案
第七章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教学目的:➢知识要求:让学生懂得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
理解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能力要求:提高学生辩证的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我国改革开放对于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思想教育、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分析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本章课后思考题: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教学过程:【教学导入】:《三十年逃港风波纪事》据深圳解密的档案记载,深圳共出现了4次大规模偷渡。
第一次1957年前后,实行公社化运动期间,一次外逃了5000多人。
第二次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一次外逃1.9万人。
第三次1972年,外逃2万人。
第四次是l979年,撤县建市初期,有7万多人沿着几条公路成群结队地拥向边境线,伺机越境。
最后外逃3万人。
对于只有11万劳动力的宝安县来说,这是一次空前的大失血。
现实资料:香港居民返回内地生活,更已成为大趋势。
香港规划署调查发现,到内地居住的港人每两年以50%的速度增长。
以2005年计算,有9.1万多人,而2001年只有4万多人,增幅已超过一倍。
事实上,调查更显示,港人在内地自置的物业数量,达18.16万个,而且多集中在深圳、东莞和广州。
思考:1.为什么改革开放前国人全身心偷渡到香港?2.从内地人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去香港到如今更多的港人回内地置产,说明了什么问题?(生答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开启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航程。
从此,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道路。
初二数学上册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设计(优秀7篇)
初二数学上册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设计(优秀7篇)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都是人们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
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使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方程(组)、不等式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的水平,而且能从函数的角度将三者统一起来,感受数学的统一美。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完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后对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究,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这对今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重难点重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
难点:综合运用方程(组)、不等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学思考:经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去认识问题。
解决问题:能综合应用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体验数学的价值,建立自信心。
二、教法说明对于认知主体——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但是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使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生动活泼、民主开放、主动探索”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三、教学过程(一)感知身边数学学生已经学习过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因此可能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用方程模型解决问题。
结合前面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关系的探究,我自然地提出问题:“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是否也有联系呢?”,从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川理工学院-心理学教案-第七章-情感与意志
第七章情感与意志(6学时)一、章节名称及学时分配二、授课类别:理论课三、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情绪情感的概念,理解情绪情感与需要、认识、情绪、健康的关系2、了解情感的两极性和功能3、理解情绪与情感的分类4、掌握意志的概念,理解意志的基本特征5、了解知、情、意三者的关系6、理解并学会分析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和意志品质二、教学重、难点: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情绪的分类,意志的基本特征,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分析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六、教学组织与设计1、把情感与意志在相互联系的结构中来进行对比讲解;2、在情绪与情感的理解上,主张学生带着真情实感来体验与学习;3、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成功的某一意志行动写出来,随着教师的讲解来对自己进行心理分析,并在这一过程中理解、掌握并学会分析意志行动产生、发展的心理过程。
七、教学内容:第一节情感概述(2学时)一、什么是情感(一)概念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1、从严格意义上讲,情感与情绪有以下区别:①从需要角度看,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如喜、怒、哀、乐等:情感是同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如与人交往相关的友谊感,与遵守行为准则规范相关的道德感,与精神文化需要相关的美感与理智感。
②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无论从种系或是个体发展来看,情感体验都发生得较晚,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社会化进程的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如婴幼儿的情感体验就鲜明而又丰富。
③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永远带有情境性,而情感有可能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稳固性和长期性、稳固的情感体验是情绪概括化的结果。
以上区别是相对的。
2、联系:情感是在情绪基础上形成的,反过来情感对情绪又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们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既相互转化,又相互依存。
第一,具有一定社会内容的情感,可能以强烈、鲜明的情绪形式表现出来,又能表现为深沉而持久的情操。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教案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科学发展观在抗击非典疫情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2)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 案
授课时间
2019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课
章节名称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教学目的
1、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2、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3、从总体上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2、认识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让学生深刻认识为什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3)2004年3月,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意义、内涵和基本要求。
初中化学下册第七章教案
初中化学下册第七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金属的排列顺序与活动性关系;
2. 了解金属活动性与电化学反应的关系;
3. 能够预测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
4. 能够应用金属活动性的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金属活动性的排列顺序;
2. 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
三、教学难点
1. 金属活动性与电化学反应的关系;
2. 如何预测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包括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笔记书和实验报告。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或现象引发学生对金属活动性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讲解:介绍金属活动性的概念,讲解金属的排列顺序与活动性的关系;
3. 实验:进行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规律;
4. 复习: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理解;
5.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馈
1. 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及时纠正错误;
2. 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七、课后拓展
1. 学生可自行进行更多的金属置换反应实验,加深对金属活动性的理解;
2. 学生可以研究更多的金属活动性相关知识,拓展化学学习的广度。
八、教学反思
1. 整体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金属活动性是否理解透彻;
2. 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实验能力有待提高的地方。
九年级体育第七章教学设计
九年级体育第七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团队合作和竞技精神的意识和兴趣,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具体目标包括:1. 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2. 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并能够应用到实际比赛中;3. 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他们在竞技中的表现。
二、教学内容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团队合作与篮球基本技能的学习,具体如下:1. 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的培养;2. 篮球基本技能的学习:运球、传球、投篮等;3. 球队战术的学习:进攻与防守的基本战术;4. 篮球比赛的规则与裁判知识。
三、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通过介绍篮球的魅力和优点,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和热情。
2. 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的培养: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 篮球基本技能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篮球的基本技能,包括运球、传球、投篮等。
通过示范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
4. 球队战术的学习:介绍篮球比赛中的进攻与防守的基本战术,让学生了解如何在比赛中发挥个人优势并与队友合作。
5. 篮球比赛的规则与裁判知识:学习篮球比赛的规则并介绍裁判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在比赛中能够遵守规则并了解裁判的判罚标准。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清楚地了解篮球基本技能的正确姿势和动作。
2.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反复巩固篮球基本技能。
3.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比赛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 观察学生的实际表现:在课堂练习和比赛中观察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
2. 书面作业:布置篮球相关的书面作业,检查学生对篮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考试评测:通过篮球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考试,评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篮球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
第七章现金流量表分析 教案
第七章现金流量表分析1.本章重点内容(1)现金、现金等价物、现金流量的概念、现金流量的种类(2)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关系(3)现金流量表比较分析方法(4)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关系2.本章难点内容(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关系(2)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利润的综合分析思路与方法(3)主要筹资活动现金流量项目分析的方法和信息使用3.本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关系(2)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利润的综合分析思路与方法三、本章应讲授的内容1.现金流量分析的目的与内容介绍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现金流量,阐述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关系。
2.现金流量表分析的目的结合现金流量表介绍现金流量表分析可达到的目的。
3.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析阐述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涉及到的与现金流出、流入相关的项目。
4.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阐述在企业投资活动中涉及到的与现金流出、流入相关的项目。
5.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阐述在企业筹资活动中涉及到的与现金流出、流入相关的项目。
6.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关系分析对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等,结合实例来介绍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关系。
四、课堂讨论1.讨论题目: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有何关系?2.参考答案: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分析能弥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不足。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可以提供企业某一日期资产或负债的总额及结构,表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及分布情况,企业未来需要用多少资产或劳务清偿债务以及清偿时间。
但是,资产负债表无法说明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利润表中有关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等信息说明了经营活动对财务状况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但由于利润表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和计量收入与费用的,没有提供经营、投资、筹资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信息。
第七章现金流量表分析 教案
第七章现金流量表分析1.本章重点内容(1)现金、现金等价物、现金流量的概念、现金流量的种类(2)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关系(3)现金流量表比较分析方法(4)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关系2.本章难点内容(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关系(2)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利润的综合分析思路与方法(3)主要筹资活动现金流量项目分析的方法和信息使用3.本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关系(2)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利润的综合分析思路与方法三、本章应讲授的内容1.现金流量分析的目的与内容介绍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现金流量,阐述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关系。
2.现金流量表分析的目的结合现金流量表介绍现金流量表分析可达到的目的。
3.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析阐述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涉及到的与现金流出、流入相关的项目。
4.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阐述在企业投资活动中涉及到的与现金流出、流入相关的项目。
5.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阐述在企业筹资活动中涉及到的与现金流出、流入相关的项目。
6.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关系分析对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等,结合实例来介绍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关系。
四、课堂讨论1.讨论题目: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有何关系?2.参考答案: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分析能弥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不足。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可以提供企业某一日期资产或负债的总额及结构,表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及分布情况,企业未来需要用多少资产或劳务清偿债务以及清偿时间。
但是,资产负债表无法说明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利润表中有关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等信息说明了经营活动对财务状况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但由于利润表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和计量收入与费用的,没有提供经营、投资、筹资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信息。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教案)
-难点三:在作图过程中,教师应详细讲解如何使用三角板和直尺,以及如何避免作图误差。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掌握作图技巧,提高作图的准确性。
四、教学流程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选自七年级数学教材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
1.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2.学会使用三角板、直尺等工具进行平行线的作图。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培养学生逻辑推理与证明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得相当积极,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作图不准确的问题。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不断提高。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的成果让我感到欣慰。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平行线的证明》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条直线看起来永远不会相交的情况?”(比如公路上的车道线)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行线的奥秘。
第七章反不正当竞争法教学教案
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
兰州商学院法学院
• 垄断行为的特点:
• ⒈主体的多样性,经营者、政府及其所属部 门
• ⒉范围的局限性 • 法定专营范围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 • ⒊主要方式是操纵或控制市场 • ⒋结果是限制或妨碍竞争
反不正当竞争法
兰州商学院法学院
• ㈡反垄断法的概念和特征
• 1914年--《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 会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兰州商学院法学院
• ㈣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的关系
• 联系: • ⒈规制对象相互关联 • ⒉立法形式交叉合并 • ⒊制裁机构趋向一致 • ⒋制裁形式和手段趋向一致 • 区别: • 1、立法目的不同 • 2、两个法律的立法动机不同
• 指国家在限制和反对垄断中所形成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 世界各国反垄断法的特征: • ⒈适用范围广泛 • ⒉立法标准灵活 • ⒊制裁严厉
反不正当竞争法
兰州商学院法学院
• ㈢反垄断法的历史发展
• 加拿大1889年制定的《禁止限制性贸易合并 法》
• 美国的反垄断法体系:
• 1890年--《谢尔曼法》、
兰州商学院法学院
2、法律对竞争的规制
(1)反不正当竞争法:法律保护公平的、 有效的自由竞争,以维护市场经济的活 力和有效运作
(2)反垄断法:法律对妨碍竞争的不正当 竞争和限制竞争的行为加以禁止
反不正当竞争法
兰州商学院法学院
• ⒉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特点
• ①规范对象具有广泛性 • ②适用主体具有广泛性 • ③法律责任力度大
反不正当竞争法
兰州商学院法学院
四、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责任
• ㈠经营者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教案
《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
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3.知道力的三要素,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会画力的示意图。
4.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难点是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资源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