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第十章
植物营养学知识点
第一章、植物营养原理1、影响根系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a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有利于土壤中养分的溶解和迁移,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b通气状况,良好的通气状况,可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数量,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c PH,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不利于土壤养分的有效化,偏酸性条件有利于根系吸收阴离子,偏碱性有利于吸收阳离子d土壤水分,土壤水分适宜有利于养分的溶解和在土壤中偏移,但水分过多时会引起养分的淋失2、土壤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及影响因素a截获,质流,扩散。
b影响因素:土壤养分浓度和土壤水分含量。
(1.浓度高时根系接触养分数量多,截获多;(2.浓度梯度大时,扩散到根表的养分多;(3.水分多时水流速度快,浓度高单位容积中养分数量多,质流携带养分多。
3、有益元素:非必需元素中一些特定的元素,对特定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或为某些种类植物所必需。
如豆科植物-钴,人参-哂。
4、大量营养元素:干物重的0.1%以上,包括C、H、O、N、P、K、Ca、Mg、S等九种。
5、微量营养元素:干物重的0.1%一下,包括Fe、B、Mn、Cu、Zn、Mo、Cl〔Ni〕等七种。
6、确定必须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a必要性: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
b不可替代性:缺少这种元素后,植物会出现特有的病症,而其他元素均不能替代其作用,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病症才会减轻或消失。
c直接性:这种元素是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7、同等重要率: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与其在作物中的含量无关。
8、必需营养元素的一般营养功能:a构成植物的结构、贮藏和生活物质;b调节植物的新陈代谢;c其他特殊作用,参与物质的转化与运输、信号传递、渗透调节、生殖、运动等。
9、有害元素:Al、Mn、Fe,重金属。
Al的毒害:抑制根系的生长;抑制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地上局部的生长;抑制生物固氮10、有益元素:Na、Si、Se、Co等。
植物营养学10
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促进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 壤保水保肥能力。 增加腐殖质和钙素, 根系的缠绕和包裹 改善盐碱土的理化性质 减少地表返盐 根系发达增加降水淋盐
五、利于水土保持、发展牧业
绿肥作物根系发达,覆盖度大,固 土固沙能力强,减少水土流失。 吸收大量光辐射,美化环境。 豆科绿肥蛋白含量高,大多是优质 的饲料,促进畜牧业发展。
紫花苜蓿
一年或多年生豆科牧草, 茎直立,多分枝,株高1m 左右,三出复叶,主根粗 壮发达, 长达3米以上,着 生大量根瘤。
紫花苜蓿适应性广,耐寒、 耐旱、耐瘠薄,适宜土壤 pH5.6~8。当盐分>0.3%的 土壤上不能生长。怕湿。
紫花苜蓿
干苜蓿中含粗蛋白15~25%,含赖氨酸 1.05 ~ 1.38% ,优质饲料。紫花苜蓿花 期长,是重要的蜜源植物。 紫花苜蓿种植三年其根瘤能固定14~18 N kg/ 亩,相当于 30 ~ 39kg 尿素;还能 留根茬1500公斤左右,给土壤留下大量 有机质,培肥改土效果明显。 紫花苜蓿根系茂密,盘根错节,凡有苜 蓿覆盖的地方,地面无冲刷现象。
沙打旺
沙打旺是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 高1~2米,茎直立。 沙打旺抗旱、抗风沙、耐盐碱。在年降水 量 300 毫米的地区可正常生长;在瘠薄干 旱退化的盐碱性草地上,连续70天无雨仍 能生长,具有 4 片真叶的幼苗可抗御较大 风沙的吹袭。 但不耐涝,质地年中土壤上幼苗难存活。
Ch.11 泥炭及腐殖酸肥料
腐殖酸
腐植酸 - 胡敏酸:它主要是植物遗
骸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分解和 合成后形成的一种有机物质。 腐植酸中主要含有碳、氢、氧、氮 等元素,有芳香核、羟基、羧基、 羰基基等活性基团。谢谢ຫໍສະໝຸດ Ch.10 绿肥绿肥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植物营养肥料矿物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二、填空1、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肥料具有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等作用。
3、肥料按组分分为有机肥和无机肥;按来源分为农家肥和商品肥;按主要作用分为直接肥和间接肥;按肥效快慢分为速效肥和迟效肥。
4、海尔蒙特于1640年,在布鲁塞尔进行了著名的柳条试验。
5、李比希是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国际公认的植物营养科学的奠基人。
6、英国洛桑农业试验站是由鲁茨在1843年创立的。
7、李比希创立的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在理论上否定了腐殖质营养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矿物质营养;在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8、根据李比希的养分归还学说,归还土壤养分的方式应该是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9、最小养分律告诉我们,施肥应有针对性,应合理施用。
10、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生物田间试验法、生物模拟法、化学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核素技术法和酶学诊断法。
三、简述题:我国肥料资源有何特点?肥料利用存在什么问题?第二章大量营养元素1、名词解释(1)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2)营养元素间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3)营养元素间的相互相似作用(4)活性氧2、填空题(1)一般新鲜植物含有70%-95%的水分,5%-30%的干物质。
干物质中绝大部分是有机质,约占干物质重的90%-95%;矿物质只有5%-10%左右,也称为灰分。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16种,根据质量分数的高低,将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分为大量营养元素、中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
氮、磷和钾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
(3)作物吸收的氮素形态主要是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
(4) 作物缺氮时,叶色转淡,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症状首先出现在下部叶子,而后逐渐向上蔓延。
植物营养学1-12章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植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一、植物营养学1. 含义: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 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理论指导→合理施肥→良好的营养环境→高产优质3. 主要任务: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简单来说,就是以植物营养原理为理论基础,以施肥或改良植物营养遗传特性为手段,达到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目的。
二、肥料(fertilizer)1. 含义: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2. 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提高农作物产量;(2)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包括土壤结构、土壤养分含量和比例、土壤反应、土壤生化特性等)(3)改善农产品品质:氮——提高谷类籽粒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磷——改善糖料作物、淀粉作物、油料作物等的品质钾——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钾充足,不但能使作物产量增加,而且可以改善作物品质,通常被称为“品质元素”如:①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增加;②纤维作物的纤维长度和强度改善;③淀粉作物的淀粉含量增加;④糖料作物的含糖量增加;⑤果树的含糖量、维C和糖酸比提高,果实风味增加;⑥橡胶单株干胶产量增加,乳胶早凝率降低;3. 肥料的来源、分类和种类来源:人类生存环境中的资源;生活和生产的废弃物。
分类和种类:按组分分:有机肥和无机肥(矿质肥)按来源分:农家肥和商品肥按主要作用分:直接肥和间接肥按肥效快慢分:速效肥和迟效肥4. 肥料施用与环境和人的关系例子:氮素在环境中的行为第二节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一、植物营养研究的早期探索1. 尼古拉斯(Nicholas)——15世纪,首位从事植物营养研究的人2. 海尔蒙特(Van Helmont)——1640年,柳条试验,“水的营养学说”3. 渥特沃(John Woodward)——土和盐都有营养作用4. 格鲁伯(J. R. Glauber)——硝有营养作用5. 泰伊尔(Von Thaer)——19世纪初期,“腐殖质营养学说”二、植物营养学的建立和李比希的工作(一)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1840年)要点: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知道网课《植物营养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2分)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A.错B.对2【判断题】(2分)生物模拟法是植物营养学科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A.错B.对3【判断题】(2分)化肥对农业生产的作用非常大,任何肥料都不能代替。
()A.对B.错4【判断题】(2分)酶学诊断方法是最准确的养分丰缺诊断方法。
()A.对B.错5【判断题】(2分)植物营养遗传学主要研究不同植物种类及品种的矿质营养效率基因型差异的生理生化特征、生态变异和遗传控制机理,以便筛选和培育出高效营养基因型植物新品种。
()A.对B.错第二章测试1【判断题】(2分)植物体内的大量营养元素作用远远大于微量元素。
()A.错B.对2【判断题】(2分)作物营养临界期指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增产效能的时期,此期作物对某种养分的需求量最多和吸收量最少。
()A.对B.错3【判断题】(2分)植物主动吸收养分时,需要消耗能量。
()A.错B.对4【判断题】(2分)土壤中养分扩散的数量和速度主要取决于养分的浓度梯度。
()A.错B.对5【判断题】(2分)大多数作物磷的营养最大效率期出现在幼苗期。
()A.错B.对第三章测试1【多选题】(2分)养分进行横向运输是途经质外体还是共质体,取决于下列因素()A.根毛密度B.外界养分浓度C.。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学科。
目的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产品质量。
简介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学科。
目的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产品质量。
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施用合理肥料的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来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发展历程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悠久,在施用肥料促进促进植物生长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但对植物营养科学理论的探索,最早是从西欧开始的。
尼古拉斯(Nicholas,1401-1446)是第一个从事植物学营养研究的人,他认为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某些过程有关,200年后,海尔蒙特(Van Helmont,1577-1644)于1640年在布鲁塞尔进行了著名的柳条试验,得出柳树的增重来自水而不是来自大气和土壤的结论。
虽然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但他成功的把科学的试验方法引入了植物营养的领域。
1804年,索秀尔(de Saussure)采用了精确的定量分析方法测定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以及在二氧化碳含量不同的空气中所培养的植物体内碳素不同,证明了植物体内的碳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同化作用的结果。
而植物的灰分则来自土壤;碳,氢,氧来自空气和水。
19世纪初期,德国学者泰伊尔(Von Thaer,1752-1828)提出腐殖质营养学说。
他认为,土壤肥力取决于腐殖质的含量,腐殖质是土壤中唯一的植物营养物质;而矿物质只是起间接作用。
布森高(Boussingault,1802-1887)法国农业化学家是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植物营养的创始人。
植物营养学9-10
• (2) 磷
– 与品质有关的含P化合物:无机磷酸盐、磷酸 脂、植酸、核酸和核蛋白等。增施P肥: – 提高产品的总P量 – 提高叶蛋白质含量 – 提高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 – 促进蔗糖、淀粉和脂肪的合成
• (3) 钾
– 油料植物的含油量增加 – 纤维植物的纤维长度和强度改善 – 淀粉植物的淀粉含量增加 – 糖料植物的含糖量增加 – 果树的含糖量、维C和糖酸比提高,果实风味 增加 – 橡胶单株干胶产量增加,乳胶早凝率降低
• Mitscherlich学说 :
– 在达到最高产量之前,随着矿质养分供应量的增加,作物的 生长率和产量以报酬递减的形式增加。
• 产量效应曲线是以单一矿质养分的效应曲线为渐近线,当 一种矿质养分的供应量增加到超过植物生长的最大需要量 时,其他矿质养分就可能变成限制因子。 微量元素 k
1
磷
k2
N
⊿y2
第三节 矿质营养对库—源及其相互的影响
• 一、矿质养分对源的影响
– 矿质养分的不足或过多,均会限制源叶的生长 速度,减小叶面积指数(LAI),降低源的数量。
• 二、矿质养分对库的影响
– 有利于植物营养生长的养分供应,如N,能够增 加库器官的库活性。如花和块茎的形成、花和 种子的发育存在着营养临界期,这时期如能保 证N的充足供应,则能够明显提高植物的经济产 量。
– 2 植物激素对库—源关系影响
• 激素对库的影响
– 促进型激素能在其施用位点上植物器官的生长发育,增加库 的活性,反之,抑制型激素能促进植物器官衰老,养分输出 增大,增加源的活性。
• N素对植物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 植物激素的合成、活性和降解都受养分供应的显著影响。其 中N素影响最为明显。充足的氮,CYT和GA水平↗;当缺氮 时, ABA显著↗,ABA/GA明显↗,植物生长速率↘,抗性 ↗。
中农植物营养学复习思考题
植物营养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植物营养学研究包括哪些领域2,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二章养分的吸收3,解释概念:自由空间,水分自由空间,杜南自由空间,阳离子交换量,离子通道,载体,质子泵4,离子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的区别是什么5,NO3-,H2PO4-,K+,Ca2+,Na+的跨膜运输有何异同6,Nernst方程有什么意义7,质子泵在离子跨膜运输中有何意义8,养分吸收动力学参数Km,Vmax是什么意义;不同浓度下,养分吸收曲线有何不同9,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养分的吸收10,什么是养分的临界期,养分最大效率期11,叶面营养有哪些特点12,10.在哪些情况下应用根外施肥效果较好13,11.影响叶面追肥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第三章养分的运输和分配14,解释概念:质外体,共质体,根压,伤流液,交换吸附,再吸收,养分再利用15,木质部汁液与韧皮部汁液的特性有何差别16,养分的再利用有何意义?根据养分再利用程度将元素分类17,试述养分再利用程度与缺素症发生部位的关系第四章营养元素的营养功能一、大量元素18,哪些元素为植物必需元素19,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是什么20,正常植物中各种养分元素含量的范围是多少21,如何按生物化学和生理功能对营养元素分组22,什么是PH值23,活性氧有哪些种?其清除系统有哪些24,简要说明禾本科作物植株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含氮量变化特点25,硝酸还原酶的形成特点及其主要成分是是什么26,简述NO3-N吸收与同化过程,影响因素27,10.简述NH4+的吸收机理及其对根际PH值影响28,11.有哪些酶参与氮同化过程?其英文缩写是什么29,12.植物在磷代谢中有何作用30,13.磷如何调节碳水化合物代谢31,14.影响磷吸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2,15.植物缺磷的主要症状是什么33,16.什么是菌根?它为什么能促进植物吸收磷34,17.钾促进蔗糖想韧皮部运输的动力是什么35,18.钾离子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及缺钾的危害36,19.钾离子如何调空气孔开放37,20.为什么说钾是"稳产元素"38,21.植物缺钾的典型症状有哪些二.中量元素39,钙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有何特点40,钙为什么能稳定细胞膜和细胞壁41,钙如何参加"第二信使"传递42,缺钙的发生部位及典型症状是什么43,缺钙与哪些植物病害有关44,镁如何影响光合作用45,镁如何活化ATP酶46,缺镁的发生部位与典型症状是什么47,哪些植物需硫较多,为什么48,10.缺硫的主要症状是什么三.微量元素49,铁如何参与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和电子传递50,双子叶植物与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对缺铁的反映机理是什么51,禾本科植物对缺铁的反映机理是什么52,缺硼的主要症状及原因53,缺硼与哪些植物病害有关54,影响锰吸收的主要因素是什么55,锰与光和作用和活性氧代谢有什么关系56,缺锰与锰中毒的典型症状是什么57,铜与光合作用及活性氧代谢的关系是什么58,10.缺铜的主要症状是什么59,11.锌与光和作用及活性氧代谢的关系是什么60,12.锌为什么能影响蛋白质的合成61,13.植物缺锌的主要症状是什么62,14.钼为什么能影响氮素代谢及固氮63,15.氯与光合作用有什么关系64,16.质膜与液泡膜上的质子泵受哪些离子的激活四.有益元素65,以水稻为例简述硅的营养作用66,举例说明不同植物钠钾离子替代作用程度大小67,钴为什么是豆科植物所必需68,简述镍在植物体内尿素代谢中的意义69,硒如何提高植物抗氧化作用第五章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70,解释概念:生物有效性养分,截获,质流,扩散,累积,亏缺,根际71,影响养分移动性的因素有哪些72,根毛特性与养分吸收有何关系73,土壤氮,磷养分浓度高低对植物根系生长有何影响74,影响根际PH值变化的因素有哪些75,什么是根分泌物,主要包括哪些成分76,根际微生物如何影响养分有效性第六章有机肥料77,简述有机肥料在农业及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78,有机肥料可分为哪几类?各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79,解释概念:矿质化腐殖化80,调控有机肥料腐熟的过程应从哪些方面入手81,C/N比的宽窄对有机物质的分解有何影响82,高温堆肥的堆积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83,秸杆还田有何优点,还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84,绿肥翻压的技术要点有哪些85,比较粪尿肥,堆沤肥和绿肥三大类有机肥料的特点和性质第七章无机肥料86,N,P,K微素肥料和复合肥种类,性质和有效施用条件87,重点:各种化肥理化性质,施入土壤后转化过程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措施,氮肥与地下水水质,磷肥与富营养化第八章施肥和作物品质和环境88,解释概念:源,库,压力流学说89,举例说明矿质营养对作物源库关系和产量形成的影响90,举例说明矿质营养元素对作物品质的影响第十章植物营养与遗传91,解释概念:基因型表现型基因型差异92,简述植物矿质营养效率高低的决定因素93,举例说明遗传育种技术在营养性状改良中的应用第十一章逆境土壤94,什么是酸性土壤,其形成原因是什么95,酸性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是什么96,铝毒对植物有哪些危害97,植物耐盐性的机理有哪些98,什么是石灰性土壤,其主要障碍因素是什么中国农业大学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高级植物营养学》考试题1.请画出根系初生结构的横、纵切面图,包括侧根。
植物营养学各章期末复习资料(论述题与简答题)
考试题型及分值一、名词解释,2分×5=10分二、判断题,1分×10=10分三、单项选择题,1分×10=10分四、简答题,6分×5=30分五、分析题,10分×2=20分(可以是对别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也可以是几种观点的辨析,还可以是实验数据分析)六、论述题,10分×2=20分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说明植物营养与合理施肥的关系及施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答: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施用肥料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促进作物增产2、改善农产品的外观品质及营养品质3、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4、增加植被覆盖度,促进牧业发展5、促进植物生长,改善生态环境2、叙述“矿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的内容和对指导施肥的意义。
1、矿质营养学说:植物最初的营养物质是矿物质,而非腐殖质。
2、养分归还学说:由于人类在土地上种植作物并把这些产物拿走,就必然会使地力逐渐下降,从而使土壤所含的养分将会愈来愈少。
因此,要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拿走的全部东西,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
3、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1、简述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确定标准。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哪些?如何分类?答:必要性:缺少这种元素所有高等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
不可替代性:缺少这种元素后,植物会出现特有的症状,而其它元素均不能代替其作用,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会减轻或消失。
直接性:这种元素是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植物营养学》考试大纲 .doc
《植物营养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的性质植物营养学是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的骨干课程,是报考林业院校土壤专业和植物营养学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考试课目。
为了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的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土壤学或植物营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植物营养学(上册)第一章绪论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植物营养研究的早期探索,植物营养学的范畴及其主要研究方法第二章大量营养元素植物营养成分碳、氢、氧氮,磷,钾第三章中量营养元素钙,镁,硫第四章微量营养元素铁,硼,锰,铜,锌,钼,氯第五章有益元素硅,钠,钴,镍,硒,铝第六章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土壤养分的化学有效性,土壤养分的空间有效性,根系生长与养分有效性,植物根际养分的有效性第七章养分的吸收养分进入根细胞的机理,影响养分吸收的因素,叶片和地上部分其它器官对养分的吸收第八章养分的运输和分配养分的短距离运输,养分的长距离运输,植物体内养分的循环,养分的再利用第九章矿质营养与植物生长、产量和品质关系矿质养分与植物生长,源-库关系与产量,矿物营养对源-库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矿质营养与品质的关系第十章植物营养性状的遗传学特性植物营养性状的基因型差异,植物养分效率差异的生理学和遗传学基础,植物营养遗传特性的改良途径第十一章植物对逆境土壤的适应性酸性土壤,盐渍土,石灰性土壤,渍水和淹水土壤植物营养学(下册)第一章肥料概论肥料与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肥料施用与发展的概况,我国肥料试验研究简史,肥料的来源、分类及其特性第二章氮肥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氮肥对作物的影响,氮肥的有效施用第三章磷肥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磷肥在土壤中的转化,磷肥对作物的影响,磷肥的有效施用第四章钾肥钾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钾肥在土壤中的转化,钾肥对作物的影响,钾肥的有效施用第五章微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的种类与特性,微量元素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微量元素肥料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微量元素肥料的有效施用第六章钙、镁、硫、硅肥及稀土农用制品钙肥,镁肥,硫肥,硅肥,稀土农用制品第七章复混肥料复混肥料概述,复混肥料的种类和性质,复混肥料的肥效和施用第八章绿肥绿肥在持续农业中的作用,绿肥作物的栽培,绿肥的有效利用第九章有机肥及城乡有机废弃物的农业利用有机废弃物农肥化的意义与作用,有机肥料及可农用化的有机废弃物种类与性质,有机废弃物农肥法技术,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生产技术第十章肥料的科学施用与管理肥料的科学施用,肥料的科学管理三、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掌握植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01植物营养学
H.马斯纳著、《高等植物的矿质营养》(曹一 平,陆景陵等译)、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1年
第七章
八章
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
植物对逆境土壤条件的适
应性
第九章 第十章
重金属对植物的危害
植物营养不平衡的诊断
教材:
陆景陵主编、《植物营养学》(上册)、中国 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胡蔼堂主编、《植物营养学》(上册)、中国 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主要参考书目:
植物营养学
Plant Nutrition
植物营养学
第一章
植物营养学科的建立与 发展概况 第二章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及 主要生理功能(1、2、3、 4、5) 第三章 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第四章 第五章
养分的运输与分配 营养不平衡与作物生长、
产量及品质的关系
第六章
植物营养的遗传特性与改变
植物营养每章习题
植物营养学习题第一章绪论1.说明植物营养与合理施肥的关系以及施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2.就“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的意义加以评说。
3.叙述土培法和营养液培养法在植物营养学科中的重要性及适用范围。
第二章养分的吸收1.什么是养分吸收动力学曲线?其参数的生理意义是什么?2.ATP酶可由哪些离子活化?3.哪些因素会影响养分的吸收?举例说明.4.哪些离子间易发生拮抗作用?5.以一种作物为例说明什么是养分临界值和养分最大效率期?6.叶面营养有什么特点?生产上如何应用?第三章养分的运输和分配1.什么是养分的短距离运输和长距离运输?2.比较蒸腾作用和根压在木质部运输中的作用和特点。
3.植物缺氮时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叶,而缺铁时症状首先出现在新叶,说明其原因是什么?4.石灰性土壤中有效性钙丰富,但仍会出现大白菜烧心、番茄脐腐病、苹果苦痘病等缺钙症状,请解释其原因。
5.植物体内养分的再利用对其生长和农业生产有何意义?第四章大量营养元素1.就NH4+-N同化来讲,GDH途径和GS-GOGAT途径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GS-GOGAT途径是更为普遍和重要的同化方式?2.如何对NH4+-N与NO3--N的营养作用做出正确评价?其肥效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3.说明磷酸盐被植物吸收后在体内的行为轨迹和特点。
4.说明植物体内酰胺和植素的合成及其重要意义。
5.就蛋白质合成来看,钾和氮的功能有何不同?6.说明缺乏氮磷钾养分时,植株外形、颜色等症状和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第五章中量和微量营养元素1.植物缺钙的典型症状是什么?2.钙是如何作为第二信使起作用的?3.镁是如何调控RuBP羧化酶和ATP酶的?4.缺镁、缺硫和缺氮均会造成叶片黄化,三者有何不同?5.硫如何参与电子传递?6.哪些氨基酸中含有硫?7.说明植物缺铁的症状、原因以及植物对缺铁的可能适应机制。
8.简述植物缺硼症状、部位与硼的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
9.缺锰对植物的生长有何影响?为什么?10.除缺铜外,还有哪些微量元素缺乏时会影响植物的生殖生长,为什么?11.缺锌和缺铁的症状有何异同?为什么?12.请描述典型的缺钼症状,缺钼对高等植物体内的哪些生理过程有直接影响?13.哪几种微量元素与植物体内氧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有关,举例说明其作用原理。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植物营养学》复习题第⼀章绪论⼀、名词解释植物营养肥料矿物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养分律⼆、填空1、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肥料具有提⾼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改良⼟壤,提⾼⼟壤肥⼒等作⽤。
3、肥料按组分分为有机肥和⽆机肥;按来源分为农家肥和商品肥;按主要作⽤分为直接肥和间接肥;按肥效快慢分为速效肥和迟效肥。
4、海尔蒙特于1640年,在布鲁塞尔进⾏了著名的柳条试验。
5、李⽐希是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国际公认的植物营养科学的奠基⼈。
6、英国洛桑农业试验站是由鲁茨在1843年创⽴的。
7、李⽐希创⽴的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在理论上否定了腐殖质营养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矿物质营养;在实践上,促进了化肥⼯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8、根据李⽐希的养分归还学说,归还⼟壤养分的⽅式应该是有机肥料与⽆机肥料配合施⽤。
9、最⼩养分律告诉我们,施肥应有针对性,应合理施⽤。
10、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法有⽣物⽥间试验法、⽣物模拟法、化学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核素技术法和酶学诊断法。
三、简述题:我国肥料资源有何特点?肥料利⽤存在什么问题?第⼆章⼤量营养元素1、名词解释(1)植物⽣长必需的营养元素(2)营养元素间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3)营养元素间的相互相似作⽤(4)活性氧2、填空题(1)⼀般新鲜植物含有70%-95%的⽔分,5%-30%的⼲物质。
⼲物质中绝⼤部分是有机质,约占⼲物质重的90%-95%;矿物质只有5%-10%左右,也称为灰分。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16种,根据质量分数的⾼低,将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分为⼤量营养元素、中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
氮、磷和钾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
(3)作物吸收的氮素形态主要是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
(4) 作物缺氮时,叶⾊转淡,⽣长缓慢,植株矮⼩,症状⾸先出现在下部叶⼦,⽽后逐渐向上蔓延。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第一节植物营养性状的基因型差异第二节植物养分效率差异的生理学和遗传学基础(Part1Part2)第三节植物营养遗传特性的改良途径第一节肥料的科学施用第二节肥料的科学管理(Part1Part2)第十一章植物对逆境土壤的适应性第一节酸性土壤 (Part1Part2Part3Part4)第二节盐渍土 (Part1Part2)第三节石灰性土壤 (Part1Part2)第四节渍水和淹水土壤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绿色植物的显著特点是其根或叶能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营养物质,并利用这些物质建造自身的躯体或转化为维持其生命活动所需的能源。
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即称为营养。
植物体所需的化学元素称为营养元素。
营养元素转变(合成与分解)为细胞物质或能源物质的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实质上,营养元素是代谢过程的主要参与者。
这表明植物营养与新陈代谢过程是紧密相关的。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或者说,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体内营养(养分)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生产在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粮食生产不仅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而且也要为副食品生产、畜牧业、养殖业以及工业生产(糖、酒等)提供原料。
通常,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是扩大耕地面积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根据我国国情,继续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已不大,虽然我国尚有许多未开垦的土地,但大多存在投资多、难度大的问题。
这就决定了我国粮食增产必须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57年以后,我国化肥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化肥生产量和化肥进口数量的逐年增加,粮食总产量也随之迅速上升(图1-1)。
植物营养学复习重点
植物营养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小结:1.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 肥料具有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等作用。
3. 李比希创立的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学说,在理论上否定了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矿物质;在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和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 根据李比希的养分归还学说,今后归还土壤养分的方式应该是合理使用化肥而不是只需施用有机肥。
5. 最小养分律告诉我们,施肥应该有针对性、合理施肥。
6. 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
第二章小结:复习题一:植物根系的类型丛整体上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理论上,根系的数量(总长度)越多,植物吸收养分的机率也就越大。
3. 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根构型,须根系由于其在土壤表层的根相对较多而更有利于对表层养分的吸收;直根系则相反。
4.水稻根系的颜色较白,表明根系的氧化力较强,亦即根系的活力较强,因此,吸收养分的能力也较强。
5.根系还原力较强的作物在石灰性土壤上生长不易缺铁。
6. 根际是指由于受植物根系影响而使其理化生物性质与原土体有显著不同的那部分根区土壤。
厚度通常只有2mm。
7.植物根系吸收阴离子(a.大于;)阳离子时,根际pH值有所将上升;8. 水稻根际的Eh值一般 (a.大于;)原土体,因此,可保护其根系少受(a.氧化物质;) 的毒害。
复习题二:1. 植物吸收养分的全过程可人为地分为养分向跟表面迁移、养分进入质外体和养分进入共质体等三个阶段。
2. 土壤中的养分一般通过截流、质流和扩散等三种途径迁移至植物根系表面。
4. 我们学过的主动吸收的机理有载体解说和离子泵假说。
5. 植物吸收有机态养分的意义在于提高养分利用程度和减少能量损耗。
复习题三:1.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光照、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土壤PH和养分浓度等。
植物营养学第十章
P ? Fe , Zn , Mn Fe , Zn , Mn Mn
P , Fe , Zn , Cu , Mn , Al , Cu P , Fe , Al Fe , Mn Fe , Zn , Cu , Mn , Al , P P
-Fe
-Fe Al 毒
(二)运输效率
植物根系从环境中吸收的营养物质必须经过根 部短距离运输,再经过木质部及韧皮部的长距离运 输和分配才能到达代谢部位。因而,运输效率在养 分效率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豌豆单基因突变体 E107对铁的吸收效率高, 同时有很高的运输效率。 一旦吸收了铁,能很快运 往叶片,在根中很少贮存, 因此会造成老叶铁中毒。
P1P2
FeFe × fefe
(绿叶) (黄化叶)
F1
Fefe
(绿叶) × 自交
F2
(分离)
FeFe Fefe feFe
(绿叶) 3
:
fefe
(黄化叶) 1
大豆铁高效率基因型(FeFe)× 铁低效率基因型(fefe)杂交后代分离的图式
HA
PI
PI 失绿叶片
PI 绿色叶片
HA
PI
HA
HA
几种主要植物微量元素的遗传特征
养分效率基因型差异的可能机理
养分吸收效率既取决于根际养分供应能力及养 分的有效性,同时也取决于植物根细胞对养分的选 择性吸收和运转能力。 在养分胁迫时,植物可通过根系形态学和生理 学的变化机理来调节自身活化和吸收养分的强度。 对于磷、锌等土壤中弱移动性的养分,根系形态特 征如根系体积、分布深度、根毛数量等的改变对养 分吸收有明显的影响。根际 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的 改变,根分泌的还原性和螯合性物质以及微生物能 源的种类和数量等都是衡量不同基因型植物吸收效 率的标准。
陆景陵主编《植物营养学(上)》图书简介
当当网购买链接>>>点击进入【教材名称】植物营养学(上)【编著】陆景陵主编【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ISBN】9787810665124【版、印次】2003-2-1【开本】16开【页数】275内容简介《植物营养学》是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或土壤农化专业的农业部指令性教材。
同时可作为高等农业院校的种植类与有关类别的各专业,如农学、园艺、植保、植生以及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参考教材;对从事土壤肥料、肥料生产、农业环保等有关人员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业务管理干部以及有关大专院校师生也都有参考价值。
下册是在学生掌握了上册植物营养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肥料的种类、品种、性质和特点;肥料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与生物有效性;肥料对作物生长发育、产品品质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各类肥料的有效施用与科学管理的原则与技术。
本教材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第二节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一、植物营养研究的早期探索二、植物营养学的建立和李比希的工作三、植物营养学的发展第三节植物营养学的范畴及其主要的研究方法一、植物营养学的范畴二、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复习思考题第二章大量营养元素第一节植物的营养成分一、植物的组成和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二、必需营养元素的种类和确定的年份三、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组和来源四、必需营养元素的一般营养功能第二节碳、氢、氧一、碳二、氢三、氧第三节氮一、植物体内氮的含量与分布二、氮的营养功能三、植物对氮的吸收、同化和运输四、植物缺氮症状与供氮过多的危害第四节磷一、植物体内磷的含量与分布二、磷的营养功能三、植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四、植物对缺磷和供磷过多的反应第五节钾一、植物体内钾的含量、分布与特点二、钾的营养功能三、钾与作物品质四、植物缺钾的一般症状复习思考题第三章中量营养元素第一节钙一、植物体内钙的含量与分布二、钙的营养功能三、植物对钙的需求与缺钙症状第二节镁一、植物体内镁的含量与分布二、镁的营养功能三、植物对镁的需求与缺镁症状第三节硫一、植物体内硫的含量与分布二、硫的同化三、硫的营养功能四、植物对硫的需求与缺硫症状复习思考题第四章微量营养元素第一节铁一、植物体内铁的含量与分布二、铁的营养功能三、植物缺铁及其对缺铁的反应四、亚铁的毒害第二节硼一、硼的特点二、植物体内硼的含量与分布三、硼的营养功能四、植物缺硼的表现……第五章有益元素第六章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第七章养分的吸收第八章养分的运输和分配第九章矿质营养与植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第十章植物营养与植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第十一章植物对逆境土壤的适应性参考文献考研屋:提供各大机构考研、公务员、四六级辅导视频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认为,养分效率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其一、当植物生长的介质,如土壤中养分元素的有 效性较低,不能满足一般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时,某一高效基因型植物能正常生长的能力;其二、 当植物生长介质中养分元素有效浓度较高,或不断 提高时,某一高效基因型植物的产量随养分浓度的 增加而不断提高的基因潜力。
植物基因型(所有基因)
环境因素影响基因表达
DNA
转录
RNA
翻译 蛋白质 分化生长 植物表现型(基因型+环境作用)
植物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由于分离、重组和突变等原因,某一群体 的不同个体间在基因组成上会产生差异。群体 中个体间基因组成差异而导致的表现型差异通 常被称之为“基因型差异”。
对于单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可以根据表 现型的分离和重组规律来确定其基因型;对于 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往往只能通过一些间 接的方法来估测多基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实 践中,通常用遗传率(或称遗传力)作为估测 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程度的一个指标。
形态学、生理学和遗传学特性
一、形态学和生理学特性
植物营养效率的基因型差异不仅体 现在不同基因型植物的形态学特征方面, 而且体现在一系列生理学和遗传学特征 方面。高效基因型的吸收效率、运输效 率、和利用效率都较高,或者其中一两 个效率特别高。
利用效率
细胞水平上的需要 地上部的利用效率 (如:再转移效率) 定位/根内结合形态
第十章
植物营养的遗传特性与改良
一直到本世纪中期,农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基 本上是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来实现的。随着人口的 不断增长,人均耕地将越来越少,要在有限的耕 地上生产出足够养活众多人口的粮食,只有提高 单产。为此,必须增加生产投入、改善植物生长 环境。这一途径既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同 时也可能破坏生态平衡,甚至导致资源退化、环 境污染和投入效益下降等。另一条途径就是充分 发掘和利用植物自身的抗逆能力,通过遗传和育 种的手段对植物加以改良,以提高作物产量。这 一途径被称为生物学途径,它能克服前一途径的 种种弊端,因此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养分效率基因型差异的可能机理
养分吸收效率既取决于根际养分供应能力及养 分的有效性,同时也取决于植物根细胞对养分的选 择性吸收和运转能力。 在养分胁迫时,植物可通过根系形态学和生理 学的变化机理来调节自身活化和吸收养分的强度。 对于磷、锌等土壤中弱移动性的养分,根系形态特 征如根系体积、分布深度、根毛数量等的改变对养 分吸收有明显的影响。根际 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的 改变,根分泌的还原性和螯合性物质以及微生物能 源的种类和数量等都是衡量不同基因型植物吸收效 率的标准。
养分效率
运输效率
根-地上部运输 (长距离运输) 根内运输(短距离运输)
吸收效率
根系形态学特性
根系
对养分缺乏的反应
根系生理生化特性
吸收系统的亲合力(Km)
菌根
临界浓度(Cmin)
反应 (如:分泌螯合性、还 原性物质、质子等)
对养分缺乏的被动反应 (如:阴-阳离子吸收的 不平衡)
根分泌物是植物适应其生态环境的主要物质, 依据诱导因子的专一性,可划分为非专一性和专一 性两类。
1、非专一性根分泌物
通过根系进入根际的非专一性分泌物可占植物 光合作用同化碳5%~25%。这些物质包括碳水化合 物、有机酸、氨基酸和酚类化合物等,其分泌量受 许多植物体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影响。就养分状况而 言,缺乏磷、钾、铁、锌、铜和锰等都可能影响植 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是低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累 积并有根系分泌到根际。缺磷导致油菜分泌柠檬酸; 缺钾导致玉米分泌碳水化合物。
广义遗传率(%)=
基因型方差 基因型方差+环境方差 基因加性方差 基因型方差+环境方差
×100
狭义遗传率(%)=
×100
二、植物营养性状基因型差异的例证
1 、生长在石灰性土壤上的有些大豆品系易出现 典型的失绿症;而另外一些则无失绿症状。 (Weiss,1943) 2 、芹菜对缺镁和缺硼的敏感性存在着基因型差 异。(Pope & Munger,1953) 3、小麦锌营养效率存在基因型差异(Graham)
豫麦18
小偃54
Plants adapted to P-deficient stress
Plants adapted to B-deficient stress
不同基因型小麦在缺锌条件下 籽粒产量(t/ha)比较
基 因 型 Aroona Durati
供 锌 状 况
供锌 1.42 1.12 不供锌 1.31 0.45
施铜量(mg/盆) 0 0.1 0.4 40 0 0 9.5 100 1.6 7.1 52.0 100 0 25.5 44.0 100 100 114 114 100 98.6 95.2 93.6 100
在表述不同植物营养形状的基因型差异时常用 到养分效率这一概念,但目前对养分效率(Nutrient efficiency)尚无统一定义。
第一节
植物营养的遗传变异性和基因潜力
一、植物营养性状的表现型、基因型 和基因型差异
基因是控制生物生长发育性状的基本功能 单位。它既是染色体的一个特定区段,又是 DNA的一段特定碱基序列。 基因型( genotype )是生物体内某一性状 的遗传基础总和。 表现型(phenotype)是指生物体在基因型 和环境共同作用下表现出的特定个体性状。
人们常以植物获得最佳或最大养分供 给量时的生长量或产量与植物在某一或 某些矿质养分胁迫时的生长量或产量的 比率,即相对生长量或相对产量来表达 养分效率。 从养分种类来看,对养分效率的研究 大都集中在一些土壤中化学有效性较低 的元素如铁、磷、锰、锌和铜上,特别 对磷和铁研究较多。
第二节
植物营养效率基因型差异的
锌效率 * (%) 92 41
缺锌处理的产量 *锌效率(%)= ×100 施锌处理的产量
4、植物铜利用效率在不同植物种类 和不同品种之间都有明显的基因 型差异。小麦一般对缺铜比较敏 感,而黑麦对缺铜有较强的抗性。
在缺铜土壤上不同基因型对铜的反应
植 物 品 种 种 类 小 麦 Cabo Halberd Chinese spring 黑 麦 Imperial 小黑麦 Bea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