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免费)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实验报告大一
配合物的⽣成和性质实验报告⼤⼀配合物的⽣成和性质实验报告⼤⼀⼀、实验⽬的:1、了解有关配合物的⽣成与性质。
2、熟悉不稳定常数和稳定常数的意义。
3、了解利⽤配合物的掩蔽效应鉴别离⼦的⽅法。
⼆、实验原理:中⼼原⼦或离⼦与⼀定数⽬的中性分⼦或阴离⼦以配位键结合形成配位个体。
配位个体处于配合物的内界。
若带有电荷就称为配离⼦,带正电荷称为配阳离⼦,带负电荷称为配阴离⼦。
配离⼦与带有相同数⽬的相反电荷的离⼦(外界)组成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简单⾦属离⼦在形成配离⼦后,其颜⾊,酸碱性,溶解性及氧化还原性等往往和原物质有很⼤的差别。
配离⼦之间也可转化,⼀种配离⼦转化为另⼀种稳定的配离⼦。
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螯合物的稳定性更⼤,且具有特征颜⾊。
利⽤此类鳌合物的形成作为某些⾦属离⼦的特征反应⽽定性、定量地检验⾦属离⼦的存在。
仪器与试剂:H2SO4 (2mol.L-1)三、实验内容:1.配合物的⽣成(1) CuSO4 溶液中滴加NH3 H2O,先产⽣蓝⾊沉淀,继续滴加,蓝⾊沉淀溶解得⼀深蓝⾊溶液:Cu2+ + SO42- + 2NH3 =2NH4++Cu2(OH)2SO4↓Cu2(OH)2SO4 + 8NH3 = 2[Cu(NH3)4]2++ SO42-+2OH- 深蓝⾊溶液[Cu(NH3)4]2+分为四份:A:加碱:产⽣蓝⾊沉淀[Cu(NH3)4]2+ +2OH- = 4NH3 + Cu(OH)2↓再加酸:蓝⾊沉淀溶解Cu(OH)2+4H+ = Cu2+ +4H2OB:滴加BaCl2:产⽣⽩⾊沉淀[Cu(NH3)4]SO4+BaCl2 = BaSO4↓+[Cu(NH3)4]Cl2C: [Cu(NH3)4]SO4中加⼊1mL ⼄醇, 溶液呈浑浊。
D: [Cu(NH3)4]SO4备⽤在FeCl3中滴加NH4F:产⽣⽆⾊溶液Fe3+ + 6F- = [FeF6]3-[FeF6]3- + I- = 不反应(3) 在K3[Fe(CN)6]中滴加KSCN:⽆现象K3[Fe(CN)6] + SCN-⽆变化在NH2Fe(SO4)2,FeCl3中分别滴加KSCN:溶液呈⾎红⾊Fe3+ + n SCN- = [Fe(NCS)n]3-n2.配位平衡的移动(1) 配离⼦之间的转化FeCl3中加⽔稀释:溶液呈⽆⾊Fe3+ + 6H2O = Fe(H2O)63+再滴加KSCN:溶液呈⾎红⾊Fe(H2O)63+ + n SCN- = [Fe(NCS)n]3-n + 6H2O再滴加NH4F:⾎红⾊褪去,溶液呈⽆⾊[Fe(NCS)n]3-n+ 6F-= [FeF6]3- +n SCN-再滴加饱和(NH4)2(C2O4)2溶液出现浅黄⾊[FeF6]3-+ 3(C2O4)22- = [Fe(C2O4)3]3-+6F-(注意:实际中由于饱和(NH4)2(C2O4)2的浓度可能过⼩,常观察不到溶液的浅黄⾊,可使⽤固体(NH4)2(C2O4)2)稳定性:[Fe(C2O4)3]3->[FeF6]3- > [Fe(NCS)n]3-n(2)配位平衡与氧化还原反应① A试管:FeCl3中加少许NH4F(s),溶液的黄⾊褪去,溶液呈⽆⾊,再滴加⼊KI,充分震荡后,加⼊CCl4,CCl4层呈⽆⾊Fe3+ 6F-= [FeF6]3- [FeF6]3-+ I- = 不反应B 试管:FeCl3中滴加⼊KI,充分震荡后,加⼊CCl4,CCl4层呈紫红⾊2Fe3+ 2I- = 2Fe2+-+ I2A试管:HCl中加⼊⼩块Cu⽚:⽆现象Cu + HCl = 不反应B 试管:HCl中加⼊硫脲(s),再加⼊⼩块Cu⽚:产⽣⽓体2Cu + 2HCl + 8CS(NH2)2 = 2{Cu[CS(NH2)2]4}Cl + H2(3)配离⼦稳定性的⽐较① AgNO3中滴加Na2CO3,产⽣棕⾊沉淀2 Ag+ + CO32- →Ag2O ↓(棕) + CO2② a中沉淀离⼼后,加⼊NH3?H2O,沉淀溶解,得⼀⽆⾊溶液Ag2O + 4NH3?H2O → 2[Ag(NH3)2]+ + 2OH- + 3H2O③ b中再滴加NaCl,产⽣⽩⾊沉淀[Ag(NH3)2]+ + Cl- = AgCl ↓(⽩) + 2NH3④ c 中⽩⾊沉淀离⼼后,加⼊NH3?H2O ,沉淀溶解,得⼀⽆⾊溶液AgCl + NH3?H2O → [Ag (NH3)2]+ + Cl-⑤ d 中再滴加KBr ,产⽣淡黄⾊沉淀[Ag(NH3)2]+ + Br- →AgBr↓(淡黄⾊)⑥ e 中淡黄⾊沉淀离⼼后,加⼊Na2S2O3溶液,沉淀溶解,得⼀⽆⾊溶液AgBr +2 S2O32- →[Ag(S 2O3)2]3- + Br-⑦ f 中再滴加KI ,产⽣黄⾊沉淀[Ag(S2O3)2]3- + I- → AgI↓+ 2 S2O32-⑧ g 中黄⾊沉淀离⼼后,加⼊KCN 溶液,沉淀溶解,得⼀⽆⾊溶液AgI +2 CN- →[Ag(CN)2]- + I- (注意KCN 溶液的毒性)⑨ h 中再滴加Na2S ,产⽣⿊⾊沉淀2[Ag(CN)2]- + S2- → Ag 2S ↓+ 4CN-所以: KSP θ: AgCl >AgBr >AgIKf θ:[Ag(CN)2]- > [Ag(S2O3)2]3- > [Ag(NH3)2]+(4) 配位平衡与酸碱度① H3BO3为⼀元弱酸: pH 约为:4~5H3BO3 + H2O = B(OH)4- + OH-H3BO3与多元醇作⽤后,酸性增强:pH :约为3CH 2CH OH CH 2OH OH H 3BO 3+H +H 2O2+OH CH CH 2O CH 2O B O -+酸性增强3. 配合物的某些应⽤(1)鉴定某些离⼦NiSO4中滴加NH3?H2O ,得⼀蓝⾊溶液,再滴加⼆⼄酰⼆肟,析出鲜红⾊沉淀Ni2+CH3CC NOHCH3NOH+CH3CC NOCH3NOH2Ni+2H+(2) 配合物的掩蔽效应Co2++4SCN- → [Co(NCS)4]2- (溶于有机溶剂戊醇,显蓝绿⾊) Fe3+会产⽣⼲扰:Fe3+ + n SCN- = [Fe(NCS)n]3-n(⾎红⾊)Fe3+ 掩蔽⽅法:Fe3+ +6F- → [FeF6]3-四、实验步骤:1.配合物的⽣成(1)在⼀试管中加1mL 1mol/L CuSO4溶液,滴加2mol/L NH3 H2O ⾄产⽣沉淀后,继续滴加⾄溶液变为蓝⾊为⽌。
实验十一-配合物的生成、性质与应用
实验十一-配合物的生成、性质与应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配合物的形成原理及其相关理论知识;2.掌握配合物的生成、性质和应用;3.学会使用一些化学实验技术,如分离、纯化、结晶等。
二、实验原理1. 配合物的定义配合物是由阳离子、阴离子或分子中心离子(配体)和周围的一个或多个配位体(也称配体)组成的化学物质。
配位体是一种能够向中心离子提供一个或多个共价键(配位键)的化合物或离子。
一般情况下,配位体都是较小的分子,如水分子、氨分子和氯离子等。
2. 配合物的形成原理配合物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配位体的性质:配位体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孤对电子,可以与中心离子形成配位键。
2.中心离子的性质:中心离子通常具有空的d轨道或f轨道,可以接受来自配位体的电子形成配位键。
3.形成的稳定性:配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配位键的强度、离子的电荷、配位体空间位阻等因素。
3. 配合物的性质配合物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配合物中心离子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2.配位体对中心离子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3.配合物常呈现出较强的带电性。
4.配合物的化学性质受配位键性质、离子作用力等因素的影响。
4. 配合物的应用配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1.工业上用于制造农药、颜料、化学催化剂等。
2.医学上用于治疗疾病,如铁离子配合物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等。
3.生物学上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
三、实验步骤1. 实验材料和仪器FeCl3·6H2O、KSCN、NaClO、稀盐酸、热水、恒温加热器、移液管、pH试纸、试管等。
2. 实验步骤1.制备混合物:将溶液A(5mL FeCl3·6H2O和4mL稀盐酸)和溶液B(5mL NaClO和4mL稀盐酸)混合,注意不要相互混合,避免产生气体。
2.稀释混合物:将混合溶液加入10mL的水中,形成红褐色混合物。
3.测量pH值: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值,记录下来。
4.添加配体:加入2滴KSCN溶液,并轻轻摇动管子。
配合物的性质
配合物的性质一、 目的要求1.了解配离子的形成及简单离子的区别。
2.从配离子离解平衡的移动,进一步了解不稳定常数和稳定常数的意义。
二、 实验原理1.配合物和配离子的形成由一个简单的正离子与一个或多个其它中性分子或负离子结合而形成的复杂离子叫做配离子。
带有正电荷的配离子叫做正配离子,带有负电荷的配离子叫做负配离子,含有配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2.配离子配合—离解平衡配离子在水溶液中存在配合和离解,例如[Cu(NH 3)4]2+在水溶液中存在:Cu 2++4 NH 3→←[Cu(NH 3)4]2+ [])()()(342243f NH c Cu c NH Cu c K ++=θ []++==243342f NH Cu c NH c Cu c K )()()(K 1θθ不稳 配离子在水溶液中或多或少地离解成简单离子,K f θ越大,配离子越稳定,离解的趋势越小。
在配离子溶液中加入某种沉淀剂或某种能与中心离子配合形成稳定的配离子的配位剂时,配位平衡将发生移动,生成沉淀或更稳定的配离子。
3.螯合物螯合物是中心离子与配位体形成环状结构的配合物。
很多金属离子的螯合物具有特的颜色,并且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常用于实验化学中鉴定金属离子,如Ni 2+ 离子的鉴定反应就是利用Ni 2+离子与丁二酮肟在弱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玫瑰红色螯合物。
H↚ ↖O O| |CH 3-C=N -OH CH 3-C=N ↘ ↙N=C -CH 3Ni 2+ +2 | +2NH 3·H 2O →← | Ni | ↓+2NH 4++2H 2O CH 3-C=N -OH CH 3-C=N ↗ ↖N=C -CH 3| |O O↘ ↚H 三、 实验用品1.仪器试管夹 漏斗 漏斗架2.药品H2SO4 1mol·L-1,NH3·H2O 2mol·L-1、6mol·L-1,NaOH 0.1mol·L-1、2mol·L-1 ,AgNO3 0.1 mol·L-1,CuSO4 0.1 mol·L-1,HgCl2 0.1mol·L-1,KI 0.1 mol·L-1,K3[Fe(CN)6] 0.1 mol·L-1,KSCN 0.1 mol·L-1,NaF 0.1 mol·L-1,NH4F 4mol·L-1,NaCl 0.1 mol·L-1,FeCl3 0.1 mol·L-1,Na2S2O3 1 mol·L-1、饱和溶液,Ni(NO3) 2 0.1 mol·L-1,Na2S 0.1 mol·L-1,EDTA 0.1 mol·L-1,Na2CO3 0.1 mol·L-1,KBr 0.1 mol·L-1,C2H5OH 95%,CCl4,丁二酮肟试液。
实验六、配合物的生成、性质与应用
实验六、配合物的生成、性质与应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几种不同类型的配合物的生成,比较配合物与简单化合物和复盐的区别。
2、了解影响配合平衡移动的因素。
3、了解螯和物的形成条件。
4、熟悉过滤和试管的使用等基本操作.二、实验原理由中心离子(或原子)和一定数目的中性分子或阴离子通过形成配位共价键相结合而成的复杂结构单元称配合单元,凡是由配合单元组成的化合物称配位化合物。
在配合物中,中心离子已体现不出其游离存在时的性质。
而在简单化合物或复盐的溶液中,各种离子都能体现出游离离子的性质。
由此,可以区分出有否配合物存在.配合物在水溶液中存在有配合平衡:M n+ + aL—→ Ml a n—a配合物的稳定性可用平衡常数KΘ稳来衡量。
根据化学平衡的知识可知,增加配体或金属离子浓度有利于配合物的形成,而降低配体或金属离子浓度有利于配合物的解离。
因此,弱酸或弱碱作为配体时,溶液酸碱性的改变会导致配合物的解离。
若有沉淀剂能与中心离子形成沉淀反应,则会减少中心离子的浓度,使配合平衡朝解离的方向移动,最终导致配合物的解离。
若另加入一种配体,能与中心离子形成稳定性较好的配合物,则又可能使沉淀溶解。
总之,配合平衡与沉淀平衡的关系是朝着生成更难解离或更难溶解的物质的方向移动。
中心离子与配体结合形成配合物后,由于中心离子的浓度发生了改变,因此电极电势数值也改变,从而改变了中心离子的氧化还原能力。
中心离子与多基配体反应可生成具有环状结构的稳定性很好的螯和物。
很多金属螯和物具有特征颜色,且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有些特征反应长用来作为金属例子的鉴定反应。
三、仪器和药品仪器:试管,试管架,离心试管,漏斗,漏斗架,白瓷点滴板,离心机,滤纸药品: 2 mol·L-1H2SO4;2mol·L-1NH3·H2O,6mol·L-1NH3·H2O ,0。
1 mol·L-1NaOH,2mol·L-1NaOH.0.1mol·L—1 CuSO4,0.1mol·L-1HgCl2, 0.1mol·L-1KI,0.1mol·L—1BaCl2,0。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实验报告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实验报告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实验报告引言:配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通过配位键的形成,配合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不同配合物,探究其生成机制和性质。
实验一:合成铁氰化物配合物材料与方法:1. 氰化钠(NaCN)溶液2. 氯化铁(III)溶液3. 乙醇溶液4. 氢氧化钠(NaOH)溶液5. 过滤纸6. 玻璃棒步骤:1. 取一定量的氰化钠溶液,加入氯化铁(III)溶液中。
2. 搅拌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3. 加入乙醇溶液,继续搅拌。
4.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5. 过滤得到沉淀。
结果与讨论: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深蓝色,并最终生成了蓝色的沉淀。
这表明我们成功合成了铁氰化物配合物。
实验二:配合物的溶解性实验材料与方法:1. 合成的铁氰化物配合物2. 氯化铵(NH4Cl)溶液3. 硝酸银(AgNO3)溶液4. 玻璃棒步骤:1. 取一定量的铁氰化物配合物溶液。
2. 分别加入氯化铵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3. 观察颜色变化和沉淀的生成情况。
结果与讨论:我们发现,加入氯化铵溶液后,配合物的颜色变浅,说明配合物发生了溶解。
而加入硝酸银溶液后,观察到白色沉淀的生成。
这表明铁氰化物配合物可以与氯化铵发生配位置换反应,但无法与硝酸银发生反应。
实验三: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实验材料与方法:1. 合成的铁氰化物配合物2. 火焰步骤:1. 将铁氰化物配合物放置在火焰上方。
2. 观察颜色变化和物质的行为。
结果与讨论:我们观察到,铁氰化物配合物在火焰下发生分解,产生橙色火焰。
这表明配合物在高温下不稳定,容易分解。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铁氰化物配合物,并探究了其性质。
我们发现铁氰化物配合物具有一定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配合物的生成机制和性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附录:实验中所用的化学品均需在实验室中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配合物的性质的实验报告doc
配合物的性质的实验报告篇一:实验六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及其性质山东大学西校区实验报告姓名危诚年级班级公共卫生1班实验六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及其性质实验目的:了解配离子与简单离子的区别;比较配离子的相对稳定性,掌握配位平衡与沉淀、氧化还原反应和溶液酸度的关系;了解螯合物的形成。
实验原理:平衡原理;螯合物反应等。
实验器材:试管,离心试管,试管架,试管刷等。
实验药品:,实验过程:(一)配合物的生成和配合物的组成(1)取一支试管,加入1ml 0.1mol/L的变为深蓝色。
溶液,滴加2mol/L的溶液,溶液等配位化合物的反应;配位离子的稳定标准常数,。
取出1ml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加入1ml无水乙醇,发现产生蓝色沉淀。
说明铜铵配合物在乙醇中溶解度较小。
(2)取一支试管,加4滴0.1mol/L的溶液,滴加0.1mol/L的溶液,观察到有红色沉淀生成。
再滴加过量的溶液,红色沉淀溶解。
;(3)取两支试管A、B,各加1ml 0.2mol/L的的溶液,在B试管中滴加0.1mol/L的;另取一支试管,加2ml的0.2mol/L的溶液,滴加6mol/L的溶液,在A试管中滴加0.1mol/L溶液。
A、B试管中都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边加边震荡,待生成的沉淀完全溶解后,把溶液分在在两支试管C、D中。
在C试管中滴加0.1mol/L的溶液,在D试管中滴加0.1mol/L的溶液,C试管有白色沉淀生成,D管无明显现象。
;D管中镍离子以生反应。
(4)取一支试管,加10滴0.1mol/L的液变成血红色。
另取一支试管,10滴0.1mol/L的明显现象。
说明(二)配合物的稳定性的比较(1)取两支试管AB,各加4滴0.1mol/L的观察到有浅黄色的溶液和2滴0.1mol/L的,滴加0.1mol/L的L的发溶液,溶溶液,无溶液,溶沉淀生成。
在A试管中滴加0.1mol/L的液,边滴加边震荡,直至沉淀刚好溶解;在B试管中滴加相同体积的0.1mol/L的溶液,观察到沉淀溶解。
4.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1
实验四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一、 实验目的
1. 加深理解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性,了解配合物形成时的特性。
2. 初步学习利用配位溶解的方法分离常见混合阳离子。
3. 学习电动离心机的使用和固-液分离操作。
二、 实验原理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配位化合物的内、外层之间是靠离子键结合的,在水中是完全解离。
而配位个体在水中是部分的、分步的解离,因此就存在解离平衡。
配合物的标准平衡常数θ
f K ,也被称为稳定平衡常数。
θf K 越大,表明配合物越稳定。
形成配合物时,常伴有溶液颜色、酸碱性、难溶电解质溶解度、中心离子氧化还原性的改变等特征。
利用配位溶解可以分离溶液中的某些离子。
三、实验内容
2
3
4
四、注意事项
1.使用离心机时要注意安全。
2.及时记录实验过程中配合物的特征颜色。
3.节约药品,废液倒入废液缸。
5。
实验三-配合物的生成、性质与应用
实验三-配合物的生成、性质与应用一、实验目的•了解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
•掌握化学配位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观察并比较各种类型的配合物结构和性质。
•熟悉配合物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1. 配位化学配位化学是指由 Lewis 酸-碱相互作用形成的含有金属离子的化合物体系。
金属离子通过配位原子与配体结合,形成配合物。
在配位化学中,金属离子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其电荷、电子配对数、配位伸展度等。
2. 配合物的生成配合物的生成通常通过溶液反应来实现。
通常将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与带有反应性基团的有机分子(即配体)进行反应,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反应机理与物理化学性质有关,因此反应条件及中间产物的性质对于配合物的合成至关重要。
3. 配合物的性质配合物的主要性质包括结构、热力学稳定性、光谱特征、反应机理、磁性等。
其中,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和 NMR 谱等是常见的配合物结构解析技术,热分析和热重分析法则可以评估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磁性法则可以表征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顺磁性等。
4. 配合物的应用配合物作为功能性材料受到广泛的应用。
主要包括:光电材料、磁性材料、医药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等领域。
光电薄膜、催化剂、液晶显示材料等均是含有配合物的新材料。
三、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和试剂•乙酸铝•异辛醇•离心机•烘箱•无水乙醇实验步骤1.称取适量乙酸铝与异辛醇,加入瓶中,振荡混合后置于烘箱中加热,待产物完全形成后取出。
2.将产物加少量无水乙醇,振荡混合后放于离心机内离心分离。
3.将上层液体去除,将沉淀加无水乙醇洗涤,最后在烘箱中加热干燥,得到样品。
4.将样品进行 X 射线衍射分析,测定其晶体结构。
5.用红外光谱测试样品的化学键结构。
四、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合成了一种配合物并进行了晶体结构和化学键结构的分析。
通过 X 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我们发现配合物为五配位的正四面体结构,其中铝离子与四个氧原子配合,异辛醇弯曲成 L 型区域配位于铝离子周围。
高中化学专题四第二单元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讲义+测试(含解析)苏教版选修3
⾼中化学专题四第⼆单元配合物的形成和应⽤讲义+测试(含解析)苏教版选修3第⼆单元配合物的形成和应⽤[学习⽬标] 1.知道简单配合物的基本组成和形成条件。
2.理解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认识配合物在⽣产⽣活和科学研究⽅⾯的⼴泛应⽤。
⾃主学习区⼀、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1.配合物的概念、组成和形成条件(1)概念:由□01提供孤电⼦对的配位体与□02接受孤电⼦对的中⼼原⼦以□03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2)组成(3)形成条件①配位体有孤电⼦对中性分⼦:如H 2O 、NH 3、CO 等离⼦:如F -、Cl -、CN -等②中⼼原⼦有□09空轨道:如Fe 3+、Cu 2+、Zn 2+、Ag +等。
(4)电离配合物[Cu(NH 3)4]SO 4的电离⽅程式为[Cu(NH 3)4]SO 4===[Cu(NH 3)4]2++SO 2-4。
2.配合物异构现象 (1)产⽣异构现象的原因①含有□10两种或□11两种以上配位体。
②配位体在□12空间的排列⽅式不同。
(2)分类顺式异构体同种配位体处于相邻位置反式异构体同种配位体处于对⾓位置 (3)异构体的性质顺、反异构体在颜⾊、极性、在⽔中的溶解性、活性等⽅⾯都有差异。
顺式、反式Pt(NH 3)2Cl 2的性质差异如下表:配合物颜⾊极性在⽔中的溶解性抗癌活性⼆、配合物的形成三、配合物的应⽤1.在实验研究中,常⽤形成配合物的⽅法来□01检验⾦属离⼦、分离物质、定量测定物质的组成。
2.在⽣产中,配合物被⼴泛应⽤于□02染⾊、电镀、硬⽔软化、⾦属冶炼领域。
3.在许多尖端领域如□03激光材料、超导材料、抗癌药物的研究,催化剂的研制等⽅⾯,配合物发挥着越来越⼤的作⽤。
1.在四⽔合铜离⼦中,铜离⼦与⽔分⼦之间的化学键是如何形成的?该化学键如何表⽰?提⽰:在四⽔合铜离⼦中,铜离⼦与⽔分⼦之间的化学键是由⽔分⼦提供孤电⼦对给予铜离⼦,铜离⼦接受⽔分⼦的孤电⼦对形成的,该离⼦可表⽰为。
实验4配合物键合异构体的制备及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分析与鉴别1
实验4配合物键合异构体的制备及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分析与鉴别1. 实验目的 1.1 掌握键合异构的基本概念。
1.2 通过[Co(NH 3)5NO 2]Cl 2和[Co(NH 3)5ONO]Cl 2的制备,了解配合物的键合异构现象。
1.3利用红外光谱图分析与鉴别键合异构体。
2 实验原理键合异构体是配合物异构现象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配合物的键合异构体是由同一个配体通过不同的配位原子跟中心原子配位而形成的多种配合物。
其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同一配体在与不同的中心原子形成配合物时,用不同的配位原子与中心原子相配位,这种异构体叫做配位键合异构体。
另一种是配合物中的中心原子和配体组成完全相同,而只是与中心原子相结合的配位原子不同,这是真正的键合异构体。
通常把这两种异构体统称为键合异构体。
生成键合异构体的必要条件是配体的两个不同原子都含有孤对电子。
如果一种配体中具有两个配位原子,则就有出现键合异构现象的可能,常见的配位体有:亚硝酸根离子(NO 2-和ON =O -)、氰根离子(CN -和NC -)、硫氰酸根离子(SCN -和NCS -)、亚砜R 2SO 中的硫和氧可分别成键。
例如,当亚硝酸根离子通过N 原子跟中心原子配位时,这种配合物叫做硝基配合物,而通过O 原子跟中心原子配位时,这种配合物叫做亚硝酸根配合物。
同样,硫氰酸根离子通过S 原子跟中心原子配位时,叫做硫氰酸根配合物,而通过N 原子跟中心原子配位时,叫做异硫氰酸根配合物。
红外光谱是测定配合物键合异构体的最有效的方法。
每一基团都有它自己的特征频率,基团的特征频率是受其原子质量和键的力常数等因素所影响的,可用下式表示:1212k υπμ⎛⎫= ⎪⎝⎭式中ν为频率,k 为基团的化学键力常数,μ为基团中成键原子的折合质量。
由上式可知,基团的化学键力常数k 越大,折合质量μ越小,则基团的特征频率就越高。
反之,基团的力常数越小,折合质量越大,则基团的特征频率就越低。
实验四、草酸配合物的合成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和组成测定一、实验目的1、练习草酸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加深对配合物兴致的了解。
2、进一步巩固大学化学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以硫酸亚铁铵为原料,与草酸在酸性溶液中先制得草酸亚铁沉淀,然后再用草酸亚铁在草酸钾和草酸的存在下,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得到铁(Ⅲ)草酸配合物.主要反应为:改变溶剂极性并加少量盐析剂,可析出绿色单斜晶体纯的三草酸合铁(Ⅲ)酸钾,通过化学分析确定配离子的组成.用KMnO4标准溶液在酸性介质中滴定测得草酸根的含量.Fe3+含量可先用过量锌粉将其还原为Fe2+,然后再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而测得,其反应式为:5C2O42-+2MnO4-+16H+ ===10CO2↑+2Mn2+ + 8H2O5Fe2+ + MnO4- +8H+ ===5Fe3+ + Mn2+ + 4H2O(NH4)2Fe(SO4)2 + H2C2O4 + 2H2O ===FeC2O4·2H2O↓+ (NH4)2SO4 + H2SO42FeC2O4·2H2O + H2O2 + 3K2C2O4 + H2C2O4 ===2K3[Fe(C2O4)3]·3H2O三、实验仪器与试剂托盘天平,分析天平,抽滤装置,烧杯(100mL),电炉,移液管(25mL),容量瓶(50mL, 100mL),锥形瓶(250mL).(NH4)2Fe(SO4)2·6H2O,H2SO4(1mol·L-1),H2C2O4(饱和),K2C2O4(饱和),KCl (A. R),KNO3(300g·L-1),乙醇(95%),乙醇—丙酮混合液(1 : 1),K3[Fe(CN)6] (5%),H2O2 (3%).四、实验步骤1.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①草酸亚铁的制备: 称取5g硫酸亚铁铵固体放在100mL烧杯中,然后加15mL蒸馏水和5~6滴1mol/L H2SO4,加热溶解后,再加入25mL饱和草酸溶液,加热搅拌至沸,然后迅速搅拌片刻,防止飞溅.停止加热,静置.待黄色晶体FeC2O4·2H2O沉淀后倾析,弃去上层清液,加入20mL蒸馏水洗涤晶体,搅拌并温热,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即得黄色晶体草酸亚铁.②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往草酸亚铁沉淀中,加入饱和K2C2O4溶液10mL,水浴加热313K,恒温下慢慢滴加3%的H2O2溶液20mL,沉淀转为深棕色.边加边搅拌,加完后将溶液加热至沸,然后加入20mL饱和草酸溶液,沉淀立即溶解,溶液转为绿色.趁热过滤,滤液转入100mL烧杯中,加入95%的乙醇25mL,混匀后冷却,可以看到烧杯底部有晶体析出.为了加快结晶速度,可往其中滴加KNO3溶液.晶体完全析出后,抽滤,用乙醇—丙酮的混合液10mL淋洒滤饼,抽干混合液.固体产品置于一表面皿上,置暗处晾干.称重,计算产率.2.三草酸合铁酸钾组成的测定①KMnO4溶液的标定:准确称取0.13~0.17gNa2C2O4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50mL使其溶解,加入10mL 3 mol·L-1H2SO4溶液,在水浴上加热到75~85℃,趁热用待标定的KMnO4溶液滴定,开始时滴定速率应慢,待溶液中产生了Mn2+后, 滴定速率可适当加快,但仍须逐滴加入,滴定至溶液呈现微红色并持续30s内不褪色即为终点.根据每份滴定中Na2C2O4的质量和消耗的KMnO4溶液体积,计算出KMnO4溶液的浓度.②草酸根含量的测定: 把制得的K3Fe[(C2O4)3]·3H2O在50-60℃于恒温干燥箱中干燥1h,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精确称取样品约0.2-0.3g,放入250mL锥形瓶中,加入25mL水和5mL 1mol/L H2SO4,用标准0.02000 mol·L-1 KMnO4溶液滴定.滴定时先滴入8mL左右的 KMnO4标准溶液,然后加热到343~358K(不高于358K)直至紫红色消失.再用KMnO4滴定热溶液,直至微红色在30s内不消失.记下消耗KMnO4标准溶液的总体积,计算K3Fe[(C2O4)3]·3H2O中草酸根的质量分数 ,并换算成物质的量.滴定后的溶液保留待用.③铁含量测定: 在上述滴定过草酸根的保留液中加锌粉还原,至黄色消失.加热3min,使Fe3+完全转变为Fe2+,抽滤,用温水洗涤沉淀.滤液转入250mL锥形瓶中,再利用KMnO4溶液滴定至微红色,计算K3Fe[(C2O4)3]中铁的质量分数 ,并换算成物质的量.五,注意事项1. 水浴40℃下加热,慢慢滴加H2O2.以防止H2O2分解.2. 减压过滤要规范.尤其注意在抽滤过程中,勿用水冲洗粘附在烧杯和布氏滤斗上的少量绿色产品,否则,将大大影响产量.六、实验现象及结论记录表七、思考题。
配合物实验报告讨论(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配合物是一类特殊的化合物,由中心原子或离子与一定数目的配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而成。
它们在化学、生物、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了解配合物的生成条件、性质及其应用。
二、实验目的1. 掌握配合物的生成条件,包括配位体的选择、中心原子或离子的性质等。
2. 了解配合物的性质,如颜色、溶解度、氧化还原性等。
3. 探讨配合物的应用,如分析化学、生物催化、材料科学等。
三、实验方法1. 配合物的生成:选择合适的中心原子或离子和配位体,通过配位反应生成配合物。
2. 配合物的性质测试:通过观察配合物的颜色、溶解度、氧化还原性等性质,分析其结构。
3. 配合物的应用研究:探讨配合物在分析化学、生物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配合物的生成:-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Cu2+离子作为中心原子,Cl-离子作为配位体,通过配位反应生成了[CuCl4]2-配合物。
- 实验结果显示,配合物呈蓝色,且在水中溶解度较大。
这表明配位键的形成使得Cu2+离子的氧化态降低,配位体Cl-离子的还原态提高,从而降低了配合物的氧化还原电位,使其更易溶于水。
2. 配合物的性质:- 通过观察配合物的颜色,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结构。
例如,[CuCl4]2-配合物呈蓝色,表明其中心原子Cu2+与配位体Cl-形成了配位键。
- 配合物的溶解度与配位键的强度有关。
实验结果显示,[CuCl4]2-配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说明配位键的强度较弱。
- 配合物的氧化还原性可以通过观察其与氧化剂或还原剂的反应来判断。
实验结果显示,[CuCl4]2-配合物与还原剂NaBH4反应,生成Cu单质,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氧化性。
3. 配合物的应用:- 在分析化学领域,配合物可以用于测定溶液中金属离子的含量。
例如,[CuCl4]2-配合物可以用于测定溶液中Cu2+离子的含量。
- 在生物催化领域,配合物可以作为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
《药用基础化学》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实验
《药用基础化学》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配合物的生成、组成及配离子的稳定性。
2.了解配位平衡与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溶液酸度的关系;3.了解螯合物的生成。
【实验原理】配合物是由中心原子与配体按一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通过配位键结合所形成的化合物。
配合物的组成一般可分为内界和外界两个部分,中心原子与配体组成配合物的内界,称为配离子,其余部分组成外界。
配合物在水中可解离出配离子,配离子可部分离解成中心离子和配位体。
如:K3[Fe(CN)6]3K+ + [Fe(CN)6]3-3-Fe3+ + 6CN-[Fe(CN)而形式上与配合物类似的复盐则完全离解为简单离子:NH4Fe(SO4)2NH4+ + Fe3+ + 2SO42-一定温度下,当溶液中配离子的生成和解离速率相等时,体系达到动态平衡,称为配位平衡。
配位平衡与其他化学平衡一样,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当改变溶液的酸碱性或加入沉淀剂、氧化剂、还原剂时,中心原子或配体的浓度会发生变化,因而平衡将发生移动。
【仪器与试剂】仪器:试管,离心试管,试管夹,药匙,烧杯(50ml),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离心机试剂: 6.0 mol/L NH3·H2O ,95%乙醇,0.1mol/LCuSO4,0.1mol/LBaCl2,0.1mol/L NaOH,0.1 mol/LFeCl3,0.1 mol/L K3[Fe(CN)6],0.1 mol/LKCNS,0.1 mol/L (NH4)2·Fe(SO4)2,0.1 mol/LAgNO3,0.1 mol/L NaCl,0.1mol/L KBr,0.1 mol/LNa2S2O3,0.1mol/L KI 0.1 mol/LFeCl3,0.1 mol/LNaF,3mol/L H2SO4 CCl4,广泛pH试纸【实验内容】(一)配合物的生成和组成1.配合物的生成:在烧杯中加入0.1mol/LCuSO45ml,再逐滴加入6.0 mol/L NH3·H2O,观察现象,继续滴加氨水至沉淀溶解而形成深蓝色溶液,然后加入5ml 95%乙醇,振荡试管,有何现象?静置2分钟,常压过滤,分出晶体,在滤纸上逐滴加6.0 mol/L 氨水溶液6ml使晶体溶解,在漏斗下端放一支试管承接此溶液,保留备用,观察溶液变化现象,写出相关离子方程式,并解释之。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课件)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将[Cu(NH3)4]SO4溶于水,[Cu(NH3)4]SO4发生下列电离: [Cu(NH3)4]SO4 =[Cu(NH3)4]2++SO42-
请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2++2NH3·H2O=Cu(OH)2↓+2NH4+ 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交流讨论 Cu2+和NH3是如何结合成[Cu(NH3)4]2+的? NH3分子中氮原子的孤电子对进入Cu2+的空 轨道,Cu2+ 与NH3分子中的氮原子通过共用氮原子提供的孤电子对形 成配位键。
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以配 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 ,简称配合物。
Zn2+与NH3分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配合 物的内界[Zn(NH3)4]2+,SO42-为 配合物的 外界。
【实验3】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 0.01 mol·L-1 硫酸铜和0.01 mol·L-1 硫酸铁的混合溶液,向一支试管中滴加10% 的氢氧化钠溶 液,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浓氨水。
实验现象: 滴加NaOH溶液,生成蓝色和红褐色沉淀 滴加浓氨水,先生成蓝色和红褐色沉淀,蓝色沉淀逐渐溶解, 红褐色沉淀不溶解
专题4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
第二单元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
学习目标
1.理解配合物的形成和表示方式。 2.了解配合物的概念,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 成键情况。
复习回顾 1.NH4+和H3O+中的配位键是如何形成的,画出它们的结构式。 2.形成配位键的条件是什么? 3.向N2H4加入酸,可以得到N2H5+,画出N2H5+的结构式。
实验四 铜、银、锌、镉、汞 - 陕西师范大学
实验4 铜、银、锌、镉、汞一、实验目的1.了解铜、银、锌、镉、汞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2.了解铜、锌、镉、汞的配合物的形成和性质3.试验并掌握Cu(I)、Cu(II)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的条件二、实验原理IB IIBCu Zn Cu(+2,+1)Zn(+2)Ag Cd Ag(+1)Cd(+2)Au Hg Au(+1,+3) Hg(+2,+1)蓝色的Cu(OH)2呈现两性,在加热时易脱水而分解为黑色的CuO。
AgOH在常温下极易脱水而转化为棕色的Ag2O。
Zn(OH)2呈两性,Cd(OH)2显碱性,Hg(I, II)的氢氧化物极易脱水而转变为黄色的HgO(II)和黑色的Hg2O(I)。
易形成配合物是这两副族的特性,Cu2+、Ag+、Zn2+、Cd2+与过量的氨水反应时分别生成[Cu(NH3)4]2+、[Ag(NH3)2]+、[Zn(NH3)4]2+、[Cd(NH3)4]2+。
但是Hg2+和Hg22+与过量氨水反应时,如果没有大量的NH4+存在,并不生成氨配离子。
如:HgCl2+ 2NH3= Hg(NH2)Cl↓白+ 2 NH4ClHg2Cl2+ 2NH3= Hg(NH2)Cl↓白+ Hg↓黑+NH4Cl (观察为灰色)Cu2+具有氧化性,与I-反应,产物不是CuI2,而是白色的CuI:Cu2++I-= 2CuI↓白+I2将CuCl2溶液与铜屑混合,加入浓盐酸,加热可得黄褐色[CuCl2]-的溶液。
将溶液稀释,得白色CuCl沉淀:Cu + Cu2++ 4Cl-= 2[CuCl2]-[CuCl2]-←稀释→CuCl↓白+ Cl-卤化银难溶于水,但可利用形成配合物而使之溶解。
例如:AgCl + 2NH3= [Ag(NH3)2]++ Cl-红色HgI2难溶于水,但易溶于过量KI中,形成四碘合汞(II)配离子:HgI2+ 2I-= [HgI4]2-黄绿色Hg2I2与过量KI反应时,发生歧化反应,生成[HgI4]2-和Hg:Hg2I2+ 2I-= [HgI4]2-+ Hg↓黑三、实验内容1.铜的化合物(1)氢氧化铜和氧化铜的生成和性质Cu2++ 2OH-=Cu(OH)2↓蓝色絮状Cu(OH)2+H2SO4 = CuSO4 + H2O 沉淀溶解Cu(OH)2+ 2NaOH(浓) = Na2[Cu(OH)4] 沉淀溶解Cu(OH)2=80-90℃= CuO↓黑色+H2OCuO+ 2HCl = CuCl2+H2OCu(OH)2两性偏碱,所以需强碱使之生成配离子。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优质课件
专题4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
1.下列不能形成配位键的组合是( ) A.Ag+、NH3 B.H2O、H+ C.Co3+、CO D.Ag+、H+
栏目 导引
专题4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
解析:选 D。配位键的形成条件必须是一方能提供孤电子对, 另一方能提供空轨道,A、B、C 三项中,Ag+、H+、Co3+能 提供空轨道,NH3、H2O、CO 能提供孤电子对,所以能形成 配位键,而 D 项 Ag+与 H+都只能提供空轨道,而无法提供 孤电子对,所以不能形成配位键。
2.下列物质中存在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的是( )
A.Na2O2
B.H3O+
C.NH4Cl
D.NaOH
解析:选 C。Na2O2 中含离子键和共价键;H3O+中含共价键
和配位键;NaOH 中含离子键和共价键;NH4Cl 中含有离子
键、配位键和共价键,故正确答案为 C。
栏目 导引
专题4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
栏目 导引
专题4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
(2)[Cu(NH3)4]SO4 的 名 称 为 __硫__酸__四__氨__合__铜__ , 它 的 外 界 为 ___S__O_24_-____ , 内 界 为 __[_C__u_(N__H_3_)_4]_2_+__ , 中 心 原 子 为 ___C__u_2_+___,配位体为___N_H__3 _分__子___,配位数为__4_。 (3)配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配位体的配合 物,若配位体__在__空__间__的__排__列__方__式__不同,就能形成不同几何 构型的配合物,如 Pt(NH3)2Cl2 存在_顺___式__和__反__式__两种异构 体。
专题4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
实验四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
由图4可看出,最大吸光度A点被认为M和R全部形成配合
物时的吸光度,其值为ε1。由于配离子有一部分解离,其浓度 要稍小一些,所以实验测得的最大吸光度在B点,其值为ε2, 因此配离子的解离度α 可表示为
1 2 1
对于1:1组成配合物,根据下面关系式可导出稳定常数K。 M + R= MR 平衡浓度 cα cα c-cα
值,即A′=A-A0,如图2所示。
最后作A′—cR/(cM+cR) 的曲线,该曲线极大值所对应的组成才 是配合物的实际组成,如图3所示。
N M
0 0.2 0.4 cR \cR +cM 0.6 0.8 1
A'
0
A
0.2
0.4 cR \cR +cM
0.6
0.8
1
图 2
பைடு நூலகம்图 3
设X(R)为曲线最大值所对应的配体的摩尔分数: cR X (R ) = cR cM 则配合物的配位数为
K= c(MR) c(M) c(R) = 1 c 2
式中c是相应A点的金属离子的浓度。
图 4
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721型分光光度计、烧杯、容量瓶(100mL)、吸量管
(10mL)、锥形瓶(150mL)
试剂:HClO4(0.01mol· L-1)、磺基水杨酸(0.0100mol· L-1)、 Fe3+溶液(0.0100mol· L-1)
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合物的 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
1.了解光度法测定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2.测定pH<2.5时磺基水杨酸铁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
实验原理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实验报告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实验报告配合物是指由一个或多个中心金属离子与一个或多个配体离子或分子通过配位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进行了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发现。
首先,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包括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和性质测试。
在合成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不同的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进行反应,得到了多种不同的配合物化合物。
在结构表征实验中,我们利用了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确定。
在性质测试实验中,我们对配合物的溶解性、稳定性、颜色变化等性质进行了测试和观察。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对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合成实验中,我们发现不同的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反应条件的选择对配合物的产率和纯度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结构表征实验中,我们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分析发现,配合物的结构和配位键的形式与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的选择密切相关。
在性质测试实验中,我们发现不同的配合物在溶解性、稳定性和颜色变化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基于以上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发现。
首先,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受到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以及实验操作的影响。
其次,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与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的选择密切相关,不同的配合物表现出了不同的性质和应用潜力。
最后,我们还对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实验操作经验和数据分析技能。
我们相信这些实验结果和结论对于配合物化合物的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我们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总之,本次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探索机会,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我们对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积累了丰富的实验操作经验和数据分析技能。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一、实验目的1、了解有关配合物的生成,配离子及简单离子的区别。
2、比较配离子的稳定性,了解配位平衡与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溶液酸度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由一个简单的正离子和几个中性分子或其它离子结合而成的复杂离子叫配离子,含有配离子的化合物叫配合物。
配离子在溶液中也能或多或少地离解成简单离子或分子。
例如:[Cu(NH 3)4]2+配离子在溶液中存在下列离解平衡:32243NH 4Cu ])NH (Cu [+⇔++)])(([)()(243342++⋅=NH Cu C NH C Cu C K d 不稳定常数K d 表示该离子离解成简单离子趋势的大小。
配离子的离解平衡也是一种化学平衡。
能向着生成更难离解或更难溶解的物质的方向进行,例如,在[Fe(SCN)]2+溶解中加入F -离子,则反应向着生成稳定常数更大的[FeF 6]3- 配离子方向进行。
螯合物是中心离子与多基配位形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
很多金属的螯合物都具有特征的颜色,并且很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例如,丁二肟在弱碱性条件下与Ni 2+生成鲜红色难溶于水的螯合物,这一反应可作检验Ni 2+的特征反应。
四、仪器及试剂1、 仪器试管、滴定管2、 试剂HgCl 2(0.1mol ·L -1)、KI(0.1 mol ·L -1)、NiSO 4(0.2 mol ·L -1)、BaCl 2(0.1mol ·L -1)、NaOH(0.1mol ·L -1)、1:1(NH 3·H 2O)、FeCl 3(0.1mol ·L -1)、KSCN(0.1 mol ·L -1)、K 3[Fe(CN)6](0.1 mol ·L -1)、AgNO 3(0.1mol ·L -1)、NaCl(0.1 mol ·L -1)、CCl 4、FeCl 3(0.5 mol ·L -1)、NH 4F(4 mol ·L -1)、NaOH(2mol ·L -1)、1:1H 2SO 4、HCl(浓)、NaF(0.1 mol ·L -1)、CuSO 4(0.1 mol ·L -1)、K 4P 2O 7(2 mol ·L -1)、NiCl 2(0.1 mol ·L -1)、NH 3·H 2O(2 mol ·L -1)、1%丁二肟、乙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1. 简单离子与配离子的区别
铁氰化钾K3[Fe(CN)6]加SCN-无血红色
Fe3+ + nSCN- = [Fe(NCS)n]3-n有血红色
结论:FeCl3为离子型简单化合物,在水中可解离出大量的Fe3+,K3[Fe(CN)6]为配合物,配离子[Fe(CN)6]3-比较稳定,难以解离出大量的Fe3+。
2. 配离子稳定性的比较
(1) Fe3+ + n SCN- = [Fe(NCS)n]3-n(有血红色)
[Fe(NCS)n]3-n+(C2O4)22-→ [Fe(C2O4)3]3-+SCN-
稳定性[Fe(C2O4)3]3->[Fe(NCS)n]3-n
(2)AgNO3+ NaCl →AgCl ↓(白) + NH3 H2O→ [Ag(NH3)2]+
[Ag(NH3)2]++ KBr →AgBr↓(淡黄色),
再滴加Na2S2O3溶液→ 沉淀溶解[Ag(S2O3)2]3-,滴加KI溶液→AgI↓
AgBr + 2S2O32-→[Ag(S2O3)2]3- + Br-; [Ag(S2O3)2]3- + I-→ AgI↓+ 2S2O32-
比较:K SPӨ: AgCl >AgBr >AgI; 稳定性: [Ag(S2O3)2]3-> [Ag(NH3)2]+
(3) I2 + [Fe(CN)6]4- = I- + [Fe(CN)6]3-
EӨ (Fe3+/Fe2+) > EӨ (I2/I-) > EӨ ([Fe(CN)6]3-/[Fe(CN)6]4-)
稳定性[Fe(CN)6]3- >[Fe(CN)6]4-
3. 配位离解平衡的移动
2CuSO4 + 2NH3·H2O → Cu2(OH)2SO4↓+(NH4)2SO4
Cu2(OH)2SO4↓+8NH3·H2O→ [Cu(NH3)4]SO4 + [Cu(NH3)4](OH)2 + 4H2O
(1) 利用酸碱反应破坏[Cu(NH3)4]2+
SO42- + 2[Cu(NH3)4]2+ + 6H+ + 2H2O = Cu2(OH)2SO4↓ + 8NH4+
(2) 利用沉淀反应破坏[Cu(NH 3)4]2+
[Cu(NH 3)4]2+ + S 2- → CuS ↓ + 4NH 3
(3)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破坏[Cu(NH 3)4]2+
[Cu(NH 3)4]2+ + Zn = [Zn(NH 3)4]2+ + Cu
(4) 利用生成更稳定配合物(螯合物)的方法破坏[Cu(NH 3)4]2+
[Cu(NH 3)4]2+ + edta 4- → [Cu(edta)]2- + 4NH 3
4. 配合物的某些应用
(1) 利用生成有色配合物定性鉴定某些离子
pH 控制为5-10:Ni 2+ + NH 3 H 20 +二乙酰二肟 → 鲜红色沉淀
Ni 2+CH 3C C NOH CH 3NOH +CH 3C C NO
CH 3NOH 2Ni +2H +
(2) 利用生成配合物掩蔽干扰离子
Co 2+ + 4SCN - → [Co(NCS)4]2- (溶于有机溶剂戊醇显蓝绿色) 而Fe 3+ + n SCN - = [Fe(NCS)n]3-n (血红色) 会产生干扰 Fe 3+掩蔽方法:Fe 3+ + 6F - → [FeF 6]3- (无色) (3) 硬水软化
N CH 2
CH 2N CH 2COOH CH 2COOH HOOCH 2C
HOOCH 2C
EDTA(简式H 4Y)
问题:为什么加入edta 二钠盐的溶液没有白色悬浮物产生? Ca 2+ + edta 4- = [Ca(edta)]2-
Mg 2+ + edta 4- = [Mg(edta)]2-。